九年级语文 《孔乙己》知识精讲 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九年级《孔乙己》ppt课件

语文版九年级《孔乙己》ppt课件

(4)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了 孔乙己的善良而又迂腐可笑的形 象。他只有在年幼无知的儿童面 前,才能得意忘形地乐一乐,这 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 心灵的孤独。
(5)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这是情节的高潮部分。孔乙 己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尽了摧残, 他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又在笑声 中走向死亡。
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我到现在终于 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 话的含义的?
“大约”表估计、推测, 因为没 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 而根据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 情况估计,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 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 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 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 虽尽而意无穷。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 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 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 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300字 左右。
真正伟大的人 往往能主宰自己的 性情,统治自己的 心灵。
谢 谢!
谢谢观赏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 一次到酒店喝酒。(高潮)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
惨结局。
(结局)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通过“我”——咸亨酒店 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 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 和悲惨结局。
酒店里常来喝酒的两类酒客、他们 各自的特点:
短 穿着 长 站 喝酒方式 坐 外 喝酒地点 里
2、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 (3)直接原因:因为偷窃而遭到丁举 人的毒打。 (4)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
3、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语文知识点】孔乙己原文赏析和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孔乙己原文赏析和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孔乙己原文赏析和人物形象分析《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我”实际上又是以一位对社会人生有着丰富体验和深刻认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口吻,回忆着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幕景象。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世事变迁,当年的小伙计早已人到中年,并远离了鲁镇和咸亨酒店,却仍然对穷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其中复杂的内心隐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隐藏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是以一种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来,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环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孔乙己这样性格的人物,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形象。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是双面性的,复杂的,他虽然穷酸、迂腐,但是也有人性的闪光点。

孔乙己善良的一面体现在他教小孩子认字和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的两个细节上。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识分子,他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条,但是他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又没有功名利禄,生活过得非常穷酸。

孔乙己有着封建教育制度影响下的书生特有的清高本质,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愿意从事劳动赚取钱财,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只能越过越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孔乙己》的重难点突破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孔乙己》的重难点突破

《孔乙己》的重难点突破1、文中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举例说明小说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小说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析】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而刻画人物性格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本题意在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掌握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知识。

【参考答案】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本文刻画这一形象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概括介绍,(2)肖像描写,(3)语言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等。

举例说明(略)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以第一人称口吻叙事,有什么好处?【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小说中的“我”只是作者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我”不是作者自己。

另外要注意不同的叙述人称及其不同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我”是一个12岁的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

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瑰的意味。

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下面几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1)反封建说。

小说不仅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及其罪恶,而且可以引伸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全部伦理道德的彻底否定,同时,它对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及其阶级关系,也有着极为真实的反映。

(2)等级观念说。

认为小说主题是对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的思想。

精神中的封建等级观念的揭露和讽刺。

(3)认为作者通过孔乙己的悲剧,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一科举制度和产生孔乙己悲剧的整个封建社会制度。

答:【析】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题。

文学作品采用经过文学加工后的情节、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内涵往往非常丰富,不一定局限于某一点。

当然,大多数是有主要倾向的,以反映某一方面的问题为主导。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课文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课文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课文笔记一、作品简介《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二、知识积累1.关于写作背景和写作用意《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

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2.读准红色字的音傍午(bàng)踱进(duó)咸亨(xián)侍候(shì)荐头(jiàn)绰号(chuò)3.解词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4.积累惋惜皱纹不屑置辩颓唐好喝懒做三、难点突破1.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特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等级森严,隔着一条鸿沟,但孔乙己却和这两种人都不同。

“站着喝酒”的短衣帮,都是穷困的劳动者。

孔乙己经济地位低下,不愿意与他们为伍,他又没有资格挤进隔壁房里与“穿长衫的”并起并坐。

但是,他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为的是要摆读书人的架子,以显出非同一般,比“短衣帮”高贵,不屑与他们为伍。

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变色龙》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变色龙》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孔乙己》《变色龙》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小说知识:1. 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2. 主题:3 .人物描写方法:《孔乙己》1. 文学常识:作者鲁迅,选自《呐喊》。

2. 字音:阔绰chuò踱duó舀yǎo 羼水chàn 绽出zhàn间或jiàn 拭shì颓唐tuí附和hè蘸zhàn打折shé门槛kǎn 不屑置辩xiè3. 词语:颓唐附和分辩不屑置辩格局大抵阔绰羼声气污人清白绽出君子固穷营生间或拭4. 课文赏析:《变色龙》1. 文学常识:作者契诃夫,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2. 字音:醋栗lì赫留金hè劈开pǐ戳chuō胚子pēi 恐吓hè3. 词语:悲苦魁梧异想天开洋溢径自4. 课文分析:(1)故事情节:(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碰上一个案子——狗咬人事件。

——开端(6—27段)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的经过。

——发展、高潮(28—29段)奥楚蔑洛夫审理案件结束。

——结局(2)人物形象:(3)描写方法:语言、细节(4)主题:【模拟试题】一、下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羼水chān 分辩biàn 单调diào 绽出dìngB 盛满chéng 乞丐gài 门槛kǎn 颓唐tuíC 阔绰chuò戳破tǒng 伶俐líng 径自jìngD 附和hé踱进duó不屑xiè间或jiān二、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不屑置辨营生荐头坎肩B 君子固穷无聊绰号服辩C 无精打彩悲苦舀水洋溢D 一想天开魁梧惟一书籍三、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的三要素是开端、发展和结局。

B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小结及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小结及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小结及试题汇编(附答案)1.主题解说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2.重点突破导致孔乙己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他“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由于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

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

而长期为考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他已经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提示二:是阶级压迫、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造成的。

丁举人原本也是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就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读书人对读书人下手那么毒辣凶狠,这就表明剥削者对被剥削者是多么的凶狠无情;咸亨酒店里的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孔乙己作为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专以揭开他的心灵伤疤为乐,这就表明人情的淡薄与冷漠。

3.难点攻克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提示一:不矛盾。

作者这样写是有深意的,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也不能确切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大约”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

提示二:孔乙己是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酒,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很合乎逻辑的,“的确”写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提示三:结尾处看似矛盾的词语却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也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诉和鞭挞的力量。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全解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全解

《孔乙己》全解《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以下是该小说的全解:一、背景介绍《孔乙己》的故事背景是清末民初的封建社会,这个时期的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旧的封建制度正在瓦解,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像孔乙己这样的底层知识分子,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困境和社会压力。

二、人物角色1.孔乙己:小说的主人公,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自命清高但又命运多舛。

他喜欢喝酒,但经常欠酒钱;他好读书,但经常偷书。

因为这些行为,他被人们称为“孔乙己”。

2.丁举人:与孔乙己有恩怨纠葛的地主阶级人物,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对像孔乙己这样的底层知识分子有着极深的敌意。

3.掌柜:酒店的主人,对孔乙己冷漠无情。

他对孔乙己的嘲笑和侮辱,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底层知识分子的轻视和歧视。

4.“我”:故事的叙述者,见证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三、故事情节1.孔乙己因偷窃被丁举人打残,从此失去双腿,成了乞丐。

2.在酒店,孔乙己因欠酒钱被掌柜追讨,受到众人的嘲笑和侮辱。

3.“我”最后一次见到孔乙己时,他已经死亡,身体被草席包裹着。

四、主题思想1.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冷漠和无情,揭示了人性的丑恶。

小说中通过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人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侮辱,反映了对底层知识分子的轻视和歧视。

这种冷漠和无情,暴露了人性的丑恶。

2.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的孔乙己是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他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

通过对孔乙己的命运进行思考,鲁迅先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

九年级下册语文6课《孔 乙 己》预习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6课《孔 乙 己》预习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6课《孔乙己》预习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6课《孔乙己》预习知识点
预习须知
一、文题解读
小说以主人公的名字为题,点名文章刻画的主要人物。

“孔乙己”并非其真名,而是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

这一题目预示着小说将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并通过人物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树人先生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羼chàn:混合,掺杂。

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

间jiàn或:偶然,有时候。

服辩:即认罪书,文中指不经官府而自行了案认罪的书状。

侍shì候hòu:服侍。

绰chuò号:外号。

惋wǎn惜: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

夹jiá袄ǎo:双层的上衣。

乱蓬蓬péng: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

唠láo唠lao叨dāo叨dāo: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文资料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文资料

【课文资料】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

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

《孔乙己》的写作背景《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的1918年冬天,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已在1905年废除,但教育体系并未改变,许多知识分子还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

鲁迅认为要使人民群众觉悟起来,改变愚昧和麻木的精神状态,必须反对“国粹”,解放个性,把人民群众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精神传统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争取人民的自由和解放。

因此,他提出了立国先“立人”,改造“国民性”,解放个性的战斗任务。

鲁迅明确地说过,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写小说,就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认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所以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他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呐喊助威,冲锋陷阵,“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随后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和许多匕首投枪般的杂文,对整个吃人的旧世界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孔乙己》续写――孔乙己中举孔乙己很久没来了——可能已经死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孔乙己》课堂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孔乙己》课堂笔记

《孔乙己》的课堂笔记:一、生字词解释:1.孔乙己(kǒng yǐ jǐ)2.君子固穷(jūn zǐ gù qióng)3.哀其不幸(āi qí bù xìng)4.短衣帮(duǎn yī bāng)5.蘸酒(zhàn jiǔ)6.绽出(zhàn chū)7.阔绰(kuò chuò)8.颓唐(tuí táng)9.附和(fù hè)10.羼水(chàn shuǐ)二、重点句子解析: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分析:这个句子通过描述孔乙己的特殊身份,暗示了他的性格特点。

他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但他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而他穿长衫则说明他具有读书人的身份,自命清高。

这种矛盾的身份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分析:这个句子通过描述孔乙己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他的迂腐和虚荣。

他罩住碟子、弯下腰去,表现出他对酒店伙计的讨好态度;而他摇头晃脑地引用古文,则显示了他的卖弄和自命不凡。

这种矛盾的行为进一步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

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分析:这个句子通过描述孔乙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

虽然他的出现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但他的离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变化。

这表明他的存在与否对人们的生活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他的命运是可悲的。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这个句子通过描述“我”对孔乙己生死未卜的态度,表现了“我”对孔乙己的关切和同情。

同时,“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也暗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和无奈。

三、重点段落分析:文章中描写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段落是重点段落之一。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那么关于这篇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chn )水也很为难。

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PPT《孔乙己》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PPT《孔乙己》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神态描写】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 青筋条条绽出。
【赏析】
这是孔乙己为自己的偷窃作辩解时的神态描写。可以想象, “涨红了脸”,既是酒客的讥笑戳痛了他内心的伤疤,也是他极力为 自己争辩的最好表现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他的内心中仍 旧有着文人的一丝尊严,对该行为有不屑,也有羞愧。由此神态 描写,我们可知此人此时的复杂心理。
【赏析】
出场时运用了肖像描写,青白脸色、乱蓬蓬的胡子, 都揭露着孔乙己的生活条件相当差;穿着长衫却又脏又破, 这是他自命清高的有力铺垫,又是他穷困潦倒,生活无法 自理的有力表现,简单的几句描写,都已明显地暗示着他 的性格。
【像描写】
2.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 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 挂住。
学习描写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一)孔乙己的形象之所以让人如此印象深刻,除了文章记 叙事件本身具有典型性外,更得益于文章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请 你在文中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说说其运用了哪些人 物描写方法,突出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 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穿长衫:踱、坐、里(要酒要菜)
“我”(酒店的小伙计)——线索人物
分析事件,把握形象
(一)阅读上述第二部分,说说作者主要围绕孔乙 己的出场写了哪几件事?
分析事件,把握形象
(二)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结合上述所分析的事件,分 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下列句子的提示,把握孔乙己的形象 特征,并对孔乙己性格成因做简要分析。
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6)侧面交代孔 乙己被打断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孔乙己》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孔乙己》知识讲解

《孔乙己》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鲁迅(188l~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杰出的奠基人,中国新文化战线的光辉旗帜。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等。

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文章皆为鲁迅的代表作。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知识积累1.格局:布局的格式。

2.短衣帮:指穷苦劳动者。

3.大抵:大多。

4.阔绰.(chuò):阔气。

5.羼.(chàn):混合,掺杂。

6.侍.(shì)候:服务、伺候。

7.声气:这里指态度。

8.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用于贬义)。

9.绰.(chuò)号:外号。

10.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11.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12.绽出:这里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13.营生:谋生。

14.间或:偶然,有时候。

15.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固,安守。

16.服辩:即认罪书。

这里指不经官府而自行了案认罪的书状。

也作“伏辩”。

17.颓唐: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18.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19.傍.(bàng)午 20.踱.(duó)进 21.咸.(xián)亨22.荐.(jiàn)头 23.蘸.(zhàn)考题例析(2011 北京模拟)名著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知识点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知识点我们九年级语文都是为了考出更好的语文学习,九年级语文知识点的总结是重要的。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孔乙己知识点:文章背景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这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与《范进中举》一样)。

也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孔乙己知识点:孔乙己的个人资料1、姓名:来自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有姓无名,社会地位低下。

2、年龄:五十岁上下——穷苦潦倒的大半生。

3、身体状况: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间常夹伤痕。

——有谋生的条件,但窘迫,经常挨打受辱。

4、谋生手段:替别人抄抄书。

——落魄的书生。

5、最喜欢穿的衣服: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好吃懒做,自命清高,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6、最喜欢说的话:满口的之乎者也。

——卖弄斯文,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极深。

7、最喜欢去的地方:咸享酒店。

8、最喜欢的饮料:酒——嗜酒如命,借喝酒在短衣帮面前摆读书人的身份,炫耀阔绰。

9、最气愤的事:酒客们说他偷书。

——读书人的事不能算偷,死要面子。

10、最痛心的`事:连半个秀才都也没捞到。

——痴迷科举,至死不悟。

11、最值得骄傲的事: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卖弄学问、迂腐不堪。

12、最可以肯定的方面:从不拖欠酒账——不失掉读书人的体面。

13、最喜欢的群体:小孩子,分茴香豆给他们吃。

——本性善良。

14、最不幸的事: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

——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封建教育的牺牲品。

通过这份个人资料我们初步了解了孔乙己这一形象——没落的腐朽文人。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教学5篇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教学5篇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后编入《呐喊》。

该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迂腐不堪、四体不勤,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1一、讲读分析第二部分(第4节至第9节)。

1.交流漫画作业,加深对孔乙己的印象。

2.指名朗读第4节至第9节的内容,思考:(1)孔乙己一出场就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他为什么会成为嘲笑的对象?别人嘲笑他时,他怎样答对?表现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学生回答,点明:从他外貌特征看,他既穷困潦倒,又要摆读书人的架子,显示出比“短衣帮”高贵。

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毒害,总脱不下那件破长衫。

既穷又懒,衣服又脏又破,那件长衫十多年不补,不洗。

付酒钱时还要“排”。

一个“排”字,传神地刻画出他摆阔的情态。

“夹些伤痕”,又说明在他身上发生过某些事件。

从他语言特点看,满口“之、乎、者、也”,难懂,表现他的迂腐不堪。

当别人揭他“偷”的疮疤时,他的表现是“不回答”,逆来顺受;当别人再挑衅时,他“睁大眼睛”辩解;别人揭穿事实后,他窘得“涨红了脸……”自我解嘲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样抓住特征进行描绘,使一个心灵受到侮辱的形象,跃然纸上。

性格刻画入木三分。

比如,在他被侮辱之时,他仍要表现出高人一等,知书识理,满口“窃书不能算偷……”以表现自己的斯文。

可见,迂腐可笑到何等程度。

(2)孔乙己为何只好向小伙计说话?向孩子们说话?孩子对他采取什么态度呢?从教写字和吃茴香豆的事情中反映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孔乙己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和孩子们说话,以求得安慰。

他社会地位低下,和劳动人民一样处于社会底层,而又由于迂腐和品行不端,更为低下,连小孩都看不起他。

一个“配”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他十分低下的社会地位。

教写字和吃茴香豆二事,反映了孔乙己的善良,也进一步刻画其麻木不仁,迂腐可笑。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二、故事背景《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揭开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对复古主义的各种逆流,鲁迅十分愤懑。

为拯救青年一代,他写下此文,艺术地再现了深受封建科举制戕害的读书人形象,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

三、理解词义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贫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萎靡。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主题。

五、问题归纳1.小说开头是怎样介绍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喝酒的两种人的,这属于什么描写?目的何在?鲁镇的酒店的特殊格局——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隔开了喝酒的两种人:一种是“短衣帮”,他们“靠柜外站着”喝,这是穷苦的劳动人民;另一种是“长衫”主顾,他们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是悠闲、阔绰的剥削阶级。

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

通过一短一长,一外一里,一站一坐的鲜明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缩影,为下文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身份作了铺垫,也预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考点精讲课件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考点精讲课件新人教版

孔乙己坐着用手走到咸亨酒店来喝酒。
“ 孔乙己的大致经历:没有进学,不会营生;
我 ”
替人钞书,不久失踪;偶有偷窃。(“听
间 人家背地里谈论”)

了 解
③_孔__乙__己_到__丁__举_人__家__偷_东__西__被_打__折__了_腿__。______
的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
(苏州中考)孔乙己被酒客揭短后竭力争辩,为什么言语 中要夹些“难懂的话”?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①__众__人__取__笑__孔__乙__己__偷__书__,__他__争__辩__“__窃__书__不__能__算__偷__”__。__
“ 众人嘲笑孔乙己没捞到半个秀才,他“不屑置辩”。 我
” 亲
孔乙己教“我”“回”字的四样写法。
历 的
②__孔__乙__己__给__孩__子__们__分__茴__香__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荤菜( hūn )
侍候( shì )
外号(多显示本人特点)。
绰号( chuò )
伤疤( bā ) 笔砚( yàn ) 惋惜( wǎn )
夹袄( jiá )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乱蓬蓬( pénɡ )口语中也读luàn pēnɡ pēnɡ。
意为“双层的(衣被等)”时读“jiá”
唠唠叨叨( láo ) 不屑置辩( xiè )
第7段:显出极高兴的样子; 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形象
自欺欺人、 迂腐可笑
这篇小说是从什么视角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小说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
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世事变迁,当年的小伙计早已人到中年,却仍然对 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其中复 杂的内心隐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隐藏了“我”内心深处的 真实想法,只是以一种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来,增添了小说的艺术 魅力。

初三语文教案-《孔乙己》复习 精品

初三语文教案-《孔乙己》复习 精品

人教九年级下复习《孔乙己》(张如龙)【教学目标】1、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2、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黑暗和封建社会的冷酷;【知识讲解】一、基础知识㈠掌握下列词语的字形和读音舀(yǎo)羼水(chàn)拭(shì)蘸(zhàn)咸亨(hēng)纸砚(yàn)门槛(kǎn)附和(hè)荤菜(hūn)不屑置辩(xiè)阔绰(chuò)间或(jiàn)打折腿(shé)㈡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1、格局:布置格式。

2、声气:这里指态度。

3、绽出:这里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4、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固,安守。

5、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6、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7、不悄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

不屑:认为不值得。

8、附和:语言、行动追随别人。

9、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㈢掌握下列多音字。

折断(zhé)间或(jiàn)折折本(shé)间折跟头(zhē)中间(jiān)㈣掌握下列文学常识《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这篇小说是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著作。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对整个吃人的封建社会的彻底否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封建教育制度受害者的角度来批判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

二、要点分析1、结构与内容(1)第一段(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勾画了一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面。

(2)第二段(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①第一层(4-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

这一层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断展开情节,第一个片断,酒店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二个片断,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第三个片断,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第四个片断,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孔乙己》语文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孔乙己》[教学目的]1. 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

2.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1. 重点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难点1)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

2)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1. 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颓.唐(tuí)附和.(hè)分辩.(biàn)不屑.置辩(xiè)咸亨.酒店(hēng)砚.(yàn)荤.菜(hūn)羼.水(chàn)拭.(shì)蘸.(zhàn)惋.惜(wǎn)阔绰.(chuò)舀.水(yǎo)涨.红(zhàng)绽.出(zhàn)哄.笑(hōng)间.或(jiàn)着.了慌(zháo)打折.(shé)门槛.(kǎn)2. 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屑,值得。

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分辩:辩白,辩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气助词,常用来形容丰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含讽刺意味。

大抵:大概。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

固,固守,安守。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二、背景1. 作家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的有《社戏》《故乡》,以及选自《集外集拾遗补编的《鲁迅自传》。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这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

也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之-。

2.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

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

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

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

乡试及格者称举人。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

科举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

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从科举取士人员的情况来看,康有为曾经指出,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

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型,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3. 关于本文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多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三、授课1. 朗读全文,获得整体印象。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2. 快速阅读,思考,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第4—13节)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其社会根源。

以“打折腿”为界限,将第二部分分为两层:第一层(4—9节)侧重写封建文化、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毒害;第二层,侧重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摧残。

3. 读第1节。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明确:地点:鲁镇咸亨酒店时间:“这是20多年前的事”(由此理解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

)(2)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答)(3)“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明确: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鲜明的阶级对立。

)补充说明:“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4. 读第2、3节。

(1)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明确: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2)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明确: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为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

(3)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明确: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

小说以咸亨酒店为中心舞台展开情节,使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

5. 读第4节,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明确:“短衣帮”与“长衫客”之间等级森严,隔着鸿沟。

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社会地位低下,应属“短衣帮”;而“穿长衫”,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式,却穷困潦倒,不能“踱入”房里,与长衫并起并坐。

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与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

短短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6. 读第5节(1)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明确:“身材很高大”表明原本具有谋生条件;“青白脸色”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点明他已是风烛残年。

长衫脏而不洗,破而不补,又不肯脱去,表明他好逸恶劳,潦倒不堪,自视清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已渗透骨髓。

(2)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绰号的由来说明了什么?明确:“满口之乎者也”为的是显示他“很有学问”,说明他长期受封建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毒之深,迂腐之至。

而别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绰号正是对孔乙己这种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迂腐性格的强烈讽刺与揶揄。

7. 读第6节(1)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明确:他先故作镇静,“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表现出对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的得意而炫耀的神情。

逼得他“青筋条条绽出”睁大眼睛,进行争辩。

一个“绽”字活画出他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

争辩理由是“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本是同义词,只有口语与文言的区别,他企图故作斯文,为自己开脱,反而落得哄堂大笑,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视现实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穷酸。

“不屑置辩”,含蔑视意,认为不值得一辩。

酒客追问击中要害,“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在他是终生耻辱,一提此事,犹如揭了他的癞疮疤,所以“颓唐不安”,足见封建教育之毒已浸透他的灵魂。

孔乙己的悲剧正源于此。

8. 读第7、8节(1)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明确:教“茴”字的四种写法,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便长叹惋惜,说明孔乙己把僵化无用的“学问”视如至宝,说明迂腐不堪,中毒甚深。

分豆给孩子吃说明他的善良诚恳。

不看对象,“多乎哉,不多也”的词句脱口而出,说明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2)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明确:首先是孔乙己“可笑”。

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举制度摧残,不会营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相貌、行动、言语是可笑的,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锐嘲笑和讽刺。

次是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要做阶级分析。

掌柜是剥削阶级人物,他对孔乙己的取笑,是对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

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按理说应对孔乙己同情,他们的取笑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理的反映。

封建制度的压迫、剥削和毒害,在被压迫者中间,形成了隔膜冷漠心理。

麻木,不觉悟,丧失同情心,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用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更使人感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悲凉,更沉重地鞭挞了罪恶的封建制度,并“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9. 读第9节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前句归结了以上各个场面不同人们的笑,说明孔乙己的存在,不过是逗人发笑的笑料;后句预示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在那冷酷的社会里,他只是可有可无的戏弄对象,这是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下必然产生的悲剧。

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寄寓着作者浓烈的感情:对孔乙己既哀其不幸,又批判其麻木不仁和苟且偷生,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10. 读第10节(1)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忽然”,说明偶尔想起,他在掌柜等人头脑里印象不深,只是由于他欠的十九个钱才想起,承接上文(“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又引起下文(一酒客讲“他打折了腿”)。

(2)从“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一句中能看出什么?明确:侧写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成残废,用“竟”和反诘句突出丁举人作为地方上封建一霸的凶横残暴和狠毒。

小说写一个读书人毒打另一个读书人,再次点出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科举制度。

丁、孔二人,同是读书人,但地位命运截然相反,科举中,一个爬了上去,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成了狠毒的“吃人”者,一个因“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而跌了下来,成了可怜的牺牲品,这就深刻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