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临床治疗分析 孙薇薇
胃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与术后病理诊断的比较研究
胃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与术后病理诊断的比较研究背景介绍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早期的胃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至关重要。
目前,胃癌的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胃活检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胃活检是通过直接取得组织样本以及设备的显微镜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状态。
在这种方式中,医生通过对医学成像的观察,根据细胞和组织学的标样进行诊断。
问题的提出对于一些患者,胃活检可能会检测到上皮内瘤变高级别(HGIN),这是一种胃癌前病变,治疗和预后与早期胃癌相似。
但是,胃活检诊断的错误率比较高,所以病人总是需要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进一步诊断。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准确地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病变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研究比较在胃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别,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目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胃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诊断HGIN的情况下。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并探讨两种诊断方法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研究方法我们收集了2015年至2019年间在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病例。
我们根据胃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中的HGIN分类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准确性。
我们还考虑了年龄和性别等数据因素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结果共有500例胃癌患者的病例数据被纳入了本研究。
在这些患者中,287例通过胃活检诊断为HGIN,213例通过术后病理诊断确定HGIN。
胃活检在诊断HGIN方面的敏感性为63.9%,特异性为91.1%。
与之相比,术后病理诊断的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9.3%。
这表明术后病理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以更好地确定病变类型和程度。
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我们发现年轻患者的准确率高于老年患者,而女性患者的准确率高于男性患者。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胃活检在诊断HGIN方面有一定的精度,但术后病理诊断是更准确的方法。
因此,在医生确诊HGIN之前,应该谨慎进行任何治疗选择。
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形态分析
【 关键词 】食 管 高级 别上 皮 内瘤 变 形态 国 内外分
型
我 国为食管癌高发 国家 , 食管癌 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 已
成为肿瘤疾病死亡 的主要原 因之一 , 要 降低食管癌 的病死率和 提高食管癌治疗后 的生存率 , 早期发现 、 早期诊断 、 早期治疗至 关重要 。为进一步提高对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 内瘤变的认识 ,
2 结 果
步加深对其 的认识 , 提 高检 出率。 方法
级别上皮 内Leabharlann 变形 态进行分析。 结果①部 位 : 上段 2 0 . 8 %, 中
段6 6 . 7 %,下段 1 2 . 5 %;②长度 : < 1 c m 4 . 2 %, 1 c Ⅱ 1  ̄ 3 c m 7 5 %, > 3 c m2 0 . 8 %; ③ 形态 : a ) 按 国内分型 : 脱 色糜烂型 3 3 . 3 3 %, 黏膜
为明显浅染或 不着 色者取病检 , 并诊断为高级别上皮 内瘤变的
2 4例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省交界的太行山区发病率最高t a ] 。食管癌 的高发病率 和高病死 率 已成为肿瘤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过去 的 4 O年里 , 食 管 癌 5年生存率只有 1 0 %, 主要是就诊时 8 0 %的病例已经广泛转 移扩散 。 随着近 2 0年来人群健康 意识 的增强 、 设备 和诊断水平 的不 断提高 以及各种治疗 的早期介入 , 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后
膜染色 。1 m i n 后观察染色 状态 、 部位 、 长度 、 形态等并做 好记 录, 对 可疑染色 区域取活检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 ②染色标 准 : 明 显浅染或不着色 ; ③病变部位标准 : 分别取距 门齿 1 5 c m 一 1 8 c m 、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 病理诊断研究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选取某医院中2010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接收的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患者56 例,并利用常规HE 切片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形态,在此基础上将其和手术切除的病理切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接受诊治的56 例患者中,经术后切片检查后有8 例没有发现组织癌变,有48 例经诊断后被证实为进展期或早期胃癌。
结论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所有患者中有85.7%的患者在胃镜活检被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时,术后都被确诊为胃癌,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利用胃镜活检进行诊断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方面还需要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术来降低失误率。
而影响胃镜活检的主要因素包括检查部位和检查深度两个方面,其中纤维间质反应则是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关键词: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临床诊断;意义1 引言研究表明,患者出现胃癌之间常伴有异型增生阶段,因此利用内镜活检在癌症患者早期进行异型增生症状的判别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其能够提示共存癌症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显示出后期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对结直肠、乳腺、泌尿道、胃、前列腺等器官进行了定义,统一采用“上皮内瘤变”代替原来的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根据上皮内瘤变的病变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二级病变类型,其中一级包括轻度和中度的异型增生,属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二级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属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本文主要是对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的诊断研究,研究中选取某医院接收的56 例被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患者进行试验分析。
2 资料与方法2.1 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某医院2010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接收的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患者56 例,所有患者分歧和病理诊断均符合WHO标准。
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 例,女性患者13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30 岁到9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 岁,其中有51 例患者年龄大于50 岁,5 例患者年龄小于50 岁。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20-04-28T16:13:23.7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月12期作者:叶绿[导读] 研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胃镜活检的临床病理诊断准确性。
叶绿(成都高新达安医学检验所;四川成都611731)【摘要】目的:研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胃镜活检的临床病理诊断准确性。
方法:择取37例本检验所纳入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患者均行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讨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胃镜活检、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及病变阶段情况。
结果:(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胃镜活检、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检出结果(91.89%、100.00%)具有一致性,P<0.05。
(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胃镜活检、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早期胃癌(32.43%、27.03%)、进展期胃癌25(67.57%、72.97%)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
结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行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水平较高,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
【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是发生于多个器官上皮内的非典型增生性病变,常发生在宫颈、前列腺、子宫内膜、食道、胃部、肠道等,分为高级别与低级别,其中高级别即重度非典型增生,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早期特殊阶段[1]。
本研究就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分析,讨论胃镜活检的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择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实验室纳入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3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男21例,女16例。
年龄分布38-77周岁,均值(50.39±5.67)周岁。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经由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3)认知能力正常。
胃镜活检诊断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临床分析
20 0 0年 , O肿 瘤 新 分 类 把 上 皮 内瘤 变 的 WH 定 义应用 到 胃肠 道上 皮 癌前 病 变 的诊 断 中 , 在 临 并
例, Ⅳ型 1 。 例
2 2 手术及病 理检 查 结 果 除 1例开 腹后 发 现 系 . 皮 革 胃伴 肝转 移放 弃 手 术 , 余均 行 胃癌根 治 术 。标
进展 期 胃癌 包 括 2例 术 前 H IN 疑 癌 变 者 , 中 GE 其
9例局部 淋 巴结 转移及 1 例肝 转移 。 3 讨 论
1 资料 与方 法 I 1 一般 资料 . 本组男 1 7例 , 5例 ; 女 年龄 4 7 0~ 6
20 0 0年 国际癌 症 研究 协 会 出版 了《 O肿 瘤 WH 组 织学分 类》, 建议 采用 上 皮 内瘤 变术 语 , 分 为 高 并 级 别和 低 级 别 。 H I N 包 括 上 皮 重 度 异 型 ( 典 GE 不
18 6
J Be g u Me ol F b u r 0 1 V 1 3 N . n b d C l , e r a y 2 1 , o . 6, o 2 .
[ 文章编号 ]10 -2 0 2 1 )20 6 -2 0020 (0 1 0 -18 0
・临 床 医学 ・
胃镜 活 检 诊 断 胃高 级别 上皮 内瘤 变 2 2例 临床 分 析
共识 。
本 经病理 检查 , 维持 诊 断 为 H IN, 3例 GE 3例早 期 胃
癌, 其余均 为进 展期 胃癌 。3例 维 持 H IN诊 断 者 GE 均合 并萎缩 性 胃炎 , 化生 Ⅱ度 ; 肠 3例早 期 胃癌 标本 形似 Ua2例 ,I 例 , 中 1例合并 HGE 1 1c1 其 I N;6例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研究
化 临 床 上将 其分 为 低 级别 与 高 级别 病 变 两 种 u l ,
随 着 我 国 社 会老
;
龄化 进 程 的 推 进及 生 活 方式的 变化 胃 癌 发 病率 逐 年增 长 早 期 疾
,
,
病诊 断 对 于 改 善 患 者预 后 具有 重要 的 临 床 意 义 本 次 研 究 将 以 我 院 ;
收 治 的 60 例 患 者 进 行研究 通 过 与 术后 病理切 片 检 査 结 果 对 比 的 方 ,
式 ,
探 讨胃 镜 活检 上皮 内 瘤变 高级别 的诊 断价值
现将 研 究作 如 下
,
汇报 :
1 资 料与 方 法
1 . 1 研究 对 象
选取我院
年 20 1 6
月 1 1
年 收 治 - 20 1 7
0 0 3 8 8 .
3 3 8 64
0 8 054
0 8 08 4
0 0 6 5 7
3 讨 论
胃 癌 是 现 阶 段临 床 上 极 为 常 见 的 一 类恶性 肿 瘤 严重 威胁 患 者 ,
的 生 活 质 量 及生 命安 全 ;
随着 医疗维生 水平 的提升 ,
若早 期 确 诊 并
术后 瘸 理 切片
U 0 - 6
)
早期 胃 ?
% 2 1 (
3S
00
)
% 22 ( 36 6 7
)
进展 期 ? 癌
% 37 (
6 67 1
)
% 38 ( 6 3 3 . 3
)
准 确 率 % (
)
% 5 8 ( 96 6 7
)
% 6 0( 1 0 0 . 0 0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临床分析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临床分析孙学工;束宽山;苏昭然【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astroscope biopsy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9 cases of gastroscope biopsy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from May 2010 to Nov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Only 1 case maintained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ccording to postoperative pathology.The rest were con-firmed as adenocarcinoma,half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hal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Conclusion The probability of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anceration is greatly high,therefore,we should take active surgical intervention.%目的:研究胃镜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5月-2013年11月间胃镜活检为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19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病理仅1例维持术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其余18例均证实为腺癌,其中早期胃癌9例,进展期胃癌9例。
结论胃镜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的概率极大,应采取积极的外科干预。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作者:邱元胜刘启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的95例经过胃镜活检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采取常规病理切片检测,并同术前的胃镜活检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
结果: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9 3例患者诊断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32例,进展期胃癌61例;术前胃镜活检结果显示,早期胃癌33例,进展期胃癌6 2例,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没有患者发生严重不适或者大出血情况。
结论: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确切,准确率较高,可减少胃癌等疾病的漏诊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临床病理诊断;诊断效果上皮内瘤变是一种上皮浸润前肿瘤性变化,并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病变。
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指的是患者结构及细胞学异常,且扩展至上皮上半部,甚至是全层。
同时,疑似粘膜内癌和浸润癌也被归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症中Ⅲ。
随着胃癌病变趋于年轻化增长,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95例经过胃镜活检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分析未经活检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在本组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95例经过胃镜活检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7例,年龄为36~71岁,平均年龄为(56.65±7.47)岁;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器质性病变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和有胃镜检查禁忌症者,95例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1046投稿邮箱:sjzxyx88@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张学成(青海省人民医院病理科,青海 西宁)摘要:目的 分析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
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8例胃部上皮内瘤变患者,分别通过胃镜活检和术中病理切片制作的方式进行疾病诊断,以患者术中病情态势作为诊断标准结果,分析胃镜活检的诊断正确率,包括早期肿瘤诊断正确率、发展期肿瘤诊断正确率、综合准确率三项指标。
结果 胃镜组早期肿瘤诊断正确率、发展期肿瘤诊断正确率、综合准确率与标准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理想,能够较为准确地发现患者病灶位置、病变情况,可以作为胃部上皮内瘤变诊断的主要参考。
关键词: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早期肿瘤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025本文引用格式:张学成.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6-47.0 引言胃镜活检也称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是一种现代医疗技术[1]。
通过该技术可以较为直观地进行患者胃部各类疾病的观察和取样,直观得到诊断结果,为手术以及用药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
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因可能与多种疾病混淆而存在一定难度,研究指出通过胃镜活检能够保证诊断的综合效果[2]。
本院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调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8例胃部上皮内瘤变(入院时未确诊,均为疑似)患者作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8.2±0.8)岁。
24例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体会
24例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体会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24例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
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诊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标签: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科对24例胃间质瘤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胃间质瘤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9~59岁,平均45岁。
主要临床症状有胃区不适、疼痛、上腹部包块、返酸、嗳气、黑便及呕血等,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下隆起。
手术前行超声检查,发现肿瘤生长的部位在胃的肌层或黏膜下层,呈内生性或外生性生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规则,内部回声均匀。
肿瘤最大直径1.5~5.0 cm。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禁食水,留置胃管、导尿管,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仰平卧分腿、头高脚低位,选用四孔法入腹,于脐上缘建立10 mm的观察孔;建主操作孔,位置在左锁骨中线平脐,置入12 mm Trocar;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 cm处建立一辅助孔,置入5 mm Trocar;同时在左侧腋前线肋缘下再建一个辅助孔,置入5 mm Trocar。
气腹压力设定为14 mm Hg左右。
24例均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楔形切除)。
手术过程中要胃镜来加以引导,用胃镜的冷光源来对瘤体定位,用冷光源对准瘤体,再置入腹腔镜,对瘤体部位精确定位,手术操作时可以把该部分胃组织单独提起。
不同部位的肿瘤切除方法不同,对胃前壁肿瘤,可用内镜切割吻合器直接楔形切除;胃底部或胃前壁大弯侧肿瘤,可以用超声刀加以分离、切断脾胃韧带或胃结肠韧带;肿瘤位于胃前壁小弯侧者,分离、切断部分肝胃韧带;肿瘤位于胃后壁者,先分离、切断脾胃韧带和(或)胃结肠韧带,把胃后壁翻起,再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楔形切除。
胃肠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分析
胃肠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分析石向阳;杜四清【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的价值.方法:对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IN的52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内镜下病灶<3 cm的HIN患者27例,其中上消化道18例,术后诊断为癌13例;结直肠9例,术后诊断为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内镜下病灶<3 cm与≥3 cm的上消化道肿瘤中诊断为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而内镜下病灶<3 cm和≥3 cm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诊断为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术前内镜活检病理为HIN的上消化道病灶,建议积极地治疗.范围<3 cm结直肠病灶,手术治疗则需要十分慎重.%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gastrointestinal biopsy on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 HIN) .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information was done in 52 cases who were diagnosed as HIN by endoscopic biopsy,and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tic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In total HIN patients,27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the scope of endoscopic lesion was <3 cm,including 18 cases whose lesion was in upper digestive tract, and 13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cancer 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analysis;9 cases whose lesion was in colon and rectum, 1 case was diagnosed as cancer.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P = 0. 004). The ratio of cancer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these two groups whose lesion range was < 3 cm or ≥ 3 cm were compare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 which diagnosed cancerin upper gastroinfestfinal tract regardless of lesion ragne(P = 1. 000) ;but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olorectal patients whose lesion range was <3 cm or ≥3 cm(P = 0. 002). Conclusions: It needs to choose an active treatment when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biopsy is diagnosed as HIN in upper digestive tract. The surgical operation needs to be prudent when lesion range is < 3 cm in colorectal lesion.【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7)006【总页数】2页(P674-675)【关键词】胃肿瘤;肠肿瘤;内镜检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学,临床【作者】石向阳;杜四清【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池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池州,247000;皖南医学院附属池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池州,2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消化道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提高消化道肿瘤治疗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摘要:分析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
方法为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患有胃上皮内瘤的58名患者,通过手术中的胃内窥镜生检和病理组织编制进行诊断,将手术中的患者的状况作为诊断基准。
包括早期诊断精度、开发阶段诊断精度、综合精度指标等,对胃内窥镜生检的诊断精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早期肿瘤诊断的正确率,肿瘤诊断的正确率,胃内窥镜组的综合正确率接近标准结果。
结论是胃内窥镜生检的高品位胃上皮内瘤诊断的理想临床病理学结果。
可作为胃上皮内瘤诊断的主要标准使用。
关键词:胃镜;活检;癌变胃镜活检,又称上消化道内镜,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
通过该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采集患者胃部的各种疾病,直观地得到诊断结果,为手术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困难,可能与多种疾病混淆。
指出胃镜活检可保证诊断的综合效果。
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调查。
一、操作方法1.操作资料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选择58例胃上皮内瘤变(入院时未确诊,均为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8.2±0.8)岁。
所有患者均有胃痛、黑便等疑似肿瘤症状。
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特殊性,可用于分析。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自愿,患者无大病,无危重患者(ICU患者)。
2.操作方法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均诊断为疑似胃上皮内瘤变,行胃镜活检。
内窥镜安装在直径1.0cm的导光纤维管前面,放置在病人的口中,通过病人的食道到达胃和十二指肠区域。
在光纤管的帮助下,进行导光照明以控制变化角度。
医务人员检查胃上皮的位置,记录病变信息。
控制胃镜开口处的取样夹,获取疑似病变的样本。
取出胃镜和纤维管,制成病理切片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癌变。
胃镜活检完成后,进行手术治疗。
以术中患者情况作为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分型依据,并与胃镜活检结果进行比较。
3.观察指标本文主要分析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包括早期诊断准确性、发展阶段诊断准确性和综合准确性三个指标。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价值分析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价值。
方法:选取62例2019年4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均行胃镜活检,对比胃镜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结果:经胃镜活检,62例患者中胃窦为主要病变分布区域。
胃镜活检的准确率(98.39%)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100%)相比相近(P>0.05)。
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检出率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胃镜活检;诊断价值上皮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其是指细胞出现异型性增生,可发生在消化道、宫颈以及阴道等黏膜中[1]。
按照细胞异型大小上皮内瘤变又可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是一类较为严重的异型增生,是指局部组织发生倾向于肿瘤的一种病变,但还没有达到癌症的诊断标准,是较为接近于癌症的组织学表现形式,如果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就会导致病情进展为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负性影响[2]。
在早期阶段予以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手术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消除病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积极的干预治疗及诊断对控制病情进展,保障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诊断中应用胃镜活检病理检查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2例2019年4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其中男56.45%(35/62),女43.55%(27/62),年龄区间为38-77岁,平均(55.58±3.26)岁。
病程区间为3个月-9年,平均(3.25±2.06)年。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在进行胃镜活检后一个月内均接受了癌症手术,并在术后经病理切片检查有明确的诊断;②所有患者均自主同意参与实验;③自身具有较高配合度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胃镜检查禁忌症者;②患有意识障碍、精神类疾病者;③临床资料缺乏完整性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临床治疗分析 孙薇薇
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临床治疗分析孙薇薇摘要】目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普通胃镜活检与ESD术后病理诊断常不一致,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镜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断准确性以及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24名确诊胃高级别上皮瘤形成患者在我院接受ESD治疗。
我们回顾性的评估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
结果:CFB和ESD样本之间的总体病理结果一致率为58.3%。
14例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内镜常规活检病理结果一致,14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诊断为早期胃癌。
癌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
结论:内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其可能进展为癌,这部分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ESD;普通胃镜活检;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116-021.引言胃癌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基础,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1]。
通过胃镜筛查,我们可以检测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
在发生癌前病变时,建议患者进行ESD切除病灶,防止进一步进展为癌。
本研究中我们分析24名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计算一致率。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2.材料和方法2.1 基本信息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回顾性纳入24名患者,在宁夏人民医院接受了ESD治疗,其中包括24名HGIN。
纳入标准:①签ESD手术知情同意;②ESD治疗前,已经完成普通胃镜活检;③ESD切除标本完整。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功能异常不能耐受ESD手术治疗;②确诊为胃癌;③标准切除不完整,无法准确判定病理结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分类,确定HGIN和早期胃癌的组织学诊断标准。
在普通胃镜观察病变的部位,采集2~3个标本,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对24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52~78岁,其中14例>60岁,10例≤60岁。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上皮内瘤患者在实施诊断过程中使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进行检查的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在一年之间通过使用胃镜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高级别患者,数量50例。
对于所有患者需要进行胃镜活检和病理诊断的比较。
结果对于本次研究中的50例患者,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手术后的切片检查没有出现组织癌变的患者数量为8例,其余42例患者在临床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均能够被确诊为早期胃癌以及进展期的胃癌患者。
结论在临床对于胃癌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在实施病理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实施活检的形式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的情况,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对于患者在进行诊过程中对于操作技能进行提升。
关键词: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临床病理诊断价值随着目前对于胃癌的不断研究深入,在目前对于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的诊断以及对于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上皮内瘤变来对于以往的不典型以及异型增生等名称进行取代[1]。
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更好的对于患者实施相应的诊断。
我院对于50例被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对于我院在2014年全年之内进行收治的出现了上皮内瘤变的高级别患者,所有的患者均需要使用相关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进行确诊。
患者的数量为50例,同时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33:17,患者的年龄为25-63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岁,同时所有的患者均能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制定的病理诊断的相关标准。
1.2 诊断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患者在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手术标本以及患者的活检组织通过使用10%的甲醛进行相应的固定,同时在对于患者实施固定完成后,通过对于患者使用乙醇的形式,进行脱水的处理,并对于患者使用常规的石蜡包埋的相关处理,并在此过程中对标本进行切片,在切片完成后可以使用伊红的方法进行染色,并在对于患者实施染色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内镜检查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治策略
内镜检查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治策略陶俊;王贵和【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ic high -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for planning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37 cases of gastric high -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diagnosed by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biopsies. Of all patients, 2 received palliative surgery, 4 endoscopic mucosal stripping, 30 radical surgery (total gastrectomy in 21, distal gastrectomy in 9), and 1 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Results: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revealed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only 3 patients, dysplasia in 1, and adenocarcinoma in the remaining 33 (includ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26, and abs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7). Conclusion: Preoperatively confirmed as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by endoscopic biopsies can be inconsistent with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findings, suggesting that such neoplasm should be diagnosed based on its lesion location, size, gross morphology under endoscopy and clinical staging for tailed, accurate and standard treatment.%目的:研究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术前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临床资料, 其中姑息手术2例,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4例, 根治性手术30例 (全胃切除21例, 远端胃切除9例), 腹腔镜下探查1例, 并将术后病理与术前病理作比较. 结果:术后病理提示只有3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1例为异性增生, 余33例均为腺癌 (淋巴结转移26例, 7例无淋巴结转移). 结论: 术前病理活检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 我们需结合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镜下的大体形态及临床分期, 做出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处理策略【作者】陶俊;王贵和【作者单位】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安徽铜陵 244000;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安徽铜陵 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指细胞学和组织结构具有恶性特征的黏膜病变,但没有任何浸润间质的证据,包括重度异性增生和原位癌。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摘要:目的:针对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进行分析。
方法:在本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随机对6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研究,均对其进行病理检测和胃镜活检检测,分析胃镜活检诊断的临床意义。
结果:胃镜活检检出率相比于病理学诊断无临床差异,在检查过程不存在并发症(p>0.05)。
结论: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具有临床诊断意义,能够有效辅助病理学检测,提高诊断效率。
关键词:胃镜活检;上皮内瘤;临床病理诊断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胃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在临床上一般采用病理诊断和胃镜活检对患者进行诊断,但是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研究相对较少[1]。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进行分析。
其中,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随机对6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研究,对以上68例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测和胃镜活检,并将诊断结果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
其中,患者性别比例为39:29(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58.78±6.78)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胃癌,排除患有重大心、肝、肾脏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和精神异常患者。
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68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测和胃镜活检检测。
病理检测采用石蜡病理检测法,通过制作样本、染色等操作,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记录;胃镜活检检测采用浓度为10%的中性福尔马林对标本以及活检组织进行有效固定,并采用乙醇进行脱水,采用石蜡病理检测法中的包埋方法对样本进行处理,利用切片机进行连续切片,通过HE进行染色,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对比两组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和并发症发生概率。
诊断准确率:将胃镜活检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相对比。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分析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分析
柴松有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9(12)13
【摘要】目的分析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胃镜活检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上皮内瘤变患者42例,均实施胃镜活检检查,均实施手术治疗,给予常规病理切片诊断,分析胃镜活检结果,并对比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及常规病理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 42例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胃镜活检后,早期胃癌19例,进展期胃癌20例,漏诊1例,误诊2例,诊断准确性为
92.86%(39/42);在术后接受常规病理切片诊断早期胃癌20例,进展期胃癌22例,诊断准确性为100.00%。
两种病理诊断方式结果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1111,P=0.0777)。
结论对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胃镜活检检查有着一定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119-121)
【作者】柴松有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胃镜下形态特征及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
2.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9例分析
3.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4.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研究
5.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后病理对比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临床治疗分析孙薇薇
发表时间:2018-12-07T11:36:16.7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3期作者:孙薇薇丁晓玲(通讯作者)1 周学兵1 李扬1 郭建阳1 [导读] 胃癌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基础,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1]。
(1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银川 750004)【摘要】目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普通胃镜活检与ESD术后病理诊断常不一致,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镜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断准确性以及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24名确诊胃高级别上皮瘤形成患者在我院接受ESD治疗。
我们回顾性的评估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
结果:CFB和ESD样本之间的总体病理结果一致率为58.3%。
14例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内镜常
规活检病理结果一致,14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诊断为早期胃癌。
癌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
结论:内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其可能进展为癌,这部分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ESD;普通胃镜活检;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116-02
1.引言
胃癌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基础,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1]。
通过胃镜筛查,我们可以检测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
在发生癌前病变时,建议患者进行ESD切除病灶,防止进一步进展为癌。
本研究中我们分析24名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计算一致率。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2.材料和方法
2.1 基本信息
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回顾性纳入24名患者,在宁夏人民医院接受了ESD治疗,其中包括24名HGIN。
纳入标准:①签ESD手术知情同意;②ESD治疗前,已经完成普通胃镜活检;③ESD切除标本完整。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功能异常不能耐受ESD手术治疗;②确诊为胃癌;③标准切除不完整,无法准确判定病理结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分类,确定HGIN和早期胃癌的组织学诊断标准。
在普通胃镜观察病变的部位,采集2~3个标本,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对24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52~78岁,其中14例>60岁,10例≤60岁。
平均病程(5.23±8.63)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特殊,主要以腹胀、隐痛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为主。
2例患者ESD术后切缘阳性,后转入外科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
伦理审查: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符合国家法律,卫生机构政策,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审查。
2.2 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使用Olympus GIF-XQ290电子胃镜进行胃镜检查。
根据日本内镜分类标准,详细记录了病变区域,形态和表面情况,位置(胃窦,胃角,胃体和贲门胃底)。
2.3 病理方法
组织标本常规固定,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胃镜活检标本。
两位高年资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分别确认最终的组织学诊断,每位病理医师工作年限超过10年。
2.4 ESD手术
向患者解释胃上皮内瘤变疾病自然发展过程,并对局限于粘膜层内的病变患者进行ESD。
所有进行ESD的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组织学诊断采用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诊断标准分类。
2.5 统计分析
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分析真正影响一致率的因素。
使用Student's t检验对连续变量进行单变量分析,并使用卡方检验来比较分类变量。
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使用SPSS 24.0(IBM,Chicago,IL,USA)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GraphPad Prism 7(Graph Pad,San Diego,CA,USA)计算并绘制另一相关数据。
3.结果
在普通胃镜活检有24名LGIN患者,其中胃窦12例,胃角4例,胃体3例,贲门胃底5例。
病理改变主要集中在胃窦和贲门胃底,但病变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10例(41.7%)诊断为早癌,14例(58.3%)维持原始诊断。
胃窦、胃角、胃体、贲门胃底病理升级的例数分别是4(33.33%)、2(50%)、1(33.3%)、3(60%),四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表面充血占58.33%(14/24),表面溃疡病变占33.3%(8/24)(表1)。
表面发生溃疡更容易升级为早癌(P<0.05)。
根据日本内镜研究所分类标准,病变内镜形态最常出现的是I型和Ⅱ型,占75.0%(18/24)。
Ⅲ型和混合型虽只有6例,其中4例病理升级为早期胃癌,此外,年龄和性别统计中,病理升级和无病理升级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4.讨论
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临床较常见,对此阶段及时有效的干预是防治胃癌的主要措施之一[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侵袭小、康复快的特点,是早期胃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ESD或EMR能够将病灶完整切除,剥离的病灶可以提供完整的标本,补充活检取材的局限,有利于做出更精准的病理诊断,病灶局部的复发率也较低[2]。
本研究中24例内镜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经过ESD术后有14例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10例提示早期胃癌。
可见普通活检的结果仍存在局限性。
这就要求提高活检取材治疗,部位更准确,深度足够。
进一步分析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变,发现病灶严重程度和表面充血和溃疡形成相关。
Ⅲ型和混合型虽只有6例,其中4例为癌,故在内镜下病变表面出现充血或溃疡的病灶更应警惕出现癌变。
ES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2例切缘阳性,提示我们一方面ESD 术前对早期胃癌的边界须行超声内镜和染色内镜更全面的评估,另一方面与外科腹腔镜采用多镜联合,提高患者一期根治效果是目前治疗的新方向。
5.结论
对于表面充血和溃疡的HGIN病变存在进展为早期胃癌的可能性。
临床医生应该更加注意与病理学家进行沟通,并结合内窥镜图像进行准确的诊断。
普通内镜活检患有HGIN,具有进行ESD的高度指示。
对于这些病变,在完全知情的患者后尽快需要预防性ESD,这将尽可能减少漏诊的癌症。
【参考文献】
[1]徐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上皮内瘤变中诊治价值的初步探讨.(09),2013.
[2]李庆芝,庄天彦.窄带成像技术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国内镜杂志.2017.(0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