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心理效应的运用

合集下载

心理学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心理学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生的效仿 ,严重影响了班风 ,变得
二 、“ 环 效应 ” 对 班 主 光 任倡 导素质 评价 的启 示
“ 环 效 应 ” 又 称 “ 轮 效 光 晕
纪律很差 、矛盾多多 , 了各方 面 成
表现都处 于末位的 “ 班” 差 :某学
生宿舍卫生开始很好 ,一旦有个别 舍员不作为而没有得到及 时的纠正
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了 良 好的印象后 ,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
来两辆一模一样 的汽车 ,把其 中的

辆停 在加州一个秩序较好 的中产
阶级社 区 .而另一辆停在一个相对
杂乱 的社 区。停 在 杂乱社 区的那
切都好。一个人 的优缺点一旦被扩
大为 “ 光环” ,那么 ,这个人 的其
辆 ,他 把车牌摘掉 ,把顶棚 打开 , 结果当天就被偷走 了。而放在秩序
各式各 样 的 “ 桌铭 ” 课 ,形成 所谓 的 “ 桌文化 ” 课 :一个 班级 ,如果 没有得到及时与持续的养护 ,讲 台 处 与垃圾桶周围往往成 为班级卫生
理 ;第 三,班主任要加强 同科任教
看 到这样的案 例 :某班开始是一个 中上水平 的班级 ,后来 ,由于个别
学生的不 良行为没有得到有效 的制 止和劝戒 .结果导致越来越多 的学
较好的社区的那一辆 .过 了一个星
极 预 防 “ 窗 效应 ” 的发 生 。 比 破 如 ,当个别学生 出现睡觉 、迟到 、
早退 、乱丢垃圾 、低声说话 、上课 吃东西等不 良现象时 .班主任万万
他优缺点也就隐退 到 “ 光环” 的背
后 .被别人视而不见了。心理学 的
期都安然无恙。后来 ,辛 巴杜用锤 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 了个大洞 。结

运用心理效应,做好班主任工作

运用心理效应,做好班主任工作

运用心理效应,做好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组织系统的细胞。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引导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决定着教育事业的成败、系牵着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做好班主任工作,建立健全一些制度、恪守一些规范必不可少,而掌握和运用好一些心理效应,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条件。

本文就部分“效应”与班主任工作作一浅谈。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自己雕塑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期待她能获得生命,最后她果然变成真人,俩人结成伉俪。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在某小学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煞有其事地对他们进行了“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校长和老师宣布说:“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预示他们可能比其他同学会有更好的成绩。

八个月后,学校和老师获得如期的结果。

一年后,再一次测试,这些学生的成绩仍在提高。

罗森塔尔这种实验效应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实验)效应或期望效应。

期望是一种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期望是成功教育的第一要素。

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景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转化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从而使要求得以逐层实现,不断逼近远景期望。

班主任瞄准时机对学生适度的期望表达,是启动学生表现自我,发挥潜能、追求进步的强劲动力。

只要改变对学生的认识态度,能够充满热情地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发展,就会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跳一跳,都能摘得到”的教师所期望的角色。

在班级日常工作中,要有计划地实施期望效应。

在特定的场景场合,都要按具体情景设定新的、有针对性的积极期望。

要使期望得以实现,关键是需要给予“机会”。

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把期望、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内在的教育要求,感受到自己活动的结果,使成功由可能变成现实。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有效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有效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有效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心理学原理,指人对别人的期望和评价可以影响到被评价者的表现,即他人的期望或评价会影响被评价者的自我期望和行为表现。

借助皮格马利翁效应,班主任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能。

班主任应该对每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的期望。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原理,当班主任对学生抱有高期望时,学生往往会在班主任的期望下努力提高自己的表现。

班主任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取得进步,并对他们的学习和成绩抱有积极的期待。

无论学生当前的成绩表现如何,班主任都应该相信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班主任应该向学生传递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原理,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表现。

班主任可以通过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他们肯定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班主任也要及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积极的评价和反馈,班主任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班主任可以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激发学生的潜力。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原理,当学生面临有挑战性的目标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表现。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设定一些适应性的目标和挑战,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班主任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达到目标。

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班主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能。

班主任可以通过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向他们传递积极的评价和反馈,以及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

班主任的积极期望和评价将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个人发展。

班主任六大效应_心理学常见的166个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_心理学常见的166个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_心理学常见的166个效应班主任六大效应要想当好班主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灵活地使用静动效应,效果不错。

1、人格效应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教育学生。

如果班主任能树立起高尚、严肃的人格形象,即使他不体罚学生,和学生关系朋友化,学生也会很怕他,也会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2、威信效应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

有威信的班主任在课前提早一点站在教室门口扫视着全班同学,迟到的学生就会减少;没有准备好学习工具或还没有静下心来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进入最佳状态,准备上课。

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论处理班务还是开展活动,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效应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作为班主任,切忌把个人情绪带到育人工作中来。

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视为楷模,都会加以模仿和效法。

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和颜悦色、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追求教育的情感效应。

4、语言效应斯维特洛夫说得好:幽默是教师的第一位助手。

它趣在逗中,意在趣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剂良药。

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倍加融洽,促进师生间情感与智慧的交流。

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向九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艺术banzhuren)因此,班主任在面对学生过错时,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激励、唤醒、帮助、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而又乐读书。

5、行为效应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运用语言艺术,还需要运用行为艺术,做到言行一致,在行动中塑造形象,在形象中产生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因此,班主任必须以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的师范行为去感化学生。

否则,班主任道理讲得再动听,也不会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与性格的伟大事业。

它是一个动态的结构系统。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像个万花筒千变万化充满艺术。

做班主任可以咀嚼到失败的苦涩,也可以品尝到成功的甘甜,经历一次次心灵的经历,所以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充实、完美的老师。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好班主任。

当好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掌握一点有关心理效应的知识和技能,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中就介绍了班主任必须了解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效应。

下面我就以几个心理学效应谈谈自己的感想:一、框架效应心理学上把由于表达和描述方式的改变所导致的不同决策和判断的现象叫做框架效应。

许多人深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述,收到的效益却大部相同,比如,你对你朋友说“祝你成功”就绝对比“祝你不要失败”好。

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尤其是本来就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的积极鼓励可以带来莫大的鼓舞,老师的消极指责则可能会摧毁他的自尊,甚至导致习得性无助。

还有,适当的幽默能够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奇效。

教师无论在处理课堂问题还是在进行知识教学时,适当的诙谐、幽默一下,就可以调节气氛,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轻松、愉快,其思维自然也会活跃起来,再枯燥的知识学起来也就不累了,再棘手的问题在师生会心一笑中也会烟消云散。

二、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时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环境传递了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信息,环境中的任何一种不良现象一旦被容忍,这种不良现象就可能被无限放大与扩展,以至于环境大大变坏而一发不可收拾。

在班级管理中就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破窗效应。

班级管理中,一种小小的问题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这种情况就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相应的规则是不必认真遵守的。

遵从这个规则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最终积重难返。

三种心理效应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三种心理效应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三种心理效应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在班级管理中巧用心理效应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教师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1、奖惩效应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

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

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

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2、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

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

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教师讨价还价的习惯。

3、链状效应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

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效应
2014.09.15
一、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 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 效应。学生的性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角色” 影响的。那么,怎样来发挥角色的良好效应呢?
一、角色效应

第一,教师可以运用伙伴选择法(即社会测量法), 描成人际关系图和 人际矩形图,从中可以看出每个 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地位。如哪些是“人缘儿”, 哪些是“嫌弃儿”,哪些是中间型的。然后采取措 施,用充当角色的方式促使“嫌弃儿”发生变化, 如让“嫌弃儿”充当图书管理员或其他一些必定要 与同学们发生交往的角色。
三、运用“南风效应”,以学生为本

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你怒对学生、拍桌、打 椅,甚至变相体罚,会使你学生的“大衣裹得更 紧”,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而且还会造成师生关 系的疏远;若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 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心悦诚服地 接受你的影响,达到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 果。
四、避免“超限效应”,提高实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 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心理学上称之 为“超限效应”。因此,班主任在批评或表扬学生 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 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达不到应 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尤其是在对学 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少讲,讲得 简洁、干脆利落。另外,对学生的表扬也不能过度, 若表扬过于频繁,则会造成超限效应,使表扬和奖 励贬值。
谢谢!


二、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 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 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 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 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 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角色心理效应-200807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角色心理效应-200807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角色心理效应所谓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景之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

[1]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的角色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因为“班级是以青少年学生,以社会化学习与交往活动为特征的一种社会体系”[2]。

学生在校期间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除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外,还受到班级群体环境的影响。

在班级里,人际关系和谐,学习风气积极向上,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可亲,班级温暖,心情愉快。

在好的心境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行有效地创造性学习。

作为班级这个社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的班主任,责任就显得格外重大。

因为班主任集多重角色身份于一身。

他(她)首先是某一学科的学习指导者;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是关心他们生活的亲人;是学生年长的知心朋友;公共关系学家;心理医疗工作者……。

在学校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正因为此,如何辨证的利用班主任的角色效应,就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强化班主任的角色效应,这样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但在课堂教学方面,作为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反而应该淡化班主任的角色效应,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你任课教师的角色,在轻松、愉快、毫无心理压力的情景下学习和掌握知识。

忌讳把教学课上成“班会课”,在本该进行教学的课堂上,公开批评处理个别学生的其他问题,影响全班同学的上课情绪,造成负面效应。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班主任在一些学生看来属于重要的(如任用干部、推荐优秀生、选举团员、决定联欢活动的内容等)问题的决定上,往往自作主张,个人说了算。

不能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以班主任之势压学生。

平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有时问题没到非立即解决不可的地步,班主任却随便把学生叫出课堂批评,有时一节课,有时半节课, 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上课的权利,也影响了其他任课老师的正常教学。

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摘要: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一定的心理效应,如“美丽效应”“热情效应”“南风效应”“阿伦森效应”“期望效应”和“微笑效应”等,使班主任工作顺利地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效应班主任工作运用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

怎样管理好一个班级,让学生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呢?班主任开展工作一定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心理效应的运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利用“美丽效应”拉近师生距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初次接触,面对一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老师和一个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头发蓬乱的老师,学生更喜欢接近谁?有人曾经对三岁的婴儿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两个芭比娃娃,第一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第二个把脸画黑,让她变丑。

看这些婴儿抱哪个芭比娃娃的时间长。

结果发现婴儿抱第一个的时间长于第二个。

实验证明:人们更喜欢看美丽的事物,且也愿意接近。

班主任开展工作尤其是刚接手新班时可以利用美丽效应拉近师生距离。

班主任穿着打扮得体让学生眼前一亮,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喜欢接近你,工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利用“热情效应”增加师生亲密感。

热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密感。

主动热情地与人交流,则会更受欢迎。

班主任开展工作一定要利用好热情效应。

学生出现问题要热情地询问,和学生谈心交心,解开心结;学生有困难要热情地想办法帮助解决困难;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见面要热情地打招呼,主动和他们交流,潜移默化地熏陶,使他们慢慢学会大胆地与人交流,逐步融入到班集体里。

班主任越热情,和学生的关系越亲密,开展工作就越顺畅、越轻松。

三、利用南风效应来达到教育目的。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凛冽,寒冷刺骨,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

南风徐徐吹动,风和日丽,行人慢慢热起来,于是解开衣扣,继而脱掉大衣。

几种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几种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二 、 视 “ 型 效 应” 忽 定 所 谓 “ 型 ” 是 指 在 人 们 头 脑 巾 存 在 的 , 于 某 一 类 人 的 固 定 , 关 定 形 象 “ 型 效 应 ”亦 称 “ 会 刻 版 印 象 ”指 的 足 人 们 在 见 到 他 定 , 社 ,

人 时 . 常会 自觉 地根 据 人 的外表 行 为特 征 , 常 结合 自己头 脑 中 的 定型 , 对人 进 行归 类 , 以此 评价 一个 人 , 见 到一 个肌 肉发达 、 如 身 材高大 、 穿着 运动服 的人 . 很 自然地认 为他 必定是 一个运 动员 。 就 人 头 脑 中存 在 的 定 型 是 人 们 以 往 经 验 的 反 映 ,但 由于 在 和谐 . 是 最关 键 的 和谐 。利 益 关 系不 和 谐 . 会 就难 以真 正 也 社 和谐 因此 要 化 解 当 前 的社 会 矛 盾 , 构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首 先 要 构 建 和 优 化 利 益 共 享 机 制 。合 理 的利 益 共 享 机 制 包 括 完 善 的利 益 协 调 机 制 、 通 的利 益 表 达 机 制 、 效 的利 益 博 弈 机 畅 有 制 、 平 的利 益 补 偿 机 制 、 全 的 利益 疏 导 机 制 。。 公 健 在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会 的 构 建过 程 中 ,诸 多学 者 从 不 同 的 方 面作 出了 建 设 性 的 研究 探讨 , 涉 及 了理 论 研 究 , 既 又有 具 体 的途 径 措 施 . 现 出 了很 强 的拓 展 性 。 种 拓 展 开 启 了深 入 研 表 这 究 的大 门 , 宽 了研 究 的道 路 , 拓 为后 来 的研 究 奠定 了坚 实 的 基 础 , 得学 术界 及 社 会 诸 多 领域 继 续 关 注 。 值

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普及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观 点
1
心理问题不等于心理疾病,青春期出现心理问题可以治愈。
2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相对而言的,这两者是动态的、可逆的、有变化的。
3
纪律.道德.思想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关联。
4
人的心理与生理互相影响。

了解学生问题行为成因, 解决学生具体问题
(一)青春期的懵懂(01)
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主讲人:XXX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 德育内容第5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 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 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 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 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 第二条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 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 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第八条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 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要求做,本组成绩加3秒时长。

理解家长,建立积极 的家校合作关系
(一)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前开启建设性的家校交流
主动联系
A
分享理念
B
正向反馈
C
形式多样
D
(二)提高日常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01 语言表达:简洁易懂,家 长熟悉的语言
03 交流内容及策略:平衡积极 和消极信息的比例,看见, 肯定家长的努力。
C 行为后果
互生埋怨 相互指责 学生叛逆
互相理解 相互信任 学生成长
用”心“了解, 用”心“教育, 关爱自己,照亮学生!

班主任工作中可利用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可利用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可利用的心理效应一.自己人效应——走进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我班有个小男孩王强,刚上一年级感到学习吃力,几次逃学,甚至有不上学的念头。

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鼓励他说:“你最近进步很大,你看比你学得差的都坚持上学,你也要坚持”。

他点点头,我又对他说:“男子汉说话算话,咱们拉钩”。

之后,他高兴地离开办公室,再也没有逃过学。

自己人效应能够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升起爱心,关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觉,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充分运用平行语言,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合理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做到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最终达到“师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学校成为成长的乐园”的最高教育境界。

二.瓦拉赫效应——发现亮点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

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

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

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着了。

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点和强点,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着成效。

班主任应掌握的八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应掌握的八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应掌握的八种心理效应班主任应掌握的八种心理效应一、名字效应。

名字,是一个人与他人在社会交往时的"全权代表"。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名字对于拥有这个名字的人来说,是最甜美、最富有感情的声音。

记住学生的名字并响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微妙的作用。

接一个新班,老师很快记住学生的名字,而且能很轻易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有利于唤起学生良好的情绪反应,缩短师生交往的心理距离;记住学生的名字,并能响亮地叫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信服心理,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

一些调皮淘气的学生,在老师未能记住他的名字时,往往会"混水摸鱼"干一些"坏"事,甚至糊弄老师。

如果老师叫出他的名字,他的反应会是:"嗬,想不到老师这么厉害,刚见面,就知道我的名字!老实点儿吧。

"他的调皮淘气因受到老师的"威慑"而自觉地加以控制。

所以,不管你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当你刚刚与新学生接触时,要想尽快赢得学生对你的好感,一个简单易行而又有着神奇作用的方法,就是记住并叫出学生的名字。

二、异性效应。

在人际关系中,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不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同时还能产生约束力,对男女青少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微妙的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异性效应"。

异性效应产生的条件是男女两性的年龄差别不大,在同龄人中比较显著。

若是异性年龄悬殊,则不可能产生异性效应。

如果正确和有效地利用异性效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集体生活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性别角色意识。

青少年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犹如白云红日,交相辉映,大大方方,堂堂正正,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向往异性,本是人在青春期的一种生理反应和性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可怕的"魔症"。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思想上共同进步,对于增进身心健康、陶冶高尚情操大有益处。

班主任心理效应

班主任心理效应

承诺在先,实施在后
☆面向个体学生的心理效应☆
4、多方激励
老师,请告诉我做得怎么样——反馈效应
割草工人的故事
4、反馈效应
启示:
1、宽泛的表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扬,而只是一 种应付。我们想要听到真实的声音…… 2、别让学生在你的“表扬”下变得“麻木”。 3、对“翻旧帐”说NO。
4、反馈效应
语文学科学生评价卡
“小红,你怎么那么馋呢,早 “老师看得出你为了不迟到连早饭都没 自习还在偷吃东西!一个女生 吃,但老师希望你在课前吃好早餐,课 上吃东西不仅对身体不好,还会影响其 狼吞虎咽像个什么样子!” 他同学。” “玲玲背课文背到一半卡壳了,“前面你背得不错,老师再给你一点提 我找个同学来帮她。” 示,你肯定能完整的背出来!” “你们到底有没有听老师讲话,“可能是老师没有说清楚,我再来一次 还要我说几遍?!” 准行。”
框架效应
启示:
1、做一个“好”话会“好”说的班主任。
2、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价值会相应的提升,也传递了老师对学生的充 分信任与期望。
3、“幽默”祝你一臂之力。
☆面向全班学生的心理效应☆
3、建班立规
小题大做,防微杜渐——破窗效应
3、破窗效应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辛巴杜 “破窗效应”实 验
3、破窗效应
环境
传递
暗示和诱导
环境中 不良现象
容忍和忽视 拒绝和重视
无限放大与扩展 缩小及消除
案例:你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
◆一个学生迟到; 一个学生不上间操; 一个学生上课玩手机; 一个学生上课吃零食; 一个学生看课外书……
破窗效应
启示:
1、错误的认知——“小题大做”

班主任工作中应重视的几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应重视的几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应重视的几种心理效应班级情况千变万化,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

要在这复杂多变的管理过程中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班主任除了必须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之外,还需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工作,以求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一、运用“破窗效应”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所谓“破窗效应”理论,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项实验。

詹巴斗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

他把停在布郎克斯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还在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

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仍然完好无损。

然后,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好车的玻璃窗砸了一个大洞。

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这辆车也被偷走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一扇窗户的玻璃,而这窗户有没有得到及时修理,人们就可能受到这一块破窗的暗示而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幢建筑物被打碎的窗户越来越多,最后整幢建筑物变得破烂不堪。

这表明:看似细微的损坏会导致公众麻木不仁;而在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容易滋生、繁衍。

这与中国的古训“防微杜渐”的道理是相通的。

一个班级就像一辆汽车,当它完好无损时,同学、老师都会珍爱它,这个班级的同学也在这充满肯定、赞扬的气氛中,产生了以班级为荣的思想,并自觉地维护班级的荣誉,整个班级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疏于管理,班主任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没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或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不会影响全局而放任自流,这势必会导致同学之间互相效尤,坏风气、坏思想、坏习惯就会乘虚而入,久而久之整个班级就会陷入麻木、无序的混乱状态之中,就像那辆被打破了窗玻璃的车辆,最后是破烂不堪,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谨防“破窗效应”的出现。

1.班主任应有“教育无小事”的管理观念,一次迟到,一句粗话,一块垃圾,一场打闹,都可能是导致车辆被毁的“破窗”。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效应
——自主学习。
禁果效应
禁果实验
关公的传说
禁书效应
总统与禁书
正用 反用
教师的期望
真实的谎言
罗森塔尔的实验 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应验效应 维持性期望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U型记忆:系列位置曲线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开场与压轴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睡前醒后 神奇的“记忆丸”
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 容,处理重要的事情。 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 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 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
布妈妈的启示
有奶便是娘乎?
自动提款机、洗衣机、食堂……
知识传递机
起码做个布妈妈
提供安全感 提供温暖、柔和
超越布妈妈——主动关爱
奖励的艺术
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的实验:糖果与游戏
祖母的法则:要想吃肉,必须先吃青菜
断续强化的威力
连续强化与断续强化
扇贝效应
内外动机的转化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沉锚”效应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锚。
在问题解决中,例题是锚。
在作文教学中,范文是锚。
注意锚的正负作用
在情境教学中,问题情境是锚。
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效应的运用
班级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班级的灵魂人物,做好班主任工作,对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明心理教育的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无疑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从而使各项工作得以提高。

本文拟从3个方面,就如何运用心理效应做好班主任工作,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运用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树立班主任的良好形象
管理心理学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影响,另一是非权力影响。

班主任的权力影响力主要来自刚性的管理、组织,奖惩等,其影响力有一定上限,只要加强和规范管理,就容易达到一定的水平,且很难在这个水平上再有较大提高。

应该说,纯管理的问题是极易解决,甚至可以“克隆”。

班级工作的成效之所以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非权力的影响。

非权力影响力可以产生一种使之自愿、主动接受影响的心理力量。

其主要因素就是威信。

威信靠权力压不来,靠吆喝得不来,更无法生搬硬套,必须树立良好形象。

而善用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就可以帮助班主任解决好形象问题。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人与人接触认知,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于形成人的印象有强烈的作用。

简单地说就是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容易引起认知的偏差,就在于认识是根据不完全信息做出的判断。

首因效应
一旦形成,就会直接影响到交往相处的态度。

班主任必须深谙个中道理,充分利用首因效应而产生的认知偏差,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良好印象。

尤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第一次”,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如做好第一次见面的准备、上好第一节班会、组织好第一次班级活动、备好第一堂课、批好第一次作业、搞好第一次家访、做好第一次与学生谈话等等。

尤其是“见面课”,一定要以参加“面试”的心态,把学生当成“主考官”,尽力向学生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包括穿着得体,精神状态,语言的运用等举首投足的细节问题,都不容忽视。

这样,就可以初步树立起形象和威信。

晕轮效应就是,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常常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也就是从局部信息推及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这就好象晕轮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之为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一俊遮百丑”就是晕轮效应的具体体现。

身为班主任一定要活用晕轮效应,巧妙地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具体讲,就是要在一个或几个“特长点”上聚焦,反复、系统地向学生推介自己,不断强化学生的深刻印象。

如:音、体、美有专长的要多组织相关的活动,口才、书法、写作能力强的要创造展示才艺的机会和环境,要用自身的优秀品质不断的“冲击”影响学生,使学生折服,从而树立形象,建立威信。

当然才艺特长重在自我培养,应多加强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尤其要有重点地加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做到一专多能,博而能专。

只有这样,班主任的特长才更有生命力,更能让学生信服。

2. 善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激活学生自我发展潜能
班主任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这就需要班主任要有扎实的功底,较强的能力,更需要有“爱”。

从心理效应上看,“爱”和高期望可以使学生走向成功,皮革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很好的证明。

皮革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的热情和希望都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必然会收到极好的效果。

罗森塔尔又做了进一步研究,他在纽约的一所中学做过一个实验,在各班随意选出10多位学生的名单,私下赞扬了他们一番,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并宣称他们都是最有前途的学生。

随后把这些学生名单交给该校的教师。

其实,这些名单是随意拟定的,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正是这些特殊的名单,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对这部分学生成功的希望值。

在教师的关怀鼓励下,这些学生刻苦求学,锐意进取,9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在期末统考中,这些随意抽出来受到赞扬的学生,学习成绩全部是优秀。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侧重于“爱”,“罗森塔尔效应”侧重于“高期望”。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使学生获得爱和高期望,是优秀班主任
的重要素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爱学生,尊重学生可以培养起自信心,高期望,可以增强学生的前进动力。

真爱所至,金石为开;说你行,你一定行。

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要付出真爱,要爱岗敬业、爱学校、爱班级、尤其要爱学生。

当然,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更不是口头上或做做样子的爱。

而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全心全意的爱。

是严师的爱和慈母的爱的综合。

只有真爱才能有真正的信任,真心的赞扬,真诚的付出,从而也才能使学生建立自信,发奋图说,充分发挥潜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要真心对学生抱有期望,暗示学生“你能行”,让每个学生都认为“我能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提出一个又一个期望。

这样,众多小期望就变成一个大期望,众多小成功就合成一个大的成功。

3. 妙用鲶鱼效应和从众效应,增强班集体的育人功能
社会心理学家阿西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群体压力实验,结果表明:数十名自己独自判断的正确率超过99%的被试者,跟随大家一起做出错误判断的总比率占全部反应的37%,75%的被试至少有一次屈从了群体压力,做了从众的判断,这就是从众效应,也称阿西效应。

可见,人在面对群体压力时普遍存在从众心理。

从众是个人适应生存的必要方式,从众可以帮助一个人很快地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
使人迅速地融入一个新的集体中。

因而说从众对个体的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也大有文章可做。

如抓好班风建设,就可以对绝大数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鲶鱼效应源于这样一个典故: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可沙丁鱼非常容易死。

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

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鲶鱼,由于鲶鱼有攻击性,所以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活蹦乱跳,这位老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能卖出高价,并因此发了财。

捕鱼如此,教育亦然。

班主任运用“鲶鱼效应”发现并培养基础差,但有潜力的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培养后进生,把他们当成有功击力的“鲶鱼”。

他们的崛起可有效地扭转班级滞顿,懒散的颓势,使全班学生,尤其是原来的优等生预感到一种危机,似有触电之感,对班级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上述两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建立良好的班风,并不断发现培养各个层面的“鲶鱼”。

首先,要在班级里建立民主、和谐、蓬勃向上的氛围,高奏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强音,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提出表扬。

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要以个别谈话的方法来逐个解决。

这样就可以争取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争取与集体相一致的行为,主动地维护集体的形象和利益。

其次,要善于发现并培养“鲶鱼”,树立“时时有鲶鱼,处处有鲶鱼”的
观念,学习进步大的,单科成绩好的,有特长的,都可以成为“鲶鱼”。

要真正让每一名同学都成为某一方面的“鲶鱼”。

只要方法得当,一条“鲶鱼”就是一项好的工作,一群“鲶鱼”就是一个好的班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