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成本说、比较成本说与要素禀赋论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表1.5 国际贸易后各国产量分配
小 麦

美国
120
150
中国
120
150
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 工之后, 工之后,两国的总 产出都会有所增加。 产出都会有所增加。 增加情况如表1.6所 增加情况如表 所 示。进行国际分工 后,世界布的产量 增加到300, 由200增加到 增加到 , 增加了100单位。 单位。 增加了 单位
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 (一)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
• 1×2×2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 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 动。 • 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而且生产成本 是不变的,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 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异,技术水平是不变的; • 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出口价值等于 进口价值; • 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 • 完美市场: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 • 不考虑运输成本; • 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 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 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 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 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
一、基本概念
• 所谓比较优势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在 )是指, 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 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 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 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 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 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 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国家
分 英国 工 葡萄牙 前 合计 分 英国 工 葡萄牙 后 合计 交 英国 换 葡萄牙
酒产量
(单位)
1 1 2
2.125 2.125
1 1.125
所需劳动
(人/年)
120 80
200
170 170
毛呢产量
(单位)
1 1 2 2.2
2.2 1.2
1
所需劳动
(人/年)
100 90
190 220
220
贸易前的生产与消费(S0) 有贸易的生产(S1) 贸易后的消费(C)
1. 用两国国内商品交换比例解释国际贸易的比 价范围; 2. 用贸易条件解释贸易利得的分配; 3. 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国际交换比价分两步确定:
1.国内产品交换比价决定了国际交换比价的上下 界。超出国际交换比价的上下界,国际交换不会 进行。
2.国际交换比价的确定取决于国际供求 当国际交换比价确定且两国间需求等于供给时,
一﹑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要素禀赋论)
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了要素价格比例不同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了各国商品价格比例 不同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 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直接原因
结论: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 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 产的产品。
绝对成本理论举例
同样付出了300天的劳动,通过贸易交换,英﹑法两国 获得的产品产量都从2个单位增加到了3个单位。
国家
分 英国 工 法国 前 合计 分 英国 工 法国 后 合计 交 英国 换 法国
铜产量 所需劳动
(单位) (天数)
1
100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自由贸易理论
2、理论内容
1848年,穆勒提出从需求和交换比率方面论述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 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 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其次他得出结论, 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 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 例,这个实际的贸易条件对本国就有利。反之,如本国对外 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实际 贸易条件就接近于本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 际的贸易条件对外国就有利。
3、理论评价 亚当·斯密提出的以绝对成本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 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他指出 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 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到利益,这也 是十分正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自由贸易理论
二、比较成本理论
1、代表人物及理论背景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比较成本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引起粮价 上涨,地租猛增,这对地主贵族有利,却严重损害了工业资 产阶级的利益。围绕《谷物法》的存与废,双方展开论争。 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发表了《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 影响》一文,主张实行谷物自由贸易,从而提出了比较成本 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自由贸易理论

习题答案-国际贸易概论

习题答案-国际贸易概论

习题答案-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2.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3.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

其中,对生产国而言,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进口;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4.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5.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6.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位置,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位置。

7.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

8.垂直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

9.水平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10.混合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三)奖出限入政策。
(四)保护关税政策。
(五)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政策
2021/3/10
8
三、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 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 现相反的结果。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物价上升 →出 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过多 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格下降 → 进口增加 → 贵金属流出增加)
2021/3/10
7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
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 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 求之中。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通过贸易垄断,西欧国家在 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 高价向殖民地或其他国家出售。如英国的东印度公 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021/3/10
1
[开篇导读]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是西方最早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 后来分离出两大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也称之为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也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结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 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 论”。
2021/3/10
13
绝对利益学说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第二节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第三节相互需求论第四节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质疑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比较成本论、相互需求论与资源禀赋论的主要内容2、理解各种传统贸易理论并能联系实际说明问题二、教学重点1、比较成本论2、相互需求论3、资源禀赋论及其拓展定理的主要内容4、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三、教学难点1、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四、教学时数:4自由贸易理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因而主张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国际贸易只对经济发达国有利,对经济落后国不利,甚至会阻碍发展;主张保护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贸易的成因、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等。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与现代贸易理论。

第一阶段是从重商主义或绝对成本论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它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主要分析产业间贸易,属于静态或比较静态的国际贸易模型;第二阶段从二战以后至今,称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它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开始分析产业内贸易,模型力求动态化。

第一节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一、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处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

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又称《国富论》或《原富》)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绝对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源头和基础。

1.内容认为分工导致专业化,分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社会财富不断增长。

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各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样做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

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原则

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原则

要素禀赋学说的几项重要推论:
1.自由贸易条件下,生产专业化不可能充分实现 2.自由贸易将引起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3.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国内的收入分配状况 4.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3.1.4 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赫克歇尔-俄林关于国际贸易要素比例的理论阐明 那些拥有充裕资本但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将会主 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3)优势来源不同: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4)衡量标准不同:影子价格与市价 (5)比较优势理论被更为广泛地运用
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
(1)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2)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3.2 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3.2.1 扩大市场准入,消除非关税壁垒
表3-1 绝对优势比较表
商品
布匹 红酒
单位成本(劳动力)
英国
葡萄牙
4
6
8
3
3.1.2 比较成本学说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于1817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发现,斯密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 性。如果在进行两国优势比较时,一个国家各 个产地的产品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时,国际 贸易仍然能使贸易双方得到好处。李嘉图用一 个非常著名的贸易实证模型来说明这个问题。
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菱图”
机遇
企业战略、 结构和 竞争行为
需求 条件
要素 条件
相关与 辅助产业
政府
3.1.7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 (1)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市场 (2)研究对象不同:产业分工或产业互补;同一产业或产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表1:两国的生产可能性 大米(吨) 中国 美国 试分析: 1、分别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2种方法分析两国 的绝对优势产品。 2、两国的生产贸易模式。 3、贸易所得 100 80 小麦(吨) 50 100
理论评价
绝对利益论的缺陷
表 4-1. 绝对利益 美国 英国
小麦 W(蒲式尔/工时) 布C(码/ 工时)
6 4
1 5/2
缺陷:
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是绝对不利的时 候如何参与国际贸易; 它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现象。
绝对优势理论练习题
• 练习1、假设中国、美国都生产大米和小 麦,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两国都要相 同的劳动力资源,100人。 • 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力都用来生产大米, 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生产80吨。 • 如果两国的劳动力都用来生产小麦,中 国产50吨,美国产100吨。
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交换,那
是有利的。国际贸易也是如此。 Nhomakorabea主要观点的解释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 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 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 从外国进口。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 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 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绝对优势的贸易模型
一、理论前提 :

1.劳动价值论。价值和价格是由投入的劳动量决定的。 2.2╳2的前提。假定只有二个国家、生产二种产品。 3.自由贸易。没有关税,没有运输成本。
4.劳动力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国内可 以实现劳动力在两生产部门间的转移。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论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论

今天又遇到了这个熟悉的陌生问题。

又懵了下。

虽然国贸不是本专业,但是也挂经济学的边缘。

温故。

一、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提出的。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书中分析了国际分工的绝对成本状况,提出了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分析了分工的利益,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斯密的理论观点表明,各国获得的对外贸易利益取决于各国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优势;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本国生产效率高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别国生产效率高的商品;交易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获益。

因此,斯密主张解除国家对贸易的管制,包括关税征收和发放补贴。

但是,斯密的观点也包含非科学的成分,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 、 科学性: a俄林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比较成 本差异,理论上有所创新; b将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 c生产要素禀赋论仍属比较成本范畴 局限性: a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 b该理论没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c没考虑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两大分支: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 西方资产阶级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
1、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 2、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
价值 劳动生 产率低 亏 国际价值 盈 劳动生 产率高 甲 乙 国别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
4、李嘉图理论的局限性 、 1)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2)静态的观点 3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
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资源禀赋理论)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 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1)假设 (2)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a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 b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第四节 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20世纪60年代 1、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一国进 口 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 产业间贸易 (Intra-industry Trade):一国既 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3 产业内贸易与公司优势
公司的特定优势主要有两类: 知识资产优势 规模节约优势 总结: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 产品差别 规模经济 消费者偏好差别 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 消费层次结构
二、公司内贸易理论 公司内贸易理论 (一)、公司内贸易的定义: 公司内贸易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公司内贸易与一般意义上国际贸易的区别: ①公司内贸易双方都处于共同所有权控制之下 ②进行交易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 ③交换的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制订的转移价格 ④从其交易内容看,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具 有特殊意义的中间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776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第二阶段:1817年比较成本理论——1933年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基石)◆第三阶段:二战(1945年)以后产生的新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Part1 马克思主义经济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贸易理论主要内容: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作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只有在充分地比较劳动的社会属性前提下,也就是包括各民族经济活动在内的世界市场上,才能够完全地展现出来。

换言之,制约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到了世界市场上才真正具有普遍的意义。

因此,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同样由价值规律来支配。

评价: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张,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世界性的剥削关系;另一方面,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因此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具有两面性。

但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从根本上是主张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与分工的,要改变的,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剥削秩序。

Part2 比较成本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

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国外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假定:(1)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2)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呢绒和酒(3)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不同,两国生产同量呢绒和旧的生产成本不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同量的呢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高,处于绝对劣势;而生产同量的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处于绝对优势。

◆英国和葡萄牙各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对方低,英国和葡萄牙应根据自己的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各自集中资源,专门生产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双方都能得到贸易利益。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2、新兴古典增长模型——熟能生巧 新兴古典增长模型 熟能生巧
Yang and Borland, 简称Y - B 模型) ● 内生比较优势可以通过熟能生巧即经验积累人为 创造出来。 ● 模型假定生产率增长是专业化熟能生巧、交易成 本和有多样化消费偏好的消费者- 生产者交互作用 的结果。 ● Y - B模型的分析表明, 分工的自发演进机制能产 生内生增长。这种演进提高了每个人的生产率, 同 时降低了个人在社会中的独立生存能力。
(2)比较优势阶梯论 (2)比较优势阶梯论
● 代表人物:巴拉萨 ●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对密集使用程度的
动态变化过程 ● 四个阶梯 ●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分别发展各自的 新兴产业, 同时将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给较低发 展阶段的国家。 ● 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落后国家通过承接发达 国家转移的产业, 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 进入更 高的经济和贸易发展阶梯, 从而呈现出阶梯比较 优势的动态演变过程。
● 杨小凯和博兰(
谢 谢 !

(3)杨小凯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3)杨小凯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1、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强调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和动态性 ●杨小凯以事前和事后的生产率差别把比较优势区
分为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 ●外生比较优势——先天的生产率差异作为分工的 条件——比较利益陷阱 ●内生比较优势——基于分工和专业化——一国贸 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持续不断的源泉
(一)技术作为外生变量的贸易理论
(1)周期理论
1、技术周期说 2、产品生命周期论 (2)比较优势阶梯论 (2)比较优势阶梯论
(二)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的贸易理论
(1)“干中学”与“技术外溢” 干中学” 干中学 技术外溢” (2)瑞丁模型 (2)瑞丁模型 (3)杨小凯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3)杨小凯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1、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2、新兴古典增长模型——熟能生巧 新兴古典增长模型 熟能生巧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0000)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0000)

资本/土地
67.2 42.8 198.0 5286.5 90739.1 1058.6
劳动/土地
0.009 0.038 0.019 1.574 66.304 0.103
生产与贸易模式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 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 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 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 动密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一节
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节 新贸易理论
几个概念
需求滞后是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 费者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而 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 模仿滞后是指创新国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 全仿制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由反应滞 后和掌握滞后所构成。 反应滞后指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 的时间间隔。 掌握滞后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的 同一技术水平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
全部工业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 、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 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 、瑞士、英国、冰岛。
各工业国家与其它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 口 到 工 业 国 家从 工 业 国 家 进 口 的比例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全部工业国家 0.56 0.81 0.95 0.51 0.75 0.73 0.77 0.70 的比例 0.51 0.76 0.82 0.39 0.72 0.69 0.80 0.70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ent Theory),⼜称要素⽐例说 (Essential 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简称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1879—1959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年)的学说。

代表作:《域际和国际贸易》。

俄林在该书中采⽤了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创⽴了较完整的要素禀赋学说,因此⼜被称作赫克歇尔-俄林原理,这⼀原理是在⽐较成本论基础上的⼀⼤进步,有合理的成分和可借鉴的意义。

要素禀赋论有⼴义、狭义之分,⼴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除⽣产要素供给⽐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理。

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产要素供给⽐例说,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不同国家的⽣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和国际贸易产⽣的原因和⼀国进出⼝商品结构的特点。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国拥有各种⽣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柱⽯,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和⼀国的进出⼝贸易类型。

⼴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要素禀赋论基于⼀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九个⽅⾯: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这⼀假设⽬的是为了便于⽤平⾯图说明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产函数相同。

这⼀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考察要素禀赋,从⽽考察要素价格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

即增加某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量,将会使该产品产量以相同⽐例增加,意即单位⽣产成本不随着⽣产的增减⽽变化,因⽽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2、自由贸易理论

2、自由贸易理论

分工前 本国
200天
180天
外国 100天 150天
Dr. RENR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 Shandong University
CHAPTER 2 西方自由贸易理论
商品 小麦(公斤) 布(码)
分工后
本国 ? ?
外国 ? ?
Dr. RENR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 Shandong University
Dr. RENR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 Shandong University
CHAPTER 2 西方自由贸易理论
(一)互惠贸易的范围(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 上下限解释互惠贸易的范围)
穆勒认为,在国际交换中,不可能将所有的交换利益都归 一方占有,否则贸易就不会进行。那么,贸易利益如何来分 配呢?分配比例又是怎样呢?为了解决这样一些问题,穆勒 建立了相互需求方程式,补充与发展了比较成本学说。
1、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一国不仅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 优势时可以生产和出口该种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 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种商品,而且即 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 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通过 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自己生产中相 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简单地讲就是“两 优取重,两劣取轻”。
Dr. RENR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 Shandong University
CHAPTER 2 西方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论的例证
分工前
英国
葡萄牙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4)需求偏好相似论
A:国内需求是产品出口的重要条件 B:需求结构是影响国际贸易规模的重要因素,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 量越大。而决定需求结构的是收入水平。 需 d 求 结 c 构 b


a

1000
2000
3000
4000
Y(收入)
结论:

首先产品异质性提供了同一产业内产品的 多样化,各国根据规模经济理论选取规模经济 产品专业化生产,然后根据需求偏好相似论, 再将这些产品出口将到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 这就发生了产业内贸易。
3、主要观点
1) H—O理论: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的 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 的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推导:
K要素丰裕 P要素低 生产商品成本低 出口
L要素稀缺
P要素高
生产商品成本高
进口
日本的纺织品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劳动, 而美国的机器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资本
日本的纺 织品具有 比较优势 ,美国的 机器具有 比较优势
提出——H-O 模型验证却出反论
解释:劳动熟练说 人力资本说 技术差距说
熟练劳动 人力资本 技术 资本
资本密集型商品
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生产要素导向 投资导向 创新导向 财富导向
3、产业内贸易理论
1)产品异质性——物质基础 Trade mark, brand, pattern, package, specification 2)规模经济理论——重要原因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在规模经济收益递增阶段,单位产品成本递 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3)经济发展水平是重要因素 经济 分工越细,异质产品规模越大,异质产品供给市场形成 发展 水平 购买力越强,需求强烈,异质产品的需求市场形成 越高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指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理论概述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

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

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

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

绝对成本学说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

(2)比较成本说是对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它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创立。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

总之,比较利益学说,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它证明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能实现贸易的互利。

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成本说揭示了人类分工协作的大道理。

自其创立的一百多年来,它一直被西方国际经济学界奉为经典,并成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发展的主线。

即使在当代,它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

比较成本说的启示:“各国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保证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所能得到的利益。

”然而这个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

(3)赫克歇尔—俄林继承和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俄林认为,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于成本的绝对差异,而成本的绝对差异是由于:第一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即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第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要素密集程度不同)。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自创立以来,虽然受到里昂惕夫等学者的质疑,但仍被奉为当代国际经济理论中的圭臬,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该理论构成了对古典学派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重大挑战,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俄林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判断和预测世界各国的贸易模式,并制定相应对策,在充满风险的国际竞争中知己知彼,掌握主动权,此外,我们应认识到一国的生产要素实际是变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相应发生变化。

当代技术革命已改变了要素的内涵,促进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信息资本等无形要素和有形要素的相融合,赋于生产要素以全新的内涵。

因此我们不能片面静止地对待要素禀赋上的比较优势,这是我们借鉴俄林理论应持有的科学态度。

(4)任何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都会受到其国内资源禀赋和比较成本的制约,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不利地位,表面上是它们的发展水平,进而产业结构,竞争力等等,实行上是它们的要素禀赋地位,即要素禀赋结构的弱势地位。

相对于已经走上信息化经济的世界来说,发展中国家拥有的仍然是是代表成熟的夕阳产业的生产要素,缺乏代表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因而仍然处于要素的弱势地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

从中国当前的经济
发展状况来看,按照传统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还不能过早地放弃,继续发挥传统的以要素禀赋和比较成本为核心的比较优势可以为新兴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积累资金、技术,培养企业家才能,从而为技术创新、突破生产要素的投入瓶颈和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打下基础。

(5)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现有的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减弱。

一方面,中国人均占有资源数量本来不丰裕,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内资源消耗显著上升,导致国内不少资源性产品(包括农产品)的价格已接近或甚至已超过国际市场。

因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着眼于享有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动态利益。

为此,中国今后在发展经济中应注意应该重视国内的区际贸易,扩大开放,积极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且重视用现代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入世”也将使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到全方位水平:分工不但只是生产制造业的分工,而且要广泛地延伸到广义的第三产业。

所以我们应当广泛地注重新崛起的服务业的发展和这一层面上国际分工的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