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炼字艺术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9aefb060b4e767f5acfcef1.png)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考点一炼字(句)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
炼句,属于诗歌句意题型,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意深刻。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典例剖析]1.(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炼字”的四个角度1.修辞角度“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
“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06cd2ac76a20029bc642d6e.png)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方法技巧(含练习)一、诗歌炼字常见题型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二、诗歌炼字的概念何为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三、炼字的类型炼哪些字呢?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总结: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数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有趣味。
颜色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意:有些拟声词本身也属于叠词四、答题技巧概括1、解释该词的含义或者指出这个字的修辞手法(拟人、双关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明作用:或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或心情等五、经典例子分析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2)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
![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bcc9bce312b3169a451a4a9.png)
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字与炼意古人作诗最讲究“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遣词用字方面进行精细的斟酌锤炼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选用的字词获得形象生动、凝练优美、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炼字题”是古诗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很具区分度的题目,特别适合考查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清)沈德潜:“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使“意”具体化、生动化、深入化、美感化。
一、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试题变形:(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2)此诗有点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送从兄郜(方干)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① 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② 过千峰。
[注]①翳:遮蔽,覆盖。
②迢递:遥远的样子。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
(4分)答: 1. “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释义、描述)2.以动衬静,(步骤二,手法)3.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
(步骤三,作用)二、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含义)(2)如果用到了特殊表现手法,则要指出。
(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
(描述)(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情感、作用)强化三大意识1、主题统帅意识。
真正读懂诗歌,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炼字、语言特色、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 炼字、语言特色、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684770ddccda38376baf59.png)
清新-王维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 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 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 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 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 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 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 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王维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 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 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 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 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 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 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 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 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把花的灿 烂红艳,惹来蝶与蜂在花丛的偏偏起舞的欢快热闹的 春天写活了。
陶潜“悠然见南山”
一个“见”字把诗人悠然自得采菊花时无意抬头瞬间 南山印入诗人眼帘和心中的怡然自得陶醉其中的心境 写出来了。
诗歌炼字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 写出来了。
诗歌鉴赏
诗歌炼字故事
诗的语言是最精炼、纯粹的语言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 “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 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 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 谷为“一字师”。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诗歌炼字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宿建德江》)
“低”写出人在舟中 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诗歌炼字
下列诗词中红色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 鉴赏分析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 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 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 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5c29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f.png)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炼字,简单说就是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对某个字进行精心挑选、锤炼,这个字往往就像一颗明珠,让整首诗都闪闪发光呢。
咱先得知道炼字都炼些啥字。
一般呀,都是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比较关键的字。
比如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这就是个超经典的炼字例子。
本来可能用“到”“过”之类的字,但“绿”字一出来,那画面感就超强,好像春风就像个神奇的画家,一下子把江南染绿了。
形容词也常常被炼,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直”和“圆”,把大漠里孤烟的那种劲挺和长河落日的那种圆润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那怎么去鉴赏这些炼字呢?你就想象自己走进了诗人写诗的那个场景。
如果是动词,你就看这个动词让整个画面动起来的效果咋样。
就拿“僧敲月下门”来说,是“敲”好还是“推”好呢?“敲”字就感觉有声音,让这个画面有了动静结合的美感,而且好像更有礼貌,要是“推”就感觉有点悄咪咪的。
对于形容词呢,你就体会它给你带来的那种感觉。
像“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和“绿”这两个形容词,让樱桃和芭蕉的颜色那么鲜明,一下子就把时光流逝中的那种变化给凸显出来了。
你能感觉到那种岁月匆匆,樱桃红了又绿,芭蕉绿了又黄的变化。
还有啊,你得把这个炼字放到整首诗里去看。
不能单独就看这个字好,要看看这个字对整首诗的意境、情感表达有啥作用。
有时候一个字能让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都不一样了。
比如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的“溅”字,要是换个别的字,那种悲痛的感觉可能就没这么强烈了。
这个“溅”字就好像花也在为这个乱世而哭泣,和诗人的那种感时伤世的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了。
总之呢,炼字就像是诗人给我们留下的小密码,我们要像个小侦探一样,去发现这些字的妙处,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啦。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6102ed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6.png)
诗歌鉴赏之炼字目录•炼字概述•诗歌中的炼字技巧•炼字与诗歌意境的营造•不同类型诗歌中的炼字特色•著名诗人作品中的炼字案例解析•如何进行诗歌鉴赏之炼字分析01炼字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炼字是一种修辞方法,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特点炼字强调字词的精准与生动,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提升诗歌表现力塑造诗歌意境传承文化精髓炼字有助于营造诗歌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炼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炼字的重要性炼字起源于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等句,已体现出对字词的锤炼。
先秦时期唐宋时期是炼字的鼎盛时期,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均在诗歌中大量运用炼字手法。
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炼字手法在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表现力。
元明清时期现代汉语诗歌在继承传统炼字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语言元素和表达技巧,使炼字手法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现代汉语诗歌炼字的历史与发展02诗歌中的炼字技巧动词的锤炼精准表达动词在诗歌中能够精准地表达诗人的意图和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既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又展现了江南的生机盎然。
生动描绘动词的锤炼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月光下的摇曳生姿。
情感传递动词还能够传递诗人的情感,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形容词的修饰描绘形象01形容词能够描绘出诗歌中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特征,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娉娉袅袅”,描绘了少女的柔美身姿。
渲染气氛02形容词的修饰还能够渲染出诗歌的气氛和情感基调,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急”、“高”、“哀”等形容词,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a1b7533b14e852459fb57b5.png)
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的全部内容。
二、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一、什么是“炼字”据说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
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齐已连连叫绝,拜郑谷为“一字师”。
因为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这就是所谓“炼字”,或曰锤炼词语.一般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我们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炼字艺术题的一般呈现形式及解答要领(一)常见提问方式1。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3.某字与其它某字比较,孰优孰劣?(二)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三)一般答题步骤1.字不离词,解释该字在词、句中的含义。
2。
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可概括为:含义+手法+表达作用,或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四)真题例说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07广西柳州、北海卷)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133c7a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d.png)
诗歌鉴赏之炼字前言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而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因此炼字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炼字是诗人、文人、书法家必备的技能之一。
炼字不仅需要掌握识字、习字的基本能力,还需要悟出减字、增字、借字、换字等炼字技巧,方能写出优美的诗歌佳作。
减字减字,即简化字,在古代是诗人、文人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减去繁琐的笔画,让诗句更具简洁、精练的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以下是几个例子:茫茫天地间,如莲盘中央。
——李白茫茫→ 氓如莲盘中央→ 中(“氓”字为删去“田”字中的“上”、“下”两点所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之涣相→ 互冰心在玉壶→ 冰壶(“互”字为删去“相”字中的“木”、“目”两个部分所得;“冰壶”二字是将“心”与“壶”印在同一张纸上,再加上一个点构成)增字增字是在原有的字形上增添笔画,增加诗歌表现力和韵味,使言简意赅的诗句更具有生动感。
以下是几个例子: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方可通。
——秦观咬定→ 咬牙紧咬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将“牙”字加在“咬”上,将“不”字改为“不”+“立”,再把“之以”字扭成“坚持”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客中八百里。
——李煜不及→ 莫及(将“不”变为“莫”,将“及”字中的下划线改为点画)借字借音字,在古代是诗人、文人所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
即利用与本字音相近或谐音的字加以借代。
这种方法在写诗时,可以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韵味,使诗歌更加生动。
以下是几个例子:寒食东篱菜,已亥杜牧——杜牧东篱→ 东里寒食节在清明前后,又称“寒食东篱”。
将“篱”换成“里”,字音相近,用意不变。
烟笼寒水月笼沙,应有岸瑶台银阙。
——张志和应有岸→ 当时奈何“应有岸”意为应有彼岸,即仙境之岸,这里既然说到了仙境,则将“岸”字替换成“时”字音近,字意也与“岸”相符。
换字换字,即字形相近、甚至是相同,但字义完全不同的字进行替换。
这种方法可以在保持原意不变的前提下,让诗句更具美感,增强幽默感。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https://img.taocdn.com/s3/m/e44275c50508763230121205.png)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专题9:炼字艺术赏析的三个角度+理解重要诗句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指导与专练
![专题9:炼字艺术赏析的三个角度+理解重要诗句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指导与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542108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c.png)
专题9:炼字艺术赏析的三个角度+理解重要诗句练习(一)炼字艺术赏析的三个角度近年语文高考常要求考生赏析诗歌的炼字艺术,这是一道令学生头疼的题目。
那么,阅读一首诗,怎样赏析它的炼字艺术呢?笔者以为,首先要准确地把握鉴赏角度,找准了角度,才能找到突破口,作出准确的赏析。
大体地说,考生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赏析的角度。
一、准确------精当地描摩客观事物准确是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的基础。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合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
”赏析古典诗歌的炼字艺术,要学会分析诗人从用字(其实是用词)的准确性。
白居易的《暮江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
如何赏析句中“铺”字的妙处?这一句意思是说,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铺”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残阳照射江面的情景,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据传苏东坡兄妹互相题试,其妹有“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之句。
这“扶”“失”二字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当然不能用“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相配,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它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不像白天那样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一个“失”字,准确地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远比“映”“隐”二字贴切。
精当的语言是反复锤炼的结果,赏析诗人用字的准确同样需要细心地品味。
张籍《秋思》首联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风无形,何以用“见”?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木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2318a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7.png)
人世驱驰方丈[注]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人世驱驰”,意思是人世间的奔 从含意角度 波辛劳;“方丈”形容屋子小;“海波摇动”指一杯水中波
澜起伏。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这个对偶句如果前
从技巧角度
后联系起来看,就发现是一个比喻,在这一方小屋中看人间 世事,就如在一杯茶水中看波涛翻滚,比喻看透世事,波澜
诗眼
是诗中最能表现意旨或者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性字词,它们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
,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描摹情景能 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品味诗眼题型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字,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
析。
诗
3.找出全诗的诗眼,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案
①“斗”字,意为争斗、对峙;“攒”字,意为聚集。② 两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斗”字将山崖人格化, 描写两岸崖石耸峙交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山崖陡 峭、峥嵘之势。④“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写群峰相连, 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极具动态感。
1 (2023·江西上饶开学检测 T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溪上作 陆游
炼字题型
提问方式: 1.某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答题步骤
《的表DA现手法
第一步: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第二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 述的景象。
第三步: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 ,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先 《天仙子》
赏析:云、月、花、影用破、来、弄三字写出连续 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 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它们丰富的情感和 生命,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05天津卷
课堂练习: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二百州。
简要分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分 “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05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 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的“挂” 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03全国卷)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 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 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 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小结: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 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动词
炼 形容词
借助意象
数量词
虚词
意
意境 情感
语言 意象 意境 情感
炼字
情感 意境
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使动)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被动)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形容词用为动词)
词语的特殊用法
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名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叠音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体会诗人赋予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
四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虚词运用对情感的强化
五
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和谐美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 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 “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 从中各加一字。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 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 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 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 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 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 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 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抚掌称 妙。
作业: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 “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 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 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 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 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 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 的感染力。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枕) 李白《塞下曲》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炼形容词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 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 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 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 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 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 炼语言的一份感动……
炼动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打,击)(激,掀)
蒋捷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周邦彦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炼数量词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数枝) 齐己《早梅》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
炼虚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阴铿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