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治疗
一般性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呼吸衰竭: TOBS易出现意识障碍、球麻痹, 导致呼吸道 不畅, 加重脑部缺氧。 患者保持侧卧位, 防止舌后坠; 湿化呼吸道、及时吸痰; 严重者放置口咽管或及时气管切开。
适当脱水:
TOBS的中脑、小脑、枕叶病灶均在后颅凹, 紧邻延髓, 易形成脑疝而威胁生命,适当脱水降颅 压极其重要。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和桥脑出血后继发
2.年轻及儿童患者常见病因
■外伤 ■动脉炎 ■动脉瘤
病因&危险因素
3.其它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黏度增高 ■血管畸形 ■心律紊乱 ■应激
部分病人病因不明
病因&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依次为 ■高血压 (65.9%)
■心脏疾患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动脉炎 ■吸烟 ■酗酒
引起)
临床表现
内脏行为异常 单侧丘脑背内侧核损害导
致的同侧嗅觉功能下降。 双侧丘脑背内侧核和板内
核损害造成的持久的嗅觉和味 觉功能缺陷,并伴体质量下降。
由于意识障碍引起患者合 作程度下降, 此类症状常被忽略
行为异常
Balint综合征(皮层性注视麻痹) 记忆减退 人格改变 激越性谵妄等
采用静脉或动脉溶栓的24-35% 病人有一个更好 的预后
对存活的仍留有症状的病人有10-15%的病人再 发中风
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在卒中中心治疗的预 后明显优于综合病房及社区医院。
房颤 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粘液瘤
病因&危险因素
频发TIA(椎基底动脉系统) 长期服用避孕药 围产期血液粘度增高 凝血功能亢进
临床分型
Caplan根据梗死部位将TOBS分为2型:
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 颞叶内侧面枕叶梗死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杨小辉刘红龙(五四一总医院,山西运城043800)【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2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主要病因是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纤颤、脑梗死史、吸烟等。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眩晕或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皮质盲或偏盲、肢体运动障碍。
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高。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和减少致残率,在治疗时间窗内溶栓能明显改善预后。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治疗DOI :10.19435/j.1672-1721.2018.35.10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早由Caplan 在1980年提出。
该病发病率较低,但病情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早期诊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本研究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23例TOBS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以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1岁~83岁,平均年龄56.9岁。
既往有高血压17例(73.9%);高脂血症11例(47.8%);糖尿病7例(30.4%),均为2型糖尿病;心脏病史11例(47.8%),其中合并心房纤颤8例;有缺血性脑卒中史6例(26.1%),其中4例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吸烟史13例(56.5%);饮酒史4例(17.4%)。
所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除外头颅创伤或心脏手术引起的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血管痉挛导致的脑梗死。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病因及危险因素
▪ 主要病因是脑栓塞,约占61.5%。 ▪ 心源性栓塞,如风心病、房颤、瓣膜病等。 ▪ 动脉性栓塞 ,即栓子来源于心脏和基底动脉近心端
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脱落。 ▪ 其他病因还有脑血栓形成。首位危险因素为高血压
,糖尿病和心脏病次之 ,以及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因 素。亦可由动脉炎、动脉瘤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引 起。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 )史、大脑后动 脉末端闭塞或狭窄 ,椎-基底动脉狭窄是高危因素。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动脉狭窄闭塞是主要病因 。 动脉畸形也可致 TOBS。
精选ppt
▪ 眼球运动异常、眼震、动眼神经瘫为主要表现 单 、双侧动眼神经麻痹 眼睑下垂 、上、下注视麻痹 、一个半综合征、复视、眼球分离及运动障碍、瞳 孔改变 散大或不等 。水平或垂直性眼球震颤。瞳 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是 TOBS的主要症状。瞳孔 散大 ,与中脑导水管腹侧被盖内侧缺血 ,EW核受损 有关。动眼神经核或根受损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 , 上丘水平眼球垂直运动中枢病变出现眼球垂直注视 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震主要系内侧纵束受累所 致 ,尚可出现“一个半综合征” 。
精选ppt
病理解剖学特点
▪ TOBS是指病变 累及基底动脉顶 端 2cm范围内的 5 条血管 。包括 2条大脑后动脉 、2条小脑上动 脉和基底动脉顶 端。
精选ppt
▪ TOBS特点 ▪ 基底动脉近端较远端为宽 ,小栓子能穿过椎动
脉 ,而不阻塞在基底动脉近端。 ▪ 供应中脑与丘脑血液的深穿支较其供应大脑
精选ppt
部分病例出现出血性梗死 ,可能为 TOBS病 因多为栓塞 ,且枕叶及小脑血管吻合支相对较 多 ,当梗死面积大时 ,因阻塞血管的血栓栓子 溶解破碎 ,移向远端而使血管再通 ,血流重新 灌注 ,在原有血管壁受损基础上发生出血 ,此 外梗死边缘侧支循环开放 ,使血流进入梗死灶 亦为出血原因之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发症 。
人 院后 给 予 ,抗 凝 ,神 经 保 护 治 疗 、
资料分析如下 O
1 临床 资 料
营养支持 ,以及脱水 ,降颅 压等对 症治疗 和防治并 15 预后 . 本组 3 0例 患者 均 符合 T B O S影 像 本组 3 0例 中 ,治 愈 3例 (0 ) 1% ,遗
瞳孔 缩 小 5 例 ,瞳 孔 散 大 固定 6例 ;眼 震 4 例
2 2 病 因及危 险 因素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B O S男 性多 见 ,高发年 龄
在5 6 5— 5岁 。本组患 者 中男 性 患者 2 2例 占 7% , 1 平均 年龄 为 5 . 。有 研究 表明 ,T B 84岁 O S的易患 因
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长期饮酒吸烟病 史 、心房纤 颤 等 。本 组 病 例 有 6 % 患者 有 高血 压 3 病史 ,可见高血压病为 T B 主要的易患因素,另 OS 外本组病例的合并高血脂 ,高血糖也较多。 23 临床表现 由于 T B . O S累及 的血管所支配的 区域包括中脑、丘脑 、枕叶、颞叶内侧以及小脑上 部等处 , 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研究显示临床上以
(33 ; 1. %) 肢体瘫 1 8例 (00 ,其 中偏 瘫 l 6. %) 4 例 ,四肢瘫 4例 ;偏身感觉障碍 5例 (67 ; 1. %)
视力 障碍 6例 ( 00 ,偏 盲 4例 ,皮质 盲 2 2. %)
例 ;记 忆 障 碍 4 例 ( 33 ;脑 干 幻 觉 5 例 1. %) (67 ;构音障碍 4例 (33 ) 1. %) 1.% ;共济失调 3 例 (0O ) 1. % 。 13 影像学检查 . 本组中 3 例患者皆于人院后行 0 急诊头颅 C T检查 ,发现丘脑病灶 3例 ,脑干病灶
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左心室病变、心力衰竭和猝死等症状。
作为护士,我参与了近期一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工作。
在护理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疾病的严重性以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变化快,病情恶化迅速。
我所接触的患者,入院时只是有些心悸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但在数小时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心力衰竭和低血压。
因此,及早的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要时刻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病情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饱和度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严重,需要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心力衰竭是这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水肿等症状。
在护理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音等,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卧床休息、留置导尿等,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再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律失常风险较高。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房颤等。
在护理中,我们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情况,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同时,我们还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心律失常的风险,告知他们如何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饮食不规律等,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最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这种疾病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护理中,我们要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提供心理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参与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干预心力衰竭症状、监测心律失常的风险以及提供心理护理支持等。
通过这次护理经验,我不仅提高了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我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TOBS基底动脉尖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 TOBS)最早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主要是指以基底动脉尖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呈“干”字形分布)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缺血性卒中症候群,常引起中脑、丘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内侧的多发梗死。
Caplan 将其分为2组:以中脑和丘脑受损为主的脑干首端型和以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
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65.9%)、糖尿病(23%)、心脏病(心房颤动、心肌梗死,12.5%)、动脉炎、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血管畸形等主要病因:脑栓塞(有病因描述的126例中,76例为脑栓塞,占60.3%,国外文献报道61.5%),栓子主要是心源性的,其次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脱落所致(由于基底动脉近端较远端宽,栓子移行常在端分叉处受阻),其次为脑血栓形成。
主要临床表现:1.眼球运动&瞳孔异常;2. 单&双侧动眼神经部分&完全麻痹;3. 一个半综合征\眼球上视不能(上丘受累);4.光反应迟钝\调节反应存在(顶盖前区病损);5 一过性&持续数日的意识障碍(中脑&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累);6.对侧偏盲&皮质盲(枕叶受累);7.严重记忆障碍(颞叶内侧受累)。
影像学:中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颞叶内侧面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缺血性梗死的体征和影像可诊断为TOBS。
以中脑和丘脑梗死多见,双侧丘脑内侧对称性分布的“蝶形”影像为该病的特征表现。
脑血管造影显示85%的患者在基底动脉尖部2cm的直径范围内有狭窄或闭塞,并且有动脉硬化存在,还可发现基底动脉尖部的巨长动脉瘤、血管变异、单侧椎动脉异常等血管病变。
DSA是公认的TOBS 诊断金标。
局部解剖:1.小脑上动脉起于基底动脉尖端,分布于小脑的上面、小脑髓质深部和齿状核等中央核团,以及脑桥首端被盖部、脑桥中脚、中脑尾端被盖外侧部。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
任何原因造成该区循环障碍,即构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病变累及的供血部位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内侧以及丘脑下部等,其病死率、致残率高,发病迅速,治疗效果差,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4-10%,其中以丘脑及中脑缺血最为常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血栓形成,以栓塞居多,其次为解剖变异,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痛和动脉尖等起。
危险因素与一般缺血性卒中相似,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等。
211 眼部特征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最常见特征。
顶盖区和后连合梗死引起上视麻痹,红核的内侧和背侧梗死引起下视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完全麻痹伴对侧上视障碍引起假性Parinand 综合征,是核性损坏最具特征的表现。
中脑导水管下方中线处受累导致眼睑下垂,上睑抬高或退缩,内侧受损可出现核间性眼肌麻痹及眼震。
若导水管腹侧中腹背盖内侧缺血,瞳孔及射弧传入纤维,在视束E-W核段受损,出现瞳孔不圆或偏离中心。
若为间脑病灶切断了瞳孔及反射弧的传入纤维及双侧交感神经纤维功能障碍,可出现小瞳孔及会聚障碍或假性外展神经麻痹。
212 意识障碍病变累及中脑或大脑上行网状结构激活系统,不能将外界的刺激上传入大脑皮质, 发生率为77%~100%,一般持续6h~3d。
还有睡眠障碍、大脑幻觉等,主要表现为幻听、幻视。
213 肢体活动障碍大脑的动脉近端深穿支闭塞或发生缺血,可能引发大脑脚梗死而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侧病变可致四肢瘫。
214 视觉障碍表现为同向性象限者,偏音或皮质音,少数为闪光幻觉、视物变形,在临床上占一定比例,有的报告可出现嗅觉功能下降,主要是丘脑内侧核受损。
215 影像学特点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MRI对发现后窗病变更具优势,显示双侧丘脑、小脑、枕叶、颞叶内侧面及中脑等部位,同时存在两个以上部位病灶,即提示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表现以丘脑和中脑梗死为主,如出现双侧丘脑“蝶形”病灶,则更具有特征性,CT 检查仅供参考,脑血管造影可直接显示闭塞的动脉,同时能为寻找病因提供依据,对急性期患者还可以同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课件
典型病例介绍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58岁,男性,因突发 眩晕、呕吐、视物模糊就诊。
02
病史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长期服用降压、降糖药
物。
03
症状
患者发病时出现眩晕、呕吐、 视物模糊等症状,伴有走路不
稳、眼球震颤等表现。
04
检查
颅脑MRI显示基底动脉尖部梗 死。
病例讨论与启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
基底动脉尖部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供应脑干、小脑 和丘脑等重要结构。当基底动脉尖部发生闭塞或栓塞时,可导致脑干、小脑等重要结构的 缺血性损伤,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颅脑MRI检查,显示基底动脉尖部梗死。同时需与其 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呕吐等症状进行鉴别,如前庭神经元炎、耳石症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的健康问题。
康复训练
01
02
03
肢体功能训练
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 ,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 练,如物理疗法、作业疗 法等。
语言和认知训练
针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障 碍,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提高患者的语言和认知 能力。
的血管,恢复脑部供血。
其他治疗方式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运动、认知等方面的 训练,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生活方式调整
如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0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预防 和康复
预防措施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PPT课件
主管护师马燕: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突发或逐渐进展的意识障碍,可有嗜睡及 不同深度的昏迷,严重者出现去脑强直发作。随病情不 同可表现为深昏迷、无动性缄默、嗜睡或睡眠过度。意 识恢复后,肢体运动感觉大多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2、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忽大忽小或一侧散大, 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球分离或偏斜,双眼垂直运动 受限,但水平运动时,头-眼反射可不受累。若瞳孔散 大,对光反应消失, 同时伴意识障碍,易误诊为脑疝,需 注意鉴别。
病因及其危险因素
首先为脑栓塞,约占61.5%,栓子主要 为心源性,其次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脱落所致。。
其次为脑血栓形成。部分病人病因不 明。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相似,以原发性高 血压最常见,其次为心脏病(心房纤颤、 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动脉炎、吸烟、 酗酒、高脂血症等。
责任护士魏海丽: 病情介绍
主管护师马燕:临床表现
3、肢体瘫痪和锥体束征:如病变累及双侧大脑脚,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肌张力改变,双侧病 理反射阳性。 4、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中脑、双侧丘脑、枕叶和
颞叶多发梗塞灶:大脑后动脉区梗死该区死主要表现为视觉障碍及行为异常。Martin等报道,该 区梗死占TOBS 35%.视觉障碍可表现为视力减退、 偏盲或皮质盲,少数为闪光幻觉、视物变形、视觉 失认等
• 帮助卧床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向病人家属讲 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协助定时翻身拍背, 按摩关节和骨隆突部位。
• 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求。保持 口腔清洁,给予口腔护理,保持二便通畅
护士李慧娟:护理诊断及措施
• 吞咽障碍( 29%~60.4% ): 与脑组织损害有关 • 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咳嗽训练、吹气球、吹蜡烛训练、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又称基底动脉远端狭窄型心肌梗死,是一种
罕见的心脏疾病。
其特点是主要影响心脏后壁性质量的心肌梗死,表
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高度抬高和宽波复合波改变。
基底动脉为心脏主要的供血动脉之一,如果动脉受到狭窄或闭塞
的影响,将导致心肌的缺血甚至坏死。
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则是因为
在基底动脉末端的远端区域出现了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后壁的
心肌灌注受到影响。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胸痛、气促、心慌等症状,但由于其罕见性,容易被误诊。
此外,该疾病还会对心室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左
心室功能不全等。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如引导心肌缺血部位的血流、改善心肌代谢状况、降低心肌负荷、对
相关症状进行治疗等方法。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一旦患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应及早就医,接受专业医生
的治疗。
同时,该疾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正常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少患病风险。
总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虽然罕见,但对心脏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例分析
视 物 模 糊 , 有 左 侧 上 、 肢 体 力 弱 , 送 到 我 院 . 诊 行 头 伴 下 遂 门 部 C 检查 示右侧 基底 节 区见 小片状 低 密度影 , 度均 匀 , T 密 边 缘 清 楚 。 断 “ 梗 死 ”并 收 入 院 。 者 既 往 有 高 血 压 病 1 诊 脑 , 患 6 年 , 认 糖 尿 病 史 。 院 查 体 : p 7 / 0mmHg P 6 分 。 否 人 B 1010 , 5 次/ 昏睡 , 体 不 合 作 , 侧 上 睑 下 垂 , 眼 向 外 上 斜 视 , 侧 瞳 查 左 左 双 孔不等大 , 侧 直径40 左 .mm , 右侧 直 径 15 .mm, 孔 对 光 反 射 瞳 迟 钝 , 侧 B b s i ( ) 入 院 半 小 时后 。 双 ai k 征 + 。 n 患者 清 醒 , 视 , 复 双侧瞳孔等大 同圆 , 径 30 直 . mm, 孔 对 光 反 射 灵 敏 , 瞳 四肢 肌 力 5 , 感 觉 障 碍 , 侧 B bnk 征 ( ) 人 院 5 mi 级 无 双 a isi + 。 0 n后 , 患 者 再 次 进 入 昏 睡 , 眼 向 外 上 斜 视 , 侧 瞳 孔 不 等 大 , 侧 直 左 双 左 径40 . mm 。 侧 直 径 1 5 右 . mm, 孔 对 光 反 射 迟 钝 , 侧 B bn 瞳 双 a i— si ( ) 辅 助 检 查 : 糖 5 4 k征 + 。 血 . mmo/ 。 电 图 示 窦 性 心 动 lL 心 过 缓 , 率 5 次 / 。 部 MRI 描 示 左 侧 中 脑 、 侧 丘 脑 及 心 5 分 头 扫 左 双 侧 颞 叶 均 可 见 长 T 、 T 信 号 , 侧 基 底 节 区 见 小 片状 长 。长 : 右 T。长 T 信 号 。 院 诊 断 : 底 动 脉 尖 综 合 征 , 血 压 病 。 、 入 基 高 经 住 院 治 疗 , 患 者 意 识 恢 复 正 常 , 视 减 轻 , 侧 仍 上 睑 下 该 复 左 垂, 眼球 向 上 、 及 内 运 动 受 限 。 下 例 2 患 者 , 性 ,9 , 民 。 眩 晕 、 眼 困 难 、 物 不 , 男 5岁 农 因 睁 视 清 1h入 院 。 者 于 1 h前 在 看 护 小 孩 时 突 然 出 现 眩 晕 , 物 2 患 2 视 旋 转 , 心 , 吐 , 有 视 物 不 清 、 眼 困 难 , 外 县 医 院 检 查 恶 呕 伴 睁 在 头 部 C 未 见 异 常 , 断 “ 干 梗 死 ” 给 予 2 甘 露 醇 、 曲 T 诊 脑 , O 巴 酶等药物静 点后转 送来 我 院。 者 既往 有高 血压病 2年 , 患 O 冠 心 病 、 房 纤 颤 5 。 体 : p 6/ 0 mmH , 睡 , 言 流 心 年 查 B l810 g嗜 语 利, 眼睑下垂 , 侧瞳孑 等 大同 圆, 径 45 双 双 L 直 . mm, 光 反 射 对 消 失 , 眼球 内 收 及 上 、 视 均 不 能 , 侧 额 纹 、 唇 沟 对 称 , 双 下 双 鼻 示齿 口角 无 偏 斜 , 舌 居 中 , 伸 四肢 肌 力 5 , 感 觉 障 碍 , 侧 级 无 双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A 手术目的:解除血管压迫,恢复脑部供血
康复治疗
01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 热疗、冷疗等
02
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3
认知治疗:针对认知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4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问题 进行疏导和治疗
05
生活技能训练:针对日常 生活技能进行训练和矫正
06
社会参与:鼓励患者参与 社会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演讲人
目录
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02. 治疗方法 03. 预后和预防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病因和病理
病因:动脉 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等
病理:基底 动脉尖部狭 窄或闭塞, 导致脑干缺
05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 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态
02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 超等心脏检查
04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脑部病变情况
06
定期进行康复治疗,提高 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谢谢
0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脑 脊液检查等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引起类似 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前 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
2
治疗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 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02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第六页,共三十三页。
相关解剖结构
• 基底动脉尖部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 cm 直径范围内5 条血管交叉的部位, 分别由2 条大脑 后动脉、2 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的 一个“干〞字结构。
• 不同血管分支血循环障碍组合, 导致临床及影 像学梗死形式多种多样, 涉及幕上幕下多部位 分布和多样组合、对称或不对称、梗死灶可位 于丘脑、中脑、枕叶、颞叶、小脑等。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第八页,共三十三页。
基底动脉尖的结构如同“干〞字,上面一横是大脑后动脉,下面一横是小 脑上动脉,中间一竖是基底动脉干,这个“干〞字结构称为基底动脉尖,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病情观察
•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眼球运动、瞳孔、肢体运动。
• 波动性意识障碍即发病过程中突然出现短暂的严重的意识障碍 ,清醒后可答复以下的问题及配合查体,然后出现嗜睡。密切 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准备好急救药品器材,以便及时抢 救。
• 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是T0BS的主要表现。瞳孔散大 、不等大,在观察时要及时判断是由脑疝引起还是TOBS 引起,因为处理方法不同,后果也不一样。
髓, 易形成脑疝而威胁生命。 • 积极防治并发症: TOBS 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其中最常见的
是顽固性呃逆、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等, 对症治疗利于疾 病的预后。 • 其他: 脑细胞保护剂、抗自由基、活血化瘀、促醒、康复治疗等综合治
疗方案也十分重要。
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例
呛 咳, 四肢 活动 障碍 , 小便失禁 , C 经 T检查 以“ 脑梗死 ( 发 多
性 ) 收 入 院 。 既往 有 高血 压 病 家 族 史 , 血 压 病 史 1 年 , ” 高 0余 未 系 统 诊 治 。入 院 时 查 体 :『 10 10mm H , 温 3 f压 5 /0 g 体 『 L 7℃ ,
神经科医生对 T B 认识 的加深 和 C 、 I OS T MR 的普及 , O S的 TB 报道逐渐增多 , 笔者所在 医院近 2年先 后收 例 介 绍
综合征合并 出血性 脑梗 死 , 高脂 血症 。人 院后 给与 降颅压 、
降血 压 、 护 脑 细胞 、 防并 发 症 治 疗 , 院 第 2天 血 压 降 至 保 预 人
病例 1 男 ,3岁 , : 4 主因意识 障碍伴 四肢活动 不灵 2d收 入院 。患者于人 院前 2天 , 由于精 神刺激 出现眩晕 、 恶心 、 呕 吐, 活动后加重 , 嗜睡 , 可简单 回答 问话 , 逐步进入 昏睡 , 饮水
10~10 9 4 5 / 0~10mm H , 0 g 病情稳定 , 言 障碍 、 语 肢体活动 障 碍逐步好转 , 入院第 7天可 发单字音 , 颈强直 (±) K mi , e g征
病 例 3 男 ,6岁 , 因 眩 晕 , 恶 心 、 吐 2 h收 入 院 。 : 5 主 伴 呕
患者 于人 院前 2h活 动中出现眩晕 , 颈部活动时加重 , 视物旋
转 , 目减 轻 , 心 、 吐 、 悸 、 短 , 正 确 回 答 问 话 。 经 闭 恶 呕 心 气 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复方异丙托溴铵 , 因为其 作用迅速 , 无全 身用 药的不 良反应 , 是 治疗毛 细支 气管炎 的首
选方法 。
参考文献
合人体直接吸收 。布地奈德是一种吸入性类 固醇激素 , 无 全身
应 用皮质激素 的副作 用 ; 可 以控制气道局 部炎症 , 控制炎症 递
【 1 】 胡亚美 , 江载芳 . 诸福棠实用 儿科学 ( 上册 ) 【 M 】 . 第 7版. 北京 : 人民
卫生 出版社 , 2 0 0 5 : 1 1 9 9 — 1 2 0 0 .
质 的合成与释放 , 干扰与 阻断炎症细胞 的浸润 , 减少参 与炎症 的相关 细胞 的数 目。 复方异丙托溴铵 由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 组成 , 其 中沙 丁胺醇为选择 性 8: 受体激 动剂 , 吸入后可 以特 异性地兴奋支气管平 滑肌 细胞 膜上的 B: 肾上腺素能受体 , 活
l 8例治疗 7 d ~ 1 4 d痊愈 出院 , 1例好转 出院 , 2例无好转 转入上级 医院治疗。
3 讨 论
抗胆碱能 ( 副交感 ) 特性 的四价铵化合物 , 其通过拮抗迷走神经
释放 的递质 乙酰胆碱而抑制 迷走神经反射 。 本药 中的异丙托溴
铵及 沙丁胺醇协同作用于肺部毒 草碱及 1 3 肾上腺素能受体 ,
【 2 】 吴 晓波 , 何勇 , 诸彭伟. 不 同年龄组喘息患 儿体 外过敏原分析 [ J 】 . 中 国- d ' , J D 急救 医学 , 2 0 1 2 , 1 7 ( 1 ) : 6 1 — 6 2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2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1 8例 临床分析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推荐意见
2020/6/13
32
3、呼吸系统处理
意识水平下降(Glasgow评分<8分),应考虑机械 通气。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镇静和麻醉药以避免影响 神经功能的评价。
2020/6/13
33
八、治 疗
4、溶栓治疗 动脉内溶栓治疗
目前还缺乏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的资 料;从近期一些报道看,总体病死率从 46%-75%降至26%-60%。
2
基底动脉尖位于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 2cm范围内5条血管开口的部位。
5条血管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
和基底动脉形成的一个“干”字型结构
。
2020/6/13
3
2020/6/13
4
2020/6/13
5
二、血管
该部位血管阻塞会出现其供血区域内的多 发梗死,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 颞叶、脑桥上部和丘脑下部,往往呈双侧 对称分布。丘脑及中脑的缺血症状最为常 见。
2020/6/13
43
脑保护的关键环节为: 改善CBF; 降低脑代谢率; 矫正乳酸的蓄集; 抑制及清除自由基; 稳定Ca2+内环境; 控制脑水肿; 改善脑的微循环…
2020/6/13
44
神经保护药物:
神经保护药物药物数以百计,兴奋性氨基酸调控药 物、谷氨酸受体调节药物、谷氨酸释放抑制剂、 GABA受体激动剂 5-HT受体激动剂;神经生长因 子、氧自由基清除剂、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 、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抗白细胞药 物、抗凋亡药物…但几乎都是动物实验有效,临床无 效。
治工作中,或则措施不当,或则针对性不强,以致
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工维持有效的呼吸、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栓子来源: (1)心源性栓塞:多见于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为 主
(2)动脉性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
其他病因:高血压基、底动脑脉动尖综脉合征硬化、动脉狭窄闭塞、
危险因素:高血压;心房纤颤;糖尿病和心脏 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
动脉炎、动脉瘤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吸烟、 酗酒;长期服用避孕药和围产期血液粘度 增高、凝血功能亢进等。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王妮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 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它的概念最早由Caplan在1980年提出,现已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单独列出。 TOBS的发病率仅占脑梗死的7.6%。
本病的高发年龄段为45~65岁,仍然为脑血 管疾病的好发年龄,男性发病要高于女性, 男女比例为2.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不同的复合眼征
垂直注视麻痹, 病人随意及反射性垂直注视均消失, 此乃由于顶盖前区和后连合梗死引起上视麻痹, 红核的内侧和背侧梗死引起下视麻痹。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不同的复合眼征
假性Parinaud 综合征, 是核性损害最具特征 的表现, 病灶侧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伴对侧 上视障碍。对侧上视受限是由于病灶侧上直 肌核破坏所致。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意识障碍及幻觉
TOBS多引起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意识 障碍,文献记载其发生率为77%~100%,一般 多持续6h~3d。
包括深昏迷、去脑强直、无动缄默、意欲 低下和嗜睡。其特征是睡眠过度和动眼神经 瘫,睡眠异常表现为夜间失眠而白天睡眠过 度。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意识障碍及幻觉
意识恢复后,肢体运动感觉大多恢复正常或基 本正常。
高危因素: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 史、 大脑后动脉末端闭塞或狭窄,椎-基底动脉 狭窄。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解剖特点
小脑上动脉起于基底动脉尖端,沿小脑幕腹侧向外,分布于小脑 的上面、小脑髓质深部和齿状核等中央核团,以及脑桥首端被 盖部、脑桥中脚、中脑尾端被盖外侧部。
大脑后动脉在脚间池内行向外侧,环绕大脑脚转向被侧面,越过 海马旁回沟,沿海马沟向后,直到胼胝体压部的后方进入距状沟 始段分为两终末支:顶枕动脉和距状沟动脉。大脑后动脉皮质 支分布于颞叶底面和枕叶内侧面,包括海马旁回及海马旁回沟、 枕颞内侧面、舌回、扣带回峡、楔叶、楔前叶后1/3和顶上小 叶后部。
故丘脑穿通动脉发生闭塞,可导致双侧丘
脑梗死,因此双侧血管受累是TOBS的一解剖
特点。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表现
眼球运动和瞳孔异常,(双侧动眼神 经部分性或完全性麻痹、一个半综合 症)
眼球上视不能(上丘脑受累) 光反射迟钝但调节反射存在(顶盖前
区受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一个半综合征:又称脑桥麻痹性外斜视,若一侧桥脑 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及双侧内侧纵束同时受到破 坏,则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对侧核间性眼 肌麻痹(半个),即两眼向病灶侧注视时,同侧眼 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向病灶对侧注视 时,对侧眼球能外展,病灶侧眼球不能内收,两眼 内聚运动仍正常。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不同的复合眼征
两上睑下垂伴垂直注视障碍, 为核性损害, 病 灶累及了动眼神经核群的上直肌核、下直肌 核及提上睑肌核, 内直肌核和下斜肌核相对 不受影响, 此由于上直肌核和下直肌核位于 动眼神经核上端, 首先受累, 提上睑肌核为单 个, 因此部分损伤也会造成两上睑下垂。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大脑后动脉中央支起自其环部和主干,支配丘 脑的主要有丘脑穿通动脉,供应丘脑内侧核与 中线核的下半部分,以及中央中核和脑后内侧 核,丘脑膝。
基底动式:
一种为左右基底交通动脉对称各发出一支丘 脑穿通动脉
一种为都起源于一侧基底交通动脉
一种为左右基底交通动脉形成动脉弓,在弓 上分出左右丘脑穿通动脉。
临床表现:病变位于眼固定侧。病侧眼左右运动不能, 而另一眼不能内收而外展正常,外展眼眼震。发病 机制:桥脑被盖部病变侵犯脑桥侧视中枢和同侧内 侧纵束,导致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病灶对侧眼 不能内收,外展正常。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一过性或持续数日的意识障碍,反复发作 (中脑或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表现
对侧偏盲或皮质盲(枕叶受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严重记忆障碍(颞叶内侧受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中老年卒中突发意识障碍又恢复较快,出现 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垂直注视障碍, 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应该想到该综合症 可能,若有皮质盲或偏盲,严重记忆障碍更 支持
瞳孔异常
当导水管腹侧中脑被盖内侧缺血,瞳孔反射弧 传入纤维在视束至E-W核段受损,常出现瞳孔 异常,如瞳孔不圆。 E-W核包含上下两组细胞,每组细胞支配同侧 瞳孔虹膜,当两组细胞病损不等时,即表现瞳孔 异常。整组E-W核受累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 反应消失。 若同时伴意识障碍,易误诊为脑疝,需注意鉴别。
基底动脉尖梗死的病人,最突出症状为睡眠过 长与动眼神经麻痹。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CT及MRI见双侧丘脑、枕叶、颞叶、小脑和 中脑病灶(2个或2个以上的病灶)即可确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表现
大部分学者将其表现分为两组: 脑干首端梗死 大脑后动脉区梗死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脑干首端梗死 眼球运动障碍 这是TOBS主要特征之一,
中脑被盖内侧汇聚了眼球水平运动和垂直运 动的下行纤维以及动眼神经核簇。损害部位 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复合眼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是因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 径2cm范围内的左、右大脑后动脉, 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交 叉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解剖
基底动脉尖分出两对动脉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供应 中脑 丘脑 小脑上部 颞叶内侧 枕叶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病因及危险因素
TOBS主要为大脑后循环血流障碍,以丘脑、中 脑、小脑、枕颞叶不同程度损害为主的一 组临床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