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叙事疗法在高中生人际焦虑辅导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叙事疗法在高中生人际焦虑辅导中的应用

摘要

一名高中女生在目睹好友遭受班上同学孤立后内心非常恐惧,害怕自己也像朋友一样被人孤立,内心安全感缺失,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辅导者采用叙事疗法,通过积极共情、聆听故事、外化问题、寻找例外、丰富生命、积极赋能、催化行动,帮助该名女生降低焦虑情绪,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回归正常生活。

一、个案概况

小A,女,15 岁,高一学生,学习成绩班级中游,其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成绩较好,数学、物理、化学成绩班级排名靠后。性格内向,话语较少,但思维清晰,语言表达顺畅。在家排行老大,有一个上初一的妹妹。小A出生后,父母外出打工,她一个人在老家和外公外婆生活,一年级时常因看不懂题目要求考试成绩班级垫底,被父亲和外公严厉斥责,被骂“不努力,笨,智商有问题”。小A 二年级时被接回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时常因意见不合吵架,母亲在她读初一时离家出走后失联,父亲一人抚养姐妹两个。父亲脾气暴躁,对小 A 常常打骂,父女日常交流少,平时交流仅限于生活琐事,深入的谈心几乎没有。小 A 上高一后感到每天压抑、不开心,主动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求助。

小A自述初二下学期看到身边朋友被周围同学孤立,内心非常恐惧,由此担心自己和朋友走得太近引起他人不满,因而故意疏远了朋友。此后在和同学交往时感到非常紧张,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得罪同学,

被别人嫌弃甚至孤立。那时曾想过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但聊了一次后对该心理老师的感觉不好,便中断了辅导。

小A上高中后进入新班级,和他人交往时更加小心翼翼:不想说话时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喜欢某个同学时担心别人在背后说坏话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不想答应他人请求时害怕别人不开心而违心地迎合。感觉周围同学都在谈论自己的缺点,尤其担心自己不被喜欢甚至被孤立。面对班上和自己谈得来的同学,一旦发现有人谈论该同学的缺点或者表示不喜欢该同学时,便会因害怕被牵连而开始有意疏远对方。

二、分析评估

小A认知清晰,有主动求助的愿望,心理冲突具有现实意义,社会功能完整,属一般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调阅小A 的心理普查档案,其MHT(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验)结果显示,对人焦虑(9 分)和自责倾向(8 分)两个项目得分较高。

小A害怕被孤立的直接原因是朋友被孤立的孤独和痛苦经历被她见证,深层原因是她认为自己身上存在反应慢、成绩不好、性格内向、话语不多、不太合群等诸多别人讨厌的特点。当个体认为自己和主流文化的标准不符时,便会发展出对自我的消极诠释,进而产生消极的自我认同。小 A 把自身的这些特征都看成不被接纳的缺点,由此引发了焦虑情绪,进一步影响了她的人际交往态度。

针对小A的情况,制定如下辅导目标:短期目标为缓解她和同学交往时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中长期目标为帮助她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

改善人际敏感状态,重塑自信人格。

三、辅导过程

(一)积极共情,尊重情绪(第一次辅导)

叙事疗法重视故事的述说,认为故事有着不寻常的意义,也有着真实的影响力。小A 长期以来积累了一些担忧、紧张、自责的情绪,看见、关心并且尊重这些情绪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鉴于小 A 在初中有过不良的辅导体验,因此在辅导初期,辅导者使用倾听、共情、具体化等技术,保持专心、耐心、好奇心,鼓励她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辅导者在积极共情的同时注意觉察她概括化的自我概念。以下为辅导片段。

小A:我爸妈不喜欢我。小的时候,我妈经常说我不爱说话,骂我像个木头人,没人会喜欢和我玩。我成绩也很差,我爸经常打电话过来骂我。后来我回到他们身边时,我爸说根本不想接我回来。

辅导者:爸爸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你感觉是怎样的?

小A:委屈,觉得我是多余的,他们根本不爱我,看到电视上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和疼爱,我更难过。现在妈妈不在,家里只有爸爸,和他相处的时候我会不停地想:“他爱我吗?他会抛弃我吗?”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想。(哭泣)

辅导者:刚刚我看到你哭了,如果眼泪能够说话的话,此刻它会跟你说什么?

小A:它会说,你为什么要这么累、这么害怕。

辅导者:眼泪会有不解?

小A:是的,上初中后,我开始担心同学们不喜欢我。我喜欢安静,不是很喜欢聊天,我很害怕她们觉得我是个不合群的人,因此会努力去找人聊天,让自己看起来是外向的、受欢迎的。

辅导者:你想表现得外向和合群,你认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

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小 A 一直强调自己不被喜欢。幼年的留守经历、父母批评斥责的态度和学业上的吃力使她的自我价值感很低。这种低自我价值感让她极度害怕被孤立,让她怀疑自己,同时影响着和他人的相处模式,并且让她感到无力改变。

(二)聆听故事,外化问题(第二至三次辅导)

叙事疗法主张,问题本身才是问题,而人不是问题;要把人从问题中解放出来,把焦点放到问题是如何产生和影响人上来。叙事疗法强调每个人都是自我问题的专家,拥有着被忽视的积极资源,辅导者如果能通过故事讲述丰富来访者的认知,将来访者自我的单一诠释发展为丰富的、多样的诠释,那么来访者将会改变自身被动面对问题的策略,变得更有力量。在建立了同向的积极辅导关系后,辅导者协助小 A 梳理自身面临的困扰,要求她尽可能讲得客观具体些,并引导她为其命名,帮助她更清晰地察觉困扰的实质和影响力。以下为辅导片段。

辅导者:这个困扰来到你身边似乎很久了吧?

小A:是的,我现在感觉越来越严重了。

辅导者:每次这个困扰来打扰你并且成功控制了你的时候,你会

有什么变化?

小A:我很紧张,没有办法轻松下来,脑袋很乱,我会不断看四周的同学,看他们的表情,我担心他们议论我。我上课根本听不进去,下课我会去听他们聊天,看看他们是不是在说我。别人叫我帮忙做事情,我心里是不想的,可是我又害怕他跟其他人讲我的不好,所以我最后还是会照做。

辅导者:它让你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小A:当我想到很多人不喜欢我,可能会像初中的朋友那样被孤立的时候,我的心态就崩了,一整天都会特别难受,什么都不想做。

辅导者:这个困扰手上好像有个按钮,按一下,你就和害怕的感觉接通了,整个人也开始被它操控了。

在和小A 讨论她可能被孤立的恐惧时,小A称其为“连接小人”。接着我们讨论了父母的责备、好友的遭遇以及学习成绩的不稳定如何为这个“连接小人”源源不断输入能量,及“连接小人”如何阻止她向亲人和同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谈到如果不再受“连接小人”操控可能会发生什么时,小 A 归纳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1)和人交往时落落大方,表现得更自然些;(2)不受周围人的影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3)和父亲、妹妹好好相处;(4)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坚持下去;(5)接纳自己不好的部分,当考试结果不理想时,不再那么过度失意。

通过讨论,小 A 厘清了自己对于生活的需求和向往,逐渐从无力的被控制和自责中解放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