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面积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涉及到的概念。
在教学中,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存在一些困惑,同时也存在一些教学不足之处。
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希望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概念的引入和解释1.1 引入面积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通常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比如房间的面积、庭院的面积等。
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1.2 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引入概念后,我会给出面积的定义,并详细介绍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例如,对于矩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对于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再除以2。
通过具体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技巧。
1.3 面积单位的引入和转换在面积的教学中,我也会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并教授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等。
同时,我也会教授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换算。
二、面积计算的练习和应用2.1 练习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为了巩固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基本图形的面积。
例如,给定一个矩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计算其面积;给定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让学生计算其面积。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2 面积的实际应用为了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实际应用,我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计算房间的面积;给定一个花坛的形状,让学生计算花坛的面积。
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训练,学生能够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3 面积计算的思维拓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会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已学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我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描画身边的橡皮、尺子、硬币等物品,再涂一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面积的含义,知道物体的面积有大小,渗透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演示课件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面积,学生虽然说的不是太准确,但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学生在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简便而又准确,积极性很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有人曾经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今天自己教《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内容,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获得一点点的成功。
兴奋中我不忘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 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不容易上“活”。
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9篇)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9篇)作为刚入职的老师,我们必须具备优秀的课堂教学技能,而撰写教学反思则是对我们教学实践的总结,所以,你对教学反思有什么了解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第1篇今日教学了《面积单位》一课,这节课是在同学初步认得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这部分学问,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供给了思维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同学亲身经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同学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本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进展。
”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通过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入,到关注同学的主体参加,在教学时重视呈现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但让同学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让同学经过数学学问形成的过程。
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现把自身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1、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参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同学谙习的生活情景和感爱好的事物启程,为他们供给察看和操作的机会”。
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给同学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同学找找自身身边哪个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约莫是1平方厘米,这些料子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同学的反馈热诚空前高涨,他们学习、探究学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答案层出不穷。
同学不但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这样的学习紧密联系了同学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2、关注同学主体地位,让同学在不绝探究,交流中构建学问。
1平方厘米的教学,我采纳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同学拿出学具中的小正方形,引导同学认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并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约莫是1平方厘米,计量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时可以用平方厘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一: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同学对“面积”并非一片空白,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小朋友,他们早已从家长们关于“买房”、“卖房”、“装修”的谈论中,耳濡目染了“面积”、“平方米”等等,然而这时的“面积”和“平方米”对他们来说,还都只是停留在“词”的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发生联系。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开始我拿出一大一小两张白纸,提出疑问“假如要进行涂色竞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你想选择哪一张?”开始引入。
同学们都选择了小的那张,在说说自身的理由时,很多同学都说出了“小的那张面积小”的答案。
让同学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接着通过摸一摸自身和同桌的手掌面,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摸一摸书封面、桌面、黑板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让同学在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逐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把同学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数学知识的笼统性与同学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同学思维的不时突破和发展。
,初步建立面的表象。
再通过涂色竞赛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之分,都有一定的面积,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生发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经验的积累。
2、强化数学的体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同学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数学知识成为同学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实际,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将同学引入重重矛盾之中,引导同学自身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锻炼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拼剪——拼摆——用统一的规范来摆——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同学始终在兴奋中考虑、探索,知识的学习成为了自我需要,而且使同学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二、不足之处1、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与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1《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不容易上活。
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参赛的学生无论怎样用力,就是吸不了一滴水,比赛当然是我赢啦。
学生心里感到纳闷,都不服输,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此时我揭开取胜之谜,把吸管一头用透明胶封起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起到阻隔作用,使水不能通过吸管。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面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面?他们有大小之分吗?(2)、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我在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共同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二、探究在活动中理解(一)面积的教学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学生要理解,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大小、围成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2篇(一)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反思:1. 深化理解面积的概念:面积是一个平面上的度量,表示该平面所占的大小。
学生需要明确理解面积和长度的区别,以及如何计算面积。
2. 实在的应用场景: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测量房间面积、计算地板所需的瓷砖数量等,帮助学生将面积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络起来,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
3. 强调面积单位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面积单位的使用和转换。
学生应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如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转换,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图形演示、计算实例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面积。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考虑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才能。
5. 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和困难,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助措施,如提供有关面积的实物材料、使用图形工具等。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缺乏,我们可以不断改良教学方法和策略,进步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才能。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2篇(二)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面积的概念。
面积是用来描绘二维图形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它的计算结果通常用一个单位来表示,比方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我们常见的图形有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各不一样,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对于矩形来说,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将矩形的长和宽相乘,即面积 = 长×宽。
例如,一个长为5米、宽为3米的矩形的面积为 5 × 3 = 15 平方米。
对于三角形来说,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将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相乘再除以2,即面积 = 〔底边×高〕/ 2。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1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1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1篇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
下面是我们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1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数学也不例外。
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地让孩子们开心地去感悟数学这份“宝贵的礼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下面以桐乡沈坤华老师于20xx年12月12日在蟠溪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有没有大小?学生们开心而又惊奇地摸起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
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手背大,更多的学生说一样大。
教师没有偏袒,而是将两种观点都写在黑板上:手背手面没有大小;有大小。
这时教师进一步问,同桌同学的手背和手面谁大谁小?学生们又开心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和同桌的进行比较,当然这次的结果就一致了,是有的人大,有的人小。
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体的表面是不是有的一样大,有的不一样大呢?学生们发现了周围的物体不一样大的很多。
(物体是不一样大小的,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看见,但是我们从来都是熟视无睹,然而这其中往往有许多数学知识,科学道理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
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的正是牛顿的那种探求意识和探求精神,所以世界就少了许多发现。
这种意识和精神需要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在学生心中的东西。
)这时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已经迫在眉睫了。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引导语: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篇1 有人曾经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今天自己教《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内容,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获得一点点的成功。
兴奋中我不忘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不容易上“活”。
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参赛的学生无论怎样用力,就是吸不了一滴水,比赛当然是我赢啦。
学生心里感到纳闷,都不服输,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此时我揭开取胜之谜,把吸管一头用透明胶封起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起到阻隔作用,使水不能通过吸管。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面”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面”?他们有大小之分吗?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我在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共同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后反思这是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后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后反思第1篇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概念。
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当薄弱。
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义,公式。
让学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
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面积学生学习了1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的表面的面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1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这时我安排了学生看书自学平方分米,学过了一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量了相应的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量干墙面的面积,学生又发现1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我再次让学生看书学习关于平方米的知识。
二、创造单位,猜想获新在学习关于平方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像学习关于平方分米时积极主动,回忆教学过程,我已第二次使用自学看书的方法,学生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那么这一环节可不可以进行改进呢?经过和同事的探讨,他们认为猜想的效果好。
因为学生具备的旧知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新知的彼岸的,学生已学过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这两个单位,老师再次用看书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关于平方米,学生当然觉得索然无味,采用猜想创造就不一样了。
教师可以说:“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那个适合量墙面的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呢?猜一猜?”这样,有意撩拨一定会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会在推断中获得数学猜想的成功与快乐。
三、思想渗透思想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相对于语文来说,数学可能离思想远一些,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这节课中,我的话虽不多,遵守纪律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却悄悄地潜入到了学生幼小的心里。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第一篇: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一、联系生活实践,激发探索兴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会新知。
本节在新课导入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物体,在抽象出这些物体的某个侧面的形状,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这些面的大小从而求出面积定义。
采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拉进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而且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的探求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探究新知本节课我注重了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理解认识这些面积单位。
不仅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而且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第二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学反思有人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数学教研中我执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
在这“遗憾的艺术”中,我也收获了不少,静下心来反思了课中的所得所失。
一、成功之处:1、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正确表象,借助表象才能进行正确判断和推理。
为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摸数学课本封面、桌面、手掌心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体验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学中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
3、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个小笑话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也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1、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与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
数学课堂《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共18篇)
数学课堂《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共18篇〕篇1:数学课堂《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数学课堂《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通过情境导入引入面积,1.感受物体外表的大小:让学生拿起数学书,摸一摸它的封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再用手摸一下课桌的桌面,感觉哪个大;再请一位同学再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谈感觉;接着总结能摸到的这些叫做这个物体的外表〔物体的外表〕,物体的外表有大;最后小结:物体外表的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2.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通过学过了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认识封闭图形,并认识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从而完好地认识和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认识三个面积单位时,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学生找出牙齿大的小约是1平方厘米、脸的大小、手掌的大小约是1平方分米、半个黑板的大、一个窗户的大小约是1平方米。
然后老师引导:记住了生活中这些物体的大小就是记住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
最后在练习稳固上,我设置了填适当单位〔包括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题目,还设置了给定数目的相等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看看不同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题,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打破了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的。
这节课存在的缺乏是在面积单位的应用上,学生不能非常准确地使用,如填上适当单位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把长度单位很面积单位混淆了,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区别的学习,这与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知识与之前学习的周长之间区别的学习同样重要。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1、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做反思型的教师可以提升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不断锻炼,成为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
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欢迎大家分享。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一、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出发:本节课的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其中的“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大小”,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这节课上完之后,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和理解,也就只能浮在概念的字眼表面,泛泛而谈了,更给后面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制造了障碍。
因此,我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分为两个层次:1、通过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物体(如:课桌、数学书、文具盒),先让学生找找这些物体的表面,再动手摸摸这些表面,发现了摸到的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从而理解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从学过或见过的平面图形出发,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观察这些平面图形的不同,进而进行分类——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给图形涂满颜色,使学生发现封闭图形才有大有小,从而揭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二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节课是典型的概念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我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满意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伊始我创设了教师和一位同学进行涂色比赛的情境,开始学生以为老师会赢,但最终我输了,我顺势让学生帮我分析原因,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涂色图形的面的大小上来。
这样设计,不仅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宽松的开课氛围,而且能从学生的课堂实际出发,意境合情合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
在教学面积定义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面,找一找面,感受到面是有大小之分的。
面积定义的引出,自然到位,尤其是对封闭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我利用课件展示,使学生通过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对比,强烈感知,封闭图形是有大小的,而不封闭图形无法确定其大小。
再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里,我请同学们取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在自己的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差不多是1平方厘米?接着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闭上眼想象1平方厘米的大小,再开眼看一看,反复几次之后,让学生在纸上画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以此验证学生对于1平方厘米的空间观念建立得是否正确。
三、注重学生参与到“做”数学的过程中。
数学学习是“知”和“做”的统一。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
“面积单位”的知识不仅抽象,而且容易混淆,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人人动手,先让学生课前制成“1平方分米”的纸片,并让学生手拿1平方分米的纸片说一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使学生形成“1平方分米”的表象。
再通过全员参与测量数学封面的面积,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让学生深刻领会“面积单位”的含义,使“做”数学真正成为了师生互动的纽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6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6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1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概念。
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当薄弱。
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义,公式。
让学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
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面积学生学习了1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的表面的面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1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这时我安排了学生看书自学平方分米,学过了一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量了相应的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量干墙面的面积,学生又发现1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我再次让学生看书学习关于平方米的知识。
二、创造单位,猜想获新在学习关于平方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像学习关于平方分米时积极主动,回忆教学过程,我已第二次使用自学看书的方法,学生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那么这一环节可不可以进行改进呢?经过和同事的探讨,他们认为猜想的效果好。
因为学生具备的旧知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新知的彼岸的,学生已学过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这两个单位,老师再次用看书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关于平方米,学生当然觉得索然无味,采用猜想创造就不一样了。
教师可以说:“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那个适合量墙面的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呢?猜一猜?”这样,有意撩拨一定会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会在推断中获得数学猜想的成功与快乐。
三、思想渗透思想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相对于语文来说,数学可能离思想远一些,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这节课中,我的话虽不多,遵守纪律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却悄悄地潜入到了学生幼小的心里。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6篇)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6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有人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数学教研中我执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
在这“遗憾的艺术”中,我也收获了不少,静下心来反思了课中的所得所失。
一、成功之处:1、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正确表象,借助表象才能进行正确判断和推理。
为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摸数学课本封面、桌面、手掌心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体验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学中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
3、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个小笑话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也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1、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与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
2、重点的知识点没有讲细、讲透,让学生带着很多疑问。
只教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内容太过单薄,应加强联系,多估一估。
3、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
4、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活动缺乏实效。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
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评价的语言,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3月19日我参加了同课异构区域教研活动,我讲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
在这“遗憾的艺术”中,我收获了很多。
兴奋过后静下心来反思了课中的所得所失。
成功之处:1、教学环节(面积概念、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面积单位)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4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1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
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面积单位后,在做填上合适的的单位时,孩子们会出现该填面积单位时,填成了长度单位,该填长度单位时,填成了面积单位。
说明孩子们虽然在课堂上明白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不同,但在实际的做题中,往往忽略了题目所描述的是物体的长度还是面积,在选择单位时出了错。
我反思了整节课,其主要原因是这节课只顾关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而相对应的填上合适的单位题目练习较少,导致学生在选择单位时出错。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讲练结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要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1本学期第七周周五我上了一堂小学三年级下册有关面积的教研课,课前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上课时也注重贯彻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但上课的总体效果自我感觉只能说一般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反思。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
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所以在导入及授课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观察和感知面积。
导入时我让学生看自己数学书的封面并问学生这是不是书的表面的一部分,学生回答后我再引出这个封面的大小我们就叫面积。
但是这部分面积概念学生刚开始还是没很明白,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我们教室的各种面、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几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
后面再讲面积单位时,也是结合实际,老师出示自己的大拇指,告诉学生大拇指甲面的大小大约就是1平方厘米,接着讲1平方分米时出示一个这么大小的方格面让学生形成概念,再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知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学校赖颖妍有人曾经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今天自己教《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内容,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获得一点点的成功。
兴奋中我不忘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不容易上“活”。
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参赛的学生无论怎样用力,就是吸不了一滴水,比赛当然是我赢啦。
学生心里感到纳闷,都不服输,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此时我揭开取胜之谜,把吸管一头用透明胶封起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起到阻隔作用,使水不能通过吸管。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l “面”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面”?他们有大小之分吗?l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我在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共同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二.探究——在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教学“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学生要理解,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大小”、“围成”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
其中“围成”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把它与“组成”混淆。
怎样避免概念不清?我设计了“看看”、“摸摸”、“辨辨”“讲讲”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悟出“面积”的定义。
1.看看——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表面,初步感知“物体表面”。
2.摸摸——引导学生用手摸摸萝卜的表面,用小刀剖开萝卜观察它的截面,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物体表面”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3.辨辨——设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围成”。
l 动态课件显示,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电脑的画图软件显示两个长方形,分别给它们涂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涂色
范围是固定,反之,颜色则扩散到整个版面。
具体情况如下图:[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