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情绪
历史第五册内容
第五册内容(刚刚根据考纲整理完毕,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1、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中国:康乾盛世后,清王朝逐渐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
但统治者仍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蒙之中,夜郎自大,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世界: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的主要侵略目标。
2、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3、《南京条约》主要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银洋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
4、《南京条约》的影响: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跌遭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B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5、1856年10月,英国、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6、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掠夺珍宝,并纵火焚烧。
7、《天津条约》:10口通商;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8、《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设天津;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增至800万两。
9、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起义,建“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上海地方官绅和英法侵略者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后者胜。
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
曾国藩的湘军与李鸿章的淮军击败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其失败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解救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
世界各国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党派
总体而言,“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原因,亚洲的民主社会主义与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④这不仅表现在名称各异,还表现在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相对松散,政策上与社会党国际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倾向、实用主义特征和本土性。
尽管目前亚洲不少国家都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活动,但这些政党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状况差异很大。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就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可谓国富、民裕、兵强,国家政局也比较稳定,人均预期寿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达82岁左右。而印度、菲律宾、尼泊尔等国,则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所得、绝大多数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还是人均预期寿命(都在70岁以下)都无法望及日本之项背。据2007年透明国际公布的这些国家的清廉指数排名,日本、印度、菲律宾、尼泊尔的清廉指数排名分别为第17位、第75位、第133位、第131位。印度和菲律宾分别是所谓的“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和“美式民主国家”,又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执政或合法存在,但长期没有解决好贫困、腐败等许多国内的痼疾。如果有谁说:“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印度”或“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菲律宾”,显然至少在目前,还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神圣同盟——精选推荐
神圣同盟饭游记1814年初,第六次反法同盟攻⼊法国。
到了3⽉,⼤势已去的拿破仑主动退位,被流放到了地中海的厄尔巴岛。
“因为联盟国们纷纷宣称皇帝拿破仑是重建欧洲和平的唯⼀障碍,拿破仑本⼈将信守诺⾔,他和他的继承⼈将放弃执掌法国的所有权利。
”原波旁王朝的国王路易⼗六的弟弟路易⼗⼋,则跟着反法联军进⼊巴黎,登上了国王的宝座,实现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路易⼗⼋,在位时间1814年--1824年1814年5⽉30⽇,反法联军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和约》,规定法国恢复到1792年战争开始前的边界,即放弃全部在战争中占领的⼟地。
欧洲的封建君主们,希望尽快恢复他们的政治统治秩序。
为此,1814年10⽉,欧洲各战胜国在奥地利⾸都维也纳召开了⼀次国际会议,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的⼀次会议,史称维也纳会议。
根据《巴黎和约》规定,在战争中参加任何⼀⽅作战的国家,都被邀请参加会议。
因此参加会议的除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法国以外,还有瑞典、西班⽛、葡萄⽛、⼟⽿其,以及德意志境内和意⼤利境内的许多邦国,如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汉诺威、那不勒斯、撒丁、教皇国等等,共200多⼈出席了会议。
但所有重要的决议都是在俄国、英国、普鲁⼠、奥地利四国的秘密会议上做出的。
俄国沙皇亚历⼭⼤⼀世、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世和外相梅特涅公爵、普鲁⼠国王腓特列·威廉三世和他的全权代表哈登堡、英国外交⼤⾂卡斯尔累是会议的主⾓,其中尤以英国和俄国拥有举⾜轻重的地位。
注释①:克莱门斯·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1773年5⽉15⽇-1859年6⽉11⽇)是在德国出⽣奥地利政治家,是他所在时代最重要的外交家之⼀。
他从1809年开始任奥地利帝国的外交⼤⾂直⾄1848年⾰命爆发,他被迫下野为⽌。
他任内⾸要⼯作之⼀就是缓和和法国的关系,也正是他促成了奥地利公主,⼥公爵玛丽·路易莎与拿破仑的婚姻。
浅谈民主社会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浅谈民主社会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民主社会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在民主社会主义观念下,大学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懈怠情绪增加,责任意识淡化,个人主义倾向加重,对权威的抵触情绪增强。
最后指出大学生需要正确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应提倡民主社会主义与个人责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船长。
【关键词】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大学生、消极影响、竞争意识、懈怠情绪、责任意识、个人主义、权威抵触、教育理念。
1. 引言1.1 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的概念,在对待问题和抉择方面更加倾向于集体协商和民主意识。
他们更加注重平等和公平,不愿意接受过分的权威和强制性的规定。
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使得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公正和民主参与,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公民行动和社会运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对于社会问题和政治议题更加关注和热衷。
民主社会主义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思想观念到行为方式都有一定的改变。
这种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种影响带来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并更加深入地研究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大学生在民主社会主义观念下的变化在当今社会,民主社会主义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其影响更加显著。
在民主社会主义的观念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大学生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下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表达意见的权利。
他们更愿意参与讨论和辩论,对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更加坚定。
民主社会主义的观念促使大学生更加重视平等和公正,对于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更加关注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改变。
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引导下,大学生更加支持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更加倡导自由与平等。
建国初期中共为何放弃新民主主义
建国初期中共为何放弃新民主主义党内存在急于过渡的情绪担心农民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萧冬连新浪历史:我们在1940年发表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可以看到,所谓新民主主义,体现在在政治上,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体现在经济上,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那在建国之后,为什么又会很快地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呢?萧冬连:这首先要理解新民主主义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设计。
谈到新民主主义,大家会联想在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认为当时不应该急于搞社会主义,应该搞一段新民主主义。
80年代搞的这些东西,实际上就是重复过去新民主主义想搞的东西,比如搞多种所有制,承认私有经济的合法性等等。
但决策层不可能采用“退回去搞新民主主义”这样的说法,实际上也退不回去。
而是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根据。
“不应急于搞社会主义”,这是经过几十年实践包括不断的挫折以后得出的认识。
然而决定历史进程的,不是我们后来怎么想,而是当时怎么想,即当时的一种普遍观念。
特别是最高领导层的对“社会主义怎么搞”的认识。
回到历史中,我认为当时提早放弃新民主主义,反而符合它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不管提早放弃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后来中国的发展。
为什么?因为当时设计的新民主主义本来就是一个过渡。
中国的生产力较落后,需要在新民主主义这样的框架下来发展生产力,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准备物质基础。
什么时候过渡?当时估计的时候是20年到30年。
过渡的条件是什么?我看了很多领导人讲话,大概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过渡条件是生产力水平,在当时,我们现代工业所占的比重是10%,90%还是传统的古老的小生产。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社会主义只能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
搞社会主义必须要有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化的和工业化的生产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新民主主义阶段,积累物质基础、实现工业化,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
四.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
亨廷顿: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
Hale Waihona Puke 威权政体的民主化• 中产阶级 • 经济增长
现代民主的历程
• 自由主义+民主:两股潮流 贵族和王权的斗争:权利的保障 先有社会潮流的民主,然后反映到政治制 度上:贵族削弱、个人原子化、民族国 家兴起、资本主义、罗马法的复兴 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民主化。
现代民主的三次浪潮
• • 1. 2. 3. 19世纪之前,民主一直是贬义词 亨廷顿:第三波 英、美革命一直到一战:20个国家 二战后民主化浪潮,30多个 1974年葡萄牙开始的第三波,60%以上
现代民主的内涵
• • • • 统治必须取得人民的同意:选举 选举是竞争的 权力的轮替 多数原则和对少数的保护:民主和自 由——通过分权制衡、有限政府实现的 • 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结社自由
现代民主的特征
和古代民主比较: • 深度:参与机会的平等 • 广度:参与规模扩大 • 基本权利的保护:宪政 • 政治的理念 Liberal democracy: 自由民主制度 严格说来,民主和自由、宪政并不同一
第三点
• 即使公认的意见不仅是真理而且是全部 真理,若不容它去遭受而且实际遭 受到 猛烈而认真的争议,那么接受者多数之 抱持这个意见就象抱持一个偏见那样, 对于 它的理性根据就很少领会或感认。
不仅如此,而且,第四点
• 教义的意义本身也会有丧 失或减弱并且 失去其对品性行为的重大作用的危险, 因为教条已变成仅仅在形式上宣称 的东 西,对于致善是无效力的,它妨碍着去 寻求根据,并且还阻挡着任何真实的、 有感 于衷的信念从理性或亲身经验中生 长出来。
第四课
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
关于民主的两个说法
• 民主:为民作主——毛 • 民主:人民当家作主 • 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 范围:城邦-民族国家 方式:直接民主-代议民主
四.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
古代民主的形式
• Assembly democracy: 公民大会式的民主 • 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参与,具有最高权 力。 • 具体制度:抽签、短任期、轮流、津贴
古代民主的特征
• 由平民控制的机构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门槛足够低、机会开放而均等 • 人民不仅掌握立法权,而且掌握行政权 民主就是轮番为治,同一批人既是统治者 又是被统治者。 • 不仅是形式上的政治平等,而且要矫正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带来的影响。
亨廷顿: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
威权政体的民主化
• 中产阶级 • 经济增长
公元前416年雅典人决定出征西西里的情景公民大会上的多数人都被一种盲目的热情支使着结果使少数实际上反对远征的人害怕别人说他们不爱国如果他们表示反对的话因此就不做声公元前406年左右公民大会将取得阿吉纽西战役胜利但因为风暴而没有能够成功营救濒于危险的水手的八位将军实际是六位有两位没有回雅典受审判处死刑
专制政体
• • • • • • • Dictatorship Tyranny Despotism Autocracy Authoritarianism Totalitarianism (托尔斯泰)
极权政治
• 极权政体是现代产物:现代技术、意识 形态、群众动员。 • 一个政党掌握社会所有权力:政治、经 济、军事、司法;重新组织社会,决定 社会的价值观;干预公民的个人生活。 • 取消国家和社会的分野,消灭公民社会 • 左翼和右翼极权主义:意识形态
现代民主的历程
• 自由主义+民主:两股潮流 贵族和王权的斗争:权利的保障 先有社会潮流的民主,然后反映到政治制 度上:贵族削弱、个人原子化、民族国 家兴起、资本主义、罗马法的复兴 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民主化。
现代民主的三次浪潮
初二作文《给雨果的一封信》1000字(共11页PPT)
初二作文《给雨果的一封信》
我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中学生,每
当红旗徐徐升起,我总是怀着一颗爱
国旗 国之心,仰望
。我读了《就
上尉 中国英法联军给巴勒特
的
信》。我很佩服你,我甚至看到你写 的每一个字而感到欣慰,和十分激动。
作者 你,是一个真正的
,没
有狭义的民主主义情绪,
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强烈的
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初二作文《给雨果的一封信》我们爱你!小路延绵,天空深远。路
还是那条路,天空还是那片天空,可
圆明园再也不复存在了。他的 灰烬曾与英法联军的良知与
灵魂一起灰烬。过去了的就过去
了,但过去了的还是要记住的,记住 别人是怎么伤害我们中国人的,这是 在我们心上烙下了深深的印。
关键词:我们,小路,延绵,天空,
深远,还是,那条,天空,还是,天空, 圆明园,再也,不复存在,灰烬,英法 联军,良知,灵魂,一起,灰烬,过去, 过去,过去,还是,记住,记住,别人, 怎么,伤害,我们,中国,我们,心上, 深深。
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的强盗,圆明园对我们大家来
说很无奈,很难过,圆明园是美丽的
艺术精华,但却被无知的英法联
关键词:雨果,您好,一个,十分,
爱国,中学生,每当,红旗,徐徐,升起, 总是,怀着,一颗,爱国,仰望,国旗, 中国,英法联军,巴勒,上尉,佩服,甚 至,看到,一个,感到,欣慰,十分,激 动,一个,真正,作者,没有,狭义,民 主主义,情绪,代表,人类,良知,强烈, 谴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强盗, 圆明园,我们,大家,来说,无奈,难过。
初二作文《给雨果的一封信》
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是
无数美丽的梦啊!我虽然没有去见过 那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您的字字句句 说明了它的美丽,同时你的每一个字, 一步步的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丑陋的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
在 19 世纪 50 年代时,众多马克思主义者用社会民主对科 学社会主义进行阐述与说明。在随后的 60—70 年代,资本主 义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社会主 义政党,而同世纪 80 年代末不同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建立的 工人阶级也包括在内,在一般情况下,也可称其为社会民主 党,社会党和工党(统称社会党)。
282 祖国 2019.1.下
| 基础教育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行为上的节奏表现是跳跃性、昂首阔步式的,相反,悲伤难 过时步伐则沉重较慢。如《我是一只小小鸟》,旋律富有激情, 让他们感到充满活力的节奏,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斗志,去追 求的美好生活。童年本应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快乐单纯、有人 爱有人疼的时期,音乐教师应多给听一些符合他们这个年龄 段、情绪积极、节奏明朗、憧憬美好未来的音乐,关注和尊重学 生的情感心理特点,彰显音乐课的人文内涵。
洲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来讲,其均为坚持原有的工人阶级立 场,而是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中保持着 中立。它更加倾向于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政府,并且对该国资 产阶级政府的战争保持支持的态度。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的 社会主义观点对价值诉求进行了剔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在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下,使其更加倾向于 将多元化的世界观作为自身思想纲领。
| 理论纵横 |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
文 / 范文姝
摘要:随着民主社会主义进程不断推进,现代民主社会主义中的指导思想主要侧重于“民主”和“社会主义”两方面。从 本质上来讲,并不是以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主要目标,而是倡导走改革的革命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潮流在我 国的理论界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还能够准确区分和判断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差异,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主流意识的形态建设。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借鉴
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
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207]一科伦2月14日。
我们一再指出,在二月革命和三月革命以后出现的甜蜜幻想,例如幻想达到各族人民的普遍友爱,建立欧洲联邦共和国和实现永久和平,实质上只是掩盖了当时思想界的领导人物们极端的张惶失措和庸碌无能。
这些人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为了捍卫革命需要做些什么;他们不能或者不想采取任何真正革命的措施;一些人的故步自封和另一些人的反革命阴谋——这一切就使得人民仅仅得到的只是一些温情脉脉的漂亮话,而不是采取革命行动。
夸夸其谈的恶棍拉马丁,就是这个在诗意盎然的美丽辞藻和华而不实的悦耳言词掩盖下背叛人民的时代的典型人物。
进行过革命的各族人民都懂得,他们当时由于轻信浮华的言词和虚夸的保证,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
结果不是革命的安全得到保障,而是到处成立了暗中破坏革命的反动议会;不是实现了过去在街垒上所许下的诺言,而是反革命在那不勒斯、巴黎、维也纳和柏林得胜,米兰的陷落和反对匈牙利的战争发生;不是各族人民结成兄弟同盟,而是“神圣同盟”在英国和俄国的庇护下重新恢复。
那些在4月和5月里还兴高采烈地欢迎这些浮华言词的人,现在只好满面羞愧地回味他们当时怎样受了这些傻瓜和恶棍的欺骗了。
沉痛的经验使人们认识到,要实现“欧洲各族人民的兄弟同盟”,不能依靠空洞的言词和美好的意愿,而必须通过彻底的革命和流血的斗争;问题不在于欧洲各族人民在一个共和国的旗帜下结成同盟,而在于革命的各族人民结成反对反革命民族的同盟,这种同盟不是在纸上,而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实现。
这种沉痛的、然而是必要的经验使整个西欧不再相信拉马丁的漂亮话了。
相反地,在东欧却还有一些貌似民主和革命的派别,继续做这种漂亮话和柔情蜜意的应声虫,继续宣扬关于欧洲各族人民友爱的福音。
这些派别(我们撇开某些愚昧无知的德国空想家如阿·卢格先生等等不谈)就是各斯拉夫民族的民主泛斯拉夫主义者。
我们看到的民主泛斯拉夫主义的纲领,是一本小册子:“对斯拉夫人的号召。
民主主义情绪
国际政治视阈下的民族主义情绪张三南内容提要:情绪是人类心理的常见表象。
情绪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涉及多种学科门类。
人性心理方面的情绪研究可作为探寻民族主义实质的重要路径以及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民族主义情绪是民族主义的原生状态,经过多种形式的嬗变后,既可经过理性的转化,成为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可转化为非理性民族主义情绪,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民族主义情绪普遍存在于国际政治之中,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尤为必要。
关键词:国际政治民族主义情绪嬗变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一词产生以来,学界对其含义一直颇有争议。
有的学者将民族主义视为一种思想状态,有的视其为一种学说,有的视其为一种运动,或兼有之,但公认的普适性定义尚未出现。
然而,从多种路径探寻民族主义内涵的努力并未停止也不应该停止,其中人性心理路径值得我们重视。
实际上,从人性心理路径出发提炼理论的做法存在于许多学科领域。
例如,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两大范式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理论起点即是人性的善或恶;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经济人假说理论的逻辑起点亦是人性,即把人比作经济动物,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方面,心理人类学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理论流派被广受推崇。
在这些理论体系中,有的强调理性,有的兼顾非理性,或多或少地涉及了人性心理方面的情绪研究。
因此,我们在国际政治视阈下探究民族主义这一重要议题时,同样需要在情绪研究方面付诸努力。
情绪研究:从心理学到国际政治学情绪是人类心理的常见表象。
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有关于情绪的论述,主要体现为情绪分类的思想。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倡导六情说,把情绪分为好、恶、喜、怒、哀、乐六类;《礼记礼运》中将情绪分为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白虎通情性》也将情绪分为六情:喜、怒、哀、乐、爱、恶。
在西方,情绪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在情绪调节中起主导作用,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克服不良情绪。
革命民主主义思潮
革命民主主义思潮革命民主主义思潮是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
它产生、形成,进而走向高涨的历程给中国社会留下的印记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一)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政治思想,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提供了经济基础。
自甲午战后开始初步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年又出现了发展高潮。
与此相适应,中国民族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也随之成长起来,他们虽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但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他又有着要求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和解除封建束缚,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愿望。
此外,海外华侨资产阶级由于在外饱受欺凌而又得不到本国政府的保护,容易同情革命。
这些均为革命民主主义思潮提供了阶级基础。
尤有必要指出,随着新式教育的推广,形成了新型知识分子群,他们直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民族危亡和封建专制毒害的认识更为深刻,对社会变革的情绪更为强烈。
他们的出现为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的勃兴提供了主要载体。
其次,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直接刺激了这一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有增无减,侵略步伐大大加快,瓜分中国之议甚嚣尘上。
他们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强行输入资本和商品,占领中国市场。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的灾难空前严重。
在“保全主义”的名义下,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争夺,中华民族处在危急之中。
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为紧迫的历史任务。
它促使更多的爱国志士起来进行斗争,“天下爱国志士,莫不焦心竭虑,忧国之将亡,思有以挽回补救之策。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腐朽设落的清政府为了自己的私利,对国内人民的压迫剥削更是变本加厉,对外则出卖利权,妥协投降,尤其在20世纪之后,它更成了“洋人的朝廷”。
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它也就成了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
社会民主主义者的观点
社会民主主义者的观点、实践及其评价社会民主主义,最初的含义与科学社会主义近似,但是一战之后,社会民主主义逐渐变为改良主义的代名词。
1899年伯恩斯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的发表,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的提出了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体系以后,提出包括“把社会民主党改成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改良政党,党坚决拒绝旨在掩饰或者改变它对现存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以及对资产阶级政党的态度的任何尝试”1等观点,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和伯恩斯坦的社会民主主义,已经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流派。
一般看来,社会民主主义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民主主义者强调的是思想的多元化,以基督教的伦理学,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的多元思想为指导。
我们可以注意到,社会民主主义者仍然将马克思主义当作其理论来源之一,但是再也没有将其当作基本来源和指导思想来看。
2、他们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阶级调和和阶级合作,通过议会民主来获取权力。
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远远未到已经崩溃的边缘,反而还很有生命力。
同时他们否定社会的飞跃发展的现象,即“庸俗进化论”。
3、社会民主主义的核心就是民主。
他们鼓吹超阶级的民主观。
社会民主主义的原则是通过民主实现社会主义,认为可以在资本主义内逐步实现,也就是资本主义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4、在关于经济的问题上,社会民主主义者主张的是在国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有计划地、自觉地管理经济。
认为国家应该普遍而深入的介入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由国家支配公民社会。
主张集体主义,社团主义,发展混合经济或者社会经济,努力促进充分就业。
社会民主主义第一次比较大范围的参与执政是在一战后,德国的社会民主党、法国以及英国。
战争结束后,各国百废待兴,军人复员、经济复兴,各种矛盾纠缠交织,社会问题迭现。
社会民主主义者多采取了一些扩大社会权利(如普选权,基本自由,教育权等)的政策,例如德国《魏玛宪法》从法律角度规范了共和国实施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其中第122、155、157、159、161、165条分别确立了国家在青年人教育、住宅、公共救济、社会保险及劳工等方面的责任。
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 列宁
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一篇论文(我们是从布鲁塞尔的社会主义报纸《人民报》上转载来的)使我们俄国人非常感兴趣。
俗话说:旁观者清。
孙中山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旁观”者,因为他虽然是个受过欧洲式教育的人,但是显然完全不了解俄国的情形。
可是这位受过欧洲式教育的人,这位已经争得了共和制度的、战斗的和胜利的中国民主派的代表,在完全离开俄国、离开俄国经验和俄国著作的情况下,向我们提出了纯粹俄国的问题。
这位先进的中国民主主义者简直象一个俄国人那样发表议论。
他同俄国民粹主义者十分相似,以致基本思想和许多说法都完全相同。
旁观者清。
伟大的中国民主派的纲领(孙中山的论文正是这样的纲领),迫使我们(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机会)再一次根据新的世界事变来研究亚洲现代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
这是俄国在从1905年开始的俄国革命时代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从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纲领中,特别是把这个纲领同俄国、土耳其、波斯和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对照一下,就可以看出不仅俄国面临这个问题,整个亚洲也面临这个问题。
俄国在许多重要方面无疑是一个亚洲国家,而且是一个最野蛮、最中世纪式、最落后可耻的亚洲国家。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派,从它的最早的和唯一的先驱者贵族赫尔岑起到它的群众性的代表——1905年农民协会会员和1906—1912年前三届杜马的劳动派代表止,都具有民粹主义色彩。
现在我们看到,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也具有完全同样的民粹主义色彩。
这里我们试就孙中山的例子来考察一下,目前已经完全卷入全世界资本主义文明潮流的几万万人的深刻革命运动所产生的思想的“社会意义”究竟在什么地方。
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
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
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
呐喊 鲁迅 精彩片段
呐喊鲁迅精彩片段呐喊鲁迅精彩片段鲁迅的作品《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1、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2、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3、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4、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
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5、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7、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视阈下的民族主义情绪张三南内容提要:情绪是人类心理的常见表象。
情绪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涉及多种学科门类。
人性心理方面的情绪研究可作为探寻民族主义实质的重要路径以及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民族主义情绪是民族主义的原生状态,经过多种形式的嬗变后,既可经过理性的转化,成为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可转化为非理性民族主义情绪,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民族主义情绪普遍存在于国际政治之中,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尤为必要。
关键词:国际政治民族主义情绪嬗变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一词产生以来,学界对其含义一直颇有争议。
有的学者将民族主义视为一种思想状态,有的视其为一种学说,有的视其为一种运动,或兼有之,但公认的普适性定义尚未出现。
然而,从多种路径探寻民族主义内涵的努力并未停止也不应该停止,其中人性心理路径值得我们重视。
实际上,从人性心理路径出发提炼理论的做法存在于许多学科领域。
例如,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两大范式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理论起点即是人性的善或恶;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经济人假说理论的逻辑起点亦是人性,即把人比作经济动物,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方面,心理人类学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理论流派被广受推崇。
在这些理论体系中,有的强调理性,有的兼顾非理性,或多或少地涉及了人性心理方面的情绪研究。
因此,我们在国际政治视阈下探究民族主义这一重要议题时,同样需要在情绪研究方面付诸努力。
情绪研究:从心理学到国际政治学情绪是人类心理的常见表象。
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有关于情绪的论述,主要体现为情绪分类的思想。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倡导六情说,把情绪分为好、恶、喜、怒、哀、乐六类;《礼记礼运》中将情绪分为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白虎通情性》也将情绪分为六情:喜、怒、哀、乐、爱、恶。
在西方,情绪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在情绪调节中起主导作用,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克服不良情绪。
17世纪,笛卡儿对情绪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控制人的行为反映的六种基本情绪,即羡慕、爱、恨、欲望、愉快和悲伤。
实际上,许多西方著名学者都对情绪研究有所涉猎,往往认为情绪是理智的对立面。
美国学者乔纳森默瑟(JonathanMercer) 对此总结道:当代关于情绪的观点具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血统。
柏拉图、笛卡儿以及康德都认为情绪与理智是相抵触的。
例如,笛卡儿区分了身体状态(情绪) 和心灵状态(理智);思维独立于身体而存在。
激情必须得到控制,然而如何控制却并不清楚。
托马斯霍布斯提出了一个利维坦(Leviathan),培根和斯宾诺莎建议让情绪互相竞争以控制情绪。
斯密将人类纷杂的情绪简化为一种对经济财富的追求。
斯密用利益和好处替代了情绪和恶习。
由此,基于自身利益而行动实质上它定义了当代对于理性的理解根源于用个人的激情(贪婪和贪欲) 驯服所有其他激情。
继达尔文和弗洛伊德之后,对情绪的实验研究逐渐兴起,并将精神分析法应用于其中,力图通过各种实验来验证诸多情绪理论。
在具体研究中,西方学者主要是从心理学层面来对情绪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有詹姆士-兰格的情绪理论、坎农的丘脑学说、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情绪的激活理论、阿诺德的评价理论、沙赫特的认知-激活理论、曼德勒的认知-唤醒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等。
在对情绪概念的界定方面,学者们虽有一定的争议,但大体上都赞成情绪的一般意义,即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由刺激、认知、主观体验、情绪的行为反应组成的反应过程;这几方面的关系是刺激情境→对情境的认知评价→产生主观的情绪体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包括行为反应)。
情绪激活理论学者宾德拉(D.Bindra)则将情绪分为情绪体验(或认识)、情绪唤醒、情绪行为和情绪刺激四个方面。
此外,情绪研究也受到其他领域学者们的重视。
除前文所述的中西方哲学家之外,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教育学、军事学、经济学、体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学者均涉猎情绪研究。
当然这种状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而且往往体现为多学科的交叉性研究。
国际政治学领域同样如此。
在早期的国际政治思想中,就已闪烁着情绪分析的光辉,如中国古人在谈论战争时常有‚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式的论述。
但情绪研究受到重视,正式成为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则经历了一个过程。
古典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只是笼统地从‚人性恶‛或‚人性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新现实主义学者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Waltz) 更是反对根据心理因素、社会心理现象来解释国际政治事件的做法,也有的学者认为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产物,而不是人性(the nature of man) 的结果。
⑥作为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国际政治研究集大成者的罗伯特杰维斯( Robert Jervis)的基本理论分析工具仍停留于认知相符理论。
这是一种纯认知的研究,仅仅探讨认知因素对决策者错误知觉的影响。
后来,杰维斯在对自己的学术生涯进行自我回顾与评估时, 承认了当时研究的一个最大失误就是忽视了情绪的作用。
随着行为主义(behavioralism)、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和反思主义(reflectivism) 的相继兴起,非物化的心理、意识、观念等因素成为了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关注点,情绪研究逐渐受到了以默瑟为代表的学者们的重视。
默瑟在其情绪研究中,认为情绪分析可在三个意象(image)层次上应用:在第一意象分析层次,情绪或心境等直接作用于人们如何去框架(frame) 信息、形成偏好以及直接行动;在第二意象层次,情绪构成了认同或身份的核心要素,换言之,认同也是一种情感;在第三意象层次,规范依赖于情绪,规范成为一种情绪信念,情绪建构规范并加强规范的力量。
实际上按照默瑟的界定,我们可推论出早期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理论,即在一定意义上凸显了情绪的某种意象层次。
譬如,以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 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者十分强调‚权力和利益‛,正是反映了国际政治行为体框架信息、形成偏好以及直接行动的第一意象情绪;同时这也是一种认同,是一种对‚权力和利益‛的认同,涉及了第二意象层次。
至于第三意象层次,理想主义者对制度、机制、规范的追求以及建立国际联盟乃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实践同样契合了规范是一种情绪信念,规范依赖于情绪的论点。
国际政治学中的建构主义是冷战后异军突起的理论学派,它是在心理学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心理学建构主义的重要理论分支是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后者主要归功于两部重要著作即R哈雷(R.Harre)的《情绪的社会建构》及K格根(K.Gergen) 与K戴维斯(K.Davis)合著的《人的社会建构》的出版。
国际政治学中的建构主义作为一个强调观念的学派,有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sharedideas) 而不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第二,有目的之行为体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而不是天然固有的。
它对某些重大国际政治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例如,对于冷战的突然结束,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难以解释,而用建构主义则可解释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接受‚共同安全‛思想,改变了苏联的对外政策,从而与西方建构了新型的关系。
温特论证了三种无政府文化结构:霍布斯无政府文化结构、洛克无政府文化结构和康德无政府文化结构,这些文化结构分别基于敌人、竞争对手和朋友的不同角色关系而建构。
显然,按照默瑟的意象层次情绪分析理论,这三种文化结构的建构属于情绪分析的第二意象范畴,可见建构主义跟情绪研究密切相关。
法国学者多米尼克莫伊西(Dominique Moisi) 鉴于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现实,认为当今世界已进入‚情绪冲突‛的世界。
有鉴于情绪与国际政治的密切联系,尹继武总结了情绪研究的多方面学术涵义:其一,在国际体系层次,情绪是国际冲突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国际政治意义;其二,情绪又是群体内维持群体认同、凝聚力以及团结的根本动力,即使消极情绪也具有这种战略作用;其三,对于亚洲地区而言,一种希望的激情又是亚洲及其地区大国崛起的动力来源。
实际上,情绪研究的价值还不止这些,尤其是民族主义情绪研究,为探寻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实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情绪是民族主义的原生状态心理情感方面是界定民族涵义的基本路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十分重视。
斯大林关于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的经典定义,明确指出‚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四大要素之一。
之前,恩格斯在谈到欧洲的民族时曾指出:谁都不能肯定说,欧洲的地图已最后确定。
但是一切改变,如果希望能长期保持,就应当从下列原则出发,这就是应当愈来愈多地使那些大的、有生命力的欧洲民族具有由语言和共同感情来确定的、真正自然的疆界。
西方学者同样强调民族的心理特征。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 认为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
约翰基恩(JohnKeane) 同样认为, 民族是一种想象的群体,由共同的方言或语言、对某一特定的生态系统的深厚感情、共有的文化代码, 以及共同的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
休塞顿沃特森(HughSeton-Watson) 则干脆指出:当一个共同体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构成一个民族,或他们的行为如同他们自己已经形成一个民族时,该民族就诞生了。
可见,不管是‚想象为民族‛还是认为自己构成一个民族,都离不开心理层面的建构。
当‚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变为‚国家‛的政治形态时, ‚民族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就产生了。
此时,民族的心理情感就逐渐转化为基于民族载体之上,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民族主义。
对于民族主义,学者们主要是从政治角度来考察,但在下定义时往往喜欢使用属于心理范畴的‚情感‛、‚感情‛和‚思想状态‛这类用词。
譬如,卡尔顿海斯认为民族主义的含义之一为‚一种情感,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成员对民族国家有着超越其他的忠诚。
‛路易斯斯奈德(LouisL.Snyder)认为, ‚民族主义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占据大多数人的行动和政治思想行为的一种强劲的感情。
‛汉斯科恩认为, ‚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应被认为是一种思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体现了个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忠诚‛我国学者王逸舟对民族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民族主义表达了一种强烈的、通常已经意识形态化了的族际情感。
它有时作为一种思想状态,吸引着族内每个人的忠诚和报效热情;它有时变成一种系统化的理论和政策,为实际的民族成长过程提供原则和观念;它有时充当一种运动的口号和象征,起着支持或分裂民族国家的作用;它还可以有多种变形,一切视具体的条件和场合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