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定位诊断学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二、视神经的检查 1. 视力检查 可应用远或近视力表。 小于1.0即为视力减退,视力减退到
0.1以下不能用视力表检查时,可嘱患者在 一定距离辨认检查者的手指(数指、手动), 记录其距离以表示视力。视力减退更严重 时,可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光感,完全失 明时光感也消失。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影响 视力的眼部病变。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七.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这两对脑神经在解剖及功能上关系密切,常同时受损,
故同时检查。 1.运动
发音是否低哑或带鼻音,饮水是否呛咳、吞咽是否困难。 嘱患者张口观察软腭及腭垂位置。一侧麻痹时,该侧软腭 变低,腭垂偏向健侧。嘱患者发“啊”音,正常时两侧软 腭均上提,腭垂居中;一侧麻痹时,该侧软腭上提差,腭 垂更向健侧偏。需要时用间接咽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情况。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2.视野检查 视野是指患者正视前方,在眼球不动的情
况下能看到的范围。一般用手试法:让患者背光 与检查者面对面坐,相距约60cm,试左眼时,患 者用右手遮其右眼,注视检查者的右眼。检查者 则用左手遮住左眼,用右眼注视患者左眼,检查 者用示指或白色物体在两人中间分别从上内、下 内、上外、下外的周围向中央移动,至患者能见 到手指或试标为止,检查者 以本人正常的视野与 患者的视野比较,可粗测患者的视野是否正确。 用同法再试患者右眼。精确的测定要用视野计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四、三叉神经 1.面部Leabharlann 觉:与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感觉一样。用针、
棉签以及盛冷,热水的试管分别检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皮肤的痛、触和温度觉,两侧对比。
2.咀嚼肌群的运动 先观察咬肌、颞肌有无萎缩,再用双手分别按在两侧 该肌肉上,让患者作咀嚼动作,注意有无肌张力与收缩力 减弱,两侧是否相等。 嘱患者张口,以露齿时上下门齿的中缝线为标准,如 下颌偏向一侧,指示该侧翼肌麻痹,这是因为健侧翼肌收 缩,使下颌推向患侧所致。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中枢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PPT课件

5
脊髓白质
• 上行纤维束
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前、后束 脊髓小脑侧、后束
•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前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6
楔束
薄束
脊髓小脑后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脊髓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前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内侧纵束7
如何理解脑干?
• 脑干与脊髓的关系
相互延续及变化
• 脑干与脊髓的区别
外观:三个部分和中央管“裂”开——第四脑室 底 内部:神经核团的性质——七种
神经核团的排列——由“柱”变为独立的核
8
团
脑神经核的性质
躯体运动
躯体运动 特殊内脏运动 ----鳃弓衍化的骨骼肌
内脏运动---一般内脏运动 ----心肌、腺体、平滑
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 肌 一般内脏感觉 ----嗅、味
主要核团:
视上核 室旁核
下丘脑
28
小脑上面观
29
小脑下面观
30
小脑的分叶
•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平衡
•前
叶---旧小脑---维持肌张力
•后
叶---新小脑---协调肌群活动
31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躯体运动中枢 • 躯体感觉中枢 • 听觉中枢 • 视觉中枢 • 语言中枢 • 内脏活动中枢
16
非脑神经核
1、与脑神经无直接关系
2、上下行纤维的中继站(中继核)
– 薄束核
– 楔束核
延髓
– 下橄榄核
– 脑桥核
脑桥
– 红核
– 黑质
中脑
17
脑干的白质
诊断学教学神经系统检查ppt课件

(3) 眼底检查:
正常视盘圆或椭圆形
边清楚, 色淡红, 生理凹陷 清晰, 动脉色红, 静脉色暗,
A-V 2: 3 记录视盘形状大小、色泽
(视神经萎缩)、边缘(视盘 水肿)以及视网膜和血管
正常眼底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
• 神经系统一般检查 • 脑神经检查 • 运动功能检查 • 感觉功能检查 • 神经反射检查 •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热冷 水水
(温度觉)
大头 针
(痛觉)
棉签(触觉)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2) 咀嚼肌运动
Ⅰ. 嗅神经(Olfactoral nerve)
➢ 询问有无嗅幻觉 ➢ 让患者闭目, 堵塞一侧鼻 孔, 用带有花香或其他香味(非 挥发性及刺激性气味)的物 质如香皂、牙膏、香烟等, 置于受检鼻孔, 令说出气味 &做出比较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ppt课件

精选课件
4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肌、肌腱、 骨膜、关节
脊神经
皮肤的精细
触觉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
肌 肌腱 骨膜 关节
精选课件
3
二、感觉的传导束(1)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 2.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精选课件
4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骶段
12节(T1~12) 尾段
5节(S1~5) 1节(Co1)
腰段
5节(L1~5)
精选课件
14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表现: 1、有按丛分布的感觉障碍:各种感觉
都减退或消失 2、有按丛分布的运动障碍:肌萎缩 3、有按丛分布的植物神经障碍:感觉
异常
精选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神经内科】ppt课件

脑干病变
一侧脑干损害:病变侧的脑神经受损症状 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双侧脑干损害:两侧脑神经、锥体束和感觉传导束受 损的症状。
医学课件
22
小脑病变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小脑蚓部病变:躯干的共济失调 小脑半球病变: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 急性病变--临床症状明显 慢性病变--可发挥代偿
医学课件
23
大脑半球病变
刺激性病损:痫性发作, 破坏性病损:易出现缺损症状 一侧病变:病灶对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额叶病变: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精神症状和 癫痫发作
医学课件
24
大脑半球病变
顶叶病变:中枢性感觉障碍、失读、失用; 颞叶病变:象限性盲、感觉性失语和钩回发作 枕叶病变:视野缺损、皮层盲及有视觉先兆的癫痫发 作 大脑半球弥散性损害: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肢体瘫 痪和感觉障碍
常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局灶性定位症状和体征,如癫痫发作、肢体麻木和瘫痪 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增加,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发现肿瘤 细胞。颅脑CT及MRI检查很有必要。
医学课件
32
遗传性疾病
儿童和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起病,常 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可有家族遗传史。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较易诊断,隐性遗传 病或散发病例不易诊断,未发病的携带者 或症状轻微者更不易发现 ,基因分析有助于 诊断。
医学课件 5
定位诊断
主要是依据神经解剖学知识,以及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
医学课件
6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准则
医学课件
7Hale Waihona Puke 明确神经系统病损的水平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ppt课件

前根损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体征瘫痪 肌张力分布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缩 肌束颤动 神经传导 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群为主 减低或消失 无 明显
可有 异常
有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整个肢体为主 增强 有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
无 正常
无
整理课件
25
眼球运动障碍
整理课件
10
眼肌麻痹的定位诊断
眼肌麻痹( ophthalmopligia) 分型
周围型 ( 核 下型) 核型 核上型 及核间型
整理课件
11
周围型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 展神经麻痹 全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12
核型眼肌麻痹
(nuclear ophthalmopligia)
弥漫性或系统性 )
3.一元论的原则
4.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
整理课件
3
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瘫痪的定位 共济运动障碍的定位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 感觉障碍的定位 言语障碍的定位
整理课件
4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视神经病变的定位 眼肌麻痹的定位 面肌瘫痪 的定位 延髓麻痹定位
整理课件
5
视神经病变
两大症状 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 ( 偏盲等 )
整理课件
6
视力障碍定位
单眼视力障碍 双眼视力障碍
整理课件
7
视野缺损定位
整理课件
8
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9
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
复视(duplopia)当眼肌麻痹使患侧眼轴偏斜时, 目的物的影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不同区域,产生 双重影像或复视的错觉。
整理课件
体征瘫痪 肌张力分布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缩 肌束颤动 神经传导 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群为主 减低或消失 无 明显
可有 异常
有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整个肢体为主 增强 有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
无 正常
无
整理课件
25
眼球运动障碍
整理课件
10
眼肌麻痹的定位诊断
眼肌麻痹( ophthalmopligia) 分型
周围型 ( 核 下型) 核型 核上型 及核间型
整理课件
11
周围型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 展神经麻痹 全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12
核型眼肌麻痹
(nuclear ophthalmopligia)
弥漫性或系统性 )
3.一元论的原则
4.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
整理课件
3
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瘫痪的定位 共济运动障碍的定位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 感觉障碍的定位 言语障碍的定位
整理课件
4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视神经病变的定位 眼肌麻痹的定位 面肌瘫痪 的定位 延髓麻痹定位
整理课件
5
视神经病变
两大症状 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 ( 偏盲等 )
整理课件
6
视力障碍定位
单眼视力障碍 双眼视力障碍
整理课件
7
视野缺损定位
整理课件
8
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9
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
复视(duplopia)当眼肌麻痹使患侧眼轴偏斜时, 目的物的影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不同区域,产生 双重影像或复视的错觉。
整理课件
神经定位诊断.ppt

ppt课件完整
18
Ⅷ 位听神经
• 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二部分组成, • 耳蜗神经受损:耳聋、耳鸣 • 前庭神经受损:眩晕、眼震、平衡失调
ppt课件完整
19
Ⅸ舌咽、Ⅹ迷走神经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
• 三大主要症状:言语困难、发音困
难、进食困难。
• 真性球麻痹:是由于Ⅸ、Ⅹ颅神经
受损所致,核下性受损特点
系交叉处交叉
• 浅感觉在脊髓前连
合交叉至对侧
ppt课件完整
25
T2-胸骨角 T4-乳头 T6-剑突 T8-肋弓平面、 T10-平脐 T12-腹股沟韧带中
中枢性(外侧膝状体后):视觉障碍+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ppt课件完整
16
Ⅲ动眼、 Ⅳ滑车、 Ⅵ外展
• 典型的症状:复视 . 体征:眼球运动障碍.
• 动眼神经麻痹:
①上睑下垂;②外斜视和复视;③瞳孔散大; ④对光反射消失;⑤眼球向上、下、向内运 动受限。
• 瞳孔改变:
瞳孔散大:①动眼神经麻痹;②脑钩回疝
+
肌纤颤: —
+
伴发症状: 偏瘫
不一定
ppt课件完整
22
感觉系统
ppt课件完整
23
感觉的分类
• 特殊感觉:视、听、嗅、味
• 一般感觉:
– 浅感觉;痛、温、触觉 –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 复合感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
觉、图形觉、重量觉等。
ppt课件完整
24
• 深感觉在脑干内丘
8
常见症状和表现
• 小脑: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
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 大脑半球:刺激性病灶可出现癫痫,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相关 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脑 休克,脊髓休克)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一、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间脑、脑干、脊髓解剖与功能
王鹏
间脑 概述
•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上丘脑
• 间脑病变多无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颅高压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 丘脑
• 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最末级中继
核
•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丘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运动-----前根--
皮质脊髓束--脑干椎体交叉--
深感觉--后根-- 脊髓后索(不交叉)--在延髓交叉----
触觉--后根--
精细触觉
粗 触 觉
上升1-2节段后交叉到脊髓前索--脊
痛温觉--后根--
髓丘脑前束
每一脊神
的内分泌腺体,主要症状:
• 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
受损 →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 2.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发热
间脑
下丘脑
• 3.摄食障碍 • 4.性功能障碍 • 5.睡眠觉醒异常 • 6.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间脑
上丘脑
• 松果体病变以肿瘤多见,常压迫中脑四叠
体,可出现parinaud综合征,表现:
经后根的输入 纤维来自一定 的皮肤区域,此 种阶段性支配 现象于胸段最 明显
颈:C3,肩:C4 胸骨角:T4,乳线: T5 ,剑突:T6,肋弓 下缘:T7,脐:T10 腹股沟:T12、L1
上肢:外侧:C5 、C6 中指:C7 内侧:C8 、T1 、T2
下肢:股前:L1-3 膝:L4
小腿内侧:L4 小腿外侧:L5 大腿后:L4-S2 鞍区:S3-5
• 脑干受损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的
平面来判断的
神经系统 概述
• 是人体最精细的系统 •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
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前 者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 后者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 神经系统的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 克症状
• 1)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 • 2)眼球垂直性同向运动障碍,特别向上凝
视麻痹(上丘)
• 3)神经性聋(下丘) • 4)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
脑干
• 包括中脑、脑桥、延髓 • 常见病因为血管病变,肿瘤、感染 • 症状特点:病变同侧的周围性脑神经麻痹
和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 交 叉性麻痹
•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
认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
躯干四肢痛温觉、粗触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中上部
大脑皮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对 脊髓丘系
脑桥
交叉
侧 脊髓丘脑侧束
白质前连合
第二级N元 脊髓后角
延髓
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
中枢突
后根外侧部
第一级N元
脊N节
脊髓
周围突
脊N
感受器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躯干四肢深感觉、精触觉传导通 路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对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脑桥
侧 内侧丘系
交叉 第二级N元
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中枢突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4)牵涉性疼痛:由于内脏与皮肤传入纤维都汇聚 到脊髓后角神经元,内脏病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 体表节段,心绞痛 左侧胸及上肢内侧痛
胆囊病变 右肩痛
感 觉 障 碍 定 位 诊 断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 (一)周围神经损害: • 各种感觉成分绝大多数都在同神经内进入
感觉系统 解剖生理
• 肢体的分布规律较复杂 • 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阶段性感
觉分布不同
• 每个感觉根或脊髓阶段支配一片皮肤的感
觉,称皮节
• 重叠支配:每一皮节均由3个相邻的神经根重
叠支配
髓内感觉传 导束的层次排列
对诊断脊髓病 变有重要价值
深感觉,精细触觉
痛温觉,粗触觉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如麻木,痒,针刺,蚁走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具有定位价值
•
• 5.疼痛:pain
(1)局部疼痛 :如神经炎所致局部神经痛
(2)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系 统刺激性病变时,疼痛由局部扩展到受累感觉神 经支配区
(3)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 分支,手指远端挫伤 整个上肢痛
• 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 • (一)抑制性症状: • 感觉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感觉缺
失或感觉减退(痛温触深)
• 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
感觉保存 -→分离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二)刺激性症状
• 1.感觉过敏:hypersthesia
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较强的疼痛感)
• 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弱
或缺失(三偏征,面神经炎)
•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
表现(大脑皮质运动区刺激性病变—部分性运 动性发作 )(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 释放症状:CNS受损-对低级中枢控制功能减弱-
低级中枢的功能表现出来(锥体束征)
• 休克症状:CNS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
• 2.感觉倒错:dysesthesia
指非疼痛性刺激却诱发疼痛感觉
• 3.感觉过度: hyperpathia 一般发生在感觉
障碍的基础上。感觉的刺激阈增加, 反应 时间延长,强烈,定位不明确。见于丘脑 和周围神经损害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 4.感觉异常: paresthesia没有刺激发生感觉。
脑痛)、止痛剂无效
• 2.对侧动作性震颤或偏身共济失调、伴舞蹈徐动
症
• 3.情绪不稳:有强哭强笑倾向 • 4.短暂性对侧轻偏瘫:病灶附近水肿,影响内囊
有关
间脑
下丘脑
•
视前区——视前核
•
视上区— 视上核
•
室旁核
• 下丘脑
前核
•
结节区— 腹内侧核
•
背内侧核
•
乳头体区—乳头体核
•
后核
间脑
下丘脑
• 是植物神经皮质下中枢,也是有决定意义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一、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间脑、脑干、脊髓解剖与功能
王鹏
间脑 概述
•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上丘脑
• 间脑病变多无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颅高压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 丘脑
• 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最末级中继
核
•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丘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运动-----前根--
皮质脊髓束--脑干椎体交叉--
深感觉--后根-- 脊髓后索(不交叉)--在延髓交叉----
触觉--后根--
精细触觉
粗 触 觉
上升1-2节段后交叉到脊髓前索--脊
痛温觉--后根--
髓丘脑前束
每一脊神
的内分泌腺体,主要症状:
• 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
受损 →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 2.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发热
间脑
下丘脑
• 3.摄食障碍 • 4.性功能障碍 • 5.睡眠觉醒异常 • 6.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间脑
上丘脑
• 松果体病变以肿瘤多见,常压迫中脑四叠
体,可出现parinaud综合征,表现:
经后根的输入 纤维来自一定 的皮肤区域,此 种阶段性支配 现象于胸段最 明显
颈:C3,肩:C4 胸骨角:T4,乳线: T5 ,剑突:T6,肋弓 下缘:T7,脐:T10 腹股沟:T12、L1
上肢:外侧:C5 、C6 中指:C7 内侧:C8 、T1 、T2
下肢:股前:L1-3 膝:L4
小腿内侧:L4 小腿外侧:L5 大腿后:L4-S2 鞍区:S3-5
• 脑干受损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的
平面来判断的
神经系统 概述
• 是人体最精细的系统 •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
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前 者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 后者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 神经系统的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 克症状
• 1)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 • 2)眼球垂直性同向运动障碍,特别向上凝
视麻痹(上丘)
• 3)神经性聋(下丘) • 4)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
脑干
• 包括中脑、脑桥、延髓 • 常见病因为血管病变,肿瘤、感染 • 症状特点:病变同侧的周围性脑神经麻痹
和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 交 叉性麻痹
•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
认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
躯干四肢痛温觉、粗触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中上部
大脑皮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对 脊髓丘系
脑桥
交叉
侧 脊髓丘脑侧束
白质前连合
第二级N元 脊髓后角
延髓
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
中枢突
后根外侧部
第一级N元
脊N节
脊髓
周围突
脊N
感受器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躯干四肢深感觉、精触觉传导通 路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对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脑桥
侧 内侧丘系
交叉 第二级N元
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中枢突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4)牵涉性疼痛:由于内脏与皮肤传入纤维都汇聚 到脊髓后角神经元,内脏病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 体表节段,心绞痛 左侧胸及上肢内侧痛
胆囊病变 右肩痛
感 觉 障 碍 定 位 诊 断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 (一)周围神经损害: • 各种感觉成分绝大多数都在同神经内进入
感觉系统 解剖生理
• 肢体的分布规律较复杂 • 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阶段性感
觉分布不同
• 每个感觉根或脊髓阶段支配一片皮肤的感
觉,称皮节
• 重叠支配:每一皮节均由3个相邻的神经根重
叠支配
髓内感觉传 导束的层次排列
对诊断脊髓病 变有重要价值
深感觉,精细触觉
痛温觉,粗触觉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如麻木,痒,针刺,蚁走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具有定位价值
•
• 5.疼痛:pain
(1)局部疼痛 :如神经炎所致局部神经痛
(2)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系 统刺激性病变时,疼痛由局部扩展到受累感觉神 经支配区
(3)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 分支,手指远端挫伤 整个上肢痛
• 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 • (一)抑制性症状: • 感觉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感觉缺
失或感觉减退(痛温触深)
• 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
感觉保存 -→分离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二)刺激性症状
• 1.感觉过敏:hypersthesia
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较强的疼痛感)
• 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弱
或缺失(三偏征,面神经炎)
•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
表现(大脑皮质运动区刺激性病变—部分性运 动性发作 )(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 释放症状:CNS受损-对低级中枢控制功能减弱-
低级中枢的功能表现出来(锥体束征)
• 休克症状:CNS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
• 2.感觉倒错:dysesthesia
指非疼痛性刺激却诱发疼痛感觉
• 3.感觉过度: hyperpathia 一般发生在感觉
障碍的基础上。感觉的刺激阈增加, 反应 时间延长,强烈,定位不明确。见于丘脑 和周围神经损害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 4.感觉异常: paresthesia没有刺激发生感觉。
脑痛)、止痛剂无效
• 2.对侧动作性震颤或偏身共济失调、伴舞蹈徐动
症
• 3.情绪不稳:有强哭强笑倾向 • 4.短暂性对侧轻偏瘫:病灶附近水肿,影响内囊
有关
间脑
下丘脑
•
视前区——视前核
•
视上区— 视上核
•
室旁核
• 下丘脑
前核
•
结节区— 腹内侧核
•
背内侧核
•
乳头体区—乳头体核
•
后核
间脑
下丘脑
• 是植物神经皮质下中枢,也是有决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