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11课《变形记》教案设计
《变形记》教案教案

《变形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悟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冷漠。
2.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性异化的批判和小说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变形记》2.多媒体设备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
2.提问:同学们对《变形记》有什么了解?这部小说讲述了什么故事?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简要回顾小说的情节。
2.教师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
三、分析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状态1.请同学们找出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描写。
2.分析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状态。
四、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1.请同学们找出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描写。
2.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复习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状态。
2.复习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二、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三、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四、讨论小说的社会价值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社会价值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
六、作业布置1.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
第三课时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对《变形记》的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有什么新的认识?二、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a.你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发生变形?b.小说的主题思想对现实社会有何启示?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2.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五、作业布置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小说主题思想对你的启示。
第四课时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对《变形记》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有何新的认识?二、课堂讨论a.小说中的主人公变形对你有什么启示?b.你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社会的冷漠对待?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11变形记(节选)教案粤教版必修4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变形记》的基本概念、主题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小说中象征意义和社会批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异化现象保持敏感和思考。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变形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在生活中感受到压力和束缚,感觉自己像被变形了一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小说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卡夫卡笔下的变形奥秘。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11变形记(节选)教案粤教版必修4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的“变形记(节选)”,选自粤教版必修4。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小说《变形记》的作者卡夫卡的创作背景及文学地位。
2.阅读并理解小说节选中主人公格里高尔·桑萨的变形过程及其内心世界的变化。
- "变形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是社会环境压力下的产物。"
③艺术性与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和难点内容,如用红色强调“异化”一词,用蓝色标注象征和暗示的例子。
-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插图,如一只昆虫的轮廓,直观展示主人公的变形,增加视觉冲击力。
-创设“时间线”或“情感变化曲线”,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主人公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文本结构的理解。
《变形记》教案设计

《变形记》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变形记》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变形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撰写评论性文章。
二、教学重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复印精选的《变形记》原文。
2. 编写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变形记》这本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变形记》的精选章节,并回答以下问题:a. 故事背景是什么?主人公是谁?他有何特点?b. 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和情节?c.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他们的感情和行为有何变化?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进一步讨论《变形记》中涉及的一些主题和象征意义:a. 故事中的蝈蝈形象代表着什么?它们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有何影响?b. 故事中的人物代表了哪些社会角色或者价值观念?c. 故事中的转变和变形有何含义?对人类存在和成长有何启示?4. 表达与创作(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选择一个主题,撰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选择的主题有:a.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b. 人类的社会角色和行为准则。
c. 人类的自我成长和变化。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文章,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深化对相关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变形记》的理解和对相关主题的把握。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深化对相关主题的理解。
例如,可以阅读《变形记》作者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4 11 变形记(节选)》9

粤教版《变形记》教学设计(和广附同课异构)台山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组高翘时间:2017年5月15日地点:台山市第一中学多媒体室班级:台山一中高二(1)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能理解课文中“甲虫”意象蕴含的深意。
③理解作者借“人变形成甲虫”这一情节表达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甲虫”意象的蕴含的深意和课文表达的主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整篇小说想要传递的“形体上的变形不是最可怕的,人性的变化才是最可怕的,用人性的温暖之光照亮这些阴湿灰暗的角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解课文中“甲虫”意象蕴含的深意。
②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人变形成甲虫”这一情节表达的主题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里有一个故事叫做《促织》。
说的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儿变成了一只促织,打败了天底下最善战的促织,甚至斗赢了公鸡,帮助父亲改变了命运,也让整个家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两百年后的西方奥地利,有一个叫卡夫卡的作家,也写了一篇关于人变形成动物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变形记》。
(二)、预习检测问: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一天,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虫形人心”的甲虫,在这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得清晨,艰难地起床。
(教师:人变成甲虫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生答:不可能。
教师:所以《变形记》这篇课文的情节是荒诞的。
想要写一个荒诞的故事有很多种写法和选择,作者卡夫卡为什么要把人写成甲虫呢?假设我把情节改了,格里高尔不是变成一只甲虫而是一头猪,一头驴,你觉得怎么样?生答:(略)。
教师:由此可见,卡夫卡把人写成甲虫是有他的意图的,请看课文第一页的注释①,这就是卡夫卡作品的风格,荒诞中蕴含深意,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甲虫”意象蕴含的深意。
再看看作者想要借“人变成甲虫”表达怎样的主题)三、合作探究课文当中的“甲虫”蕴含哪些深意?作者想要借“人变成甲虫”表达怎样的主题。
粤教版高一语文《变形记》教案设计

粤教版高一语文《变形记》教案设计粤教版高一语文《变形记》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通读全文,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理解小说反映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2、结合小说的情节学习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通过研读鉴赏小说,理解人们在工业社会后期对西方社会现实的迷茫、绝望的感受[教学重点]:1、《变形记》所表达的独特的创作构思及深邃的寓意。
2、如何理解表现手法上的“虚幻”与“真实”的对立统一关系[教学难点]:《变形记》中的荒谬、异化的艺术特色[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法设计]:讲授式与讨论式相结合[教学构思]:西方现代文学在中学课本中首次被选用,学生对于现代派文学较生疏。
在阅读习惯上有障碍,在思想认识上有间隔。
可以说,无论在主旨寓意上还是在表现技巧上,西方现代文学对学生而言学习掌握都较为困难。
应从西方时代特点及人们精神状态入手,使学生理解现代文学产生的大背景,学习认识每篇代表作的独特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表现方式相比拟,从而,对现代派文学进展初步认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的社会背景,理解现代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卡夫卡的个人生活经历,学习他在文学艺术上执着、探究的精神。
2理清小说的情节开展线索。
[教学步骤]:一、导语这就是被誉为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弗兰茨?卡夫卡。
在这幅照片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卡夫卡这双富含冷峻、警觉神情的眼睛。
正是这双眼睛穿过芜杂、琐碎的现实生活,发现了隐藏在人生深处情感上的悲凉与精神上的孤寂。
.然后卡夫卡运用一支魔幻之笔,将这悲凉与孤寂困难地,一点点地,绝不同于前人地表现出来。
这种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表现方式特立独行于当时的时代,以致于作家在世时没有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赏识,但是最终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
二、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地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分,而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到达父亲对他的期望要求,迫于父命攻读法律,获得____学位。
《变形记》的课文教案

《变形记》的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变形记》的主题和背景。
2. 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解读文本中的象征和隐喻。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变形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主人公的变形过程及其心理变化。
3. 文本中的主要象征和隐喻。
4. 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主题、人物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影响。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变形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本,理解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文本中的象征和隐喻。
4. 案例分析: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对其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分享中的表现。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论文写作:评估学生对作品主题、象征、隐喻的分析和解读。
3.2 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
3. 提高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4.1 教学资源1. 《变形记》原文文本。
2. 相关学术论文、评论、解读等。
3. 电影、戏剧等改编作品。
4.2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变形记》的相关改编作品。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读《变形记》。
3. 学生分组进行剧本创作,表演《变形记》的话剧。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第3-4课时:阅读理解,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高中语文《变形记》教案

高中语文《变形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变形记》的背景、主题及文学特色。
2.掌握《变形记》的基本阅读技巧及文本分析方法。
3.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提升学生写作表达与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变形记》的背景、主题及文学特色;2.掌握《变形记》的基本阅读技巧;3.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解读《变形记》中的象征意义;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变形记》中的人性探索。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预习课程内容,将其与课程主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阅读与分析(1)背景介绍教师介绍作者卡夫卡的个人经历及文化背景,为学生理解小说的文学特色做铺垫。
(2)主题探讨学生通过阅读小说,推测小说的主题,并加以论证。
(3)人物形象描写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所倡导的人性观。
(4)象征意义分析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从而鉴赏《变形记》的在文学上的价值。
3. 思考与提升(1)思辨讨论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与现实生活,进行思辨讨论,探究生命的真谛。
(2)写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通过介绍背景资料、分析文本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2.互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讨论,并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写作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所选案例,展示文艺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及象征意义,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估1.反馈作业:学生在课后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估反馈。
2.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串成逻辑,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小说《变形记》及相关文献;2.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3.手写板、多功能课堂。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知识水平进行教学。
《变形记》的教案(精选6篇)1

《变形记》的教案(精选6篇)《变形记》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1、相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索人的生存问题。
2、了解并领悟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1、相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2、要领悟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微环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3、内容理解加探讨问题方式,为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所演的在机器大生产中加式流水线上,变异为机器的工人形象。
3、从卡夫卡在《城堡》中借K之口说的要“残酷地镇压不利于完成任务的一切”说起,简介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状况:1883年至1924年,命短;苦痛的情感生活――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没有自己的家庭;银行小职员,对工作感到非常苦痛,但又不得不去;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为艺术而献身;影响巨大,成就卓著,是现代派表现主义大师;三部长篇。
二、默读全文,完成如下表格情节心情或看法一、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二、清理房间,格被驱打三、将被丢弃,绝食死去格里高尔惶恐、回忆忍受苦痛无望秘书主任惊骇、逃走父亲愤怒、驱逐打击厌弃母亲惊骇躲避`昏厥冷漠妹妹关切生气厌弃其次课时探讨以下问题: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细微环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得精确,让人可信。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荒诞不是乱讲,而这是部分同学写作文时简单犯的一个毛病――不讲逻辑,不注意细微环节。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这是文章的思想意义所在,是探讨问题中的重点,要留意延长和拓展。
根本缘由是人性的丢失,人失去了自己原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而人之所以会丢失人性是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冷漠,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3、如何评价家人对格的看法。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形记的概念、分类和实际应用,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画纸、画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变形实例,引发学生对变形记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变形记吗?”2. 讲解:讲解变形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的基本法则。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平移、旋转、翻转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变形设计。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6. 互动: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教学2. 内容:(1)变形记定义、分类和应用(2)变形基本法则:平移、旋转、翻转(3)创意变形设计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变形方法,设计一幅创意变形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形设计,进行课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组织变形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和实际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
4. 作业设计: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一、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1. 翻转:指导学生理解翻转的概念,包括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
《变形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变形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变形记》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与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课文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变形记》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思考,对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有所认识和思考。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难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探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文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课文情节: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经历2. 人物形象: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3. 象征手法:昆虫的象征意义和社会的冷漠4. 主题思想: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冷漠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解释。
答案: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主要体现在昆虫的形象上,昆虫象征着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变形记》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提交时间和方 式
06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变形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探讨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感 • 艺术特色:卡夫卡式的荒诞、象征和讽刺手法 • 人物形象: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人物形象变化 •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的荒诞性和讽刺性 • 语言特点:卡夫卡式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变形记》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教学反馈: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教学进度的反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生对教师个人风格的看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介绍作者卡夫卡及其作品 介绍《变形记》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后的主人公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
文本解读与赏析(30分钟)
文本解读:分析《变形记》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 文本赏析:探讨《变形记》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语言特点等 文本解读与赏析结合:通过文本解读和赏析,深入理解《变形记》的内涵和外延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参与性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20分钟)
主题思想:探讨 现代社会中人的 异化和孤独感
艺术特色:运用 象征、隐喻等手 法,表现人物内 心的复杂情感
对比手法:通过 主人公与其他人 物之间的对比, 突出主题思想
语言特点:运用 简洁、生动的语 言,表现人物内 心的情感变化
课堂互动与讨论(15分钟)
提问与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促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作业完成情况、答案质量等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以及完
01
粤教版-语文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案 变形记

变形记【捷克】卡夫卡【学情分析】一、关于《变形记》的作品分析《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是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
《变形记》分成三部分,用一、二、三标明。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的故事。
“人变成动物故事”显得神秘、离奇、怪异、荒诞、悖谬。
故事引人深思,一个善良、忠厚、勤劳的人竟然变成一只甲虫,这是令人心痛而又遗憾的事情。
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这只巨大的甲虫就像一个压向(砸向)世人心灵的陨石,这个巨大的陨石——砸碎了世人的心也拷问着社会和世俗的灵魂!卡夫卡写这部小说的背景是发生在一战期间,小说里面的思想批判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少的困苦和伤害,社会变得动荡不安,人们和平安静的生活也无法得到保障,以至于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了信心,对自我进行了或怀疑或反思!在怀疑和反思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颓废,对自己的理想和未来,也感到了无比的绝望!在此期间,因思考而产生的文艺作品内容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黑暗,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冷酷,以及人对社会未来幻想的破灭绝望等等问题。
这些作品所触及的问题探索了人的心灵和思想,以及揭示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部小说,文字通俗易懂,情节变化有致,再加上文章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学生是可以接受的。
为什么说卡夫卡的这部《变形记》具有可读性?因为它能够引起不同年龄阶段的兴趣,那充满怪诞、荒谬的变形能够激发人的兴趣和思考,主要体现在:1.人怎么会变成动物?——可能吗?——怀疑!2.好人怎么没有好报?——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深思!3.变成动物后的人怎么活?结果怎么样?——困惑、追索!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读者的兴趣就会被激发,思想就会被激活。
节选符合学生的口味,据笔者调查了解,《盗墓笔记》《异人傲世录》《诛仙》等玄幻、怪异的小说让学生沉浸其中,不能够自拔。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11课《变形记》教案设计

《变形记》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变形记》是高中粤教版必修四小说单元的课文,它的教学,要考虑到两个难度:一个是它处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而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但学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了解十分有限,绝大多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变形记》这种使用“荒诞化”、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的作品,如果过分注重手法分析,教学难免陷入僵局。
第二个是本文的主题过于抽象,学生对此也比较陌生,倘若以此作为教学的主导目标,势必使教学陷于玄虚空洞,甚至有可能使课堂成为哲学讲堂——脱离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毫无意义。
那么,本文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哪里?一、初步感知:通过细节把握人物性格。
二、探究思考:通过比较性阅读,探讨小说主题。
三、拓展训练: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教学目的】1、疏通文意,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品读格里高尔变形为甲虫后的离奇遭遇,感受“甲虫”这一形象深刻的象征意义,进而领悟小说的主题。
2、主题理解,写法体悟。
在领悟小说主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领悟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和大师的卡夫卡的独特的写作手法。
3、关注异化,走出困境。
通过《变形记》审视当今社会的“异化”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卡夫卡以及他所描绘的怪异、荒诞、悖谬、反转和出乎意料的世界。
【教学方法】悟读式:通过阅读来疏通文意,并从内容、写法和写作目的思考;探究式:①在阅读文章前,我们可以借助资讯发达的网络来了解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②思考现实困境下,“异化”对我们的影响。
【课前准备】1、完整阅读《变形记》全文,在主人公与环境的关系中把握人物,撰写读书报告;2、利用网络和相关资料,整理卡夫卡的生平资料,知人论世,了解卡夫卡。
3、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审视“异化”的现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社会变得越来越陌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也变得越来越孤独。
2024年《变形记》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变形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变形记》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卡夫卡的创作意图。
2.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3.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在主题表达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变形记》的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特色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小说的主题理解、象征手法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变形记》2.辅助资料:卡夫卡生平介绍、相关评论文章、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卡夫卡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提问:谁知道《变形记》?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课文阅读与梳理1.学生自主阅读《变形记》第一章节,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基本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明确主要人物、事件及发展脉络。
三、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形象:性格特点、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家庭成员、同事等,探讨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简洁、克制、富有象征意味。
2.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紧凑、节奏紧凑、富有张力。
二、象征手法解读1.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格里高尔的变形、家庭的冷漠等。
2.探讨象征手法在小说主题表达中的作用。
三、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揭示了哪些社会问题?反映了哪些人性弱点?2.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第三课时2.拓展阅读:推荐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
二、作业布置2.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三、课后反馈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反馈,了解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反思2.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变形记》这部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粤教版-语文-高一-4.11《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

变形记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寒颤(zhàn)转动(zhuàn)踅(xué)薄暮(bï)B.重听(zhîng)思忖(cǔn)瞥(biě)气喘吁吁(yúyú)C.积攒(zhuǎn)下颚(è)砰(píng)少(sǎo)不更(gēn)事D.撂下(liào)休憩(qì)瘸(qué)羞赧(nǎn)2.选词填空。
(1)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__________(克制、抑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2)他舒了一口气,暗自__________(思索、思考、思忖)道:“看我没用锁匠吧!”并将脑袋搁在门把上,想将门完全打开。
(3)以后,等消除了__________(阻碍、障碍、妨碍),他一定会更兢兢业业地工作。
(4)不管他多么__________(谦和、谦逊、谦恭)地转动脑袋,父亲只是一个劲儿拼命跺脚。
(5)妹妹突然尖叫起来,“他又来了!”在一阵完全令格里高尔不可思议的__________(惊慌、惊恐、惊愕)中,妹妹甚至离开了母亲,……(6)对此他防不胜防,因为他对此等事情往往一无所知,待到他__________(精疲力竭、精疲力尽)作完一次推销旅行,在家里亲身感受到那糟糕的、莫明究竟的后果时他才有所感悟。
(7)我们的党员干部绝大多数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违反党纪国法的人是__________(微不足道、微乎其微)的。
(8)父母对这一切__________(不以为意、不甚了然、不以为然);天长地久,他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以为格里高尔在这家公司里工作,一辈子可以吃穿不愁了,……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A.妹妹只是耸耸肩膀表示一筹莫展,刚才她还信心十足,如今这一哭她一反常态没辙了。
B.我并不是冥顽不化,我喜欢工作;出差是辛苦的,但是不出差我就没法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通过对心理描写的分析认识人物形象的方法,初步感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背景,梳理情节,解读文章的内心独白,进而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的“现代人的困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生存问题。
二、教学重点作品中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分析,主题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对作品中人物“异化”的理解,以及表现主义的象征手法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导读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言短篇小说《促织》讲的是主人公成名因儿子魂化蟋蟀而发家致富的荒诞故事,它揭示了怎样的主旨?曹雪芹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无独有偶,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也给读者构建了一个人异化为虫的荒诞故事,他又想借助这样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变形记》。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入睡前都以这么一种想象自娱:“有朝一日我作为富有的人,坐着四驾马车驶入犹太城区,用一句权威性的话把一个被无理毒打的美丽少女解救出来,并用我的车把她带走”——《卡夫卡日记》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卡夫卡是一位善于幻想的作家。
想象可以说是创作的源泉之一,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当你的亲人变成了一只甲虫,你将如何对待他?你会一如既往地照顾他,关心他,还是……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来回答。
(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变形记恰好讲了类似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59页,一起来看卡夫卡笔下的变形是否更吴承恩笔下有着72变的孙悟空一样令人着迷和羡慕。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根据文本,提出自己阅读之后产生的疑问和思考。
(学生回答)看来,卡夫卡的《变形记》把我们带往不熟悉的另一世界,而其实,那另一世界原本属于我们的人性之邦,只是卡夫卡试图用另一套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
因为我们平时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见之下,才会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
我们试着来解析一下隐藏在那“变”了的“形”的背后那深奥的东西。
要解决“为什么变形”这个关于小说主题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入手。
2.请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小说节选部分的内容。
(学生回答)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尽量想起床摆脱困境,无奈秘书主任已经到家门口······3.这样的故事情节,大家觉得充满了怎样的色彩,请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小说的情节特色。
(学生回答)明确:小说情节是荒诞的:4.所谓“荒诞”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集体回答)1)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有人变成虫这种状况发生(至少目前没有出现过)。
作者写作这篇小说的目的,并非意味着有过这样的情况发生,而是让人们去挖掘其中包含的某种思想。
2)小说中的主人公变形后是“虫形人心”的荒诞物,虽然是虫但是有人的思想。
过渡: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小说都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呈现的。
因而我们要探究人物形象,应该从文章心理描写入手。
回顾一般小说人物心理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呢?(集体回答)三、初步探究小说中人物心理如何表现:一、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
(项链中第三自然段玛蒂尔德梦想有华美宽敞的客厅,华美的小客厅)二、从旁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四、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运用内心独白和从旁叙述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日常生活状况,家庭情况,工作状况,请找出相关的描写,完成下面的表格,思考小说通过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学生找出文本相关句子来回答。
(课件链接第一个箭头)(1)第四自然段“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
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独白)教师总结:累人的差使——工作辛苦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饮食不定时且低劣泛泛之交——友情淡薄(2)第五自然段“起床这么早”,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
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订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
我若是跟我的老板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
(独白)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可是我一定能够做到。
”“起床这么早”——睡眠不足谨小慎微——备受压抑束缚老板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老板蛮横完成表格(课件箭头链接下面的表格)四、精细探究总结:由此可见,格里高尔是一个生活在备受束缚的,友情淡薄的,工作辛苦的社会环境下的小人物形象。
而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终归是为主题服务。
有人说,小说是靠形象来说话的。
那么课文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而“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与主题直接相关,请大家结合以上分析的人物形象以及文本中相关描写,谈谈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甲虫,并且是变成甲虫而不是其他的动物。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刚才我们从第四第五自然段来分析人物,现在我们一起朗读第四自然段,找找其中有没有哪一些语句能够说明格里高尔变形。
第四自然段: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
教师解说: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这样的生活环境,让格里高尔内心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明确: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这一句应该用无奈的愤懑的口气来读这是否能够暗示我们变形的原因呢?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小结:生活压力迫使格里高尔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平时备受压抑,失去人应该有追求自由快乐的权利,潜意识里他想要逃脱。
为何是甲虫而不是其他的动物?找出文中描写甲虫的句子,完成表格第二部分第一自然段: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 ——抵挡压力许多腿——方便他到处奔波细小的腿无可奈何地晃动着——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为别人而活联系时代背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如此,我们能否总结人物形象,联系时代背景,来谈谈小说的主题:主题的第一方面: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过渡:那么,小说是否仅仅涉及到格里高尔一个人物呢?(不是,还有家人)第13自然段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巨大响声,这声音一定会在所有的房间里引起焦虑,即使不是恐惧。
(从旁叙述)---自己此时处境困难,仍然想着不让家人焦虑,可见格里高尔的善良。
家人又是如何对他的呢?起初,家人没发现格里高尔变形前,是怎么样的态度?轻轻的叩门声Array温和的声音轻轻的悲哀的声音后来家人又是如何态度?教师补充情节:情节补充:(幻灯片)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
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
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
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小说分成三部分,用一二三表明,教材节选了第一部分的一半内容,其实该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是格里高尔的变形,一是与家人态度的变化。
如此,可以概括出小说主题的第二方面: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的关系。
五、归纳小说主题:(结合背景)1.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2 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
六、小结:卡夫卡小说的情节特色:荒诞性(前面已经提过有两点)真实性小说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所以,同样的,卡夫卡的小说在荒诞中也具备一定的真实性。
1荒诞情节表现生活的本质,反映不正常的社会生活使得人性扭曲,丧失自我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
2虽然情节荒诞,但是读这篇小说时似乎我们会忘记主人公已经变成一只甲虫,因为文中有大量真实的心理描写。
卡夫卡小说语言特色:叙述简洁、平淡,质朴自然,平实无奇表现冷峻而严肃的内容。
最后再引用一句王小波的话来结束本文,他说:“我正等待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打开一本书不再期待它有趣,只期待自己能受到教育。
”《变形记》就是一本这样的好书。
读它,有一种“思维的乐趣”,有一种睿智的感觉,思想上的所得显然多于心灵的收获。
所以尤其希望教人读这本书的人好好地读读它。
七、作业•短篇名作《判决》《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长篇小说《审判》《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