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学生
文言文二轮复习之翻译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_我__曾__经__整__天__地__思__考__,__却__不__如__片__刻__工__夫__学__的__东__西__多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有__学__问__有__修__养__的__人__本__性__同__一__般__人__没___有__差__别__,__只__是__善__于__借_ _助__外__物__罢__了__。____________
1.命题材料:从内容上说,文言文段主要是记叙人物的 生平事迹,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从表达方式来说, 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文言阅读材料为人物传记已 延续多年,但也应注意命题具有稳中求变,也应适当关注游 记等散文。
2.命题要点: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 句式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 装句、疑问句等。
(三)《游褒禅山记》重点句子翻译: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_因__为__它__是__在__华__山__的__南__面__而__这__样__称__呼__它__。________________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我__也__后__悔__自__己__跟__随__他__们__而__不__能__够__尽__情__享__受__游__览__的__乐__趣__。__
(一)《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句子翻译: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_河__内__遇__到__饥__荒__,__就__把__那__里__的__百__姓__迁___移__到__河__东__去__,__把__河__东_ _的__粮__食__转__移__到__河__内__。______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_咚__咚__地__敲__着__战__鼓__,__两__军__的__兵__器__已__经__开___始__接__触__,__抛__弃__铠__甲_ , _拖__着__兵__器__逃__跑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通“背”,意为“违背”。
●⑦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 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 理,推断出其意义。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 中。以故汉追及之。 (《史记》)
2024年二轮复习之文言翻译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言文文本内容,理解文章大 意,进而正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准备翻译出重点实词、虚词,准确把握几种特殊 句型、固定句式
文言文阅读文本选择,大致有以下几种内 容:人、事、理
人: ●出身背景 生平经历 ●不凡事迹 品行性格 ● 功绩封赏
绐:daì,同“诒”,欺骗,欺诈。根据“乃陷大泽中”,推断出田 父没有指明正确的方向。
谢谢观赏
逐字逐句组词翻译
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 鲜能及者。” 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 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很少能有比得上他的。”
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 乎!” 吴汉回来后,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 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
③句式对称:
古人说话,非常讲究,喜欢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 句等,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陟”与“罚”反义对称,意为“提拔”;“臧”与“否”反义对称,意 为“善”。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取”、“举”都是“攻占、攻取”义。
●句子翻译三步走: ●1、逐字组词翻译; ●2、组词翻译不出来的,尤其是关键词翻译不出来的,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一)课件

3.叙述句: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使宾语前置。 例如:"宋何罪之有?"(《公输》)。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 例如:"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宾语前置句:
得分点:“以”,因为;“守”,守卫;“章”,同“彰”,表 彰、褒扬;“赐庙忠烈”,“赐(之建)庙忠烈”的省略句。
限时训练: 8.文本八: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 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 烈。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 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 编类。八年,上所修书。
限时训练:
3.文本三: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 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 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二十二 年即帝位,大赦天下。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 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钦安殿,年四十有八。
状语后置句:
4. 无标志后置(往往属于省略介词“于”)
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 南战。)
课堂小练:(发现翻译误区) 1.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也。
判断句 宾语前置
古代擅长写诗的人,是那些不认为自己是诗人的人 。
2.苟有之,告以吾说,其必不吾非也。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限时训练:
6.文本六:帝(宋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军校史珪博访。珪廉 得数事,白于帝,按验皆实,由是信之。八年春,正月乙酉,帝御 长春殿,谓宰相曰:“古之为君者,鲜能无过。朕常夙夜畏惧,防 非窒欲,庶几以德化人。如唐太宗受人谏疏,直诋其失,曾不愧耻; 岂若不为之,而使天下无间言哉!”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训练:文言文翻译(含答案+详解)

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的综合考查,分值为10分,直接影响文言文板块的得分,因此要继续下功夫练习。
1、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yǒu里,晋重耳奔翟(通“狄”),齐小白奔莒jǔ,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买肉啖子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曰:“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人攫金齐人有欲得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②殊不见人,徒见金耳!”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2.3文言翻译课件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 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 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 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 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 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 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 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过了没多久,何灌又被任命为岷州知州,他引邈川水灌 溉闲置的田地上千顷,河湟一带的百姓把它叫做广利渠。后 来,何灌调到河州,不久又防守岷州,并担任提举熙河兰湟 弓箭手一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 百姓不担心耕地干旱,则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 箭手也就能招够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才半年,就 改善良田二万六千顷,招募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当时西北 几路中最成功的。何灌陪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 第二次射就没有射中。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 登第,任河东从事。当时的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你是 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位子。”后来何灌担 任府州、火山军巡检。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 自申明划定边界,不许他们前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发兵犯 境。何灌面对敌阵向高处山崖射箭,每射必中山石,有的箭 头都射到山崖的石头里面去了,辽军吃惊地把他当成是神人, 迟疑徘徊着整兵离开了。
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学生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一.错题重做,找出问题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
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
(《贻诸弟砥石命》)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志(3分)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
(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4分)(方苞《孙征君传》)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李东阳《移树说》)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王昶传》)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6.大将军青兵出定襄。
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
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
(《智囊全集》节选)考生翻译:参加战斗一整天,都被俘获杀害完了,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投奔卫青。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7.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梅圣俞诗集>序》)考生翻译:我用痛苦来铭记他,到他家寻找他遗留下来的物品。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8.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精品】2020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文言语段翻译(4)含答案

二轮复习文言语段翻译训练(江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
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
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
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
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
”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
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
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
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
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
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
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
所交皆知名士。
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
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
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
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
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
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
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
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
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
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
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户部乃次.居四次:次序B.却.礼币之赠却:拒绝C.丁内艰,服阕.阕:终了D.收恤姻党,字.孤寡字:抚养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的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2019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文言文翻译篇

2019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文言文翻译篇【知识导学】古文和诗歌一样,是高度浓缩了的文字,要把其意思用现代汉语通俗地翻译出来,就要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
根据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六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最为有效和易于操作。
一、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此句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老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子”,“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矢”译为“发箭”,“十中八九”译为“十次中了八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然后把上面所有的对换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文:“有个卖油的老者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由此可见,对译法能帮我们轻松地翻译文言文。
这种对译的方法,应该说是翻译文言文的一种主要方法,使用频率非常高,必须掌握。
二、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文言词汇大多是单音节词,而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双音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这句就可以这样翻译: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里的字是我们为了通顺而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子就非常通顺了。
又由于有的文言虚词的意义非常虚,以至于虚得无一点实在意思,这时就可不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而会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句中的“夫”是发语词,不译,“也”是表判断的语气词,也可不译,这两个都应该删去。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8文言文翻译和句式分层训练(解析版)

备战2023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18 文言文阅读(翻译和句式)A基础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六月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
泽在襄阳,闻黄潜善复倡和议,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至二圣北迁,宗社..蒙耻。
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
今即位四十日矣,未闻有大号令,但见刑部指挥云,不得誉播赦文于河之东、西,陕之蒲、解,是褫天下忠义之气,而自绝其民也。
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帝览其言而壮之。
及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部,非泽不可。
”乃以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
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
泽威望素著,既至,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上疏请帝还京师。
俄有诏,荆、襄、江、淮悉备巡幸。
泽又疏言:“开封物价市肆..渐同平时,商旅、士大夫之怀忠义者,莫不愿陛下亟归京师,以慰人心。
其倡为异议者,不过如张邦昌辈,阴与金人为地尔。
”真定、怀、卫间敌兵甚盛,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又据形胜,立坚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鳞次为连珠砦,连结河东、河北山水砦忠义民兵。
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
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宗泽一见奇之,曰:“将材也。
”会金人攻汜水,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
升飞为统制而谓之曰:“尔智勇材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
”因授飞阵图。
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泽是其言。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B.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C.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D.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社:宗庙和社稷。
高考二轮文言文翻译复习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 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论积贮疏》 [译文]因为年成不好而没有收入,(官吏和百姓)要 求出卖爵位和子女。
(6)、调,就是调整语序。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 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练习
1、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 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而况人臣乎?(《触龙说赵 太后》) 国君的儿子,是他的亲骨肉啊。他们尚且不能靠着没 有功劳的尊位和奉禄,而守着贵重的金玉,况且一般 人呢?
2、翻译下面文言语段中划线的句子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 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 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这是用供养自己(的方法)来喂养海鸟,不是用养鸟 (的方法)去养鸟。
三、全国3(川滇黔陕) 1、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 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忧虑,是车夫的功 劳。
2、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 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担心(百 姓)会有所伤害。
五、(江西) 1、译文:(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 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 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 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 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 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 “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 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 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 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 均可略去不译。还有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 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
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盖虑周而用足也。
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
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陕、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
致使贼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蔡州既平,布衣柏者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
遂白丞相曰:“淮西灭,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彼必服。
"丞相然之。
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
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
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七年,复疏曰:“郑经②窜逃台湾,负隅恃固。
去岁朝廷请官招抚,未见实意归诚。
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鱼盐,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塞外风土为比也。
倘不讨平台湾,匪特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即边防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
且郑成功之子有十,若有一二机智才能,结连外岛、土番,羽翼复张,终为后患。
我边海水师虽布设周密,仅能自守;若出海征剿,实亦无几。
况精锐者老、习熟者棘,何可长恃?毋论时日,风信可渡,立即长驱。
”诏琅入京,询方略,下部议,竟循于招抚,寝其奏,乃裁水师提督,授内大臣,尽焚战船,示无南顾之意。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齐王果伐梁,梁王恐。
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齐罢兵。
"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
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
”齐王乃解兵还。
张仪相魏一岁,卒。
二轮考试文言文翻译学生

建湖二中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学案强化语境意识,采分翻译到位学习目标:1、通过自己对语句地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地规律和技巧2、通过训练,落实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译地方法技巧.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2016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地句子,能力层级为B.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地特点.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地意思地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地能力.b5E2R。
二、高考例题例1:(2015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地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例2:(2014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地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三.方法指导(一).回归语境,翻译当先理解文言文翻译仍是二轮复习地重点,也是令考生最为头疼地部分.因为经过一轮复习,很多考生对文言文中地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都能准确把握,字字落实,但翻译出来地句子往往还是支离破碎,词不达意,得分并不高.其中症结在于太在意“翻译”而忽略了“理解”.《考试说明》对翻译地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地句子.即“理解”在前,“翻译”在后.什么是“理解”?就是让词语回到句子,让句子回归段中乃至全篇,总之,就是回归语境.这也许是走出翻译困境地唯一途径.考生不仅要强化语境意识,而且要把这种语境意识用于翻译实际,进而养成良好地翻译习惯,不断提高翻译能力.p1Ean。
1.阅读下面地文段,翻译文中画线地句子.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②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DXDiT。
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学生版)

立足文言试题诊断翻译误区潮南区晓升中学王粉贤一、(2018·深圳一模)附加深圳一模文言文部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
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加集贤校理。
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
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
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
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
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
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
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
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二、练习一、按要求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

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一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1.(1)牒(簿册)、除(被任命官职)、会(恰逢)、将(率领)、谒(拜见)、及(等到)(2)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并进行检查,凡蓄积有多余的干椹交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
关键词:课(督促)益(增加)畜(积蓄)阅(检查、察看)(3)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湖二中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学案强化语境意识,采分翻译到位学习目标:1、通过自己对语句的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的规律和技巧2、通过训练,落实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2016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高考例题例1:(2015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例2:(2014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三.方法指导(一).回归语境,翻译当先理解文言文翻译仍是二轮复习的重点,也是令考生最为头疼的部分。
因为经过一轮复习,很多考生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都能准确把握,字字落实,但翻译出来的句子往往还是支离破碎,词不达意,得分并不高。
其中症结在于太在意“翻译”而忽略了“理解”。
《考试说明》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即“理解”在前,“翻译”在后。
什么是“理解”?就是让词语回到句子,让句子回归段中乃至全篇,总之,就是回归语境。
这也许是走出翻译困境的唯一途径。
考生不仅要强化语境意识,而且要把这种语境意识用于翻译实际,进而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不断提高翻译能力。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
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
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
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②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训曰:“不然。
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
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
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
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
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选自《后汉书·邓训传》)注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
②县官:此处指汉家朝廷。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译文:(2)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
译文:(3)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4分)译文:人称代词的复数表示法文言文中,表示“我们”“你们”等人称代词的复数,除用“吾”“尔”等既表单数又表复数外,还有“吾(尔)+属(曹、辈)”这种形式。
如:我曹、尔辈、吾属、吾党、尔曹、尔等、若属等。
(二) .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文言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
高考常见的三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
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
方今西羌叛逆,北虏骄悖,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
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
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
兴州又奏八九十人。
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
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
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
(选自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译文:(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4分)译文:(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译文:“相”“见”的特殊用法“相”“见”这两个常见词,当它们用在动词前,有时有一种特殊用法,即偏指人称,有人叫“偏指代词”。
用小公式表示:相见+动词=动词+人称代词我、你、他等。
如本题译句中的“窃虑四方相效”中的“相效”,可译为“效仿他们”。
这种用法在教材中也时常出现,如“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府吏见丁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即使在今天,这种用法也仍存在,如“见谅”等。
翻译时,特别要注意与“互相相”与“被见”的用法区分开来。
(三).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近几年,各省市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的评分标准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不仅强调常规采分点(如重要词语、特殊句式)的落实,更强调句意的准确、译文的通顺。
也就是说,即便你把全部常规采分点都翻译到位了,而句意不正确、不准确,恐怕也很难得分,起码得不了满分。
这就给考生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翻译中句意不准、文意不通的情况有哪些?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本学案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在翻译时做到“文意准顺、满分保证”。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元行钦,幽州人。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
行钦以诏书招在礼。
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
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
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
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
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
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
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
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
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你!”行钦目直视曰:“先帝何负于你!”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
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4分)译文:(2)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译文:(3)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3分)译文:话说“陛下”本文段中元行钦称庄宗为“陛下”,它是对皇帝的特称,相当于“你”。
古代臣子不能直接上宫殿见皇帝,有话要经过台阶下的侍卫传达,这些侍卫就是“陛下之士”,时间一长,人们便把“陛下”作为皇帝的代称。
从修辞角度讲,这是一种借代手法。
(四)、规律总结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要注意坚持以下两个原则:(1)、不脱离语境原则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它的义项就确定了;代词指代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虚词用法灵活,但在语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对译,字字句句要落实并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
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
字字落实,符合原意,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意译。
(五)、课后巩固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昔之所谓义仓者,以义为本而行乎赈恤者也,今之所谓义仓者,以义为名而务于诛求者也。
昔之义仓,务所以安之;今之义仓,务所以掊之。
昔之义仓,则立仓于社,聚谷于众,年丰则取之,民饥则与之,不令而民从,不督而民劝,故曰以义为本而行乎赈恤也;今之义仓,则有仓之号而无仓之制,有义仓之名而无义仓之实。
诚能复隋唐之法而建其仓,探隋唐之本而行其义,则恤灾弭患、安民泰俗无大于此者。
苟不如是而徒立其号,以为征取之术,则不若勿行之愈也。
(选自曾巩《义仓》)(1)今之所谓义仓者,以义为名而务于诛求者也。
译文:(2)不令而民从,不督而民劝,故曰以义为本而行乎赈恤也。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倚御史马周上疏,以为: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
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
昔汉之文、景,恭俭养民,武帝承其丰富之资,故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
使高祖之后即传武帝,汉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
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
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195卷·唐纪11》,有删改)(1)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
译文:(2)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道韩愈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1)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译文:(2)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译文:(3)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