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运算定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掌握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故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运算定律的规律。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解决。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故事等引起学生对运算定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算定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明确学习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些运算定律的比较简单的运用。
与原义务教材的不同处:原义务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中,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概括出对应的运算定律。
而新教材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在第一单元对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的运算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些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同时,这些运算定律在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厘清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并运用运算定律;2.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探索、交流、尝试、质疑相结合的多种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约10课时1.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加法交换律,课本17页例1。
●厘清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交换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
2.通过对加法交换律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实用16篇)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实用16篇)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猜想,观察、比较、概括、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教学难点:验证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a+b=b+a (a+b)+c=a+(b+c)2、引入新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么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呢?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1、验证乘法的交换律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们来验证保护环境对人类非常重要,植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瞧,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植树呢(出示例5主题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并解答a 、负责挖坑、种树的共有多少人?25×4=101(人)4×25=101(人)探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b 、负责抬水、浇树的共有多少人?25×2=50(人)2×25=50(人)仔细观察这两人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C 、每组要浇多少桶水?5×2=10(桶)2×5=10(桶)仔细观察这两人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谈发现.25×4=4×2525×2=2×255×2=2×5(5)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发现的规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一、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四、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形成问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1、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3、讨论与思考:(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56+40=96(千米)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和不变)6、提出猜想。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准备:1.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3.辅助材料:练习题、教学案例等4.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足够的坐位空间、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四则运算的表达式,如:9+3=12,7-4=3,4×6=24,8÷2=4,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定义,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二、讲解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15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思路和运算方法,例如先乘后除、先加后减等。
2.教师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提高学生对定律的理解能力。
3.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3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题。
2.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2.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信心。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教学中,除了安排加法、乘法的简便计算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二、重难点设置:重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的理性认识。
学生易错点是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只是模仿着运用运算定律而不理解,只有对运算定律的内涵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后才能达到正确灵活地运用。
三、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内涵,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归纳、概括运算定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模型的建构与解构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17-18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行程中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示机会。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定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两人同时汇报,一人说想法,另一人在黑板上列出对应的算式。
预设:生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然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运算定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掌握运算定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展开。
一、运算定律的整理1.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加法单位元:a+0=a2.减法运算定律-减法的定义:a-b=a+(-b)-减法的交换律:a-b≠b-a3.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乘法单位元:a×1=a4.除法运算定律-除法的定义:a÷b=a×(1/b)-除法的交换律:a÷b≠b÷a5.分配律-左分配律:a×(b+c)=a×b+a×c-右分配律:(a+b)×c=a×c+b×c1.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减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除法运算定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和规律;-能够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复习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讲解运算定律的概念、规律和应用进行知识传授;-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运算定律的应用过程;-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运算定律的巩固练习。
3.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和引入,让学生复习一些基本的运算定律概念,如交换律、结合律等,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加法运算定律、减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除法运算定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和规律,配以图表和例题,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运算定律的内容。
第三步:应用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运算定律的应用过程,让学生能够看到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能够理解运算定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四步: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解答题,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能力,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进行运算定律的巩固练习,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第3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第6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第7课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教案名称: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游戏、实例推导、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运用数学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知识,并通过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来巩固旧知识。
2. 学习加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3个苹果+5个苹果=8个苹果,5个苹果+3个苹果=8个苹果,无论先加哪个数,最后结果都一样。
”3. 学习加法的结合律(15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4= ? ,4+2+3=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结合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相同的几个数,可以按任意顺序相加。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结合律的含义和作用,如:“小明用2元买了一支铅笔,之后又花3元买了一根橡皮,最后花4元买了一本书,共花费多少钱?2+3+4=9;小明又花4元买了一本书,先花了4元再花2元再花3元,还是花费多少钱?4+2+3=9。
同样的数按不同顺序相加,结果都一样。
”4. 学习乘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交换律:乘法运算中,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5个鸡蛋共有35个鸡蛋黄,那么是先分2个蛋子还是先分3个蛋子,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教学设计)
难点举例:将a ÷ b ÷ c转化为a ÷ (b × c)的形式,并进行计算。
(5)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在解决四则混合运算问题时,如何正确把握运算顺序。
难点举例:解决类似a + b × c ÷ d这样的复杂计算问题,确保运算顺序正确。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律》是三年级数学的第三单元,本章节主要围绕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加法运算定律:重点讲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算。
2.减法运算定律:介绍减法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计算游戏的设置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参与度很高。但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关注游戏过程,而忽略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在下次活动中,适时提醒学生们关注游戏背后的运算原理,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算定律。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针对本次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算定律,提高数学素养。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除法运算定律:讲解除法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
5.混合运算:教授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计算中正确运用运算定律。
本章节的教学设计将紧扣教材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定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2)减法性质的灵活运用:在减法计算中,如何将减法性质应用于简化计算。
难点举例:将a - b - c转化为a - (b + c)的形式,并进行计算。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在实际运算中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
2.定律的实际应用和计算例子。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难点:在实际运算中运用这些定律,并能够正确判断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3.教学软件:数学计算器或相关的教学APP。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知识,激活学生的前知。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小组讨论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导入,如购物时计算找零、计算时间等,引出加法和乘法运算的定律。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应用。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定律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更好地运用这些定律。
6.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定律。
7.教师自我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节内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故事或游戏等方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运算定律的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同桌互助等形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紧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注重将运算定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乘法运算,为新课运算定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问:“你们觉得小兔子可以用哪种方法更快地计算出捡到的胡萝卜数量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a.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
b.解释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
5.强化练习,巩固知识: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6.及时反馈,提高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7.情感关怀,树立信心: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研究五条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这些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小数的加法和乘法。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和减法、除法运算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复,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讨论、交流、归纳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一)复导入1+2+3+4+。
+98+99+100=?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目怎样解决,有同学能很快算出答案吗?为什么?学生:可以使用运算定律来简化计算。
老师:今天的课程将会复运算定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它们。
二)复运算定律和性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请你说说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加法交换律:a+b=b+a,表示加数的顺序不影响和的结果。
加法结合律:(a+b)+c=a+(b+c),表示加数的分组方式不影响和的结果。
乘法交换律:a×b=b×a,表示乘数的顺序不影响积的结果。
乘法结合律:(a×b)×c=a×(b×c),表示乘数的分组方式不影响积的结果。
乘法分配律:(a+b)×c=a×c+b×c,表示一个数与括号内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括号内的数相乘再相加。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学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
学习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FLASH动画“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并列式。
2、师:观察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3、引入新课: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蕴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加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呢?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尝试解决问题。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讨论为什么要用加法?(这两道题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②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0+56=56+40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1)观察思考。
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3)交流汇总。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总结规律。
你能用自已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并给你发现的规律命名。
(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4、在练习中应用加法交换律。
(1)完成课本练习五第2题部分题目。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1)出示主题图,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运算律》单元教学设计
第1篇大家好!我是五年级(1)班的XXX,很荣幸能在这里作为三好学生代表发言。
在此,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在五年级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取得了“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下面,我将从学习、品德、身体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和感悟。
一、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我深知这一点。
自从踏入五年级的校园,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1. 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遇到问题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
2. 制定学习计划。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复习计划和课外阅读等。
这样,我能够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等。
这些习惯使我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4.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锻炼了我的综合素质。
二、品德方面品德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一名三好学生,我深知品德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感悟:1. 尊重师长。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始终尊重老师,虚心向他们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 热爱集体。
我关心集体,热爱班级,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的荣誉和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关心同学。
我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在同学们遇到困难时,我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4. 诚实守信。
我遵守诚信原则,不说谎、不作弊,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三、身体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1. 注重锻炼。
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坚持跑步、跳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 合理饮食。
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营养均衡,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内容运算定律P17——P31二、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在经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现过程中,体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5、在经历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形成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6、经历简便计算过程,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单元教学安排运算定律……………………………………………………3课时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a+b=b+a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 ) 305+49=()+305 b+100=( )+b47+( )=126+( ) m+()=n+( ) 13+24=( )+( )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88+104)+96=192+96=288(千米)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88+(104+96)=88+200=288(千米)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88+104)+96=88+(104+96)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小组讨论。
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
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a+b)+c=a+(b+c)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 )+ =560+(140+70)(360+ )+108=360+(92+ )(57+c)+d=57+( + )(三)巩固发散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1)470+320=320+470(2)a+55+45=55+45+a(3)(27+65)+35=27+(65+35)(4)70+80+40=70+40+80(5)60+(a+50)=(60+a)+50(6)b+900=900+b(四)评价反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 (88+104) +96 88+(104+96)56+40=96(千米) =192+96=88+200=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a+b=b+a(a+b)+c=a+(b+c)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后记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125+38+75=(125+ )+38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
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方法一:115+132+118+85=247+118+85=365+85=450(千米)方法二:115+132+118+85=115+85+132+118=(115+85)+(132+118)=200+250=450(千米)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
(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1597 25347 164317 403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
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 54+257(四)评价反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教学后记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13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13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134(页)4、拓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