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概要

合集下载

温病辩证:卫气营血与三焦辩证

温病辩证:卫气营血与三焦辩证

温病辩证:卫气营血与三焦辩证
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辩证关系
卫气营血辩证要点
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辩证和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要点。

继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后,吴鞠通又倡导三焦辨证。

这两种辨证体系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侧重,卫气营血辨证侧重于划分病变的阶段,而三焦辨证则侧重于划分病变的部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二者往往穿插使用,从而使温病的辨证更为精细、准确。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概括地说,上焦温病是指肺与心包及心的病变。

肺的病变包括卫分证与气分证,称为太阴卫分证与太阴气分证;心包的病变称为厥阴温病,心的病变称为少阴温病,二者统属营分证,其中少阴温病也可以出现血分证。

中焦温病是指脾、胃、大肠的病变。

脾的病变称为太阴温病,属气分证;胃与大肠的病变统称为阳明温病,都属气分证,二者有无形热盛与有形热结之别。

如果阳明气分热盛窜人营分、血分,也可以出现气营两燔或气血两燔证。

下焦温病是指肝与肾的病变,分别称为厥阴温病、少阴温病,因为肝藏血,肾藏精,二者乙癸同源,所以下焦温病的肝肾阴伤证统属血分虚证。

总之,卫气营血辨证是标示温病按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由浅人深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横向地步步深入。

三焦辨证主要是标示病变的部位,它虽然也能标示温病由浅人深的发展过程,但是比较笼统,不能标示在表还是在里,不如卫气营血辨证具体而又层次分明。

所以在临床中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才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温病基础知识系列文章暂时结束,下一篇写一篇医案,具体分析温病如何去辩证论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重点:复习要点>>卫气营血证的辨证要点>>卫气营血证的分类及各证的临床表现>>卫气营血证的治法、方药、方剂组成>>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及意义>>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外感温热病重点:卫气营血鉴别要点鉴别要点卫分证发热而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气分证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血分证身热夜甚,昏狂谵妄,斑疹紫暗,出血动风,舌深绛,脉细数卫分证重点:鉴别要点风热犯卫证——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燥热犯卫证——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重点:治法方药风热犯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燥热犯卫证——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桑杏汤气分证重点:鉴别要点邪热壅肺证——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热扰胸膈证——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热结肠道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重点:治法方药邪热壅肺证——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热扰胸膈证——清宣郁热——栀子豉汤热结肠道证——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导赤承气汤营分证重点:鉴别要点热灼营阴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热陷心包证——身灼热、神昏谵语重点:治法方药热灼营阴证——清营泄热。

兼表者,佐以透表——清营汤热陷心包证——清心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血分证重点:鉴别要点热盛动血证——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黑热盛动风证——身热壮盛,甚则狂乱、神昏热盛伤阴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重点:治法方药热盛动血证——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热盛动风证——凉肝息风——羚角钩藤汤热盛伤阴证——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卫气营血证的传变重点:顺传与逆传顺变:卫分——气分——营分——血分标志: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逆变: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血分标志:病情更加急剧、重笃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的属于A.邪热壅肺证B.邪扰胸膈证C.风热犯卫证D.热结肠道证E.燥热犯卫证『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热结肠道证临床表现日晡潮热,腹满胀痛,拒按,便秘,尿色红赤,小便不畅。

最新中医学 第九章 其它辨证方法简介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中医学 第九章  其它辨证方法简介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2、太阳蓄血证:



为太阳经邪化热内传,邪热与瘀血互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 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证候分析】 本证以少腹急硬,小便自利,如狂便黑为辨证要 点。太阳经热内传,血热搏结,阻于下焦少腹,故致少腹急结、 硬满胀痛;邪在血分,膀胱气化如常,所以小便自利;瘀热互结, 上扰心神,轻则如狂、善忘,重则发狂;瘀热下行,随便而出, 故见便黑似漆;脉沉涩或沉结,乃瘀热内阻,脉道不畅所致。 太阳蓄水与蓄血二证,均由太阳病经邪不解内传于腑所致,但有 传入气分和血分之不同。蓄水者为膀胱气化受阻,津液内停;蓄 血者为经热入里,瘀血在肠。前者小便不利而渴,后者小便自利 而便黑,是两证的主要区别。
(二)阳明腑证:



为邪热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结,甚 则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边尖起剌,甚则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 或滑数。 【证候分析】 本证以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便秘,腹胀满硬痛,苔黄燥, 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往往因阳明经证,大热汗多,或误用汗法,使津液外泄, 以致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腑气不通而形成。阳明经气旺于日晡,实热弥漫于经, 故身热日晡尢甚;四肢为阳明所主,热蒸津泄,故手足濈然汗出;邪热与糟粕互 结肠中,腑气闭阻不通,故脐腹胀满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结;邪热蒸腾,上灼心 神,则见谵语、狂乱、不得眠等症;邪热内结而津液被劫,故舌苔黄厚干燥,边 尖起剌,甚则焦黑燥裂;燥热内结于肠,脉道壅滞,则见脉沉迟而实,若邪热迫 急,亦可见滑数。 阳明病经证和腑证均为里实热证,但就其先后而言,往往经证的邪热持续亢盛, 消烁津液,导致肠燥便结,最终形成腑证,故腑证的病情较经证为重。一般临床 所见阳明病腑证多于经证,因为经邪弥漫不能久留,腑邪内结则聚而不行,故张 仲景以“胃家实”为阳明正病。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第四节 其他辨证
一、六经辨证
• 六经辨证概述 •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 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
的关系
(一)太阳病证
• 概念: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正邪抗争 于肌表所表现的证候,称为太阳病证。
• 临床表现: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苔 白。
•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 缓。
• 太阳伤寒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 痛,脉浮紧。
(二)阳明病证
• 概念:外邪传入阳明胃肠,化热化燥的 证候,称为阳明病证。
• 临床表现: • 阳明经证: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
洪大。以及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 等症。 • 阳明腑证:日晡潮热, 腹部胀满,疼痛 拒按,大便秘结等症。
(三)少阳病证
脘痞,便溏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下焦病证
• 概念:温热病邪久羁,深入下焦,损伤 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称下焦病证, 为疾病的后期阶段。
• 临床表现: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 咽干,甚倦耳聋,脉虚大,或手足蠕动 ,或瘈瘲,甚至时时欲脱
• 热伤营阴: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斑 疹隐隐,脉细数。
• 热入心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 语
(四)血分证
• 概念: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 阶段,也是卫气营血辨证的最后阶段。血分证 以心肝肾病变为主,具有耗血、动血、伤阴、 动风的特点。
• 临床表现:
• 血热妄行:各种出血,发热夜甚,心烦少寐, 舌深绛,脉细数。
(一)卫分证
• 概念:卫分证是指温热邪气侵犯肌表, 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一般常见 于温热病的早期。
•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 并伴见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口微渴

中医诊断学70,71,72讲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70,71,72讲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经络辨证
最外面的阳(为太阳),中间最旺盛时候的阳(为阳明),阳逐步少了(为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是跟阴阳的多少(有关);和经络的理论,六经辨证里面也不可否认它是有经络的理论,经络也是六经辨证(的内容),张仲景这个辨证方法里面也采用了六经;还采用了脏象,不是纯粹就是根据阴阳,还有脏象理论,就是根据这个经络,它联系的是什么脏腑,太阴是脾,少阴是心、肾,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所以根据了脏腑的生理、病理基础,它的理论是根据这个理论。我们说什么叫辨证?辨证就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对临床上所表现的证候进行分析、辨别。六经辨证它根据的是什么理论呢?不仅仅是一个经络理论,根据了阴阳、经络、脏象的理论,将外感病所出现的各种证候,归纳为六类证候、六种类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么六种类型,来阐述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分成这么六类。我这个地方不是用的分成六经,分成这么六类,哪六类?它根据什么来分的呢?根据了阴阳、经络、脏象,把它分成这么六类。第一类是太阳,第二类阳明,第三类少阳,……分成这么六类病证,从而说明外感病,实际上也不完全是外感病,就是把疾病发展过程分成了这么六种类型,而指导临床的一种辨证方法。它的病证特点。六经辨证就是《伤寒论》的这种辨证方法里面,贯彻一些什么思想呢?贯彻了八纲,里面有八纲,为什么说它有八纲?阴阳分成六,这是不是就是阴和阳?我们讲八纲辨证的总纲是阴阳,所以实际上六经辨证它也是阴阳为总纲,太阳、阳明、少阳属于阳,太阴、少阴、厥阴属于阴,贯彻了用阴阳统其它的六个方面,就是表里寒热虚实,这样一个思想,其中的正盛邪实,抗病力强,病势亢奋,表现有实和热的特点的这样的病证,归属于三阳病证;将正气虚衰,病邪还没有完全消除,抗病力减退,病势属于虚衰的,表现为寒和虚的,归纳为三阴病证、归纳为三阴的病变,所以这里面就贯彻了八纲的思想,是不是?你看阴和阳它是三阴三阳,这不是阴阳,那里面有实、热、虚、寒,实际上八纲的思想在《伤寒论》里面已经有体现,只是没有把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合在一起,统称为八纲,只是没有这样提出来,实际上用了这个意思。临床表现。是根据了刚才讲的,是根据阴阳、经络、脏象作为病理基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为什么把这些证称为太阳病,哪些证称为少阴病,根据的是什么?那就是根据了阴阳盛衰、经络的循行和脏象的理论,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它不仅仅是讲六条经脉的病证,六经辨证不是单纯讲的六条经脉的病证,其中的三阳病证,阳证里面一般又分为经证和腑证,太阳有经证、有腑证,阳明,这是后人分的,后人分为阳明有经证、有腑证,现在也有人提出,湖北的成肇智,现在在中医诊断教研室,他就曾经提出来,少阳病也应该分经证和腑证,三阳病里面的经证,往往是和经络有关系,腑证,所谓腑证实际上就是联系到六腑了,这个经络它联系的是哪一个腑?太阳—膀胱,阳明—胃、大肠,少阳—胆,腑证、所谓的腑证,一般就是讲的六腑的病变,所谓的经证一般和经络是有关系的。三阴病证基本上就是五脏的病,脏腑的病变,五脏的病变,所以五脏的病变归属于三阴,六腑的病变一般是在三阳里面的腑证,经络的病变是归属于经证。只能这么简单地大体区分一下,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不属于这个范围的、不属于这个归纳的。临床应用。对六经辨证现在的临床应用看来,一个是主要用于外感时病,外感病的演变、发展过程,实际上现在临床,因为三阴病实际上就是讲的脏腑的病、五脏的病,所以就不仅仅是一个外感病,内脏的病、内伤杂病也可以用它来归纳。只是可能内伤杂病,那个三阳病的症状演变过程可能不太明显,就表现为太阴病、少阴病,可能是三阳的病变不太明显,所以程郊倩就讲“因热病而沿及六经”,就是热性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六经的这种演变趋势,他又讲“设六经而赅尽众病”,用六经,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个名字,可以把所有的病变都概括在里面去,就说不完全是用于外感病。在外感病里面,从现在临床实际应用看,从《伤寒论》所包括的实际内容上看,外感病里面又特别重视的是外感风寒引起来的,那么外感风热?比如说《伤寒论》里面没有银翘散、桑菊饮,我们现在用的卫分证、外感风热阶段用的银翘散,都是温病学派—吴鞠通、叶天士他们发明出来的,有了后来的这一补充以后,《伤寒论》它重点是放在寒,风寒引起来的这种外感病,当然到了后期也包括了发热,那么和那个风热表证入里也是热,风寒发热入里了也是热,和这个演变是相同的,只在初起阶段它重视的是风寒、重视的(是)风寒。归纳一下,这个六经辨证,我们在这里重点讲它的辨证实质是什么,而不是强调的每一个具体的证型了,它的实质是什么呢?根据阴阳盛衰的道理,借用了六经的名称,借用了太阳辨经病、阳明经、少阳经,借用了六经这个名字,含了八纲和脏腑的实质内容,含了八纲辨证的实质内容,也含了脏腑辨证的实质内容,讨论的是以外感寒邪为主的病证规律,外感寒邪为主的这样一种疾病发展过程,它的演变规律,病和证的规律。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
为什么很多医生开出来的方子,我们都不知道方子的出处呢?仔细翻一下医圣的书,我们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很多都找不到它们的雏形?学习了温病学,你就明白了,因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派的辩证指导理论不一样。

叶天士(1666年—1745年)江苏苏州人,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创立者。

吴鞠通(1758—1836),江苏淮安区人(楚州)。

三焦辨证倡论人。

这两位都是清代著名温病学派的医学家,
这两位的医学成就后世医家影响很大。

外感温热引起的温病,外感寒邪引起的伤寒,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别。

治疗方法也不同,这里的温病,不是温疫,是温热性质的外感病。

温疫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

三焦辨证,这里的三焦指的生理位置,上焦:肺,心包。

中焦:胃,脾,大肠。

下焦:肝,肾。

叶天士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逆传心包,可以理解为温热之邪传入我们现在说的心血管,营分血分就是心血管。

心包指的是心血管系统,不然患者怎么会出现神昏,我们大脑里边很多的血管,这个血管里面有热,神志才会出问题,中医讲热扰神明,寒是不扰乱神明的,寒会让我们清醒,所以叫冷静冷静再冷静,热才会让神明扰乱神昏。

所以温病里温热之邪,逆传心包扰动心神,就是心血管里边的血热,我们要用凉营泻热,就是让血没那么热,让热透出来。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

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一) 卫分病证[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

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

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

邪在表故脉浮数。

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

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

津伤,故少痰不爽。

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里证阶段。

主症:不恶寒,但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由于里热病位不同,可分以下五种类型:温热在肺:兼见咳喘,胸病,咯吐黄稠痰。

热郁胸膈:兼见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热入于胃: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心烦,舌苔黄燥。

热郁肝胆:干呕,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胁痛,苔黄,脉弦数。

热追大肠:兼见胸痞,烦渴,下利,谵语。

[证候分析]气分证是邪已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见一派里实热证表现。

但发热而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

(三) 营分病证[临床表现]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以营阴受损和心神被扰病变为特点。

主症:舌质红绛,身热夜甚。

临床分以下两种类型:热伤营阴:舌质红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不甚,甚者斑疹隐隐,脉细数。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2013-11-13 12:06阅读: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及后世医家对温热邪气致病的认识,为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叶氏借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四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分为由浅入深传变的四个阶段。

温热病邪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说明病情逐渐加重。

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因此,卫气营血在辨证理论中已不是物质概念了。

故《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有三:①是温热病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中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

也是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②标明了温热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或损害;③说明了温热病以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正邪的盛衰,作为论治的依据。

(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卫气敷于人体的肤表,有卫外作用,病邪侵入,必先犯及卫分,所以,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病因】外感温热病邪,如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邪气经口鼻传入体内。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头痛,咳嗽,口干微渴,咽喉肿痛等症。

【病机分析】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气与之相争则发热。

卫阳被邪所遏,肌肤失却温养则恶寒。

温热之邪属阳,故多为发热重而恶寒轻。

中医辩证内容有什么

中医辩证内容有什么

中医辩证内容有什么中医除了八纲辨证之外,还有一些别的辨证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在长期的行医、治病救人的实践中总结而出的,对现代医学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这些辨证方法之间还有很紧密的联系,其中病因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属于外感病辨证;而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属于杂病辨证。

(1)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治疗外感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它根据外感疾病在发生过程中的表现,把证候以阴阳为纲分成三阴三阳六部分,三阴分别为太阴病症、少阴病症和厥阴病症,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而三阳分别为太阳病症、阳明病症和少阳病症,以六的病变为基础。

其中,太阳病症包括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阳明病症包括阳明病经证和阳明病腑证,少阳病症包括手少阳三焦证和足少阳胆证;太阴病症包括手太阴肺证和足太阴脾证,少阴病症包括手少阴心证和足少阴肾证,厥阴病症包括手厥阴心包证和足厥阴肝证。

(2)病因辨证病因辨证是外感病辨证的基础,它通过分析病人的病情特点和症状,来推断疾病发生的原因。

它把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分为四个方面,即七情、六淫、外伤和饮食劳逸。

其中,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它主要是通过引起阴阳气血的变化来导致疾病;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外伤包括金刃、虫兽、跌扑所伤;饮食劳逸指的是饮食、劳逸和房事所伤。

(3)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用于对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它把疾病分为四种证候,每种证候都表示温热病在发展过程中由浅人深、由轻到重的一个阶段,还表示不同的病变部位。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卫分病症,病在皮毛和肺;气分病症,病在胃肠、胆、胸;营分病症,病在包络或心;血分病症,病在肝肾。

(4)三焦辨证三焦辨证也是关于温热疾病辨证的方法,它包括温病的三个部位,即上、中、下三焦病症。

上焦病症的临床表现为身热自汗、口渴、不渴而咳、神魂颠倒、邪入心包等,中焦病症的临床表现为口干咽燥、便秘、腹胀、面红耳赤、小便不利、舌苔黄黑等,下焦病症的临床表现为神倦、口干、舌燥、耳聋、手足蠕动等。

卫气营血辩证理论与三焦辩证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卫气营血辩证理论与三焦辩证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辩证意义:卫气营血辩证的四个层次与三焦辩 证的三个阶段,都能客观反应温病病理演变和 传变规律,用以分析温病病理变化,辨别病变 部位,掌握病势轻重,认识病情传变,归纳症 候类型,从而为确定在治疗原则提供依据。
二、两者的区别
(一)、两者的立论基点不同, 1、卫气营血辩证以人体卫气营血的生理功能和实质 损害为主,侧重于层次和范围。 2、三焦辩证以脏腑功能失常和实质损害为主,侧重 于具体脏腑部位。 3、卫气营血辨证从横的方面揭示病情深浅轻重和传 变规律。 4、三焦辩证从纵的方面揭示传辨证着眼于邪实的一面, 基本没有论及温病后期虚证病变。 2、三级辩证不仅阐述了温病初、中、 极期的病变,其下焦肝肾阴伤、虚风 内动证,补充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 不足。
(三)、证候类型方面
1、上焦手太阴肺卫表证不等于卫分证, 邪陷心包证其病机变化与营分证不完全相 同; 2、气分病变不仅限于中焦阳明胃肠及足 太阴脾,也包括上焦手太阴肺经气分以及 湿蒙心包证的病变
3、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等下焦病变, 和血分有关,但与动血耗血,瘀热互 结的血分病变有明显的区别,前者病 变是以肝肾阴耗伤为主,后者病变以 热盛迫血为主,且病变不限于下焦。
谢谢!!
卫气营血辩证理论与三焦辩证 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 学号:S20152112075 • 姓名:何祖龙 • 班级:2015 时珍针推2班
一、两者的相互联系
生理:三焦所属脏腑离不开卫气营血,卫气营血也 离不开三焦的脏腑部位。
病理:在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症候类型:上焦手太阴肺卫表证可归属卫分证,上 焦邪热雍肺证属气分证范畴,湿热阻肺证属于卫气 同病,而上焦热入心包证可归属于营分证范畴;中 焦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的病证均属气 分证范畴,下焦温病是指肝与肾的病变,分别称为 厥阴温病、少阴温病,因为肝藏血,肾藏精,二者 乙癸同源,所以下焦温病的肝肾阴伤证统属血分虚 证。

中医卫气营血、三焦病证临证备要

中医卫气营血、三焦病证临证备要

中医卫气营血三焦病证临证备要
一、卫气营血病证
卫气营血辨证由清·叶天士所创立,揭示了温热病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按病变深浅轻重而划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二、三焦病证
三焦辨证由清·吴鞠通提出,将外感温热病,尤其是湿温病的病理变化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旨在阐明温病之病变先后、病位深浅、邪正盛衰及传变规律,同时强调了温病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临证备要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虽为温病而设,但就其具体内容,均不离气血津液、脏腑阴阳。

叶天士、吴鞠通两位大家,虽以温病辨证论治闻名,但究其学术思想全貌,对于内伤杂病的辨治亦成绩斐然。

卫气营血,细分为四,粗分即二,叶天士《温热论》指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他把卫、气作为一个层次,与肺脏关联;把营、血作为一个层次,与心脏关联。

这说明叶氏对温病的辨治,非常重视脏腑气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络病的辨治。

吴鞠通发扬叶氏之学,对于血分络病的治疗亦颇有见地。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都是对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的。

下面就讲下我的观点,和大家讨论下。

三焦辨证,是运用上、中、下三焦对温病所属的脏腑病理变化,分阶段进行表述与论治。

其中上焦:包括手太阳肺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证。

属温病中的表证,病情较轻。

中焦:包括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以及足太阴脾经的病证。

属温病发展到中期阶段,是由上焦的病,因误治或治不切底而转变过来的。

下焦:包括足少阴肾经以及足厥阴肝的病证。

属温病的未期阶段,是由中焦的病久治不愈传导至下焦所至。

其病巳入深,病情较为严重了。

卫气营血辨证,是运用气血营亏,对温病所属的脏腑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的。

其中分为,1、卫分证,属于温病的表证,为初期阶段。

2、气分证,属于实证、里证。

3、营分证,已邪入内陷,出现气血阴亏受损,心神不交的证候。

4、血分证,是温症发展中最为深重的末期阶段,以至于出现耗血、动血、动风的证候。

以上是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

区别在于运用不同的辨证方法。

而相关联的都是辨证治疗脏腑的温热疾病。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本题要讨论三焦及辩证,营卫及辩证,并且要讨论三焦和营卫之间的辩证关系,要理清这几个关系估计篇幅不小。

在这里我侧重于介绍一下这几个概念,作为抛砖引玉,请同行前辈来指点。

三焦,何谓三焦,关于这个概念都有好几种说法,说法不一,层出不穷。

我的看法是把人体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可能相对容易接受,即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古中医在考虑消渴症方面,也是分上消,中消,下消,西医在上下区域划分方面大致也是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另外,人体在中医分区考虑方面,有表里(内外),有左右,有前后,唯独从上到下的划分并不明确,如果加上上中下的划分,即三焦,可能更加合理一些。

三焦从上到下所对应三个躯干个部位分别是: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从上到下所对应六经经络分别是:上焦症状:上焦指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两个经、脏;中焦症状:中焦指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两个经、脏;下焦症状:下焦指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两个经、脏。

至于卫气营血辩证,它是温病学最著名、最重要、最常用的辨证方法,来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的《温热论》。

大家是否认同不妨介绍一下。

我的理解是营卫:营行血,卫行气,所以叫卫气营血。

营如同部队的兵营,兵营外面有卫兵保卫,卫兵就是卫,实际上是内外关系。

这样讲可能形象些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身体健康,更多资讯和知识请关注今日头条壹号中医!。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其实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理论都是针对温热病而创立的,二者都是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理论。

二者的创立者是不同的,其中三焦辨证是由吴鞠通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是由叶天士创立的。

二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温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和总结,是如今临床的辨证思想之一。

其中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把外感温热病传遍划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疾病由表入里,由卫→气→营→血,并且分别进行了举例论述,列出了治疗方剂。

其中书中的经典治疗方法提到,在卫汗之可以,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其中三焦辨证,把人体分为三焦,其中肺部以上为上焦,包括双上肢;把脾胃划分为中焦部分,而下焦主要是肝肾和双下肢等。

它把外感温热病的传遍划分为从上焦→中焦→下焦。

分别进行了各个阶段的病症描述,并且指出了治疗的方剂学。

提出的三焦理论中的经典就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并提出了对应的治法。

总之,我们既要看到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区别,又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并且在临床中二者是通用的,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三焦、营卫气血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三焦、营卫气血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鼻、咽干燥,口渴,舌红,苔薄白欠润, 脉浮数等。
• 其中以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鼻咽干燥 为卫分燥热证的辨证要点。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③卫分湿热证(湿热犯卫):
• 病理特征是湿热阻遏卫气,脾胃气机失调。 • 证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少汗,头重如
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 缓等。 • 其中以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白腻为卫分 湿热证的辨证要点。
•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已有关于卫气营 血的论述。
• 《黄帝内经》最早认为营卫气血是水谷化生的精 微物质:
• 如《素问· 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 《灵枢·营卫生会》:“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
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 赤,是谓血。”
∵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多气多血,抗邪力强 ∴邪入阳明,正邪抗争,里热蒸迫——全身壮热。
温邪在里不在表——仅有发热而不伴恶寒 里热亢盛,蒸腾,逼津外泄——汗多 热炽津伤——口渴喜凉饮 热盛于里——舌苔由白转黄 里热沸腾——脉洪大有力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 总之,气分阶段,是热邪亢盛,正气抗邪有力,邪正剧争 阶段。
卫气 正气抗邪,邪正相争——发热 的抗
邪反

温邪抑郁卫阳——恶寒
温邪属性为阳热之邪,故恶寒较轻而短暂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 总之,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 温邪袭表,肺卫失宣; 卫受邪郁 + 肺气失宣
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பைடு நூலகம்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4)卫分证的转归:
一般病变较轻 持续时间较短
①邪自表解: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疗, 温邪受到顿挫,可以从表外解。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卫气营血辨证概耍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卫气营血辨证概耍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卫气营血辨证概耍卫气营血辨证的含义:是清代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所反映的证候,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卫气营血与脏腑的关系: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肺、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入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温热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再入营分、血分,提示病情逐渐加重。

一、卫分证含义: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咽喉肿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

审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二、气分证含义: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根据邪热侵犯肺、胃、胸膈、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见症。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见症,如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若邪热雍肺,肺失宣降可见咳喘,胸痛,咯痰黄稠;热扰胸膈可见心烦,坐卧不安;胃肠热结可见日晡潮热,腹胀痛拒按,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

若下利稀水,秽臭,此谓“热结旁流”。

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热郁胆经可见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等。

[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三、营分证含义: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

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失眠,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神昏,舌红绛,脉细数。

四、血分证含义: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证候。

三大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三大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三大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一、三焦病辨证一、三焦症状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

胃腕部为中焦,以上为上焦,以下为下焦。

心肺属上焦;脾胃属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属下焦。

六腑中三焦并不单独与一脏相配合、所以三焦是独特之腑。

名曰三焦孤腑。

三焦为营卫气机运行道路,与胆相连。

主要是通调水道,保持水液气化运行通畅。

因此与膀胱有密切关系。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联(相表里)。

三焦又与肾气相通,所以三焦统领肺肾二脏。

《灵枢。

营气篇》说:“气从太阴出。

合手少阳三焦经,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胆经。

”三焦: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1、雾:指上焦心肺,散布滋养物质,如雾露一样。

是说上焦主要功能司呼吸、主血脉,两则配合,将饮食精气,敷布全身,温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2、沤:指中焦脾胃,对食物浸渍、腐熟、吸收。

是指中焦腐熟水谷,并将营养物质化为营血,作用如酿酒一样。

3、渎:指下焦肾,大小肠膀胱,如沟渠,能排泄二便。

是指下焦泌别清浊,水谷糟粕排出,渎:水浊下流之意,如排水渠道,疏通流畅一样;三焦总司气化作用。

二、三焦病理外邪侵少阳,肝胆气火上逆上亢,见口苦,咽干,目眩。

邪犯胆腑,则胆气不得下降,致胃气上逆。

《灵枢》说,“邪在胆,逆在胃。

”故见心烦喜呕,不欲饮食,消化功能失常。

若邪犯少阳,气机不畅,升降不利,见胸胁苦满证。

痛在上焦膈上,多为心肺胸膈简病;痛在中焦脘部,多为脾胃简病;痛在下焦及脐下,多为肝肾大小肠,膀胱间病;1、上焦:主要包括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的症状是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脉不缓不紧而动数。

如果逆传至手厥阴心包络,便出现,舌色绛赤,烦躁口渴,甚则神昏谵语,夜寐不安,舌蹇jian(不利)肢厥等现象。

2、中焦:主要包括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

阳明主燥,太阴主湿,如果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日晡益甚,汗出,脉大,面目俱赤,呼吸气粗,大便秘,小便涩,口燥渴,舌苔老黄,甚或黑有芒刺,便是中焦足阳明胃经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医诊断学-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
证概要
一、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证
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

(二)气分证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炽,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

主要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三)营分证
营分证是指温病邪热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

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

以身热夜甚、心烦、舌红绛、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

(四)血分证
血分证是指温病邪热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血分证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根据病理改变及受损脏腑的不同,血分证可分为血分实热证和血分虚热证。

二、三焦辨证
(一)上焦病证
上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

温邪由口鼻而入,鼻通于肺,首先犯肺,所以温病一开始,即出现肺卫受邪的症状。

(二)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犯中焦脾胃,从燥化或从湿化所表现的证。

温邪从上焦顺传于中焦脾胃,邪入阳明则易化燥伤津,出现阳明的燥热证。

邪入太阴则易湿化,而出现太阴脾经的湿热证。

故中焦病证有“阳明燥热证”和“太阴湿热证”的不同。

(三)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以劫夺肝肾之阴为主所表现的证。

温热病邪,久居中焦,燥热消灼下焦阴液,而致肝肾受累,故多为肝肾阴伤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