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当中国文化进入到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一段发展历程之时,中国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以认识对象的自觉体悟和整体把握为特征的思维方法,基本定型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流派,基本形成了;中国人重伦理道德、重个人修养、重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一时期基本树立了;中国的士人集团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机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国人在当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一直延续到了

今天。这便是中国的轴心时代。

中国的轴心时代是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动的必然产物。春秋时期,“天子衰微、王权坠落”,于是“学在官府”的局面遂被打破,私学由此产生,由少数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随之下到民间,“士”阶层由此产生。士阶层的来源有二:一是贵族及其子弟在社会变革中门庭冷落,沦入士的队伍;另一是庶民等社会下层中的一些人士,通过勤奋学习,“积文学,正身行”而上升为士。春秋末期,官学式微,私学勃兴,原本为贵族所垄断的知识也走向了民间,于是士阶层的人数增多,队伍扩大。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征战杀戮,使得是时的统治阶级都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和“谋略”的重要性,不少雄才大略的君主,都竞相招揽士人,激发了士阶层参预政治的激情。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使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文化发展的规模日盛,文化流派种类增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起“大一统”统治秩序和观念形态,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有利于文化人有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大批新兴的地主、商人乃至平民的子弟,也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孔子的学生中,

既有“结驷连骑”的富商子贡,也有身居陋巷的颜渊。私学为多种文化的碰撞、交织、交流与渗透,增添了内容和力量,百家之说遂应运而生。所谓“百家”,只是对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文化现象的一种概括。对于其间的主要流派,古代史家多有论述。是时的诸子学派,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承传上的差异,各自的学说内容亦各具特色。例如,在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仁”与“礼”是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为思辨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政治主张上,主张行“仁政”;既主张捍卫“三代”礼制(尤其是周礼),又主张对这些“礼”加以适当变通,可谓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道家学派,在本体论上,主张“道”是万物之宗,尊重“天道”,崇尚“自然”,不完全是儒家强调的“天命”或“天理”,而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带有玄思的品格和自适的情趣。在思想方法上,倡导“无为”,主张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在对人处事、治国方式上,主张“贵柔”、“守雌”,倡导“君人南面之术”。法家学派,在思想方法上提倡极端的思维方法“排中律”;在治国方式上,主张“严刑峻罚”和“法、术、势”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的工作重心上主张“重农

抑商、奖励耕战”;在文化政策上主张“文化一统”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墨家学派,强调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尚力”);反对在基本生存需要之外的消费(“节用”);主张以“普遍的爱来消弥战乱、实现和平”(“兼爱”);尊重“天神”和“鬼怪”(“天志”、“明鬼”);鼓吹绝对平均主义(“尚同”);提倡任用贤人来治理国家(“尚贤”)。是时的诸子学派,既有各自的特征,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目的性,这就是“救时之弊”。百家争鸣的结果,极大地促进了君主专制理论的发展与完备。实际的政治发展又与这种理论的发展相互促进,最终汇合成了秦王朝高度的君主专制主义及其法网、文网密布的政治环境。轴心时代促进了“民贵君轻”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的产生。在“天人关系”上,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在“君民关系”上,强调了“民”的作用。“天道远,人道弥”说明有了“轻天重民”的思想意识。但这些“轻天重民”的思想,也仅仅限于少数士人大夫中。老子是最先提出了这一思想的哲人,他率先提出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继承了老子的“爱民”思想,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仁政”思想:“仁者爱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修己以安百姓”,“因民之

所利而利之”。墨子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在大声疾呼“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的同时,还提出了统治者应当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与百姓均事业”、“共劳苦”。孟子在继承前人“仁政”学说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地建立起了“民本”政治学说的思想体系。他不仅率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他还提出了推行“仁政”的具体内容:轻徭薄赋,制民以产;听政于国人;王者“与民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在轴心时代,随着氏族宗法制的逐渐解体,区域文化格局在宗族藩篱废墟之上显现出了它早期的规模地理差别,从经济上导致了文化的区域构成;邦国林立,从政治上强化了文化的区域分野;大师并起,从学术上突出了文化的区域特色;上古时代丰富多彩民风遗俗的流播传扬,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区域文化氛围。齐鲁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等不同区域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华夏文化与胡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中华文化由此而获得了更加蓬勃旺盛的生机。

古典文明--西方文明的轴心时代

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大英博物馆珍藏中,有一些由彩陶、青铜器、金器、钱币、雕塑组成的古希腊罗马遗存,虽然为数不多,却彰显出灿烂的西方古典文明的历史余韵。

古典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端,这是西方知识界的共识。19世纪的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若不是希腊-罗马征服者,或者说若不是我们祖先的统治者用武力传播它的光辉,我们也许仍然是未开化者。”雪莱的祖先是被希腊罗马用文化和武力征服的所谓“蛮人”。在古希腊罗马人眼里,欧亚大陆与岛屿上的其他民族,无论是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不列颠人,还是波斯人、吕底亚人、印度人,都属于野蛮民族。现代西方文明之所以建筑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之上,完全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原为蛮族的欧洲诸民族在文化上主动“认亲”的结果。他们先认外来的基督教为思想基础,待他们触到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发掘出来的古典文化之后,又拿来主义,用它们来打造世俗文化的基础。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意思在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