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间患者交接制度
120急诊科制度
院前急救病人转送制度1.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应按照“就近、就急、就专业”的原则转送病人。
2.病情允许,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后,可就“患者或家属”意愿送往指定医院。
3.病情较重,已向家属交代,但家属仍要求送到其指定的医院时,病人或家属要在病历上签字,并注明后果自负。
4.特殊病种,如烧伤,煤气中毒需要特殊治疗时,要根据病人病情,本着“就近、就急、就专业”的原则,将病人送到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
5.转送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陪在病人身边,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20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岗参加交班工作,参加急救值班的医护人员、驾驶员应提前10分钟到站。
做好交班准备工作。
2.交班者清点设备器材是否齐全、完备有效,并给下一班准备好必需用品,向接班者交待清楚再离岗。
3.接班者认真听取上一班的交班报告,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直至清楚。
4.交班者如遇到有下一班未按时接班时,应严守岗位直至有人接班方可下班离岗。
5.不认真交接,发现丢失、损坏物品或出现其他问题,由接班人承担。
急救工作制度1.急救网络所有成员单位执行统一的准入标准,接受统一的指挥调度,统一的病历书写,在院前急救各环节严格执行相应的工作制度,各急救站完善各自管理制度,确保院前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2.120急救网络实行24小时值班制,120调度中心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3.120急救调度原则:就近、就急、就专业、就自愿派车,急、危重病人优先派车,急救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精神,分秒必争救治病人。
4.急救网络工作范围:各种急病、创伤、中毒和重大意外灾害事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及途中的监护与救治。
5.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急救网络成员单应在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共同投入抢救工作。
6.120医疗急救指挥中习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
值班救护人员管理制度1.急救值班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格交接班制度。
2.出诊医护人员在接到中心调度室指令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出车。
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8.2优化培训与教育
(1)根据急救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急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教育,提高整体接诊水平。
九、急救质量控制与监督
9.1质量控制指标
(1)制定明确的急救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
(1)急救车辆应配备标准化的药品和器械,以满足不同急救场景的需求。
(2)制定严格的药品和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储存、运输、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确保药品和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七、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信息系统的整合
7.1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急救资源、救治过程等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2)流程应涵盖从急救车辆出动到患者交接完毕的全过程,确保急救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5.2院前急救操作规范
(1)急救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急救措施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规范应包括现场评估、紧急处理、患者转运等环节,并明确各项操作的优先级和具体要求。
5.3急诊科接诊标准化
(1)急诊科接诊医生和护士应遵循标准化接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迅速而准确的评估和治疗。
三、制度保障
3.1定期培训
(1)急救中心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业务水平。
(2)急诊科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接诊能力。
3.2质量控制
(1)急救中心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2)急诊科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接诊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3.3信息共享
(1)急救中心与急诊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急救资源的实时共享。
急诊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流程
急诊突发事件处理步骤为做好应对社会多种突发事件门、急诊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立即、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1、医院成立“急诊突发事件应抢救治医疗队”,负责院内急诊救护工作组织、协调和指挥。
2、上述人员联络电话在急诊预检处和门、急诊部立案,确保随时联络,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急诊科,并负责科内人员协调。
3、突发事件伤病员来院前或预检后,急诊预检护士或门急诊办公室或总值班应立即通知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小组。
4、由救护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抢救,依据突发事件人数、性质,组织相关人员到指定场所待命。
5、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院内抢救工作中要主动应对,主动参与抢救;要服从统一安排,严禁推诿病人;各病房接到通知后,快速做好接收病人一切准备工作。
6、遇突发事件抢救时或医院难以负担重大医疗救护任务时,应立即向院办、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安排人员抢救或转院进行医疗救护。
7、随季节改变,依据上级指令,做好多种应对方法。
8、接到上级指令性突发事件抢救任务,第一时间安排好抢救工作,立即上报院领导、院办、医务科。
一、处理流程分诊台和抢救室工作人员接“120”抢救电话后,应立即向急诊办公室或急诊行政值班(夜间)汇报,后者:(1)向值班院长汇报、请示。
(2)和上级及抢救现场取得联络,依据情况开启医院应急预案。
(3)依据需要选择不一样专业医务人员和医疗物品,扩大抢救队伍。
(4)协调院内各方面工作,做好接待大批伤病员准备。
(5)依据需要安排休班医务人员参与抢救。
(6)指挥院内现场抢救工作。
(7)依据需要通知并组织第二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到位。
接待大批伤病员场所安排。
依据应急规模,开启人员紧急替换程序,调动一、二、三梯队人员。
二、检诊、分诊表现优先服务标准:外科系统指定普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内科系统指定急诊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验伤标志要求一律系在伤病员左上肢。
根据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1)轻度:生命体征基础正常,如通常挫伤,擦伤。
急诊科交接班制度
急诊科交接班制度急诊科作为医院中一个繁忙而紧张的科室,其工作内容与其他科室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急诊科交接班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交接班制度的目的、内容和操作流程,以保障患者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一、目的急诊科交接班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患者的连续关怀和不间断的医疗服务。
通过交接班,医护人员能够政策地交流患者的病情、诊疗进展和病历信息,提供及时的沟通和协作,以便下一班次能够无缝接力并继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二、内容1. 交接班时间和地点:急诊科交接班的时间应当明确,确保交接班过程不会干扰到正常的医疗工作。
地点应选择一个安静、私密的环境,有交流工具和病历资料可供使用。
2. 人员组成:交接班应包括转班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与患者治疗相关的人员,确保全面的信息传递。
3. 交接班内容:医护人员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入院原因、主诉、体格检查结果、重要病程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告知接班人员。
同时,还应筛查患者是否有病危病重、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如过敏史、重要的医嘱等。
4. 备用措施:为了确保交接班过程中的信息准确性,交接班人员应准备好相关的病历、医嘱单、药品清单和处理策略清单等资料。
三、操作流程1. 准备:接班人员应提前了解当前患者的情况,并准备好所需的工作工具和交流资料。
2. 交接班报告:接班人员应全面记录、整理和报告患者信息,传递给他人。
同时,清晰地向接班人员阐明重要信息,回答疑问,并请接班人员确认理解。
3. 问答环节:交接班过程中,接班人员应对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当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4. 复核:接班人员应仔细核对病历、医嘱单和药物清单等资料的准确性,并在需要的情况下与转班人员进行补充信息的确认。
5. 交班人员反馈:交班人员可以向接班人员咨询关于患者的疑问、建议和处理方案,以促进更好地连续护理和协作。
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院前急救(或120)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根据我院急诊工作实际情况,分为以下两种:
1.我院院前急救医生接回病人:院前急救医生即为首诊医生,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
除负责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救治外,还需负责其院内救治。
在患者转运途中,根据患者病情,提前电话通知急诊科以下事宜:救护车返院时间、院内接诊所需转运工具(轮椅或推床)、急诊科所需准备抢救器械及药品、所需相关专科会诊人员、所需辅助检查相关科室、是否启动院内急诊绿色通道。
病人到达急诊科后,院前急救医生除继续完成患者的救治外,如有需要,需向相关专业科室会诊医生介绍患者专科情况,并协同订立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如需非床旁辅助检查,需全程陪同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直至送入住院病房(由急诊科坐班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并同病房值班医生做好交接工作。
2.外院救护车送来我院病人:外院救护车送来我院病人到达急诊科后,如为急危重症病人,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摆放、吸氧、开通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急诊科值班医生同时与外院医生进行病史、病情、救治情况交接。
我院医生详细查体、迅速判断,下达抢救、会诊、检查医嘱,如需启动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即刻上报医务部或院总值班。
如为病情稳定的普通急诊患者,由分诊护士引领至急诊诊室就诊。
《120急救员交接班制度》
《120急救员交接班制度》1交接班时间为每日08。
00。
2交接班内容。
前日工作及安全情况,接诊人次,未接回人次,院前死亡人次,急救物资、设备、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有无欠费等待办事项,值班期间所发生的特殊情况。
3交班与接班人员必须当面交接并书写交接班记录并签字,未履行交接班手续,交班人员不得离岗。
4交班时遇急症病人,交班人应与接班人共同急救。
待抢救结束后,交班人方可交班离岗。
5交接人要认真填写交接班日志,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详细记录在交接班日志上。
上级通知事宜,应向交班人口头说明。
6接班人员对物资、设备、药品等要详细清点,如有差错必须登记,遗留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7值班期间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8交班人负责交班前的诊室卫生,交班时保持工作区域及室内卫生整洁。
第二篇:120急救员工作制度120急救员工作制度(一)、树立以病人为,急病人所急,准时上下班,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凡下一班人员未到,上一班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二)、接诊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特殊情况及时与科主任联系申请,如参加大规模抢险活动、复杂高速车祸、病人家属极端情况等。
负责接受急救人员应准确记录救治人地址、病情以及出车时间,经复核无误后在一分钟内出车。
出车前必须向当班急诊值班人员说明。
出车时需按要求携带对讲机和急救箱。
接诊病人返程时需向急诊科说明情况,危重病人随时沟通病情并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
(三)、急救人员执行任务时要主动、耐心、细致,积极抬抱病人,不准袖手旁观,在有家属的情况下指挥、协同抬抱病人。
患者的病情、死亡由医务人员鉴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拒绝抢救送院。
(四)、急救人员随车救护时,确诊为家中死亡的病人,须明确告知其家属或有关人员,病人家属坚持要送医院,随车救护人员不得拒绝送院。
(五)、急救人员值班时一律穿工作服,做到衣着整洁,坚守岗位,不随便离岗,不准饮酒,执行任务时不准无故停车或绕道行驶,不准带非值班人员及单位人员出车,不准穿拖鞋,不准听无线电音响及谈笑、吸烟等。
急诊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十一、交接班培训与教育
11.1培训计划:科室应制定交接班培训计划,定期对交接班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交接班技巧。
11.2教育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交接班流程、注意事项、沟通技巧、应急预案处理等。
急诊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交接班时间与人员
1.1交接班时间:每日固定时间为早班(08:00-16:00)、中班(16:00-00:00)及夜班(00:00-08:00),班次交接期间为30分钟。
1.2交接班人员:当班值班医师、护士与接班值班医师、护士。
二、交接班内容
2.1病情交接:当班值班人员需将患者病情、治疗情况、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并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
14.2互相支持:在交接班过程中,双方应互相支持,遇到问题时共同面对,共同解决。
14.3交流学习:交接班人员应充分利用交接班机会,交流工作经验,互相学习,提升个人能力。
十五、交接班纪律与规范
15.1纪律要求:交接班人员应严格遵守交接班纪律,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
15.2规范操作:按照交接班流程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交接班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6.3紧急情况应对:交接班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应对。
6.4跨科室沟通:对于涉及多个科室的患者,当班值班人员应主动与其他科室沟通,确保交接班内容全面。
七、交接班记录规范
7.1记录要求:交接班记录应清晰、详尽,字迹工整,不得出现涂改、模糊不清等现象。
7.2记录内容:交接班记录应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主要病情、治疗措施、特殊护理要求等关键信息。
院前急救(含120)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含120)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1.目的: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
2.使用范围:适用于急诊科3.定义:无4.内容:4.1 院前急救:4.1.1 救护车出诊快捷(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合理的救治处理措施。
4.1.2 急危重患者从急救现场到转运途中的监护、急救、处理,急救人员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4.1.3 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告知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
4.2 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4.2.1 保证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急救患者病情通报; 120中心-救护车-医院的“三方通话”。
4.2.2 患者转送与安置:危重患者病情及时向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
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
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
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联系后转运患者;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相关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进行患者转运工作。
急诊科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4.2.3 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患者的院内转送。
流程为:救护车-急诊科-抢救室-(I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4.3 患者的院前院内交接急救患者交接:指急危重症患者经院前急救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病情病史等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
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和要求分为如下两方面:4.3.1 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准备推床并接诊、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
4.3.2 院前工作要求:确定生命体征,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要处理,做好到院内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迅速地将患者转至院内病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和病情交接。
急诊科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工作制度1、急诊科全年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
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各项工作制度,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严格履行各级人员职责。
2、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
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
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分钟内接诊病人,进行处理。
3、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
进修医师和进修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
4、急诊科各类抢救器械、药品齐全完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并做到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贮存、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值班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
一切抢救物品不得外借。
5、对急诊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疑难、危、重症病员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
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
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病人。
6、由急诊医师决定急诊患者是否需住院或留观,特殊情况可请示上级医师。
急诊患者如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根据医嘱对急诊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
患者在急诊科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7、遇重大抢救病员需立即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8、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急诊工作,检验、影像、药剂、介入等7×24小时提供服务。
二、急诊预检分诊制度1、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必须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
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制度
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制度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之间的交接制度是确保急诊病人能够得到连续性的护理和救治的重要环节。
该制度的目的是促进信息交流,保证病人安全,加强急救团队合作,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效率。
下面是一个例子,描述了该交接制度的步骤和内容:1.交接时间和地点交接时间应该是在每班交班的时间,通常是早上7点和晚上7点,在急诊病房内的交接站进行。
2.交接人员交接人员包括急诊护士和“120”急救人员。
急诊护士负责接收交接,并承担后续的护理责任。
交接站的护士台上配备了相应的通讯设备,以便及时进行交接。
3.交接内容交接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等;-入院情况:包括主诉、病史、体征、检查结果等;-护理记录:包括输液、给药、变动情况等;-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影像学等;-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护理措施、手术安排等。
4.交接过程交接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介绍病人基本信息急诊护士将病人基本信息告知“120”急救人员,确认信息的准确性。
(2)介绍入院情况和体征急诊护士将病人的主诉、病史、体征等告知“120”急救人员,并提供相关的检查结果和观察记录。
(3)介绍护理记录和检查结果急诊护士将病人的护理记录、输液、给药情况等告知“120”急救人员,并提供最新的检查结果。
(4)讨论治疗计划急诊护士和“120”急救人员一起讨论病人的治疗计划,根据病情确定下一步的护理和救治措施。
(5)确认交接完成双方确认交接完成后,急诊护士正式接管病人,并按照约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工作。
5.交接记录交接过程应当有书面记录,包括交接的时间、交接人员、交接内容等。
这样可以作为后续审查和追溯的依据,以保证交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以上是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之间交接制度的一个简单例子。
当然,各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交接制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它有助于保证急诊病人能够得到及时和连续性的护理和救治,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急诊抢救室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急诊抢救室患者转运交接制度1.在严格遵照转科医嘱的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暂时有生命危险的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2.转运前的护理:2.1认真核对转运医嘱;为患者佩戴腕带,由两名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家属)一起核对腕带信息卡。
如无家属陪同、昏迷、语言沟通障碍等特殊患者,可核对患者身份证、医保卡及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3.2与接收科室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当班护士,(告知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神志、特殊管道、特殊用药、需准备的急救物品);当班护士接到信息后,通知当班医生并做好床位及相应抢救物品的准备;4.3转运前由医生向家属交代病情、转运的必要性及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征得同意后,履行知情同意书签字手续;2.4整理患者的资料,核对并携带患者药品、物品;2.5妥善固定静脉穿刺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清楚;2.6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相应的抢救设备、药品和物品;1.7转运人员应持有职业医生资格证和护士资格证的人员方能转运;2.8转运前再次评估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SP02等病情,并详细记录;3.9通知电梯管理员准备电梯,确保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转运。
4.转运途中的护理:4.1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氧气吸入;3.2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3.3注意患者安全,注意保暖;保持静脉输液及各种管道通畅,并注意滴速,妥善固定严防滑脱。
4..病区交接:4.1身份识别与信息核对:与接收科室的护士一起核对患者的身份: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4.2病情与物品交接:双方认真交接患者的诊断、病情、神志、管道、已作的检查、用药、静脉输液及皮肤情况、各种资料和物品等,交接完毕并在交接记录本上签字确认。
交接本由急诊科妥善保存。
急诊管理制度流程
人民医院医务科关于印发《急诊管理制度流程》的通知急诊科:现将我院制订的《急诊管理制度流程》印发你们,请桉要求执行,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或需改进的,请及时上报医务科,以便及时修定和完善。
特此通知!人民医院医务科2017年1月10日一、“120"出诊制度1.值班护士接到“120”呼救电话后,问清患者的伤情或病情、联系电话、行车路线等情况,给予必要的现场指导,作好记录,并迅速通知值班的医护人员及司机出诊。
2.出诊的医护人员及驾驶员接到出诊指令后,一线车必须在五分钟之内出车,二线车在十分钟之内出车,迅速赶往救护现场.在赶赴途中医护人员要随时与患方保持联系,以便了解现场情况和病情变化,给予现场指导。
遇有重大伤情及时报告.3.危重病人在现场必须进行抢救,执行先抢救后转运、边抢救边转运的原则。
在转运途中必须进行严密观察及监护,抢救工作不能中断。
有家属在场的必须向患者告知病情、转运途中的风险及可能的后果,尽可能让患者或家属签字.4.需要科室提前特殊准备的、请相关专业急会诊或协助抢救的,必须提前通知科室以便准备及通知相应专科。
需作特殊检查的必须提前通知相关辅助检查科室做好准备.5.涉及刑事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及时报警,有警察在现场时要记录警号。
特殊情况或涉及纠纷的尽可能让警察见证及签字。
尽可能保留证据.6.回院后继续抢救的同时,做好相关登记及病历记录。
7.病人在现场已经死亡而无家属在场的,在边做心肺复苏的同时,边报警,待警察到场后向警察交代清楚死者情况及抢救过程后方可结束抢救,在记录本上作好记录,请警察确认签字,记录清楚警察姓名及(或)警号后,方可离开。
有家属在场的,边抢救的同时边与家属交代、沟通,待抢救结束就可离开。
现场所有死亡患者,需作心电图检查,并检查心电图纸标记时间与实际时间是否一致.“120”转诊工作制度1.急救科负责我院与外院之间转诊救护车的安排。
相关科室负责护送医护人员的安排。
2.转诊需由经治医师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提出,联系急诊科统筹协调,特殊情况下科主任需向医务科或分管院长申请批准。
急诊转接服务制度及流程
急诊转接服务制度及流程一、急诊转接服务制度的意义急诊转接服务制度是医疗机构为解决急诊就医患者数量激增和资源不足的问题,提供高效、快捷的急诊转接服务的一项制度。
通过制定急诊转接服务制度,可以优化急诊科室内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效率,为急救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急诊转接服务的流程1.接诊登记:急诊就医患者到达医院后,由急诊护士进行接诊登记,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以及伴随症状等。
2.疾病评估:急诊护士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对其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和诊断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转接到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3.急诊医生会诊:根据护士的疾病评估结果,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并与其他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共同决定是否需要转接到其他专科进行治疗。
4.转接判定:根据急诊医生和专科医生的会诊结果,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医院内科室资源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转接患者到其他专科进行治疗。
5.转接确认:急诊护士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并解释转接的原因和必要性,征得其同意后,与转接科室进行沟通,确认床位和医生接诊情况。
6.转接安排:急诊护士与转接科室护士进行床位安排和患者档案资料传递,确保患者顺利转接到其他科室,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
7.转接过程管理:急诊护士跟进患者的转接情况,与转接科室护士保持沟通,确保患者的转接过程顺利进行,并及时解决转接中出现的问题。
8.转接评估和总结:急诊科进行转接服务的评估和总结,进行反馈和改进,提高急诊转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急诊转接服务制度的要求1.快速响应:急诊转接服务需要及时响应急救的需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2.安全可靠:急诊转接服务需要保证患者在转接过程中不出现意外和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3.顾虑患者需求:急诊转接服务需要关注患者的需求和舒适度,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4.综合考虑:急诊转接服务需要综合考虑急诊科室内资源的紧张程度、患者的病情和转接科室的专业水平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决策。
急诊科与120急救人员交接班制度
急诊科与120急救人员交接班制度
为保证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特制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人员交接班制度如下:
1、当120急救车到达时,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主动接诊病人。
2、危重患者应直接进入抢救室,并衔接和落实好各项急救操作如输氧、输液等。
3、急诊值班医师应详细向120急救人员询问患者初步诊断、起病情况、检查结果、处置经过及病情转归。
4、急诊值班护士应严格三查七对,与120急救人员在患者床边进行交接班。
对特殊治疗如输血等应参照院内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交接。
5、“无陪护意识模糊、昏迷的病人”的交接:除以上的交接内容外,出诊医生、护士和病房医生、护士还应一起交接病人身上的一切物品。
“三无人员”的交接:出诊护士应交待接诊护士接车地点、时间、报警人、出诊当时情况,同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急诊科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制度
K1+478~K1+588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1部分
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制度
为使“120”转送的患者得到安全、及时、连续的救治,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时应执行以下规定:
1、急诊护士接到救护车转送病人信息时应迅速接诊、通知急诊医生。
2、接诊护士快速评估病人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分级安排病人的抢救或就诊,协助将重病人安全转移至病床上。
3、护士观察病人神志、测量生命体征、检查病人皮肤情况,询问送诊医生对病情的处置措施,并将以上情况及时向值班医生汇报。
4、接诊护士将接诊病人的情况详细记录于《急诊护士与急救转送人员交接病人记录本》内,要求逐项填写不可漏项,送诊人员和急诊接诊的医护人员在记录本内签名。
5、与救护车急救人员交接过程中如有不清楚的问题,必须询问清楚后再请救护人员离开。
.
我始终相信,时光会证明每天不管多晚多累都坚持在自己脸上涂抹半小时是正确的!
1页脚内容。
急救制度
六、急诊急救管理制度1、徐州民政医院加强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暂行规定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病人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决定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血库、检验科和功能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现将关于加强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暂行规定发布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人群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危急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原则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后补办手续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三、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工作制度(一)实行首诊负责制,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输血、影像、药剂、手术等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争取最佳的诊疗时机。
各科室对盖“绿色通道”专用章的申请单、处方须快速反应,优先处理。
(二)科室医生和护士24小时值班,备齐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做好随时抢救危重病人和急诊患者的准备。
(三)在抢救过程中,如需相关科室会诊,抢救科室联系相应专科,被邀请科室医师需10分钟内到达现场,参与抢救。
(四)值班医师按照国家规定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前,留取血样,随后送检,进行梅毒、艾滋和乙丙肝的监测。
(五)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
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及时告知病情,充分沟通,根据病情下发病危通知。
四、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工作程序(一)急诊科接到120、交警部门、医务科等部门通知时,急诊科护士立即做好接诊准备,如发现患者病情危重,须立即报告医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程序。
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下达各种抢救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急诊科护士立即执行。
(二)开通绿色通道程序。
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医护人员留取病人有效证件,在申请单、处方等医疗文书上盖“绿色通道”专用章,并在“绿色通道专用本”上登记。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一、背景和意义在医院急诊科,经常会出现突发危重患者,这些患者需要紧急转运到重症医学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顺利转运,建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至关重要。
该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转运的流程和责任,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二、转运前准备阶段2.抢救准备:紧急调度急诊医疗团队和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出发。
3.确保患者的安全:对患者进行基本治疗,如氧气供应、血氧饱和度监测等,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三、转运过程1.基本信息确认: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以及转运的目的地进行确认。
2.护士接班:转运前,原接诊患者的急诊护士需将患者的基本病史、特殊检查结果以及急诊处理情况交接给接收患者的重症医学科护士。
3.医生接班:转运过程中,原接诊患者的急诊医生需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情况交接给接收患者的重症医学科医生。
4.护送患者:转运时,由急诊科派出的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患者,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稳定。
5.防止交叉感染:在转运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佩戴手套和口罩,保护好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四、交接流程1.信息交接:接收科室的护士和医生应确认接收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病史、特殊检查结果和急诊处理情况。
2.密切监测:接收科室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3.病史确认:接收科室的医生应向患者或家属确认患者的详细病史,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4.医嘱传达:急诊科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向接收科室的医生传达指导治疗的医嘱。
5.患者安置:接收科室的护士应帮助患者安置好,并确保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比如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相应的药物等。
五、事后跟进1.科室交接表: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应建立交接表格,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交接的详细内容,以便后续回顾和改进。
2.不良事件报告:如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或医疗事故,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事后评估和改进。
急诊室的职责及制度
急诊室护理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用医务人员行为规范规定自己。
2.对患者具有高度旳责任心,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严格无菌操作。
工作中做到迅速、精确, 既要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又要避免差错事故。
3.急诊护士应纯熟掌握多种急救技术及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随时做好急救患者旳准备工作。
4.不迟到、早退, 准时交接班, 坚守岗位。
5、仪表端正, 着装整洁, 对工作认真负责, 态度和蔼。
6、可以运用整体护理旳观点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旳服务。
做到“高速度, 高效率, 高度责任感, 一切为患者”。
“绿色通道”工作制度1.保证急诊室24小时有人值班, 急救设备完好(氧气、吸引器、心电图机、气管切开包等)十八种急救药物齐全, 配备担架和轮椅。
2.患者达到急诊室后, 分诊护士即按分诊原则立即告知相应科室旳值班医生迅速达到现场。
3.规定值班医生五分钟内达到现场, 并立即实行救治。
4.医技科室(检查科、放射科、药房)应积极配合急救工作, 并做到优先检查, 并及时出具检查、检查报告, 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5.需住院患者, 由急诊室护士协助病人办理有关手续, 并护送病人进入病房。
6、三无患者(无亲属陪伴, 无身份证明, 无就诊费用)本着救死扶伤, 实行人道主义旳宗旨, 先进行急救, 然后再办理有关手续。
7、对三无患者, 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及时请示有关院领导或总值班, 根据领导批示精神, 妥善解决。
8、遇到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必须及时向院领导或院总值班报告, 以便组织人力, 采用紧急措施。
急诊科护士旳准入制度1.通过院前急救及急诊专科培训合格旳注册护士, 并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已通过院内重点科室轮转, 可以对旳、迅速、安全有效地从事各项护理工作, 具有分析、判断、预测和对急危重症病人应急解决能力。
3.具有较强旳团队协作精神, 能与有关工作人员同心合力, 做好院内旳急救工作。
急诊科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制度
急诊科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制度一、交接内容:1.基本情况:急诊科护士应向“120”急救人员提供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详细信息。
2.病情评估:急诊科护士应向“120”急救人员提供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数据,并描述患者的症状、病情变化、意识状态等情况。
3.治疗情况:急诊科护士应向“120”急救人员提供已经进行过的治疗措施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给予的氧气、静脉输液、抗生素等。
4.实验室检查:急诊科护士应提供已经完成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尿常规等,以便“120”急救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
5.重要事件:急诊科护士应告知“120”急救人员与患者相关的任何重要事件,如病情突然恶化、急救措施的效果等。
二、交接方式:1.书面记录:急诊科护士应在患者病历上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评估结果、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重要事件,以便“120”急救人员参考。
2.口头交流:急诊科护士应亲自与“120”急救人员进行口头交流,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措施,在交谈中回答“120”急救人员的问题并解决疑义。
三、交接时间:1.患者送达急诊科后,急诊科护士应立即进行交接,确保“120”急救人员尽快了解患者的病情。
2.急诊科护士与“120”急救人员的交接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以便“120”急救人员尽快展开急救工作。
四、交接要求:1.信息准确性:急诊科护士应保证提供给“120”急救人员的信息准确详细,避免遗漏和错误。
2.交接及时性:急诊科护士应及时进行交接,避免耽误“120”急救人员的时间。
3.合作配合:急诊科护士应与“120”急救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互相协助,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建立急诊科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制度,能够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生命。
同时,也能促进急诊科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之间的合作与配合,形成一个良好的急救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间患者交接制度
一、120医师接受任务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进行初步救治,并及时与急诊科电话联系(XX),告知患者病情,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
二、急诊护士接到急救车转送患者信息时应迅速做好接诊准备并通知急诊科相关专业医师。
三、救护车到达急诊科后,120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人员一道合理安置病人。
四、接诊护士快速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分级安排患者的抢救或就诊,协助将患者安全转移至转运床上。
五、120医师与急诊医师交接病情及诊治过程;急诊护士观察患者神志、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皮肤情况,询问120护士对病情的处置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将以上情况及时向值班医师汇报。
六、120急救人员将接诊病人的情况详细记录于登记本内,逐项填写不可漏项,送诊人员和急诊接诊的医护人员在登记本内签名。
七、全部交接完成并经急诊科同意后,120医护人员方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