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调查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土地利用的含义
土地是自然资源,又是资产,土地可以作为生产资料,也可以作为消费资料。人类为社会和经济的目的,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生物、技术活动的经营管理和改造活动,称为土地利用。通过利用、改造,使人类获得更多的实惠.土地利用既要受自然条件制约,也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但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它既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土地利用的方式、程度、结构及地域分布和效益,既受自然条件(如光能、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影响,更受各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如开发历史、生产方式、技术装备、投入水平、土地经营管理水平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等)影响,但在所有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利用程度,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建设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长,协调好人地关系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国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所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为土地数量调查。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
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区域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等的先行性工作。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意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编制分幅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编写调查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
二、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包括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要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除了要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分布外,还要充分掌握土地资源的质量性状。
1.土地资源质量的含义
(1)土地资源质量的“多面性”
土地资源质量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多面性。所谓“多面性”,即指在不同的用途条件下,土地资源质量的含义明显不同。
(2)农业土地资源质量的含义
我们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地资源的质量应包括下述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
a.生产潜力(Productive Potential)。指在某种利用状况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的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资源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也是土地系统最基木的功能。因而成为衡量土地资源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b.适宜性(Suitability)。所谓“适宜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它亦为土地系统的功能之一,是构成土地资源质量的另一方面的内容。
“适宜性”与“潜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适宜性”乃就土地适于利用的性质而言的,即适合做什么用,能生产什么东西;适宜性的好坏只是一个相对等级的概念。而“潜力”则表示能生产东西的多少,它是一个具有绝对数量的概念。因此,不能将二者混同起来。另一方面,二者又密切联系,均为表征土地资源质量的自然方面的属性,是构成土地资源自然质量的不可缺少且不能替代的两个方面。
c.利用效益(Utilization Benefit)。它是土地资源自然质量对农业生产的总效应,是自然质量在社会经济中的具体体现,表征土地资源质量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属性。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土地作为某种利用后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其二为土地利用的生态效果。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其衡量标准应是二者的统一,而不能是片面的、孤立的权衡。
所以,我们认为土地资源质量应包括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共同构成衡量土地质量高低的指标体系,既不能互相替代,亦不可将其混为一谈。
2.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目的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目的是反映土地的质量水平,因而并不是每次必须对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每个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查。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下同一方面的调查内容所需要调查具体指标也会不一样,因此,只能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选择调查内容。
3.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标。所谓土地质量性状指标,是指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即我们常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土地是一种自然历史综合体,由于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地形、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土地的生产力水平是不一样的,相同质量水平的土地在同一用途情况下,由于社会属性的差异而明显的表现出来,土地资源社会属性包括地理交通条件、农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等。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涉及面很广,每个方面都有专门的研究学科在进行研究,也常开展专项调查。
(1)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
①气候调查
a.气温。气温是表示一个区域热量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决定农作物布局的最主要条件之一,一般要调查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等。
b.降水。通常调查降水量,有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平均降水量、降水季节、降水强度等指标。
②地形地貌调查
a.地貌类型。地貌类型从大的方面来讲,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他们在土地质量性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有时为了较细地考察土地质量性状,从地形特征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b.海拔。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因素的变化,如温度、降水、土地利用的变化,海拔往往是一个地区农林牧用地分区的控制因素。
c.坡度。坡度大小对土地质量性状影响很大,它与土壤厚度、质地、土壤水分及肥力都直接相关,制约着土壤中水分、养分、盐分的运动规律。
d.坡向。影响土地的利用,阳坡光照与温度较阴坡好,阴坡水分较阳坡好。
③水资源条件调查
a.地表水。调查河流、湖泊水位、流量及季节性变化。分析其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状况。
b.地下水。调查地下水位、水质,以评价其对生活饮用、农业灌溉、水产养殖、工业供水的适宜程度,还应调查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c.水利设施。调查水库的数量、容量、引水、提水和排水工程的规模、灌排系统的完善程度和渗漏状况以及灌排能力。
d.水旱渍害状况调查。这些调查资料可以在水利部和农业部这些相关行政部门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