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疆域
中国疆域图(一)夏----魏晋南北朝
:
560
时红北 候色周 。为,年
南蓝南 朝色北 陈为朝 ,北后 这齐期 是,疆 北粉域 朝红图 疆色, 域为淡 最西蓝 大梁色 的,为
五胡乱华前北方外族分布图
北魏与南朝宋对峙图
东魏、西魏与南朝梁对峙图
北周、北齐与南朝陈、西梁形势图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一)
夏-----魏晋南北朝
商 朝 全 图
315
年 五 胡 十 六 国 与 东 晋 形 势 图
330
年 五 胡 十 六 国 与 东 晋 形 势 图
369
年 五 胡 十 六 国 与 东 晋 形 势 图
383年前秦南பைடு நூலகம்前 夕
394年五胡十六国与东晋形势图
440
朝淡 宋蓝 。色年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
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概述远古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秦朝疆域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隋唐鼎盛时期隋朝疆域唐朝疆域周边其它民族国家宋朝时期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明朝时期的疆域清朝时期的疆域民国疆域共和国疆域近代的国土沦丧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二、殖民地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概述远古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秦朝疆域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隋唐鼎盛时期隋朝疆域唐朝疆域周边其它民族国家宋朝时期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明朝时期的疆域清朝时期的疆域民国疆域共和国疆域近代的国土沦丧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二、殖民地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展开编辑本段概述现代中国疆域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编辑本段远古时代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
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九州的天下观与地理观。
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
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部编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中国最新的历史教材。
和过去的教材不同,该教材采用了通史的编撰模式,取代了过去专题史的模式。
教材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改变了过去逻辑混乱、内容空洞的现象。
在教材中截取其中古代史部分地图,以供大家欣赏。
教材中的地图也是采用的是谭其骧版本的历史地图,有很多不客观的地方。
因此,这些地图只能作为参考。
一,先秦时期地图书中第一幅地图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地图。
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00多该地图主要展示其中比较重要,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如巫山人、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等。
第二幅地图是西周分封地图。
从该图能够看出西周主要诸侯国和民族的分布位置。
该图的缺陷是无法区分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
春秋战国时代地图,能够反映主要诸侯国都城的位置,但是不能反映诸侯国的大小。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朝的地图比一般的秦朝地图较为精美,能够反映很多郡的具体位置。
不过,由于该图是谭其骧地图为基础制作的,因此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象郡应该位于越南地区,二是秦朝版图不应该画入云贵。
详细的情况,小编有专门的文章论述,这里不在多说。
教材中评价秦朝“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材中没有汉代地图,只有丝绸之路的地图。
教材中对汉武帝的开疆扩土介绍到:“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第三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
思考:
• 是什么力量使中国能够摆脱近四百年 分裂的困境,重新走向统一?
• 为什么中国文化在分裂、混乱的年代 中,在历经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后能够 继续延续下来,不断地自我更新和发 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的研究概况
• 吕思勉 • 陈寅恪 • 王仲荦 • 唐长孺 • 汤用彤 • 田余庆
吕思勉(1884~ 1957),字诚之,江 苏武进(今常州市) 人。吕思勉先生是我 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 知识渊博,学术造诣 高。他的史学研究遍 及各时代、各领域, 在中国通史、断代史 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 出了独到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佛教的急剧发展期
• 般若学盛行 • 士大夫阶层积极参与佛学探讨
• 儒释道论争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上发展的原因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口的大流动和民 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文化的大交 流。 • 儒学独尊地位的丧失,给其它思想文 化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 汉文化同域外文化的碰撞、冲突、交 流和融合,给这一时期的思想界吹进 强劲的新风。
注重中外历史比较研究的特点:
• 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吕思勉 先生时有将该时期历史与罗马史的对 比研究。如在该书“总论”中,吕先 生就指出:“东洋之有秦、汉,西洋 之有罗马,其事盖颇相类;中国见扰 乱于五胡,罗马受破毁于蛮族,其事 亦未尝不相类也。然蛮族侵陵以后, 欧洲遂非复罗马人之欧洲,而五胡扰 乱之余,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如故 也。”
《曹全碑》 全称《汉合 阳令曹全碑》,汉中平二 年(185年)刻,1956年藏 入西安碑林博物馆。该碑 书法清秀娟雅,字体结构 扁平匀齐,为汉隶奇葩。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王羲之的《丧乱、二谢、得示贴》
什么叫玄学?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 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的字面意 思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 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 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以 “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 “有无”问题的辩证思考,解决名教 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中国的形成及其疆域的变迁1.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出现了“宅兹中国”,这里“中国”的含义是()A:位于各国中心的国家B:位于国家中央的地区C:位于天下中央的国家D:位于天下中央的地区答案:D2.华夏族群心目中,位于天下中心的地区是()A:太行山、黄河之间B:关中平原C:晋南盆地D:洛阳盆地答案:D3.什么时候长江流域被纳入“中国”地域范围()A:西周B:夏C:东周D:商答案:C4.哪位帝王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疆域范围()A:汉武帝B:隋炀帝C:秦始皇D:唐太宗答案:A5.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了朝鲜半岛北部的周边民族政权是()A:契丹B:新罗C:高句丽D:百济答案:C6.今天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何时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的国家()A:元朝B:明朝C:宋朝D:唐朝答案:C7.汉代以后,哪一个王朝突破了汉武帝时期的中国疆域()A:唐朝B:明朝C:清朝D:元朝答案:C8.谭其骧先生所主张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是以什么时期的中国疆域为准的()A:17世纪中期清朝建立时期的中国疆域B: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C: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中国疆域D: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的中国疆域答案:D9.19、20世纪之交,通过与地方土司签订合约,逐渐侵占中国云南省西部领土的西方国家是()A:德国B:法国C:英国D:沙皇俄国答案:C10.外蒙古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是在什么时期()A:清帝宣布退位,外蒙古王公宣布脱离中国之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条约之时C:北洋政府时期,苏联与中国谈判建交之时D: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与中华民国签订友好条约之时答案:D中国历史地理与当代大学生1.什么是历史地理学?()A:地理学的发展史B:既研究历史,也研究地理C:历史记载的地理面貌变迁D:地质时期的地理面貌变迁答案:C2.下面哪一项内容无法进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A:汉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成分构成B:清代黄河水量变迁C:北宋与辽的边界变迁D:唐代渤海湾海岸线的变迁答案:A3.下面哪一项不是学习历史地理学的价值和意义()A: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B:帮助我们对现在的地理现象寻找到合适的定位C:为现代经济建设提供借鉴D:帮助我们更熟悉古代文献答案:D4.中国近代第一部历史地理学学术刊物是()A:《禹贡》半月刊B:《历史地理》C:《中国历史地理论丛》D:《历史地理研究》答案:A5.率先对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进行研究的学者是()A:竺可桢B:顾颉刚C:钱穆D:谭其骧答案:A6.以下哪一个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对黄河水量进行测量B:分析历史文献中对黄河水量的记载C:统计2018年的黄河水量数据D:实地考察黄河流向答案:B中国地域文化的形成、表现与发展1.下列地域文化,与其他三个类项不在一个层级的是()A:三秦文化B:沪文化C:吴越文化D:齐鲁文化答案:B2.以下哪一项不是地域文化产生的原因()A:地理的阻隔B:交通出行艰难C:人员流动较少D:国家政策引导答案:D3.分布在山西黄土高原的特殊建筑样式是()A:围楼B:窑洞C:四合院D:吊脚楼答案:B4.以下地方信仰,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是()A:妈祖B:蚕花娘娘C:二郎神D:许真君答案:B5.以下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与华北平原不相匹配的是()A:民居以四合院为主B:饮食以红薯、玉米为主C:服饰用料以棉毛为主D:避免蝗灾是地方信仰神灵的功用答案:B6.西汉时期,处于统治阶层的地域集团是()A:南阳集团B:北府军集团C:关陇集团D:丰沛集团答案:D7.以下人为因素不会导致地域文化发生变化的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B:政治分裂局面的形成C:行政力量的推动D:交通方式的改进答案:A8.以下哪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移民进入后,在原有地域文化内部形成“文化岛”的现象()A:民国时期上海出现的石库门民居样式B:晚清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的传播C:南宋以后杭州地区形成的杭州方言D:西汉时期中原农耕文化在河西走廊的推广答案:B9.地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地域文化更适合当地自然、人文环境B:地域文化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C:地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D:地域文化提供了文化演进的多种可能答案:B10.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地域文化的未来发展()A:对于某些不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地域文化内容的消亡,要坦然面对B:借助地方保护主义来保护地域文化C:推行主流文化,逐渐覆盖原有地域文化D:对于地域文化要不惜一切代表进行保护答案:A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与一带一路政策1.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称法的是()A:李希霍芬B:斯文·赫定C:日本NHK电视台D:甘肃省歌舞团答案:A2.以丝绸为主要贸易品主要在中国古代什么时期()A:宋元时期B:汉唐时期C:晚唐五代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3.狭义“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A:海上丝绸之路B:草原丝绸之路C:高原丝绸之路D:绿洲丝绸之路答案:D4.丝绸之路存在的地理环境基础是()A:有绵延的河流可以运输商品B:有农耕定居聚落作为沟通媒介C:有东西向绵延的山脉作为交通指向D:有广阔的草原可以与西方沟通答案:B5.以下技术文明,哪一个不是在公元前3000年传入中国的()A:马匹B:大麦、小麦农作物C:青铜冶炼技术D:绵羊、黄牛农畜物种答案:A6.公元前3世纪丝绸之路出现的历史背景,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中亚商团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崛起B:秦汉帝国完成对华夏地区的政治统一C:匈奴被西汉击败,北遁漠北D:亚历山大东征把地中海文明传播到中亚答案:A7.影响丝绸之路兴衰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自然环境的变化B:沿途民族的商业动力C:中原王朝的政治需要D:游牧民族政权对交通路线的阻断答案:B8.中原王朝致力打通丝绸之路的动机是()A:向西方传播华夏文化B:对西方奢侈品的追求C:保障中原王朝的军事安全D: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答案:C9.丝绸之路北线虽然容易通行,但是在历史上经常断绝,其主要原因是()A:中原王朝的偏好B: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C:沿途民众经常迁徙D:沿途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答案:B10.北朝隋唐时期,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族群是()A:波斯人B:粟特人C:突厥人D:阿拉伯人答案:B第一章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A:History and geographyB:HistoryC:GeographyD:Historical geography答案:D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A:历史文献B:考察C:调查D:观测答案:A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A:南京B:大名府C:洛阳D:长安答案:A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A:1200万平方公里B:1300万平方公里C:1000万平方公里D:960万平方公里答案:B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A: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B:正确理解人地关系C: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答案:C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__________。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魏晋南北朝(220—589)魏晋时期国家分裂少数民族内迁一. 北魏的崛起⑴族源:①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②汉魏以来游牧于山西、内蒙;③315年时建立代国,为前秦吞并。
⑵崛起: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迁都平城(山西大同) ,次年称帝。
⑶统一北方: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多年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2.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3.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4.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激化社会矛盾5.孝文帝自身的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以及冯太后支持6.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目的:缓和尖锐的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均田制(核心措施) 北1)前提:由于战乱土地荒芜,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2)主观目的: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3)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不得买卖。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租调制)。
4)土地性质: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前提下实行的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实质)5)作用①对农民:农民得到土地②对国家:抑制了土地兼并,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缓和社会矛盾,社会稳定 ③对北方经济: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④对后世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民族融和封建化;使农民与土地结合,重建黄河流域的小农经济,使北魏的经济基础由游牧完全转变为农耕,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2、废除宗主都护制,改行三长制1)原因:A 、宗主督护制下宗主成为割据势力,宗主隐冒户籍,逃避赋税,地方与中央矛盾的激化了B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三长直属州郡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4)影响: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隐瞒户籍状况改变②建立了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③户口增加,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一、朝代概述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
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
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
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
二、地方行政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为州、郡、县三级制。
县以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沿袭汉制为乡、里、亭;北朝自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实行党、里、领三长制。
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置都护等军事机构进行治理;而各国对不巩固的统治地区,则设置镇、戍,派军将以行军事管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虽然基本承袭了州郡县三级制,但在不断限制地方势力发展的情况下,三级行政区的实际管辖范围都在缩小。
)·各朝代州郡县数目一览表朝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北魏后齐北周州数13 13 13 2 5 19 22 23 23 42 103 97 211郡数40 103 105 65 22 43 156 238 395 350 109 519 160 508县数1314 1180 1109 1179 1474 1025 438 352 365 1024备注一说48 道32国341 道及国在县内一说20州疆域不定三、侨州郡县定义:东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争频繁,人民流徙,为安置流民而在流民聚居地所设的州郡县的地方行政区划。
由于它是寄治在别的州郡境内﹐仍沿用其旧壤州、郡、县之名,故称侨置。
其后经过土断﹐许多寄治州郡获得实土。
但因本是外地迁来﹐故继续称为侨州﹑侨郡﹑侨县。
土断:东晋、南朝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
其主要精神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
侨州郡县设置的作用及其弊病:(东晋初年,北方士族率领大量依附人口南渡,东晋政府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保护南迁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便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按他们的原籍的名称侨置州、郡、县,)这样一方面照顾了各大家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疆域
昌黎、玄菟
乐浪、带方二郡
(2)曹魏西晋的北部疆域与乌桓、鲜卑的 内迁。
• 汉光武帝内迁乌桓,驻守北方十郡(辽东、辽西、右北平、 雁门、太原、渔阳、广阳、上谷、代郡、朔方)。建安12 年,曹操出兵攻打乌桓,解除了乌桓对北方的威胁,并把 乌桓内迁,身强力壮的编为骑兵,老弱成为编户,逐渐与 汉族融合。 • 鲜卑原南下西拉木伦河,又继续南下。和帝时,北匈奴往 西逃,蒙古高原成为一片空地。这时鲜卑往西迁到蒙古高 原,原居住在这里的10万匈奴人归附鲜卑,鲜卑力量强大。 桓帝时,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各部、成为东汉北边最强大 的国家。献帝时企图联合诸葛亮打曹操,曹操派人刺杀檀 石槐,诸部离散,骚扰边境,分为三部:慕容部、段部、 宇文部。 鲜卑的强大,使中原王朝在东北的疆域大大内缩,西 晋末只达到北京附近,一直维持到十六国。
林邑国北界
1、东北疆域
• 从311BC战国时燕击败东胡建辽东郡,到 404年后燕时中原王朝退出辽东、玄菟二郡, 中原王朝统治辽东地区达700余年的历史。 至此,全部为高句丽占取,直到唐太宗贞 观十九年(645)才收复辽东地区,到唐高 宗总章二年灭高句丽才恢复了对朝鲜半岛 的统治,但极为短暂。
2、西北疆域
• 六镇 沃野:今内蒙古乌拉特旗东南,管杭锦后旗东、乌 梁素海西、阴山南的黄河南北的地方。 怀朔:内蒙古固阳西南,管乌梁素海以东、固阳以西、黄河 以北地区。 武川:内蒙古武川县西,管固阳以东、武川以西的阴山南北 地区。 抚冥:内蒙古四王子旗东南。 柔玄:在河北尚义县西内蒙古境内。 怀荒:河北张北县。
晋朝的疆土变迁南北疆域的更迭
晋朝的疆土变迁南北疆域的更迭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王朝,其疆域南北分裂的特点体现了当时中国政治的极大动荡。
本文将以晋朝的疆土变迁为主线,探讨南北疆域的更迭。
一、疆土边界与国土发展晋朝建立之初,其疆域边界如下:北起辽东、分庐山、嵩山、界黄河、制恒水,东至江东、分抚州,南越广州,西至潭、秦、南阳,蔡、陈、唐,河、山、北应、岣嵝山脉。
此时的晋朝疆域相对稳定。
然而,晋朝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疆域变动不断。
东晋时期(317年-420年),晋朝南方的疆域持续受到南方各地域的侵略和割据势力的影响,南方局势动荡不安,使得晋朝南方疆域出现大规模的变迁。
二、南方疆域的变化晋朝南方疆域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东晋时期,由于南方局势不稳定,一系列割据政权的崛起导致南方土地逐渐失去了中央政权的控制。
例如,东晋初期,桓温以欲割据中原的野心,主动放弃荆州地区,致使南方疆域进一步收缩。
至东晋孝武帝时期,荆、豫、江、楚地区相继被东晋政权失去控制,南方局势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北方的鲜卑、匈奴等民族势力不断侵袭,南北疆域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
这使得晋朝南方疆域的变迁成为当时的重要问题。
三、北方疆域的变化晋朝北方疆域的变化主要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和内部政权更迭的影响。
晋朝初期,北方的鲜卑族、匈奴等各类游牧民族时常侵扰边境,使得晋朝北方边境屡次退让。
此时晋朝北方疆域的变迁较为频繁。
到了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爆发,中央政权分裂,导致北方政权的动荡。
不同的政权在北方接连出现,使得晋朝北方疆域进一步收缩。
四、南北疆域的边界演变南北疆域的边界演变是晋朝疆域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朝初期,南北边界主要为黄河,然而随着南北政权的交替,疆域边界逐渐扩张或缩小。
在南方,南方割据政权纷纷崛起,南越广州成为南方重要割据政权之一,对晋朝南方疆域形成极大挑战。
这导致晋朝南方边界逐渐收缩,南北疆域的边界演变趋势明显。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使得晋朝北方边界频繁变动,晋朝北方疆域的边界演变也日趋剧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一、朝代概述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
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
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
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
二、地方行政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为州、郡、县三级制。
县以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沿袭汉制为乡、里、亭;北朝自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实行党、里、领三长制。
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置都护等军事机构进行治理;而各国对不巩固的统治地区,则设置镇、戍,派军将以行军事管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虽然基本承袭了州郡县三级制,但在不断限制地方势力发展的情况下,三级行政区的实际管辖范围都在缩小。
)·各朝代州郡县数目一览表朝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北魏后齐北周州数13 13 13 2 5 19 22 23 23 42 103 97 211郡数40 103 105 65 22 43 156 238 395 350 109 519 160 508县数1314 1180 1109 1179 1474 1025 438 352 365 1024备注一说48 道32国341 道及国在县内一说20州疆域不定三、侨州郡县定义:东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争频繁,人民流徙,为安置流民而在流民聚居地所设的州郡县的地方行政区划。
由于它是寄治在别的州郡境内﹐仍沿用其旧壤州、郡、县之名,故称侨置。
其后经过土断﹐许多寄治州郡获得实土。
但因本是外地迁来﹐故继续称为侨州﹑侨郡﹑侨县。
土断:东晋、南朝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
其主要精神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
侨州郡县设置的作用及其弊病:(东晋初年,北方士族率领大量依附人口南渡,东晋政府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保护南迁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便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按他们的原籍的名称侨置州、郡、县,)这样一方面照顾了各大家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第三章 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一)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 (李)冲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 卿议之。太后曰:“立三长 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 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何为而不可?” (魏书
李冲传)
• 1、设立三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 • 2、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 均田制是李安世提出。规定:男子15岁以上 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 为备休耕,露田中倍授给。露田年满七十还 官。桑田不必还官。奴婢授田与农民相同, 耕牛授田30亩,限四牛。地方官按官职大小 授给公田,剌史15顷,县令6顷。
史 实 辨 析
1、蜀汉的正式国号是“汉”, 诸葛亮应自称“汉丞相”。
2、诸葛亮领兵攻打曹魏时曹操 已死,不可能率军迎战;“魏”是曹 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因此,曹操 不可能打“魏”的旗号。
西晋、东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户数
魏 蜀 103万 28万
人口
443万 94万
兵力
60万 10.2万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 晋 内 迁 各 族 分 布 图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 鲜 卑 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 役,甚至劫掠少数民族人民 鲜卑 匈奴 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 羯 羌 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 氐 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 反晋。
二、八王之乱
3、走向分裂--八王之乱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十六国历史始于304年, 终于439年。起始与西晋 相叠,后期与北魏相叠。 十六国主要是由“五胡” 建立的,但也有部分汉 族政权。 十六国是一个习惯性称 呼,指此期立国较长的 十六个割据政权。另有 几个政权年代较短,不 在其列。拓跋鲜卑建立 的代-北魏亦未计入。 除立国川蜀的成(汉) 外,其余十五国均在北 方。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史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2013全国Ⅰ)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 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予以说明。
魏晋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⑴北方大量人口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 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⑵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 经济的发展; ⑶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 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 发展的政策。
魏晉南北朝分合表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史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东魏 北齐 北 魏 十六国 魏 隋 西魏 北周 西 北魏——北周:439——581 蜀 晋 吴 宋 齐 梁 陈 东晋
266-316
317-420
220年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
581年
北朝(439-581) 北 方 魏 东
D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将全国分为哪几大经济区?
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鲜 卑
鲜卑 羌 氐
匈 奴 羯
西晋境内内迁各族分布图 北 方 民 族 南 迁 中原人民南迁
民族迁徙 如西晋:五族内迁,汉族南迁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
2、经济
农业:曹魏翻车(灌溉工具),北魏均
田制、三国屯田制推行;耕耙耱技术形 成; 《齐民要术》; 江南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并烧制出成熟白 瓷;三国时期“八辈之蚕” 商业:北方商业因战乱发展缓慢,南方 逐渐发展;
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先秦至南北朝)
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先秦⾄南北朝)【先秦疆域】先秦时期疆域变迁的总趋势,是华夏地区由中原向南向北逐渐扩展。
如夏时主要在黄河中游;商时南⾄淮河,北⾄河北中部;周时南⾄长江南岸,北⾄辽宁;春秋时南⾄洞庭,北⾄⼭西中部;战国时南⾄五岭,北⾄阴⼭。
另⼀⽅⾯是从下游向上游逐渐扩展,如夏商时在黄河流域,周时发展到渭河上游,春秋时发展到洮河流域。
夏:中⼼地区在豫西嵩⼭附近为中⼼的颖河上游、伊河流域、黄河北岸古济⽔流域和晋西南。
商:北⾄易⽔,南⾄淮河,东⾄⼤海,西⾄太⾏、伏⽜⼭脉。
周:北⾄辽宁喀左、朝阳,西⾄渭河上游,西北⾄汾河流域霍⼭⼀带,东⾄⼤海,南⾄汉江中游,东南⾄长江下游、太湖流域。
春秋战国:春秋初年,四夷⼊侵中原,华夏区域缩⼩;后中原国家逐渐强⼤,⾄战国末年,七雄的疆域东北过鸭绿江,北⾄河套地区、⼭西河北北部、辽宁南部,⾄洮河流域,南⾄浙江江西北部、湖南全境、贵州、四川的⼀部分,为秦统⼀后的疆域打下了基础。
【秦汉疆域】秦汉时期,以汉族为中⼼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时期的疆域在中国疆域变迁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
其中秦代⾸次建⽴了统⼀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时期疆域东⾄⽇本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过阴⼭,西⾄中亚,西南⾄⾼黎贡⼭、哀牢⼭,南⾄越南中部和南海。
秦:在长江以南置会稽、闽中、桂林、南海、象诸郡;在河套置九原郡,将北界推⾄阴⼭以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辽东;开通了四川宜宾⾄云南昭通的五尺道。
汉:汉初疆域⼤为缩⼩,匈奴越过河套占据河南之地;福建地区为东瓯、闽越所占;岭南为南越国赵佗所占;西南放弃五尺道及黔中郡。
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向外扩张疆⼟,使汉代疆域达到空前的规模。
北界:使卫青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新置五原、朔⽅郡,恢复云中、雁门郡,使北界回到河套以北。
西北界:使霍去病出击河西⾛廊,设敦煌、张掖、武威、天⽔四郡,与⾦城郡合称“河西五郡”。
南界:平南越,设南海、郁林、合浦、苍梧、象、交趾、九真、⽇南⼋郡;在海南岛设儋⽿、珠崖⼆郡。
新疆中亚史料学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新疆中亚史料学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西域史料一、正史中有关西域史料(一)《三国志》中有关西域史料《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时四川人,在蜀国为官,280年西晋灭蜀后,入晋为著作郎,并作《三国志》,经10年,全书65卷。
该书在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上有一个认识上的全局考虑和编撰上的恰当处置。
它以魏主为帝纪,以蜀、吴二主史事传名而纪实。
表述上精心安排。
他以一部纪传体史书兼同时存在的三个王朝的历史,这是“正史”撰述的新创造。
《三国志》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魏志》的详细。
魏在三国中疆域最大,人口也多,生产情况也较好,学术文化水平也高,尤其是魏接收了后汉的图书典籍,如《东观汉记》等,故《三国志·魏志》比蜀吴都详细2、《蜀志》简明。
它仅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但是叙述扼要,简明得体。
3、保存了重要的史料。
它自220—280年的历史史料,有些特别重要。
如《魏志·张鲁传》和《蜀志·刘焉传》中保留的五斗米道的原始资料;《魏志·华陀传》保存了古代医学的辉煌成绩;《魏志·外国传》中乌丸、鲜卑、高句丽等史料等。
正因为如此,后人将其书与史、汉、后汉三书列为24史的“前四史”作为代表性著作,充分肯定了它在史学上的价值。
该书中关于西域的史料相对较少,且较为分散。
主要保存在《魏书》有关纪传之中及《魏书》卷30的《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试举几例:1.魏书卷2《文帝纪》:(黄初三年,222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诏曰:?西戎即叙,氐、羌来王,《诗》、《书》美之。
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其遣使者抚劳之。
?是后西域遂通,臵戊己校尉。
2.魏书卷6《董卓传》?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
?3,魏书卷16《仓慈传》?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
??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
3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新疆PPT演示课件
10
隋唐时期,也是丝绸之路大放异彩、东西 方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的时期,大量外来文化通过 这条沟通之桥涌入内地,为塑造唐代自信、开放、 多元的文化风骨,提供了有力支持。隋唐时期, 亦是西域人文面貌发生巨大变迁的时期,在隋唐 两代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有大量突厥语族语言的 各族游牧人涌入西域,尤其是进入了绿洲地区, 由此加快了多民族融合的进程。
7
3、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经济文化 社会经济状况 西域与内地的文化艺术交流 龟兹石窟壁画艺术
龟兹古城
龟兹(今库车县)石窟壁画艺术
8
三、唐朝西域
州县制
治 理 措 施
羁縻府州制
9
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之一部分,在新疆(古称西域)的 发展历史上,隋唐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唐朝统一西域并进行了 有效管理,使西域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地区的地位, 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唐朝在西域实行了两种行政制度,在 东疆汉族人居多占居民多数的伊、西、庭三州,实行了和内地 相同的州、县、乡、里制度,而在西域其它地区则实行了由都 护府管辖之下的都督府、州制度。这种行政制度既加强了西域 和内地的统一,又体现了西域自身的特点,得到了西域人民的 拥护,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唐代,西域各族人民对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向心力进一步强化。
11
北 庭 古 城 ( 吉 木 萨 尔 )
12
安 西 古 城
13
14
1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魏政权时期:221年在 高昌设立戊己校尉对西域 进行管理。
北魏时期,按照郡县制 管理西域事务。
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赛人
羌人
月氏
乌孙
汉人
匈奴
鲜卑
柔然
《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PPT课件2
袁绍 10万
胜多
曹操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 的主动;招贤纳士,人才济济。
主 经济:实行屯田,发展生产。 观
军事:精通《孙子兵法》,具有杰 出的军事才能。
客 观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二、赤壁之战
1.孙权、刘备势力的扩大 2.赤壁之战
刘 备 像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曹 操 画 像
屯 田 图
《求贤令》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 求 贤 之 急 时 也 。 …… 唯 才 是举,吾得而用之。
“挟天子以令诸侯”想象画
——《三国志》
贾诩劝张绣归附曹操
第一,曹操是奉天子令天下,以公义 而言,我们应该归许都。第二,袁绍强盛, 我们力弱,以少投众,以弱从强,不能得 到重视;而曹操力弱,见我们投附必然高 兴。第三,凡是有王霸之志的人,必然胸 怀大志,不会计较个人私怨,曹操就是这 样的人……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失败原因
③利用气候、地理 条件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 教训 ① 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②重视合理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曹魏两晋的疆域:
(1)曹魏两晋的东北疆域及其从朝鲜半岛退 出势力
223年,曹魏灭掉公孙氏,带方、乐浪二郡为曹魏 所有。 西晋咸宁二年,平州领有辽东、昌黎、玄菟、带方、 乐浪四郡一国。但此后高句丽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平州 的辖境。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国内大乱,313年高句 丽占领了乐浪郡,与此同时韩濊攻陷了带方郡。从此, 中原王朝的势力退出朝鲜半岛,疆域内缩。从西汉置朝 鲜四郡至此时失去乐浪、带方二郡,中原王朝统治朝鲜 半岛达420年。
●
3、越南地区
• 西晋末年,林邑强大起来,不断侵犯边境, 南朝刘宋时,整个日南郡为林邑所占,中 原政府放弃了日南郡,中原政府最南边界 是日南郡北界,以横山与林邑国为界,从 北纬16度退至北纬18度,往内缩了400-500 公里。
昌黎、玄菟
乐浪、带方二郡
(2)曹魏西晋的北部疆域与乌桓、鲜卑的 内迁。
• 汉光武帝内迁乌桓,驻守北方十郡(辽东、辽西、右北平、 雁门、太原、渔阳、广阳、上谷、代郡、朔方)。建安12 年,曹操出兵攻打乌桓,解除了乌桓对北方的威胁,并把 乌桓内迁,身强力壮的编为骑兵,老弱成为编户,逐渐与 汉族融合。 • 鲜卑原南下西拉木伦河,又继续南下。和帝时,北匈奴往 西逃,蒙古高原成为一片空地。这时鲜卑往西迁到蒙古高 原,原居住在这里的10万匈奴人归附鲜卑,鲜卑力量强大。 桓帝时,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各部、成为东汉北边最强大 的国家。献帝时企图联合诸葛亮打曹操,曹操派人刺杀檀 石槐,诸部离散,骚扰边境,分为三部:慕容部、段部、 宇文部。 鲜卑的强大,使中原王朝在东北的疆域大大内缩,西 晋末只达到北京附近,一直维持到十六国。
前凉
后赵
前赵
成汉
(5)前燕:后赵石虎死后,前燕进军黄河流域,灭冉魏。 前燕最大的疆域东至辽东半岛,西至今山西北部和沁水流域 以东。 (6)前秦:前秦初期范围很小,到苻坚(357)继位平定关 中,又先后灭前凉、前燕和代,并在373年夺取勒晋梁、益 二州,占领勒了四川盆地。382年,苻坚派遣吕光进军西域, 两年后,吕光控制了西域都护的全部辖境,在龟兹(今新疆 库车)设置了西域校尉。淝水之战前(383)。前秦完全统 一了北方,石十六国中疆域最广的一个,淝水之战败后,前 秦瓦解,后燕、后秦、西燕、西秦、后凉等政权纷纷自立, 385年,苻坚撤离长安后被后秦俘杀。前秦残余势力在关中 西部和陇东一带维持到394年。灭于后秦。 (7)后秦:在灭前秦后,后秦的疆域大致有河套以南、今 陕西秦岭以北、山西西南部、宁夏大部和甘肃以东的部分。 后有从后燕和东晋夺取了黄河以南今河南大部。
3、十六国诸政权的疆域变迁
(1)成汉:成汉的疆域大致是今四川省川西高云部分和汉 中盆地的西部。 (2)汉,前赵:317年前后,汉的疆域北至阴山、今桑干河、 燕山,南至淮河、秦岭,西至黄河、陇东。前赵初建是的 疆域(319)东起洛阳,西至陇西黄河,北至渭北高原和 今山西西南,后受石勒打击,退至关中。 (3)后赵、冉魏:石勒称赵王后,灭前赵,后赵就拥有汉、 前赵的最大疆域,并一度越过淮河和南阳盆地,威胁东晋 的北部。后赵末年发生内乱,石虎养孙石闵恢复本性冉, 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当时后赵境内大乱,冉魏实际控制 的区域有限。 (4)前凉: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其疆域以河西走廊 为主,东起黄河,西至玉门关,南起祁连山,北至居延泽 (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前凉后期还控制了西域,设置了 西域长史。
二、西方对吐谷浑的战争的胜利及 疆域的扩张
• 北魏西方疆土的扩张,主要是对吐谷浑战争的胜利,疆土 比西汉还大。西汉末时,疆土达湟水上游,在青海湖东部 设有西海郡,后为羌人所占。十六国时诸凉及西秦政权又 在湟水上游设广源、西平、西河、湟河、浇河、武威等郡。 • 北魏太武帝时,西秦衰败,西秦故地皆入于吐谷浑。吐谷 浑是鲜卑慕容氏的一支,原居住在东北,后沿阴山向西迁 到青海、甘南。到北魏时,占领了洮河上游及大夏河以西 的地区,南达四川松潘,势力强大,经常与中原发生战争。 北魏打吐谷浑占取湟河平原。北周时,对吐谷浑战争,在 洮河上游设郡,并浇河郡廓州,在这一带秦汉时不属于中 原,这时疆域比秦汉大。
3、西北方:西域地区的疆界
• 北魏对西域的经营,以沮渠氏后裔西迁高昌就开 始了。沮渠无讳西迁高昌,北魏随即派万度归进 兵鄯善,灭掉鄯善之后,又北取焉耆,征服了西 域龟兹等国。北魏在鄯善设西戎校尉,管理西域 事务,在焉耆设镇,初以万度归领之,后以车师 前部伊洛归为镇将。 • 北凉灭西凉,西凉残部逃往伊吾;北凉灭亡,李 宝等率部投降北魏,北魏在伊吾设伊吾戍,属敦 煌镇。塔里木盆地除高昌外都在北魏控制之下。
林邑国北界
1、东北疆域
• 从311BC战国时燕击败东胡建辽东郡,到 404年后燕时中原王朝退出辽东、玄菟二郡, 中原王朝统治辽东地区达700余年的历史。 至此,全部为高句丽占取,直到唐太宗贞 观十九年(645)才收复辽东地区,到唐高 宗总章二年灭高句丽才恢复了对朝鲜半岛 的统治,但极为短暂。
2、西北疆域
(3)北方鲜卑拓拔部的强大及中原对西域的 经营。
A、鲜卑拓拔部的强大 鲜卑拓拔部原居住在大兴安岭北端,后来南下,甘露时 (256-258)迁居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部)。西晋 末年,中原内乱,并州刺史刘琨为联合鲜卑打其他割据者, 将鲜卑拓拔部迁到山西境内长城以北地区,这样一来,拓 拔部势力强大,占有河北东北部,经西占有河套地区。 B、西北方:中原对西域的经营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中原王朝无力顾及西域,三国曹魏建 国之初就恢复了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西晋继魏在西域置 西域长史及戊己校尉,受制于凉州刺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十六国的疆域 南北朝时期的疆域 魏晋的州郡县三级制 东晋南北朝郡县的变化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十六国的疆域
一、三国两晋的疆域: 1、曹魏两晋的疆域。 2、蜀汉向南中的扩张与西晋宁州的设 立。 3、孙吴的南疆 二、十六国时期的疆域演变: 1、东北疆域 2、西北疆域 3、十六国诸政权的疆域变迁
前秦 代
前燕
(8)后燕:后燕恢复辽东旧地,又在394年灭西燕,同年占 有今山东,到次年,后燕的疆域在东、西、北大致恢复了前 燕的旧界,南面则只到达今山东南界、河南洛阳至商丘一带。 398年慕容德建南燕,山东境内就非后燕所有。后燕的都城 迁回龙城,疆域缩小到前燕初期的范围,但东部被高句丽夺 取,只有辽河以西至滦河下游地区。 (9)西燕:385年,西燕攻入长安,据有关中的一部分。但 到386年就发生内乱,慕容永获胜,迁至闻喜(今山西闻 喜),长安和关中为后秦所占。慕容永又攻占长子)(今山 西长子县西南, 以长子为都,称帝。西燕的疆域仅山西南部, 而且很部稳定,其西部不久就被后秦占有。 (10)南燕:398年,后燕的大部分疆域被北魏占领,宗室 慕容德从邺迁至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县),是为南燕。不 久就向东南发展,占有山东大部,次年就以广固(今山东青 州市西北)为都。
兴古郡
云南郡
建
永昌郡
3、孙吴的南疆
• 林邑国在东汉末年已向北发展到北纬16度 一线。据《水经注· 温水注》记载:248年 林邑国北侵,至寿冷县,以为疆界,侵占 了汉时所置卢容县,直到寿冷水,隔江与 北岸的西捲(原日南郡治所,今越南广治 省广治西北)县相望。孙吴时南界又向北 退到北纬17度一线,林邑国占据了日南郡 南部,日南郡郡治迁到朱梧(今越南洞海 县)。
1、四川盆地西部山地
• 中原王朝在这个地区是缩小了,汉在大渡 河河曲部分设沈黎郡,继汉之后的各朝都 在此设沈黎郡;金沙江东面设有越巂郡。 南朝齐时放弃了这两个郡,到南朝陈时这 一带仍然不属于中原王朝管辖。
2、云南、贵州一带
• 中原王朝在这里采取了两种统治办法: 一:是利用宁州刺史来管理云贵一带的汉人,统 治办法与内地相同,州下有郡、县,三级制。 二:是利用蛮夷校尉管理这里的少数民族,利用 少数民族酋长来达到统治其民族。 刘宋时少数民族大姓中有爨氏利用侯景之乱,宁州 刺史带兵去击侯景 ,乘机独立,据有云贵一带, 这样一来,西南云贵一带也放弃了。
• 前凉平定了鄯善、龟兹等国,降服西域,击擒了戊己校尉 赵贞,在统治区内设3州40余郡,在高昌建立高昌郡,由沙 州刺史管,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在高昌设郡,此后前秦、 后凉、西凉、北凉等政权都在高昌设郡。北凉为北魏所灭, 沮渠无讳率领酒泉、敦煌居民1万余家西迁,击败鄯善,又 打败高昌阚爽,占领高昌,赶走车师前部,统一了高昌, 称凉王。 • 在陇右、青海地区,西晋末吐谷浑迁入这里。十六国时期, 前凉、后凉、西秦、南凉击诸羌、吐谷浑,把中原王朝疆 域开拓了很多。十六国时前凉在湟水上游设有广源、西平、 西河郡,又在西平郡南沿黄河岸设有湟河郡(今青海省化 隆县西),以及甘松、漒川护军等。后凉、南凉又设浇河 郡(青海省贵德县)。西秦不断向南发展,击败西羌,在 洮河上游置武威郡,治迭兰城,在白龙江上游设漒川、甘 松诸郡及南漒镇,中原王朝西部疆界从洮河发展到白龙江 流域,又往西扩张到青海共和,河西 鲜卑
2、蜀汉向南中的扩张与西晋宁 州的设立
• 《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中说:“跨有荆益, 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 修政理。” • 诸葛亮平定南中四郡的叛乱之后,改益州为建宁 郡,分建宁、越巂置云南郡,又分建宁、牂柯置 兴古郡。在西双版纳建立了永寿县。 • 西晋平蜀,分益州之建宁、兴古、云南,交州之 永昌置宁州,辖有云南省雪山以南、怒江以东、 元江以北的地区,后来又管辖到贵州一带。
2、柔然的强大及北部疆域的内缩
• 柔然,北魏称蠕蠕(如),南朝称芮芮(瑞), 是东胡鲜卑族的一支。北魏初年,社仑统领诸部, 并征服了高车诸部和匈奴残部,北魏授予其豆代 可汗,建立王庭于弱洛水(今内蒙古土拉河西支 的喀尔喀河)畔。柔然的 疆域:西起西域,东达 高句丽,北达贝加尔湖,南界阴山与北魏为夹。 • 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北魏不仅放弃了六镇地区, 六镇以南的大片土地也放弃了,西以长城、东以 内长城为界。这样一来,内蒙古和山西、河北的 北部全部丢失,西部仅保有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