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28137627284b73f2425009.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六年级上学期的课)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
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5、天游峰的扫路人](https://img.taocdn.com/s3/m/eb204a7ea45177232f60a226.png)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材解读】一、文本解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的特点有三个:“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意境深邃,注重生活感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本文以“我”的活动为线索,描写“我”偶遇扫路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课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尤为细腻,生动传神,表现出老人的豁达开朗的性格特征。
第二自然段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比喻贴切,想象奇妙,同时也烘托了老人工作环境的险和工作的艰难。
课文中对“人”的描写,除了扫路人的直接描写,还写到了“游人”,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
人生是什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肤浅。
他们缺乏人生经验,对人的思想心态历程理解不深,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把握语言、触摸语言和感悟语言,在一定的情境中,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
进而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教师把握好本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的特点进行听、说、读、悟、写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从课文人物的语言中,感悟深刻哲理。
二、学生学什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时分配:2课时三、我们怎么教第一课时◆教学设想:以往我们容易忽视第一课时的教学,或者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比较随意和简单。
其实第一课时的教学十分重要。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识字。
本文有六个生字,其中“削”为多音字,可以让学生查字典进行不同音的字义辨析。
其他几个字可以让学生说说怎么记。
有必要的话教师还可以板书示范,引导学生写好字;二是在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给出课文的分段,让学生概括每一逻辑段的大意,并且用比较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给学生一定的质疑空间,让学生提出想知道的或者初读以后还未曾明白的问题,其中包括词语、语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教师在做一定的分析整理后再让学生读,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精品课件)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
![(精品课件)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ee0c5fc77da26924c5b00f.png)
课文详解
课件PPT
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 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 穿一套褪(tuì)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 一把竹扫帚(zhǒu)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 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精瘦”给人的感觉是干练,“褪色的衣服”表明 老人的平常和朴素。 “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
面”,揭开了老人的身份——扫路人。这是一位朴实、 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
课文详解
课件PPT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 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 松松,自在悠闲。
两个“不累”干脆利落,毫不掩饰,然后又用充 满诗意的语言表述了自己的工作,从中我们感受到 了一位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老人。
字词乐园
多音字组词并造句
课件PPT
棱 受到惊吓,鸟雀们都扑棱(lēng)棱飞走了。 lēng(扑棱棱) 河滩上的石头被流水磨去了棱(léng)角。
削 xuē(瘦削)
那位瘦削(xuē)的老人正认真地给土豆削(xiāo)皮。
字词乐园
近义词
攀登~攀附 悠闲~清闲 清爽~清新
得意~骄傲 打量~端详 开朗~爽朗
字词乐园
课件PPT
词语导学
【精瘦】非常瘦。造句:别看小明精瘦,但是他的力 气是我们班最大的。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造句: 我们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形容非常 劳累。造句:爷爷每次上楼,都气喘吁吁的。类似的 ABCC式的词语还有风度翩翩、果实累累、白发苍 苍、波光粼粼等。
课件PPT
课件PPT
资料宝袋
15、天游峰的扫路人补充习题
![15、天游峰的扫路人补充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d690b7c77da26925c5b01f.png)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
1.精瘦悠然自信豁达
2.天游峰的扫路人
乐于奉献、默默无闻、精神矍铄、开朗、无私奉献……
二、
xuē瘦削sù宿舍
xiāo 削铅笔xiǔ一宿
xiù星宿
三、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看,这个远镜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会断掉似的。
2.在登山途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位老人,他(填写外貌)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他每天打扫天游峰非常辛苦,但却过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是因为他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给游客们创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旅游环境,自己虽然辛苦,但却乐在其中。
四、
1.jīn 老人竟每天要打扫这样多的石阶,实在太辛苦了。
2.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3.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老人是乐于奉献、豁达开朗的人。
每天他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却过得自在悠闲,这完全得益他良好的心态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天游峰的扫路人》六年级课文原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六年级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0d749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e.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六年级课文原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六年级课文原文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
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jiong第三声)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的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5、天游峰的扫路人](https://img.taocdn.com/s3/m/3520be8abceb19e8b9f6ba06.png)
一位 健康勤劳 豁达开朗 热情好客 自信乐观
的扫路人。
课文既然是写扫路人,为什么要突出写 天游峰的高、险、窄?
(“反衬”的写法)
“2014感动中国”的颁奖仪马上要举 行了,请你来为他写一段颁奖词吧,请 在颁奖词中说清他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请以“他„„他„„他„„”这样的形 式来写。
语言描写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 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 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 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 我能舍得走吗?”
语言描写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 老人朗声大笑。
30年后,“我”再次来到了天游峰, 居然又见到了那位依旧神采奕奕的老人, “我”十分惊讶,赶紧迎了上去。
写游客是从侧面烘托天游 峰的高与险。
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 此峰固应第一也。 ——徐霞客
没有溪水流过这座山峰,却能 看尽西湖九溪的无限风光,所以 这座山峰本来就应当是第一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的句 子,感受一下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在 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外貌描写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 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 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可以说天游 峰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 老人朗声大笑。
天游峰的高和险 老人的朴实、慈祥
武夷山 颇有 节奏 循声 褪色 扫帚 顶天立地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瘦削 黝黑 炯炯有神 说罢 豁达开朗
15
武夷山 颇有 节奏 循声 褪色 扫帚 顶天立地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瘦削 黝黑 炯炯有神 说罢 豁达开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https://img.taocdn.com/s3/m/b5f1763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c.png)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
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
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
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是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下天游。
上天游的一览亭,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仙掌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
临亭四顾,周围景物尽入眼帘,是一座绝好的观赏台。
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观。
有殿宇式的楼阁,名“遨游霄汉”,成为游客饮茶、赏景的场所。
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
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由山南蜿蜒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落差170多米,飘逸潇洒。
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三十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人云:“飞泉响落睛疑雨,古木浓荫夏亦寒”。
在妙高台背后,有一条往东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冈。
这是仙游岩的绝顶。
冈上有仙游馆、三友堂、森天阁故址。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札记过去,我们认为“文本”是上帝,学生读文本就是复制文本,就是向文本靠拢。
这可以称之为“文本中心主义”。
现在似乎方向变了,变成了“学生”是文本的上帝了。
15、天游峰的扫路人(1)
![15、天游峰的扫路人(1)](https://img.taocdn.com/s3/m/5f9f932eaaea998fcc220e4a.png)
单元五
主备
人李宝升
执教
人
李宝升
课
时第一课时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教学要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波澜壮阔的长江,有风景秀丽的庐山,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
(板书:天游峰)还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人。
(板书:扫路人)
2、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围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课件导入天游峰
的扫路人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含形近字。
3、汇报读文情况:读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2、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
3、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成哪几部分?
4、全班交流
六、作业。
1、抄生字词语。
2、形近字组词:夷姨退褪腿削稍哨梢捎罢摆
板书设计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夷()姨()
退()褪()腿()
削()稍()哨()梢()捎()罢()摆()。
15、《天游峰的扫路人》PPT课件(1)
![15、《天游峰的扫路人》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136e000844769eae009edf7.png)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读流利,要有速度。 ③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 做上记号,同桌讨论。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习生字
•
y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ō
tuì
• 武夷山 颇有节奏 褪色 • zhǒu qī jiǒng • 扫帚 沏茶 炯炯有神 • xuē bà huò • 瘦削 罢免 豁达开朗
攀登 傍晚 瘦削 鞋子
伴随 慈善
气喘吁吁 自在悠闲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 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 武夷山,位于福建。有“奇秀甲 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 于东南”之誉。武夷山自然风光 独树一帜,主要景区是“溪曲三 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 三水”(九曲溪)、“山环六六 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 峰”(三十六峰)。天游峰位于 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 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区中心。 意。
我会读文
•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 2、指名读文 • 3、齐读课文
作业 • 1、读熟课文 • 2、抄写生字词 • 3、思考: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 个怎样的人?
提出不懂共同解决
• 1、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 样子。吁吁,形容初期的声音。
2、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 后退缩。文中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3、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 炯炯,形容明亮。 4、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等。 6、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5、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像是被削过一样
同学们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1~2):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 “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3):“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 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15、天游峰上的扫路人
![15、天游峰上的扫路人](https://img.taocdn.com/s3/m/c013d6e4f90f76c661371ad8.png)
15、天游峰上的扫路人1、听写的词语:武夷山颇有节奏褪色竹扫帚瘦削说罢沏茶飘飘悠悠轻轻松松层层叠叠炯炯有神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豁达开朗自在悠闲2、形近字组词:夷(武夷山)姨(姨妈)胰(胰腺)颇(颇有节奏)坡(山坡)褪(褪色)腿(火腿)帚(扫帚)浸(沉浸)侵(侵略)削(瘦削)悄(悄然)俏(俊俏)罢(罢工)摆(摆设)置(安置)3、多音字:豁huò(豁达)huō(豁出)削xuē(瘦削)xiāo(削皮)量lián(大量)liàn(重量)4、词语解释:自在悠闲——安闲舒适,闲适自得。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打量——观察瘦削——形容身体和脸很瘦。
炯炯有神——形容目光明亮有神。
5、近义词:攀登—攀附得意—骄傲悠闲—清闲大量—端详瘦削—瘦弱清爽—凉爽隐约—模糊望而却步—望而生畏炯炯有神—目光如炬6、反义词:得意—沮丧隐约—明显悠闲—繁忙豁达—狭隘清爽—浑浊望而却步—勇往直前7、描写眼睛的成语:炯炯有神眉清目秀目光如炬眉飞眼笑8、形容山高的成语:顶天立地高不可攀高耸入云崇山峻岭9、带“汗”的成语:大汗淋漓汗流浃背汗马功劳挥汗如雨10、词语搭配:褪色的衣服层层叠叠的石阶淡淡的星光淡淡的眉毛慈祥的眼睛清爽的空气豁达开朗的笑声课文内容1、《天游峰的扫路人》本文通过描写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天游峰的扫路人》从题目中的“天游峰”你预测到天游峰一定很高,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在天上游览;“扫路人”可猜测本文是写扫路的人。
3、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高、险。
扫路人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情好客4、划去错误的拼音。
沏(qīqīe)了一杯茶瘦削(xiāo xuē)宿(sùxiǔ)鸟循(xún shún)声打量(liāng iàng liang)课内阅读(一)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https://img.taocdn.com/s3/m/1222a7c005087632311212a6.png)
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抄一抄,再 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 3、(1)句子:“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 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 能断掉似的。” •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风,上 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 多级” •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 (2)特点:作者以形象的比喻“像一根银丝从空 中抛下来”,具体的数据“九百多,一千八百 多”,侧面的烘托“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 却步、半途而返”,多角度地展现了天游峰“高、 险”的特点。
• 4、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 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 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 5、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 吧?” • 6、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 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 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 松松,自在悠闲。
• 7、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 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 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 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 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 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 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 禁倒抽了一口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8、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 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 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 的眼睛炯炯有神。 •
• •
9、 “您老有60岁了吧?” 10、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 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 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 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 走吗?” • 11、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 后,我再来看您!” • 12、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 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 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 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5、天游峰的扫路人](https://img.taocdn.com/s3/m/3d903d7d01f69e31433294a1.png)
填空:
本文讲述的一位老人已有( ) 岁了,他每天早晨( ),傍晚 (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 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 吃的是( ),呼吸的是 ( ),而且还有( )作伴。 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 从内心敬佩他。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 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 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 里:喝的是 雪花泉的水 ,吃的 是 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 ,呼 吸的是 清爽的空气 ,而且还 有 花鸟作伴 ,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反衬(环境、他人)描写 请你写一个你留意过的身边的 普通人,用上以上的方法。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 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 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 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 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一根银丝 飘飘悠悠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 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 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 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 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 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 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 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 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 炯有神。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 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 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 水看一程。”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 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 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 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 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 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天游峰的扫路人
攀登 瘦削
扫帚
褪色
气喘吁吁 望而却步 豁达 颇有节奏 武夷山 沏茶 炯炯有神 傍晚 说罢 静寂 险峰 自在悠闲
小学语文课件:天游峰的扫路人
![小学语文课件:天游峰的扫路人](https://img.taocdn.com/s3/m/571b1ac805087632311212b7.png)
水沟镇中心小学 李晓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
至到了跟前,才看清 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 服,足蹬一双棕色的 运动鞋,正用一把竹 扫帚清扫着路面。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 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 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 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 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 脸,面色黝黑,淡淡的 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 睛炯炯有神。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 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 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 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 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 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不累,不累,我每天 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 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 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 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这位扫路人是怎样的 一个人? 2、这位扫路人到底是累 还是不累?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 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 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 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 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课外作业: 1、想象一下,再过三十年,作者又遇到了 老人,老人会是什么样子?相见的情景怎 样?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谈话?请写一段 话描述。 2、读一读本文作者章武的另一篇描写武夷 山的文章《武夷撑排人》和作家冯骥才的 《挑山工》。 3、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9f6f6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2.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看起来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内心好不中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
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原先老人是游玩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茶,专门热,专门香,看起来一股暖流,专门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现在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悠闲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但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认真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油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jiong第三声)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那个地点: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笑声打搅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的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爽朗的笑声,一直相伴我回到住地。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da5f0663968011ca30091ec.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阅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课文]15天游峰的扫路人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
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qī)了一杯浓茶。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jiǒng)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古诗天游峰的扫路人翻译赏析
![古诗天游峰的扫路人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5a3275aeaad1f347933f21.png)
古诗天游峰的扫路人翻译赏析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
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
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是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下天游。
上天游的一览亭,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仙掌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
临亭四顾,周围景物尽入眼帘,是一座绝好的观赏台。
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观。
有殿宇式的楼阁,名“遨游霄汉”,成为游客饮茶、赏景的场所。
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
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由山南蜿蜒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落差170多米,飘逸潇洒。
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三十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人云:“飞泉响落睛疑雨,古木浓荫夏亦寒”。
在妙高台背后,有一条往东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冈。
这是仙游岩的绝顶。
冈上有仙游馆、三友堂、森天阁故址。
【前言】《天游峰的扫路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6a91de7f1922791688e87c.png)
天游峰的扫路人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
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热爱大自然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3. 学习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自制远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回答板书)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画出描写扫路人的语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全班交流(天游峰)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一根银丝”(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天游峰石梯的陡峭和攀登的困难)
理解比喻句、飘飘悠悠
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课件,直观感受其险。
天游峰是如此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峻来吗?作者登上顶峰时又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吗?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有关重点句子: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
(1)抓住“顶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这些词句,体会天游峰很高。
这么高的天游峰一天要扫两次,应该是很累的。
谁能把天游峰的“高”读出来呢?
(2)理解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从这些词语中体会游客们登山很累。
指导朗读
3.全班交流。
(扫路人)
▲“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
(1)抓住“精瘦”体会老人的勤劳,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
(2)指导朗读。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
(1)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
(2)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
(3)“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老人有精神。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
(1)抓住“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体会老人很勤劳,对自己的工作很负责任。
(2)抓住“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体会老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3)抓住“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体会老人的豁达、乐观。
(4)指导朗读。
小结:是呀,这位老人把工作看作是一种锻炼,一种责任,一种享受。
这就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过渡:面对如此辛苦的工作,老人却说不累,可见老人的确非常豁达、乐观。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1)抓住“我能舍得走吗?”这句话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深情。
指导朗读。
(2)小结: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气和与他作伴的花鸟。
在我们看来,老人的生活其实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却以苦为乐,舍不得离开。
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
▲“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1)“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抓住这句话体会老人的自信和豁达。
(2)学生交流老人自信、豁达的原因。
(①锻炼;②环境好;③心情好、自信、乐观)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意思是(老人这么开朗,一定会长寿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
意思是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影响了我。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有了这些前提,我们相信老人肯定能长寿。
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更是一种自信、豁达。
同学们,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你们说,这样的人他普通吗?对呀,他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不普通。
他那种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不仅感染了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三、书写名言。
超越文本
1.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
(2)大自然是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在。
(3)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人要相信自己,坚定的信心会使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名人。
(5)生命在于运动。
四、拓展想象,延续文本
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相见的情景。
板书设计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高
扫路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