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 绪论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绪论1

外国文学绪论1

20世纪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 二十世纪,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两次世界 大战、席卷欧美的经济危机、更迭频繁的 各种社会思潮使欧美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 中,人类的精神文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血腥的战争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人道主义的 看法。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文学出现了 不同以往任何时代的新格局和新特征。
20世纪文学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
• 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各主要国家相继产生了资本 主义关系的萌芽,建立了以民族为基础的近代国 家。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 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产生 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学。这种新文学成为 当时文学的主流,起了巨大的进步作用,被看成 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 • 人文主义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戏剧和小说。 • 莎士比亚的戏剧把人文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代表小说最高成就。

中世纪文学
• 中世纪文学是指公元五世纪—十三世纪末的欧洲 文学。 • 五世纪以后,欧洲许多地区相继进入封建社会。 为了确保基督教的垄断地位,教会通过宣传宗教 教义对古代文化肆意地践踏。尽管在文学成就方 面没有太多的建树,但却基本完成了“两希”文 化的交融,从而奠定下西方近代文学与文化的基 石。 • 中世纪文学特点: 教会文学 骑士文学 英雄史诗 城市文学。 • 最主要成就是(意)但丁的《神曲》。
现实主义文学
• 文学成就: • 英:“杰出一代小说家” (萨克雷、狄更斯、勃朗特姊 妹、盖斯凯尔夫人)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 法: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等; 莫泊桑、 左拉等 • 俄: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列夫 · 托尔斯泰、契科夫等。 • 美:斯托夫人、 马克· 吐温 、欧· 亨利 杰克· 伦敦 • 挪威:易卜生(社会问题剧)

西方文学理论 绪论

西方文学理论 绪论

西方文学理论绪论一、西方文论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以欧洲为主的西方文学理论遗产。

二、西方文论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文论的主流是模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神学时期:中世纪文论“经为寓意”说和“诗为寓意”说:阿奎那、但丁3、复苏时期:文艺复兴文论为诗辩护、悲剧理论、小说理论、艺术真实和想象:薄伽丘、卡斯特尔维屈罗、塞万提斯、莎士比亚4、展开时期:17—18世纪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经典和范本,强调服从权威、规范与统一,据此为文艺制定法则。

“三一律”。

启蒙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提倡古典主义传统;卢梭认为科学与艺术毁坏德行,主张“回到自然”;狄德罗提出文学的逼真性原则,严肃喜剧取代古典主义喜剧;鲍姆嘉通强调诗的感性构思方式、修辞对诗意的作用;莱辛批评古典主义的“诗画同一”说和“单纯肃穆”的审美趣味,,把人的动作和行动提到首位,倡导市民戏剧;赫尔德提出用民间诗歌的再生来复兴诗歌,发扬民族文学传统;维柯注重原始人的诗性思维。

5、德国古典时期康德提出了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等观点;歌德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又高于自然,首创“世界文学”的概念;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论述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探讨)、首次提出悲剧冲突论;黑格尔提出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三种类型也是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史观念,在悲剧冲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善两恶的冲突”的悲剧本质说。

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追求理想的表现,强调想象和情感的巨大作用,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

现实主义文论方面,巴尔扎克主张文学应像镜子一样,照生活原样表现世界,提出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司汤达提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和文学的真实是虚构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别林斯基提出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杜勃罗留波夫将现实主义文论发展为真实性、典型性、形象性三原则;托尔斯泰主张文学要忠实地按照实际生活原样再现生活,文学的典型化原则。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

1.西方文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由文学活动中的问题本身所决定的,即不同时代问题视域的变化和转换带来文学理论的变化与演讲。

2.依据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西方文论始终围绕文学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关系展开。

3.西方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后现代文论各自问题视域的特征。

西方文论研究的基本问题视域,即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围绕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论述不同时期文论的不同表现形态、总体特征。

净化亚里士多德术语,罗念生译为“陶冶”,又译为“卡塔西斯”。

作宗教术语,意思是“净洗”,指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情感作用,即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模仿出来,从而达到灵魂的解脱和内心的净化;作医学术语,意思是“宣泄”或“求平衡”。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最高目的就是观众通过演员的模仿引起恐惧和怜悯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

但是恐惧和怜悯并不能直接引起净化,关键在于观众要对演员的扮演产生共鸣,所以共鸣是净化得以实现的心理基础。

朗吉弩斯《论崇高》崇高有五个源泉:1、庄严伟大的思想2、慷慨激昂的热情3、构想辞格的藻饰4、高雅的措词5、尊严和高雅的结构。

席勒“素朴诗”与“感伤诗”主要论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一般称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原则的区别、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结合的可能性。

作者从诗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认为“诗人或者是自然,或者寻求自然。

前者使他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使他成为感伤的诗人”。

古代的人是自然人,他与自然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内部还没有分裂和对立,他的思想是从事物的现实产生的,他的全部天性都表现在外在生活中,所以古代诗人必然尽可能完美地模仿现实。

近代人是文化人,他与自然已离异,他的天性的和谐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近代诗人必然把现实提高到理想。

前者是素朴的诗,后者是感伤的诗。

素朴的诗只限于模仿现实,它与自己的对象只有单一的关系,给我们的审美印象的性质也是一致的。

感伤诗人沉思事物在他身上引起的印象,对象是与观念联系在一起的。

西方文论第一章古希腊

西方文论第一章古希腊

第二节 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The Pythagoreans) 1 约在公元前6世纪初起,公元前5-4世纪得到继承发展。 2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和文论思想,与其哲学的基础 和道德的目的直接相关。 • 就哲学意义而言,毕达哥拉斯学派最著名的命题就是“数 即宇宙”。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产生 出二,二是从属于一的不定的质料,一则是原因。从完满 的一和不定的二产生出各种数目; • 就道德的目的而言,毕达哥拉斯学派将世界化约为数字 的秩序,又使这种秩序与人类自身相关联。人类一旦以主 宰宇宙的秩序为规范,一旦按照和谐的比例安排生活,也 就能够净化心灵、最终求得不朽。
西方文学理论专题
一、绪论
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 • 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
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
见解。 •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
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二、时段划分
•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 代、后现代四个阶段;
三、文论历程划分
• 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 • 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
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 评”——结构主义 • 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 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 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 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智者学派关注人本身的生存问题,但是按照他们的相 对化辩难,“正义”之类的基本价值在不同城邦、不同群体 中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苏格拉底所要揭示的,就是在种 种可变的解释背后可能存在的某种确定性。也许我们永远 无法从肯定的方面把握和实现这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 通过对“不完美”、“不确定”的感受,用否定的方式体悟“完 美”和“确定”。应当说,这正是后世西方区分“渐进的存在” (becoming)与“存在本身”(being)的逻辑方法。至柏 拉图,苏格拉底的“普遍概念”则被命名为“理念”。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 欢迎同学们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序言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理论(文论)在西方一直被称为“诗学”。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潮流。

《西方文学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学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学论
(课程编号:993352)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36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大致流派及其观点;(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力;
(四)以情感教育为基础,贯彻德育和教育全面结合的理念,通过本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教学内容
四、考核方式
(一)考核类别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为考查课。

(二)考试内容
理论内容:考核本学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点。

(三)考试方法
开卷考试。

(四)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20%(提问、作业、出勤、学习态度等)
2、期末考试占80%(理论知识100%)。

西方文论教程

西方文论教程

西方文论教程绪论一分期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

1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古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4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二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第四,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五,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参考书目:张玉能:《西方文论》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王一川:《语言乌托邦》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第一章古典文艺理论(古希腊、古罗马)此章分为四节:先苏格拉底时代的文艺理论(古希腊早期文论);柏拉图文论;亚里士多德文论;古罗马朗加纳斯文论。

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主要观点如下:A 宇宙:数的和谐。

西方文学理论史整理版

西方文学理论史整理版

:西方文学理论史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首先,理性精神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理性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阿波罗崇拜,节制,追求平衡;再次还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戏剧和诗歌创作是这种社会风俗的重要部分。

2.修辞批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首先,提出的是“虚构问题”,修辞学派为演讲服务,关注演讲的技巧,语言的文化使用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有叙事的过程,叙事中指其为虚构,文学本身即是虚构的艺术。

其次,探讨的是“语言与真理”的问题,语法研究的奠基人是普罗泰戈拉,他也是第一个区分名词的性的人,他的语法学成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起点;“正名”也是他提出的一个概念,应该作正确的措辞理解,这一概念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和认识的水平,从而使人们符合实际地运用语言;另外包括对“逻各斯”的理解,语言在语法意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再次,包括了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语言的文文学运用形式具有韵律性,单是形式不足以能给人以美感,使观众产生由心灵到肉体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最后,强调“语言形式与情感”的关系,早期特别强调语言的劝诫性,越到后期,过多地强调语言的劝说作用,削弱了语言在表达真理这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表达真理与传递感觉的悖论”。

缺点是:不顾整体,过于专注对细节的表达。

3.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学派组成部分:诗的本质、诗的社会地位、诗的作用首先是“诗与真理”的问题——柏拉图“洞喻”理论(《理想国》):表述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真理观,人在认识上的囚徒境地使得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由感觉产生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已,往往真伪不分,感觉无法提供真实的知识。

他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绵延无界的经验感官世界,另一个是有限的真实或理念的世界。

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但是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西方文论课件

西方文论课件

第一章:绪论——西方文论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西方文论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文学理论的历史就是人们的文学观念的演进史。

文学活动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即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文艺思潮的研究等。

批评和研究的展开不能离开特定的文学观。

即批评的标准。

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的文学观念,就成为文论的历史。

我们这里要研究的是西方人文学观念的演进史。

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与七个不同历史时期。

一、先看两个阶段的情况两个大的阶段即传统西方文论和现代西方文论。

这个分界线基本上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约在1890—1915年之间)。

其依据是欧美文学家、文学理论家对现代主义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界线的划分(见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

西方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相比较,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传统文论早期的摹仿说、实用说(即古典主义,如古罗马贺拉斯、十八世纪英国批评家菲利普·悉尼、理查德·赫德、塞缪尔·约翰逊等),后来的表现说(即浪漫主义)、再现说(即现实主义),无论是强调作品表现的对象,还是重视表现的主体作者,都是旨在探讨文学究竟是什么,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即本质论文学观。

而现代西方文论,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把研究的对象转向作品本身,旨在研究文学文本,强调文学研究与社会(读者感受)和作家(作者意图)没有关系,即本体论文学观(也就是客观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文学研究影响的结果是,批评家和理论家在研究文学作品的同时,开始关注读者的接受问题,到六、七十年代随着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理论的出现,文学研究的重心彻底由文本转向读者接受,出现了接受论文学观。

这是从问题的实质上看两阶段文论的特点。

另外,从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发展态势上看,特点也格外突出。

传统文论的兴起和发展都比较缓慢,一种文论思潮和观点一般会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现代文论的发展态势是流派多,更迭快,各流派之间是既有对立和矛盾,又有借鉴和影响,一种文论思想成为主流的时间很短,一个文论家会同时成为两个或多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流派中也会容纳几个流派的文论家。

20世纪西方文论

20世纪西方文论

绪论20世纪西方文论走向20世纪被称为“批评理论的世纪”(Age of Theory)。

批评多元化,研究系统化、专业化正是20世纪西方文论明显的特征。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

旨在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索世界的本原。

这一哲学思潮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学批评,因此涌现出了人本主义文学批评流派,如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现象学、存在主义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等流派。

这些批评流派都基本上以人为本,例如象征主义诗论非常重视人的个性、个性的心灵活动和精神活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则高扬人道主义的大旗,把人的自由作为人的本质。

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则非常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文学阐释和艺术审美中的能动作用。

科学主义就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

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文论中涌现出来的批评流派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这些批评流派受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强调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揭示文学的“文学性”——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形式、结构、语义,注重揭示文学文本表层结构底下的深层结构或意义。

20世纪初,西方人本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莎士比亚关于“人是宇宙的精神,是万物的灵长”的人人文主义思想,并重新强调了以单个的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观———人本主义,他们在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得到了凸现。

他们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并试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并强调文学表现中的“非理性”的直觉对与文学创作的第一性,这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中就曾提及,但真正丰富人本主义观点的是瓦莱里的象征诗论、庞德关于感情与理性的“复合“,特别是克罗齐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表现主义文论,甚至是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所剖析的文学中表现的个体精神史的创作理论都是人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因,20世纪初,科学主义文论出现较早的是俄国形式主义及其后继者布拉格学派,,这一派文论收到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他们剔除科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内在问题“,其目标是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即使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即文学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

西方文论梳理

西方文论梳理

西方文论梳理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一)修辞批评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

内容:首先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再次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

2、“理性”与“崇高”是这一时期古典文论的形态表现。

3、智者(学派)“语言本体论”:首先是语法,语言的技艺(亚里士多德五原则p10);其次是正名,措辞的技艺。

4、逻各斯:在古希腊的理智生活中重要而涵义复杂,如尺度、对应关系、公式、言词等。

智者则在两个层面上使用这一概念:一是指使用语言的艺术,二是指论辩的艺术。

具体而言,逻各斯包含三层意思:语言的在语法意义上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5、智者学派的“文学理论观”:语言的文学运用具有韵律性,给人美感;文学内容的基本特征是虚构性,使观众在心灵上受到“蒙蔽”。

6、缺陷:诡辩;语言实用主义;不顾整体,专注细节;虚无主义;相对主义。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1、苏柏的思想就是要和以“迷狂”的方式反映人的永恒价值的“诗”联合起来,反对智者对语言工具性的使用。

苏柏文学认识的最初视域:诗(文学)的本质;诗(文学)的社会地位;诗(文学)的作用。

2、诗与真:模仿论1)理念论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理念论:“共相世界”是本原的世界,表象世界相对于“共相世界”而言是一种次级的存在的世界。

P13柏拉图划分了两个世界:经验世界(无限)和理念世界(有限)。

理念是原型,是正本,经验世界是摹本,它是以理念的范型铸造出来的。

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2)柏拉图将诗歌定义为一种“模仿”,他还区分了“模仿”和“叙述”:“模仿”是直接模仿一个人的言行,“叙述”则是诗人自己在讲话。

文学是对表象世界的模仿,总是感性的,关注的只是具体的东西,所以文学与真理无缘。

3、灵感说和迷狂说1)“灵感”含有“神启”“天赋”“迷狂”等含义,原词词义就是“神灵附体”的癫狂状态。

“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西方文论教程》教学课件 西方文论(绪论)

《西方文论教程》教学课件 西方文论(绪论)
莱辛?汉堡剧评?提倡建立德国的民族戏剧,强调市 民阶层也可以有不平凡的命运,也可以进入悲剧充 当主角;?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论证诗和画 的不同,他之暗示诗要优胜于画,并不是单纯从艺 术角度考虑,而是充分强调诗的动感,强调应当把 一切没有生气的东西去除出诗。开始表现现代性的 精神,它的两千余来的主角就在开始发生变化了, 这个新近登上舞台的主角,就是资产阶级。
从一开始,现代工程就继承了理性的两种概念。其一是技术 -工具理性,它的图式和使命笛卡尔有过形象描述,那就是 “让我们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拥有人〞。其二是道德-实 践的理性概念,它强调唯有道德和实践才是真实的,才值得 自足的个人自由选择奉为准那么,并且加以发扬光大。从笛 卡尔到康德,从边沁到圣西蒙,以及从约翰·洛克到J. S. 穆 勒,这些“古典现代〞的特点,在于确信不疑,只有把理性 之科学-技术用途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才有可能到达道德 和政治的自足。一边是自然的自律和把握,一边是道德进步 和科学开展,两者不但契合无间,而且先者决定了后者。
“经为寓意〞说 但丁 语言论?论俗语?
三、复苏时期:文艺复兴文论
代表人物、观点 为诗辩护方面,有薄伽丘、锡德尼等 重新阐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开展戏剧理
论、特别是悲剧理论方面,有特里西诺、卡 斯特尔维屈罗等; 新文体阐释和文学创作理论方面,塞万提斯 小说理论、莎士比亚关于艺术真实、艺术想 象等问题的论述。
五、德国古典时期
代表人物、观点 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美的艺术包含审美判断的特点、美的艺术
是天才的艺术、天才的心灵能力表达为想象力与理解力自由游戏和天 才创造审美意象等。 歌德:艺术模仿自然又高于自然;时代生活决定作家、文学;他既肯 定艺术家天赋的重要性,又强调了生活经验和历史传统不可缺少;主 张诗人应该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认为只有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 实的艺术;他提倡古典的,而批评浪漫的;首创了“世界文学〞的观 念。 席勒:游戏说,认为游戏起于过剩精力,而艺术起源于游戏;创立了 审美外观说,并视为艺术的本质;区分并系统论述了素朴的诗和感伤 的诗;首次提出悲剧冲突论,揭示了崇高与悲剧的内在关系。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提出了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 浪漫的三种类型同时也是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史观念;论述了史诗、 抒情诗、和戏剧体诗的特征;“两善两恶的冲突〞的悲剧本质说; “情致说〞,将艺术美的显现落实到性格塑造这个中心环节上。

西方文论整理篇

西方文论整理篇

西方文论选讲(古希腊至十九世纪)目录绪论西方文论的性质、形态和分期第一讲早期古希腊文论第二讲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第三讲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第四讲罗马古典主义第五讲中世纪文论第六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第七讲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第八讲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论第九讲德国古典美学文论(上)第十讲德国古典美学文论(下)第十一讲英国浪漫主义第十二讲法国浪漫主义第十三讲法国现实主义第十四讲俄国现实主义第十五讲英美现实主义第十六讲法国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第十七讲唯美主义第十八讲唯意志主义文论结束语西方文论的发展轨迹绪论一、课程的学科性质西方文论即“西方文艺理论”的简称。

文艺理论,主要指文学理论。

文艺理论是美学的分支,美学又称为艺术哲学。

二、西方文论的形态:三种方式两大体系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是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及美学家等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一般来说,英语国家的文论多表现为文学批评;德语国家的文论多体现在美学或艺术哲学中。

三、西方文论的分期:四大阶段七个时期第一阶段:古代文论(从古希腊文论到新古典主义)1、古典的希腊罗马文论2、信仰的中世纪文论3、发现的文艺复兴文论4、理性的十七世纪文论第二阶段:近代文论(从启蒙主义到自然主义)5、启蒙的十八世纪文论6、思想体系的十九世纪文论第三阶段:现代文论(从象征主义到结构主义)7-1、分析的二十世纪文论(60年代以前)第四阶段:后现代文论(从解构主义到后殖民主义)7-2、分析的二十世纪文论(60年代以后)第一讲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一、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

从数的和谐观点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了艺术和美学。

1、美是和谐统一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数量比例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这一结论。

西方文论.ppt1

西方文论.ppt1

通过审美判断力,康德将知性和理性、自然 的必然和道德的自由、现象界和物自体、认识论 和伦理学结合起来。从而填平了哲学中的两个领 域(自然概念和自由概念)、两个部分(理论和 实践)的鸿沟。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是人的最后目的, 而艺术是经由自然达到自由的桥梁,或叫做中介。 依照康德的理论,自由作为最高的道德律令 (法则)的最高目的地,它往往只是人的理性理 想,只是形而上的乌托邦梦想,它在现实中无法 证明,具有无法企及的彼岸性(正义、灵魂不朽 亦如此)。这一切无法从感性的现象世界实现, 只能在艺术领域中实现。所以,艺术具有崇高的 地位,成为人的栖居地。
“让他死吧!”
‚如果把环境和关系改变一下,把‘让他死’
从法国戏剧搬到意大利舞台上,从老贺拉斯 口中搬到司卡班(莫里哀戏剧中狡猾而爱搬 弄是非的仆役)的口中这句话就变成滑稽的 了。‛
美要依靠对象和情境的关系。
2、严肃剧(市民剧)理论 莎士比亚悲喜剧 英国“感伤剧”(泪剧):宣传资产阶级所
Hale Waihona Puke 在我上者璀璨星空 道德准则 在我心中 康德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770年以前是前批判时期,主要关心的 自然科学,提出了“星云假说”;1770 年以后进入到批判时期,写出了三部批 判著作。即《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 批判》(1790)
近代文论 第五章 近代西方文论概述

近代时期文艺理论是从18世纪资产阶级 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这一阶段的文艺理论.


第一节 18世纪启蒙主义
18世纪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 兴之后的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 动. 启蒙即”照亮”,”启蒙运动”即”光明观 念”或称思想解放运动

西方文学理论史整理版

西方文学理论史整理版

:西方文学理论史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首先,理性精神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理性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阿波罗崇拜,节制,追求平衡;再次还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戏剧和诗歌创作是这种社会风俗的重要部分。

2.修辞批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首先,提出的是“虚构问题”,修辞学派为演讲服务,关注演讲的技巧,语言的文化使用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有叙事的过程,叙事中指其为虚构,文学本身即是虚构的艺术。

其次,探讨的是“语言与真理”的问题,语法研究的奠基人是普罗泰戈拉,他也是第一个区分名词的性的人,他的语法学成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起点;“正名”也是他提出的一个概念,应该作正确的措辞理解,这一概念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和认识的水平,从而使人们符合实际地运用语言;另外包括对“逻各斯”的理解,语言在语法意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再次,包括了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语言的文文学运用形式具有韵律性,单是形式不足以能给人以美感,使观众产生由心灵到肉体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最后,强调“语言形式与情感”的关系,早期特别强调语言的劝诫性,越到后期,过多地强调语言的劝说作用,削弱了语言在表达真理这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表达真理与传递感觉的悖论”。

缺点是:不顾整体,过于专注对细节的表达。

3.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学派组成部分:诗的本质、诗的社会地位、诗的作用首先是“诗与真理”的问题——柏拉图“洞喻”理论(《理想国》):表述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真理观,人在认识上的囚徒境地使得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由感觉产生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已,往往真伪不分,感觉无法提供真实的知识。

他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绵延无界的经验感官世界,另一个是有限的真实或理念的世界。

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但是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学理论绪论
一、西方文论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以欧洲为主的西方文学理论遗产。

二、西方文论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
文论的主流是模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神学时期:中世纪文论
“经为寓意”说和“诗为寓意”说:阿奎那、但丁
3、复苏时期:文艺复兴文论
为诗辩护、悲剧理论、小说理论、艺术真实和想象:薄伽丘、卡斯特尔维屈罗、塞万提斯、莎士比亚
4、展开时期:17—18世纪文论
新古典主义文论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经典和范本,强调服从权威、规范与统一,据此为文艺制定法则。

“三一律”。

启蒙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提倡古典主义传统;卢梭认为科学与艺术毁坏德行,主张“回到自然”;狄德罗提出文学的逼真性原则,严肃喜剧取代古典主义喜剧;鲍姆嘉通强调诗的感性构思方式、修辞对诗意的作用;
莱辛批评古典主义的“诗画同一”说和“单纯肃穆”的审美趣味,,把人的动作和行动提到首位,倡导市民戏剧;赫尔德提出用民间诗歌的再生来复兴诗歌,发扬民族文学传统;维柯注重原始人的诗性思维。

5、德国古典时期
康德提出了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等观点;歌德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又高于自然,首创“世界文学”的概念;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论述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探讨)、首次提出悲剧冲突论;
黑格尔提出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三种类型也是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史观念,在悲剧冲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善两恶的冲突”的悲剧本质说。

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追求理想的表现,强调想象和情感的巨大作用,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

现实主义文论方面,巴尔扎克主张文学应像镜子一样,照生活原样表现世界,提出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司汤达提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和文学的真实是虚构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别林斯基提出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杜勃罗留波夫将现实主义文论发展为真实性、典型性、形象性三原则;托尔斯泰主张文学要忠实地按照实际生活原样再现生活,文学的典型化原则。

7、大发展时期
法国实证主义文论注重实证和科学精神,以及社会学的视角;意志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叔本华认为文学是传达和表现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级别,文学的功能是揭示人生的虚无并磨灭人生的意志,获得暂时的
解脱;尼采提出一种“艺术形而上学”,认为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活动,倡导一种审美化和艺术化的人生观。

狄尔泰的生命解释学把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看作是把握和揭示生命的意义;唯美主义提出“为艺术而艺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首创了“应和说”,开启象征主义文论的先河,提出“发掘恶中之美”。

三、现代性与西方文论的嬗变
1、何谓现代性
“现代”的词源为拉丁文“modo”,意思是当下、现时,以同过去和未来区分开来,它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并不专指某一特定时期。

据此,现代性可视为一切时代的精神特征。

现代性在当代的知识话语中,指的是伴随西方工业革命的崛起,在20世纪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现代性对西方文论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启蒙理性、科学主义、美学现代性。

2、启蒙理性对文论的影响
启蒙理性导致文论的嬗变,主要体现在文学和现实的与时俱进的关系
凸显出来。

3、科学主义对文论的影响
实证主义批评注重作品的社会背景和外在因素,注重对文学的社会历史和时代背景的研究,希望用科学来解释文学的流变。

4、美学现代性
美学现代性是指在资本主义体制内部,以艺术为媒介来对现代性中人文价值缺失的悲哀进行深入反思的美学和艺术意识。

美学现代性首先意味着宏大叙事的解构,意味着平面化、琐细化、去深度,其次认为艺术高于生活,领先生活,提出“为艺术而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