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三线建设遗迹保护与开发
三线军工企业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三线军工企业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文/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石文一、贵州三线建设与军工遗产的形成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声中,全国三线建设的帷幕渐次拉开。
西南地区的云贵川、西北地区的陕甘宁青,以及湘鄂豫晋的西部地区,迁入了大量来自东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整个国家的工业布局实现了一次重大调整。
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10多年的时间,贵州省先后建成了3个国防科技工业基地、3条铁路干线、1个煤炭基地,并完成了电力、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等工业部门的一批项目。
据统计,从1964年到1976年,全省13年间累计完成三线建设投资98.93亿元。
其中,国防科技工业占比17.5%,铁路建设占比18.1%,煤炭工业占比14.7%,电力工业占比8.9%,冶金工业占比9.7%,机械电子工业占比4.8%,化学工业占比7.5%,建材工业占比1.9%。
今天,川黔、贵昆、湘黔三条铁路,依然是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三条铁路干线的运行与维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自然会薪火相承。
六盘水煤炭基地仍然在继续开采,并且在转型升级中获得了新的生机。
其他工业部门的三线建设项目,有的兴旺发达,已经把三线建设时期的痕迹基本抹去;有的烟消云散,昔日的原址上更换了几次主人。
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却是一个特例。
由于涉密程度高,当初在建设航空、航天、国防电子三大军工基地时,基本上都坚守着“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一幢幢科研、生产、生活用房,破天荒地在大山深处拔地而起。
建成之后的军工企业,长期面临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问题。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军品任务锐减,陆续走向市场的军工企业,更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
“七五”期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批军工企业整体搬迁到了贵阳、遵义等中心城市边缘,形成了贵阳小河、贵阳新添寨、遵义茅草铺等工业园区。
“九五”之后,又有一批军工企业调整搬迁到了贵阳小孟、贵阳麦架沙文等工业园区。
三线建设遗址保护调研报告
三线建设遗址保护调研报告三线建设是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为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涉及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纪念这段重要历史,保护三线建设遗址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三线建设遗址。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对三线建设遗址保护的情况,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为了达到目的,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通过研究文献和报道,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实地考察:选择了几个典型的三线建设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地下工程、工厂和军事设施等。
3. 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三线建设遗址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二、调研结果分析1. 历史价值:三线建设是中国抵御外来侵略并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保护遗址,我们可以向后人展示这段历史,并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们。
2. 建筑价值:三线建设遗址包括了大量的地下工程、隧道、工厂和设施等,这些建筑物代表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建筑工艺,具有一定的建筑价值。
保护这些建筑物有助于保存技术和建筑遗产。
3. 资金和人力:保护三线建设遗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当前,由于各种原因,遗址保护工作受到了一些限制。
应该加大对遗址保护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确保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
4. 教育功能:通过对三线建设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为广大民众提供了解历史和国家安全的机会。
这些遗址可以作为教育基地和纪念馆,向公众传递相关知识和价值观。
三、调研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保护三线建设遗址的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和法律,确保各方对遗址的保护和管理。
2. 提高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于三线建设遗址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
3.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遗址保护工作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保护工作的效果。
4. 开发利用遗址:将一些遗址开发成为教育基地、博物馆和旅游景点,提高遗址的利用率和教育功能。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指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军事战略考虑下,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而展开的一项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这项规划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能源、交通、工业等方面,涉及的范围广泛,工程量大,影响深远。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三线建设遗留下的工程、设施、材料等成为了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这些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线建设的遗产保护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保护其工程设施。
在三线建设中,修建了许多重要的工程设施,如铁路、公路、水电站等,许多还是当时的技术力作,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工程设施如何进行定点保护,避免被当代的城市化进程所破坏,是第一要务。
其次是对于相关的文件档案资料的保护。
在三线建设时期,相关的文件资料记录了当时历史的真实一面,也记录了当时的技术水平、社会状况等,对于后人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过程,探究相关的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最后是对于相关的文物遗迹的保护。
在三线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文物遗迹,如壁画、雕塑、建筑物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需要得到保护。
而对于三线建设遗产的利用和开发,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是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这些遗产资源。
这需要政府、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合作,对遗产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定其潜在的价值和作用,再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利用规划。
其次是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宣传。
通过各种途径,如展览、博物馆、网站等,来向公众宣传这些遗产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再次是进行有效的经济开发。
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使这些遗产资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也需要强调的是,在保护、利用和开发三线建设遗产过程中,需要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原汁原味,不能简单地进行商业开发或是做出不负责任的改动。
这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和标准,确保遗产资源的保真性和完整性,不容许出现随意篡改、破坏或是乱象。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绵阳市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绵阳市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工
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8.28
•【字号】绵府办函〔2017〕125号
•【施行日期】2017.08.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绵阳市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工作的通
知
绵府办函〔2017〕125号
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 绵阳是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城市,三线建设资源丰富、科技含量高。
为推动我市三线建设资源保护利用,切实做好我市现存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市辖区范围
(一)由各辖区政府(园区管委会)牵头,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市卫生计生
委等部门配合,统筹做好各辖区范围内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工作,及时通知相关科研院所和各产权主体单位禁止拆除所有现有三线建设遗存,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三线建设遗址名单详见附件)
(二)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负责,全面停止涉及三线建设相关
建筑的拆除、改建的审查和许可工作。
二、由各县市政府牵头,参照市辖区模式明确有关责任部门,落实责任,停止辖区内所涉及三线建设相关建筑的拆除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绵阳市三线建设遗址(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初步名单)(略)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28日。
2023年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方案
2023年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三线建设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由于开发建设的速度太快、过程中缺乏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如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环境整治方案,保护和改善三线三边地区的环境质量,确保人民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中。
二、目标设定1. 收集和整理三线三边地区的环境数据,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全面了解地区环境状况。
2. 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和恢复计划,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
3.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提升环境管理和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的环保机构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5. 宣传和教育公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三、具体措施1.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网络,覆盖三线三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重点污染源。
监测范围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和分析。
同时,加强对环境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排放管控。
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发电厂的环境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 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和监管力度,推广和普及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
加强对工业企业和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推广高效清洁燃烧技术。
4.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支持和监督。
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护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生态保护,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5. 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建立和完善环保机构,强化对环保水平的监督和管理。
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调查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调查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山东省有大量工业遗存,其中包括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小三线”遗存。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随着山东省对传统重工业的产业转型,这些工业遗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这些遗存也成为了历史、文化和科技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山东省的“小三线”工业遗存进行调查保护研究,既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也对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山东省“小三线”工业遗存的调查、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山东省“小三线”工业遗存的基本资料和史实资料,建立数据库。
2.继承和弘扬“小三线”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挖掘“小三线”的中国智慧及其对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贡献,展示中国工业文化的传承发展。
3.建立适应“小三线”工业遗存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政策和法规体系,对文化遗产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保护,提升山东省的文化软实力。
4.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利用,利用遗存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文化与产业融合,促进资源优化升级,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5.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次调查保护研究采用全面深入的实地调研方法,秉承“根据实际、注重实效、再现历史、推进传承”的原则,检视遗存、记录信息、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步骤:1.整理文献资料,调查小三线工业遗存的基本资料和史实资料。
2.田野调查,走访已知小三线遗存样本,记录遗存的历史、现状、遗产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3.样本筛选,选择重要的或典型的遗存建筑作为样本进行保护和研究。
4.实地勘查,对样本进行实地勘查,生成详细的计量数据和图像资料,并制定调查、保护和利用方案。
5.文物鉴定,对样本进行文物鉴定和分类。
休宁县山区综合开发的经验及成效
抽 调 有 关 部 门 人 员 进 行 了 认 真 调 查 研 究 。 在 总 结 十
励 。 “ 个 允 许 ”即 允 许 山 区 农 民 将 山 林 实 行 反 租 倒 三
包 , 润 分 成 , 企 业 或 集 体 搞 集 约 经 营 , 四 荒 ” 包 利 由 “ 承
期 延长 7 0年 ; 许 行 政 事 业 单 位 投 入 “ 荒 ” 资 金 允 四 的
针 和 因地 制 宜 、 筹 规 划 、 步 实 施 、 动 开 发 、 类 统 分 滚 分
开发 上来 , 体在 政 策 上 做 到 “ 个 鼓 励 、 个 允 许 、 具 三 三 二个 减 免” “ 个鼓 励 ” 。 三 即鼓 励 科 技 人 员 为 农 业 开 发 提 供 技 术 服 务 , 益 单 位 从 服 务 效 益 中提 取 5 % 作 为 受 0 奖励 , 中 4 其 0% 奖 励 项 目 负 责 人 ; 励 行 政 机 关 干 部 、 鼓 科 技人员 创 办基 地 和 龙 头企 业 , 留原 身 份 和 级 别 , 保
企业 所得 税 . 5年 内 免 征 土 地 使 用 税 。 由 于 政 策 措 施
多 年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 订 了 ( 宁 县 山 制 体 区 综 合 开 发 九 五 规 划 ) 本 着 既 能 体 现 传 统 习 惯 和 资 ,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摘要】三线建设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遗产。
本文从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入手,探讨了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意义和利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同时分析了目前三线建设遗产开发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提出了一些保护利用开发的建议。
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推动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在未来,应该加强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三线建设遗产的全面保护和持续利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历史背景、保护意义、利用现状、开发现状、挑战、重要性、未来趋势、建议。
1. 引言1.1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指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应对国际战略形势而进行的军事工程建设,包括地下工程、地下设施、地下战备等。
这些工程在当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国家安全和民生稳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遗留下来的三线建设遗产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研究。
通过对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保护这些遗产也意味着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意义在于可以传承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和军事思想,同时也可以启示我们在当下的军事建设和国防意识方面。
三线建设遗产的利用现状和开发现状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遗产资源,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地方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也面临着挑战。
资源保护、产业转型、文化传承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在我们需要强调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提出建议。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皖政秘〔2017〕216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皖政秘〔2017〕216号黄山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批准万安镇等十三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请示》(黄政〔2016〕23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黄山市歙县许村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黄山市歙县雄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黄山市休宁县黄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黄山市休宁县右龙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黄山市黟县卢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黄山市祁门县坑口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黄山市祁门县厉溪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黄山市祁门县芦溪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黄山市黄山区永丰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黄山市徽州区灵山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二、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保护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有效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内涵,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遵循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保护规划确定的保护层次和范围,完善政策措施,依法实施管理,切实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加强传统格局保护,严格建设项目管理,努力保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自然环境特色和传统风貌。
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以建促融:三线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四川省为例
遇水搭桥ꎬ布点建设了成昆铁路、大型桥梁隧道
等全局性交通运输项目ꎮ
从项目布局来看ꎬ民族地区所布点建设的
项目大多是民生项目ꎬ不管是水利、交通设施ꎬ
还是能源、建材项目ꎬ其开发利用都有助于当地
社会民生福祉的提升、经济的发展ꎬ同时解决了
民族地区长期贫困问题ꎬ在共同书写历史记忆、
了大量的国家重点项目ꎬ少数民族同胞也积极
参与建设ꎬ在注重国家和各民族利益前提下ꎬ团
结融合 为 铸 牢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意 识 作 出 了 贡
献ꎮ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展开探讨ꎬ希冀深化三
线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ꎬ并就
教于方家ꎮ
一、三线建设项目在四川民族地区的定点
布局概况
四川省作为三线建设战略实施的重点省份
8686 担ꎬ竹笆 6. 4 万余平方ꎮ
1966 年第四季度
甘洛县安排供给竹笆 8000 张、竹子 20 万斤、木
炭 20 万 斤、 锤 把 5000 根、 镐 把 5000 根ꎬ 锹 把
5000 根、抬杠 10000 根、抬筐 1000 个、青瓦 254
万匹、青砖 25 万块以及柴火 100 万斤ꎮ
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三线建设ꎻ崔一楠ꎬ男ꎬ辽宁锦州人ꎬ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
授ꎬ历史学博士ꎬ硕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三线建设ꎻ徐江山ꎬ女ꎬ四川雅安人ꎬ中共绵阳市委党
史研究室研究员ꎬ公共管理硕士ꎬ研究方向:三线建设ꎮ
三线建设是指上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面
对我国周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ꎬ同时考虑解
凉山州
更是决定砍伐十五万立方米木材支援成昆铁路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1. 引言1.1 三线建设遗产的重要性三线建设遗产是中国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布局,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线建设遗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三线建设反映了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紧张的国际环境下为了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而进行的重大工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下的团结拼搏精神,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线建设代表了中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三线建设,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为国家的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线建设遗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更在于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保护和利用三线建设遗产,不仅可以加强国家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保护利用与开发的现状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三线建设遗产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在当前的背景下,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目前对于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意识还不够普及,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还存在短期经济利益导向的现象,对于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三线建设遗产多为军事设施或工程项目,其保护和利用成本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线建设遗产的利用开发需求和市场需求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和市场引导,导致许多遗产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有些地方政府和机构意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加大投入和力度。
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也开始关注三线建设遗产的利用潜力,积极探索新的开发模式和方式。
三线建设保护与开发
黑龙江三线建设遗迹保护与开发——以通河县双阳机械厂为例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刘锐绥化152000摘要:黑龙江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重要工业基地,从1964年开始建设了一大批“三线工程”,这其中包括生产国防军队枪支、弹药、军械的一大批工厂。
这些工厂为了保密起见,大多设置在茂密山区地带。
这些工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如今岁月流转,“三线建设”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嘹亮激昂岁月远去,青山依旧,留给我们的却只有片片残垣。
我们如何继承这些遗产,如何开发利用它们,正是我们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双阳三线建设遗迹旅游开发0 引言:“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1980年间,发生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国防为主的工程建设,造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对我国构成国防威胁;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干预中国内政,骚扰我东南沿海地区等。
三线建设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
由于其建设地点都太过偏僻,这种建设方式为后来的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不便,但是三线建设也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对新中国建设巨大历史作用,但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开发。
内容:研究对象以通河县国营双阳机械厂为例。
该厂为黑龙江省重点小三线军工企业,主要以生产半自动步枪为主。
始建于1965年厂址设在通河县凤山镇凤阳村北22公里的西南河谷地带,坐落于小兴安岭南麓,这里森林茂密,山峦叠翠,风景十分秀美。
距通河县城65公里,隶属于省国防科工委领导。
厂内职工达1 400户,5 100多人口,厂内设有商店、学校、医院、影剧院等⑴。
当年在“积极备荒、备战、为人民”的口号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农民、工人来到这里,投身激昂的建设工作。
建设者们克服困难,很快就生产出了第一批枪支,并且装备全军使用,在珍宝岛战役中我军使用的枪支均来自这里。
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开发的评估模式研究
I行业研究丨Industry Research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开发的评估模式研究赵立'唐婷'杜生民'周健2何崇浩2伍超彳(1.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11730;2.成都心苑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330)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三线建设的建设背景,提出了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模式,研究了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开发的评估模式,并以中科院光电所雾山项目为例,具体分析和阐述了其开发的评估模式的研究成果,最后总结出其社会意义。
关键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开发;评估模式1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背景“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
三线建设是出于国家战备国防考虑的,还大大拉动落后地区经济和人才提高,同时集中一批产业发展,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陆续将部分三线单位搬迁至城市或城市郊区。
由于大量三线企业多位于西南山区,而搬迁后,原三线单位的大量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就成了一个重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2三线单位搬迁后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模式2.1原址保护:对己经公布的优秀建筑原则上原址原风貌保护,对暂时不可移动近期又不在拆迁范围内的建筑,由政府出资对优秀建筑进行修缮或更新改造,如绵阳市两弹一星旧址、重庆市涪陵区白沙镇816地下核工程等。
2.2搬迁后原建筑改造维修改造、再生利用:如成都东郊公园、中科院光电所雾山项目等。
2.3搬迁后拆迁新建项目:如原成都发动机厂搬迁到新都区,原址拆除,改造为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华润集团开发为“华润二十四城”,2006年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二十四城记》就纪实性地反映了该项目。
3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开发的评估模式与研究3.1工业遗产建筑的概率评估、失效概率评估与可靠性验证根据参考欧洲、国内相关标准,提出一个概率性流程来改善工业遗产建筑的可靠性评估。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摘要】三线建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进行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产。
本文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探讨,分析了其历史背景及挑战,揭示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发展潜力。
对目前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探讨。
结合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展望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未来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展望。
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的全面保护和有效利用,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我国历史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历史背景、价值、挑战、现状分析、策略、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路径、前景、建议、展望、总结、反思1. 引言1.1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工程,旨在分散工业、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防范核战争对华中、华西和华南地区的威胁。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对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发展手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三线建设所留下的建筑、遗址和工程设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也愈发凸显。
在现代社会,如何有效地保护利用这些遗产,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探索。
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不仅能够延续其历史文化价值,还可以为当地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下的三线建设遗产保护、遗产的价值与挑战、现状分析、策略探讨,以及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前景,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三线建设遗产保护"三线建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国防工程,建立在上世纪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旨在加强国家的军事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在国家安全的考虑下,为了保护国家的军事设施和重要经济工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系列地下工程和设施的建设。
这些地下工程包括军事工事、核设施、防空工事、地下工程等。
三线建设对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成为了中国建设和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三线建设中的许多设施已经逐渐废弃或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在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对于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三线建设遗产,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这些遗产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大量的地下工程和军事工事可以作为博物馆和纪念馆向公众开放,展示当年的建设情况和中国人民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修复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其原始风貌和历史痕迹,避免过度修复和现代化的改造,以保持其真实性和独特性。
对于具有科学和研究价值的三线建设遗产,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这些地下工程和设施建设时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技术创新意义。
核设施可以作为研究核物理和核工程的重要研究基地,各种地下工程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和地下结构研究等。
在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遗产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高其科学研究的效能和实用价值。
对于具有经济价值的三线建设遗产,可以进行利用和开发,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地下工程和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通过改造和更新,可以将军事工事建设成为旅游景点和高端度假村,利用核设施建设新能源发电厂,利用地下工程建设高速公路和地铁线路等。
在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避免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和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三线建设是中国在上世纪50-70年代进行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国家的经济、科技和国防建设。
三线建设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项目,如铁路、公路、机场、水电站等,这些项目不仅在当时对于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今,如何保护这些遗产,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问题。
我们需要关注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三线建设遗产面临着遗失、破坏和老化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些地区的开发建设可能会对这些遗产造成破坏,以至丧失其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何保护这些遗产,使它们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存和继承,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保护,我们还需要关注三线建设遗产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问题。
这些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观赏和教育价值。
对于一些保存完好的三线建设遗产,可以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使其成为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资源。
一些水电站、铁路等设施也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转型为现代化的产业基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合理利用和开发三线建设遗产,不仅可以实现对这些遗产的价值最大化,而且也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
在保护和利用三线建设遗产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政府需要加大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遗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为保护和利用遗产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政府也需要加大对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资金投入,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对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发挥自身的专业和技术优势,为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支持。
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的重视程度,以培养社会各界的保护遗产的意识和行动力。
休宁古城岩 古建筑群 保护范围
休宁古城岩古建筑群保护范围
休宁古城岩古建筑群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
该建筑群保护范围主要包括了古城岩内的古建筑群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
具体来说,保护范围包括了古城岩内的古代宫殿、庙宇、祠堂、民居、商铺等建筑,以及古城岩周边的古树名木、古道、古井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古城岩古建筑群的保护范围主要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得以完整保存并传承下去。
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和景观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因此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保护范围的划定还可以帮助规划合理的旅游和开发项目,保护古城岩的生态环境,维护古建筑群的原始风貌,促进当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保护范围外,相关部门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保护工作。
这样可以确保古城岩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更加全面、系统和有效。
总的来说,古城岩古建筑群的保护范围涵盖了古建筑群本身以
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旨在全面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丰富古建业态 做好发展文章
丰富古建业态 做好发展文章⸺ 休宁县徽派古建产业保护发展纪述休宁县委县政府坚持“丰富古建业态、做好三篇文章”,不断加大徽派古建产业保护发展力度,相继实施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徽州十古”古建筑保护工程、徽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等重大工程,徽派古建产业保护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建立了发改、财政、文旅体、住建、资规、文物、消防等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联动机制,探索了责任包保、日常管护、联合执法、管理审查和社会监督等五项工作机制,完善了古建修缮(5家)、建造工匠(230余名)、古建专家(3人)、义务监督(21人)、联合执法(2支10人)等人员保障机制。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截至2021年,休宁县拥有三槐堂等国保单位7个、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3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460幢古民居、16座古祠堂、7座古牌坊、7座古塔、34处古井、7座古桥,不可移动文物570处。
促进古建产业发展为推动古建产业的快速发展,休宁县累计投入5亿元,对18个古村落和180幢古民居进行全面保护利用,打造了徽州特色民宿、咖啡屋、休闲茶吧等古建筑文化旅游产业新型业态,实现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良性循环、良性互动。
如:溪口镇祖源村以传统村落品牌为依托开发“梦乡村”民宿项目,打造成为皖南最大的乡村民宿群;榆村乡白水口雾里人家景区已成为市民观光休闲、健身团建的户外休闲打卡首选地。
推进博物馆群建设,建成了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石屋坑党史教育基地、见明堂民俗馆、麟聖凯古文化园、周诒春廉洁事迹馆、汪由敦监察昭示教育馆等8处各类博物馆(文化园),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十四五”期间,休宁县着力打造仿古建筑建造、古建筑修缮、古建构件配件、文创装饰产品四个产业板块。
通过3-5年时间,新增古建企业5家,组建1个古建产业集团、建设1个徽派古建产业基地;建成1座徽派古建特色产品交易市场;依托休宁得胜鲁班木工学校、休宁县安徽润一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年培育古建工匠100人以上,古建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三线工业遗产立法保护内容研究
三线工业遗产立法保护内容研究
屠建学;彭芙蓉
【期刊名称】《人大研究》
【年(卷),期】2024()6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但法律层面的保护还存在较大缺陷,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尚无专门立法对其进行系统规范。
三线工业遗产单行立法应重点关注立法目的、保护对象、保护主体以及核心制度的构建。
立法目的应强调三线文化的传承与三线精神的弘扬,保护对象应明确内涵的文化属性以便对其进行精准定义,保护主体应厘清多元主体参与下各个主体的具体职责。
立法治理的关键是确立认定、保护与利用三大核心制度体系,保证三线工业遗产保护有法可依。
【总页数】5页(P54-58)
【作者】屠建学;彭芙蓉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川北三线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2.文化景观视角下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以西南云水机械厂为例3.旅游视域下三线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4.三
线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5.红色研学视角下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宁县三线建设遗迹保护与开发
休宁县从1964年开始建设了一大批“三线工程”,这其中包括生产国防材料的一批工厂。
安徽省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工业基地之一,从1964年开始建设了一批“三线工程”,这其中包括生产国防军用材料、军械的一大批工厂。
这些工厂为了保密起见,大多设置在茂密山区地带。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如今岁月流转,“三线建设”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留给我们的却只有片片残垣。
我们如何继承这些遗产,并开发利用它们,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1980年间,发生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国防为主的工程建设,造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对我国构成国防威胁;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干预中国内政,骚扰我东南沿海地区等。
“三线建设”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
由于其建设地点都太过偏僻,这种建设方式为后来的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不便,但是“三线建设”也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对新中国建设有巨大历史作用,但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开发。
一、历史
休宁县新光厂为安徽省重点小三线军工企业,主要以生产特种钢材为主。
始建于1965年厂址设在溪口镇距休宁县城22公里的东充峡谷地带,这里森林茂密,山峦叠翠,周边文化遗存众多,风景十分秀美。
距休宁县城22公里,隶属于省国防科工委领导。
厂内职工达500户,1500多人口,厂内设有商店、学校、医院、影剧院等。
当年在“积极备荒、备战、为人民”的口号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农民、工人(主要来自上海)来到这里,投身激昂的红色建设大潮。
建设者们克服困难,很快就生产出了第一批特种钢材,提供给军工企业使用。
但随着我国国内国际形势转变,“三线建设”渐渐失去了作用,纷纷停产倒闭。
“新光厂”在1994年正式停产搬迁撤离,至1996年10月1日全厂500户全部撤出。
彻底完成了其光辉的历史使命。
二、现状
如今“新光厂”改制为民企“黄山市新光不锈钢有限公司”,部分资产为休宁县政府管辖。
公司目前频临倒闭,现业主前些时间依赖出售旧设备维持运转。
20多年过去了的“三线”建设企业,如今,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厂区部分房屋已经坍塌且杂草丛生,有些砖瓦房屋已被当地拆除变卖。
总体破坏严重,一些历史建筑早已无存。
一些建筑都已经成为空壳,部分专用生产设备已进入废品市场,很多设备、产品已成孤品,现在能够征集到的设施设备、产品、文献等实物资料甚少。
个人认为:如今此番场景实在令人惋惜。
“三线”建设遗产具有
科学研究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如果不加以早日加以保护开发,可能我县像这样的三线遗迹濒临消失危险。
三线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
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
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历史文化。
三、对策:
(一)我县应该组织普查“三线建设”遗迹,抓紧出台保护措施。
“三线工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全省目前的“三线工程”大多已经濒临消失危险,个人认为政府应看到“三线建设”这个精神、物质遗产,有必要对全省“三线建设”遗迹进行开展普查,登记备案。
并且要对“三线工程”建议早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保护。
(二)合理规划开发,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三线”资源要本着:适度开发,要本着合理开发的理念。
可借鉴国内外开发的例子。
以“新光”为例,开发旅游资源可以与周边景区景点联合开发。
另外还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建立“三线建设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影视城”,发现爱国主义历史文化教育和青年德育教育基地。
同时,利用现在大量的闲置厂房,建立双创空间和创意制品生产厂,以及利用宿舍区开发养老产业等,这样不仅有利于遗迹保护,还可以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能起到文化教育、文化传承和推广创客产品的意义。
四、意义
“三线建设”曾对我国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三线建设”不仅留给我们的是物质上的财富,还有“三线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同“北大荒精神”、“大庆铁人精神”一样都是重要的精神遗产,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令一方面“三线建设”遗址目前有大部分可以开发利用,及其具有“红色旅游开发”前景,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特别是鉴于现实的“三线建设”遗址遗迹岌岌可危的保护现状,作为当代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切实保护好“三线建设”遗址遗迹,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
目前,国内有些地区已有保护利用和开发“三线建设”遗址遗迹的先例,有的已经建立历史博物馆和旅游文化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开发三线资源令一方面还可以带动当地及周边经济发展,启动闲置资源,对山区扶贫开发更是有利。
是旅游产业、养老产业又一可挖掘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