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通论四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ppt.Convertor

通论四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ppt.Convertor

通論四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一、詞的分類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詞三、漢語中的單音詞四、古代漢語的複音詞五、同義詞一、詞的分類(一)從語音角度分:單音詞與複音詞(二)從語素角度分:單純詞與合成詞單純詞:聯綿詞、疊音詞、音譯詞合成詞: A.複合詞(聯合式、偏正式、動賓式、主謂式)B.加綴複詞(三)從詞義的角度分:單義詞與多義詞(四)從語法功能角度分:實詞與虛詞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代詞虛詞:副詞、介詞、連詞、語氣詞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詞字和詞不是同一個概念。

詞是語言中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語義單位,它以音為義的信號,音和義在約定俗成的原則下結合起來,便形成口語的詞。

而字是詞的記錄符號,它用字形來標詞,從詞那裏承受到音與義,因而形成一個形音義的結合體。

在現代漢語裏,字和詞一般是不會混淆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它是由三個詞構成的一個短語,而用七個字來書寫。

文言詞大多是單音節的,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漢字就記錄一個詞。

例如:“未嘗君之羹”這個句子用了5個字記錄,也就是由5個詞組成。

“朝令夕改”,四個詞構成一個短語,也就是由四個字記錄。

也就是說,在一般和多數情況下,字和詞在單位上是統一的。

古人往往字詞不分。

古代的注釋書和字書、韻書上所說的“字”,實際上指的就是詞。

★但是,即使在文言文中,字和詞還是有區別的,並不是一一對應的。

在不少情況下,字並不等同於詞。

具體表現為:★1.同一個字符記錄不同的詞(“異詞同字”)2.同一個詞用不同字符記錄(“異字同詞”)因為一般地容易把古漢語的字當作一個詞,所以對“異詞同字”、“異字同詞”的特殊性要特別強調。

如果沒有從認識上高度重視字和詞的的差別,就會导致不是“望文生義”(把假借義當本義,根據字形解說連綿詞),就是沒能深入辨別詞的不同義項(詞在具體語境中用的是其中的一個義項;古人注釋中,訓釋詞與被訓釋詞之間也是義項的對應)。

如,《燭之武退秦師》“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有“凋敝”、“破敗”、“毀壞”等義項,如果不辨別,簡單地以“凋敝、破敗”解釋,就會發生錯誤。

第6讲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第6讲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3.意义近似的同义词称近义词。 • 祭——祀 往——逝 • 开——张 开—— 闢
(二)同义词的辨析
• 1.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 辨析同义词,可以从词义、用法、 色彩等几方面进行。
(1)从词义差异上辨析
• [府——库]都是藏财务的地方,但“府” 指收藏文书、财宝的库房。《说文》: “府,文书所藏也。”“库”是藏兵器、 战车的库房。《说文》:“库,兵车所 藏也。”二者用途有别。 • [模——范——型]都是指制造器物的模 型,但质地不同,用土做的叫型,用木 头做的叫模,用金属做的叫范(一说用 竹子做的叫范)。
B.加缀复词 从词义的 单义词 角度分 多义词
从语法功 实词 能角度分 虚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代词 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 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 最小意义单位,它以音为义的 信号,音和义在约定俗成的原 则下结合起来,便形成口语的 词。 • 字是词的记录符号,它用字 形来标识词,并从词那里承受 到音与义,因而形成一个形音 义的结合体。
第七讲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 • •
一、词的分类 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三、汉语中的单音词 四、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单纯词、 复合词) • 五、同义词
• 一、词的分类
从语音角 单音词 度分 复音词 单纯词 词 的 分 类 从语素角 合成词 度分 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 A.复合词(联合式、偏正式、 动宾式、主谓式)
• 由多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复 音词(或多音词)。 • “踯躅”、“良人”、“玄 黄”、“千里马”、“骐骥” 、 “社稷”、 “不穀” • 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 单纯词与复合词。
• • • •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由于习惯于现代汉 语的双音节词,往往也把古代汉语的两 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去理解。 • 《周易· 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 应乎人。” •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 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
• 《韩非子· 五蠹》:“古者文王处丰、镐 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 王天下。” • 《汉书· 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于 朝廷。” •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苏新春《汉语双音词化的根据和动因》 (199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 • 皮鸿鸣《汉语词汇双音化演变的性质和 意义》(1992年1期《古汉语研究》) •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杨琳《汉 语词汇与华夏文化》等都谈到词汇双音 化的原因。
同义词 一、同义词的类别
1 什么是同义词 • 同义词是指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词。同义词的本质特性,就是“有 同有异”,即在其指称意义(概念意义、理性意 义)或附加意义(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体风 格等)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 学习同义词,我们既要明其“同”,更要求其 “异”。
• 同义词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角度来分类:1、本 义相同的同义词 • 徒:步: 本义皆为“步行”。 • 舍车而徒。 《周易· 贲卦》 •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庄 子· 田子方》
• “徒”引申为“步兵、门徒”等, “步” 引申为“脚步”。成语“亦步亦趋”。 • 顶:颠: 《说文· 页部》:“顶,颠 也。”“颠,顶也。”本义都指“头 顶”。如: • 过涉灭顶,凶,无咎。 《周易· 太过》 •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诗· 秦风· 车 邻》
• 转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词素 合成的,其复合词的意义既不同于两个 词素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两个词素义 的简单相加,出现词义转化的现象,这 种复合词叫做转义复词。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叠音词属于单纯词,两个音节只包含一 个词素。大多数的叠音词,两个音节中 的单一音节,在该叠音词中并不表示意 义。如: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坎坎伐檀兮 • 《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
• 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 荣。” • 还有一部分叠音词,实际上是两个相同 单音词的重叠形式,其词义与单独一个 音节所表示的意义相同,词同记录词的 字在意义上是一致的。 • 《诗经· 卫风· 伯兮》:“其雨其雨,杲杲 出日。”
•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由于习惯于现代汉 语的双音节词,往往也把古代汉语的两 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去理解。 • 《周易· 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 应乎人。” •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 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
• 《韩非子· 五蠹》:“古者文王处丰、镐 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 王天下。” • 《汉书· 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于 朝廷。” •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根据联绵词两个音节之间的关系,可分 为双声联绵词和叠韵联绵词等几种形式。 如:仿佛、彳亍;望洋、匍匐。
• 偏义复词:古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词素 合成的,但其中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 一个则仅作陪衬而已,出现词义偏落的 现象,这种复合词通常叫偏义复词。古 人称“复词偏义”或“连类而及”。 • 偏义复词的词义究竟偏落在哪个词素, 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作出 正确的判断。
• 关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学术界有争 论: • 1980年6月出版的王力《汉语史稿》中册: “汉语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 是语音的简化;第二是外语的吸收。”

《单音词复音词》PPT课件

《单音词复音词》PPT课件

单音词、复音词
单音词变成复音词的原因
原因 1,外因:翻译佛经 2,内因:语音简化

思考:韵律的因素--双音节音步
单音词、复音词--偏义复合词

定义 有些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 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 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 词叫做“偏义复词” 。如: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偏义复词分为意义相对、相反的偏义复词和 意义相同、相关的偏义复词两类。
单音词、复音词--偏义复合词 1,意义相对、相反的偏义复词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战· 魏四》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 刺客列传》 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史记· 文帝本纪》 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韩· 初见秦》 爪牙不足于供嗜欲,趋走不足于避利害。《汉书· 刑法志》

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卫灵公》 词素:考虑 思虑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2,从松散到凝固
A .可单用可连用 隘而不列、阻而鼓之、不以阻隘也 B .词序不定 恐吾至阻险而远 《史记· 淮阴侯列传》 踰越险阻 《左传成公十三年》
《左· 僖三十二年》

3,从区别到融合 婚姻、恭敬
士》
3,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单音词、复音词--单音词连用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学记》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荀子·解蔽》 5,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6,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 言多而不辨。《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7,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2012-10-24)

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2012-10-24)

同义复音词
送别、怨恨、杀戮、恩惠、才能、参与 换用复音词 对-回答;治-进行;戎-战争;胜-担当; 即-接受;师-军队 词缀化 老虎、杯子、石头、老鼠、被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令尹蔿艾獵城沂,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
《左传》 君子有远虑,小人从迩,饥寒之不恤,谁遑 其后,不如姑归也。《左传》 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左传》 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考虑
关关1雎鸠2,在3河4之洲5,窈窕6
淑7女8,君子9好10逑11。《诗经》 参差12荇13菜14,左15右16流17之 18,窈窕19淑20女21,寤寐22求23 之24。求25之26不27得28,辗转29 反30侧31。《诗经》
桃1之夭夭2,灼灼3其4华5。之6子
7于归8,宜9其10室家11。
衞侯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左
传》 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後,行者無保其力,居 者無懼其罪 。《左传》
偏义复合词
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其中一个


语素的意义成为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 语素的意义只是陪衬。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 多人不能无得失。《史记》 骂其妻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 也。”《史记》 便可白公姆,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謂六順也
秋七月,杞侯來朝,不敬。杞侯歸,乃謀伐
之。 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忧。《左传》
恐惧
君子不忧不惧。《论语》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战国策》
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
以遺天子羞 鲁人恐乎,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公懼於晉,殺子叢以説焉 。《左传》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寻常 原来是两个表示长度单位的意义相 对的单音节词,“寻”是八尺,“常” 是十六尺。 • 后来“寻常”由短语变成复合词,同时 意义也发生了转化,被用来表示“平常、 普通”的意思。
• 消息 原来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 “消”指消亡,“息”指生长。如《周 易· 彖辞》:“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丰· • 后来“消息”由短语变成为复合词,表 示“音讯”。蔡琰《悲愤诗》:“有客 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 复非乡里。”
• 荀子:“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 兼。” • 汉代以后的训诂家不再象《尔雅》那样 主要以单音词训释单音词,而是经常采 用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训释单音词, 也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 其次,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还表现 在词义的发展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 体现在多义词的产生。过多的单音多义 词的存在势必影响交际。汉语双音词比 单音词表义精确、明晰。一个单音词有 多个词义,一旦进入复音词中其意义也 就单一了。因此为了明确表义,也促使 汉语词汇的双音化。
• 转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词素 合成的,其复合词的意义既不同于两个 词素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两个词素义 的简单相加,出现词义转化的现象,这 种复合词叫做转义复词。
• 春秋 原来是两个意义相对的单音节词, 分别指“春季”和“秋季”。如《礼 记· 王制》:“春秋教以《礼》《乐》, 冬夏教以《诗》《书》。” • “春秋”由短语变成为复合词,同时意义 发生了变化,被用来表示“光阴、岁月” 的意思。
• • •

2、本义和引申义相同的同义词 这类同义词原本不同义,后来一方经过 引申便变得与另一方同义了。 官:吏: “官”本义指“官署”,即 政府办公和收藏文书的地方。后来引申 指“官员”才与“吏”同义。“吏”本 义“官员” 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 《韩非子· 八说》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④《汉书·霍光传》: “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⑤《前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 识短浅)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 情况:
一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日: 太阳 股: 大腿 颠: 头顶 师: 军队
川: 河流 胫: 小腿 澡: 洗手 津: 渡口
十人,车牛一两,见牛者一人。 “车牛”,即“牛车”。
有人认为: 严格地说,偏义复词并不科学,因 为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单音词并没有象现代汉 语中有些词那样已固定成一个表偏义的双音词, (如窗户,不指户;兄弟、好歹、忘记等)而是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不起作用, 由另一个语素代替两个语素的意义,显示出其偏 义性,但有的则仍是两个单音词。
二、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的内在原因 是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 首先是词汇 量的迅猛增长。
一种语言的声韵系统再复杂, 音节的数 量毕竟有限, 在词汇量激增的情况下, 继 续维持词汇的单音节体系显然是不可能的, 汉语词汇向双音节、多音节的方向发展已 是势在必行。
三、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还表现在词义的 发展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多义词的产 生。过多的单音多义词的存在势必影响交际。汉 语双音词比单音词表义精确、明晰。一个单音词 有多个词义,一旦进入复音词中其意义也就单一 了。因此为了明确表义,也促使汉语词汇的双音 化。(按: 参阅苏新春《汉语双音词化的根据和 动因》、皮鸿鸣《汉语词汇双音化演变的性质和 意义》、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三、合成复音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发生了 不同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个语素仍然保持着它们原有的意义。如 上述“恐惧”、“恭敬”等。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只有一个表示 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 是所谓的“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第六讲(一)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代汉语第六讲(一)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① 重言词
有的重言词的含义与记录该词的字的含义有关。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草虫》) (忡忡,忧愁之貌;忡,忧虑不安貌) 有的重言词的含义与记录该词的字的含义无关。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诗经·小雅·车攻》) (萧萧,马鸣之声;萧,艾蒿)
重言词与词的重叠的区别
重言词与词的重叠的意义与组成它的单 字的意义无关;而词的叠用却和原来的 单字意义有关。
其实——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 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其实——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 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非常——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将立之而卒。又问焉, 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肸死矣。 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 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母亲——(袁)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
树木——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禁止——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 地方——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 一。
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生理——吾辈无生理矣。 身体——故圣人以身体之。 责备——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 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 于一人。
二、古汉语单音词
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单音词在古代汉语中占优势,特别是在 先秦汉语里这一点尤其明显。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双音 词
阴谋——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 衣裳——东方未明, 颠倒衣裳 虽然——王曰:善哉!雖然,公输般为我为 云梯,必取宋。
然而——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所以——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 可以——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共90页文档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共90页文档
义词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漢語通論
單音詞 複音詞 同義詞
-
1
-
2
-
3
单音词与复音词
•汉语的词,若按音节的数量 分,可分为单音词、复音词。
•古代汉语无论是在单音词的
比重方面,还是在复音词的
构成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存
在很大的差别。
-
4
• 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 而古代汉语则是单音节词占优 势,特别是上古汉语,更是如 此。表现在:
雨,杲杲出日。- ”
15
•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 喈喈。”
• 联绵词:在古代汉语中,还存在另一类 双音节单纯词,尽管从语音上看是两个 不同的音节,从书写形式看是两个不同 的字,但从意义上看,则只包含一个词 素而非两个词素。由于这种词由两个音 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故前人称之为
-
16
• 《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当 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 《左传·僖公四年》:“公惠徼福 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 愿也。”
• 《孟子·离娄上》:“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
11
• 《左传·襄公三年》:“於是 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 以代之?’对曰:‘赤亦可。’ 於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 佐之。”
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 其志。”
• 《列子·杨朱》:“趋走不足以逃 利害。”
• 《史记·刺客列传》:“多人,不 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 《后汉书·何进传》:“先帝尝与
太后不快,几至成- 败。”
21
• “车马”与《睡虎地秦墓竹简》 中“车牛”一致,定语在中心语 后,即“马车”,“牛车”。非 偏义复词。
• “春秋”由短语变成为复合词, 同时意义发生了变化,被用来 表示“光阴、岁月”的意思。
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
才能作出正确的判- 断。
19
• 1.词义偏落于前
• 《列子·杨朱》:“无羽毛以御 寒暑。”
• 贾谊《论积贮疏》:“世之有饥 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 诸葛亮《前出师表》:“空中府
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异同。”
-
20
• 2.词义偏落于后
• 《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
-
9
•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双音节词,也不 是到临近现代的某一天突然出现的,
其实它们早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出
现了。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单
音词比率由多到少、复音词由少到
多的演变过程,是一个逐渐量变的
过程。因此,在阅读古籍的时候,
正确分清词与短语的界限,就显得
十分重要。
-
10
• 《礼记·月令》:“温风始至,蟋 蟀居壁,鹰乃学习。”
部》:“吊生曰唁,吊死曰吊。”
-
6
•衣裳
衣+裳 《说
文·衣部》:“上曰衣,下
曰裳。”
•事业
事+业 《周
易·坤·文言》:“发于事
业。”疏:“所营謂之事,
事成謂之业。”
-
7
•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由于习惯 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往往
也把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节词 当成一个双音节词去理解。
• 《周易·革卦》:“汤武革命, 顺乎天而应乎人。”
• “联绵词”,也有人从书写形式 出发,称之为“联绵字”。
• 联绵词的最大特点是字义与词义 毫无联系,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
节中的任何一个,在联绵词中都
不具备任何意义,这两个音节乃
是一个作为一个整体,合起来才 表示意义的。
• 联绵词绝不允许拆开来逐字 解
释。
-
17
• 根据联绵词两个音节之间的关 系,可分为双声联绵词和叠韵
• 1.当我们将古代汉语的句子译 成现代汉语时,原来的单音节 词有不少变成了双音节词。
• 如: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5
• 另一方面,后世有许多双音节词, 本来就是 由古代两个单音节词合
成的,如:
• 学校
学+校 《汉书·平帝
纪》:“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
县、道、邑、侯国曰校 。”
• 吊唁
吊+唁 《玉篇·人
• 十人,车牛一两,见牛者一 人。
• 偏义复词与语言学家所称“连及”
这种修辞手法有关。
-
22
• 有人认为:严格地说,偏义复词并 不科学,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这两 个单音词并没有象现代汉语中有些 词那样已固定成一个表偏义的双音 词,(如窗户,不指户。兄弟,好 歹,忘记等。)而是在特定的语言 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不起作用, 由另一个语素代替两个语素的意义, 显示出其偏义性,但有的则仍是两 个单音词。
联绵词等几种形式。如:仿佛、 彳亍;望洋、匍匐。
-
18
• 偏义复词:古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 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 音节词素合成的,但其中只有一个 表示意义,另一个则仅作陪衬而已, 出现词义偏落的现象,这种复合词 通常叫偏义复词。古人称“复词偏 义”或“连类而及”。
• 偏义复词的词义究竟偏落在哪个词
-
23
• 转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一部分 复合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 反的单音节词素合成的,其复合 词的意义既不同于两个词素中的 任何一个,也不是两个词素义的 简单相加,出现词义转化的现象, 这种复合词叫做转义复词。
-
24
• 春秋 原来是两个意义相对的单 音节词,分别指“春季”和 “秋季”。如《礼记·王制》: “春秋教以《礼》《乐》,冬 夏教以《诗》《书》。”
-
12
复音词
• 古代汉语的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 词;至于多音节词,可说凤毛麟角。
古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可以分为 “单纯词”和“复合词”。
• 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成
词。古代也叫“重言”。叠音词或
摹声,或状物,色彩鲜明生动,且
富有音乐美,起着很好的修辞作用。
-
13
• 叠音词属于单纯词,两个音节只 包含一个词素。大多数的叠音词, 两个音节中的单一音节,在该叠 音词中并不表示意义。如: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坎坎伐檀兮
•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 矣,杨柳依依。”
-
14
• 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 以向荣。”
• 还有一部分叠音词,实际上是两 个相同单音词的重叠形式,其词 义与单独一个音节所表示的意义 相同,词同记录词的字在意义上 是一致的。
• 《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
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同。”
-

8
• 《韩非子·五蠹》:“古者文王 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 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 《汉书·霍光传》:“党亲连体, 根据于朝廷。”
•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