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初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初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了解本区以黑色人种为主,了解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本区以黑色人种为主,了解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

2. 教学难点: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好奇心,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读图分析(1)让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2)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差异的观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1)地理位置:非洲大陆南部及部分中部地区;(2)范围:南至南极洲,北至撒哈拉沙漠,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1)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2)河流:尼罗河、刚果河等;(3)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 比较法: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2. 课件:地图、图片、案例等;3. 教具:地球仪、挂图等;4.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报道等。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等地。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教案示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教学难点】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教具】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回忆一下北非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那么你是否想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生活情况呢?[展示地图]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什么人种为主,其如何分布?(黑色人种,其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和南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是否还能从书中的文字里得到关于黑人与非洲有必然联系的信息?(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多亿人,其中90%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区还有“黑非洲”之称。

)[提问]其它10%是些什么样的居民?他们分布在哪儿?(简要总结)[提问]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现在的生活如何呢?[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片。

请学生概括说出黑色人种的文化特点。

][承转]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为何今天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自然条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为非洲落后的根源呢?[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介绍自己知道有关黑人奴隶贸易的事情][归纳]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并从中掠夺大量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贸易长达4xx 年之久,被掳走、屠杀的黑人近1亿人。

严重抑制了非洲的发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而直接导致了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展示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提问]1.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些?2.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有多少?[讲解]二战前,本区被英、法、葡、比、西等7国瓜分。

初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初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掌握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 使学生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该地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教学重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及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征的方法。

3. 对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说出世界上的七大洲。

2. 提问:谁能告诉我非洲的位置和范围?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

2. 讲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让学生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2. 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该地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3. 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及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和民俗的了解。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 对比教学法:比较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其他地区的地理特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民俗。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其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农业、林业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课堂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民俗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问题,如贫困、疾病、教育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理解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民俗的了解程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理认识。
3.设计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参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民族观、发展观等,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认识较为有限,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地理视野,提高对非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认识。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非洲地理现象的直观认识;
(3)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对非洲发展问题的关注度和分析能力。
2.教学环节设计: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非洲的发展问题,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4)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非洲特色音乐和舞蹈视频,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非洲的独特风情。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音乐和舞蹈来自哪个大洲吗?这个大洲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现象和人文景观?”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撒哈拉以南非洲 1教案示例1——[教学重点]1.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扩张结果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东非裂谷带的成因及扩张结果[教具]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地形图、东非大裂谷景观图[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西亚和北非,但是非洲大陆上还有很大一片土地我们还没有了解,这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引导读图]非洲政区图[提问]①这个地区包括哪些国家?(除北非五国之外的其他所有非洲国家)②北非与该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③请具体描述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该地区,基本关于赤道对称;东邻印度洋,西邻大西洋,东北为红海,东南与马达加斯加岛隔莫桑比克海峡相望)④与其它大陆比较,该地区的海岸线有怎样的特点?(比其他地区的海岸线平直,西部有一个较大的海湾——几内亚湾)[承转过渡]还记得刚学习的北非在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吗?(以高原为主)现在一起来看看与它同在一块大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不是也是如此?[地图展示]非洲地形图[提问]①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东部和南部)海拔在20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北部和中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在该地区哪个方位?(西北沿海和东南沿海)其中哪个比例更大一些?(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地区)[补充提示]因此非洲大陆又被称作“高原大陆”。

正是由于非洲大陆很多沿海地区地势较高,所以才没有被海水侵蚀得弯弯曲曲,而是比较平直,海湾和岛屿都比较少。

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相比,地势哪个更高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什么?(由东南向西北倾斜)③该地区包括哪些主要的地形区?(东非高原、刚果盆地和东非大裂谷)④东非大裂谷的起止点在哪里?(北起死海,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简单介绍东非大裂谷)[提问]为什么会在非洲大陆上有一个这么长的裂谷带呢?[学生思考、回答]略。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4. 学会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关心非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难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案例材料。

3.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

学生准备:1. 预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记录重要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分布图。

2. 选择一个发展中国家,分析其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 写一篇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和开发利用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理解。

5.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与范围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5. 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合作与交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以及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合作与交流。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特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现实问题。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

2. 讲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与范围,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域范围。

3. 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让学生掌握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4. 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使学生认识到该地区的资源状况。

5.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 讲述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了解中非关系的发展。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非洲大陆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和沙漠;(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4)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2)利用资料和数据,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3)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非洲大陆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和沙漠;(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4)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1)非洲大陆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2)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非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及对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数据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3. 教学辅助工具:彩笔、尺子、地球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新闻和事件,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兴趣;(2)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教学新课:(1)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讲解非洲大陆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和沙漠;(3)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4)探讨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非洲国家,分析其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析非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提出改善对策。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非洲大陆的认识;3. 收集有关非洲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发展和主要农产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发展和主要农产品。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和图像资料。

相关的人口和经济数据表格。

2. 教室准备:确保教室内的灯光和投影仪正常运作。

将地图和图像资料挂在教室墙上或放置在投影仪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和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 讲解:使用地图和图像资料,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结合数据表格,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发展和主要农产品。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印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多样性和发展挑战。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标注重要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3. 要求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

一、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地理位置和地图周边国家和海域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和特点地形和河流植被和动物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环境人口分布和民族城市化和交通语言和文化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农业和主要农产品矿产资源和工业经济发展和合作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二、教学方法1. 图像和地图分析使用地图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知识。

3.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和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检验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a)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b)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创造性。

c) 课后练习成绩:检测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3. 评价内容:a)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案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边界:1.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包括西非、中非、东非和南非。

2.以北是撒哈拉沙漠,以南是南非和马达加斯加海峡,以西是大西洋,以东是印度洋。

3. 包括维多利亚湖、纳米比亚南北两部分、喀拉哈里沙漠、尼罗河等地形。

二、地形与气候:1.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多样,包括高原、山脉、河流和沼泽地等。

2. 非洲最高峰是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

3. 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多样,包括热带雨林、干燥沙漠和温带气候等。

三、人口与文化:1. 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多样的人口和文化。

2.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人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包括多个部族和民族。

3. 主要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传统信仰。

教案二: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地理特点一、地形特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势较低,多为高原和平原,包括撒哈拉沙漠边缘的沙漠平原,以及刚果盆地、尼日尔盆地等。

2. 非洲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流经撒哈拉以南非洲多个国家。

3.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位于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交界处。

二、气候特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多样,南部多为热带气候,包括雨林气候和草原气候。

2. 中部和东部多为干旱气候,包括撒哈拉沙漠和喀拉哈里沙漠等。

3. 西部和北部多为地中海气候和沙漠气候。

三、生物多样性:1. 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2. 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3. 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非洲最大的保护区,也是大迁移动物的重要地点。

教案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历史文化概况一、古代文明:1. 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 津巴布韦的大齐伯遗址是非洲最大的石墙遗址,也是古代非洲文明的象征之一。

二、奴隶贸易与殖民主义:1.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奴隶贸易的重要地区,非洲人口被迁徙到欧洲、美洲和亚洲。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树立全球观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特点和发展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地理》课本及相关资料;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3. 课前准备:教师预习教材,整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思考其地理特征。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和人文景观。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教师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特点;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1. 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 使学生认识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1. 地图引导:让学生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了解其在大洲中的位置;2. 概念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定义和范围;3. 案例分析:以某个国家或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

第二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1. 地形特点: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分布,如高原、山脉、平原等;2. 气候特点: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3. 植被特点: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植被分布,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

第三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和人口1. 自然资源: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等;2. 人口分布: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如集中在哪些地区;3. 人口问题: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1. 农业发展: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生产情况,如主要农作物、畜牧业等;2. 工业发展: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工业现状,如哪些产业发达、存在哪些问题;3. 经济发展挑战: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经济挑战,如贫困、失业等。

第五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与社会1. 文化特点: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传统,如音乐、舞蹈、绘画等;2. 社会制度: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制度,如部落制度、家族制度等;3. 社会发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发展现状,如教育、卫生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背景,包括殖民主义、独立运动和现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3)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背景,包括殖民主义、独立运动和现状。

三、教学难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 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提问:你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2)分组讨论:请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分析地理特征对人口、经济、自然资源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如南非、肯尼亚等,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标注重要地理特征。

7.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领导人,讨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能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树立平等、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特点;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6.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以及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问题;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实际情况;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该地区的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等;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特点,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人口问题;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以及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的掌握程度;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3. 评价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数据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3)采用案例分析,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3)培养学生关心和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2. 数据资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自然资源等数据;3. 案例资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大陆的位置和范围;(2)提问:你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这片神秘的土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2)分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课堂讲解:(1)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3)分享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 互动环节:(1)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其人口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2)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是什么?其形成原因是什么?(3)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案例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精品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1.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民族和文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人口与民族2.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民族和语言2.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民族和语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和民族特点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三章:政治与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3.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挑战和机遇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和经济状况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四章:自然环境与资源4.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点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4.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问题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五章:文化与艺术5.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5.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发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和音乐欣赏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艺术特点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图像和音乐欣赏报告的能力第六章:教育与社会6.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体系和发展现状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挑战和社会问题6.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体系和发展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挑战和社会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改革和援助措施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和社会现状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七章:健康与营养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公共卫生状况和健康挑战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营养问题和疾病流行7.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公共卫生状况和健康挑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营养问题和疾病流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公共卫生干预和改善措施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健康和营养状况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八章:经济活动与产业8.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趋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政策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产业特点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九章:城市化与生活方式9.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变化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规划和居住条件9.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变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规划和居住条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挑战和应对策略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特点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十章:旅游与文化遗产10.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政策和市场发展10.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政策和市场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推广和可持续发展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和文化特点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十一章:国际政治与外交关系11.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政治环境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际外交关系和合作组织11.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政治环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际外交关系和合作组织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1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1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十二章:科技与发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发展现状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科技挑战和发展机遇12.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发展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科技挑战和发展机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合作和支持措施1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和发展特点1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十三章:宗教与信仰13.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多样性和信仰习俗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组织和影响力13.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多样性和信仰习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组织和影响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与社会和谐1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和音乐欣赏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和信仰特点1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图像和音乐欣赏报告的能力第十四章:媒体与信息传播14.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环境和信息传播现状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媒体类型和影响力14.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环境和信息传播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媒体类型和影响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自由与责任1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和信息传播特点1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十五章:未来展望与挑战15.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5.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援助和国际合作1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展望和挑战1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撒哈拉以南非洲》精品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人口与民族、政治与发展、自然环境与资源、文化与艺术、教育与社会、健康与营养、经济活动与产业、城市化与生活方式、旅游与文化遗产、国际政治与外交关系、科技与发展、宗教与信仰、媒体与信息传播以及未来展望与挑战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3、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出示一组“黑人照片”
[提问]描述他们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教师]他们属于黑色人种。

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显示]空白地图:“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提问]在图中描画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观察它们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
非洲的什么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填图]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

(完成导学稿中第一题)[提问]请在板图中填注印度洋、大西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填图](完成导学稿第二题)
[提问]请在板图中填注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学生填图]在板图中填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教师提示]参照图7.7“非洲的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学生]讨论(完成导学稿第题)
[填注]刚果河,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该河水量大的原因
[承转]: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什么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呢?
显示:教材39页,图8.20世界各洲黑种人所占的比例及历史上非洲黑种人的迁移方向。

学生:完成书中两个问题
小结:从全球看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从非洲的角度看,黑种人由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地区90%以上的人口为黑种人,其他大洲的黑种人是从非洲迁移过去的,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承转]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
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

[介绍]就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进行介绍。

[视频]非洲舞蹈
[转承]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后,不仅掠夺财富、贩卖奴隶,还在非洲实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导致了本区政治地图的变化。

显示:教材40页图8.2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和地区,图8.2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的国家和地区
提问:二战前这一地区的独立国家有哪几个?其余国家呢?
转承:二战后非洲人民迅速觉醒,掀起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许多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提问;在图8.21 图中找出最后一块独立的殖民地是哪个国家?
找国家:完成学案中相关题目。

小结:现在本区的国家已全部独立,他们在世界舞台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转承:长期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变化,也给本区的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区的经济?
提问:本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41页单一商品经济图文资料
转承: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如何呢
[展示]同步学习48页,第12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

[学生] 完成学案中相关题目
[小结]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少数发达
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

[板书]单一商品经济
转承:这种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出于什么地位呢?
显示;经济模式结构框体联系图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

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也从根本上制约着非洲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是长期的殖民统治的结果。

[讨论]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那么你认为非洲各国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现象现状呢?
完成学案中相关题目。

[小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

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自然环境
二、黑种人的故乡
三、政治地图的变化
四、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