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请关注你的四个“足迹”

合集下载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先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获取先辈信息;(3)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先辈的足迹;(2)运用调查、访问、对比等方法,深入了解先辈的生平;(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先辈们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2)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优良传统,培养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先辈?为什么我们要追寻先辈的足迹?2. 课堂讲解:(1)讲解先辈的定义和分类;(2)阐述追寻先辈足迹的意义;(3)介绍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分组合作、调查访问等。

3. 分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先辈进行探究;(2)分配任务,明确各自研究方向和责任;(3)教师指导分组合作过程,提醒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先辈进行研究;(2)学生查阅资料、访问亲友等方式获取先辈信息;(3)教师审核学生研究方向和方法,给予指导。

2. 课堂展示:(1)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2)其他组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评价、提问;3. 课后作业:(2)学生互相交流感悟,分享收获;(3)教师收集学生感悟,进行批改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2)评价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3)评价自己在课后感悟中的反思。

2. 同伴评价:(1)评价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表现;(2)评价小组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3)评价小组成员的课后感悟。

3. 教师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2)评价学生在课后感悟中的反思;(3)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追寻先辈足迹》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4. 人力资源:家长、亲友、教师等。

《寻找春天的足迹》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

《寻找春天的足迹》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

《寻找春天的足迹》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特征和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春天的常见特征,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

2. 培养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观察、描述春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春天的变化对大自然和生物的影响。

2. 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学会爱护大自然。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春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2. 环境:户外活动场地,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让幼儿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

2. 讲解:讲解春天的变化对大自然和生物的影响,如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等。

3. 户外观察: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引导他们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如花朵、小鸟、蝴蝶等。

4. 描述和表达: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特征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学会爱护大自然,如不摘花、不捉小动物等。

6. 总结:回顾春天的特征和变化,让幼儿加深对春天的认识。

7. 作业: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春天的足迹,拍照或绘画记录,下次分享。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作业,共同寻找春天的足迹,增进亲子关系。

2. 主题活动:开展“春天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展示对春天的认识和喜爱。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寻找春天足迹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成长。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九、教学总结1.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

《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足迹的观点及其计算方法。

2. 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足迹的消耗情况。

3. 培养环保认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理解生态足迹的含义及其在环境珍爱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图表和案例等。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和数据等。

3. 安排教室进行教室讲解,并准备好教学用具和设备。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生态足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室教学。

高中地理课程《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态足迹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生态足迹的关注和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足迹的观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生态足迹的观点和计算方法介绍。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态足迹的计算过程。

2. 人类生态足迹的衡量指标,如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靠和影响。

3. 举世生态足迹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

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举世生态足迹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

5.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干系探讨。

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足迹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珍爱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足迹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过程1. 教室讲解: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数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态足迹的观点、计算方法和影响。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如指纹、足迹、DNA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痕迹的定义和分类2. 指纹的产生和识别3. 足迹的形成和分析4. DNA的概念和应用5. 其他常见痕迹的介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痕迹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痕迹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如指纹提取器、DNA检测试剂等。

3. 准备专家讲座邀请函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中的表现。

3. 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合作情况。

4.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痕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犯罪现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痕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痕迹: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如指纹、足迹、DNA等。

3. 讲授痕迹知识:教师讲解痕迹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重点介绍指纹、足迹、DNA等痕迹的形成和识别方法。

4. 观看多媒体资料:播放指纹提取、足迹分析、DNA检测等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指纹提取、DNA检测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专家讲座:邀请法医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痕迹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痕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认识到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2. 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3. 红色足迹的分布及意义4. 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性5.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红色足迹的分布及意义,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历程及历史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受红色足迹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采用情景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革命先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意义。

2. 讲解: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历程及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

3. 案例分析:介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受红色足迹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 情景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革命先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总结:强调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革命先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对如何传承革命精神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4. 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先辈们的生活背景、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法,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培养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敬先辈、珍惜今天的观念,培养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追寻先辈足迹2. 教学课时:共4课时3.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先辈们的兴趣,引出教学主题。

2. 教学环节一:了解先辈们的生活背景a. 教师讲解先辈们的生活背景b.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先辈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3. 教学环节二:探究先辈们的奋斗历程a. 教师讲解先辈们的重大事件b.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先辈们的奋斗故事4. 教学环节三:学习先辈们的伟大成就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先辈们的成就b.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先辈们在各个领域的贡献5. 教学环节四:总结与反思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所学收获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口头表达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追寻先辈足迹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追寻先辈足迹》教材2. 视频资料:关于先辈们的生活、奋斗和成就的视频3. 图片资料:与先辈们相关的历史图片4. 调查表:用于学生调查、访问先辈们的经历和故事5. 网络资源:用于学生搜集先辈们的资料和信息六、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活动一:观看视频,了解背景a. 教师播放关于先辈们生活背景的视频资料b. 学生观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2. 教学活动二:小组讨论,探究奋斗历程a.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先辈们的奋斗历程b.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先辈们的奋斗故事,并分享成果3. 教学活动三:成果展示,学习伟大成就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所学收获b.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了解先辈们在各个领域的贡献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

国家智慧中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国家智慧中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国家智慧中小学学习心得体会国家智慧中小学学习心得体会新学期,我们在新校长的带领下聆听并学习郑媚老师的智慧校园培训讲座。

这次培训使我对智慧校园的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生、教师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它的应用基础是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需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

智慧校园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够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也能让家长随时随地掌握自己孩子的基本情况。

在线作业,每一位使用者都可以共享名校名师布置下的各科作业,并给出正确答案,让使用者与全国名校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线考试,全国名校名师所出的各阶段考试卷,都可以让使用者共享,你可以通过考试判断你在知名学校的排名。

平安短信,家长可以通过短信随时随地掌握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短信通知家长开会及其他信息。

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存储了包括古代文学、学习课件、教案资源、试卷资源等一系列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成长校园是个体正式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建设的会有效地提高整个校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伴随着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校园移动互联等技术的逐步兴起和应用,智慧校园已不是一种概念,而是正在慢慢地变为现实。

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智慧校园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去解决。

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对于当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教学和管理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从智慧教育规划到区域落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从智慧校园再到智慧教室,这是一个伟大、光荣而又艰巨系统工程,就全国而言,还需要漫长时间完成。

这件事需要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同时也需要耐心和持久力,更需要坚强意志力,需要一大群人去做尤其需要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相信有了坚强的后盾,智慧校园的建设就会引领整个中国步入信息化建设的理想轨道,希冀着我们的这一代人能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尽责尽力。

三个维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研究足迹

三个维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研究足迹

三个维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研究足迹摘要:一、引言二、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背景与意义三、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与实践四、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五、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六、展望与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深入。

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分析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研究足迹,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背景与意义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是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现状,关注学生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学生、课程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与实践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

理论研究主要关注课程论、学习论和教学论等领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实践探索则关注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革,以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四、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本文以某中学的英语课堂为例,教师通过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等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观念转变不够彻底、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

六、展望与建议展望未来,三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应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传承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先辈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和探究先辈们的事迹。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教学重点:了解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认识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2. 第二课时:尊敬先辈,传承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先辈的情感,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尊敬先辈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的优秀品质。

3. 第三课时:实地考察,了解先辈事迹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和探究先辈们的事迹。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4. 第四课时:分享考察成果,讨论先辈精神教学重点:分享实地考察成果,讨论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享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教学重点: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尊敬先辈、传承优秀品质方面的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谈话法: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先辈们的事迹。

4. 分享与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实地考察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5. 总结与反思法:引导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尊敬先辈、传承优秀品质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3. 学生在实地考察、分享与讨论中的表现,如表达、交流、思考等。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成长的喜悦和收获。

2. 培养学生学会珍视自己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图片搜集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成长经历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思考自己取得的成就和收获。

2. 图片搜集与处理:学生分组搜集与自己成长相关的图片,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简单处理。

3. 作品设计: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经历,设计一份“我的成长足迹”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

2. 成长经历回顾: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总结取得的成就和收获。

3. 图片搜集与处理: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学生分组搜集并与组内成员共同处理图片。

4. 作品设计: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经历,设计一份“我的成长足迹”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学长经历回顾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图片搜集与处理的能力。

3. 学生作品设计的创意和完成质量。

4. 学生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处理软件教程。

2. 成长经历相关素材。

3. 作品展示平台。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尽量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在成长经历回顾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分享内心的感受。

3. 在图片搜集与处理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在作品设计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5.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四年级综合实践《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

四年级综合实践《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

四年级综合实践《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知道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知道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2.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2.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事迹。

3. 合作交流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编写一篇简短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6.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能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古迹,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2. 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历史人物的角色和经历。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伟大的先辈们的事迹和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先辈们的事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先辈们的事迹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先辈们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2. 教学新课:讲解选取的先辈们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平和贡献。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先辈们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追寻先辈的足迹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追寻先辈的足迹。

2. 教学新课:讲解追寻先辈足迹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出一位先辈的事迹。

第三课时:先辈们的精神品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先辈们的精神品质。

2. 教学新课:讲解先辈们的精神品质及其意义。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先辈事迹,分析其精神品质。

第四课时:传承先辈精神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先辈精神。

2. 教学新课:讲解传承先辈精神的方式和途径。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个传承先辈精神的计划。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学新课:讲解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和反思,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辈们的事迹、精神品质以及追寻足迹的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和计划制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整理的先辈事迹、传承计划等。

3. 小组评价: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先辈们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2. 资料:收集有关先辈们的事迹、精神品质等方面的资料。

幼儿园教师个人成长经历分享:成长的足迹,教学的感悟

幼儿园教师个人成长经历分享:成长的足迹,教学的感悟

幼儿园教师个人成长经历共享:成长的足迹,教学的感悟在幼儿园教师的成长之路上,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就,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今天,我想和大家共享一下我的成长之路,以及在教学中所得到的感悟和思考。

成长的足迹1. 选择幼儿教育的初衷从我选择幼儿教育专业开始,我就深深地被幼儿纯真的笑容和天真的世界所吸引。

我希望能够在这个阶段陪伴他们成长,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塑造他们健康快乐的童年。

这种初衷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我成长的动力。

2. 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

我还参加了各种实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能力。

这些都为我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实践经验的累积毕业后,我进入了一所幼儿园,开始了我的教学工作。

在实践中,我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教学案例,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每一次成功的教学案例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的道路。

教学的感悟1. 用心倾听每一个孩子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倾听,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 营造温馨的教学环境我意识到,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3. 关注幼儿全面发展除了重视学科教学,我也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包括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创造力等。

我尝试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引导幼儿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生活、学会思考。

4. 和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在教育中,和家长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我努力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传达教育理念,建立合作共育的氛围。

我发现,家校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语在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道路上,我不断成长,也不断收获。

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关爱,也学会了用心教育。

我深深相信,只有用真心和爱心,才能成就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学生成长的足迹

学生成长的足迹

学生成长的足迹学生成长的足迹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学习、成就、经验和成长的痕迹。

这些足迹可以是学习成绩的进步、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取得荣誉和奖项的成就,也可以是通过参与课外活动、社团、俱乐部等获得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学生成长的足迹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1. 学业表现和成绩: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和取得的好成绩是成长的重要足迹。

这包括获得优异成绩、进入优秀班级或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奖等。

2.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和发展自身素质。

这可以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加社团组织或学生会、担任社团或班级干部等。

3. 课外活动和俱乐部:学生通过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和俱乐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和技能。

这可以是参加体育运动、艺术团体、学术或科技俱乐部等。

4. 个人成长和发展:学生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成长也是重要的足迹。

这可以是通过面对挑战和困难后的成长、通过学习自我反思和改进等方式。

学生成长的足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信、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也可以为学生申请高校或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证明。

同时,学生成长的足迹也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成果和见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除了上述提到的成绩、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个人成长等方面,学生成长的足迹还可以涵盖以下内容:5. 参与领导和管理:学生通过担任班级干部、学生会成员或其他领导职务,展示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管理能力。

这可以是组织和策划各类活动,协调班级事务,领导团队合作等。

6. 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学生在学科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和参与也是学生成长的足迹之一。

这可以是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荣获科研竞赛奖项等。

7. 文化艺术表现:学生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表现和成就也是重要足迹。

这可以是参与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表演,获奖或被选入专业艺术团体等。

8. 国际交流和学术交流:学生通过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学术交流活动或留学经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小脚丫的足迹教案

幼儿园小脚丫的足迹教案

幼儿园小脚丫的足迹教案【主题】幼儿园小脚丫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足部结构,并知道如何正确地穿鞋、穿袜子。

2. 让幼儿能够正确地区分左右脚,并能掌握前进、后退、向左、向右等基本步伐。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画足迹认识不同的脚印。

4. 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足迹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例如:脚印、鸟印、车轮印等。

【教学重点】1. 认识自己的足部结构,并掌握正确的穿鞋、穿袜子的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基本步伐感,让他们能够掌握前进、后退、向左、向右等基本动作。

3. 通过画不同的足迹来认识不同的脚印和其含义。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掌握正确的穿鞋、穿袜子的方法,以保护自己的脚部健康。

2. 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通过画不同的足迹认识不同的脚印。

【教学准备】1. 脚模型、鞋子、袜子2. 棉花棒、颜料、纸张3. 鸟印、车轮印等教材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小脚丫的足迹,让幼儿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内容。

2. 通过讲述和展示脚模型和脚的结构,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足部结构,并提示幼儿如何正确地穿鞋、穿袜子。

二、学习基本步伐1. 教师示范前进、后退、向左、向右等基本步伐,让幼儿模仿跟随。

2. 引导幼儿自由活动,并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基本步伐,加强幼儿的基本步伐感。

三、认识不同的脚印1. 展示不同的脚印图片,例如:脚印、鸟印、车轮印等,让幼儿猜测这些脚印的含义。

2.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幼儿认识不同的脚印的含义,例如:脚印代表某个人的足迹,鸟印代表鸟儿的足迹等。

四、画足迹1. 发放纸张、颜料、棉花棒等画画工具,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脚印。

2. 鼓励幼儿花些时间用想象力画出不同的脚印,例如:鸟印、车轮印等,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知道今天都学了些什么。

2. 教师鼓励幼儿反思自己今天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让孩子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五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__足迹(精选5篇)

五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__足迹(精选5篇)

五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__足迹(精选5篇)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__足迹第3课《足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内容:聆听:《红梅赞》、《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

表演:《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红星歌》。

2、学唱《雨花石》。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3)熟悉歌曲《红星歌》的曲调,知道歌曲的歌词涵义。

2、情感目标: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3、能力发展目标: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

教学难点: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设计:一、聆听《红星歌》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

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大班幼儿园我们的足迹教案 幼儿园教案

大班幼儿园我们的足迹教案 幼儿园教案

主题:大班幼儿园我们的足迹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们的足迹”教案作为幼儿园大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家庭、文化,认识到自己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并倡导环保理念,鼓励幼儿从小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家庭,认识到自己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引导幼儿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心,培养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2. 教学内容- 介绍“我们的足迹”主题,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家庭,了解生活的起居、饮食、娱乐等方面- 开展环保知识教育,通过绘本、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进行实地考察,带领幼儿走出校园,了解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观察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3.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让他们主动参与观察和发现- 实地考察法,带领幼儿到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观察并记录下自己所见所闻-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4. 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讨论家乡的特色、家庭的特点,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乡、家庭,营造轻松的氛围(2)通过绘本、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3)进行实地考察,带领幼儿走出校园,了解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4)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表达,让他们结合所见所闻,完成相关绘画、手工、表演等活动三、教学评价1.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形成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在实地考察中,幼儿表现出了好奇心和探索的能力,能够积极观察和记录所见所闻2. 教学效果- 幼儿对自己的家乡、家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环保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培养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融入了环保知识的学习中四、结语“我们的足迹”教案作为大班幼儿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旨在让幼儿了解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实地考察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关注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雪地里的小画家幼儿园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幼儿园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动物在雪地上的足迹特点,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的足迹。

2.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手势进行大胆描述和表达,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自然、小动物的热爱,懂得珍惜动物与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幼儿能够清晰地了解四种动物在雪地上的足迹特点,知道它们是如何行走的。

2.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语言和手势进行描述和表达,让他们能够准确地区分和表达这四种足迹。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冬天下雪的情景,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然后引出“雪地里的小画家”。

2.讲授新课:首先展示一幅画有四种动物足迹的图画,让孩子们猜测是哪些动物。

随后逐一介绍每种动物的特点和行走方式,特别强调它们在雪地上的足迹特点。

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动物行走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小游戏,如“动物走路模仿秀”,让孩子们模仿动物走路的方式;或者“足迹找不同”,展示两幅足迹图,让孩子们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动物在雪地上的足迹特点。

同时鼓励孩子们与家人分享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5.布置作业:请孩子们在家中寻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动物足迹的知识,或者画出自己心中的“雪地里的小画家”。

6.教学反思:根据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如何改进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物展示:利用真实的动物足迹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认识。

2.多媒体应用:通过PPT或动画等形式展示动物行走的动态过程,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3.互动游戏:设计各种互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小组讨论:鼓励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教师示范:教师亲自示范动物行走的方式,让孩子们模仿和学习。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讲授新课和巩固练习环节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和活动,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练习。

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

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

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历史,那么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也不例外。

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是指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所经历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及积累的经验和思想。

思考,实践和研究是教育实践的三大要素,它们构成了学习者的学习历程,以及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智慧和学识。

首先,思考是教育实践的基础,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就是从思考开始的。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思考自己学习的东西,加深理解,以及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智力,获得自己的学习足迹。

其次,实践是教育实践的核心要素,实践是我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把自己的智慧体现出来,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最后,研究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包括思考、实践和研究,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学习者的学习历程。

从思考开始,经过实践检验,再通过研究加深理解,这就是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

思考、实践和研究都是教育实践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只有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思考是学习的基础,实践是学习的核心,研究是学习的深度。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究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还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体会,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体验和体会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去学习知识,更要去感受知识,这样才能把知识融汇贯通,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学习者的学习足迹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而言之,教育实践的学思足迹,是我们学习历程中所积累的智慧和学识,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宝贵的财富。

查找我的脚印教案

查找我的脚印教案

查找我的脚印教案教案标题:查找我的脚印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决策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意识到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成就,以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3. 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用对象:中学生(初中/高中)准备材料:1. PPT演示文稿2. 活动素材:写有各种成长经历和决策的标签3. 学生作业本和铅笔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包含许多足迹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你认为这幅图片代表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明确脚印与个人成长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主体活动:1. 呈现PPT演示文稿,介绍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决策对发展的影响。

包括家庭环境、学业成绩、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

2. 分发活动素材,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选择一张标签,上面写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决策。

3. 学生阅读自己所选择的标签,并思考这些经历和决策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何影响。

4. 学生就自己所选择的成长经历和决策写一篇短文,描述其对自己的影响和价值,并分享给同学。

5. 学生互相阅读和评价伙伴的短文,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展示和总结:1. 鼓励学生就自己所写的短文进行展示,并就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决策进行互动讨论。

2. 教师总结本课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共同要点和思考,回顾学习收获。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成长经历和决策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

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思考,写一篇关于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短文,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

2. 布置学生查找相关阅读资料,了解成功人士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决策,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学校和社区中提供支持和帮助他人的机会,以促进更多人的成长和发展。

2. 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调查不同职业领域中成功人士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决策,从中获得启发和激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源】
请关注你的四个“足迹”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一、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有,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为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1992年加拿大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提出生态足迹概念。

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进而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二、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采用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

碳足迹标示着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这里的“碳”则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

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碳”耗用就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那么“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

低碳生活、低碳技术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今天的热门话题,其基本理念就是节能减排。

三、水足迹:
“水足迹”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消费产品及服务过程所耗费的那些看不见的水,可形
象比喻为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见图三)。

“水足迹”概念最早在2002年由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科拉提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2008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中首次引进这一概念,其完整概念包括国家水足迹、个人水足迹两部分,而国家水足迹包括用于农业、工业和家庭生活的河水、湖水、地下水,以及供作物生长的雨水,又分为内部水足迹和外部水足迹。

个人水足迹计算的则是一个人用于生产和消费的总水量。

理解水足迹有助于我们关心水、爱惜水和保护水。

请各位同学尝试登陆“你的水足迹计算器”,率先成为节约水资源的先行者。

四、氮足迹
“氮足迹”是继生态足迹、碳足迹和水足迹之后所提出来的第四个足迹,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活性氮排放污染量。

氮足迹概念是在全球活性氮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所提出的,而氮足迹计算器一种衡量个人产生的氮污染量的方法。

氮污染大多与农业和畜牧业相关,全球爆炸性人口对农产品、奶制品和肉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大,这就要过度增施氮肥等化肥,逐渐成为农产品增产的最有力手段,还有肉乳品为我们提供了动物性蛋白质,蛋白质在水中的水解过程则是主要的含氮污染物。

活性氮的污染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平流层臭氧层破坏等。

氮足迹定量评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活性氮排放的影响,调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活性氮危害等。

于是,联合国有关报告提出:人类有必要将饮食方式转变为纯素食(见下图四)。

【中考题原创】
计算污染水的“水足迹”
【资料背景】我国央视新闻调查以“谁为地下水疗伤”为专题,曝光了河北某地化工厂连续20多年排放工业污水,该村周边的地下水都被污染,实地采访发现抽出的地下水呈铁红色,经检测含有高浓度的多种有毒化学物质,这将说明这块土地已经受伤,而更加受伤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数百名村民的心身,他们对地下水和生存环境的忧虑,并不随着企业的停产和搬迁而消除,地下水污染后遗症仍在持续。

利用“水足迹计算器”为本地受污染的地下水计算其“水足迹”,并呼吁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应当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中考原创题】
1.2019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关于认识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农业生活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
D.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2.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广大青少年应踊跃参加爱惜、保护水资源系列公益活动,其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A.参与“水足迹”主题体验活动B.积极宣传爱水理念和节水方式
C.参与空气质量日报普及活动D.踊跃报名参与“少年水奖”最佳创意设计3.央视新闻调查曝光河北某地化工厂排放工业污水,染红了该村周边地下水。

“水足迹”(见下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消费产品及服务过程所耗费的那些看不见的水,即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

则回答:
⑴按照我国环保的要求:凡是有颜色、异味的工业废水都禁止排放。

若要净化此类工业废水,初步达到排放要求,下列常用净化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沉降
B.活性炭吸附
C.过滤
D.消毒剂消毒
⑵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⑶了解“水足迹”,登陆“你的水足迹计算器”,率先成为节约水资源的先行者。

请你列举出一些可减少“水足迹”的合理做法有(至少两点)。

⑷为了预防地下水受到污染,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针对本次事件还能提出哪些构想?。

【参考答案】1~2:D、C;3题:⑴D;⑵肥皂水;煮沸;⑶①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②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刷牙;③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④少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⑷采用新技术减少水资源使用量;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工业废料采用深井灌注的封存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