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合集下载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体细胞的染色体是46个,23个,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一对是性染色体。

男性一对XY,女性为XX。

染色体的形态随着细胞周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metaphase chromsome)。

每个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呈赤道状彼此分离,只有着丝粒处相连。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分为三种类型,中部着丝粒型,亚中部着丝粒和端着丝粒型(图21-1)。

图21-1正常人体细胞的三种染色体1.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非显带染色体特征分为七组A组(1~3):为最大的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这组染色体相互间很易区别。

第1号和第2号染色体大小相似,唯第2号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第3号染色体较1、2号染色体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B组(4~5):为大的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2对染色体之间在形态和长度上较难区别。

C组(6~12号和X):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这组染色体较难区分,其中第6、7、11号和X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8、9、10和12号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女性为2个X染色体。

男性只有1个X染色体。

D组(13~15号):为中等大小的具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在其短臂上有随体。

与他组染色体有明显区别。

但3对染色体之间较难区别。

E组(16~18号):为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第16号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7号和18号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不过,着丝粒位置第18号较第17号染色体更近端部。

F组(19~20号):为更小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2对染色体之间,形态上很难区别。

G组(21~22号和Y):为最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第21号和22号染色体大小相似,且短臂上常连有随体。

Y染色体常比第21和22号染色体大、染色深。

且无随体。

Y染色体长臂2个染色单体比较靠拢,长臂末端也较模糊。

2.G带染色体的特征第1号染色体:识别并不困难,但初学者易把长短臂颠倒。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PPT课件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PPT课件

内 10nm
组蛋白 H1
染色质的二级结构:螺线管
3 .三级结构:
超螺线管为染色质的三 级结构,它是由螺旋管进一 步盘曲而形成。
4 .四级结构:
超螺线管进一步折叠成 为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DNA分子长度压缩至
端融合。 正常染色体每复制一次,端粒
序列减少50-100个bp,因而端粒也被称
为细胞的生生殖命细钟胞,、当胚端胎粒干缩细短胞到和一肿定瘤程 度细,胞即含是有细端胞粒衰酶老,的可标以志使。端粒恢复原 长。
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的核糖核蛋白酶。具有延长端粒末端重复 序列的功能,如果端粒酶活性丧失,端粒 将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动粒结构域 主 缢 痕 模 式 图
配对结构域
随体
染色体的臂上凹 陷缩窄形成次缢 痕,与核仁的形 成有关,称为核 仁组织区(NOR) 。
端粒(telomere)
端粒(telomere ) 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特
化部位。通常由一简单重复的序列组成
,进化上高度保守。可以保护染色体末
端不被降解,并防止与其它染色体的末
端 粒 酶 与 端 粒 的 关 系
二、染色质的化学组

核酸 成分
蛋白质
DNA RNA 组蛋白非组蛋白
所占比例1 0.05-0.1 1 0.5-1.5
三、染色体的结构
1.一级结构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 .二级结构:
螺线管是染色质 的二级结构,6个核小 体缠绕一圈形成的中空 性管. 外30nm; 内 10nm,组蛋白H1位于螺 旋管内侧。
染色体的形态和 结构
(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单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5)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5)
36
后期 I(anaphase I, AI)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两极运动, 使得同源染色体末端脱开,一对 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 ●每极具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 条(共有n条染色体),使得子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从2n减半到n。 ●此过程并不进行着丝粒分裂,没 有发生染色单体分离;每条染色 体都仍然具有两个染色单体,并 且由着丝粒相连。
(3)可能存在少量的RNA
20
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贝克等(Bak AL, 1977):染色体四级结构模型理论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解释染色质状态转化的过程
1. 核小体+连接丝 2. 螺线体(solenoid) 3. 超螺线体
(super-solenoid) 4. 染色体
21
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串珠模型: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 位是核小体、连接丝(linker) 。每 个基本单位约180-200个核苷酸 对(碱基对, bp-base pair)。 ●核小体(nucleosome), 又称纽体 (-body)(约11nm)。 ●组蛋白:H2A、H2B、H3、H4四 种组蛋白各两分子的八聚体,直 径约10nm。 ● DNA链:DNA双螺旋链盘绕于 组蛋白八聚体表面1.75圈,约合 146bp. ●连接丝是长50~60bp的DNA, 与组蛋白H1结合。
22
23
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24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染色体形成过程中长度与宽度的变化
第一级 DNA 第二级 核小体 第三级 螺线体 第四级 超螺线体
宽度增加 长度压缩
核小体
5倍
7倍
螺线体
3倍
6倍
超螺线体
13倍
40倍
染色体
2.5-5倍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体
染色体的类型





7/ — 末端处 8近端着丝粒
染色体

中心结构域
动粒结构域






配对结构域
随体
染色体的臂上凹陷缩 窄形成次缢痕,与核 仁的形成有关,称为 核仁组织区(NOR)。
•染色体(chromosome)之所以称为染 色体,是因为它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溶液)
(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单体 随体
短臂(p) 长臂(q)
常染色质区 主缢痕(初级缢 痕)
次缢痕 异染色质区
中期染色体按着丝粒的位置分为:
中 部
1/2~5/ 中央着8 丝粒
染色体
亚 中 部
5/8~7 亚中/8着丝粒

生物工程专业《遗传学》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遗传学》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遗传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1801032)一、课程说明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课程总学时90,总学分5,开课学期第5学期。

2.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3.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中进展最迅速、与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交叉最多的学科之一,是新技术革命的动力学科。

本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实验性强、学习难度大。

教学要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疑点,精简适当。

注重理论的同时强化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熟悉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触摸到本学科进展动态的前沿,认识到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位置,为将来习惯本质工作及科研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参考教材:普通遗传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业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参考书目:遗传学(第二版上下)刘祖洞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 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新编遗传学教程李惟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1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标注*为重点内容,难点是交换值的计算、真菌类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遗传及重组的分子基础、遗传工程等内容。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理论与实验密切配合,强化实验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遗传学的CAI课件,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平常成绩(包含作业、测验等)与期中考试占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由遗传学实验课独立完成,全面内容见《遗传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本课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与动、植物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课程均有联系,特别是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联系更为密切。

细胞的形态、结构、分裂等内容需要细胞生物学或者者是植物学、动物学中全面讲授;而DNA、RNA与蛋白质的合成、DNA损伤与修复由生物化学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由微生物学讲授。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35S
处理一
32P
处理二
32P
离心的结果,上清液中为噬菌体;沉淀中为细菌菌体
实验结果:
在处理一的感染实验中,35S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 清液(噬菌体层)中,表明大部分的蛋白外壳脱 落下来并未进入细菌细胞; 在处理二的感染实验中,32P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 淀(细菌菌体层)中,表明噬菌体感染后将带有 32P的DNA注入到细菌体内。
和50%的DNA组成。
●Hershey的实验:
噬菌体感染细菌时,进入细
A、两组处理: 菌体内的是蛋白质还是 DNA呢? 处理一、 35S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 也就是说产生子代噬菌体的遗传 处理二、用32P标记T2 噬菌体的DNA; 物质是什么? B、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 C、10min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 D、离心分离
图a为玉米染色体,它比洋葱 的染色体(图b)要小很多
心叶瓶尔小草的染色体(具有 631对二价体和10个片段)
几个概念:
●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大小及形态 相同,分别来源于父本和母本的一对染色体。 ● 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同一 染色体群体中,形态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 为非同源染色体。
在一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中,其染色体是RNA分子,为
单链核酸。 另一些病毒如φχ174,染色体为单链的环状DNA分子。
原核生物染色体同样
与蛋白质和RNA等其它分
子结合,而不是裸露的。
E.coli染色体从环状染 色体DNA形成拓扑异构 环,最终形成超螺旋 DNA,染色体大约压缩
了1000倍
§2.4 DNA和RNA
遗传学 Genetics

染色体

染色体

研究简史
1848年德国植物学家W.霍夫迈斯特在紫露草属小孢子母细胞中最早看到相当于染色体的物体。1875年德国动物学家O.赫特维希看到受精时两个配子融合后着色物体数目加倍,这一事实不久得到E.van贝内登等人的证实。W.弗勒明1880年发现有丝分裂时每条着色物体都纵裂为二,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1882年他提出在同一物种的细胞中着色物体数目是恒定的。1888年W.瓦尔代尔正式提出染色体的命名。
1924年R.孚尔根等制定DNA的组织化学反应法,后来T.O.卡斯珀松又建立测量DNA的紫外线显微分光光度法。用这些方法都发现DNA存在于间期核和染色体中。O.T.埃弗里1944年发现细菌转化因子是DNA,首次证实DNA是遗传物质,从而找到了染色体做为遗传结构的分子基础。
1953年J.D.沃森和F.H.C.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对DNA的认识取得突破性进展。1957年J.H.泰勒等,1958年M.S.梅塞尔森等先后证明染色体DNA的复制是半保留性的。这就说明染色体和脱氧核糖核酸确有作为遗传结构应该具备的自我复制功能。
随体 染色体末端部分的粒状结构,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的主体部分相联。它是识别染色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染色体的结构
核小体 构成染色体(染色质)的基本单位。它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2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外绕DNA分子(大约146碱基对,围绕1.75周),称为核小体核心颗粒(图2)。完整的核小体为110×110×57埃的扁圆柱状小体,DNA在组蛋白八聚体外缠绕2周(约166碱基对)。核小体靠DNA互相连结成串珠状结构。连结两个相邻核小体的DNA长度随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异,一般为60碱基对。靠近每个核小体结合着一分子的组蛋白H1。按R.D.昆博格和A.克鲁格的模型,H1位于DNA超螺旋进出核小体区的一侧。

遗传名词解释[试题]

遗传名词解释[试题]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分子结构上发生的碱基对的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3、外显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Aa)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比。

4、遗传异质性:表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现象。

5、易患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的发病风险。

如果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或超过一个限度,这个个体就将患病。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

】6、遗传率: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

【又称遗传度,是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

】7、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

8、嵌合体:指体内同时存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

9、分子病:是由遗传性基因突变或获得性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的量异常直接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10、遗传性酶病:也称先天性代谢缺陷,指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酶蛋白质分子结构或数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11、癌基因:是一类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因。

分为细胞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

12、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的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

13、基因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检测体内DNA或RNA结构或表达水平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14、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

是胎儿出生前诊断其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的一种手段。

15、基因治疗:是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具有正常基因及其表达所需的序列导入到病变细胞或体细胞中,以替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抑制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的目的。

第一章绪论1、遗传病的特点及分类※特点:1.传播方式(垂直传递)2.数量分布:患者在亲祖孙和子孙中是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的3.先天性: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获得性的:孕妇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导致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Huntington舞蹈病发病于25岁-- 45岁)4.家族性遗传因素—如:多指、并指等;环境因素—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5.传染性※分类:单基因病(AD、AR、XD、XR、Y)、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2、填空:1.生物体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2.生物体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3.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叫遗传学4.应用医学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一门科学叫优生学3、选择题:1.研究染色体的结构、行为及其与遗传效应关系的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支柱学科称为:A.细胞遗传学B.体细胞遗传学C. 细胞病理学D.细胞形态学E.细胞生理学2.研究基因表达与蛋白质(酶)的合成,基因突变所致蛋白质(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关系的医学遗传学的一个支柱学科为:A. 人类细胞遗传学B.人类生化遗传学C. 医学分子生物学D. 医学分子遗传学E.医学生物化学3.正优生学的主要措施包括:A.环境保护B.携带者检出C.遗传咨询D.遗传病群体普查E.人工授精4.负优生学的主要措施包括:A.人工授精B.胚胎移植C.适龄生育D.遗传工程E.建立精子库选择题:3.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疾病发生中作用不同,对疾病分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短指症、白化病)B.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苯丙酮尿症)C.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唇裂)D.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作用同等E.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传染病等)4.有些遗传病不是先天性疾病,这是因____A该遗传病的发病年龄没到B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C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D 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5.有些遗传病没有家族聚集现象,这是因为____A该遗传病是染色体病B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C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D 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6.有些遗传病家系看不到垂直遗传的现象,这是因为_____。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染⾊体的形态和结构第⼆章染⾊体的形态和结构第⼀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物和真核⽣物的概念真核⽣物的遗传物质集中在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中,并与特定的蛋⽩质相结合,经过⼀定的等级结构形成染⾊体。

原核⽣物的遗传物质只以裸露的核酸分⼦⽅式存在,虽与少量的蛋⽩质结合,但是没有真核⽣物染⾊体那样的等级结构。

习惯上,原核⽣物的核酸分⼦也称为染⾊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在⽣物界中,从细胞结构来看,可分为两⼤类:1.为真核体。

真核体包括:⾼等动植物、原⽣动物、真菌,以及⼀些藻类。

2.为原核体。

原核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蓝藻等。

两细胞系的区别如下:①⼀个典型的真核细胞体积(10um)⽐⼀个原核细胞体积(1-10um)⼤约⼗⼏倍甚⾄上万倍,因此在化学组分的总量上不同,真核细胞总量远远⾼于原核细胞总量。

②在真核细胞中,有⼀个由核膜所包围的细胞核。

在核中含有由DNA、蛋⽩质、RNA组成的多条染⾊体③原核体的染⾊体具有单个的DNA或RNA分⼦并在不同的有机体中表现不同。

④原核体细胞DNA的总量⽐真核体细胞的DNA总量少得多。

但是就单个DNA分⼦长度与该细胞⼤⼩相⽐却长得多。

⑤在遗传物质的交换与重组⽅⾯,真核⽣物通过雌雄配⼦融合形成合⼦并通过细胞分裂来完成遗传物质的交换与重组,⽽原核⽣物只是通过质粒介导来实现单向的遗传物质的交换。

⑥原核细胞mRNA的合成在许多重要⽅⾯不同于真核细胞。

⑦原核细胞mRNA常常在它的翻译刚开始之后,就开始从5’---端开始降解,即使它的合成还没有完成。

⑧细胞分裂⽅式不同,在原核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后,紧接着便是细胞分裂,⽽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可分为⼏个不同的时期。

⑨由于原核细胞⽆溶菌体,因此不能通过吞噬和胞饮作⽤来进⾏异物的消化作⽤,原核细胞的电⼦传递部位在细胞膜,⽽真核细胞的电⼦传递部位在线粒体膜。

上述差异只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细胞⽔平上的差异,在分⼦上⽔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还具有明显的不同,如基因的序列组织、遗传物质的复制以及基因结构、表达⽅式、产物修饰、调控等⽅⾯均各有特点。

医学遗传学章染色体病1

医学遗传学章染色体病1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结构、数目 改变 会引发疾病。
对正常染色体、染色体核型、染色体畸变等知 识的熟悉和了解是医学生必需的。
通过核型分析、性染色质检查等,可以从不同 角度了解人类染色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一节 人类正常染色体结构、类型
一、中期染色体形态结构
着丝粒 随体
次缢痕
着丝粒
短臂 (p) 动粒
分析结果:核型式书写; 正常核型:女-46,XX、 男-46,XY。
人类染色体大小排序
1、人类染色体分组

大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小 G组
人类染色体组主要特点Fra bibliotek染色体序号
1
3
2
4 ————5
6 ————12、6>X>7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2、Y
G带深染带,富含AT和长分散序列,是DNA 的重复区域,一般不编码基因。
G带浅染带,富含GC和较多结构基因。
A
D F
B C
E G
G带
A
D F
B
C
E
G
XY
2、显带染色体的描述规则
依ISCN规定,显带染色体长、短臂分别划区, 每区内再分带。 区界标:染色体两臂显著的带、末端及着丝粒。
着丝粒区定为10;短臂-p10、长臂-q10。 界标带:定为远端区的第一带。
③生物因素:致染色体畸变的机制; A、侵染细胞后产生的类毒素的作用。 霉菌毒素具一定致癌和致染色体畸变作用, 如杂色曲霉素、黄曲霉素、棒曲霉素 等。 B、病毒核酸的插入引起染色体畸变。 病毒感染细胞(风疹病毒、乙肝病毒、麻疹病 毒、巨细胞病毒)时,影响细胞DNA复制过程, 可引发多种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第二章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第一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集中在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中,并与特定的蛋白质相结合,经过一定的等级结构形成染色体。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只以裸露的核酸分子方式存在,虽与少量的蛋白质结合,但是没有真核生物染色体那样的等级结构。

习惯上,原核生物的核酸分子也称为染色体。

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在生物界中,从细胞结构来看,可分为两大类:1.为真核体。

真核体包括:高等动植物、原生动物、真菌,以及一些藻类。

2.为原核体。

原核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蓝藻等。

两细胞系的区别如下:①一个典型的真核细胞体积(10um)比一个原核细胞体积(1-10um)大约十几倍甚至上万倍,因此在化学组分的总量上不同,真核细胞总量远远高于原核细胞总量。

②在真核细胞中,有一个由核膜所包围的细胞核。

在核中含有由DNA 、蛋白质、RNA 组成的多条染色体③原核体的染色体具有单个的DNA 或RNA 分子并在不同的有机体中表现不同。

④原核体细胞DNA 的总量比真核体细胞的DNA 总量少得多。

但是就单个DNA 分子长度与该细胞大小相比却长得多。

⑤在遗传物质的交换与重组方面,真核生物通过雌雄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并通过细胞分裂来完成遗传物质的交换与重组,而原核生物只是通过质粒介导来实现单向的遗传物质的交换。

⑥原核细胞mRNA 的合成在许多重要方面不同于真核细胞。

⑦原核细胞mRNA 常常在它的翻译刚开始之后,就开始从5'---端开始降解,即使它的合成还没有完成。

⑧细胞分裂方式不同,在原核细胞周期中,DNA 复制后,紧接着便是细胞分裂,而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可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

⑨由于原核细胞无溶菌体,因此不能通过吞噬和胞饮作用来进行异物的消化作用,原核细胞的电子传递部位在细胞膜,而真核细胞的电子传递部位在线粒体膜。

上述差异只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细胞水平上的差异,在分子上水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还具有明显的不同,如基因的序列组织、遗传物质的复制以及基因结构、表达方式、产物修饰、调控等方面均各有特点。

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制作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模型 要求:体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
拍照上传前、中、后时期的作品到 云空间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本次活动目的: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 2.模拟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材料用具: 两色橡皮泥 白纸
任务一: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的行为?
同源染色体联会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要求:拍照上传前、中、后三个时期的作品
任务二: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的行为?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要求:拍照上传前、中、后三个时期的作品
活动小结:
①一次减数分裂产。
②染色体数目怎样变化?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什么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任务三:模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要求:上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作品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结果: 体细胞中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能产生 ( 4 )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配子。 若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呢? 2n种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具有多样性
同一双亲的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减数分裂过程 中同源染色体 的非姐妹染色 单体交叉互换
配子多样性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受精过程中精 子和卵细胞结 合的随机性
后代具有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的意义?
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 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练习题:
①体细胞中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某雄性
个体能产生( 4 )种精子。雌性个体能 产生( 4 )种卵细胞。
②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能
产生(2或)4 种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能产生( 1 )种卵细胞。
课下活动: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1 -1.2分离定律 ......................................................................................................................... - 13 -1.3自由组合定律 ................................................................................................................. - 25 -1.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35 -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一、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1.减数分裂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可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主要阶段。

3.减数分裂的意义(1)子代既能有效地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确保遗传的稳定性,又能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增强子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也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1.减数分裂前间期(1)主要变化:精原细胞经过生长发育,体积增大,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后,发育成为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

染色体

染色体

第二章遗传的染色体基础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以与蛋白质相结合成染色质的形式存在于间期细胞核中,它具有贮存遗传信息、准确地自我复制、转录和调控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等功能。

通过精卵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遗传物质又以染色体的形式由亲代传给子代。

因此,生殖细胞是联系亲代与子代的桥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复杂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细胞基础。

第一节染色质和染色体1882年Flemming将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chromatin)。

电镜下,间期核内的染色质呈细微纤丝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时期,细微纤丝状的染色质经过盘绕折叠成高度凝集的染色体(chromosome)。

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结构表现。

一、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单位(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通过对多种细胞的染色质进行分析,证明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

DNA和组蛋白的含量比较稳定,非组蛋白和RNA的含量常随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1.DNA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蕴含于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之中。

因此,DNA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的结构性质稳定,不会因细胞的分化而丢失,在同种生物的各类细胞中其含量恒定,生殖细胞中DNA的含量是体细胞的一半。

人类一个体细胞内的DNA重约7.0×10-8g,总长度约2m。

一个基因组的DNA分子大约3×109个碱基对。

真核细胞的DNA总是和大量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形式存在,每条染色单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这类DNA分子中含有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和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重复序列又按其重复程度分为中等重复序列和高度重复序列。

2.组蛋白(histone)组蛋白是染色质中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的蛋白质,带正电荷。

根据其所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不同而分为5种类型:即H1、H2A、H2B、H3、H4。

染色体简介

染色体简介

第一章染色体简介1、在间期核中染色体是以DNA-蛋白质的纤丝形式存在的遗传物质,因可被碱性染料着色而得名,在细胞分裂期变成染色体。

人类从双亲处继承的全部遗传物质是存在于卵子和精子这两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最为恒定,分化最清晰,便于观察和比较,因而是研究中通用的染色体分析时相,在光镜中观察时常选用油镜(100X目镜)。

2、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染色体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具有控制分化和发育的作用。

正常人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构成23对常用2n表示。

每一对染色体由两条形态功能相同,分别来源于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构成。

这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每一条染色体都是由两条染色单体连于一个着丝粒所构成。

着丝粒可将染色体分成两个臂,较长的:为长臂(q),较短的称为短臂(p)。

在23对染色体中,1~22号染色体为男女所共有,称为常染色体;另2条与性别分化有关,为性染色体,X和Y。

男性核型为46,XY;女性为46,XX。

生殖细胞中卵细胞和精子各有23条染色体,常用n来表示分别为22+X和22+Y。

人的性别是在受精时由精子和卵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所决定的。

人类女性除含22对常染色体外,还有一对和性别有关的X染色体,表示为:2n = 46, XX;人类男性除含同样的22对常染色体外,其性染色体则是一条X和一条Y,表示为:2n = 46,XY。

染色体的形态随着细胞周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metaphase chromsome)。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有着丝粒处相连。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分为四种类型,中部着丝粒,亚中部着丝粒,近端和端着丝粒染色体。

人只有前三种。

在哺乳类的其他动物、两栖类、昆虫的双翅目等的性染色体情况与人类相似;鸟类、昆虫的鳞翅目等则正好相反,雌性是异配性别,雄性是同配性别。

第一章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共71张PPT)

第一章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共71张PPT)
homologous chromosomes〔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的大小 (i)在同一个物种内,根据有丝分裂中期图象所确定 的染色体大小是比较垣定的。然而: a.同一细胞内 的不同染色体大小有差异; b.一个物种的不同组织
的染色体大小也会出现差异。
(ii)不同物种: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长度:0.25(真菌)~30微米(百合科) 直径: 0.2~3微米
Centromere locations and designations chromosomes based on centromere location. Note that shape of the chromosome during anaphase is determin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romere
(3)Numbers of Chromosome (i)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般是垣定的。 玉米 20 , 人 46, 蚕 56, 蚕豆 12, 豌豆 14, 洋葱 16, 马蛔虫 2~4, 真蕨纲瓶尔小草属1024。 (ii)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可分为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个组,通常 用2n来表示。配子只有体细胞的一半,一组染色体。 (iii)几乎所有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的,我们把大小形 态、结构、功能上相似,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叫做
时最为容易计算染色体的数目。
(3) anaphase(后期):每一染色体的着丝粒已分裂为二,相互离
开。着丝粒离开后,即被纺锤丝拉向两极,同时并列的染色单
体也跟着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这时染色体又是单条了,也
可叫做

(4) telophase(末期)和cytokinesis(胞质分割):两组子染色体到

染色体形态特征

染色体形态特征

染色体形态特征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与基因组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生物种类的染色体形态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染色体的形态分为两种:线状染色体和厚壁体染色体。

线状染色体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大多数昆虫的染色体形态,它们的外形类似于线条。

而厚壁体染色体是植物、一些昆虫和节肢动物的染色体形态,它们具有更为复杂的形态结构。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还包括着丝粒的位置和数量、着丝粒的形态、染色体的长度、宽度和轮廓等。

这些特征对于染色体的识别、分类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染色体形态特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通过对染色体形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和理论基础。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锤丝(spindle fibers)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连接。
(3) anaphase(后期):每一染色体的着丝粒已分裂为二,相
互离开。着丝粒离开后,即被纺锤丝拉向两极,同时并列 的染色单体也跟着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这时染色体又 是单条了,也可叫做子染色体。 (4) telophase(末期)和cytokinesis(胞质分割):两组子染色 体到达两极,染色体的螺旋结构逐渐消失,又出现核的重
Section 2 Behavior of Chromosome in Cell Division
2.2.1 Cell Cycle 2.2.2 Behavior of Chromosome in Mitosis 2.2.3 Behavior of Chromosome in Meiosis
(图 ) 。
细菌分裂时,细胞延长,带着原有染色体的细胞膜部分与带着新 复制的染色体的另一细胞膜部分彼此远离,当两染色体充分分开 时,中间发生凹陷,细菌细胞分成两个,这样每一染色体处在各 自的细胞中。
Color-enhanced electron micrograph of E.coli undergoing cell division.
2. 真核类的有丝分裂
因为真核类的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往往较多,因而 其细胞分裂也更为复杂。
从一个细胞的任何一个分期阶段到子细胞的同等阶段称
为—个cell cycle(细胞周期)(图)。
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为说明的方便起见,
通常将其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在两
(4) telophaseI:
第二章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Section 1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Section 2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Section 3 染色体C-分带 Section 4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Section 1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Chromosome
3. 异染色质
(1)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性异染色质 通常所指的染色质,是一种永久性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
的位置大小都较恒定,在间期,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因
而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鉴别 。 B染色体(超数染色体):是某些动、植物细胞核中除正常染色体
(A染色体)外的一类数目不定的染色体,多为组成性异染色质组
次有丝分裂中间的时期称为间期。
Interphase(间期) 间期时的细胞核中一般看不到染色体结构, DNA 是在间期进行复制合成的,因而以 DNA 为 主体的染色体也由原来的一条成为两条并列的染 色单体。 间期又可细分为三个时期,即合成前期(G1),这
时DNA没有合成;进入合成期(S)时DNA才开始 间期结束后,进入分裂期(M)。
2.2.4 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ritance
2.2.1 Cell Cycle
2.2.2 Behavior of Chromosome in Mitosis
1. 细菌的有丝分裂
细菌属原核类(prokaryote) 。每一原核类细胞中通常只有一个染
色体,染色体的结构简单,是一个裸露的DNA分子。 根据电镜观察,细菌染色体附着在一个称为间体(mesomere)的圆 形结构上,这一结构是由细胞质膜内陷而成的。染色体分裂为二 后,原有染色体和新复制的染色体分别附着在与膜相连的间体上
建过程。两个子核形成后,接着便发生细胞质的分割过程,
把母细胞分隔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分裂结束(图)。
图:真核生物有过分裂过程示意图
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两个子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含有与母细胞相等的遗 传信息。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迁是这样的:从间 期的S期前期中期,每个染色体具有两根染 色单体(即具两条完整的DNA双链);从后期末 期下一个细胞周期的G1期,在这些阶段中, 所谓的染色体实质上只有一根染色单体(即只有 一条DNA双链)。
,染色深,由于着丝粒的位置不同,把染色体分成大致相
等或tions and designations chromosomes based on centromere location. Note that shape of the chromosome during anaphase is determin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romere
(ii)研究一些昆虫和其他生物在有丝分裂前期的唾腺染色
体。 (iii)研究一些生物粗线期染色体: 质。 b.核仁形成区. a.常染色质和异染色
A metaphase preparation of chromosomes derived from a dividing cell of a human male
2.2.3 Behavior of Chromosome in Meiosis
meiosis(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是在配 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但染色 体只复制一次,因而在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核中,每个核 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把
它叫做减数分裂。
两次连续的核分裂分别称为第一次减数分裂(减数分
裂I,meiosis I)和第二次减数分裂(减数分裂II,meiosis
II),在两次减数分裂中都能区分出前期、中期、后期和 末期(图)。
1 2 3 4 5 6 7 8 9
细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中期I 后期I 末期I 前期II
10 中期II 11 后期II 12 末期II
合成,即染色体开始复制;然后是合成后期(G2)。
(1) prophase(前期):间期核内的染色体细丝开始 螺旋化,缩短变粗,染色体逐渐清晰起来。每一 染色体含有纵向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前期快结 束时,染色体缩得很短。 (2) metaphase(中期):中期开始时,核膜崩解,核 质(nucleoplasm)与胞质混和。纺锤体的细丝—— 染色体向赤道面移动,着丝粒区域排列在赤道板 上。这时最为容易计算染色体的数目。
溶酶体
2.1.1Chromatin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 )
chromatin: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内的一种易被 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伸展开的DNA蛋白质纤 维,每一条染色质是由一个线性的、完整的、双螺旋的
DNA分子,加上围绕其中的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所组成的,
是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Euchromatin(常染色质) chromatin heterochromatin(异染色质 )
(2) Metaphase I
各个双价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两个同源染色体上的 着丝粒逐渐远离,双价体开始分离,但仍有交叉联系着。
(2) 中期I:
有丝分裂中期
减数分裂中期I和后期I

(3) anaphase I
双价体中的两条 同源染色体分开, 分别向两极移动, 每一染色体有两 个染色单体,在 着丝粒区相连 (相当于有丝分 裂前期的一条染 色体)。这样, 每一极得到n条 染色体,即在后 期I时染色体数 目减半。双价体 中哪一条染色体 移向哪一极是完 全随机的。
粒,是染色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与断裂染色体的
断口愈合。
4. karyotype(核型)
是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的 大小,形态和数目。
(1)识别:根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研究,发现不同物
种之间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大小,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而同一物种则比较一致。 (i)用秋水仙素或其他纺锤丝抑制处理可以增强凝缩的程度 ,使染色体散开,停留在中期。
开,但分开不完全,并不形成两个独立的单价体,而是 交叉的地方实际上是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的结果。
在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仍有若干处发生交叉而相互连接。
(1) prophase I :
diakinesis终变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仍有交叉联系着,
所以仍为n个双价体。染色体变得更为粗短,螺旋化达
到最高度,双价体开始向赤道面移动,分裂进入中期 I。
染色体的大小
(i)在同一个物种内,根据有丝分裂中期图象所确定的染色 体大小是比较垣定的。然而: a.同一细胞内的不同染色 体大小有差别; b.一个物种的不同组织的染色体大小也会 出现差异。
(ii)不同物种: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长度:0.25(真菌)~30微米(百合科) 。 (iii)说明: a.环境因素影响染色体大小。 b.染色体的大 小与这个染色体所含基因的数目并不成正比,如果蝇Y 。 直径: 0.2~3微米
成。
(2)兼性异染色质(X性染色质)
某些染色质及其区段可在某一细胞环境中由常染色质转变为 异染色质。 异染色质的异固缩现象(heteropycnosis)。
2.1.2Chromosome:则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
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在 形式,是高度螺旋化的DNA蛋白质纤维。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类物质在细胞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两种运动
染色体的类型
名称 臂比(长/短) 符 m 号 分裂后期形态 V
中 间 着 丝 1- 1.7 粒染色体 近 中 间 着 1.7- 3 丝粒染色 体 近 端 着 丝 3- 7 粒染色体 顶 端 着 丝 7-∞ 粒染色体
Sm
L
St t
I I
(4) secondary constriction(次缢痕)和satellite(随体)
形态。
1 .Shape of Chromosome
(1) chromatids (染色单体)和sister chromatid (姊妹染
色单体)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的。由于它们在细胞分裂间期经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