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 猫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猫》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猫的生动描绘和特点的描述。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察,这让我感到很高兴。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词语理解和运用,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举பைடு நூலகம்,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时仍然显得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这些词语,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猫》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段落结构。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猫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猫的细致描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如“顽皮”、“懒洋洋”、“警惕”等,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含义。
3.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 段落结构:分析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描绘猫的特点,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举例解释:例如,在讲解“它的眼睛像两颗绿宝石”这句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意义,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
2. 教学难点
- 词语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新学的词语,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
知识点梳理
这句话描写了三妹对第二只猫的态度,暗示了第二只猫的
性格和行为惯,为下文第二只猫的丢失埋下伏笔。

同时也反映
了当时社会对于流浪猫的态度,突显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为
后文“我”对第三只猫的行为进行反思铺垫。

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我执意要把它赶走,以为
自己是在保护鸟儿,实际上是在害了猫。

”这句话直接描写了“我”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我”在做出错误决定后的懊悔和自责。

同时,“我执意”这个词语也暗示了“我”在做决定时的固执和自
我中心,强调了“我”的错误决定是由于自我中心所致。

本文主题是关于爱与责任的故事。

通过三次养猫的经历,
作者表达了对宠物的爱和责任,以及对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

尤其是在第三只猫的故事中,作者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内
疚和自责,以及对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鞭挞。

这种
爱与责任的主题,不仅适用于宠物,也适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
责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描写作者与猫相处的文章,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示了猫的性格特点。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我们对动物的关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描述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猫的习性、情感以及与人类的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写作方法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观察细致、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时,可能难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需要教师通过举例、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解释:
-在课文结构分析方面,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的起承转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在思想感情体会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对猫的关爱,并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如:幽雅、懒惰、叮嘱、惩戒等。
2.课文内容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以及猫的性格特点。
3.课文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理解: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及猫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16猫
波斯猫
布偶猫
蓝眼猫
英 国 短 毛 猫
苏格兰折耳猫
暹罗猫
中华田园猫
17 猫
郑振铎
走进作者
郑振铎(1898— 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 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 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 《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 月报》。 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 燕》《山中杂记》等。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 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3、“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 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 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 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①、不确凿。 ②、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了,一 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5、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
讨论交流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 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 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读准字音
sè sǒng yǒng chàng
污涩 怂恿 怅然
quán zǔ
chéng
蜷伏 诅骂 惩戒
整体感知
文中作者家养了几只猫?每只猫 的故事,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1)三只猫; (2)第一只猫:1-2
第二只猫:3-14 第三只猫:15-34

第16课猫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与猫相处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个问题还不够敏感,需要我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猫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猫的行为描写和情感表达技巧这部分内容较为感兴趣。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可能还不够简练,导致部分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语言的精炼,用更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观察实验的积极性很高,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应该在分组时明确讨论的要求和目标,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
2.教学难点
-观察角度的转换:学生在写作时往往难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本节课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猫的行为,如从猫的动作、眼神、叫声等方面进行描绘。
-情感表达的细腻:课文中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但学生在表达情感时往往过于直白或缺乏感染力。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细腻之处,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传承和弘扬关爱生命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优雅、惩戒、眸子”等,这些词汇在描述猫的性格和行为时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句、语境等方式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对猫的行为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文段的描写方式,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运用细节来丰富语言表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句语气轻微,主要出于对三妹的“安慰”,而对于猫的死并不太在意。

第二句说明“我”对第二只猫的丢失很难过,在内容上是对前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层递性很强。

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参考答案:第三只猫虽然在外形、性情和家中地位上都不如前两只猫,但由于“我”的“妄下断语”和错误判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的心中万分愧疚和悔恨,而第三只猫的死,更加深了“我”的懊悔之情。

因此,作者“更难过得多”。

“我”对自己冤枉了猫很自责,相较于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显然,“我”的难过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猫。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参考答案:1.比喻。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16 猫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16 猫

1 第五单元16 猫重点字词生难字铎.(duó)忧郁.(yù) 蜷.(quán)伏惩.(chéng)戒 污涩.(sè)红绫.(líng) 诅.(zǔ)骂怅.(chàng)然 冤.(yuān)枉biàn(辩)诉 虐.(nüè)待屋脊.(jǐ) 怂恿..(sǒngyǒng)妄.(wàng)下断语 多音字挣⎩⎪⎨⎪⎧zhēng (挣扎)zhèng (挣钱)似⎩⎪⎨⎪⎧shì(似的)sì(似乎) 形近字⎩⎪⎨⎪⎧诅(zǔ)诅咒沮(jǔ)沮丧⎩⎪⎨⎪⎧蜷(quán )蜷伏倦(juàn )倦怠 ⎩⎪⎨⎪⎧绫(líng )红绫凌(líng )壮志凌云陵(líng )陵园⎩⎪⎨⎪⎧详(xiáng )安详祥(xiáng )吉祥徉(yáng )徜徉重点词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忧郁:忧伤愁闷。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若有若无:好像有,又好像没有。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动物杂谈(一)诗词中的动物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二)名家笔下可爱的小动物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猫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猫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猫》教案一. 教材分析《猫》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与猫之间的故事,揭示了猫的性格特点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分析课文内容,提炼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态度的把握仍有一定难度。

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猫的性格特点。

3.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4.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课文中情感态度的把握。

3.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卡片和生字词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老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自己与动物的经历,分享感受,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动物的故事,字数不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猫》课件(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猫》课件(29张ppt)
命运遭遇无常或弱小者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du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透过猫的命运对社会、人生做出思考。
2、学习通过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来刻画形 象。
夯实字词
污浊不光滑。
鼓动别人去做 不愉快的样子
注音:
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伏
líng sǒng yǒng chàng
2、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数学符号“>”来表 示“我”及家人对这三只小猫的喜好程度, 你会怎样排列他们的顺序?从这样的排列 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家人养猫的目的 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只猫>第一只猫>第三只猫
人们之所以要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 玩、为人所用,这是人的自私之处。人类养 猫(对动物好)是有目的的。当你没用时, 他就不爱理睬你,对人类对物都是如此。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 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每个人要完善自我,奋发向上,让别人 接纳自己。
寄语:
尊重他人 尊重生命 自我完善 自我提高
学习任务五:跟着作者学写作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有详有略 2、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3、抓住特点,进行细节描写。
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 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 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 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 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 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 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 优点、发扬长处做最好的自己。这样,你 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
农夫出去撒种,有的落在路旁,飞鸟来吃尽了。 有的落在土浅的石头地上,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太阳出来一晒,因为根浅就枯萎了。有的落在 荆棘里,荆棘长起来,把它挤死了。又有的落在 沃土里就结了果实,成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 一百倍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44张PPT)
【1】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 (过渡)的作用;
【2】内容上,既是对前两次养猫经历的 总结,又为第三次养猫做铺垫;
【3】情感上,体现作者对失去美好事物 感伤、难过的心情。
来历
4、
填 写
第一只 猫(1-2段)
从隔 壁要 来
表 第二只 格 猫(3-
舅舅 家送
14段) 的
第三只猫 ( 15-34
段)
蜷伏 在家 门口
9、写小猫捉住老鼠这个 细节有什么作用?
说明第二只小猫 不但给家人带来欢乐, 而且还是捉鼠的好手。 一再写其讨人喜欢, 是为下文蓄势。
10、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 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 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 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 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比喻。将原来对猫的暴怒、虐待比作 刺“我”” 的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表达 了“我”” 发现真相后内心的悔恨。
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 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 猫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介绍第三 只猫的故事。
诅zǔ骂
红绫líng
屋wū脊jǐ
忧yōu郁yù
凝níng望wàngFra bibliotek畏wèi罪潜qián逃
相称chèn
多音字
áo 煎熬
zhēng 挣扎
熬 āo 熬白菜
挣 zhèng 挣钱
lóng 鸟笼 笼
lǒng 笼罩
chèn 称职 称
chēng 称赞
学习词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50张PPT)


污涩
líng
红绫
cchàng
怅然
yuān
冤枉
biàn
nüè
辩诉 虐待
请输辩入一你辩的题字目音
chèn chēng
chèng
称:相称 / 称呼 / 台称(同“秤”)
zuān
zuàn
钻:钻研 / 电钻
sàn
sǎn
散:散步 / 松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 课件( 共50张P PT)
导入
你养过猫吗? 说说你“养猫的那些事儿”.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并理解生字词,把握 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行文的结构安排——伏笔、呼应、 详略得当。
3.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 赏析语言,了解作者及其家人三次养猫经历 中的情感变化。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 考文章主题。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字西谛,福 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 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 的故事》、散文集《山中杂记》等。 1922年,他主编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 刊物《儿童世界》。
请读输入一你读的字题音目
duó
yù sǒng yǒng quán
chéng
铎 忧郁 怂 恿 蜷伏 惩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 课件( 共50张P 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 课件( 共50张P PT)
深入探究——结构安排
结尾句段的作用 • 结构上:
1.总结全文; 2.呼应标题或开头。 • 内容上: 1.归纳主旨,卒章显志; 2.暗示主题,升华主旨。 • 表达效果上: 1.引发读者思考; 2.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7张PPT)
张妈捡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 看,又很瘦;毛被 烧脱了几块,更觉 难看;后来吃胖了 天生忧郁,不活 泼,懒惰
性情 地位 结局
活泼 很受喜爱
不为大家所喜欢, 很受家人宠爱 若有若无
病死
丢失
死亡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 “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 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第1句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 受,但不至于太伤心,为下文第二只猫的到来做 铺垫。 第2句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程度加深,起着总结上文 的作用,为下面被动收养流浪猫做铺垫。 第3句程度更深,态度也坚决,呼应开头,开拓文 意,总结全文。
深层探究 7.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 的人生道理?
你家养过猫么?它给你的印象如何?
猫,是月光下的独行者,专注机警; 猫,是阳光间的休闲者,悠然自得; 猫,是桠枝上的穿梭者,轻捷灵敏。
16.猫
郑振铎
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 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 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 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 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 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
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尊重它们,才能感 受到生命之美;判断问题不要主观臆断,依靠自 己的强势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及无辜。
8.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他是一个善良、勇于承担责任、改正错误的人, 有自我剖析的精神,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 生命的人。
语言品析 见课本P96【积累拓展】四。
深层探究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 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 猫的遭遇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文解析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 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 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 立这一来三妹一部分的注意, 又被这只黄色的小猫吸 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 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 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 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一回, 方才寻到。 三妹常 指它笑着骂道: “你这小猫呀, 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我回家吃午饭, 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
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 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捉了下 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抱到一只很 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品味】 “查问个好几次”,体现了家人喜欢这只小猫的程度,它比第一只猫更可爱, 并给家人带来快乐。 画线句子说明第二只小猫能给家人作贡献了,是捉鼠的好手。 【段析】介绍第二只猫的来历、颜色、性情,比第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 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品味】 第一只猫的来历。 由画线句子可知:猫生病了。 第一只猫病死了,三妹难过, “我”也感到酸辛,表明了家人对猫的感情。 【段析】第一部分: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 略写 ) 。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 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 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 “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因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 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 三妹很不高兴地咕噜着道: “他们看见了, 为什么不 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地,愤.然.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品味】 “我”预感到小猫的丢失。 张妈的话从侧面表现了猫的可爱。 “我”的“怅然”“愤恨”“诅骂”更能说明“我”对这只猫的感情。 【段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西)课件 :16 猫(45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第16课《猫》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 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 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 阳光里滚来滚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郑振铎
冰心先生与猫
丰子恺与猫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 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 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 笔名西谛,福建长
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所长、 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 率中国文化代表团 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 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2.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 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悲伤、痛苦、愤恨
3.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 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自责、懊恼、后悔
4.理一理,第三只猫根本不受宠,为什么对于它的 亡失,我会更难过的多?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 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 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 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让我们都心怀愧疚,心怀自责,反思自己吧!让我们 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猫1.主题解说本文生动传神地记述了三只猫的故事,呼吁我们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

也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2.阅读考点链接抓住特征描写动物【技法点睛】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抓住特征描写动物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观察。

首先要整体观察,对动物的形状、颜色等了解清楚;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还要注意动物的习性特点。

(2)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描写自己喜爱的动物,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通过状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例如:把动物比拟成人,使动物具有人的情感,能使动物变得个性鲜明。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

3.基础考点链接写宣传语【基本要求】(1)结合主题,指向明确。

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希望别人做什么,必须具体明确地表达出来,不能含糊其辞。

(2)简洁精练,朴素平易。

语言尽可能高度浓缩,句子短小精练。

(3)构思新颖,富有创意。

内容新颖,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易于记忆和传播。

【方法指导】(1)活用修辞。

如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感,便于记忆。

(2)仿拟熟语(成语、俗语、诗词歌词、名言警句等)。

使其产生新的意义,增强感染力。

【习题链接】见“综合性学习”T17。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倚.靠(yǐ)懒惰.(duò)sǒnɡ yǒnɡ(怂恿)乞丐.(ɡài)红绫.(líng)chànɡ(怅)然quán(蜷)伏nüè(虐)待2.词语积累——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心惊胆战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2)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若有若无视而不见)的动物。

(3)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销声匿迹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4.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外貌描写)(2)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动作描写)(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神态描写)(4)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心理描写)◆基础提升◆5.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忧郁.(yù) 安祥屋脊.(jǐ) 预警B.挑逗.(dòu) 消耗污涩.(sè) 叮嘱C.红绫.(lénɡ) 冤枉凝.望(nínɡ) 辩诉D.诅.咒(zǔ) 悲楚惩.戒(chěnɡ) 藤椅(解析:A.“祥”应写作“详”;C.“绫”应读作“líng”;D.“惩”应读作“chénɡ”。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B.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C.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解析:C.“我的暴怒”和“我的虐待”中间应用顿号。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大方漆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产品。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都难免没有失误。

C.在啦啦队一阵又一阵的助威声中,给队员们增添了无穷动力。

D.为了当好班主任,王老师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资料,常常分析整理材料到深夜。

(解析:B.否定不当,删掉“没”;C.缺主语,删掉“在”“中”或“给”;D.“大量的”表意不明。

)8.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B)A.老人掉了一张餐纸在路上,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么乱扔垃圾?真没素质!”B.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书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D.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02 课内精读阅读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至文章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9.选段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妻买鸟→猫凝望→猫被疑→猫蒙冤→猫受罚→真相大白10.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枉猫后的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

11.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喜欢—愤怒—虐待—难过。

表现出“我”是一个有良知、热爱小生命、善于自省的人。

03 拓展阅读(原创)忠犬大黄朱玲一天半夜,正在熟睡的我被一阵剧烈的撞门声和狗的狂吠声吵醒,睡眼惺忪的我披衣下床,打开门。

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

刘奶奶孀居多年,两个儿子一个在国外,一个在上海,接她去他们那儿住,刘奶奶不肯,坚持要独居。

随着大黄的引领,我来到刘奶奶家里。

躺在床上的刘奶奶脸色紫黑,头歪在一边,奄奄一息。

我吓坏了,立即叫来老公,拨打120,救护车很快赶到,但是医生称是脑出血,回天无术。

后来我打电话通知刘奶奶的两个儿子,前来料理丧事。

大家的心思都在丧事上,没人注意到大黄。

刘奶奶的儿子走之前,说是将大黄扔到乡下,由它自生自灭去吧。

可是那天晚上下班,我看到刘奶奶紧锁的家门前趴着大黄,我蹲下细瞧,大黄瘦多了。

我不知道这么长的路程,大黄是如何认得路又如何跑回来的。

它该饿了吧?我到宠物店买了专门的狗粮。

但是大黄一口没动。

我走近大黄,抚摸它有些干枯的毛皮,我发现有泪溢出了它的眼眶。

它是在悼念它的故主啊,我的心颤抖了,为一只狗的忠诚。

过了七八天,我看见那碗里的狗粮没了,心中一喜。

大黄用软软的身体摩挲着我的腿,很是依恋,我把它带回家,我这个从来不正眼看狗的人对大黄却有了深深的挂念。

大黄很爱干净,大小便都是到卫生间。

渐渐地,我发现大黄身体发福了,我以为这是我饲养的功劳,很是沾沾自喜。

有一天下班,我看见大黄一瘸一拐地跟着我,嘴里还流着血,血滴了一路,它的腹部有一个钢圈紧紧地卡着,勒得血迹斑斑。

我猜测,可能有人把它当成流浪狗,想套去换钱。

我心疼地抱着它,试图解开那钢圈。

大黄似触电般拼命挣脱,可能是受惊了。

老公说,到兽医站打点麻药,再慢慢解开。

我觉得言之有理,就去了兽医站。

兽医手一摸说,这只狗快要临盆了。

我大惊失色,医生打了麻药,用老虎钳仔细扳断钢圈,钢圈深深地嵌进肉里,大黄的腹部血肉模糊,我和医生双手沾满了大黄的鲜血,医生在伤口上涂上药粉。

我回家买来骨头给大黄滋补身体。

三天后,大黄趴在床肚下,辗转反侧,痛苦呻吟,不一会儿,一只只小狗就下来了,一连生了九只,我发现大黄刚有点愈合的伤口又被挣裂开,渗出缕缕血丝。

可怜的大黄啊。

我看大黄独自哺乳九只小狗,很是吃力,就和老公商量,把九只小狗送人。

大黄像听懂了我的话似的,时时刻刻警惕地看着我。

终于趁大黄吃食时,我瞅准一个空当,将九只小狗装在早就准备好的纸箱内送到二桥一个熟识的理发店的老板处,托他送人。

没有了小狗的大黄,神色戚然,泪水盈眶,我心中实在不忍,抱着大黄去那家理发店探望它的孩子。

大黄与它的孩子搂作一团,喔喔地欢呼,我的眼眶有点湿润。

短暂的团聚后,大黄咬着我的裤管示意离开,我千叮咛万嘱咐,要理发店老板务必找几个妥当的人家领养。

大黄回家的第二天晚上,我没有看到大黄,一连很多天。

一天早上,我去买早点,发现刘奶奶的门口卧着大黄,我见它神色不对,一摸鼻息,已经香消玉殒了。

所谓的进食发福,原来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选自《意林》) 12.根据下面的文字提示,补充完整故事的脉络。

【概括故事情节】引领邻居,救助主人→不肯吃食,悼念故主→身体发福,快要临盆→产下小犬,遭遇送人→告别孩子,追随主人13.文章前面说大黄对狗粮“一口不动”,体型“瘦多了”;后面又说“碗里的狗粮没了”,它“身体发福”。

这样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文意理解】不矛盾。

因为前面大黄悼念故主,所以拒绝进食,瘦多了;后文交代它快要临盆,为了把小狗生下来,它才肯吃食。

14.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品析重点语句】(1)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

句子中“咬”“拖”两个动词很精当,形象地刻画出大黄引领邻居救主的急切行为。

(2)大黄与它的孩子搂作一团,喔喔地欢呼,我的眼眶有点湿润。

句子中“搂”字体现了大黄见到孩子时的慈爱之举;“喔喔地欢呼”绘声绘形,足见大黄与孩子团聚的快乐。

15.读完全文,说说大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特征让人欣赏。

【分析性格特点】①忠诚:因为主人离世,拒绝吃食;离开孩子后,追随主人而去。

②爱孩子: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开始进食;孩子被送人后“神色戚然,泪水盈眶”;见到孩子后“搂作一团,喔喔地欢呼”。

16.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本文,你想对那些杀狗人士说些什么呢?【拓展延伸】链接材料:《忠犬八公的故事》电影原型为一只名叫八公的秋田犬。

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

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

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往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死亡,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

春夏秋冬,一直等到自己变老变弱,等了整整十年。

[示例]狗带给人们陪伴和欢乐,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希望人类能尊重和善待它们,不要轻易去伤害它们。

04 综合性学习文中的第三只猫被“我们”一家误解后蒙冤而死。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呢?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消除误解,真诚沟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任务。

17.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示例一]用真诚架起沟通的桥梁。

[示例二]沟通增进友谊,真诚构建和谐。

18.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呢?[示例]遇到事情我们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换位思考,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主动与大家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