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历史意义的变迁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传奇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传奇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墙建筑中的珍贵遗迹之一,凝聚着南京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坚实巍峨的外貌,环绕着南京古城,丰富且悠久的历史背后,隐藏着一段段精彩的传奇。
一、明城墙的历史渊源南京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明城墙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也就是公元14世纪初期。
在当时,南京是明朝的首都,为了保护首都的安全,朱元璋下令修建城墙,从而奠定了南京明城墙的雏形。
明城墙曾多次经历修缮和加固,尤其是在洪武、永乐、嘉靖、万历等朝代,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与翻修,使之成为南京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核心。
二、明城墙的建筑特色南京明城墙采用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环城,森严壮观。
城墙总长约35.9公里,高约13-21米,墙面平整如瓷,因此得名“平瓦墙”。
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然后再加以砖石加固,巧妙地利用了南京地理特点,如长江、钟山等起伏地形,使得城墙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另外,在城墙的设计中,还设置有各种城堡门、炮台和箭楼等防御设施,充分展示了明代军事防御工程的传世经典。
三、历经风雨的昔日荣耀明城墙承载着南京几百年的历史沉淀,亦见证了南京由明朝首都到清朝南京都城,再到如今的现代大都市的伟大变迁。
然而,明城墙的历史传奇也没有幸免于战乱的摧残。
在19世纪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之后的太平军攻占南京期间,明城墙曾多次被破坏和占领,尤其是清朝时期,城墙开始遭到破坏与拆除,原本庞大的城墙体系逐渐岌岌可危。
四、明城墙的保护与修复幸运的是,在20世纪中叶以来,对明城墙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得到了充分重视。
1961年,南京明城墙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也多次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修缮和保护工作。
如今,南京明城墙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更加引起了全球对其的关注与研究。
五、南京明城墙的旅游价值南京明城墙不仅仅是一座城市防御建筑,更是南京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之一。
南京城墙的资料及历史介绍
南京城墙的资料及历史介绍南京城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址之一,它见证了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变迁。
南京城墙的建造始于明朝洪武年间,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了一道巍峨壮丽的城防工程,也是南京城的标志之一。
南京城墙的总长约35.2公里,呈长方形,四面环水,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城墙高达14米,顶宽约5米,足以容纳数辆马车并行。
城墙上设有城门、角楼、敌楼等防御设施,城墙内外布置有护城河和护城堡,形成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这些防御工事既起到了城防的作用,同时也增添了城市的美观。
南京城墙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城墙修建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
当时的南京称为建业,为了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吴国首领孙权下令修筑了城墙。
这座城墙在后来的战乱中多次被毁,直到明朝洪武年间,南京成为了明朝的首都,才开始了规模更大的修建工程。
明朝洪武年间的南京城墙修建工程历时多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城墙采用了砖石结构,外面覆盖了青砖,内部填充了黄土。
城墙上设置了城门和瓮城,以及数十座角楼和敌楼。
这些防御设施不仅提高了南京城的防御能力,也为城市的管理和交通提供了便利。
明朝后期,南京城墙再次进行了扩建和修缮。
根据史书记载,南京城墙曾经历过多次战乱和火灾,但每次都得到了及时的修复。
尤其是明朝末年,南京曾经成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的重要据点,城墙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仍然保持了相对完好的状态。
南京城墙的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朝时期。
清朝统治南京期间,他们对城墙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加固,使其更加坚固耐用。
此后,南京城墙一直保持着完整的面貌,成为了南京城市发展的见证和标志。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南京城墙的防御功能逐渐减弱,但它仍然是南京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
如今,人们可以沿着城墙散步,欣赏到南京城市的全景和历史文化的厚重。
南京城墙也是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墙周边的地区成为了繁华的商业和居住区。
总的来说,南京城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址之一,它见证了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变迁。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南京明城墙兴建于明朝,最初的用途是军事防御,所以,城墙坚固耐用,这是明城墙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朱棣当权时,南京作为“留都”,政治地位下降,城墙建设开始不受重视。
至清朝和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明城墙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走上了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标签:南京;明城墙;历史;保护一、南京明城墙的兴建与完善从历史上看,南京明城墙是在南唐都城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南面和西面城墙加以拓宽、加高进而扩大建成明都城城墙。
而南唐城墙可上溯至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建造的都城建业。
根据文献记载,孙权在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21年)自京口迁至株陵,第二年就在石头山上楚国金陵邑的旧址上修建石头城。
至于东吴的建业都城,则位于石头城的东面。
北依覆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淮,东凭钟山西麓,西隔冶城山与石头城相望。
①东晋和南朝时的建康城阙和宫殿,虽然大体上继承了东吴的基础,但各代都有兴筑。
像建康都城,原来只有土城和竹篱门,到萧齐建元二年(480年)就全部改为大砖砌造。
唐末五代时期,对于城郭的建造有了新的发展,“初伪吴杨行密子溥,在唐末,取升州(今南京),从将徐温自领升州,改筑城郭,为金陵府,至石晋天福元年,伪吴天祚二年(936年),温假子知诰篡吴,以金陵为西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国号唐(即南唐),复姓李,更名昪。
城周二十五里,比六朝都城近南,贯秦淮于城中,西据石头,即今石城,三山二门:南接长干,即今聚宝门;东门以白下桥为限,即今大中桥;北门以元(玄)武桥为限,即今北门桥。
”②南唐的金陵城经过上述两次扩建后,把著名的石头城和秦淮河都包入城内,其范围大体上东到今大中桥,西抵今水西门和汉西门,南及今中华门,北至今北门桥,相当于明代南京城的西南大部。
当时的城墙上宽两丈五尺,下宽三丈五尺,高二丈五尺。
凯有龙光、栅寨及上、下水门和东、西、南、北共八门。
南京明城墙观后感
南京明城墙观后感首先,南京明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它承载了明代南京城的辉煌历史。
城墙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全长27.8公里,城墙高约14米,底宽约18米,顶宽约14米,可容纳4匹马并行。
南京明城墙采用夯土夯筑,结构牢固,立于汉朝古城墙基址之上,为当时中国北方与南方王朝共同的防线建筑样式,是中国南方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正是这样的建筑风格和良好的保护状况,使得南京明城墙成为了我国城墙建筑的典范之一。
其次,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南方城市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代南京城的城市形态和风貌的典型代表。
南京明城墙以其雄伟、壮丽而著称于世,保存完好的城门、城墙、护城河等城市防御设施延续了当时古都的雄伟气象,展示了古代中国城市防御工事的最高水平和典型特色。
南京明城墙作为明代南京城的城市防护体系,构成了当时中国城市防御体系重要的建筑群落,对城市规划、城市风貌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和城市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南京明城墙还承载了南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
从古至今,南京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南京明城墙作为古都南京历史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南京城市的兴衰沉浮,也承载着南京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文化情感。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程的典范,更是南京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象征。
无论是面对外敌入侵,还是历经兵荒马乱,南京明城墙都屹立不倒,展现了南京人民的不屈精神和守护家园的决心。
南京明城墙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感叹于古代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勇敢坚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和和平时光。
最后,南京明城墙对于当代社会还有着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城墙虽然已经历经风雨,却依旧挺立在南京的土地上,为当代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
古代人民能够兴建如此宏伟壮丽的城墙,展现了他们对家园的保护和对未来的畅想。
南京明城墙虽然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却也能够给当代社会带来深刻的启示。
南京明城墙:历史遗迹中的宏伟壮丽
南京明城墙:历史遗迹中的宏伟壮丽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迹之一,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
它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地带,东、南、西、北四面环绕着整个南京城,是明代晚期至清代初期的建筑杰作。
南京明城墙的宏伟壮丽,不仅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和技术水平,也见证了南京城的兴衰历程。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它的修建是为了巩固明朝在南方的地位,防御外敌和维护国家安全。
由于南京曾是明朝的首都,这座城墙在当时的规模和重要性上是独一无二的。
城墙的修建过程严格遵循了明朝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明朝时期建筑工艺和技术的巅峰。
南京明城墙的总长约为35.2公里,平均高度约为12米,底宽约为25米。
城墙采用了红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墙体内部填充有黄土和石块,增强了城墙的稳固性。
墙体上有许多壁垛、护城河和城门,使得整个城墙更加牢固和完整。
当时的守城设施非常完善,如引江济北、筑渡船、设营寨等,为城墙提供了额外的保护。
南京明城墙的宏伟壮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城的美景。
墙体上的黄瓦、红墙、护城河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城墙上的角楼、瞭望塔和炮台等建筑物更是增添了古城的风采。
每个城门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如钟楼、城楼等,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
尤其是明孝陵城墙,作为南京明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将明代的雄伟气势展示得淋漓尽致。
南京明城墙不仅仅是一道城防工事,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故事。
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墙见证了南京的兴衰荣辱。
在明朝的鼎盛时期,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而城墙就是这个繁荣城市的象征。
然而,在明朝灭亡后,南京一度沉寂了几百年。
城墙因长期缺乏维修而逐渐破损,并在清朝时期几经扩建和修缮。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沉淀使其更加具有厚重的意义,它成为了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近年来,南京明城墙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修复,为人们展示了明代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漫步,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故事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故事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墙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故事。
以下是南京明城墙的一些故事和背景:
1.建造背景:南京明城墙修建于明朝时期,始建于明太祖朱棣(即明成祖)统治时期的14世纪。
城墙的修建是为了巩固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地位,保护城市免受外敌侵略。
2.抗倭英雄:明城墙曾经成为中国抗击日本倭寇侵略的重要战场。
在明代末年,倭寇频繁侵扰中国沿海地区,南京也不例外。
明成祖派遣抗倭名将戚继光统帅军队,在南京明城墙上与倭寇展开激烈战斗,成功击退倭寇的进攻。
3.城墙的规模:南京明城墙是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全长约35公里。
它由城墙本体、城门和角楼等构成,形成了坚固的城防体系。
城墙采用了砖石结构,精巧而坚固。
4.大洪水的保护:南京明城墙还承担了保护城市免受大洪水侵袭的重要任务。
明朝时期,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南京城也不例外。
明城墙的设计考虑到了防洪需求,设置了水闸和排水系统,帮助减轻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5.历史保护和修复:南京明城墙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战争和修复。
在清朝时期,城墙曾遭受过一些损毁,但后来得到了修复。
在现代,南京明城墙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修复,成为南京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之一。
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防工程的杰作,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战斗。
它不仅具有军事和防御意义,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着游客和历史爱好者前来探索和了解。
1/ 1。
南京城墙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
南京城墙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南京城墙,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南京城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
南京自古就是中国的重要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墙作为城市的护城大臣,承载着保护城市和居民的重任。
本文将介绍南京城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南京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将南京定为都城,并亲自参与了城墙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南京城墙在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经历了多次修复和重建,如今的城墙主要是清朝时期的建筑。
南京城墙全长35.1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城墙之一。
二、建筑特点1. 独特的砖石结构南京城墙采用了传统的砖石结构,墙体坚固而耐久。
城墙的外表是以火烧砖为主,内部则是夯土和石头,使得整个城墙具有较好的防护性能。
这种独特的砖石结构使得南京城墙能够经受住长期的风吹雨打,历经百年依然屹立不倒。
2. 雄伟壮观的城门南京城墙共有城门城楼十三座,每座城门城楼都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中最著名的是夫子庙城门和中华门。
夫子庙城门作为南京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见证了南京的辉煌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中华门则是南京城墙中最庄重的城门之一,城门上镶嵌着巨大的铜铁包覆木雕,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三、对历史文化的影响南京城墙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南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南京曾是中国六朝古都,明清两代的首都,而城墙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城墙作为南京的城市符号,成为了南京人民的骄傲和文化象征。
另外,南京城墙还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墙周围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保护了南京历史风貌。
城墙和城门也成为了南京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结语:南京城墙作为中国最长的城墙之一,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技术和文化的传承。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南京市民和游客们心中的自豪和骄傲。
南京明城墙:古老城墙中的历史遗迹
南京明城墙:古老城墙中的历史遗迹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南京市的一处历史遗迹,也是该市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
作为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城墙之一,南京明城墙见证了南京城的历史变迁,让我们可以窥探到古老时代的繁荣和辉煌。
南京明城墙建于明代,也就是公元14世纪。
当时,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在此地建都,开始了明朝的统治。
为了巩固地方边界的防御,朱元璋下令修筑这座城墙。
南京明城墙的修建历时20余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形成了一座高大雄伟的城堡。
南京明城墙的总长约21公里,全墙由天地板、城坛、城楼、马道、守城门等构成。
城墙是以青石垒砌而成的,高达14米,宽约5-7米,墙体底部设置一排堡垒,为城墙增添了几分防御的气势。
城墙上有12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和建筑特色。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华阳门和金陵门。
华阳门是南京最繁华的门户之一,在明代是南京城的正门。
华阳门有两层楼,上层建筑是中国传统宫殿风格,耸立于城墙之上,底层有城门洞。
金陵门是南京城南面的城门,也是南京明城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金陵门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门楼,被誉为中国城门之冠。
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设施,南京明城墙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
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明朝的崛起和衰落。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南京作为当时的都城,明城墙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然而,明朝最终也随着李自成的起义而灭亡,南京也失去了其都城的地位。
明城墙从此开始了凋零的岁月,逐渐被废弃和破坏。
在清朝时期,南京废弃的明城墙曾被当作军事训练场地和土地开发的对象。
直到最近几十年,南京政府及各界人士才开始重视南京明城墙的修复与保护工作。
如今的南京明城墙已成为南京市有力地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典范。
南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修复、保护这一古老的建筑,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明代的繁荣与辉煌。
除了进行修复工作,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明城墙的日常维修和保护工作,确保这一历史遗迹能够传承下去。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古迹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古迹南京明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城墙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被誉为是明代古城防御工程的杰作。
它是一道由砖石建成的古老城垣,全长约35.2公里,保留至今的城墙长约25.6公里。
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
当时,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决定在南京修建一道庞大的城墙作为防御工事。
他选定了南京城的旧址,经过层层筹划和规划,明朝政府动员了大量的劳力和资源,历经数十年才完成了这一壮举。
南京明城墙的设计融合了当时中国古代建筑学的精华,具有很高的防御价值。
城墙采用了四角雉堞、尖券、护城河等传统的防御措施。
城墙共有13个门,其中最著名的是刘备门、脱帽山门和宁海门。
门楼的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城墙的内外都是用青石铺就的宽敞道路,便于城内居民和士兵的行走。
在南京明城墙的内部,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物和景点,如朝天宫、博物院等。
朝天宫是位于城墙上的一座古老道观,已有千年历史。
它是南京著名的神庙之一,吸引了许多信仰者前来参拜。
博物院内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如明代的兵器、瓷器、书画等。
这些文物的保存状况非常好,让人们有机会了解明代的历史和文化。
南京明城墙的修建不仅仅是为了防御外敌,还有它的政治和象征意义。
明朝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城内有皇宫、文庙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机构。
明城墙的建造,标志着南京的地位和威望,对于维护政权稳定以及国家的统一至关重要。
尽管南京明城墙在明朝时期起到了重要的防御和象征作用,但在清朝以后的几百年中,南京明城墙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曾经辉煌的南京城成为历史的过去,城墙也逐渐荒芜。
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南京市政府开始进行城市修缮和历史遗产保护工作,南京明城墙才逐渐重获其应有的地位。
现如今,南京明城墙成为南京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南京明城墙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持续至今。
南京明城墙历史故事
南京明城墙历史故事以下是 6 条关于南京明城墙历史故事:1. 嘿,你知道吗?南京明城墙那可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啊!朱元璋当年为啥要建这么宏伟的城墙呢?就好像给自己的城市打造了一个超级坚固的堡垒!据说在修建的时候,工匠们那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啊,这不就跟咱们现在努力工作,想要做出一番大成就一样嘛。
当时质量要求特严格,一块砖不合格都不行,这多了不起呀!那一块块砖仿佛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呢!2. 哇塞,南京明城墙可有着好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呢!当年敌军来袭,这城墙就像一位英勇的卫士,坚决地守护着城里的百姓。
这城墙不就是我们的大英雄嘛!想想看,敌人拼命地攻打,而城墙却屹立不倒,这不正体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嘛。
它见证了多少战火与纷争啊,却依然坚如磐石,给人一种超级安心的感觉呢!3. 哎呀呀,南京明城墙还有过这样的故事呢!有一次城里遭遇了大灾难,大火熊熊燃烧,百姓们惊慌失措。
可这时候城墙就像一个坚定的老大,站出来说:“别怕,有我在!”它拦住了火势的蔓延,保护了大家。
这就好比在困难时刻,总会有一个可靠的人站出来为你遮风挡雨一样!这样的城墙,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吗?4. 嘿,你想想,南京明城墙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雨呀!它可是默默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呢。
那些曾经在城墙上巡逻的士兵,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是不是也有过思念家乡的时候呢?这不就跟我们离开家乡打拼,有时候会特别想家一个道理嘛。
南京明城墙啊,它就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历史大书!5. 哇哦,南京明城墙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据说以前有个小偷想偷偷翻城墙进来,结果爬了半天也没爬上来,最后还摔了一跤!哈哈,这城墙可真是不好惹呀!就像一个厉害的守门员,坚决不让坏人得逞。
这不是很有趣吗?这也说明城墙的坚固和威严呀,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都望而却步呢!6. 哎呀,南京明城墙可太牛了!它曾经抵挡住了那么多的外敌攻击,简直就是奇迹呀!这城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坚强的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咬牙坚持下来。
南京古城墙简介
城门是衔接城市内外的交通要道和观瞻之所在,也是古代城垣攻防战中的焦点。
南京京城城门的营建中,煞费苦心地数次对城门进行修葺、增筑改制,以壮其势、瞻其观。
南京京城城门的设计与建造,在充分满足城门防御能力的前提下,极力追求城门建造艺术上与恢弘雄伟、形制独特的南京城垣主体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相映成趣的效果。
门、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和钟阜门七座城门。
南京城墙呈“南斗”与“北斗”聚合形布局,与朱元璋陵墓明孝陵呈北斗星布局不是单纯的巧合,而是朱元璋在明朝初期建都南京时,受当时社会及思想影响的结果,体现了“天地合一”与“皇权神授”思想。
天市垣,是“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
“天市垣”中的“贯索”星座(即代表刑部天牢),在南京京城的位置及建造的理由。
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1384)就太平门外建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时称:“太平门在京城之北,以刑主阴肃,故建于此。
敕曰:肇建法司于玄武之左,钟山之阴,名其所曰贯城,贯法天之贯索也。
是星七宿如贯珠环而成象,乃天牢也。
”因此,朱元璋利用这种布局吓唬三法司的属臣:在“贯索”围成的星环中,如果没有其他星在里边,说明刑法得当,没有营私舞弊的现象;如果有其他星在星环里边,说明刑法失当;如果在星环里边的其他星很亮,说明有重大的冤案、假案。
并在通往三法司的“孤凄埂”上,建造了一座牌坊,上面书写了“贯城”两字。
显然,这是朱元璋利用天象作为巩固其统治(包括职能和人心)的一种手段,与南京城墙设计思想一脉相承。
建设独特•地基建造扎实南京地处雨水丰沛的江南,丘岗连绵,河湾如织,湖泊池塘星罗棋布。
城墙择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松软;或平坦如砥。
为防止高大的城墙下陷、开裂、倾倒,建造者根据工程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科学处理方式。
有的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连结成整体;有的深挖基础至原生土,上铺巨石为基;挖不到原生土的低洼地段,还打下10余米长的木桩,上面铺设圆木井字形木排,借以达到转驾城墙压力的作用。
南京明城墙历史意义的变迁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破 坏 , 至 卷 起 过 大 面 积 拆 甚
除城 墙 的热 潮 。 时 受风 雨侵 蚀 , 多城 墙 同 很 表面 脱 落 严 重 , 引发 墙 体 坍 塌 。
2 南京明城墙历史意义的变迁 1 南京 明城墙 的现状
现 在 的 南 京 明 城 墙 , 傍 钟 山 , 据石 东 西 头, 凭秦淮, 控后湖 , 南 北 周长 9 里 , 存 约 6 现
学 术 论 坛
SIC &T OOY CNE EH LG E CN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圆圆
南 京 明 城 墙 历 史 意 义 的 变迁 ①
燕鸿鹏 戴 佳 曹小 月 杨扬 张莹 ( 南京 人 口管 理干部 学院 南京 2 0 2 1 4) 0
摘 要 : 历 了六 百 多年 的风 霜雪 雨 , 经 南京 明城 墙 虽然至今 屹主 不饲 , 在外 貌现状 已发生 局部 的改建 。 着城 墙外貌 的 变化 , 但 随 它的 历 史 意义也 在不 断 变化 。 先, 首 在时代 逐 渐走 向和平 的 历程 中明城 墙 的 军事防御 功 能逐 渐衰 落 其次 , 一开 始人 们 只重视 明城 墙 的文 从 物实物 价值 而忽视 它的文 化 艺术价 值逐 渐 发展 到今 天的文 化 艺术 价值得 到社 会认 同 ; 再次 , 明城墙 多元化 的潜 在意义也 随 着时代 的发 展逐 渐显现 。 关键词 : 明城 墙 历史 意艾 变迁 南京 中图分 类 号 : u 8 T 9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3 9 ( 0 1 1 ( ) 0 3 — 3 1 - 7 1 2 1 ) 0b 一 2 1 0 7
基 地 。 华 门 瓮 城 上 被 侵 华 日军 炮 火 轰 塌 墙 本 体 与 周 边 环 境 存 在的 一 些 不 尽 如 人 意 中
南京城墙历史故事
南京城墙历史故事1、“龙湾之战”,南京明城墙的发端。
元末,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
朱元璋与陈友谅,于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在应天府的龙湾镇一带(今江苏南京城郊)发生了龙湾战役。
这场战役,让朱元璋意识到巩固自身势力、隐藏实力的重要,实行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国策。
在宋元健康府城基础上,修筑沿长江的防御工事,并沿江修建了龙湾和虎口两座城池。
从清凉山蜿蜒至狮子山东麓、延伸至后来的金川门西侧,成为明初扩建南京京城城墙的基础,这也是南京明城墙修筑的发端。
2、明城墙设计独特,建筑工艺精湛。
在历代风雨的洗礼和战火的摧残下,明城墙依然能够屹立不倒,可见南京城墙的建造工艺独特,建筑独特。
呼应天象!南京城墙看似“不规则”的形状,其实有着非常严密的规则,其根据就是中国古代都城营造传统的“堪舆术”。
按照“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规划建造,蕴含中国传统象天法地思想,对应着天上的星宿。
排水科学!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墙本体的防、排水和对城区城池的防、排水两部分。
在城墙设置隔水层和排水设施,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进行防、排水。
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武庙闸、燕雀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
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防灾先进!南京城充分利用了秦淮河作为城市水系的骨干河道,又融合了六朝至杨吴所开凿的旧河道,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城市水系网络。
通过这些水利枢纽系统的配合作用,南京城在明代276年间仅有8次水灾记录,平均34.5年一次。
可见当时南京城的防洪给水、排水、排洪和调蓄体系非常完善,防洪功能明显。
城砖工艺精湛!南京明城砖制作工艺精湛。
选择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黏土,由于黏土产地遍布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地黏土成分不同,城砖因此呈现出多种质地和色彩。
经熟土、过清、暖水等工序,再经练泥压泥、制坯晒干、入窑烧制等,经火历练出坚固的城砖。
南京明城墙的评价
南京明城墙的评价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城墙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对南京明城墙的一些评价:
1. 历史价值:南京明城墙建于明朝,是我国古代城防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
城墙的建造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历经多代的扩建和维护,成为明代南京城的主要防御体系之一。
它见证了明代南京的繁荣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 文化遗产: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一项城防工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城墙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防御技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城市规划、建筑技艺和文化风貌,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 建筑工艺:南京明城墙的建筑工艺十分精湛,采用了大量的青砖,砖墙厚实坚固,构造巧妙,防御体系完备。
城墙上的箭楼、城门等防御设施展示了明代建筑工程的高水平,对后世城防建筑有着深远影响。
4. 城市风貌:南京明城墙不仅为南京市赋予了独特的城市风貌,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古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城墙周围的文化景点、历史遗迹等与城墙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5. 教育价值:南京明城墙可以为人们提供了解古代城市防御、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的教育资源。
通过参观城墙,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防御思想,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和教育。
总体而言,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古代城防工程的杰出代表,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为研究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它在城市发展、文化传承和旅游推广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作者:李立阎莉来源:《学理论·下》2009年第08期摘要:南京明城墙兴建于明朝,最初的用途是军事防御,所以,城墙坚固耐用,这是明城墙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朱棣当权时,南京作为“留都”,政治地位下降,城墙建设开始不受重视。
至清朝和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明城墙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走上了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南京;明城墙;历史;保护中图分类号:K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126-03一、南京明城墙的兴建与完善从历史上看,南京明城墙是在南唐都城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南面和西面城墙加以拓宽、加高进而扩大建成明都城城墙。
而南唐城墙可上溯至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建造的都城建业。
根据文献记载,孙权在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21年)自京口迁至株陵,第二年就在石头山上楚国金陵邑的旧址上修建石头城。
至于东吴的建业都城,则位于石头城的东面。
北依覆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淮,东凭钟山西麓,西隔冶城山与石头城相望。
①东晋和南朝时的建康城阙和宫殿,虽然大体上继承了东吴的基础,但各代都有兴筑。
像建康都城,原来只有土城和竹篱门,到萧齐建元二年(480年)就全部改为大砖砌造。
唐末五代时期,对于城郭的建造有了新的发展,“初伪吴杨行密子溥,在唐末,取升州(今南京),从将徐温自领升州,改筑城郭,为金陵府,至石晋天福元年,伪吴天祚二年(936年),温假子知诰篡吴,以金陵为西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国号唐(即南唐),复姓李,更名昪。
城周二十五里,比六朝都城近南,贯秦淮于城中,西据石头,即今石城,三山二门:南接长干,即今聚宝门;东门以白下桥为限,即今大中桥;北门以元(玄)武桥为限,即今北门桥。
”②南唐的金陵城经过上述两次扩建后,把著名的石头城和秦淮河都包入城内,其范围大体上东到今大中桥,西抵今水西门和汉西门,南及今中华门,北至今北门桥,相当于明代南京城的西南大部。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故事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故事
明城墙建于1366年,也就是朱元璋攻占南京后的第十年,前后历
时长达27年,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内城有13个城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里十三”,13座明代老
城门,每一座都有着各自的风雨沧桑。
1954年,是南京明城墙噩梦的开始。
南京城墙经过了两个月的暴
雨浸泡,连续发生三次坍塌事故,所以当时考虑城市发展与安全决
定拆除明城墙。
虽然后来制止了这样的行为,但可惜的是,当时与中华门同等规
模的通济门瓮城,已被拆得片砖不存;水西门、太平门、草场门、
金川门等也拆得的无影无踪,整个长度从原本的35公里缩短为25
公里。
南京城墙讲解词
南京城墙讲解词
南京城墙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道古老而庞大的城墙。
它是明朝中叶至清朝初年修建的,总长约35.2公里,是世界上现
存最长的古城墙之一。
南京城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南京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南京城墙最初修建于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自己在南
京的统治而下令修筑。
城墙主要由夯土和青砖构成,其高度可达30多米,厚度约21米,巍峨壮观。
城墙周围设有护城河和城门,城墙上还有许多箭洞和瞭望塔,用于防御和监控敌情。
南京城墙共有13座城门,其中最著名的是夫子庙城门、朝天
门和螺山门。
夫子庙城门是南京城墙的主要入口,有着优美的琉璃瓦和精美的雕刻,是明代古建筑的典范之一。
朝天门是南京城墙最为宏伟的一座城门,被誉为“金陵第一关”。
螺山门则是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水陆并举城门,它的独特设计提高了城墙的防御力。
南京城墙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和沧桑。
明朝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经历了朱元璋的建设和城墙的修建。
清朝时期,南京成为中国江苏省的省会,城墙也承担起了防御和行政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期间,南京城墙曾面临严重的战争破坏,但经过修复和保护,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
如今,南京城墙已成为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漫步,感受古老城市的氛围,欣赏周围的美景。
此外,城墙上还有一些古老的文物和纪念碑,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使游客更加了解南京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南京城墙是一道古老而庄严的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南京城市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之一,值得游客前往一探究竟。
历史古迹南京明城墙的作文范文
历史古迹南京明城墙的作文范文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南京的重要历史古迹之一。
它是明代为应对内外威胁而修筑的一道重要城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建筑价值。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来介绍南京明城墙。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南京明城墙的修筑始于明朝初年。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巩固政权,开创安宁时代,下令修筑城墙。
明成祖朱棣更是加强了城墙的防御,将其修筑得更加坚固庞大。
南京明城墙成为明代南京城的重要象征之一,并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二部分:建筑特色南京明城墙长约35公里,由城墙、城门和城楼等组成。
城墙采用石头和砖块相结合的建筑材料,高达14米左右,宽约5至7米。
墙体厚实坚固,至今保存完好。
城门和城楼则是城墙的亮点,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展现着明代建筑的精华。
城门高大宏伟,作为进出城的通道,是明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楼则是城墙的守望之所,既能用来观察外部动态,又能作为防御工事。
第三部分:文化意义南京明城墙作为历史古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它见证了明朝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兴衰和发展。
其次,南京明城墙是明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体现了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
再次,明城墙修建时采用工整的石砖和精细的工艺,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最后,南京明城墙凭借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壮观的建筑风貌,成为了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尾部分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南京城的代表性古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它作为明朝时期的重要防御工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南京明城墙的存在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为游客,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保护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南京城墙的故事
南京城墙的故事
一、南京城墙的历史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是一座明代完整的城墙,全长33.676千米,有城门13座,城墙高约14米,城墙厚度约21米。
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灾害的南京城墙,至今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南京的重要历史遗产。
二、南京城墙的建造
南京城墙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命令修建的。
当时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需要一座坚固的城墙来保卫它。
修建工程历时三年,兴建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其中许多劳动力来自于农民。
三、南京城墙的保护
南京城墙历经风雨沧桑,无论是外部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破坏,都给南京城墙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为了保护城墙,南京市政府对其进行了多次修缮,保护措施包括定期巡查、修缮墙体、加固墙脚等。
四、南京城墙中的城门
南京城墙共有13座城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中华门和朝天门。
中华门是南京城的正门,也是南京城墙上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皇家城门。
朝天门是南京城墙上最高的城门,高度达48米,是全国同类城门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五、南京城墙的地下通道
南京城墙下有一条长约2千米的地下通道,又称“地道城”。
这条地道建于明朝,是为了保障城池内外联系而修建的。
地道深约4米,宽2米,在通道两侧还有多个通往城墙上的入口。
六、南京城墙的意义
南京城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件重要遗产,它不仅是中国城墙中保存
较为完整的一座,更是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高峰。
“南京城墙”
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鉴析南京明代古城墙之中华门
鉴析南京明代古城墙之中华门南京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而其中华门作为南京城墙的一个重要门户,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南京城的东门,华门见证了南京城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可忽视。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鉴析南京明代古城墙之中华门。
一、历史意义华门建于明代,是南京城墙的东门之一,也是南京城外迁到金陵之后,修建的第一个城门。
华门沿用了建瓯石墩,砖砌内垒的叠拱样式城门模式,在南京城门建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华门作为南京城的重要门户,历史上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经沧桑岁月,见证了明清两代南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重要历史节点。
华门也是明代南京城的主要门之一,与中央王府大臣所居住的玄武湖及明城墙紧密相连,可见其在明代南京城政治、军事、文化和革新等各个领域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建筑风格华门是典型的明代城门建筑,采用了建瓯石和砖砌相结合的建筑方式,同时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叠拱样式。
这种建筑方式在明代南京城门建筑中独具特色,与此华门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当时南京城建筑风格的影响,融合了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明代南京城的建筑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历史传承华门自建成以来,经历了明代、清代以及近现代的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明代,南京城曾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城墙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承载了南京城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而在清代,南京虽然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城墙作为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近现代,南京城墙也经历了战争、革命等多次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华门作为南京城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
四、文化价值南京明代古城墙之中华门,作为南京城墙的一个重要门户,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华门作为南京城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南京城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对于研究明代南京城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明城墙历史意义的变迁摘要: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霜雪雨,南京明城墙虽然至今屹立不倒,但在外貌现状已发生局部的改建。
随着城墙外貌的变化,它的历史意义也在不断变化。
首先,在时代逐渐走向和平的历程中明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衰落;其次,从一开始人们只重视明城墙的文物实物价值而忽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文化艺术价值得到社会认同;再次,明城墙多元化的潜在意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显现。
关键词:南京明城墙历史意义变迁城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中国城墙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浩大工程、精湛工艺,以及作为一种历史信息的载体,不仅体现着统治者的筑城指导思想,更伴随着一代代人见证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国城墙在抵御外敌入侵、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1]。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墙的原生价值及其意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特别是在近代,工业革命引发的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以及火、兵器的飞速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城墙,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卷起过大面积拆除城墙的热潮。
同时受风雨侵蚀,很多城墙表面脱落严重,引发墙体坍塌。
南京明城墙,为明代初期洪武、建文、永乐(至永乐十八年以前)三朝帝王的都城城墙,是我国第一个在江南定都的统一王朝的首都象征,在中国古代建都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在冷兵器时代,为守卫南京城做出过巨大贡献。
南京明城墙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它不仅对开发南京旅游产业有重要意义,对吸引海内外投资和南京的文化建设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城墙风光带的开发和建设,以城墙为中心的旅游活动日益增多,据南京市旅游局公布的数据,从目前开放的台城、中华门、阅江楼这三个景点来看,每年仅门票收人约200万元,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南京明城墙还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华门瓮城上被侵华日军炮火轰塌的铺楼,中山门北侧、下关小桃园、中华门等处城墙壁上累累弹痕,像一部无字文书昭示后人居安思危,莫忘国耻。
1 南京明城墙的现状现在的南京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96里,现存约21km。
这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墙,也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南京城初成时共有四重城墙,由外向内分别为外郭(外城)、内城(京城)、皇城和宫城,现在所说的南京城墙指内城城墙。
外郭为土筑,原有18座城门,周长约60km,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城门地名流传至今[5]。
所以,今南京城墙,系指京城城墙。
从国内现存影响较大的古城池来看,大都建有城楼,而且大都是参考原状新造的。
而南京明城墙现有城门缺少城楼,严重影响南京城墙整体形象的视觉美。
南京城墙本体与周边环境存在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不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不乏现今违章建筑。
2 南京明城墙历史意义的变迁2.1 与明城墙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2.1.1 明城墙的修建明朝定都南京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年至1378年)修建京城城墙,拉开了明城墙的历史序幕。
2.1.2 城门的加建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南京明城墙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增加城门、拆除皇宫城墙的呼声越来越高。
1895年,张之洞为配合新建的南京港,自“仪凤门外下关淮口以西新设码头起,修造马路至城内碑亭止,计长十五里”,从碑亭巷到两江总督府延伸至通济门,成为贯通南京城区南北的主干道。
1909年,两江总督举办“南洋劝业会”,在临近会场的明城墙上增开了一座新城门—丰润门(现称玄武门)。
这座城门打通了通往玄武湖的通道,使玄武湖成为南京的“后花园”。
1914年,由南京下关商埠局首先倡导下,为开辟新的街市,在仪凤门以南又新开海陵门(现称握江门)。
可见,整个清朝时期,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人们对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使得明城墙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
2.1.3 拆除明城墙的前奏辛亥革命以后,由于狭隘的民族意识,南京发生了拆除满城(含皇城和宫城大部)城墙事件。
拆下的城墙由南京筹办旗民生计局变价作卖,这种“以工代贩”性质的拆城,成为后来拆除南京城墙的前奏。
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拆除自神策门至太平门之城垣。
此议因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而终止,加上南京城北有大片空地为当时城市发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城墙对南京城市的发展问题还不算过于突出。
但是,南京城墙的保护与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己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
2.1.4 明城墙得到重视与保护到20世纪50年代,约1/3城墙被拆除,近8000万块城砖散失。
20世纪70至80年代后,全社会开始重视文物保护。
南京明城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也因此得到了关注。
南京明城墙潜在的多元价值正在逐步得到挖掘和整理,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有了明确定位。
有关部门对保护南京明城墙进行了立法,1984年编制完成《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南京城市规划纲要》等文本,在强调南京城市布局中突出古城格局及环境特色时明确指出旧城的标志最有价值的当属明代四重城池。
此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舆论,对南京城墙的保护意识和力度不断强化。
20世纪90年代南京市从旧城改造进入新城区开发的历史性跨越,其核心在于跳出明城墙将南京城维护封闭的单一中心城市空间,转变为多中心城市格局。
这一转变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南京古都风貌,也为南京城市未来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2.2 功能的变迁南京明城墙的意义一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变迁,原因有三:一是政权更迭的影响;二是攻城器械的发展;三是城市建设的发展。
人们对南京明城墙的认识表现为对其实用功能的失落,然后才是文化价值的发现。
2.2.1 明城墙建成之初的创新意义南京明城墙是我国第一个在江南定都的统一王朝的首都象征,在中国古代建都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南京明城墙所包含的皇宫前朝后廷及整体的布局,不仅成为洪武初年明中都(今安徽凤阳)的范本,也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1420年)建造皇宫的蓝本[4],对明、清皇宫的建造思想和京城及其他城垣的建造、维修工艺产生巨大影响,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南京明城墙的布局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传统的堪舆术,以实战防御、实用为建筑原则,依据地形险要,“皆据岗垄之脊,控江湖之势”。
南京地处江湖丘陵交汇之处,地形复杂。
南京明城墙总体布局摒弃了方整规矩的古都城型制,依地形地势大胆采用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型”。
内瓮城是南京明城墙城门特有的附属建筑之一。
它打破了传统的瓮城置于城外的惯例,将瓮城设置在城门内侧。
内瓮城不仅体现了“国之利器,不可示人”的道家思想,还另筑藏兵洞以增强城门的防御能力,是中国古代瓮城建造史上的创新之作。
南京地层松软,地基是为稳定明城墙所采取的一项加固措施。
南京明城墙周边某些地段不适合建造负荷过重的建筑物,建造者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挖松软土至原生层,再以杉木为桩密集夯入;上铺“井”字形木排,用来转承城墙负荷;木排上再以巨石为基。
城墙地基这种处理方式,为全国古城墙所少见。
护城河护卫南京城和南京明城墙。
它不同于其它护城河由人工开挖,而是充分利用南京周边的河道、湖泊,再人工开挖使之连接。
因此,南京明城墙的护城河不仅宽阔,而且带有明显的自然风光。
水关与涵闸。
南京明城墙的水关设计精巧、合理,反映了明初精湛的筑城工艺和城市水利运用思想。
直至今天,不少水关还在使用中,发挥着调节城市河道水量的作用。
2.2.2 防御功能的衰落南京明城墙是冷兵器时代优秀的军事作品,工程庞大而精密,气势磅礴。
南京明城墙是当时最大、最为坚固的平战结合的防御体系实例:城墙高14m~22m,顶宽4m~9m,最宽处达18m,包围面积41km2。
中华门城堡堪称我国城市防御设施之最,规模宏大,结构坚固,能攻能守。
朱棣迁都后,南京作为“留都”,政治地位下降,城墙建设开始不受重视。
至清朝和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明城墙陆续遭到破坏。
历史的风云变幻,使得曾经固若金汤的明城墙面临近代战争中子弹和炮火的考验,同时也见证了历史的脚步。
南京明城墙起初的军事防御功能在先进的火炮面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实用功能的失落却导致了文化价值的浮现。
2.3 历史文物实物价值与历史文化艺术价值2.3.1 历史文物价值南京明城墙是唯一修建在南方的城墙,其充分利用了山水资源,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
城内依石头、马鞍、鸡笼、覆舟、龙广等山筑城墙,城外将外秦淮河、玄武湖作为宽阔无比的护城河,山水城林融为一体。
城、河、桥组合景观。
环绕南京明城墙的护城河,是南京明城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护城河的水源,来自秦淮河、清溪、金川河以及玄武湖、前湖和琵琶湖等,经对城垣外侧河道疏浚、开挖,引导河水入濠而成。
宽阔的护城河水面,衬映高大坚固的南京城墙,再加上城门外护城河的桥梁,形成了一道秀丽的城垣风光。
据初步估算,南京明城墙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
城砖用糯米汁、桐油和蓼草灰拌合的夹浆粘合而成,一般长40cm~45cm,宽20cm,厚10cm~12cm。
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多则69个字。
刻字手法有阴刻、阳刻、空心刻、双线刻。
字体有楷、行、草、隶、篆等,五行均可见到。
城砖铭文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了为南京城墙烧造城砖的区域、各地制砖工艺和制砖泥土样本、姓氏文化、简化汉字、民间书法和篆刻艺术等多元文化信息,有的铭文材料还可弥补史料的遗缺。
南京明城墙城砖上大量的铭文内容是一座活的明初资料库。
2.3.2 历史科技艺术价值明城墙有着合理的断面结构设计,严格的选材与质量监督机制,加上严密的施工技术与科学的粘接配方,这是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震灾与兵乱而依然屹立的原因。
其处理手法灵活而独具一格,如瓮城的设计、水关的处理,尤其创造了利用自然山岩外壁贴城砖的方式,是明城墙独特景观之一。
周密的防排水系统。
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
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
2.4 明城墙的多元潜在意义2.4.1 逐渐从局部改变南京城的格局清末,张之洞修造马路贯通南京城区南北,突破了自明代以来以明城墙划定城区的格局。
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南京明城墙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增加城门、拆除皇宫城墙的呼声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南京从旧城改造进入新城区开发历史性跨越,其核心在于跳出原始的明城墙将南京维护封闭的单一中心城市空间,转变为多中心城市格局。
这一转变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南京古都风貌,并且为南京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
1992年,南京市建委会同规划、园林、文化等多个部门组织编制了《南京明城墙保护规划》,这是明城墙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保护规划,局部上改变了南京城的布局。
明城墙风光带规划的构思是以保护、利用与保护体系为基本出发点,以全体保护为基本原则,从城墙、城门、城河三个方面分别对城墙本体保护、环境保护、景观视野保护,以及明城墙风光带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进行详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