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观摩课《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今天上午,观摩了李**老师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执教的《陶罐和铁罐》。
之前,我一直在想:三年级的孩子,怎么翻转,怎么合作,怎么展示,会说吗?会演吗?教师又干什么呢?这种形式在小学的中年级能成功展示吗?听课之后,一切疑问烟消云散。
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精彩,小组的有序,老师的机智,最终达到课堂的高效。
我还深刻感悟到,学生的素质真是高,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学生就有多精彩。
感受如下。
一、小组训练是有效有序的。
从小老师到小组长到每个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人都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小老师有小老师的样子,发问、评价;组员有组员的样子,他们的语言虽然程序化但不单一,比如,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的发言完毕谁来补充,我来谈谈我的看法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老师的指导是高效的。
课堂上,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伶牙俐齿,教师解放了,话少了,是不是就没事干了?不是的,老师在倾听,点拨,引导,发现。
发现问题,订正;发现精彩,分享。
比如:“脑”和“恼”的区分就是问题的强化;比如学生在展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神态的时候上台表演就是精彩的分享。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了这一节课,他们储备了三年的语文经验,进行了一周的形式训练。
所以,表面看,老师轻松了,实际上,课前老师要下百倍的功夫。
三、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也是老师们都关注的点。
讲课前,或者上课的前十分钟,我一直在想,课堂只是在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演练好的,学习的提高怎么体现?学习过程怎么体现?后来,教学渐入佳境。
老师在重点难点处,巧妙点拨强化。
比如演陶罐和铁罐的时候,学生评价后再演,果然就有了提高。
有点疑惑。
学生利用任务单学习的时候,中等以上的学生能够自学,剩下的学生会有各种困难。
而在展示的时候,唇枪舌战的大都是中等以上的孩子,其余的还是看客观众,他们有多少机会,得到了多少锻炼?所以,在机会均等在关注全体上还要动脑筋。
陶罐与铁罐评课
古蔺县2012年小语学科优质课竞赛《陶罐与铁罐》的评课古蔺镇一小:黄世琪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县教师进修学校邀请我作为这次赛课的点评嘉宾,让我有机会分享这次赛课的精彩、成功与喜悦。
下面就给朱西老师和曾艺老师所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一课,谈谈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来看二位教师都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基本功都较为扎实,他们热情洋溢的讲解和落落大方的教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语言干净利落,富于启发性、引导性。
仪表端庄、教态亲切。
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
再从课文来看,《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
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文本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关键词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上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在这堂课中,朱西老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分为“指导观察法”“问题探究法”“多种朗读法”“读中理解词语”四大板块来进行。
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视角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从教材特点、学段目标的角度评价这堂课。
所谓童话,就是用生动形象的,富有儿童趣味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
这是语文教材中非常特殊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特点,朱老师将情趣带入课堂,新课伊始让学生触摸两个不同的罐子,形成“触动性话题”以此来激“趣”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罐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形成“感知性话题”再有“趣”产生“问”形成“探究性话题”。
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从而步步逼近中心意图。
再来对照三年级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其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中,对于整体感知的处理是完全符合的。
朱老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触摸两个不同质地的罐子,说一说,使学生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实现了语文皆生活,生活皆语文的新课标理念。
接着用默读的形式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打造“智慧、扎实、朴素”的语文课堂——评长师附小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10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第二届小学语文团体会员“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活动,聆听了长师附小彭晶老师的识字写字课《陶罐和铁罐》,受益匪浅。
我即兴点评了这堂课,现将发言稿整理如下。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我来自国防科大附小,下面我的发言是我们科大附小前来听课的几位老师的共同意见,因为是即兴点评,有点凌乱,但句句都是大实话。
做得好的地方:一、彭老师年轻、漂亮,声音很好听,有亲和力,孩子们很喜欢。
这是最让我羡慕嫉妒恨的地方,像我这样又老又丑的,要让孩子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喜欢上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大笑)二、彭老师不仅形象美,而且很有教学智慧,举两个例子:1、课前互动时间播放中国陶瓷发展史,让学生了解陶瓷的特点和历史,了解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这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不是为互动而互动,很有智慧。
2、导入设计富有智慧。
上课伊始,课件演示“陶”字的演变,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再问学生在哪里见过“陶”字,学生说出了“博物馆”等地方,老师评价非常到位,也很多样,肯定了学生处处留心的识字方法。
接着,老师指导书写“陶”字,笔画、间构、写字姿势都对学生有要求。
再给“陶”字组词,区分同音词“淘气”与“陶器”,最后书写带有刚刚写好的“陶”字的课题。
这样的导入,有创意,很扎实。
三、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堂扎实、朴素、带有浓浓语文味道的语文课,不浮躁、不花哨。
比如学习“谦虚”和“骄傲”两个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再引导学生碰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了解“谦虚”在字典中的正确解释,了解“骄傲”的不同意思,让学生造句运用词语,最后把这两个词放入课文中去理解。
词语离开了语言环境是呆板枯燥的,放入文中就富有灵性了。
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骄傲。
当然,彭老师最后还指导书写了“谦虚”。
至此,“谦虚”和“骄傲”这两个词孩子们是完全掌握了,非常扎实。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陶罐和铁罐》评课稿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罐和铁罐》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篇1十月十一日有幸参加我校与中山学校校际教研活动,听了我校郭成娟老师的《陶罐和铁罐》一课,受益颇多!《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
郭老师课前认真备课,思路明确:课堂抓好朗读训练;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道理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具体感悟如下:一、教学体现新课标精神“要重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如课堂中填写提示语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体现,也为感情朗读做了铺垫。
二、教学从整篇入手,提供词语让学生练习概括全文内容。
提炼出“奚落”这个词自然引入,顺着主线引导,不零散,有整体意识。
三、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及时提示学生注意听别人读、说,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让学生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说话,课堂气氛活跃。
总之,这节课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很多,我愿意努力内化所学,早日为我所用。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篇2《陶罐和铁罐》这节课,王老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课堂容量大,节奏快。
课堂抓住了“读、悟”这一条主线。
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教学中,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接触文本语言。
在整个朗读感悟的过程中,王老师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傲慢”、“谦虚”等词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
并用提示性的导语的跟进,让学生读出神态、读出画面,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角色。
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朗读出“傲慢”“轻蔑”“懦弱”“恼怒”等重点词语的意味,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金属罐》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金属罐》听评课
记录
第一节课:导入
老师通过给学生讲述陶罐和金属罐的不同特点,引发学生对两种罐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今天课程的兴趣。
第二节课:课文理解
老师播放了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朗读课文。
学生们通过跟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节课:语文知识讲解
老师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语言点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和意义。
第四节课:语文运用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词汇来形容陶罐和金属罐的不同特点。
第五节课:课文创作
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陶罐和金属罐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节课:总结回顾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了陶罐和金属罐的区别,以及通过研究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第七节课:评价反馈
老师与学生进行了课程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陶罐和金属罐的不同特点,还培养了语文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
这个课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应用,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听评课记录
《陶罐和铁罐》听评课记录贺丽杰老师《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虽然内容简短,但却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一、李老师运用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
让学生掌握扎实。
字词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李老师从指导课题中“陶”字的写法入手,比较扎实地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及正音等形式使学生巩固对本课词语的认读,同时注意了多音字的区分。
并通过对重点词语“奚落”一词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二、抓住“读、悟”这一条主线。
教学中,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引读等不同方式接触文本语言。
在整个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李老师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傲慢”、“谦虚”等词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
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角色。
体会铁罐和陶罐不同的品质。
整节课中学生学习的气氛还是不错的,希望继续努力,造就更好的课堂。
王坦老师这节课,亮点多,值得好好学习,借鉴推广。
一、教态自然大方,很有亲和力。
二、学习字词时,老师出示两组分别描写陶罐、铁罐的词语,老师用上了说、演形式来读这些词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而且透过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两者的个性特点。
三、重点学习陶罐、铁罐的对话。
分别用“——”“~~~~~~~~”标出让学生找出描写陶罐、铁罐神态的关键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环节,学生完全融入课文,读出了人物的特点。
而且,在学法上进行了归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的对话。
值得商榷的地方:“奚落”一词的教学不到位,学生在词义理解上有点偏,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等方法,使学生明白“奚落”就是嘲笑的意思,是用语言来“奚落”的,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让学生画铁罐奚落陶罐的话。
人教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记录
《陶罐和铁罐》评课记录讲过《陶罐和铁罐》一课后,在教务处霍主任的主持下,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认真而且精彩的评课。
评课记录如下:一、首先我谈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反思: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是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线索,。
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文章开头就向大家点出了铁罐的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此外,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二、评课过程:(一)、王密密老师:1、课堂上李老师先由视频导入,交流收获,再让学生读课题后质疑。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质疑的精神, “学贵有疑”,大胆提问,开拓思维。
根据学生的提问梳理关键问题:怎么找到两者的性格特点?进而引出文章的重点部分。
让学生自主合作研究:陶罐和铁罐对话时的语言、神态等内容。
小组依靠前置导学案完成再展示自己的成果。
课堂后部分设计的读后再分角色朗读,演一演。
最后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生本课前的预习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效,所以课前设计了导学案,进行了有目的性的预习,为课堂中小组的讨论汇报就能做好较充分的准备,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交流中就会产生思维的碰撞。
3、学生的表现让人出乎意料。
课前已有了较充分的预习,但是在分角色朗读时还是耽误了一点时间,导致后面的创新表演这一环节没时间展示。
(二)、史美花老师:1、李老师做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的引导很及时很到位。
老师们勇于尝试和创新,令大家佩服。
各人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课堂亮点也是精彩纷呈。
2、李老师胸有成竹,从容淡定,让人钦佩。
课前提示的导读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学生课前提示的重要性。
3、老师自制的导学案这一设计很好,足见老师花了不少心思,虽然耗时但是已尝试生本,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有所成,为后面的课堂提供更多的扩展空间。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27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27陶罐和铁罐1、张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速和缓,稳中求进,有名师的风采。
更重要的是张老师对学生的讲堂表现给予足够的存眷,并能实时反馈,这是一般果然课很难做到的。
2、从这次讲堂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张老师课前准备的相当扎实。
整个传授历程中无一句随意的话,字字句句都与课文有关联,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真是滴水不漏。
张老师对每个环节举行了细心设计,从细节中感悟人物的本性与心理,无一字无出处,有理有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讲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到场度高。
张老师细心营造的学习氛围极大程度进步了学生的兴趣,角色的代入和扮演点燃学生的热情,学生学得高兴,学得扎实。
4、对文本举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
正如向老师上次所指出:现在都是教课文,不是师生互助学课文。
要做到用课文来教——要用一篇课文的学习获得长足的进步;要像名师一样对文本举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
无疑,张老师实时理解并消化了这一思想。
比方:让学生给陶罐和铁罐的最后一次的对话的“说”字之前填空,添上自己以为合适的形容词,再以这种语气朗读。
这个设计是相当有创意的,文中原本平庸无奇的两处“陶罐说”“铁罐说”,一旦增加了形容词立刻鲜活起来,人物的本性、学生的相象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丰裕了原有的课文文本。
再比如:一般上完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后,就直接进来后来的汗青巨变环节,但张老师出人意料的没有走老路,反而给了一个更广的想象空间:听了他们的争辩,国王御厨里的杯子、碟子等等厨具会怎么劝他们?然后用课件给出使命假设。
这是对火线对话描写的延续,也是对学生举行对话描写的训练,更反应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和代价取向,劝解矛盾,形成友谊。
正所谓一唱三叹,来神之笔。
5、表现语文的人文性的完美末尾。
上课时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不难,读懂读好读透都可见功底,难的是抵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连合。
尤其是这篇课文,学生沉溺于扮演骄傲的铁罐角色,很简略陷入盲目的骄傲感情。
张老师完成时请同砚们和身边的好朋友握握手,增进同砚间的情绪,避免犯陶罐和铁罐这样的错误,是相当有现实意义和思想教诲代价的,用微小善意的活动构建了和谐的人文讲堂。
人教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听评课记
录
1.删除第一段中的“虽然内容简短,但却包含着一个深刻
的道理。
”这句话,因为它是废话。
2.改写第一段,例如:“《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短小精悍
的寓言故事,它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
3.删除第二段中的“一、”和“二、”,因为它们不必要。
4.改写第二段,例如:“XXX采用了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
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词汇。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XXX从‘陶’字的写法开始,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及
正音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对本课词语的认读,并注意了多音字的区分。
通过对重点词语‘奚落’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对文本
内容的解读。
”
5.改写第三段,例如:“XXX抓住了‘读、悟’这一条主线。
通过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和引读等不同方式接触文本语言,让学生在整个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先抓住重点词
‘傲慢’和‘谦虚’等词进行情感体验,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
这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角色,体会铁罐和陶罐不同的品质。
”
6.删除最后一段中的“亮点多,值得好好研究,借鉴推广。
”这句话,因为它是废话。
7.改写第六段,例如:“在研究气氛良好的情况下,希望学生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课堂。
”
8.删除最后一段中的“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它没有后续内容。
陶罐和铁罐教学评课
陶罐和铁罐教学评课这是陶罐和铁罐教学评课,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陶罐和铁罐教学评课第1篇一、导入1、引出课题:老师要介绍国王的御厨里的两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猜猜他们是谁呀?(陶罐和铁罐)师粘贴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2、板书课题:老师现在是个机器人,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用你们强大的意念远距离操控老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吧!二、复习字词1、游戏“守城”走,快跟老师一起到国王的御厨里去认识认识这两位朋友吧!哎哟,非常的不巧,国王的城堡外面来了一群强盗,国王的兵力不足,八个学习组分为两个军队各派两名小将军来比赛,其他同学扮演士兵读拼音。
看哪个军队能帮助国王守住城门、赶走强盗?2、游戏“挖金币”国王为了感谢同学们帮助他守住了城门,要给大家一个惊喜!请大家去“挖金币”!每个军队各派出一名大力士比赛谁挖得金币多,其余小士兵齐读词语两遍来帮助他们!三、观看课文视频,完成填空。
1、看视频:就在我们玩游戏的这会儿功夫呀,陶罐和铁罐可是在国王的御厨里吵起来了,我们快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2、填空:谁能告诉好奇宝宝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 ),一个是( )。
骄傲的()看不起(),常常()它。
四、细品2-9自然段,品读对话。
(一)、小组合作,完成自学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罐子,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9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自学任务。
铁罐:1、画:用“——”陶罐说的话,2、标:用“▲“标出表示神态的词语。
陶罐: 1、用“~~~”陶罐说的话。
2、标:用“●“标出表示语气的词语。
读:读读铁罐/陶罐说的话,读出语气。
赶快打开书,带着问题学习学习吧!(二)、交流汇报铁罐:选择铁罐的是哪些小组?请你们小组来读一读铁罐说的第一句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说这一句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傲慢)傲慢是什么意思?(目中无人)谁来摆一个“傲慢”的表情?铁罐直接称呼陶罐为陶罐子,非常不礼貌。
陶罐与铁罐评课稿
陶罐与铁罐评课稿
白河小学:张福德
我听杨琳老师执教的《陶罐与铁罐》谈几点想法。
她通过朗读对话来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这一教学重点。
她运用评价语言来激励、鼓舞孩子们朗读的信心和朗读的激情。
通过读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在朗读中走进人物,感受陶罐的谦虚温和,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
以悟神态、品人物语言为朗读重点,抓住“铁罐怎样地奚落陶罐?”朗读理解。
这堂课导入时,通过“陶的和铁的各有什么用处?”形成触动朗读的兴趣;初读时,通过“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这句话让学生质疑形成感知;细读时,通过“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进行探究性阅读;赏读时,通过同桌合作读,个别读,表演读,形成综合性阅读。
杨老师以通过四次的对话朗读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课堂上朗读气氛热烈,特别是学生对铁罐的话饶有兴趣,读的意识深入人心。
她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次对话老师予以具体的指导,并得出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悟第二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是让学生先读句子,品悟人物,给陶罐加神态词,带这种神态进行情感读。
第四次对话则是本课朗读的高潮。
学生对铁罐的感悟又加深了,这时候她通过“读、悟、说、再读”的方式,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她的这节课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应“在读中学,在读中悟”的理念。
陶罐和铁罐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陶罐和铁罐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示例文章篇一:《评〈陶罐和铁罐〉的课:那些亮眼之处与小遗憾》嘿,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听的一堂课,就是讲《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的课呢。
这堂课呀,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不过呢,也有一些小地方感觉还能变得更好。
先来说说这堂课的优点吧。
老师一走进教室,那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一下子就把我们都吸引住了。
老师开始讲故事的时候,那声音忽高忽低,就像在演奏一首动听的曲子。
当说到铁罐很骄傲的时候,老师故意把声音变得很粗很冲,就像铁罐真的站在我们面前一样,特别生动。
这时候呀,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走进了这个故事里,和陶罐、铁罐在一起呢。
老师还特别会让我们参与到故事里去。
他不是自己一个人干巴巴地讲,而是不停地问我们问题。
比如说,“你们觉得铁罐这样对陶罐说话对不对呀?”这就像把我们拉到了一个舞台上,让我们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我们都可积极了,纷纷举手回答。
我当时就想,这就像是我们一起在做一个超级有趣的游戏,而不是在上课。
这可比那些老师在上面一直讲,我们在下面只能听的课有意思多啦。
就像我们去游乐园玩,是自己去体验那些好玩的项目,而不是只在旁边看别人玩一样。
还有哦,老师在讲这个故事里的道理的时候,也特别巧妙。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说,骄傲不好,谦虚才好。
而是通过让我们比较陶罐和铁罐最后的结局。
陶罐被人们发现的时候还是那么完好,而铁罐却已经消失不见啦。
老师就问我们,“从这里面你们能学到什么呀?”这就像给我们一个小谜语让我们去猜,我们都在那里动着小脑袋想啊想。
最后我们自己得出了结论,那感觉就像是我们自己发现了一个大宝藏一样,可自豪了。
这多像我们在树林里找宝藏,老师只给我们一点小提示,最后是我们自己找到的宝藏,那感觉棒极了。
不过呢,这堂课也有一些小缺点。
比如说,在课堂上,有一些同学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老是抢着回答。
可是还有一些同学就像小蜗牛一样,缩在自己的壳里,不太敢举手发言。
老师呢,可能太关注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了,没有太多地去鼓励那些不太敢说话的同学。
第十三师红星一场白欣《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第十三师红星一场学校白欣评课稿《陶罐和铁罐》评课稿白欣老师执教《陶罐和铁罐》一课,激情洋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课堂脉络清晰。
整堂课节奏明快、一气呵成,我想这都得益于白老师对本课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抓得准! 很明显,“抓住重点词语有层次地会读、读懂、读好人物对话”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课堂书声朗朗。
语文姓语,读是它最大的特点与魅力所在。
白老师抓住了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的特点,全方位的训练了孩子的读。
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读是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采用了多种读的形式,自由初读——同桌分角色初读对话——同桌细读一组对话——教师指导下的情感朗读,引读等。
无论是“抓住表现神态语气的词来读”、还是“加上语气词来读”、抑或是“配动作读”,都达到预设效果。
尤其是对“蔑”字的教学,从观察字形到理解字义再到有表情地读最后到有感情地读,训练到位!类似于这样的教学细节在课堂中比比皆是,看得出对朗读的处理上白老师拥有非常清晰的教学思路,由文及意,由意驭读。
这样的朗读处理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品得语文之味,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道!不成熟的一点想法,与白老师商榷: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很多以对话展开情节的课文,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往往会把对话分成两个版块,虽然也是以读为主要手段,但是,可能就会觉得学生进不了文本。
如果让孩子根据文体特点,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整体感知对话,带入具体的对话语境,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进而初步掌握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
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巫晨雨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李卫东老师《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评课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广西 巫晨雨李卫东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中,导入和对第一段的指导朗读部分,乍看语言平实质朴,自然平淡,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但仔细揣摩品味,会发现这个片段导入巧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朗读指导层次分明、词语教学扎实稳固,彰显教师深厚的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
从教学目标上看,片段达成了理解生词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标,教师运用多样的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同时感悟文章中角色的性格特点。
一、关键词导入,直观巧妙《陶罐和铁罐》篇幅较长,一般老师在处理时往往以课文的内容导入,而李老师通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运用谈话法总结出陶罐铁罐的特点——易碎和坚固,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角色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进而导入课文。
中年段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阶段,图片的出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又易于理解;抓住关键词的方法独具匠心,概括了课文的核心,简练贴切,是课的亮点之一。
二、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个性阅读《课标》中指出,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
李老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包容各种各样的回答并能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
尤其是在指导学生朗读铁罐的对话时,对不同的朗读效果都予以肯定,且针对每个同学的朗读做出丰富多样、针对性强的评价,其他同学通过发言人的示范和老师的点评,很快就能感受到如何读出铁罐的骄傲自大,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达到品读句子、体会形象的目的。
李老师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按照某个标准进行朗读这样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
这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也表现出李老师的高超的课堂机智和课堂驾驭能力。
三、朗读指导层次分明,朗读能力逐步提升《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角色个性鲜明,有很强的可读性。
《课标》中对中年段学生的朗读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有感情地朗读是难点,李老师则通过层次分明的朗读要求,巧妙突破了难点。
《陶罐和铁罐》的优秀评课稿
《陶罐和铁罐》的优秀评课稿《陶罐和铁罐》的优秀评课稿《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练习朗读的材料。
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从陶罐和铁罐两者不同的命运结果中,懂得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听了王老师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思考一、要注意“点”和“面”的协调。
王老师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课堂容量大,节奏快。
只是老师太面面俱到,出示大量的句子进行逐句体会。
由于句子既多又散,在加上学习方法、形式上的雷同,课堂上很难出现学习高潮。
而且以独立的句子单个出现,学生缺少了句子间的对比感悟,铁罐子傲慢语气由弱到强的变化,学生很难发现,所以也不能很好地把这种语气变化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由于老师要求学生感悟的“点”太多,不允许老师在每个点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发现他不能说出老师想要的那个答案,就急着请别的同学回答。
让我感觉出示的每个句子都是来匆匆,去也匆匆。
即便这样,王老师还是遗憾地说:“时间不够用,后面还有一个分角色朗读的环节没法实施了。
我想老师出示的句子能否在少些。
十来个句子都进行细致地感悟,那就没有重点了。
“点”在量上减少了,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在质上提升了。
例如:学生对“轻蔑”这个词的理解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这时,老师是否可以让学生用眼神、面部表情来表演一下“轻蔑”或者老师例举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事例来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中陶罐和铁罐的表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再如:“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铁罐指哪方面,陶罐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呢?”是它们外表的美丑?是它们在人们心中的经济地位?是它们对人类贡献的'大小?还是它们力量的强弱?二、要合理运用教师的课堂语言我看了张爱军老师的《关注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性》一文,感触很深。
张老师说他在我们老师的教学中发现有许多无效的课堂教学语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引·放——评许红宝老师《陶罐和铁罐》崔峦老师说过“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学语文,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湖北省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老师许红宝执教的《陶罐和铁罐》正是“简单语文”的生动演绎。
她的课堂概括成三句话,可谓“纵横思路显,点面纷呈现,读写语言实”。
整节课老师很好的把握了语文教学中的“引”和“放”的关系。
纵横思路显。
纵观整堂课,许老师确立了通过朗读对话来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这一教学重点,精心预设整堂课。
课中许老师运用评价语言来激励、鼓舞孩子们朗读的信心和朗读的激情,可以说读得这条线是很明朗的。
通过读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在朗读中走进人物,感受陶罐的谦虚温和,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
横看老师的教学流程。
导入课题、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品析对话、拓展写话,环环相扣,轻松自然。
我们提倡一个学生的课前预习,更重视一个课堂的检查反馈,许老师的这一尝试,给了我一个小启示,如何不急不躁,恰到好处,切中脉搏进行教学。
点面纷呈现。
写陶罐谦虚的画上三角,铁罐傲慢的画圈。
分小组、分角色读对话。
作者是怎样写出陶罐谦虚铁罐傲慢的吗?点,即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以悟神态、品人物语言为朗读重点,建构主题教学,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这一线点,建构阅读话题。
抓准了点,铺开面的教学就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在学习铁罐的话时,紧紧抓住“傲慢”、“轻蔑”、“恼怒”的神情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又引导学生读文本想象,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从对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什么。
去掉提示语再读,有什么感受?学生在读中明白道理。
体会陶罐和铁罐形象。
导入时,通过“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铁罐?又是一只什么样的陶罐?”形成触动性话题;初读时,通过“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这句话让学生质疑形成感知性话题:细读时,通过“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形成探究性话题;赏读时,通过同桌合作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形成综合性话题。
小组学习汇报成果,其他同学给汇报的小组评一评。
《陶罐和铁罐》观评记录
《陶罐和铁罐》观评记录
宁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齐全,老师教态自然,语气亲切近人。
邵老师重点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对话,让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概括,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处理的比较好。
曹老师:邵老师的这节课学生表现的比较积极,特别是开始时利用小游戏的方式来复习上机课的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式也比较新颖有创意。
孔老师: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对于故事所反映地道理,邵老师通过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来感悟本科中的道理,比较顺理成章。
但是可以在开始时回忆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所有联系。
小学语文观摩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小学语文观摩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部分预设教学目标:1、利用提示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宽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续编童话故事。
预设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课文里有许多描写陶罐和铁罐的词语,请一位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3.这些词语就在课文里,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后请你轻轻地读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二、利用对话中的提示语,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找到了吗?圈出这些词语后,你发现了什么?2.这些词语表现了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那你能不能利用这几个词来学学陶罐和铁罐是怎么说话的?自己先试着来读读这几句吧,看谁读得像故事里的陶罐和铁罐!精读前三句对话。
▲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假设读不好:这是一只怎样的铁罐?你们怎么知道的?那可以怎么读?假设读得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还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你们听到了一只怎样的陶罐?两只罐子的表现真是截然不同!▲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轻蔑”是怎样的神气?谁能学着铁罐的样子轻蔑地来说说这句话。
指名哪些地方让你听出轻蔑的感觉了?齐读:个个眼里都带着轻蔑的神气呢!师生对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精读第四、五对话。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 什么也不怕。
”%1看来这几个表现人物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在朗读中的作用挺大的。
瞧,故事接着往下发展,这一次陶罐和铁罐又是怎么说的呢?和你的同桌合作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观摩课《陶罐和铁罐》评课
稿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练习朗读的材料。
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从陶罐和铁罐两者不同的命运结果中,懂得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听了王老师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要注意“点”和“面”的协调。
王老师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课堂容量大,节奏快。
只是老师太面面俱到,出示大量的句子进行逐句体会。
由于句子既多又散,在加上学习方法、形式上的雷同,课堂上很难出现学习高潮。
而且以独立的句子单个出现,学生缺少了句子间的对比感悟,铁罐子傲慢语气由弱到强的变化,学生很难发现,所以也不能很好地把这种语气变化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由于老师要求学生感悟的“点”太多,不允许老师在每个点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发现他不能说出老师想要的那个答案,就急着请别的同学回答。
让我感觉出示的每个句子都是来匆匆,去也匆匆。
即便这样,王老师还是遗憾地说:“时间不够用,
后面还有一个分角色朗读的环节没法实施了。
我想老师出示的句子能否在少些。
十来个句子都进行细致地感悟,那就没有重点了。
“点”在量上减少了,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在质上提升了。
例如:学生对“轻蔑”这个词的理解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这时,老师是否可以让学生用眼神、面部表情来表演一下“轻蔑”或者老师例举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事例来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中陶罐和铁罐的表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再如:“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铁罐指哪方面,陶罐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呢?”是它们外表的美丑?是它们在人们心中的经济地位?是它们对人类贡献的大小?还是它们力量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