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

蒋莉、刘桂玲、李东

2011-03-07 11:10:19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4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从笼统模糊到具体清晰,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俄独立初期,叶利钦一味追求融入西方,推行全盘西靠的发展战略,致使俄国家发展失去独立性和主动性。普京执政后,提出了要走符合俄国情的“强国战略”,目标是振兴俄罗斯经济,恢复俄世界强国地位。从目前看,普京的发展思路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赢得了国内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未来前景被普遍看好。但俄国内反对派的掣肘,以及西方的不满、担心和阻挠,必将使普京的强国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

[关键词]俄罗斯普京国家发展战略

[作者介绍]蒋莉,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副研究员;刘桂玲,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李东,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独立后的国家发展方向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叶利钦的全盘西靠到普京的“强国战略”,俄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重大调整和不断演化,并逐渐明晰。本文将在梳理俄国家发展战略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普京“强国战略”的内涵,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基本判断。

一、俄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

俄罗斯独立初期,全国上下在选择何种国家政体和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上争论不休,俄领导层内部在国家定位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从俄当时的政治倾向看,主要存在左、中、右三派主张。代表左派的主要是共产党人,也被称为

保守派,他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苏共70年的专制统治使苏联逐步走向衰落和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因此俄多数民众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支持者仅为原苏共坚定追随者、部分前苏联领导人和持有怀旧情绪的中老年阶层。代表中间派的是各种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他们主张既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开辟一条中间道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但俄罗斯是个易走极端的民族,中间力量历来难有市场,因此其支持者数量极其有限。代表右派的主要是激进民主派和部分民族主义势力,他们坚决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右派势力在当时的俄罗斯社会拥有相当高的支持率。对于刚刚摆脱旧体制的俄广大民众来说,西方的民主体制和生活方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仿佛俄一旦走上这条道路,国家前景将一片光明。[1]俄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情绪,对本身就具有颠覆性格的叶利钦总统的政治决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选择了西式民主自由的国家发展道路,即全盘西靠战略。

首先,搞政治民主化,实行三权分立。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表示要与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彻底决裂,朝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方向转变。叶利钦更是打算把“民主体制”推向极致:在政治上建立西式民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从共产党一党执政的高度集权政治体制向“多党议会民主制”过渡,[2]并引进西方宪政制度的法治、主权在民、自由和民主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基本原则。叶利钦在积极推动俄政体三权分立的同时,主张“实行总统制”。[3]因为俄罗斯当时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十分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实行议会制的条件显然不具备。叶利钦希望通过扩大行政权力来控制局势,推行经济改革,最终实现国家复兴。

1993年4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的俄新宪法草案将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式国家权力体制固定下来。俄总统新闻秘书科斯季科夫称,这一结果意味着俄罗斯将恢复成这样一个国家:具有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发达的联邦制,

以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维护人权等原则为基础的民主政治制度,以总统制共和原则、发达的议会制和独立的司法权为基础的有效的国家权力机关。当然,由于俄罗斯历史的深刻烙印,以及前苏联70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叶利钦式的民主政体并未真正跳出集权的范畴,相反,他建立了以总统制集权为核心的俄罗斯特色政体。

其次,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中断,所有新生国家均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俄国内异常尖锐的政治斗争进一步加重了经济危机的程度。为使俄尽快摆脱危机,叶利钦总统采纳了以盖达尔为代表的“青年改革派”的主张,并任命其为政府总理,在全俄推行以西方货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休克疗法”,实施激进经济改革。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次性放开价格,形成自由价格制度,为建立市场经济创造条件;财政上紧缩银根;大规模实行私有化;打破国家垄断的外贸体制等。激进改革派认为,这是摆脱经济高度集中、消除国家垄断、最终振兴俄经济的最佳“药方”。叶利钦对这一改革也寄予很高希望,他向民众许诺,两年使俄经济稳定,三年使人民生活好转。

第三,在对外政策上奉行“一边倒”亲西方政策。叶利钦当局为争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摆脱国内危机,在国际事务中盲目追随西方,有意全面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叶利钦外交顾问谢·卡拉加诺夫后来在总结这一时期俄外交政策特点时说:“在那段时间里,俄罗斯喜欢对我们的西方新朋友点头称是,甚至在西方还没有让我们点头时就说同意。我们暂时失去了憧憬,也失去了了解我们自身利益和为之采取行动的能力。”[4] 可以说,这一时期俄当局处于独立初期天真的改革理想和狂热的政治热情之中,一味追随西方模式,“缺乏对国家的管理经验,更缺乏对国家以往发展成果的继承性分析和对国家政治文化传统必要的了解,而且也缺乏对国家未来发展方

向的准确定位和深思熟虑的计划”。[5]全盘西靠战略不但没有使俄完成政治、经济体制转轨,实现国家复兴,反而使国家陷入长期动荡之中,俄民众对西方的幻想也因此逐渐破灭。随着俄国内民族主义、强国思想上升,新欧亚主义思想重新抬头,执政当局开始对国家发展战略做出调整。1993年4月出台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初步确定了以西方为主、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政策思路。经济改革也由激进式转向渐进式,强调要实行稳定财政、克服通货膨胀的政策。1994年,面对北约启动东扩进程,叶利钦在国情咨文中提出“恢复强大的俄罗斯”的主张。至此,俄确立了对内复兴经济、巩固国家制度,对外恢复大国地位、谋求利益均衡的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1996年普里马科夫出任外长后,俄对外战略更突出欧亚并重、东西方兼顾的特点。

2000年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上层斗争激烈,经济危机深重,寡头肆意横行,民众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分裂。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普京在继承前任后期的基本治国方针的同时,大刀阔斧地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整肃政权,严惩寡头,打击分裂,治理地方等。在稳定了政局的基础上,普京开始重新审视俄国家发展道路。由于普京在第一任期的权力基础尚不牢固,因此奉行的是一种过渡性和修复性战略。进入第二任期后,普京的国家发展战略思路日渐清晰,他强调的符合本国国情的“俄式发展之路”有四大要点:一是树立中央权威,突出总统权力,巩固中央垂直管理体系;二是构建“可控市场经济”,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对战略资源的控制,确保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三是实施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加速军队改革进程,实现武装力量现代化,走“强兵之路”。

二、普京的“强国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