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鹧鸪天阅读赏析及答案
鹧鸪天阅读赏析及答案鹧鸪天阅读赏析及答案鹧鸪天〔北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①取次:随意。
(1)上阕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杜鹃?请结合作品简析(4分)(2)从全词来看,作者听杜鹃啼叫,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参考答案10.(5分)【答案】(1)人事音书漫寂寥(2)倩何人唤取/揾英雄泪(3)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赏析这首词通过咏杜鹃而思归怀人,构思巧妙。
上片写羁旅行人梦中得到杜鹃殷勤劝慰:山色青翠、春深花繁之时,流莺漫不经心地随意飞鸣,唯有杜鹃善解人意,于百花深处向行人殷勤劝慰。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青翠的山色,如何逊《仰赠从兄兴宁真南》:高山郁翠微;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客携壶上翠微。
此处指青山,说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白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像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起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
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
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家之念,作客之愁。
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3]下片写杜鹃对行人梦醒之后的声声规劝:羁旅之人一梦惊醒,已是阳光明媚,杜鹃仍在喋喋不休,声声只道不如归,本是好心规劝,谁知却帮了倒忙,反而使得羁旅之人益发孤寂、更多春愁,惹得他久久蓄积在心的思归怀人之情倾泻而出,再也控制不住,因而斥责杜鹃,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在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新城道中二首(其一)》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新城道中二首(其一)》含答案解析[劳动民生诗/2023河南郑州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9分)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描写了山头、白云、树梢、初日,“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自然贴切、形象生动。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这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在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解题思路B项,“‘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错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日四种自然景物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与“挂铜钲”(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这里只是取了喻体的“形”,并未涉及“声”。
12.(对点题/综合鉴赏表达技巧)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6分)①拟人。
桃花“含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心理、神态,使桃花有了人的感情色彩。
②动静结合。
“竹篱短”“沙水清”是静景,清新秀丽;“溪柳自摇”是动景,活泼自在。
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每点3分)解题思路颈联上句写桃花“含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心理、神态,使桃花有了人的感情色彩,形象传神。
“竹篱短”“沙水清”是静景,清新秀丽,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出“野桃”高过竹篱。
“溪柳自摇”是动景,活泼自在,写溪边柳树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
《鹧鸪天》阅读赏析及答案
《鹧鸪天》阅读赏析及答案《鹧鸪天》阅读赏析及答案鹧鸪天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
答案:(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3分,每点1分)(2)写法:①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近景。
②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
作用: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
(写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二:⑴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他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有一部分人认为<室人降日>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三:(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分)(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1分)。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分)。
高三语文:12 诗歌鉴赏-题材之山水田园诗作业卷
综上,本题答案为C。
6. 【答案】B【解析】第一空,承接上文提到的“容”具体解释“容”,填④恰当;第二空,提到“美容”,引入曹植对化妆的说法,填③恰当;第三空,具体解释曹植所说的“铅华”,填⑥恰当;第四空,说到“搽粉”,便开始具体论述,填①恰当;第五空,从历史角度追溯“粉”,按逻辑顺序,先讲什么时候发现的,再谈历史记载,填②恰当;第六空,接着上一空所述,填⑤恰当。
恰当的衔接为④③⑥①②⑤。
四、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提示】从玫瑰的角度可写:1.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核心)2、坚持做自己/ 听从内心的声音3、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价值4、不要为实用理性所害5、走出人生的围城6、要学会独立思考7、存在的尴尬8、卷心菜的痛苦9、战胜内心的魔鬼10、战胜诱惑
11、华而不实也无妨
从上帝与魔鬼的角度:1、万物皆有价值(核心)2、没有谁是完美的、
3、少一点分别心
4、羡慕的本质是无知
5、有用与无用之间
6、无用方有大用。
鉴赏诗歌语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译文:
熏笼里燃烧的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 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 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 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苦苦思索尽有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 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 别舍弟宗一 • 柳宗元 •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十二年。 •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3.数量词
注释: ①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 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 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 ②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③双:指宗元和宗一。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 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⑤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 ⑥荆、郢:古楚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2.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6分) 答案: ①历历,是清楚明白,分明可数的意思;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 ②穿着戎装的战士们,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 们伴随着骏马的嘶鸣声前进着 ③两个叠词形象生动的描摹出军容雄壮的场景;渲染了作者因能为国效 命,一展抱负的喜悦欢畅心情;同时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 起来,声声悦耳。
古代诗歌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桃李漫山过眼空,也曾恼损杜陵翁。
若将玉骨冰姿①比,李蔡②为人在下中。
寻驿使,寄芳容,陇头休放马蹄松。
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③风。
注:①玉骨冰姿:指梅花。
②李蔡:李广的族弟,人品在中下,名声远不如李广却位至三公。
③西湖处士:北宋林逋,长期隐居西湖,酷爱梅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两句写漫山桃李盛开,但转瞬凋零,不能持久,这也曾让杜甫烦恼不已。
B.上阕后两句将桃李和梅花作对比,桃李如同李蔡,是中下之品,衬托梅花的冰清。
C.下阕前三句写词人寻找驿使,要把信件和梅花寄给相思之人,请她快马加鞭来此共赏美景。
D.这首咏梅词在写法上另辟蹊径,词人描写梅花时轻形态,重神韵,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16.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两句“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
(2)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就表达了这样的感情。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一幅昼夜交替、冬春更迭的画面,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鹧鸪天阅读答案】鹧鸪天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鹧鸪天阅读答案】鹧鸪天的阅读理解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鹧鸪天阅读答案】鹧鸪天的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答案】【原文】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精选12篇)
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精选12篇)篇1: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⑴,锦襜突骑渡江初⑵。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⑶。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⑷,换得东家种树书⑸。
注释⑴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
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⑵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
襜:战袍。
衣蔽前曰襜。
⑶燕兵两句:叙述宋军准备射击敌军的情况。
娖(chu):整理的意思。
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银色或镶银的箭袋。
金仆姑:箭名。
⑷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
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⑸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1)请分析词的上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3分)(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4分)(1)上阕忆旧,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
(3分)(2)对比手法,上片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下片感叹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处境。
今昔对照,深刻的概括了词人的悲剧遭遇。
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
(4分)译文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2]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
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
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
《鹧鸪天宋辛弃疾》阅读答案
《鹧鸪天(宋.辛弃疾)》阅读答案《鹧鸪天(宋.辛弃疾)》阅读答案
鹧鸪天(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7.(1)这首词的写景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但这首词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描写的是_____▲_____(季节)景象。
(2分)
(2)“陌上柔桑破嫩芽”句中加点的“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做简要分析。
(2分)
▲
⑶说说词中下片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主要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参考答案:整理
7.(1)(2分)农村(田园、乡村)风光、夏季(夏夜) (2)(2分)一个“破”字,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
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答到“拟人”或“动态”可得1分,分析得1分)
(3)(2分)运用对比(或“反衬”),作者将城中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对比(1分),(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去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1分)(意对即可)。
鹧鸪天辛弃疾阅读答案
鹧鸪天辛弃疾阅读答案鹧鸪天这首词写于作者被弹劾解官后,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鹧鸪天辛弃疾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阅读习题一⑴辛弃疾的字是。
代人赋是这首词的。
(2分)⑵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得当的一项是()(2分)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步萌生、膨胀的过程。
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阔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阔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先启后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步转入下片之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情趣。
⑶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4分)参考答案1.(2分)幼安;习题目2.(2分)B3.(4分)城中桃李,虽然绮丽耀眼,招人艳羡,但经不起风雨,而溪头荠菜虽然平平常常,毫不起眼,但能将春天留下,通过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比照,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对朝廷荣华富贵的鄙弃。
(能结合注释答复1分,指出比照1分,写出对农家生活态度1分,写出对城市、朝廷或官场态度1分)阅读练习二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参考答案1.(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分)田间桑树萌生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3分)2.(6分)运用了对照(或比照)的写作手法。
(2分)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2分)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鹧鸪天》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鹧鸪天》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一种道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词人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D[本题四个选项针对作品中关键语句和词语的意思以及词人的思想情感进行命题。
D项,“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错误。
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没有写闲居生活感受,而是话锋一转,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对待平常人一样。
这里词人明显在抱怨上天不公,对朝廷对待自己的态度表示不满。
]
★(2)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作对照分析。
(6分)
[答案]“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作者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
“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住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鹧鸪天阅读答案-辛弃疾
鹧鸪天阅读答案-辛弃疾(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鹧鸪天阅读答案-辛弃疾鹧鸪天辛弃疾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教师用书:第4单元 13 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解析.doc
13辛弃疾词三首才子、儒将、爱国词人——辛弃疾是谁,在鹧鸪山中,断鸿声里,把流水叹尽,青山望断。
是谁,在寂寞楼头,烟柳断肠处,剑鸣锋镝中,四顾茫然。
是谁,在斜阳危楼,日暮江天把兴亡看透,阑干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人无言,唯有惆怅醉去,无尽哀伤,向谁诉?谁听!谁懂!你本不应以词人之名流芳后世。
你曾以五十人之寡入数十万人之敌营,生擒叛贼张安国,金戈铁马,快意平生。
你曾是山东大汉,却为江南游子,于蛙鼓声中,稻花香里,举杯独酌,却是饮不尽的国仇家恨。
为了抵抗侵略,你于疆场厮杀;为了收复失地,你在朝堂疾呼。
在一段被失望充斥的历史中,你让一个民族看到了希望的星光。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也许你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也许你只能“梦回吹角连营”。
在风雨飘摇的南宋,你从不顺风而倒。
迁,你兢兢业业;谪,你献策献计。
终于,你认清了一切,梦碎了,心碎了,志却未残——没有了“列舰层楼”,没有了“投鞭飞渡”,没有了“金戈铁马”——可你还有如椽之笔呀!历史尘封了一把利剑,却造就了一支神笔。
你以血泪为墨,继续书写你的责任。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你那荡涤心胸的词章,滋养了多少代人的心灵?民仇国恨炼诗魂,马蹄金戈壮词魄。
你是一个才将,更是一位词人,没有你,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星空也会黯淡三分!传世之作六百余首。
内容中调、长调各体,风格兼豪放、婉约之长,成就极高,影响深远。
有《稼轩长短句》,今人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遥岑.( ) 鲈鱼堪脍.( ) 凤萧.( ) 玉簪.螺髻.( )( ) 揾.英雄泪( ) 蓦.然( ) 阑珊..( )( ) 沉酣.( ) 浊醪.( ) 【答案】 cén kuài xiāo zān jì wèn mò lán shān hān láo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断鸿:(2)宝马雕车:(3)玉壶:(4)蛾儿雪柳:(5)阑珊:(6)浊醪:【答案】(1)孤雁。
辛弃疾《鹧鸪天》诗歌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诗歌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诗歌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
(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
(1分)(2)(4分)运用衬托之法,把“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2分)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农村、农村春色的热烈赞美之情。
(2分)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赏析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
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
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
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
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与答案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
⑶说说词中下片划线句子
在写法上有何主要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本文来自end#思想感情?(2分)
▲
参考答案:
整理
7.(1)(2分)农村(田园、乡村)风光、夏季(夏夜)
(2)(2分)一个“破”字,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二篇: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赏析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辛弃疾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显示出给送别的人范廓之所做,有资料说范廓之是辛弃疾的学生,廓之要去参加秋试,辛弃疾写下此词表达对他的良好祝愿。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9.(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
(3)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第四篇:《鹧鸪天(辛弃疾)》阅读答案
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本文来自end#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东阳道中》阅读答案及赏析
《东阳道中》阅读答案及赏析《东阳道中》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
④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下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上阕“灯火”、“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
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
2.手法:对比、用典。
情感: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漂泊憔悴的忧愤与悲凉的情感。
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东阳道中》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二」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1、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
(5分)2、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
(6分)答案1.“争”字,用了拟人手法(1分),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
(2分)“暗”字,突出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1分)连溪流都为之阴暗(1分)。
2. 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2分),有力地渲染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1分)。
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比喻官场的凶险,用“毒雾” “蛇草”等来喻指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比喻”答“象征”也对,3分)《东阳道中》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三」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原文|译文|创作背景《鹧鸪天·东阳道中》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淡笔素描如画,自然中隐含着朴素的村野生活的愉悦气氛。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东阳道中》原文宋代: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译文及注释译文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
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
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
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注释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
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
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创作背景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
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
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的意思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的意思“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东阳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释】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文选·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翻译】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
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
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
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鉴赏】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
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
“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
“马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
“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
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
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
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文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二、注释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
据词题来看,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
①香篝:熏笼。
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
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
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三、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诗里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五彩缤纷,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全词富有诗情画意,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
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此词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
由创作背景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
读完此作,就好像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
交代了词人的行踪。
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
“香篝”,是薰笼。
“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
“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
三、四两句,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
峰,盛开的花朵。
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
笔法自然,不假装点,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
“山无重数”,是重重叠叠的山峰。
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绿得可爱。
“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娇娆。
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
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
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
“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
“马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
“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
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
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
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
由此可想而知。
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
“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
很明显,这里所谓的“愁边”,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
“相思”,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
“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
“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四、练习题、答案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案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
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
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
(4分)
答: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
(2分)“历历”“萧萧”运用叠词,生动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
“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