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应充分关注证据价值及论证逻辑_於以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教学应充分关注证据价值及论证逻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於以传
近十余年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历史证据意识的不断倡导,史料教学已逐渐成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常态。无疑,基于史学思想方法的基本观点,即“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教学中引入史料以展现历史结论的获得过程,强化“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历史思维习惯,对打破视教科书为“圣经”、以“背多分”为主要特征、片面强调记忆功能的历史教学陋习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史料教学在实际运用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大概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泛化”。不是基于教学立意与目标,不考虑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抓到篮里都是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呈现各类史料讲解细枝末节的历史知识,一堂课用了十七八种(条)史料尚嫌不够,以为史料越多教学就越有效,而根本不顾及各类史料证据价值的不同,这种做法实则是将史料教学的功能教条化,自然是不可取的。
二、“伪化”。将教科书就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叙述视作终极结论,极有针对性地寻找对应的史料,教学时出示这些史料要求学生提取信息或分析归纳,而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被训练若干次后,终于“大彻大悟”:只要背出教科书内容,管他什么史料与问题,套上背出的话语就行。这种做法相当糟糕,既助长了“背多分”的恶习,也完全曲解了史料教学的本质,所谓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归纳、比较、综合能力等均被伪化,堪称恶劣。
三、“简化”。这里的简化是简单化之意,即所谓史料与其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简单化,它常常造成对历史的误读或误释。这种现象绝非鲜见,教师常常是拿一个或一类的史料过度推论以获得某项结论,这种结论常因不合逻辑而经不起推敲。比如教学“宋代的商业繁荣与都市生活”,仅是依托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不用关于宋朝的任何文献史料,就试图推导出“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城镇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带来繁荣、多彩的城市生活”等结论,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再如教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仅是凭借蒋介石的日记,而不用业已解密的国共双方、共产国际及日方的相关档案,不用重要当事人的回忆记述等其他史料,就奢谈以心态史视角诠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未免过于荒谬。至于拿《契丹还猎图》说事,说“契丹人骑着马,证明其是游牧民族;契丹
人随身携弓,证明他们善于骑射”;由此得出“契丹人是善于征战的马背
民族”的结论,其推演逻辑荒唐透顶,不值一哂。
史料教学的“泛化”“伪化”与“简化”,究其本质是对史料证据价值
及论证逻辑的认识模糊不清,而这种“模糊不清”实际已背离了历史证
据意识培养的本意。本文拟就这个话题,结合两个教学实例谈一些粗
浅的认识。
对史料证据价值及论证逻辑的关注,直接表现于在证史过程中,是
否已充分考虑到史料作为论据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是否遵守了“孤证不
立”的史学思想方法;是否规避了“过度推论”的误区;是否就史料的多样性和论证的多视角展开充分思考。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教学实例。教师在教授近代中国遭遇“瓜分狂潮”时率先出示了谢瓒泰创作于1898年
契丹还猎图●教学天地
127
的漫画《时局图》,结合教科书上的地图《列强瓜分中国示意图》和《19世
纪末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简表》,引导学生指出
《时局图》中的熊、狗、蛙、鹰、肠形大蛔虫、太阳分别代指哪些列强。这个教
学处理虽近于看图说话,但因结合了后人依据史料绘制的地图与简表,并
以此为据探究作为艺术作品的政治漫画的史料价值,已深入到漫画作为
史料的价值判断层面,隐含着史学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值得肯定。
教师接下来的两个环节处理颇有见地,录之如下:
师:我们通过对照,已指出《时局图》中的熊、狗、蛙、鹰、肠形大蛔虫、
太阳分别代指的列强,大家有没有想过,《时局图》作为漫画作品,虽基于
当时的政局时事,但难免带有艺术扩张的成分,其表现形式也是采用象
征的手法。单拿《时局图》这幅漫画能不能作为证明19世纪末列强瓜分
中国这一史实的有力证据?
生1:不能。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漫画是带有艺术夸张色彩和象征意义的,单看《时局图》,我们不能据此断言当时的中国是被哪些列强瓜分了,我们只看到很多的动物趴在中国的版图上。再者,即便漫画上有“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等字样,也只能证明漫画作者对当时中国时局的看法,如果没有其他文献材料的进一步佐证,仅拿一幅漫画证史有些离谱。
生2:老师,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要是一幅漫画就能证明当时的历史,你干嘛还要我们对照教科书上后人根据史实整理的地图和简表呢?教科书上只用这幅漫画作史料不就行了呗?
师:哦,说得有理。也就是说,单拿漫画作为证明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的依据,其证史的价值是不高的。
生3:老师,我觉得如果能拿出当时参与瓜分中国的列强自述的材料,这件事的可信度会高得多。
师:你的思路很有道理。我们就顺着你的思路,来看看下面两张漫画(PPT 呈现)。
师:这两幅漫画取自当时法国发行的明信片,明信片图案的下端是法文。中国向来以龙的传人自居,左图所绘内容为屠龙,其意自明;右图更为露骨,列强撕裂的丝绸上印有C H I N A ,瓜分的意味昭然若揭。大家说说看,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我们运用了同一种史料———漫画,且史料来自立场不同的当事双方,是否就可证明这一事件———即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不容置疑的?
生3:应该可以的,法国人自己绘制的漫画不也承认了吗?
生4:那是不是可以说,尽管漫画是艺术作品,但当不同立场的历史事件亲历者都绘制同样主题的内容时,这个事件的信度就提高了?
师:确切地说,围绕同一历史事件的漫画等艺术作品,其作者的立场与情感可能相左,但如果作品是基时局图屠龙大会人人有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