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翻译作品的普遍性特征
论翻译的特性
论翻译的特性作者:李知娜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1期摘要: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本文主要分析了翻译的五个特性,即双重性、社会性、文化性、创造性和历史性,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本文通过分析翻译的特性,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翻译的定义。
关键词:双重性;社会性;文化性;创造性;历史性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它的内涵十分丰富。
笔者对翻译的双重性、社会性、文化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这五个特性分别进行了解读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翻译的价值。
一、翻译的双重性翻译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译者身份的双重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读者又是作者。
译者首先是读者的身份,译者须充分理解原作。
译者有别于普通的读者,他不仅要理解原作的整体上的内容,还要逐字逐句分析隐藏在其背后的作者的意图。
同时,还要掌握原作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意图、写作目的、写作背景和原作的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等。
当译者完成了对原文的充分研究后,便从读者的身份转换到作者的身份。
同样,译者的作者身份也有别于普通的作者。
译者首先要忠实于原作和原作作者,須在原作作者已设定的框架内再现原作的内容、思想、风格等。
其次译者的翻译需要被读者所接受,须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认知水平、审美特征、文化背景等。
二、翻译的社会性翻译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翻译活动都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到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社会中是一个人,具有社会性,受制于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作为翻译载体的语言,反映不同的社会环境,是一种社会事实,也具有社会性,且服务于社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和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翻译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翻译理论的发展、语言的发展等要求翻译活动与之相适应。
因此,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翻译须符合特定的社会背景、社会机制与社会需求。
翻译艺术的基本特征
翻译艺术的基本特征
翻译艺术的一般特征有三:普遍性、依附性和变通性。
1.普遍性——“翻译戏剧、诗歌固然是艺术,翻译法律文书、科技资料、宗教典籍也都是艺术。
理由是翻译不能须臾离开选择词语、调整句式、修饰行文等等艺术加工。
翻译艺术的普遍性和全程性使翻译运作作为名副其实的审美活动。
”
2.依附性——“翻译不是文艺创作。
翻译者不能脱离原语的种种艺术要素,自行其是。
从事文艺创作可以‘神与物游’,‘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翻译不容神思于山海,恰恰相反,翻译者侧身其中的是一块荆棘丛生的方寸之地,脚下布满了陷阱。
”‘方寸之地见功夫’,是翻译艺术的显著特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依附性。
”方寸之地的限制太多,诸如文体限制、意义限制、语法限制、风格限制、文化限制,等等;
3.变通性——“翻译艺术受客体条件的限制,自由度固然很小,但它同时又赖主体条件的调整,自由度可收可放。
翻译家掌握了翻译艺术的变通规律,就可以在方寸之地,收放自如。
......审美客体的美,常常是通过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得到体现,驾轻就熟地将客体的美加以改造。
”。
翻译过程及语言特点PPT教学课件
[正译]周末睡懒觉也会打乱人体的日夜周期。
2020/12/12
10
理解困难
C. 缺乏文化、专业知识 We have a sales force at present of twenty-four
salesmen on the road, each with his own territory. 目前我们有一支由24名推销员组成的推销队正 在途中,每人有他自己的推销领域。
12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过程及语言特点
2020/12/12
1
Process of translating
翻译过程主要包括 Step 1 输入——理解 即阅读并分析原文 (所指意义、关联意义、结构意义——见教材p50) Step 2 输出——表达 即将原文转换成译入语 Step 3 成品——校核 即对译文进行修改
的主要框架结构,互相指代关系理解不够准确,这样以来 翻译的准确度就有问题了。
主要产生原因:
A. 语法结构理解不当
B. 词义理解不当
C. 缺乏文化、专业知识
2020/12/12
4
理解困难
A. 语法结构理解不当 译者对语法结构理解不当,如分不清词性、指代关系以、
句型等,就会直接造成误译。
1) Magnetic fields of the former kind are generally about a million times weaker than the Earth’s field, whereas those originating from the traveling signals of nerve cells are even weaker, some hundred million times less than the earth’s field at their strongest.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在文学翻译中,忠实是指译者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包括情感、风格和语言特点等 。同时,还需尊重原文的文体和修辞特点,以保持原作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通顺
通顺是指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保持原文忠实性的同时,译者需确保译文 的表达清晰易懂,以便读者理解和欣赏。
文学风格的传达
推动文学创作与发展
引入新元素
翻译将不同文化的文学作 品引入到其他语言和文化 环境中,为文学创作提供 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促进跨文化交流
翻译使文学创作者能够借 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 ,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素 材和手法。
推动文学创新
翻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有助 于推动文学创新和变革。
影响读者审美与思考方式
文化差异的处理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文学 作品中常常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元 素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 充分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以便 准确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
VS
跨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 翻译,读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 值,增进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保持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文学翻译的各方面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目录
•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 文学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 文学翻译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 文学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 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与批评模式 • 文学翻译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感谢您的观看
文学翻译的本质、原则与普适性理论
语言的视觉美(或曰形式美)也是构成 文学语言特征、形成文学艺术审美源的要 素之一。例:
Star 星啊, If you are 你那爱中, A love compassionate, 如果含有怜悯, You will walk with us this year. 来年就和我们同行。 We face a glacial distance, who are here 里我们面对冰河距离 Huddld 拥挤 At your feet 在你脚底
• 语言的修辞美。 • 文学意义上的修辞概念是指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客观存在 着的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手段。
• 例:《倒顺书》 一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 亭望穿眼,百思想,千思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 雁,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 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火样红,偏偏阵阵冷风浇 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境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 花随风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 得下一世你为妹来我为男!
• 余光中:心中不能不了然于心创作的某些原理, 手中也不能没有一支作家的笔。 • 翁显良:说到底,外国文学翻译的技巧只不过是 咀嚼原文之后超脱原文而运用汉语进行 再创作的技巧。既然是再创作,就要有一定的自 由;所谓一定,那以不违原作本旨为度,现在的 问题似乎不是自由过度,而是可自由处不敢自由
•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兼批评家阿诺德 (Matthew Arnold)论翻译时说道: 如果可能的话,翻译应该做到使读者忘记他 读的是一篇译文,而发生错觉地以为他读的是 一篇原作。
文学翻译的本质 原则
与普适性理论
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 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 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 受。 —— 矛盾
文学翻译
二、 散文的翻译
(一) 本小节所讨论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即那些记事、记人、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文章。 它与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非虚构性质。散文语言与小说中的叙事和议事语言十分相
似,但更为清新自然、活泼灵秀、洗炼畅达,能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二) 散文的翻译
翻译散文,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为内容与风格是统一的。譬如英国 早期的散文多为说明性文字、教育用文字和劝谕性文字,用古英语写成,以简洁朴实 见长,且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另外要认真体会散文的时代风格与作家风格,如培根 的散文多用排比并列句式,形式工整,而这同时也是英国十七世纪散文的一大修辞特 点。十八世纪的散文,初中期口语化盛行,代表作家是艾迪生(Joseph Addison)和斯梯 尔(Richard Steele),但到了末期却又转向典雅华丽。到了十九世纪,虽然一部分作家仍 坚持散文朴实无华的特点,但在整个文学艺术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浪漫派散文 似乎一直占据上风,作家常直抒胸臆,表现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这类散文句式灵活、 语言新颖,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其生动的比喻、强烈的节奏感、飞扬的文采形成了散 文的时代特色。但进入二十世纪后,英国散文的主流又回到了以正规口语为基础的朴 实自然语言。
婴儿的睡眠,最为优美;疲劳的人在户外睡眠,最为酣畅;水手在艰苦航程之后 的睡眠,最为圆满;为某种意念所苦的人,对睡眠最为欢迎;哭泣后的母亲的睡 眠,最动人心弦;一个顽皮小孩的睡眠,最为轻松;一个深受爱慕的新娘的睡眠, 最为骄傲。
三、诗歌的翻译 (一) 英语诗歌的特点
1) 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押韵是是诗体与其它文体的最大区别之一。英诗常用的韵有①头韵(alliteration),即词首音 素的连续重复(如Thomas Gray 的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中的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一句,plowman与plods, weary 与way都形成头韵);②谐元 音/腹韵(assonance),即词中重读元音的重复(如sweet与sleep, cradle与grave);③尾韵 (rhyme),即词尾相同音素的重复。诗歌除了音韵美外,其有规律的轻重抑扬变化连同韵 式的变化,一同构成了诗的节奏美。英语格律诗分为诗节(stanza),诗节又分为诗行, 每一诗行又分为几个音步(foot)。音步是由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数个非重读音节有规律 地排列构成,常见的有抑扬格五音步,扬抑格四音步,抑扬格七音步以及扬抑抑格两音步、 抑抑扬格三音步等。无韵诗(blank verse)虽然不讲究押韵,但传统的无韵诗仍十分讲究节 奏,一般是以抑扬格五音步为一行,如莎土比亚的诗剧。至于当代诗人写的一些无韵自由 诗(free verse)则完全不受韵式和音步的限制,完全听凭思想的自然流露和语言自然节奏的 流动。
第六讲 翻译作品的普遍性特征
小结:
不同的学者对译作所具有的普遍性特 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有学者认为原文中 的重复在译文中常常使用同义词来替代或 者省略不译;与译语原创作品相比译文在 衔接手段等方面会有显著的特征等等)。 翻译普遍性特征是与所涉及的具体语 言对有关系的,如英汉互译中因翻译方向 不同,明晰化现象发生的频率会出现不同。
小结:
运用语料库研究翻译普遍性可以将直觉模 糊的意识变成清晰具体且可以操作的研究假设; 把零星的、不具有说服力的研究变成能够解释 趋势与例外的连贯而丰富的研究。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语料库研究翻译的 主体是特定时间及地点带着自身意识形态与知 识背景的人类, 因此所谓的翻译普遍性并非绝 对的客观规律, 而是翻译文本的一些总体趋势 和可能性。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 我们必须 警惕以科学的面貌掩盖大量空洞的毫无必要的 量的研究。
例:
( 2 )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 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 要有点自觉性。 Old people have strengths but also great weaknesses – they tend to be stubborn, for example – and they should be aware of that.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 Beyond, Shanghai:SFLEP,2001
Toury,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 New York:
Baker, Routledge
陈宏薇主编,《方法· 技巧· 批评 翻译教学与实践 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
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听,说,读,写,译这是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能力,前四项英语学习者应该很熟悉。
所谓翻译,说的通俗点,就是译者把别人说的话,写的东西,遵照原文的内容,风俗,情感忠实的表达出来,不容篡改。
当说到翻译的性质,译界一般倾向于这一说法: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利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
内容,风格,语气都要贴切地予以再现出来。
一、翻译的标准不少人对严复所提出的:“信,雅,达”这一标准一直深信不疑,而这一标准,尤其是信和达,直到今天仍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顽强的生命力。
当代翻译理论家刘重德先生提出了“信,达,切”的翻译新标准,“切”避免了“雅”的消极影响,体现了译作风格要与原作风格一致的标准。
这应该说是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新的发展。
二、汉译英的特点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提出“忠实”,“通顺”为最基本的标准,这乃译界所公认的。
虽然英译汉和汉译英都将“忠实”,“通顺”为其基本标准,但不等于它们之间没有差异,更不等于他们没有各自的特点。
概略来说,英译汉有如下特点:1.字面和实质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给你点颜色看看”就不能译成“I’ll give you color see see”,“人山人海”也不能译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在朋友面前我只能感到羞愧”(巴金《朋友》),也不能说成“羞愧(ashamed)”实指“不好意思”(ill at ease)。
2.词语逻辑关系也是个难点我们在阅读汉语句子时,有许多词组,形式上可能是并行词组,而实际意义差别可能很大,如可能有偏正含义,动宾含义,并列含义等。
比如“科学知识”是偏正结构,即前者修饰后者,译作“scientific k nowl-edge”,而“科学技术”虽形式上与“科学知识”一样,但两者之间却成了并列平等关系,应译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
3.翻译需要运用广博的知识和对背景的了解如人们常在饭馆的菜谱上有“蚂蚁上树”这一菜名,这是以其形象,喜庆,吉祥等喻意为菜名,如果译者不熟悉这一菜名,就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将译成“Ants climbing the tree”。
论英语文学翻译的特征
一、注重思想情感的表达英语文学翻译通常翻译的作品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其文学性比拟强。
这些作品属于表达型文本,在翻译时要注重它们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具体的事实和信息,更多的是借助这些事实和信息已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充分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人生的认识和情感,给读者以思想上的熏陶、内心的净化、心灵美感的享受。
茅盾先生说,"对于一般翻译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至少应该是用明白畅达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但对文学翻译,仅仅这样要求还是很不够的。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 我们要求于文学作品的,不单单是事物的概念和情节的记叙,而是在这些以外,更具有能够吸引读者对书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强烈的感情。
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与英语文学翻译相比,普通的英语翻译大多只要求语言上的交流,是信息沟通的需要,文学性方面基本没有要求。
例如:对报纸内容的翻译,只需要语言流利简洁;对标语、提示语的翻译就不需要用过多的比喻等修辞。
例如,在公共场合常见的"请勿踩踏草坪",英文翻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0这些英文翻译只需要表达出英文内容即可,无需有更多的修饰,也不用表达情感和审美。
翻译出作者写作时在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情感、思想和想要表达的意境, 注重整体艺术性的表达。
二、翻译过程中贯穿形象思维文学作品是用文字表达现实生活,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抽象的文字表达出形象的内容。
作家在写作时通常用形象思维活动贯穿文学作品。
形象思维是指"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到达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作家写作时运用形象思维对客观现实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想象,再进行塑造,在此过程中给形象贯注特定的情感,通过形象揭示现实生活中最本质的特质,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典型事物。
论翻译的特性
论翻译的特性作者:王小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9期摘要: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实践活动,人们对于翻译的思考也是由来已久。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翻译的五大本质特征,即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旨在进一步揭示翻译的价值和其本质。
关键词:翻译;特性;本质[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21、引言何谓翻译?谭载喜在《西方翻译简史》一书中指出:“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翻译都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两个原始部落见的关系,从势不两立到相互友善,无不有赖于语言和思想的交流,有赖于相互理解,有赖于翻译。
”(谭载喜,1991)翻译的定义和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不同的学派持有不同的见解。
但归结起来,翻译就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
2、翻译的特性正如许钧在《翻译概论》中论述道:“翻译活动具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
(许钧,2008)在多元视角下笔者对翻译活动的五种特性分别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加以案例对翻译的特性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从而明确了翻译活动的本质和价值。
2.1 翻译的社会性范存忠在《漫谈翻译》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
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社会目的,翻译带上了时代的烙印。
翻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会因为社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由此可见,翻译的标准也必然具有深刻的社会性。
如果忽略翻译的社会性而去评价翻译活动将毫无意义可言。
因此,翻译标准也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结构主义强调用动态、辩证、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翻译。
因此,相同文本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翻译也存在好坏之别。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最好的译文不一定是语言意义忠实的译文,相反,文本内容不忠实原文的译文也有可能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文。
以鲁迅翻译标准的社会性分析为案例。
在“五四”时期,由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解放,中国的翻译界也随之产生了诸多变化。
论汉英语言的显性特征对比以及翻译转换
摘要:汉语具有直观的平面性,但汉语句式趋于整齐匀称,表达色彩鲜明,词汇具有丰富联想性,所以又具有油画的特征。
英语具有直观的立体性,但英语重于逻辑,表现力不强,又具有素描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汉英的翻译主要是显性上从平面向立体转换,从素描向油画转换。
因为英汉的第二种转换从属于第一种转换,所以文章最后着重论述从平面到立体转换的策略。
这也对翻译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立体性;平面性;翻译转换1. 引言对于英汉直译而言,学者对句式语篇直译的论述着墨不多,但对于句式甚至部分语篇进行直译实在是行不通。
首先是在理论上行不通。
英汉属于不同语系,差别太大。
就是同一语系的英法语间,也不可能做到句式的绝对意义上的直译。
这在实践上更是行不通。
没有人会在句式翻译上亦步亦趋,都会有程度上的变通。
词汇和简单表达直译的确能增加异国情调,也能为大家所认同,但对比较繁杂的句子进行直译,轻则“当当有声,的的不休”,十足的翻译腔调,重则不知所云。
翻译在于把握源语的意境意旨,运用译入语的句式另起炉灶,并在译入语中找到最佳顺应,努力去恢复意境意旨,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深层次意义对等和认知性对等,在这基础上构建、再现其神韵。
一味直译,只怕会引起水土不服,因其不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习惯,不符合他们的审美期待,读都难以坚持下去,更不用说去体味神韵了。
奈达认为,翻译的焦点要放到译入语读者对译作的反应上去。
按这指导思想,句式的完全直译是不好的。
优秀的译者在于掌握源语和译入语的各自特征,运用娴熟的手法,出神入化地转换。
这也是为什么要研究英汉的特征对比的原因。
2. 汉英的显性特征对比2.1 汉语的显性特征近年来关于英汉对比的论文很多,英汉之间的对比性特征越来越被人们所识别。
对于汉语,学者常指出它是词汇、分句、句子并存,只有一个维度。
如这句:“杭州境内西湖如明镜,千山凝翠,洞壑幽深,风光绮丽”(贾文波,2001:77)。
这里名词并存,句式整齐,句与句之间是显性平等的,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翻译的特点性质与原则.doc
翻译的特点、性质、原则与过程一、翻译的特点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
正如Steiner所说的那样: 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
翻译的普遍性
•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差异较大,在进行 汉译英时采用合句法,这一策略的选择是译者 在有意识地消除汉语语言特征,使译文更加符 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即使之更加具有规范性。
总结
Halverson(2003) 认为翻译普遍性研究所涉及的各种词汇和语
义模式都可以参照人类认知的一般特征加以解释。她借鉴Croft (1990)对语言普遍性研究的归纳方法,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
普遍性研究也划分为3个层次
• 1.描写层面,以平行语料库为基础,首先对具体语言对中与 翻译相联系的中关系和结构加以描写 • 2.(内部)归纳层面,对各类现象从语言内部及跨语言的角 度进行归纳,单语类比语料库 的研究即属于这一层次
• 英语中用连词and来表示顺承关系,并且将重复成分省略,这样 句子的逻辑关系更明确,更加符合英语规范。
• (2)转折
• 夜已很深了,他仍在不停地工作。 • He was still working although it was deep night.
• 汉语中没有“但是”这个词,但分句中却暗含有转折关系, 因此译成英文时,需要补充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符 合英语形合的特点。
实现译文规范化的方法:
• 把原文中专有名词和带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归化;
• 尽量减少外来词
• 改正不规范的标点符号;
• 原文不完整的句子、以简单句代替别扭奇特的句法结构;
• 原语中的口语改为标准的书面语
从汉译英合句法看翻译之普遍性特征——规范化
从汉译英合句法看翻译之普遍性特征——规范化郭亚斌;纪墨芳【摘要】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 are the inherent properties of translation that bear no relation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nguage systems or the preference of translator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lation corpora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es of 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 At present, the researches on 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 a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implification, explicitation, normalization and so on, which are mainly realized by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word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paper studies one of the 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nor- malization by examining and classifying the using of combination strategy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is leads to a clearer picture of the nature of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翻译普遍性是与语言系统差异和译者个人偏好无关的翻译本身所固有的特点。
文学翻译的特点
文学翻译的特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摘要: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几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兼并使用,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学翻译;源语(source language)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转载于中国论文联盟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
受其影响 ,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
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
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 跨文化合作) ”、“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 ”或“t ranscultura tion(跨文化交际) ”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 。
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尽量减少文化差异的四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文学体裁和文化差异翻译实践是与翻译作品的文体紧紧相联的。
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
只有在同时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特征且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情况下,译者才能创造出真实体现源语风格的翻译作品。
作品语言风格的不同就意味着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各不相同。
例如:就科技体裁的文章而言,其所承载的文化因素较少。
在这类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准确如实地将源语信息内容转化成目的语远远比对两种语言文化的转换要重要得多。
翻译特性与属性探讨
翻译特性与属性探讨一、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英国文学评论家I.A.Richards以前这样说过:“translationmayverywellbethemostsophisticatedeventintheevolu tionofthewholecosmos”(翻译很可能是宇宙进化史上作为复杂的活动之一)[1]的确如此。
翻译活动的复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单是翻译的分类就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答案。
参照不同的标准,翻译就会有不同的分类。
比如,前苏联著名语言学家RomanJacobson在OnLinguisticAspectsofTranslation一文中就曾根据翻译活动所涉及到符号代码将翻译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translation)[2]。
如果以翻译活动的客体性质作为参照点,翻译就可以笼统地划分为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两大类。
非文学翻译包括科技著作的翻译、新闻通讯的翻译等,属于知识性的信息传递,其特点是确定性和准确性;而文学翻译(如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翻译)则有点不同,它除了具备知识性信息之外,还具备文学作品特有的审美信息,其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性、创造性、审美性和模糊性。
如果说非文学翻译追求的是“真”,那么文学翻译则追求的是“美”。
在非文学翻译中,译者只要把源语文本的信息如实地传达出来即可;而对于文学翻译来说,仅仅忠实地传递知识性信息还远远不够,译者还必须要传达出源语文本的审美信息。
相比较而言,非文学翻译对准确性的要求比文学翻译要高得多,虽然文学翻译也要求忠实、准确,但是,因为文学语言表达的模糊性和含义的不确定性,忠实和准确常常缺乏确定的衡量标准,再加上译者与译者之间理解上的差异,就出现了“一千个译者笔下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
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学翻译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翻译类型中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它具备了一些独特的属性,而这些属性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为非文学翻译所拥有的。
论翻译的特性-最新年文档
论翻译的特性1、引言何谓翻译?谭载喜在《西方翻译简史》一书中指出:“无论 在中国还是西方,翻译都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两个原始部 落见的关系, 从势不两立到相互友善, 无不有赖于语言和思想的交流,有赖于相互理解,有赖于翻译。
”(谭载喜, 1991)翻译 的定义和理解也是众说纷纭, 不同的学派持有不同的见解。
但归 结起来,翻译就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
2、翻译的特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
(许钧, 2008)在多 元视角下笔者对翻译活动的五种特性分别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加以案例对翻译的特性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从而明确了翻译活动 的本质和价值。
2.1 翻译的社会性范存忠在《漫谈翻译》 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 活动, 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 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
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社会目的, 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由此可见, 翻译的标准也必然具有深刻的 社会性。
如果忽略翻译的社会性而去评价翻译活动将毫无意义可正如许钧在《翻译概论》 中论述道:“翻译活动具有社会性、翻译 带上了时代的烙印。
翻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会因为社因此,翻译标准也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结构主义强调用动态、 辩证、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翻译。
因此, 相同文本不同社会历 史时期的翻译也存在好坏之别。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 最好 的译文不一定是语言意义忠实的译文, 相反, 文本内容不忠实原 文的译文也有可能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文。
以鲁迅翻译标准的社会性分析为案例。
在“五四”时期, 由 诸多变化。
鲁迅、严复等翻译家, 开始大力提倡“西学”, 逐 步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鲁迅号召以“白话文” 写作,并提出把西方文学中所具有的战斗精神作为中国反封建的 有力武器。
因此,鲁迅提出了“直译”的翻译标准,这一点与目 的论者所倡导的“目的决定手段”不谋而合。
鲁迅想通过“直 译”甚至“硬译”, 最大化地展现外语的本来面貌以推动汉语 的发展和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2月20日
一、翻译普遍性的定义
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 are thought to be the “features which typically occur in translated texts rather than original utterances”. 在译文而非原文中展现的典型特征。
2、伪译与翻译普遍性的联系
第一种情形的伪译之所以被公众认可为翻 译作品而加以流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因为伪翻译者 (pseudotranslator) 了解译语翻 译作品的普遍性特征,为了达到其最终目的, 在实为他们的创作文本中加入了此类特征,即 那些在译语中多少会使读者与某类文本的译作 或出自某种源语和文本传统的译本联系起来的 特征。通过突出与真翻译的相似性,来使伪翻 译在目的语文化中通行无阻。
三、翻译普遍性存在吗?
(一)语料库与翻译普遍性研究
翻译普遍性研究是先提出假设, 然后再运用所谓“数据驱动” ( data-driven ) 的 方 法 进 行 验 证 (empirical study),语料库是重要 的研究手段。
1、语料库的定义
英 语 中 语 料 库 一 词 , corpus ( 复 数 为 corpora)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体”的意思, 通常的理解是 A large collection of writings of a specific kind or on a specific subject。 严格一点的语料库定义为:语料库 ( Corpus ),就是指在随机采样的基础上收集 的有代表性的真实语言材料的集合,是语言运 用的样本。现代的语料库是指存放在计算机里 的原始语料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语言学信息 标注的语料文本。
例:
( 2 )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 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 要有点自觉性。 Old people have strengths but also great weaknesses – they tend to be stubborn, for example – and they should be aware of that.
例:
(1)Tell me Life For the And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is but an empty dream! soul is dead that slumbers, things are not what they seem.
莫唱伤感调: 梦幻是人生! 须知灵魂睡, 所见本非真。
(二)伪译现象与翻译普遍性
1、何为伪译?
指谎称译作,或常被误认为是译作的原作, 也可指常被视为原作的译作。 Pseudotranslation refers to TL texts which are regarded in the target culture as translations though no genuine STs exist for them. The notion of pseudotranslation thus refers to the kind of literary forgery in which a writer attempts to present an original text as if it were a translation.
例: 1669年,法国出版了书信体小说 Lettres Portugaises (《 葡 萄 牙 情 书》) ,作者自称是翻译一失恋的葡 萄牙修女的情书。 300 年后,经历代 考证,专家认定,17世纪“翻译者” 吉耶拉葛即是作者本人,《葡萄牙情 书》是他创作的小说。
例:
1903 年 , 苏 曼 殊 将 雨 果 的 Les Miserables 译 为 14 回 章 回 体 小 说 《惨社会》,译文首八回有改动,而 其中六回又系创作,以至有的论者以 为《惨社会》是苏曼殊的创作,而不 是翻译。这大概也可以算作是“译作 被视为原作”的伪译现象。
2、翻译研究语料库
(1)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us),收集 某种语言的原创文本和相应地翻译成另一种文 字的文本。(It consists of original, source language-texts in language A and their translated versions in language B.) 语言学家可以利用此类语料库对比两种文本 在词汇、句子和文体上的差异,并能反映成对 语言翻译行为中的特征,归纳出其中的等值关 系,研究翻译腔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二)规范化(Normalization)
规 范 化 , 也 叫 “ 保 守 化 ” (conservatism) , 指译者遵从甚至夸大 目的语典型特征和做法的趋势。也就是 说 , 译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原文独特 的文本特征翻译为与译语典型的文本特 征一致 , 即消除原文的独特性使译文更 加规范化。
二、翻译普遍性的两种表现
(一)明晰化(Explicitation)
Explicitat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in general terms as the phenomenon which frequently leads to TT stating ST information in a more explicit form than the original. Such a process is brought about by the translator filling out ST, for example by including additional explanatory phrases, spelling out implicatures or adding connectives to “help” the logical flow of the text and to increase readability.
小结:
第一种伪译的存在从一个侧面 说明了翻译普遍性特征的存在。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
翻译普遍性研究属于描述翻译研 究与验证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语料库 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表明,翻译作品 的确是存在一些共性特征的,而因具 体语言对以及翻译方向的不同,这些 共性特征会具有各种各样的文本表现。
阅读书目:
Gideon
Mona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 Beyond, Shanghai:SFLEP,2001
Toury,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 New York:
Baker, Routledge
陈宏薇主编,《方法· 技巧· 批评 翻译教学与实践 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Shuttleworth & Cowie 1997:55)
明晰化,又译显化、外显化、明 朗化和明示等,指的是“目标文本以 更明显的形式表述原文本的信息,是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增添解释性短 语或添加连接词等来增加译本的逻辑 性和易解性。”
例:
(1)It was one of the few gestures of sentiment he was ever to make. 那是他在感情方面所作出的很少的几次表示 中的一个例子。 他很少表露感情,这是难得的一次。 ( 2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 日子怎么过? In a country as big and as poor as ours, if we don’t try to increase production, how can we survive?
小结:
运用语料库研究翻译普遍性可以将直觉模 糊的意识变成清晰具体且可以操作的研究假设; 把零星的、不具有说服力的研究变成能够解释 趋势与例外的连贯而丰富的研究。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语料库研究翻译的 主体是特定时间及地点带着自身意识形态与知 识背景的人类, 因此所谓的翻译普遍性并非绝 对的客观规律, 而是翻译文本的一些总体趋势 和可能性。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 我们必须 警惕以科学的面貌掩盖大量空洞的毫无必要的 量的研究。
小结:
不同的学者对译作所具有的普遍性特 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有学者认为原文中 的重复在译文中常常使用同义词来替代或 者省略不译;与译语原创作品相比译文在 衔接手段等方面会有显著的特征等等)。 翻译普遍性特征是与所涉及的具体语 言对有关系的,如英汉互译中因翻译方向 不同,明晰化现象发生的频率会出现不同。
(2)多语语料库(multilingual corpus)是根 据类似设计标准建立起来的两个或多个不同语种语 料文本组成的复合语料库。其中的文本完全是原文 文本,不收集翻译文本。 (3)可比语料库(comparable corpus)收 集某种语言(如汉语)的原文文本,同时也收集从 其他语言(如英、日、法)翻译成英语的相关文本。 通过两种文本的比较分析,探索在特定历史、文化 环境中翻译的规范,发现翻译活动的一些特殊规律, 即翻译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