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第七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七章
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解放,是人类从社会、自身中获得 解放的基本物资条件。 人类从社会中获得解放,是人类从自然界、自身中获 得解放的重要社会条件。 人类从自身中获得解放,是人类从自然界、社会中获 得解放的根本主体条件。 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获得彻底解 放,是人类社会发展超越私有制阶段,克服私有制社 会中劳动异化的必然趋势。

阿隆的理论
雷蒙· 阿隆的代表作《工业社会18讲》 他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看成是工业 社会的同一类型的不同表现形式。认为 生产力(技术)已经取代了社会关系 (财产)的中心地位。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理论
后工业社会是不同于前工业社会的新型 社会。 后工业社会到来的标志 1、理论知识占据了中心地位 2、产生了新的智力技术,如计算机 3、知识阶层不断扩大,技术阶级和专 家阶级是社会中增长最快的集团
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是按能力计算报酬, 按工作效率确定能力,即按劳分配 未来社会国家将要消亡,军队和警察已 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对物的管理将取代 对人的统治,社会管理由科学家组成最 高科学委员会管理

20世纪西方社会学家预言
1、德国经济史学家松巴特的理论 他把资本主义分为早、中、晚三期。到 晚期资本主义,它的社会内部发生变化, 是资本主义成分的消弱和公私混合经济、 国营和集体公共工程、非资本主义经济 活动的增加,资本主义周期性摇摆变弱, 政府干预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 崇高的社会理想
1.
2.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 会的展望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 义社会的展望
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 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二、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活动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1)五种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已经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唯物辩证本性的揭示。

这一思想表明,人类社会虽然有着与自然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本质上同自然界一样,是一种物质体系,其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主要含义是:第一,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离不开自然界,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就是每日每时都必须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即采取一定的生产方式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

第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两对矛盾的推动下,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这是一个不依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过程。

第三,社会现象尽管是不可逆的,但在不可逆的社会现象背后,历史规律却有着“重复性”。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确认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发展看做是自然历史过程。

这是因为:①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根源。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

第七章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公社”,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

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地之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复习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实践。

要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包括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当代人的探索。

要了解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还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重点、难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考核知识点】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总结、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路理论则正好相反,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一直是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这之中也会发生革命,例如资产阶级革命并不要求消除私有制,而是代之以资本主义私有制。

(2)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以往的革命是以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代替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并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统治。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私立,它们的存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没有矛盾和冲突。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广泛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7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笔记 考研笔记-精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7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笔记 考研笔记-精品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知识框架】【考情分析】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即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 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 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从此,科学社会主义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 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二是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四.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列宁根据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 利”的结论,即著名的“一国胜利论"。

在"一国胜利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进一 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五.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 唯心主义:历史是“神意”或抽象的精神力量支 配的过程
如果只停留于事物的表面, 只满足于考察人们从事 历史活动的动机本身, 就会把目的、意识误认为是 最终的决定作用, 从而在根本上颠倒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的关系, 掩盖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本质。
目的论是关于目的性的虚假观念, 它是从人的 活动中抽象出目的性, 然后又把它置放到人的 活动之外, 把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解 释为这种目的的实现过程。
人的活动的历史条件:
是指人们在其中展开目的性活动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条件的总和。大体说来, 它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 精神条件。 • (1)制约人的历史活动的自然条件是自然环境。它是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它 既包括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上的自然存在物, 也 包括由于人类世代劳作而形成的人化自然。但不能将 自然环境夸大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否则便 会导致“地理环境决定论”。
• 利益关系的实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现 实关联, 利益冲突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从人们
的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历史性对抗。唯心主 义者或者认为利益冲突起源于人类不变的自私 本性, 或者以为思想斗争仅只是思想上的斗争。 与此相反, 唯物史观肯定物质利益对历史运动 起基础性的支配作用。
物质利益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2)抽象的人 • 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去考察人,把人变成
了抽象的观念、自我意识或“主观性”。
• 集中于一点:无视客观的社会关系(人的阶级性)
• 旧唯物主义: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
• 唯心主义: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抽象的观念(爱、理 性、意志等)
现实的人? 抽象的人?
二、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
本章关键词

马克思 第七章

马克思 第七章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p233)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 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 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 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235)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 终目标(p235) 历史证明,以往的任何阶级都不可能实 现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理想。随着人类历 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自 身矛盾运动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人类追求和实现美好理想社会的使命,历史 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p235)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 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p236)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 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 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 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p236237)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 胜的信念(p240-241)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 支柱和精神动力。 牢固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来自于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 识。
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 的掌握,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p241-24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笔记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单选)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即已出现。

(多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多选)19世纪初期欧州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单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单选)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多选)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单选)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多选)从1917年末的十月革命到1924年初列宁逝世仅有短短的六年多时间,这段时期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

(简答)列宁的主要贡献是:首先,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再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最后,列宁还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多选)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多选)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出现了波兰、捷克斯拉找克、罗马尼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要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方式和学时安排本章计划安排4学时。

裁学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作过许多精彩的描绘。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神秘性质和幻憩色彩,因为他们不懂得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这些描绘虽然被传为佳话,但是最后均沦为空想,而不能成为人所追求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才是真正科学的社会理想,成为引领我们具体实践的目标。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掌握了观察分析社会问題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科学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第七章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判断一判断题第一部分1. 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2. 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理想 ;×3.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资产阶级;×4.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5.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6.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因为这一社会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7.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是一致的; √8. 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9.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二判断题第二部分1. 托马斯·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之一;×2.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3. 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4.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5.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二、单选题一单选题第一部分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4.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所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因为DA.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B.据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C.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D.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5.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 . “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段话出现在 DA.资本论中 B.共产主义原理中C.哥达纲领批判中 D.共产党宣言中8. 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D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9.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种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10.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二单选题第二部分1.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C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3.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C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4.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A.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B.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D.每个人自由而自主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5. 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6. 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 B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主义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三、双选一双选题第一部分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不包括:A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差别2.其他思想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A.前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客观规律出发B.前者侧重于描述未来社会的细节,后者侧重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C.前者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3.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DA.历史观不同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不同C.社会思想不同 D.实现理想的途径不同4. 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BC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D.原始主义的社会状态二双选题第二部分1.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B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C.得到绝对自由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2.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这两种社会状态是ABA.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B.共产主义C.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七章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人间社会从来就不是尽如人意的,以往的社会更是仅仅属于极少数人的自由天堂,所以追求一种平等自由、符合永恒正义原则的“大同世界”,历来都是人们的至上的愿望。

在人类尚无力量支配自己命运的条件下,这种向往反映到哲学上,便形成了具有宗教性质的仰赖身外权威、相信本质前定、追求永恒正义的抽象理性主义的哲学原则。

人们把现实的愿望凝结为一种“善”的绝对规定,把现实的行为看作某种先定本质的实践。

传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具有原则先行,时时考虑原则根据、事事追问原则规定的本质和特点。

以既定原则为出发点就是以抽象理性为标准。

以往哲学形而上学的任务就是要去发现这样的原则,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先验的准则。

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哲学理论都具有准宗教的性质,在本质上便是教条主义的。

在马克思的时代已有过多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但它们大都属于“空想”性质的理论。

它们所以具有空想的性质,就因为贯彻的是抽象的理性原则,那种“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作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仅仅是从永恒的正义原则和抽象的概念规定中导引出来的某种主观的规定。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与它们完全不同。

马克思不是从什么普遍理性、永恒正义、道德需求、概念规定出发得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结论的;恰恰相反,他的学说正是破除这种理性抽象原则的产物和结果。

马克思在他的思想形成时期一开始就向世人明确的宣告:“我们不想教条式的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这就表明,马克思贯彻的是从现实生活条件出发的实践原则,坚决反对并摒弃那种从理性的抽象原则出发的教条主义的做法。

什么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面对的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度的资本主义的现实。

所谓在批判旧世界中去发现新世界,具体说来就是: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人类现代高度文明的基础上,去克服资本主义自身无法消除的弊端和弊病,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自然就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更优越的“新世界”,从社会形态说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

第三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 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文化概括着人类社会一 切时代的文化现象。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特指整个人类的理念或民族精神。人类社会由经 济、政治、文化三大部分构成。作为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文化,是指狭义的文 化,即精神文化。
CONTENTS

01

02
03
04
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文化结构 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 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 的要素主要包括以生产工具为 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 的劳动对象和从事物质资料生 产的劳动者。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五、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那么,如何全面、正确理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 第一,要注重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把物的发展放在人的发展中来
理解。 第二,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经济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中来评价。
第三,注重局部发展和全局发展的统一,把局部发展置于全局发展中来考虑。
政治结构的基本功能是规范和调整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三、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阶级产生以后,人类社会出现 了一种地位极为特殊、作用十分强大 的社会组织形式——国家。在国家起 源问题上,历来的剥削阶级思想家大 多根据本身的政治需要加以主观解释, 把这一问题弄得神秘而混乱。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二、政治结构的要素及其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发展
15
首先历史进步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社 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必然不断地向前 发展;
其次,历史进步的原因还在于社会发展 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这里既有量的积 累,又有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以辨证否定的 形式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社会;
最后,历史进步的主体原因在于,人民 群众不但希望社会进步,而且还是推动历史 进步的主体力量。
24
2、人的价值问题就是人活着的意义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价值首先在于人能够创造 价值。因为人的本质首先是劳动,正是人的劳 动活动才创造了一切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即 创造了一切价值。因此,普天之下人为贵,贵 在人能够创造价值,这是人区别万物的根本价 值。
3、人作为创造价值的价值实际上是人的自我 价值。在这里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 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人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价值。
13
四、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历史进步就成为唯物史观用来表达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前进性趋势的哲学范畴。坚信历史进步, 相信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就会对人类社会 的未来抱乐观主义的态度。
14
2、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作出历史进 步的判断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和纯粹的理想主 义,而是有充分的逻辑理由和历史根据。
22
3、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群 体本质,无论是人的类本质还是人的群体本 质,都说明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不是自然性。 自然性是人的先天性,社会性是人在后天的 活动中所产生的性质。
23
二、人的价值
1、要理解人的价值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什 么是价值。价值是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东西 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 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就是价值客体。因此,价 值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所具有的特性。

马克思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

马克思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

起点: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
重点:对资本主义弊端及根源的批判
与揭示 创新点: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 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
C、只讲一般特征,不作细节描绘
“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 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 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 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 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 因为现在还没有提供解决这些问题 的材料。” “现在我们提出这个问题 是不着边际的,因而实际 上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 这个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 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1、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
3、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 事业(合目的性)
和规律性

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就包含着无产阶 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和目的性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 终目标
“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 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 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 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 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陈列在一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 社1995年版,第174页。
失“ 三 大 差 别 ” 归 于 消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 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人类文明的 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是以某种程度地 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 为代价的。在阶级社会中,这三大差 别及造成的相互间的对立,是整个社 会不平等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不和 谐的重要根源。
理解
第二个问题: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如何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8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8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即已出现。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18世纪代表人物有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

(2).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3).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①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②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③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④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4).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问世。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①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②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③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④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迄今的实践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革命即使不是在全世界同时进行,也要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即同时胜利论。

4.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过一个过渡阶段。

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夏之交。

列宁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马哲第七章要点大全

马哲第七章要点大全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实行改革开放的背景(1)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2)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3)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的(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2)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书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章引言: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实践的发展。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十多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末又发生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剧变。

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持建设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当代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理论和实践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工人运动在社会实践中曲折发展、不断前进。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思格斯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伊始,就有许多仁人志士对其弊端提出批评,并描绘出理想社会的蓝图来代替资本主义。

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一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即已出现。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来到世间就带着许多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弊端,特别是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阶级级矛盾、贫富分化极其严重,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极其恶劣,资产阶级的剥削极其残酷,这激起了工人阶级的激烈反抗,自发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的意识和利益,反映了早期无产者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新社会的愿望。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但提出和描绘的理想社会却充满着空想性质。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社会改造方案,往往是包罗万象的,涉及包括哲学、经济、政治、历史、宗教,道德、家庭、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乃至一些具体细节的庞大社会改造计划。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这设想显然只能是空想。

18世纪以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代表人物有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他们中有的观点激进、主张革命,有的则相对温和、提倡改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七章
25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 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进行 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 的方面。
26
二、树立远大理想 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 的信念 1.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 神动力;
28
2、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目前的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
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大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9
思考题
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 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他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描绘了 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 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受《乌托邦》一书的影响,意 大利的康帕内拉于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一个财产公有、共同 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到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 《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 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在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 号,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 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 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 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昧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l824年,他到美洲 从事共产主义实验。在印第安那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 平等的权利。他的共产主义试验虽然失败了,他自己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 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根据上述材料深刻认识追求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丑恶现象 的理想社会一直是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并简要回答: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发展
15
首先历史进步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社 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必然不断地向前 发展;
其次,历史进步的原因还在于社会发展 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这里既有量的积 累,又有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以辨证否定的 形式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社会;
最后,历史进步的主体原因在于,人民 群众不但希望社会进步,而且还是推动历史 进步的主体力量。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人在自己的活动中争取的自由有两个层 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类自由,它使人类在自然 界面前所获得的自由;第二个层次是个人自由, 这是个人在发展过程中,从社会中所获得的自 由。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个人的自由 解放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人的发展的 历史形态认识个人的自由解放程度问题。
31
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1、人的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个人对
要让每个人都能进入自由王国,自由全面 的发展自己的一切才能,就必须一方面发展生 产力,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和自由时间;另一方面必须消灭阶级、消灭私 有制、消灭剥削制度,使每个人都成为自食其 力的劳动者。
38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原始社会处于必 然王国,阶级社会一部分人进入了自由王国, 大部分人仍然处于必然王国,只有共产主义社 会才能使每个人都进入自由王国。因此,我们 说共产主义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 跃。
1
第七章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第二节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由解放过程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本章知识点、难点、重点和思考题
2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一、社会发展与社会形态演变 二、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三、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四、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由就是()
A.不受任何限制 B. 不受必然性的限制 C.按自己的意志办事 D.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 )
A.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C. 人的思想属性决定的
D. 人的血缘决定的
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指( )
A.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
B. .社会发展历史就是自然发展历史
C. .社会发展是一个绝对必然的历史过程
D. 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相似, 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
4.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共同体是( )
A.氏族
B.部落
C.家庭
D.民族
5.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6.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 应全部继承
B.批判继承
C.应保留一半,抛弃另一半
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 应全部抛弃
7.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 )
A.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人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C.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和谐地改造客观世界
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9.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 两种不同的状态
B. 两种不同的选择
C. 两条不同的道路
D. 两种不同的理想
二、双项选择题
1.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 )
A.个人为社会作贡献,能够得到社会的赞扬和好评
B.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C.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D.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2.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于奢
3、在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A.本质上属于一种自然交往
B.是真正自由的普遍交往
C.是真正平等的普遍交往
D.只有性关系交往、血缘关系交往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正确性在于()A.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认为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C.认为人的本质是指共同的人性
D.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人的自然属性
5、人类解放的实现()
A.彻底摆脱束缚而获得自由
B.指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
C.是指人类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D.是指人们思想上的彻底自由
三、多项选择题
1、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于()
A.二者是基本相同的
B.二者是绝对对立的
C.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
D.自由是从必然转化来的
E.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人类解放的实现()
A.彻底摆脱束缚而获得自由
B.指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
C.彻底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D.最终消除人对人的剥削关系、压迫关系、统治关系E.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践
3、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在()
A.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B.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C.人的解放受社会进步程度的制约
D.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
E.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的进步状态
4、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E.共产主义是一种精神
5、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有()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E.社会没有任何矛盾
四、是非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

2、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五、名词解释:
共产主义
六、简答
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七、论述题
怎样理解共产主义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D 2 B 3D 4B 5B 6B 7A 8C 9D 10A
二、双项选择题
1CD 2AC 3BC 4AB 5AC
三、多项选择题
1CDE 2ACDE 3ABCD 4ABCD 5ACD
四、是非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

对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

至于这种联合体具有什么样的形式,有待于历史发展来说明。

2、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国家都将消亡,所以所有的社会管理组织机构也将消亡。

错共产主义社会中,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机构来对社会进行组织和管理。

但这种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只具有人们自我管理的性质,而不再具有政治压迫和暴力镇压的功能。

3、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对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

五、名词解释: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六、简答
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劳动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
第三,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七、论述题
怎样理解共产主义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1、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2、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4、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也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