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模具加热或冷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模温控制

模具温度对胶件的成型质量、成型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温度较高的模具里,熔融胶料的流动性较好,有利于胶料充填型腔,获取高质量的胶件外观表面,但会使胶料固化时间变长,顶出时易变形,对结晶性胶料而言,更有利于结晶过程进行,避免存放及使用中胶件尺寸发生变化;在温度较低的模具里,熔融胶料难于充满型腔,导致内应力增加,表面无光泽,产生银纹、熔接痕等缺陷。

不同的胶料具有不同的加工工艺性,并且各种胶件的表面要求和结构不同,为了在最有效的时间内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胶件,这就要求模具保持一定的温度,模温越稳定,生产出的胶件在尺寸形状、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就越一致。因此,除了模具制造方面的因素外,模温是控制胶件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模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模具温度的控制方法。

概念:对模具加热或冷却,将模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模具冷却介质:水、油、铍铜、空气等;

——模具的加热方式:热水,蒸气,热油、电热棒加热等。

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模温对不同塑料的影响

1.对流动性较好的塑料(PE、PP、HIPS、ABS等),降低模温可减小应力开裂(模温通常为60°左右);

2.对流动性较差的塑料(PC、PPO、PSF等),提高模温有利于减小塑件的内应力(模温通常在80°至120°之间)。

模温对塑件成型质量的影响

(1)过高:脱模后塑件变形率大,还容易造成溢料和粘模;

(2)过低:则熔胶流动性差,表面会产生银丝、流纹、啤不满等缺陷;

(3)不均匀:塑件收缩不均匀,导致翘曲变形。

模具温度直接影响注塑周期

模具冷却时间约占注塑周期的80%。

10.1模具温度控制的原则和方式

10.1.1模具温度控制的原则

为了保证在最有效的时间内生产出高外观质量要求、尺寸稳定、变形小的胶件,设计时应清楚了解模具温度控制的基本原则。

(1)不同胶料要求不同的模具温度。

(2)不同表面质量、不同结构的模具要求不同的模具温度,这就要求在设计温控系统时具有针对性。

(3)前模的温度高于后模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差为20~30o左右。

(4)有火花纹要求的前模温度比一般光面要求的前模温度高。当前模须通热水或热油时,一般温度差为40o左右。

(5)当实际的模具温度不能达到要求模温时,应对模具进行升温。因此模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胶料带入模具的热量能否满足模温要求。

(6)由胶料带入模具的热量除通过热辐射、热传导的方式消耗外,绝大部分的热量需由循环的传热介质带出模外。铍铜等易传热件中的热量也不例外。

(7)模温应均衡,不能有局部过热、过冷。

10.1.2模具温度的控制方式

模具温度一般通过调节传热介质的温度,增设隔热板、加热棒的方法来控制。传热介质一般采用水、油等,它的信道常被称作冷却水道。

降低模温,一般采用前模通“机水”(20oC左右)、后模通“冻水”(4oC 左右)来实现。当传热介质的信道即冷却水道无法通过某些部位时,应采用传热效率较高的材料(如铍铜等,模具材料的传热系数详见,将热量传递到传热介质中去,如图10.1.1,或者采用“热管”进行局部冷却。

升高模温,一般采用在冷却水道中通入热水、热油(热水机加热)来实现。当模温要求较高时,为防止热传导对热量的损失,模具面板上应增加隔热板。

热流道模具中,流道板温度要求较高,须由加热棒加热,为避免流道板的热量传至前模,导致前模冷却困难,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其与前模的接触面。10.1.3常用胶料的注射温度与模具温度

下表为胶件表面质量无特殊要求(即一般光面)时常用的胶料注射温度、模具温度,模具温度指前模型腔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