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1教案

合集下载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设计-1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设计-1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线段的特征和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正确判定线段是否平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线段的特征和判定方法,正确判定线段是否平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两条平行线,让学生观察并发言,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平行线?”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进行思考,并引出平行线的定义。

2. 引入判定方法教师告诉学生:“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线段的特征和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来实现。

”然后教师分别讲解以下几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方法一:同位角判定方法教师出示一组示例图形,如图中的两组线段AB、CD和EF、GH,示意图如下:A------B E------F| | | || | | |C------D G------H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和角度的关系,提问:“你们能看出线段AB和CD是否平行吗?线段EF和GH是否平行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同位角是否相等来判断线段是否平行。

方法二:斜率判定方法教师出示一组示例图形,如图中的线段AB、CD,示意图如下:A\\\\\\\\B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斜率的特征,引出斜率相等即为平行的判定方法。

然后教师操作黑板演示如何计算斜率,并通过计算判断线段AB和CD是否平行。

3. 练习与探究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题目如下:题目一:判断下列线段是否平行。

1.AB // CD;EF ⊥ GH2.AC ⊥ BD;EF // GH3.AB ⊥ CD;BC // DE4.AB ⊥ CD;BC ⊥ DE题目二: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线段是否平行。

1.AB ⊥ CD,BC ⊥ DE;CD // EF2.AB ⊥ CD,BC // DE;AC ⊥ DF3.AB ⊥ CD,BC // DE;CE ⊥ DF学生在完成练习后,教师公布答案,让学生自行核对。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提高观察能力,学会从几何图形中发现规律,总结性质。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3.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4.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问题要有耐心和毅力。
1.必做题:
a.请从生活中找到三个平行线的例子,并简要说明其应用。
b.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完成以下练习题:
-判断以下直线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① a ∥ b, b ∥ c,求证:a ∥ c。
②在ΔABC中,AB ∥ CD,求证:∠BAC = ∠DCE。
-填空题:
①如果两条直线上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提高作业质量。
4.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及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能够运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画出平行线。
3.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画平行线时,学生对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操作。
1.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题。
2.练习题包括:
a.判断题: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b.填空题:补充完整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c.应用题: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案

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案
最好利用实物让学生直观认识木工师傅们画平行线的道理,观察角尺的特征
思考,本身就是平行线判定1的应用,积极刺激学生动脑兴趣,逐步认识推理的过程,了解因果关系,明确题设和结论
训练题要精,要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巧用变式题强化训练
一题多变,更能吸引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板书
5.2.2平行线的判定
1.平行线的定义: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例题:
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的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反思
导学预设
教师建议
一、自主学习
1.平行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行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行公理的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共产生__个角,其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分___种,分别是_____角(__对)、_____角(__对)、______角(___对)。
五、目标反馈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教学目标的第二条“猜测”
改为“猜想”
导学一“自主学习”改为“自主复习”,然后由小组长检查回报情况。
利用媒体动画作图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画图、工具使用和归纳
学生写出发现的规律: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组织学生分析、理解、记忆平行线的判定1内容
∴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训练

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5.教师点评:强调平行线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在于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理解题意,规范作图,仔细计算,确保答案正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及其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2.难点:理解平行线性质的推理过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知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在建筑工地,工人师傅如何保证两条直线平行?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直线、射线、角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需要将已知的几何知识进行拓展,运用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以下困难: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判定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存在困惑,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行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实用性的认识。
(2)针对学生的疑惑,给予耐心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3)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6.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最新6篇)平行线的判定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教案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教案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教案_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和表述。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提问:能否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有没有困难?那有没有其他的判定方法呢?
引出新课:平行线的判定。

(二)探索新知
1.问题1:我们以前已经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在这一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2)选做课本第chapter页的拓展题,提高学生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应用: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的例子,用手机或相机拍照,并简要说明其中的平行线判定方法。
(2)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道平行线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答。
3.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讨论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一份调查报告。
1.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如铁轨、电线、书本的边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平行线的例子?这些平行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的概念。
3.引入新课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平行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身能力。
2.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3.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平行线的判定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3)同旁内角互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3)同旁内角互补。

3. 实例分析: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自主学习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拓展1. 探究平行线的其他判定方法,如利用向量、坐标等概念。

2. 介绍平行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

3. 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①同位角相等定理;②平行线夹角定理;
③平行线垂直于同一直线定理;④平行线垂直于平行线定理。

三、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定义,以引入本节
课的主要内容。

2.讲解法: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并进行
详细的解析,让学生理解每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3.示范法:通过图片展示和板书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各种图形,并演示如何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各种难度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20分钟)
(1)同位角相等定理;
(2)平行线夹角定理;
(3)平行线垂直于同一直线定理;
(4)平行线垂直于平行线定理。

3.示范(15分钟)
通过板书和图片的形式,演示如何使用不同的定理判断平行线。

4.练习(2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指导和纠正。

5.总结(5分钟)
通过回答问题和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1.教学方法得当,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个判定方法的发现、说理和应用.教学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是难点.【教学过程】【活动1】合作动手实验引入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活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叙述:∵∠1=∠2,∴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活动3】例题讲解例已知直线l1,l2被l3所截,如图,∠1=45°,∠2=135°,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解:l1∥l2理由如下:∵∠2+∠3=180°,∠2=135°∴∠3=180°-∠2=180°-135°=45°∵∠1=45°∴∠1=∠3∴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思路:(1)判定平行线方法.(2)图中有无同位角(注∠3位置)(3)能说明∠3=∠1吗?(4)结论.(5)∠3还可以是其它位置吗?你能说明l1∥l2吗?【活动4】从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l3l1l2123如图,问21l l 与平行的条件是什么? 再问:三线八角分为三类角, 当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具有什么关系时,也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将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设法转化为利用同位角相等. 【活动5】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发现新的判定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猜想.①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3=∠4,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有∠3=∠4,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3=∠4∴AB ∥CD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然后,完成“做一做”∠1=121°,∠2=120°,∠3=120°. 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②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2+∠4=180°,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由类似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吗? 由此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 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2+∠4=180°∴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引导学生猜想: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活动6】例题教学,体验新知例2.如图,∠C+∠A=∠AEC .判断AB 与C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分析:延长CE ,交AB 于点F ,则直线CD ,AB 被直线CF 所截.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内错角∠C 和∠AFC 是否相等,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EF4A B CD1 32 EF4A B CD13 2 EF GA B CD132H提问:能否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 提示:连结AC .例3 如图∠A+∠B+∠C+∠D=360°,且∠A=∠C ,∠B=∠D , 那么AB ∥CD ,AD ∥BC .请说明理由.先让学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出代表发言,学生基本上都能想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但书写难度较大,教师要加以引导说理过程. 【活动7】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讲与练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如图(1)∠1=∠A ,则GC ∥AB ,依据是 ; (2)∠3=∠B ,则EF ∥AB ,依据是 ; (3)∠2+∠A=180°,则DC ∥AB ,依据是 ; (4)∠1=∠4,则GC ∥EF ,依据是 ; (5)∠C+∠B=180°,则GC ∥AB ,依据是 ; (6)∠4=∠A ,则EF ∥AB ,依据是 . 探究活动:有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如果工具只有圆规, 怎样检验纸带的两条边沿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工具呢? 请说出你的方法和依据.A CDBEACDB EFA B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在几何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设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教室内的墙面和地板,我们可以发现平行线的存在。这个案例展示了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动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行线的特点。
b.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运用判定方法时,容易忽略某些细节,导致判断错误。
-突破方法:
1.强化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角度的识别和计算。
2.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判定方法,注意避免常见错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同位角、内错角等概念,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整体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我发现同学们对平行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平行线定义的理解,部分同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演示、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2《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科书要求学生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如平行线的判定)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本课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而且还为后续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本课内容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教材目标是使学生由不知到认识到乐知的升华过程。

依据《课标》要求,我设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找出途中的同位角、内错角,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2;并能运用判定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推断、归纳等数学活动, 感受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体会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灵活的应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

难点: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二、学情分析(1)从认知结构: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2)从心理特点:由于新冠病毒肆虐,学生利用“互联网+”线上学习形式,师生公屏互动,见屏如人,闻声犹亲,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喜欢探究活动,对网络有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适当的引导他们,能唤醒他们的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意识,学习的方式由偏重机械记忆向偏重理解记忆过渡,但他们热衷于口头表达,在笔头表达上70%的学生存在书写困难。

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

,那么与与1)231、如图,CE 是AC 的延长线。

(1)、由∠DBE=∠B 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什么? (2)、由∠DBE=∠D 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什么?2、如图1,直线 、 被直线所截.(1)量得 , ,就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2)量得,,就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3、如图,已知 , , 吗?为什么?4、看图填空,如图2—46(1)因为∠1=∠E ,(已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 (2)因为∠2=∠D ,(已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 (3)因为∠3=∠B(已知)所以AB ∥____________( )B 2题图 3题图41.如图4, ,,吗? 。

2.,当时,就能使.图43、如图①,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即直线c 与直线a 、b 都相交),若∠1=118°,当∠2的度数=____时,a ∥b ;如图②,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即直线c 与直线a 、b 都相交),若∠1=118°,当∠2的度数=____时,a ∥b ;4、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___度;5、如图,①如果12∠=∠,那么根据 ,可得 // ; ②如果180DAB ABC ∠+∠=︒,那么根据 , 可得 // . ③当∠3=∠A 时,那么根据 , 得 //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B =60°,∠C =120°,由这些条件你能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说说你的理由。

D B C A1E235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A 30° B 60° C 90° D 120°2、(1)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4)邻补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一定有一个是锐角。

平行线的判定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1.1 平行线的定义1.2 平行线的性质第二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1 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定平行线2.2 利用内错角相等判定平行线2.3 利用同旁内角互补判定平行线第三章:平行线的判定实例3.1 利用判定方法判断图形中的平行线3.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行线问题第四章:平行线的判定练习4.1 判断图形中的平行线4.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行线问题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5.2 探讨平行线的应用和拓展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2. 引入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描述平行线的特征;3.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4. 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5.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6. 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应用和拓展。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2. 平行线的判定实例;3. 练习题。

教学建议:1. 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利用图形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2. 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可以通过实际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判定方法;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4. 在总结和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6.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角度和边长6.2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教学步骤:1. 复习平行线的性质,提醒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4. 引导学生总结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初中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教案初中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运用平行线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平行线。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分享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三、探究活动1. 教师出示探究活动一: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实际应用1. 教师出示实际应用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案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分数。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分数,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判定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运用所学方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判断过程,讨论如何正确运用判定方法。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判断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判断平行线时的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判断他们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能否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分享。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家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以提高他们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直线的性质。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难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直线、射线、线段等模型,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铁路、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平行线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2. 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3.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直尺、圆规、白板、PPT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如教室里的黑板、马路上的标线等;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平行线的特点;3. 提问:什么是平行线?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 同位角相等;b. 内错角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4. 举例说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三、动手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画出两条平行线;2. 让学生互相检查作的图是否符合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3. 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作出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2. 提问: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通过讲解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平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条马路,使得两端的交通信号灯距离相等?2. 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3.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判定(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的形成。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1.
(3)会用判定1进行进行推理证明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教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判定公理的得出,培养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总结规律,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方法1的概括与推导
难点:判定1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启发示引导发现法
四、教具
平行演示器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对下列语句做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做平行线;(错)
2、平行线有哪些性质?
接着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定义能否作为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呢?如果能的话,我们用平行线的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要满足什么条件?(①、在同一个平面内;②、不相交)
给出下面两种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当我们不能用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时,就要寻找另外一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由此引出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下面我们将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为基础研究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平行线判定方法1
(1)演示(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先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再在一直线上取一点贴上一条尺子,进行转动):教师给出下图那样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转动b,让学生观察,b转动到不同位置时,角a的大小有无变化,再让角a从小变大,说出直线b与a的位
置关系变化规律.
【教法说明】让学生充分观察,在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下,分析、思考、总结出结论.
学生活动:b转动到不同位置时,角a也随着变化,当角a从小变大时,直线b从原来在右边与直线a相交,变到在左边与a相交.师: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与a不相交即与a平行的位置,那么当角a多大时,直线b
a//呢?也就是说,我们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需要找角的关系.
(2)进行观察比较,得出初步结论
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由平行线的画法找到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让学生回忆平行线的画法,(过已知直线a外一点p画a的平行线b)
师:由刚才的演示,请同学们考虑,画平行线的过程,实际上是
保证了什么?
学生:保证了两个同位角相等.
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学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师:我们的猜想正确吗?会不会有某一特定的时刻,即使同位角不等,而两条直线也平行呢?
在观察实验之前,让学生看清a和角〥(如图2),而后开始实验,让学生充分观察并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总结了,当角a等于角〥时,a平行b。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表达出结论,并告诉学生这个结论称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图2
(见书P90)一定要讲解清楚,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可以简单说成:同位角相
等,两直线平行。

常见写法:
∵∠a=∠〥(已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及时巩固,及时反馈。

用变式图形,让学生完成如下两个练习题:
练习1:如图,
∠1=140°,
∠2=140°,
a//b吗?
练习2:如图,
∠C=31°,当∠ABE= 度时,就能使BE//CD?
(4)例1、例题2(略)
(六)课堂小结,用复习的方式小结该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p92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