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草原生态概述1.1 草原的定义与分类1.2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1.3 草原植物和动物的适应特点第二章:草原生物多样性2.1 草原植物的多样性2.2 草原动物的多样性2.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第三章:草原生态功能3.1 草原的水土保持功能3.2 草原的碳汇功能3.3 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第四章:草原退化与恢复4.1 草原退化的原因4.2 草原退化的影响4.3 草原恢复的方法与技术第五章:草原保护与管理5.1 草原保护的政策与法规5.2 草原利用与可持续发展5.3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第六章:草原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6.1 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6.2 草原生态系统评估指标6.3 草原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的实际案例第七章:草原生态修复技术7.1 草原退化地区的诊断7.2 草原生态修复的方法7.3 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第八章: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8.1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8.2 草原自然保护区管理8.3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项目第九章:草原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9.1 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9.2 草原资源的可持续经营9.3 草原资源利用与社区参与第十章:草原教育与公众参与10.1 草原教育的重要性10.2 草原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0.3 公众参与草原保护的实践与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草原生态概述补充说明:草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涵盖了从温带到寒带的广阔区域。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产力相对较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
二、草原生物多样性补充说明:草原生物多样性体现了物种的适应性,包括对干旱、寒冷等极端环境的适应。
植物如草本植物具有强大的根系以保持水分,动物如草原犬齿类具有特殊的饮食习性和行为适应。
三、草原生态功能补充说明:草原不仅提供食物和原材料,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土保持、碳汇作用和调节气候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四、草原退化与恢复补充说明:草原退化主要由过度放牧、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引起,导致生产力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教案:《静默草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诗歌《静默草原》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识别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短诗。
教学准备:1. 诗歌《静默草原》的复印件或电子版。
2. PPT或手绘的诗歌创作素材。
3. 课堂展示用的电子屏幕或黑板。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一堂课所学的关于诗歌的知识,复习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理解诗歌:1. 将《静默草原》的诗歌复印件分发给学生,并放映PPT或手绘图像呈现诗歌的内容。
2. 让学生默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并与全班分享个人感受和理解。
分析修辞手法:1. 引导学生分析并识别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让学生解释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3.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创作诗歌:1. 放映PPT或展示手绘素材,让学生观察图片,并以《静默草原》为参考,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短诗。
2. 提供一些关于大自然、生活的主题供学生选择。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有意识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展示和分享:1. 安排部分学生朗读自己的短诗。
2. 让其他同学为每位朗读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升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总结:1. 让学生回顾诗歌学习的内容,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2. 鼓励学生思考诗歌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自己在创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更多的短诗,并组织小型诗歌朗诵会。
2. 邀请一位诗人或作家到班上进行创作指导和讲座,丰富学生的诗歌文化修养。
继续写相关内容: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更多的短诗,并组织小型诗歌朗诵会。
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继续创作自己的短诗。
可以设置一个主题,比如大自然、友谊、爱等,或者让学生任意选取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静默草原》教案《静默草原》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2、鼓励同学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难点1、对没有真正体会过草原的同学,仅从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难的。
3、作者蕴藏在草原景色中的情感及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从中获取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答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检查预习情况:⑴请学生给生字词注音:前瞻簇立迥然穹庐长鬃摩挲⑵正音、正字:前瞻(zhān)簇(cù)立迥(jiǒng)然穹(qióng)庐长鬃(zōng)摩挲(suō)一、导入新课播放音频腾格尔《天堂》。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天堂》)提问:①你从歌曲中听到草原上哪些独特的事物?②从这首蒙古长调中,你感受到歌者怎样的情感?点拨:腾格尔,来自大草原,自幼就生活在这歌与草的海洋里。
他的歌声飘逸、宽广、豪爽、粗犷,充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
一听到他的歌,人们就会想起蓝天、白云、草原、雄鹰。
这就是腾格尔,一个唱出蒙古人性格的艺术家。
蒙古长调,是唱给天空的,蓝天有多高,他们的调子就有多高;蒙古长调,是唱给大地的,土地有多辽阔,他们的尾音就有多悠长。
啊!蒙古长调太长、太自由,没有什么容纳的下它,只能交给天空和草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原野放歌”之《静默草原》》作者:鲍尔吉.原野。
(板书课题及作者)(播放视频:草原赤子)鲍尔吉.原野,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后裔。
1958年出生,辽宁省公安厅专业作家。
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鲍尔吉・原野的作品豪放、幽默、雅洁、细腻。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静默草原》是一本描绘草原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绘本,通过讲述草原上的动植物生活以及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民族文化的独特。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的特点,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领略蒙古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草原生态、草原动植物、蒙古族文化和生态保护等内容。
第二章:草原生态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草原生态的类型、特点以及草原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草原动植物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草原上的代表性动植物,包括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实物模型、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蒙古族文化4.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了解蒙古族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蒙古族的民族特点、生活习惯、传统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五章:生态保护5.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以及个人和全社会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5.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六章:课程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消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2、把握草原的特点,并体会作者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情感。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读准字音并理解重点词组的意思。
2、把握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魅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对作者蕴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即人生的思考体验。
学情分析:本文内容比较抽象,我们这里的学生对草原的了解较少,再加上这是第五单元的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也没有预习。
所以学习本课我以课文为载体,通过“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对话(如果有条件兼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草原有一个初步认识)。
让学生领悟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内蕴。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应以读课文为基础,具体学法可分为以下三步:认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解读课文:把握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魅力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赏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体会作者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情感。
写法借鉴: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设计教学情境(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如果让你旅游,你想到哪儿去呢?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顺势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⑴当们想到蒙古人时,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是什么?(豪放爽朗粗犷……)然而在这篇散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蒙古人的另一特征:细腻柔情。
在我国当今文艺界就有三个蒙古人以他们的细腻柔情征服了很多人。
他们就是草原三剑客: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以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作家鲍吉尔.原野。
⑵鲍尔吉?原野,1958年生。
内蒙古赤峰市人。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静默草原》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教案设计《静默草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充分发挥其审美体验的能动性。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品质的培养。
3、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
4、鼓励学生养成观察,分析,思考客观世界的良好习惯,培养一定的景色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一些难字的读音和难词组的意思2、草原的特点,魅力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3、对作者蕴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即人生的思考体验。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灵感,应用到日后的作文教学中。
三,教学方法:以课文为文本,通过“讲授法”的方式,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对话,兼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让学生领悟作者的.真正内蕴。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预习要求:1、了解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
2、掌握一些字的音和一些词的意思,3、熟读全文,并能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六,教学过程和内容:1、导入新课:引入:先一块来再背诵一下《敕勒歌》……肯定:同学们都背的很不错!请同学们观关于看草原风光的小电影(一段五分钟左右的草原风光),请一些同学来告诉我,自己所了解的草原又是怎样的?明确:(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概括起来,有的是谈草原的表面景象的感受;有的是从媒体的渠道,来理解自己的感知的。
有的是从生命的层面加以理解……引入:今天我们来一块走进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一感受他的眼里的草原,以及从草原所获得的一些深层的蕴义。
(并略带介绍作者和写作的背景,说明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七、讲授新课:检查预习情况:⑴请学生上台给生字词注音:前瞻簇立迥然穹庐长鬃披散摩挲⑵正音、正字:前瞻(zhān)簇(cù)立迥(jiǒng)然穹(qióng)庐长鬃(zōng)披散摩挲(suō)⑶解释生词:①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
②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静默草原》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草原的壮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会珍惜和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2)如何将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介草原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印象和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气和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三、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针对学生的概括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分析课文语言特色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静默草原》一文,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草原的壮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分析课文语言特色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学习课文写作方法1.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安排、叙述方式等。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课堂练习1.学生仿写一段关于草原的描绘。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2.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们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学习写作方法,深入理解了《静默草原》一文。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2)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2)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2.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3.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草原生态的情感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静默草原》相关内容;2. 课件:草原生态系统图片、视频等;3. 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草原图片,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2)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草原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2. 教学新课:(1)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2)分析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3)讲解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2)汇报交流: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3)设计宣传标语:引导学生表达对草原生态的关爱。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自己对草原生态的情感;(3)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生物种类以及保护措施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运用:通过小组讨论、宣传标语设计等环节,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参与度、分享内容等,评价学生对草原生态的关爱情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八年级静默草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静默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要字词。
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草原的广阔与宁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领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草原“静默”的内涵。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文本内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草原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草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广阔。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入课题《静默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
3、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草原景色和表达作者感受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分享自己所画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以下语句:“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
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空气中的淡蓝。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瞭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四)深入探究,理解“静默”1、提问学生:“文章题目是《静默草原》,作者为什么说草原是静默的?”2、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静默草原》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2. 课程目标:(1)了解《静默草原》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2)分析《静默草原》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草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第一课时:介绍《静默草原》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第二课时:分析《静默草原》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第三课时:探讨《静默草原》的主题思想和草原文化;(4)第四课时:进行《静默草原》的鉴赏实践和批判性思考;(5)第五课时:总结课程收获和进行课程评价。
2. 教学资源:(1)教材:《静默草原》;(2)参考资料:有关《静默草原》的评论和分析文章;(3)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静默草原》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第二课时:分析《静默草原》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3)第三课时:探讨《静默草原》的主题思想和草原文化,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草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4)第四课时:进行《静默草原》的鉴赏实践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第五课时:总结课程收获和进行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静默草原》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草原文化,进行鉴赏实践和批判性思考;(3)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草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4)评价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课程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和课程总结,评估学生对《静默草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问题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草原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引导学生关注草原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草原生态问题的表现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1)草原生态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草原相关资料、图片;(2)草原生态问题案例;(3)保护草原的相关政策法规。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草原的知识;(2)收集草原相关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美景;(2)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草原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草原资料,丰富课堂内容。
3. 课堂讨论:(1)探讨草原生态问题的表现,如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等;(2)分析草原生态问题的成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3)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草原生态问题的方法,如科学养殖、生态修复等。
4. 案例分析:(1)呈现草原生态问题案例,如我国草原退化现状;(2)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草原的措施;(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问题,培养保护草原的意识;(2)谈论保护草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列举自己能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做的实际行动;2. 调查身边人对待草原保护的态度,了解社会对草原保护的关注程度;六、教学延伸:1. 开展草原生态环境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的魅力和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2024年《静默草原》教案
2024年《静默草原》教案2024年《静默草原》教案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静默草原教案设计。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情感,及人生哲理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用语言描绘自己的家乡,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所具有的情感。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一位蒙古作家对草原的情感是怎样的。
(板书:静默草原)二、作者介绍:鲍尔吉·原野,蒙古族。
1958年生。
内蒙古赤峰市人。
中国作协会员。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
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教案《静默草原教案设计》。
他和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草原三剑客”。
三、分析课文。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认识,走进原野的《静默草原》1、教师范读范读过程中,学生找出__描写草原特点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
2、自读课文,分析草原特点及__所表达的对草原的感受。
文中描写草原特点以及人们对草原感受的句子有哪些?(学生回答)特点:辽远而苍茫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不到与看不尽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可以接触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感受: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因而困惑。
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师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草原特点以及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四、小结:今天我们一同欣赏了草原的“静”,领略了作者笔下独特的草原风景,感受了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和深沉的爱,以及草原给予作者的对人生的感悟。
《静默草原》格调细腻柔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静默草原》是一本描绘草原生态和人文景观的绘本,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展现了草原的壮美和独特。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静默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草原文化,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认识草原文化及其特点;(3)培养阅读绘本的能力和兴趣;(4)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草原生态环境介绍草原的生态特点,如草地类型、植被分布、气候条件等,使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独特性。
2.2 草原生物多样性通过讲解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使学生认识草原生物的多样性,并了解其生态作用。
2.3 草原文化介绍草原上的民族风情、传统习俗以及草原文化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4 绘本阅读与欣赏引导学生阅读《静默草原》,欣赏其中的精美插图和生动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2.5 生态保护与文化认同讨论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分析草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草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草原文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绘本内容、生态保护和文化认同等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3 案例分析法3.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草原生态和文化调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草原文化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2 小组报告4.3 阅读感悟收集学生对《静默草原》的阅读感悟,了解学生对草原文化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5.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课程简介、草原生态环境;第二课时:草原生物多样性;第三课时:草原文化;第四课时:绘本阅读与欣赏;第五课时:生态保护与文化认同。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认知。
(3)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草原生态问题的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草原生态保护的实践案例,激发学生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1.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生物多样性(1)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讲解草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草原生态问题及其原因(1)分析草原退化、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的表现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探讨草原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3. 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介绍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讲解草原生态保护的基本措施,如退耕还草、草畜平衡等。
(3)阐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生物多样性。
(2)草原生态问题及其原因。
(3)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教学难点:(1)草原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2)草原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及草原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静默草原》课程教材。
2. 课件: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问题、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3. 案例材料:草原生态保护实践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草原生态系统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静默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静默草原》优秀教学设计《静默草原》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默草原》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默草原》优教学设计1一、引言:(图片欣赏),说感悟。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认定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熟读课文,勾画最能表现草原特点以及作者独特感受的词句。
3、研读课文,具体谈谈你对草原特点及作者独特感受的理解。
4、品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草原独特感受的。
三、引导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四项(字词、作家作品、文章大意、勾画关键句、阅读疑问)。
2、我不认识的词语:3、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二)课堂学习:1、预习检查:注音:1)鲍()前瞻()簇()立迥()然不同摩挲()面颊()长鬃()翡()翠嘤()衣襟()咆()哮()冥()想2)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景随()移()然不同()不足道宽厚()慈起伏无()凝立()想3)文常填空:鲍尔吉·原野,蒙古族。
1958年生。
内蒙古赤峰市人。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作家。
著有《》、《》、《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
他的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
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
草原三剑客,他们是歌手()、美术家朝戈和鲍尔吉·原野。
反馈,评价,明确:鲍尔吉·原野,蒙古族。
1958年生。
内蒙古赤峰市人。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
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百变人生》、《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
《静默草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静默草原》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静默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草原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草原,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宁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2)领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静默草原》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从诗歌中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宁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静默草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邀请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训练(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邀请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其朗读效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深入探讨(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宁静。
(2)讨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草原,培养审美情趣。
(2)邀请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静默草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静默草原》这首歌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草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4.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静默草原》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歌词解析。
3. 歌曲的旋律分析。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5. 歌曲的象征意义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静默草原》的演唱技巧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难度的旋律和抽象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2. 采用示范法,展示演唱技巧。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象征意义。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静默草原》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演唱技巧。
4.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静默草原》的整体表现,包括旋律准确度、节奏掌握、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对歌曲背景、歌词和旋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歌曲象征意义的探讨和思考。
4. 学生对草原文化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静默草原》歌曲的播放设备。
2. 教材或教案:提供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背景知识。
3. 投影设备:用于展示歌曲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4. 练习册:提供给学生进行演唱练习和思考题的作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讲解歌词和旋律。
2. 第二课时:示范演唱,讲解演唱技巧。
3.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指导。
静默草原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静默草原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宁静与美丽。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草原的宁静与美丽。
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绘手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如何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2.邀请学生谈谈对草原的印象。
(二)课文朗读1.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停顿等。
(三)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绘,品味作者的语言之美。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幅草原风景画。
2.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热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展示学生的草原风景画,邀请学生分享创作心得。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如细腻、生动等。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课文情感。
(四)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文中所感受到的情感。
2.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引发学生共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展示学生的短文作品,邀请学生分享创作心得。
(二)拓展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草原的文学作品。
2.学生分享阅读体验,交流心得。
(三)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草原生活。
2.教师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草原的美丽与宁静。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本教案以《静默草原》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幅画作,让学生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1.1.2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画作的欣赏、分析、讨论和创作实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1.3 教学对象为高中美术课程学生,预期教学效果为学生能够独立欣赏和分析画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画作背景2.1.1 《静默草原》是著名画家于200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
2.1.2 画家,原名,生于1960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擅长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2.1.3 《静默草原》以草原为题材,表现了草原的辽阔、静谧和生命力。
2.2 艺术风格2.2.1 的艺术风格以写意、豪放为特点,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
2.2.2 在《静默草原》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和生动的线条,表现了草原的生机和活力。
2.2.3 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神秘和超现实的感觉,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3 创作手法2.3.1 在创作《静默草原》时,采用了油画这种表现形式。
2.3.2 油画具有丰富的色彩和质感,能够很好地表现画家的创作意图。
2.3.3 在创作中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以及线条的运用,使得画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教学内容3.1 欣赏画作3.1.1 组织学生集体欣赏《静默草原》,让学生自由发表对画作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3.1.2 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分析画家的创作手法。
3.1.3 讨论画作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画作背后的深层含义。
3.2 分析画作3.2.1 分析画家的艺术风格,让学生了解画家的创作特点。
3.2.2 讲解画作的创作手法,让学生了解油画的表现力和特点。
3.2.3 分析画作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让学生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
3.3 创作实践3.3.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画家的创作手法和风格进行绘画。
静默草原教案范文
静默草原教案范文第一章:草原的生态环境1.1 草原的定义与特点1.2 草原的生态功能1.3 草原生态系统的构成1.4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章:草原生物多样性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2.2 草原生物种类的特点2.3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2.4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三章:草原植物多样性3.1 草原植物的分类与特点3.2 草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动态3.3 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3.4 草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第四章:草原动物多样性4.1 草原动物的分类与特点4.2 草原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动态4.3 草原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4.4 草原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第五章: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5.1 草原退化的原因与危害5.2 草原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措施5.3 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5.4 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1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6.2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与价值6.3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6.4 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策略第七章: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7.1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7.2 国内外的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7.3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措施7.4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展望第八章: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8.1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则与目标8.2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路线8.3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案例分析8.4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成效评估与改进第九章:草原生态补偿机制9.1 草原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则9.2 草原生态补偿的国内外实践9.3 草原生态补偿的标准与方法9.4 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第十章:草原教育资源与公众参与10.1 草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2 草原环境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0.3 草原公众参与的形式与途径10.4 提升草原公众参与效果的策略第十一章:草原火灾管理与应对11.1 草原火灾的特点与危害11.2 草原火灾的成因与预防11.3 草原火灾的应对与扑救技术11.4 草原火灾管理与应对的策略第十二章:草原病虫害防治12.1 草原病虫害的类型与特点12.2 草原病虫害的成因与传播12.3 草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2.4 草原病虫害防治的策略与实践第十三章:草原旅游与可持续发展13.1 草原旅游的特点与价值13.2 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13.3 草原旅游的环境影响与管理13.4 草原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第十四章:草原文化与民族生态14.1 草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14.2 草原文化与民族生态的关系14.3 草原文化传承与民族生态的保护14.4 草原文化与民族生态的发展策略第十五章:未来草原生态学研究趋势15.1 草原生态学研究的现状与挑战15.2 草原生态学研究的新技术应用15.3 草原生态学研究的未来趋势15.4 草原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以“静默草原教案范文”为主题,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草原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植物和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教育资源与公众参与、火灾管理与应对、病虫害防治、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与民族生态以及未来草原生态学研究趋势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默草原》教案3静默草原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3、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4、通过本课的学习,并比较《敕勒歌》,尝试探究散文与诗歌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情感,及人生哲理教学方法:讲读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幻灯片预习内容和要求:查询生字词。
熟读课文,以2——5句话来表达自己在阅读文章时的真实感受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旧课:1、背诵《敕勒歌》2、提问:《敕勒歌》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怎样的草原风景画?(苍茫辽阔)二、检查预习,同时导入新课:1、《敕勒歌》用短短的二十七字为我们展示了草原的苍茫与辽阔,气势雄浑奔放。
同样的苍茫与辽阔,在鲍吉尔·原野的散文《静默草原》中又是怎样表现呢?它与《敕勒歌》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要通过对《静默草原》的欣赏,从中感受散文在抒发情感时所散发的别样风情。
2、提问检查预习第2项:谈谈自己在阅读文章时的体会(按:实际授课时,注重学生的体会,加强互动,总结学生的体会,根据学生的实际体会在讲课中或增或删一些内容。
)(确定:文章总体风格:细腻、柔情、深沉、睿智)三、学习新课1、作者介绍:⑴当们想到蒙古人,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豪放爽朗粗犷……)然而在这篇散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蒙古人的另一特征:细腻柔情。
在我国当今文艺界就有三个人以他们的细腻柔情征服了很多人。
他们就是草原三剑客: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以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鲍吉尔原野。
他们三人在创作中都充满了细腻与柔情,他们对自己的故乡和民族念念不忘,他们的个性谦逊低调,本色质朴。
⑵幻灯:鲍尔吉·原野,蒙古族。
1958年生。
内蒙古赤峰市人。
中国作协会员。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
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
(注:鲍吉尔·原野成吉思汗后人,鲍吉尔为蒙古姓,在《元朝秘史》中译为孛儿只斤,原野为汉文名字,蒙古名为“茫莱巴特”)⑶以上是对作者的简单介绍。
除了作家身份,他还是一名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生长在蒙古的警察,却有如此的细腻柔情,在他的成长中,有两个人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曾祖母——尊贵的台吉父人和他的老师——诗人安谧幻灯:“与友人交往像花牛犊一样温顺;与亲人交往像黑牛犊一样温顺;与兄弟交往像黄牛犊一样温顺。
”——要善良,要做老百姓温顺的牛犊。
“手握日月之人,才能有春夏。
”——要永远保持一颗纯真的心。
“平川之台,告诉我们水源在那里;崎岖之地告诉我们道路在哪里。
”——要寻找智慧“与敌人对阵要像海青鹰(猎鹰)一样勇猛”——《成吉思汗箴言》“你要爱人民,爱土地,你要听人民的声音,你要听土地的声音。
”——诗人安谧正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原野面对种种环境,始终能保持一颗纯真而善良的心,他用这颗心感受世界,感受人间,感受他的草原,这种感受化入文字就形成了他作品的种种特点:优美雅洁细腻豪放睿智等等2、分析课文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认识,走进原野的《静默草原》⑴、生字词鲍(bˋao)档(dˋang)簇(cˋu)立迥(jiˇong)然咆哮(pˊao xiˋao)鬃(zˉong)颊(jiaˊ) 摩挲(suoˉ)处境(chu )⑵、教师范读范读过程中,学生找出文章描写草原特点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⑶、分析草原特点及文章所表达的对草原的感受①、文中描写草原特点以及人们对草原感受的句子有?(学生回答)特点:辽远而苍茫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不到与看不尽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可以接触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感受: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因而困惑。
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②、具体分析草原特点以及人们对草原感受我们现在来具体的看课文。
A、分析1-2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是什么句式(设问句,引起读者的好奇“什么经历呢”,就有了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作者接着就告诉我们是什么经历。
?(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这一段总括了草原的特点(辽远而苍茫)以及你(外来的旅人)对草原的感受(惊慌)。
总起全文。
板书:特点:辽远而苍茫感受:惊慌——(总起)B、分析3-6段a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现在请大家默读3——6自然段,思考: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板书:对比b 这一修辞手法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回答)明确:草原的景观(一样的风景)与他处的风景(处处是景,景随步移)相比蒙古牧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眯着,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与城里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大睁,因而困惑)分析:都市人因为习惯了处处是景,景随步移,所以当他们站在草原上,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眺望,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风景时,而这种风景,一样的风景,打破了他们的日常观赏习惯,于是一时间无所适从,而他们在观赏草原时又没有改变原来的观景方式,于是,不同于他们经验的、打破他们观赏习惯的草原风景与他们固守不变观景方式产生了错位,就如同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
我们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很久,后来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时人总是会产生许多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应,比如生病,与那里的人的思维发生冲突等等。
这时,就要求这个人作出改变,去适应那里的习惯……类似的,都市人看草原风景也要改变方式,否则就会陷入困惑。
板书:困惑。
这时作者指出,“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对草原,要用心去感受。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既是草原的特点,也是我们了解草原的所要的态度——用心去感受。
板书:不可看,只可感受因此蒙古人“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苍茫是草原人面对草原的一种心情,一种感受,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实际上是用心去体会草原。
板书:苍茫C、分析7——8段a齐读这两段b提问:为什么草原具有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学生回答)明确:草原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草原的变化多端(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具体分析:草原是辽阔无边的,所以看不到也看不尽,而草原的变化多端,就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得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到”;因为变化多端,我们可以看到草原各种各样的特点,所以“看不尽”。
这是草原的又一特点。
板书:看不到与看不尽D、分析9——10段a、“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不矛盾)以文中的句子解释(学生回答)明确:“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分析:“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也就是说,丰富是蕴涵在单一之中的。
草原首先给人以单一感。
“这颜色无疑是绿”,“无疑”也就是说,不用怀疑,草原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大片大片的绿。
“草就是海水,极单纯”这都表现了草原的单一,然而,这种单一,“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这就是草原的丰富。
正如作者指出的“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板书:单一中呈现丰富b、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回答)明确:从观海者的不同角度(岸上、船上),比较出草原的另一特点: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再进一步指出草原的辽远与苍茫,和给人的亲切感。
板书: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c、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比较出大海与草原的异同点。
在前面3——6段作者也用了对比的手法,那么,这么用有什么效果呢?(学生回答)(表达婉转含蓄,强化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板书:强化分析:在这里,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婉转而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
在这一部分可以让我们感觉:无论怎么比,大海是不如草原,我(作者)终是更喜欢草原的。
这是一个草原人对草原的赤子之心。
现在我们在看到3——6,刚刚我们通过对对比的分析,知道草原的一个特点是不可看,只可感受及人们看草原应持的态度(用心感受)。
草原牧人生在草原长在草原,与草原是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
他们深深的了解草原热爱草原,所以他们看草原是用心去看。
这就是草原之子的对家乡的细腻、柔情、深沉的爱。
板书:情感:细腻、柔情、深沉的爱E、分析11——12段a、学生齐读b、“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这里又出现一对相矛盾的词语。
刚刚我们分析了“单一”与“丰富”这对看似矛盾的词,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回答)明确:首先要注意两个词“首先”“第二个”,也就是说自由与不自由这两种感觉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依此而来。
当我们站在草原上,面对草原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自由。
(板书:自由)我们可以在这里骑马、摔跤……悠闲自在。
然而,正如作者接下来所说的“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大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有句话说“有比较才有差距”人与阔大无边的草原相比,自然就显得渺小与微不足道了。
而此前,人背负着种种世俗之事,荣誉、地位、权利、金钱……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拐杖”“人文背景”,人因此以为自己至高无上,骄傲、自大……然而面对草原的宽厚仁慈、自若坦然的阔大无边的胸襟时,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显得可悲、可笑了。
所以作者说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竟然”一词突显了人面对草原的感受以及“处境感”。
这就是草原给人自由感同时给予人的另一种体会“不自量由”“局促”。
(板书:局促)这种局促反映在“外来的旅人”身上,就是“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⑷分析作者对草原的感情及感悟(13——15段)①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②1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对草原、对家乡的深沉的爱,细腻柔情)A、“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赏析云杉在阳光的照射下,丛丛树影倒影在小溪的水面上。
水是流动的,树影也随着小溪的流动而一起一伏,于是就给人以载着、拥挤而来的感觉。
作者的观察细腻。
大家回去可以试一试,是不是这种感觉。
B、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为“母牛”“烈马”分析:母牛、烈马都是食草动物,是草原上最常见最普通的动物。
它们生长在草原上,草原养育了它们。
草原是它们的故乡,它们的母亲。
虽然二者的性格完全不同,母牛温顺,烈马暴躁,但它们面对草原面对故乡时,却表现出了类似的多大行为,表达了同样的感情——对草原的如同对母亲的深沉的爱,细腻柔情。
再这里,作者自比母牛烈马,实际上是作者的两种不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