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差错控制编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课件
其中任一码组在传输中若发现错误,则 将变成另一码组,由于是其中的一个码组, 这时传输错误在接收端就无法发现。
若将上述8种码组选择其中的4种作为许 用码组,例如选择
000 = 晴 011 = 云 101 = 阴 110 = 雨 用来传输信息,令其余4种作为禁用码组,即 001,010,100,111。
组码的结构如图5-3所示。
图5-3 分组码的结构
(4)码组重量
分组码的一个码组中“1”的数目,称为 码组重量,简称码重。
(5)码距
两个码组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码 组的距离,简称码距,又称为汉明(Hamming) 距离。
例如001,010,100,111这4个码组之间, 任意两个码组的距离均为2。
5.3.2 汉明码
汉明码是1950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汉明 (也译为海明)提出的,是第一个用于纠正 一位错码的效率较高的线性分组码。
目前,汉明码及其变型在数字通信系统、 数据存储系统中应用广泛。
本节以汉明码为例,介绍汉明码的构造 原理以及线性分组码的一般原理。
由于S取值有两种,因此只能代表有错和
行监督码元 ↓
0101101100
1
0101010010
0
0011000011
0
1100011100
1
0011111111
0
0001001111
1
1110110000
1
列监督码元 0 0 1 1 1 0 0 0 0 1
0
5.2.3 群计数码
把信息码元中“1”的个数用二进制数字 表示,并作为监督码元放在信息码元的后面, 这样构成的码称为群计数码。
前者主要用于发生零星独立错误的信道, 如卫星信道容易出现随机性错误;而后者则 用于对付以突发错误为主的信道,如短波信 道或存储系统。
若将上述8种码组选择其中的4种作为许 用码组,例如选择
000 = 晴 011 = 云 101 = 阴 110 = 雨 用来传输信息,令其余4种作为禁用码组,即 001,010,100,111。
组码的结构如图5-3所示。
图5-3 分组码的结构
(4)码组重量
分组码的一个码组中“1”的数目,称为 码组重量,简称码重。
(5)码距
两个码组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码 组的距离,简称码距,又称为汉明(Hamming) 距离。
例如001,010,100,111这4个码组之间, 任意两个码组的距离均为2。
5.3.2 汉明码
汉明码是1950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汉明 (也译为海明)提出的,是第一个用于纠正 一位错码的效率较高的线性分组码。
目前,汉明码及其变型在数字通信系统、 数据存储系统中应用广泛。
本节以汉明码为例,介绍汉明码的构造 原理以及线性分组码的一般原理。
由于S取值有两种,因此只能代表有错和
行监督码元 ↓
0101101100
1
0101010010
0
0011000011
0
1100011100
1
0011111111
0
0001001111
1
1110110000
1
列监督码元 0 0 1 1 1 0 0 0 0 1
0
5.2.3 群计数码
把信息码元中“1”的个数用二进制数字 表示,并作为监督码元放在信息码元的后面, 这样构成的码称为群计数码。
前者主要用于发生零星独立错误的信道, 如卫星信道容易出现随机性错误;而后者则 用于对付以突发错误为主的信道,如短波信 道或存储系统。
差错控制编码电信PPT课件
许用
禁用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杨会玉
2019年6月22日 11
通信原理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分组码基本原理
这时,能够发现 2个以下错码,或者纠正 1位 错码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杨会玉
2019年6月22日 12
通信原理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杨会玉
2019年6月22日 14
通信原理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2、码重和码组 码长(n):码组(码字)中的码元个数。
码重(w):把码组中“1”的个数目,简称码重。
码距(d):把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即两个
码组对应位模2和的重量,称为码组的距离,简 称码距。码距又称汉明距离。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分组码基本原理
将信息码分组,为每组信息码附加若干监督码的编 码称为分组码 。在分组码中,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 信息码元。
卷积码又称连环码。卷积码编码器把k比特信息段 编成n比特的码组,但所编的n长码组不仅同当前的k比特信 息段有关,而且还同前面的(N-1)个(N>1,整数)信息段有关
⤎ 另外4个码组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杨会玉
2019年6月22日 9
通信原理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分组码基本原理 情形1:没有冗余 —— 不能发现错误
情形2:加入冗余 —— 可以发现错误
冗余
许用码组
规则:使码组中 “1”的个数为偶数
禁用码组
⤎ 另外4个码组
码组对应位模2和的重量,称为码组的距离,简 称码距。码距又称汉明距离。
通信原理差错控制编码课件
汉明码特点:
式
中的等号成立,即:
最小码距: 编码效率:
d0 = 3 (纠1或检2)
r 是不小于3
的任意正整数
当 n很大和 r 很小时,码率 Rc 接近 1。
答:最小码距: d0 =3
故能 纠1 或检2
线性分组码的一般原理 H ---监督矩
阵
将前面(7, 4)汉明码的监督方程:
改写为:
表示成如下矩阵形式:
A(x) = h(x)g(x)
而生成多项式 g(x) 本身也是一个码组,即有
A (x) = g(x)
∵码组 A(x)是一个 (n – k)次多项式,故 xkA(x) 是一个n次多项式。
由式
可知, xk A(x)在模 (xn + 1) 运算下也是一个码组,故可写成
38
上式左端分子和分母都是n次多项式,故商式Q(x) = 1。上式可化成
§11.5
(n, k)线性分组码
基本概念
线性码:按照一组线性方程构成的代数码。
即每个码字的监督码元是信息码元的线性组合。 代数码:建立在代数学基础上的编码。
汉明码的构造原理
只有一位监督元
---监督关系式
若 S=0,认为无错(偶监督时);若 S=1,认为有错 。---检错
若要构造具有纠错能力的(n,k)码,则需增加督元的数目。
在上表中的(23, 12)码称为戈莱(Golay)码。其最小码距为7,能纠3个 随机错码;其生成多项式系数 (5343)8 = (101 011 100 011)2,对应 g(x) = x11 + x9 + x7 + x6 + x5 + x + 1,且解码容易,实际应用较多。
差错控制编码11PPT课件
本章内容目的要求
➢ 教学要求:了解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 线性分组码的一般构造原理及汉明码、循环码、卷积码的概 念。
➢ 内容提要: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及信道编码的概念;检错码; 线性分组码;卷积码。
➢ 重点:汉明码的生成矩阵、监督矩阵的计算;循环码的生成 矩阵、监督矩阵的计算。
➢ 难点:卷积码的原理。
2
➢ 差错控制方式
前向纠 错 FEC
发端
纠错码
收端
检错重 发 ARQ
发端
检错码 判决信 号
收端
混合纠 错 HEC
发端
检错和 纠错码 判决信 号
收端
图 9-1 差错控.制方式
3
1、检错重发方式:
(——计算机通信)
检错重发(ARQ)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只需要少量的冗余码,就可以得到极低的输 出误码率;
(4)按照信息码元在编码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可以 将它分为系统码和非系统码。
(5)按照纠正错误的类型不同,可以将它分为纠正随机 错误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码。
.
6
➢ 二、检错与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分组码
表示为(n,k), n表示码组的长度; k信息的长 度;r = n-k表示监督位长度。
几个概念: 码长n:码字中码元的数目; 码重w:码字中非0数字的数目;
2r 1n
knnn r12rr1 n
S a n 1 a n 2 . ..a 1 a 0
监督方程
若S=0,则无错;若S=1就认为有错。
.
20
二、汉明码(Hamming)
现以(7,4)分组码为例来说明线性分组码的特点。 设其码字为A=[a6 a5 a4 a3 a2 a1 a0],其中前 4 位是 信息元,后 3 位是监督元, 可用下列线性方程组来描 述该分组码,产生监督元。
➢ 教学要求:了解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 线性分组码的一般构造原理及汉明码、循环码、卷积码的概 念。
➢ 内容提要: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及信道编码的概念;检错码; 线性分组码;卷积码。
➢ 重点:汉明码的生成矩阵、监督矩阵的计算;循环码的生成 矩阵、监督矩阵的计算。
➢ 难点:卷积码的原理。
2
➢ 差错控制方式
前向纠 错 FEC
发端
纠错码
收端
检错重 发 ARQ
发端
检错码 判决信 号
收端
混合纠 错 HEC
发端
检错和 纠错码 判决信 号
收端
图 9-1 差错控.制方式
3
1、检错重发方式:
(——计算机通信)
检错重发(ARQ)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只需要少量的冗余码,就可以得到极低的输 出误码率;
(4)按照信息码元在编码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可以 将它分为系统码和非系统码。
(5)按照纠正错误的类型不同,可以将它分为纠正随机 错误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码。
.
6
➢ 二、检错与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分组码
表示为(n,k), n表示码组的长度; k信息的长 度;r = n-k表示监督位长度。
几个概念: 码长n:码字中码元的数目; 码重w:码字中非0数字的数目;
2r 1n
knnn r12rr1 n
S a n 1 a n 2 . ..a 1 a 0
监督方程
若S=0,则无错;若S=1就认为有错。
.
20
二、汉明码(Hamming)
现以(7,4)分组码为例来说明线性分组码的特点。 设其码字为A=[a6 a5 a4 a3 a2 a1 a0],其中前 4 位是 信息元,后 3 位是监督元, 可用下列线性方程组来描 述该分组码,产生监督元。
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全章课件
许用码组 禁用码组
冗余 规则:使码组中 “1”的个数为偶数
⤎ 另外4个码组
(奇数个错码)
也不能 纠正 错误 。
许用码组
例
禁用码组
这时,能够发现 2个以下错码,或者纠正 1位 错码 。
例
综上所述: k --- 信息码元位数
Rc n --- 编码后码字位数
不同的编码方法,检错 或 纠错 能力也不同 。
信噪比 (dB)
Pe
10-1
C点
10-2 10-3
D点
10-4
10-5
可见:能节省功率 2 dB
——称为编码增益
10-6
2PSK调制
编 码 前 A• •
B•
编 码
C
•后 •
D
信噪比 (dB)
—— 付出的代价是带宽增大。 因此,纠错码主要应用于功率受限而带宽不太受限的信道中。
传输速率RB 和 信噪比Eb/n0的关系
可以 其他 假设
2r 1 n
由表可见:
仅当一位错码的位置在a2 、a4、a5 或a6 时, 校正子S1为1;否则S1为 0。
S1 a6 a5 a4 a2 同理: S2 a6 a5 a3 a1
S3 a6 a4 a3 a0
a6 a5 a4 a2 0 a6 a5 a3 a1 0 a6 a4 a3 a0 0
➢ 对于3位的编码组,可用3维空间来说明
➢ 各顶点之间沿立方体各边行走的几何距离 —— 码距=2
(4个许用码组之间)
最小码距d0和检纠错能力的关系
对于(n,k)分组码,有以下结论:
检e个错码,要求:
d0 e1
纠t个错码,要求:
d0 2t 1
纠 t 个错码,同时检 e 个错码,要求:
冗余 规则:使码组中 “1”的个数为偶数
⤎ 另外4个码组
(奇数个错码)
也不能 纠正 错误 。
许用码组
例
禁用码组
这时,能够发现 2个以下错码,或者纠正 1位 错码 。
例
综上所述: k --- 信息码元位数
Rc n --- 编码后码字位数
不同的编码方法,检错 或 纠错 能力也不同 。
信噪比 (dB)
Pe
10-1
C点
10-2 10-3
D点
10-4
10-5
可见:能节省功率 2 dB
——称为编码增益
10-6
2PSK调制
编 码 前 A• •
B•
编 码
C
•后 •
D
信噪比 (dB)
—— 付出的代价是带宽增大。 因此,纠错码主要应用于功率受限而带宽不太受限的信道中。
传输速率RB 和 信噪比Eb/n0的关系
可以 其他 假设
2r 1 n
由表可见:
仅当一位错码的位置在a2 、a4、a5 或a6 时, 校正子S1为1;否则S1为 0。
S1 a6 a5 a4 a2 同理: S2 a6 a5 a3 a1
S3 a6 a4 a3 a0
a6 a5 a4 a2 0 a6 a5 a3 a1 0 a6 a4 a3 a0 0
➢ 对于3位的编码组,可用3维空间来说明
➢ 各顶点之间沿立方体各边行走的几何距离 —— 码距=2
(4个许用码组之间)
最小码距d0和检纠错能力的关系
对于(n,k)分组码,有以下结论:
检e个错码,要求:
d0 e1
纠t个错码,要求:
d0 2t 1
纠 t 个错码,同时检 e 个错码,要求:
差错控制编码资料课件
交织码
总结词
通过交织技术提高抗突发错误的性能
详细描述
交织码是一种通过交织技术实现的差错控制方法。它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打乱顺 序,然后再进行传输。由于突发错误的特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连续出现多个错 误,交织码通过打乱数据的顺序,使得连续的错误分散到不同的位置,从而提高数据的
抗突发错误性能。交织码在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对抗信道中的突发错误。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 CRC)等。
在编码过程中,会根据特定的算法和规则对数 据进行处理,以增加冗余信息并保证数据的完 整性。
解码过程详解
解码过程是将接收到的编码数据转换成原始数据的逆 过程。
解码器会根据编码过程中使用的算法和规则,对接收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出原始数据并检测和纠正
能力,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和通信领域。
海明 码
总结词
具有较强检错能力的线性分组码
详细描述
海明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通过将数据分为多个分组,并在分组之间添加校验位,以实现数据的差错 控制。海明码具有较高的检错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校验位的数量来进一步提高检错能力。海明码 在数据存储和通信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差错控制编码的重要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噪声、干 扰、衰减等),数据可能会发生错误。
差错控制编码能够有效地检测和纠正这些错误, 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许多应用中,如通信、存根据检测和纠正错误的能力,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分为纠错码和
其中的错误。
解码过程通常包括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和处理, 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04
差控制用景
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控制
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信号衰减、干 扰和噪声等因素,数据可能会出现错 误。差错控制编码能够检测和纠正数 据传输中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和可靠性。
差错控制编码基础课件
差错控制编码的重要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控制编 码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
当数据传输距离较长或通信信道 质量较差时,差错控制编码可以
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通过纠正错误,差错控制编码可 以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丢
失或损坏。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差错控制编码可以根据其实现原理分 为多种类型,例如奇偶校验码、海明 码、循环冗余校验码等。
提高存储设备性能
差错控制编码可以优化存储设备的 性能,从而提高存储和读取速度以 及降低错误率。
差错控制编码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图像和音频处理
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应用于图像和 音频处理领域,以保证图像和音
频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网络安全
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应用于网络安 全领域,通过纠正网络传输中的 错误,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
适用于不同通信协议
差错控制编码可以适用于各种通信协议,如TCP/IP、HTTP、FTP 等,为不同通信协议提供可靠的差错控制机制。
差错控制编码在数据存储中的应用
保证数据完整性
在数据存储中,差错控制编码能 够防止数据在存储和读取过程中 出现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
一致性。
增强数据可靠性
差错控制编码可以通过增加冗余信 息来增强数据的可靠性,从而避免 数据损坏或丢失。
根据编码过程中是否需要发送额外的 校验码,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分为简单 差错控制编码和复杂差错控制编码。
每种类型的差错控制编码都有其特定 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简单差错控制编码只需要发送额外的 校验码,而复杂差错控制编码需要发 送更多的信息以便进行更复杂的错误 纠正。
02
线性分组码
线性分组码的定义
线性分组码的定义是指将消息符号序列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若干组,每组包含k 个信息符号,然后通过添加r个校验符号,使得整个码组长度为n=k+r,这样的 码组称为线性分组码。
《差错控制编码》课件
01
传感器网络
利用差错控制编码提高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02
无线通信
在物联网的无线通信中应用差错控制编码,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差错控制编码的实现
硬件架构
介绍差错控制编码硬件实现的架构,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等主要组件。
硬件优化
探讨如何优化硬件架构,提高差错控制编码的效率。
硬件实现难点
分析差错控制编码硬件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挑战。
介绍差错控制编码的常用算法,如奇偶校验码、汉明码等。
软件算法
详细描述差错控制编码软件实现的流程,包括数据输入、编码处理和数据输出等步骤。
图像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编码概述:在图像传输过程中,由于图像数据量大、传输带宽有限等因素,容易发生传输错误。差错控制编码在图像传输中用于提高图像的传输质量和完整性。
差错控制编码的未来发展
算法优化
研究更高效的算法,提高编码和解码速度,降低计算复杂度。
03
数据存储
在物联网的数据存储中应用差错控制编码,增强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纠错能力
纠错能力是指纠错码能够纠正的错误比特数的最大值。不同的纠错码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
编码效率
编码效率是指数据比特数与校验比特数之比。编码效率越高,表示在传输同样多的数据时需要的额外比特数越少。
复杂度
复杂度是指实现纠错编码和解码所需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对于大规模集成芯片和实时系统,复杂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软件实现流程
探讨如何优化软件算法,提高差错控制编码的准确性和效率。
软件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态调整
探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差错控制编码的参数,以适应不同的通信环境和数据传输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n - 码率 (n - k) / k = r / k - 冗余度
5
➢ 自动要求重发(ARQ)系统 停止等待ARQ系统:半双工状态,传输效率低
发送数
据
1
2
ACK
接收数
据
1
2
3
3
4
ACK
NAK
ACK
3
3
4
有错码组
停止等待ARQ
5
5
ACK
NAK
5
5
有错码组
6 t
ACK
t
拉后ARQ系统:双工
重发码组
(1,0,0) a2
a0 (0,0,1) (1,0,1)
一般而言,码距是 n 维空间中单位正多面体顶点之间的汉 明距离。
10
一种编码的纠检错能力:决定于最小码距d0的值。 为了能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 e1
0123
A
B 汉明距离
e
d0
码距等于3的两个码组
为了能纠正 t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 2t1
0 1 2 34 5
A
B
t
t
d0
码距等于5的两个码组
汉明距 离
11
为了能纠正t个错码,同时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et1 (et)
At
e
Bt
1
汉明距离
码距等于(e+t+1)的两个码组
纠检结合工作方式: 当错码数量少时,系统按前向纠错方式工作,以节
省重发时间,提高传输效率; 当错码数量多时,系统按反馈重发的纠错方式工作,
若在此8种码组中仅允许使用4种来传送天气,例如:令 000 – 晴 011 – 云 101 – 阴 110 – 雨 为许用码组,
其他4种不允许使用,称为禁用码组。 接收端有可能发现(检测到)码组中的一个错码。
这种编码只能检测错码,不能纠正错码。
若规定只许用两个码组:例如 000 – 晴 111 – 雨
重发码组
发 送 数 1 2 3 4 5 6 7 5 6 7 8 9 10 11 9 10 11 12
据
ACK1
NAK5
ACK5
NAK9
接 收 数 1 2 3 4 5 6 7 5 6 7 8 9 10 11 9 10 11 12
据
有错码
有错码组
组 拉后ARQ系统
6
选择重发ARQ系统:双工,只选择重发错码
重发码组
重发码组
发送数据 1 2 3 4 5 6 7 5 8 9 10 11 9 12 13 14
ACK1
NAK5
ACK5 NAK9
ACK9
接收数据 1 2 3 4 5 6 7 5 8 9 10 11 9 12 13 14
有错码
有错码组
组
选择重发ARQ系统
ARQ和前向纠错比较:
优点
监督码元较少,即码率较高 检错的计算复杂度较低 能适应不同特性的信道
就能检测两个以下错码,或纠正一个错码。 8
➢ 分组码概念
分组码 = 信息位 + 监督位 分组码符号:(n, k)
其中,n - 码组总长度, k - 信息码元数目。
r = n – k - 监督码元数目。
分组码的一般结构:
信息 监督 位位
晴 00 0 云 01 1 阴 10 1 雨 11 0
an-1 an-2 ... ar ar-1 an-2 ... a0
以降低系统的总误码率。
12
11.3 纠错编码系统的性能
误码率性能和带宽的关系: 10-1
10-2
采用编码降低误码率,
所付出的代价是带宽的增大。 10-3
信道编码→码序列增大
当传信率不变时
Pe
10-4
→码元速率增大
10-5
→频域展宽=带宽增大
10-6
• 2PSK A •E
•B 编码后 • •C
D
Eb/n0 (dB)
第11章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
1
目标要求
基本要求 ➢ 掌握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 掌握常用的简单编码,熟练掌握线性分组码的 构造方法和纠、检错性能; ➢ 掌握循环码的构造原理和编解码方法。 ➢1 概述
➢ 信道编码: 目的: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方法:增加多余比特,以发现或纠正错误。
缺点
需要双向信道。 不适用于一点到多点的通信系统或广播系统。 传输效率降低,可能因反复重发而造成事实上的通信中
断。
7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 分组码举例 设:由3个二进制码元构成的编码,它共有23 = 8种不同的 可能码组:
000 – 晴 001 – 云 010 – 阴 011 – 雨 100 – 雪 101 – 霜 110 – 雾 111 – 雹 若一个码组中发生错码,则将收到错误信息。
4
➢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发端在信息码元中增加差错控制码元,称为监督码元, 利用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收端发现 或纠正错码。 差错控制编码用降低信息传输速率来换取提高传输可靠 性。
➢ 编码序列的参数
n - 编码序列中总码元数量 k - 编码序列中信息码元数量
r - 编码序列中差错控制码元数量 (差错控制码元,以后称为监督码元或监督位 )
➢ 差错控制:包括信道编码在内的一切纠正错误手段。 ➢ 产生错码的原因:
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串扰 加性干扰引起的信噪比降低 ➢ 信道分类:按照加性干扰造成错码的统计特性不同划分 随机信道:错码随机出现,例如由白噪声引起的错码 突发信道:错码相对集中出现,例如由脉冲干扰引起
的错码 混合信道
3
➢ 差错控制技术的种类: 检错重发: 能发现错码,但是不能确定错码的位置。 通信系统需要有双向信道。 前向纠错(FEC):利用加入的差错控制码元,不但能够发 现错码,还能纠正错码。 反馈校验: 将收到的码元转发回发送端,将它和原发送码元比较。 缺点:需要双向信道,传输效率也较低。 检错删除: 在接收端发现错码后,立即将其删除。 适用在发送码元中有大量多余度,删除部分接收码元不 影响应用之处。
编码和误码率关系
13
功率和带宽的关系:
10-1
10-2
采用编码以节省功率,并保
持误码率不变,付出的代价也是 带宽增大。
C→D→E
10-3
Pe
10-4
10-5
10-6
• 2PSK A •E
•B 编码后 • •C
D
Eb/n0 (dB)
编码和误码率关系
14
传输速率和带宽的关系
对于给定的传输系统,其传输速率和Eb/n0的关系:
t
k个信息位
r个监督位
码长 n = k + r
分组码的结构
分组码的参数:
码重:码组内“1”的个数
码距:两码组中对应位取值不同的位数,又称汉明距离
最小码距(d0) :各码组间的最小距离
9
码距的几何意义:以n = 3的编码为例
a1
(0,1,0)
(1,1,0)
(0,1,1)
(1,1,1)
(0,0,0)
5
➢ 自动要求重发(ARQ)系统 停止等待ARQ系统:半双工状态,传输效率低
发送数
据
1
2
ACK
接收数
据
1
2
3
3
4
ACK
NAK
ACK
3
3
4
有错码组
停止等待ARQ
5
5
ACK
NAK
5
5
有错码组
6 t
ACK
t
拉后ARQ系统:双工
重发码组
(1,0,0) a2
a0 (0,0,1) (1,0,1)
一般而言,码距是 n 维空间中单位正多面体顶点之间的汉 明距离。
10
一种编码的纠检错能力:决定于最小码距d0的值。 为了能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 e1
0123
A
B 汉明距离
e
d0
码距等于3的两个码组
为了能纠正 t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 2t1
0 1 2 34 5
A
B
t
t
d0
码距等于5的两个码组
汉明距 离
11
为了能纠正t个错码,同时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et1 (et)
At
e
Bt
1
汉明距离
码距等于(e+t+1)的两个码组
纠检结合工作方式: 当错码数量少时,系统按前向纠错方式工作,以节
省重发时间,提高传输效率; 当错码数量多时,系统按反馈重发的纠错方式工作,
若在此8种码组中仅允许使用4种来传送天气,例如:令 000 – 晴 011 – 云 101 – 阴 110 – 雨 为许用码组,
其他4种不允许使用,称为禁用码组。 接收端有可能发现(检测到)码组中的一个错码。
这种编码只能检测错码,不能纠正错码。
若规定只许用两个码组:例如 000 – 晴 111 – 雨
重发码组
发 送 数 1 2 3 4 5 6 7 5 6 7 8 9 10 11 9 10 11 12
据
ACK1
NAK5
ACK5
NAK9
接 收 数 1 2 3 4 5 6 7 5 6 7 8 9 10 11 9 10 11 12
据
有错码
有错码组
组 拉后ARQ系统
6
选择重发ARQ系统:双工,只选择重发错码
重发码组
重发码组
发送数据 1 2 3 4 5 6 7 5 8 9 10 11 9 12 13 14
ACK1
NAK5
ACK5 NAK9
ACK9
接收数据 1 2 3 4 5 6 7 5 8 9 10 11 9 12 13 14
有错码
有错码组
组
选择重发ARQ系统
ARQ和前向纠错比较:
优点
监督码元较少,即码率较高 检错的计算复杂度较低 能适应不同特性的信道
就能检测两个以下错码,或纠正一个错码。 8
➢ 分组码概念
分组码 = 信息位 + 监督位 分组码符号:(n, k)
其中,n - 码组总长度, k - 信息码元数目。
r = n – k - 监督码元数目。
分组码的一般结构:
信息 监督 位位
晴 00 0 云 01 1 阴 10 1 雨 11 0
an-1 an-2 ... ar ar-1 an-2 ... a0
以降低系统的总误码率。
12
11.3 纠错编码系统的性能
误码率性能和带宽的关系: 10-1
10-2
采用编码降低误码率,
所付出的代价是带宽的增大。 10-3
信道编码→码序列增大
当传信率不变时
Pe
10-4
→码元速率增大
10-5
→频域展宽=带宽增大
10-6
• 2PSK A •E
•B 编码后 • •C
D
Eb/n0 (dB)
第11章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
1
目标要求
基本要求 ➢ 掌握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 掌握常用的简单编码,熟练掌握线性分组码的 构造方法和纠、检错性能; ➢ 掌握循环码的构造原理和编解码方法。 ➢1 概述
➢ 信道编码: 目的: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方法:增加多余比特,以发现或纠正错误。
缺点
需要双向信道。 不适用于一点到多点的通信系统或广播系统。 传输效率降低,可能因反复重发而造成事实上的通信中
断。
7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 分组码举例 设:由3个二进制码元构成的编码,它共有23 = 8种不同的 可能码组:
000 – 晴 001 – 云 010 – 阴 011 – 雨 100 – 雪 101 – 霜 110 – 雾 111 – 雹 若一个码组中发生错码,则将收到错误信息。
4
➢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发端在信息码元中增加差错控制码元,称为监督码元, 利用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收端发现 或纠正错码。 差错控制编码用降低信息传输速率来换取提高传输可靠 性。
➢ 编码序列的参数
n - 编码序列中总码元数量 k - 编码序列中信息码元数量
r - 编码序列中差错控制码元数量 (差错控制码元,以后称为监督码元或监督位 )
➢ 差错控制:包括信道编码在内的一切纠正错误手段。 ➢ 产生错码的原因:
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串扰 加性干扰引起的信噪比降低 ➢ 信道分类:按照加性干扰造成错码的统计特性不同划分 随机信道:错码随机出现,例如由白噪声引起的错码 突发信道:错码相对集中出现,例如由脉冲干扰引起
的错码 混合信道
3
➢ 差错控制技术的种类: 检错重发: 能发现错码,但是不能确定错码的位置。 通信系统需要有双向信道。 前向纠错(FEC):利用加入的差错控制码元,不但能够发 现错码,还能纠正错码。 反馈校验: 将收到的码元转发回发送端,将它和原发送码元比较。 缺点:需要双向信道,传输效率也较低。 检错删除: 在接收端发现错码后,立即将其删除。 适用在发送码元中有大量多余度,删除部分接收码元不 影响应用之处。
编码和误码率关系
13
功率和带宽的关系:
10-1
10-2
采用编码以节省功率,并保
持误码率不变,付出的代价也是 带宽增大。
C→D→E
10-3
Pe
10-4
10-5
10-6
• 2PSK A •E
•B 编码后 • •C
D
Eb/n0 (dB)
编码和误码率关系
14
传输速率和带宽的关系
对于给定的传输系统,其传输速率和Eb/n0的关系:
t
k个信息位
r个监督位
码长 n = k + r
分组码的结构
分组码的参数:
码重:码组内“1”的个数
码距:两码组中对应位取值不同的位数,又称汉明距离
最小码距(d0) :各码组间的最小距离
9
码距的几何意义:以n = 3的编码为例
a1
(0,1,0)
(1,1,0)
(0,1,1)
(1,1,1)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