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一、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

1.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含义

(1)文学生产的含义

①广义的文学生产应当包括创作、出版、发行和阅读等要素。

②狭义的文学生产即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或本体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物化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

(2)文学传播的含义

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要使涂满字迹的手稿转化为文学消费者的消费对象,需要将其物化为文学书籍或其他媒体的文学读物,即经过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活动,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学传播活动。

(3)文学消费的含义

文学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②狭义的文学消费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2.文学传播的意义和方式

(1)文学传播的意义

文学书籍的出版、印刷、发行这一传播方式的出现,意味着一部依附于作家的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开始取得了物质外壳,与它的作者分离。此后,对作品的阅读、理解、阐释、评价,主要听命于它的新的主人——广大文学读者。

(2)当代文学传播方式呈现的态势

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及电子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并存和相互渗透。

3.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①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

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或者说,生产着新的消费者。

(2)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

①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

②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③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1.二重性的含义

一方面,文学产品属于一般商品消费;另一方面,文学消费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与精神享受以及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二重性质。

2.文学消费的一般消费性

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由于文学产品的创造不仅凝聚了作家的智慧和心血,而且作为物态化生产过程的产品,还凝聚了其他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消耗,因而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或价格。

3.文化市场对繁荣文艺的积极功能

(1)大大促进了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联系:

(2)意味着艺术生产者要树立市场观念和读者观念,按文化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

(3)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潜能,有助于艺术生产力的大解放;

(4)使艺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艺术的多元化,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因而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满足;

(5)文化市场的竞争机制还推动了艺术家对文艺观念、写作方法和艺术技巧的探索与创新,促进了文学生产的繁荣与发展。

4.文学消费的特殊消费性

(1)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2)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态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其中寓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

(3)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耗损,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各个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产品却具有超时代性,它们以其永久的艺术魅力而为历代读者所共享。

(4)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1.文学消费意识形态性的含义

文学消费与接受就是文学生产者(包括作家、出版家、书商以及文艺管理机构)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阅读欣赏,以传播他们所属的那个阶级或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

2.文学消费意识形态性的分类

就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而言,文学消费对意识形态的反应大约有三种模式:(1)文学消费直接为现行体制和社会结构服务,传播和再生产着现行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意识形态;

(2)文学消费为批判现行政治和经济制度股务,传播着批判现行制度不合理性的意识形态观念;

(3)声称文学消费与政治无关,声称文学远离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或超越主流的意识形态观念,即所谓非意识形态化。

(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1.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联系

文学消费是初级状态的或者说低层次的文学接受,而文学接受则是高级状态的或者说高层次的文学消费,二者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个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

二、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一)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

1.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的原因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形态和话语产品,其最基本的属性是审美的价值属性,文学的审美价值是文学艺术显著地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质之所在。因此,文学接受首先表现为审美活动。

2.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的含义

文学作品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吸引读者、感染读者、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格自由感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即为文学的审美属性。

3.文学的审美价值属性的来源

(1)文学作品并非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机械描摹,而是深深地渗透着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

(2)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本身也是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要来源之一。

(3)文学的审美价值属性的最根本的来源是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所造成的,既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的艺术世界或艺术境界。

4.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属性的层次

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属性本身也是分层次的,大多数美学家们都赞同把它们概括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等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三个层次。

5.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属性的作用

文学的审美属性是文学活动的其他各种文化属性赖以存在的基础,人们之所以愿意以文学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启迪自己的理智和智慧、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