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中心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的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 1、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能力暂时受限,而不是病理因素所 导致 • 2、解决问题的因难在于环境或资源不足 • 3、当人陷入问题时会产生改变问题的动力,但是,别忘 了人也有适应问题的本能 • 4、人们只想把问题减轻到可以忍受的地步,而不是根本 的解决问题 • 5、当人了解到他有问题时,而且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时,会采取行动解决
七、 在社会工作实务之运用
• 此部分内容的详情见我们组的案例视频及其讲解
八、任务中心取向之评估
(详情见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P209)
• 主要着重在指导性以及协助性的角色,协助案主厘清问题 并拟定改变方向,重视治疗关系,并将案主视为是有解决 能力的人,而不是认为他是个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 • 短期处置问题对于标的问题有明显的成效和令人满意的结 果(Koss&Butcher,1986;Ronney,1981)。(Reid(1978)以 实验组和控制组做研究。Estesin(1995)指出如果问题无 法聚焦时,效果必定不好。而且,任务中心取向采用主动 参与和解决问题,对于非自愿性的案主不适合采用这取向。 虽然有也人对签定契约的看法持负面的态度,但是任务中 心取向的工作模式在绩效上仍有如此的确实,仍得到肯定 和采用
任务中心取向的处遇过程有三个阶段
(详情见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P196)
• (一)、个案规划阶段:个案规划阶段主要是判断案主是不是适合接 受减除问题,主要包括转介、指出案主标的问题、订契约和简扼的早 期评估。这个阶段包括一下内容: 1.转介:若案主不是自愿,须评估转介的原因。 • 2.指认标的问题:Epstein说:指认标的问题第一步就是尽快做出研判 工作,协助案主做有效的问题解决评估。(注:研判标的问题的原则 有以下三项:A..标的问题必须是案主明确的,并表示愿意处理的问题 B.标的问题的研判C.标的问题必须是明确具体的) • 3.拟定契约:Epstein提到契约内容有下列几点: • 以案主角度去定义问题。 • 明确目标:案主期望的结果。 • 案主任务:清楚列出案主需要什么,必要时可做修正。 • 社会工作者任务:支持案主执行任务。 • 介入期限:通常是在八~十二次内,原则上每周一次,时间大约在二~ 四个月左右。 • 参与者:哪些人参与会议。 • 地点:会谈在哪进行。 • (具体的详细内容请查看那本理论书上的P200)
源自文库
法,即包括了最初的心理动力理论也包括现在融合实用的问题解决、 即包括了最初的心理动力理论也包括现在融合实用的问题解决、 危机干预、认知重建、行为技术和生态系统的干预等多种方法; 危机干预、认知重建、行为技术和生态系统的干预等多种方法;
二 、任务中心主要理论观点
(详情见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 P188)
五 任务中心取向问题处遇实施过程
• 任务中心取向认为案主的问题是有相关性的,并且一直的 在做改变。那当案主的问题具有多面性、动态性和复杂性 时,要解决哪一个问题和解决问题到什么程度,成为重要 的课题。 • 一个可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个可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①案主知道这一问题存在 • ②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 • ③案主愿意处理这一问题 • ④案主有能力处理这一问题 • 解决问题焦点: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询问案主最能够 解决问题的是什么,就是案主未被满足的需求,这需求必 须是案主想改变的,且是能被清楚定义并采取行动的,而 不是由机构来认定。
• 从基本假设来看理论观点:任务中心取向工作模式有认识 问题的意义、确认想要解决的问题、转为案主可以了解和 采取行动的任务(task)和哪些问题处置工作阶段和技术。 • 从理论观点来说基本假设:对案主问题之看法、归类问题 的类型,以及价值观和工作阶段和技巧。
三、任务中心取向基本假设(详情见社会工作理 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P189)
(二)问题类型(详情见社会工作理论——处遇
模式与案例分析P193)
任务中心模式的问题类型: 任务中心模式的问题类型: ☼ ①人际冲突 ☼ ②不良社会性关系 ☼ ③与正式组织互动中产生的问题 ☼ ④角色扮演上的困难 ☼ ⑤社会性变迁所带来的问题 ☼ ⑥反应性情绪困扰 ☼ ⑦社会资源不足 ☼ ⑧未被归类的心理以及行为问题
一 、任务中心取向的发展历史
• 任务中心模式,起源于60年代后期芝加哥大学 任务中心模式,起源于 年代后期芝加哥大学 年代后期芝加哥大学William J.Reid和Laura 和 Epstein的倡导。 的倡导。 的倡导 • 1972年,他们在《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提出“任务中心”概念 ,倡 年 他们在《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提出“任务中心” 导建立一个有时间限制,针对生活问题的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导建立一个有时间限制,针对生活问题的介入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希望在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明确的、案主自己选择的、 希望在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明确的、案主自己选择的、有限的目 从而提高个案社会工作的效率;希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 标,从而提高个案社会工作的效率;希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问题 的解决采用较快见效的调适方法。 的解决采用较快见效的调适方法。 • 在发展初期阶段,任务中心模式深受波曼及史杜特的影响。 在发展初期阶段,任务中心模式深受波曼及史杜特的影响。 • 发展到 年代,由于雷依德和爱泼斯坦的大力提倡,任务中心取向也 发展到70年代,由于雷依德和爱泼斯坦的大力提倡, 年代 日趋发展和完善,并经研究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日趋发展和完善,并经研究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 任务中心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最近发展很快,除了强调时间限制与 任务中心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最近发展很快, 效率之外,也强调兼收并蓄;它广泛吸收了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和方 之外, 兼收并蓄;
(三)结案阶段 (详情见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 P207)
• 描述以前和现在的标的问题样貌。 由工作员、案主及与 改变有关的他人共同评估。 • 计划未来及协助案主处理未来的问题。 • 例外还要制定额外的契约,使过程完整结束或建立新任务。 若案主与工作员或机构仍将持续接触,要有一明确的结束。 朝向长期处遇过程或安排追踪。 转介其他机构接受其他 服务。
六、 任务中心取向的实施技巧(详情见社会工作理 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P207)
• 任务中心实务工作过程的沟通架构分为系统性和反应性两种 (Reid& Epstein,1972)。系统架构有助于探讨案主问题、确认标的问题、 • 社会工作者该具有的实务技巧(Reid& Epstein,1972)
任务行程、设定时间限度、实践任务及有效的结束。反应架构则有:案 主反馈、案主的自我表达、使案主感到被接纳、以及让案主能了解与运 用社会工作者的助力。
• 探索:目的在提供社会工作者所需资料。探索会带来案主之改变。 • 结构化(structuring)说明目标和治疗性质,对问题、任务、时间性等组织 后作沟通,帮助案主明确化个人意愿、思考更加清楚,使案主了解要解 决什么问题,以及他要采取何种行动,此一技巧对教育较低的案主较有 用,尤其是不容易掌握会谈重点的案主。
2、执行阶段(详情见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
分析P201) • • • • • • • • 确认案主动机 确认任务的可行性 任务的可欲性(这是我想或是我该去做的吗?) 次任务与多元任务:又可细分为同时性和依序性任务。同 时性任务例: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餐。依序性任务指的 是一个任务执行完后,再执行下一个任务。 开放性与封闭性任务:开放性任务(open task):没有结束 点的任务,例结交新朋友。 封闭性任务(closed task)指有结束点的任务,例如参加俱 乐部、缴交学费。 任务的形成 任务的执行
四、任务中心模式的特质和问题类别
• (一)特质: • 1. 任务中心模式最主要的特色在于简要与有时间限制的, 属于短期处遇。强调短期介入,约在二至四个月的时间内 安排八至十二次会谈,平均每周有一次的会谈。 • 2.任务中心模式有相当的特殊性,即它提供的是 任务中心模式有相当的特殊性,
关于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框架, 关于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框架,对具体治疗方法的 选择没有具体规定,而是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
吴红丹 张倩楠 尤芳清 高新胜 廖念玲 刘军
• • • • • • • •
一 、任务中心取向的发展历史 二 、任务中心主要理论观点 三、任务中心取向基本假设 四、任务中心模式的特质和问题类别 五 任务中心取向问题处遇实施过程 六、 任务中心取向的实施技巧 七、 在社会工作实务之运用 八、任务中心取向之评估
• 改变导向之技巧:
• (1)增强觉知(enhancing awareness),协助案主达成任务,增进案主觉知 之技巧包括反馈、澄清、反映、面质等等。 • (2)鼓励(encouragement):正向反应或者是对案主态度表示赞成。 • (3)指导(direction):针对案主所不知道或者是没想到的行动或思考,社工 应以同理心方式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