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一年级科学课程纲要下期(大象版)
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1水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通过问题驱动,从5瓶失去标签的液体中找出水,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探究、认识水的特征。
初步认识研究计划,感受研究计划的作用,按一定顺序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进行细致观察。
学生对观察的方法在上学期已经有了认识和体验,知道可以通过眼、鼻、耳、舌头、手等对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声音、触摸感等进行观察。
但对于研究计划的接触还是第一次。
本单元将用一个单元的内容指引学生对研究计划进行初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到研究计划对探究活动的帮助指导。
本课的实验材料较为简单,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收集的材料,老师只要注意实验材料的卫生安全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了。
【教学目标】1.知道水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
2.认真阅读实验计划,按计划进行探究,初步体验探究计划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5个透明瓶子(杯子)分别装上水、牛奶、盐水、醋、葡萄糖水,并标上编号(必须是干净可品尝的)【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出示五杯液体)同学们,这里有5个杯子,分别装了不同的液体,其中只有一杯是水,你能找出来吗?生:可以。
师:说说看,你根据什么来找?生:闻一下,没有味道的就是水。
师:你说的是没有气味吧?我们用鼻子闻到的是气味,用舌头尝到的才是味道。
你的方法很科学,我们就是要根据水的特征来判断。
为了准确判断,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特征吧。
二、制订计划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科学观察的方法,小组讨论讨论,我们“可以用观察水的”(也可以借助学生活动手册连一连,研究水的特征时运用了哪些器官)生:讨论——汇报——交流师:老师把大家想到的整理出来,做成一个研究计划,这样就能让我们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也能保证观察更全面、细致、准确。
(出示《“水的特征”研究计划》)。
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为了安全,我们做实验时,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那么谁有更好的办法呢?那么谁有好办法呢?生:我们可以把手伸到容器口,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把物品的气味扇到自己的鼻孔,用鼻子闻此空气。
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1水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通过问题驱动,从5瓶失去标签的液体中找出水,以此激发学生新奇心和探究爱好,探究、相识水的特征。
初步相识探讨方案,感受探讨方案的作用,按确定依次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进展细致视察。
学生对视察的方法在上学期已经有了相识和体验,知道可以通过眼、鼻、耳、舌头、手等对物体的颜色、形态、气味、味道、声音、触摸感等进展视察。
但对于探讨方案的接触还是第一次。
本单元将用一个单元的内容指引学生对探讨方案进展初体验,扶植他们相识到探讨方案对探究活动的扶植指导。
本课的试验材料较为简洁,都是生活中常见,简洁搜集的材料,老师只要留意试验材料的卫生平安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试验了。
【教学目的】1.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透亮、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
2. 细致阅读试验方案,按方案进展探究,初步体验探究方案的重要性。
【教学打算】材料打算:5个透亮瓶子〔杯子〕分别装上水、牛奶、盐水、醋、葡萄糖水,并标上编号〔必需是干净可品味的〕【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出示五杯液体〕同学们,这里有5个杯子,分别装了不同的液体,其中只有一杯是水,你能找出来吗?生:可以。
师:说说看,你根据什么来找?生:闻一下,没有味道的就是水。
师:你说的是没有气味吧?我们用鼻子闻到的是气味,用舌头尝到的才是味道。
你的方法很科学,我们就是要根据水的特征来推断。
为了精确推断,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水的特征吧。
二、制订方案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科学视察的方法,小组探讨探讨,我们“可以用视察水的〞〔也可以借助学生活动手册连一连,探讨水的特征时运用了哪些器官〕生:探讨——汇报——沟通师:老师把大家想到的整理出来,做成一个探讨方案,这样就能让我们根据确定依次进展视察,也能保证视察更全面、细致、精确。
〔出示“水的特征〞探讨方案〕。
在这里,老师要提示大家,为了平安,我们做试验时,制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味试验用品,那么谁有更好的方法呢?那么谁有好方法呢?生:我们可以把手伸到容器口,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把物品的气味扇到自己的鼻孔,用鼻子闻此空气。
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1.1水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就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通过问题驱动,从5瓶失去标签的液体中找出水,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究兴趣,探究、认识水的特征。
初步认识研究计划,感受研究计划的作用,按一定顺序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进行细致观察。
学生对观察的方法在上学期已经有了认识与体验,知道可以通过眼、鼻、耳、舌头、手等对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声音、触摸感等进行观察。
但对于研究计划的接触还就是第一次。
本单元将用一个单元的内容指引学生对研究计划进行初体验,帮助她们认识到研究计划对探究活动的帮助指导。
本课的实验材料较为简单,都就是生活中常见,容易收集的材料,老师只要注意实验材料的卫生安全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了。
【教学目标】1、知道水就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
2、认真阅读实验计划,按计划进行探究,初步体验探究计划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5个透明瓶子(杯子)分别装上水、牛奶、盐水、醋、葡萄糖水,并标上编号(必须就是干净可品尝的)【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出示五杯液体)同学们,这里有5个杯子,分别装了不同的液体,其中只有一杯就是水,您能找出来不?生:可以。
师:说说瞧,您根据什么来找?生:闻一下,没有味道的就就是水。
师:您说的就是没有气味吧?我们用鼻子闻到的就是气味,用舌头尝到的才就是味道。
您的方法很科学,我们就就是要根据水的特征来判断。
为了准确判断,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特征吧。
二、制订计划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科学观察的方法,小组讨论讨论,我们“可以用观察水的”(也可以借助学生活动手册连一连,研究水的特征时运用了哪些器官)生:讨论——汇报——交流师:老师把大家想到的整理出来,做成一个研究计划,这样就能让我们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也能保证观察更全面、细致、准确。
(出示《“水的特征”研究计划》)。
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为了安全,我们做实验时,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那么谁有更好的办法呢?那么谁有好办法呢?生:我们可以把手伸到容器口,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把物品的气味扇到自己的鼻孔,用鼻子闻此空气。
一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材来源: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适用年级:一年级课时:16课时设计者:科学备课组一、背景: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到形象思维过渡阶段,注意力差,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与老师的叫,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放方法来表达上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寓意是还是比较薄弱。
二、目标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内容教学内容准备单元分工合作找证据第一单元水与溶解 1.、水的特征 2水和盐的故事 3、谁能溶解哪些物质第二单元植物保育员 1、认识常见植物 2、缺水的吊兰 .3.、阳光与凤仙花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 1、太阳与我们 2、太阳与植物的影响3、多边的月亮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知多少 2、找空气 3、观察空气反思单元我们也在找证据四、实施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科书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1、.观察是本期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2、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也是需要加强和培养的五、评价一、评价原则实事求是,公平、公正、鼓励性原则,采用笔试、面试、小组合作等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
一年级科学课程纲要下期(大象版)

一年级科学课程纲要下期(大象版) 一年级科学课程纲要(大象版)
1. 大象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 大象的体型、皮肤和鼻子的特点
- 大象的饮食习性和生活习惯
- 大象的智商和社交行为
2. 大象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 大象的生命阶段和生长过程
- 大象的繁殖方式和生育习性
- 大象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结构
3. 大象的栖息地和保护
- 大象的生态环境和栖息地需求
- 大象所面临的威胁和保护问题
- 保护大象的方法和意义
4. 大象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 大象在农业和运输方面的应用
- 大象在文化和宗教中的象征意义
- 大象和人类的关系与互动
5. 探索大象的科学知识
- 大象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
- 大象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 大象的感知能力和智力发展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大象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同时提高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1水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通过问题驱动,从5瓶失去标签的液体中找出水,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探究、认识水的特征。
初步认识研究方案,感受研究方案的作用,按一定顺序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进展细致观察。
学生对观察的方法在上学期已经有了认识和体验,知道可以通过眼、鼻、耳、舌头、手等对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声音、触摸感等进展观察。
但对于研究方案的接触还是第一次。
本单元将用一个单元的容指引学生对研究方案进展初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到研究方案对探究活动的帮助指导。
本课的实验材料较为简单,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收集的材料,教师只要注意实验材料的卫生平安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了。
【教学目标】1.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
2. 认真阅读实验方案,按方案进展探究,初步体验探究方案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5个透明瓶子〔杯子〕分别装上水、牛奶、盐水、醋、葡萄糖水,并标上编号〔必须是干净可品尝的〕【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出示五杯液体〕同学们,这里有5个杯子,分别装了不同的液体,其中只有一杯是水,你能找出来吗?生:可以。
师:说说看,你根据什么来找?生:闻一下,没有味道的就是水。
师:你说的是没有气味吧?我们用鼻子闻到的是气味,用舌头尝到的才是味道。
你的方法很科学,我们就是要根据水的特征来判断。
为了准确判断,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特征吧。
二、制订方案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科学观察的方法,小组讨论讨论,我们“可以用观察水的〞〔也可以借助学生活动手册连一连,研究水的特征时运用了哪些器官〕生:讨论——汇报——交流师:教师把大家想到的整理出来,做成一个研究方案,这样就能让我们按照一定顺序进展观察,也能保证观察更全面、细致、准确。
〔出示"“水的特征〞研究方案"〕。
在这里,教师要提醒大家,为了平安,我们做实验时,制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则谁有更好的方法呢?则谁有好方法呢?生:我们可以把手伸到容器口,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把物品的气味扇到自己的鼻孔,用鼻子闻此空气。
一年级科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科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使他们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1.生活中的科学学习认识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如动植物、天气、季节等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进行观察和提问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2.科学常识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如动物的分类、植物的生长等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3.科学实验学习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溶解实验、观察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培养科学思维能力4.天文地理学习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天体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天文地理知识的兴趣和了解5.环境保护学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参与环保活动三、教学方法视频教学:通过播放有趣的科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和实验过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实践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索,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问题导向: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图表、幻灯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四、教学评价实验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包括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等方面。
知识掌握评价: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概念的理解深度等方面。
观察与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对生活和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包括问题的提取、观察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
科学思维评价: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逻辑的清晰性等方面。
教师将根据以上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大象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大象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11人,经过学前教育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期课程纲要》
设计者: 张璐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
课程名称: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大象出版社一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材来源:大象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时:18课时
一、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到形象思维过渡阶段,注意力差,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二、教学指导思想
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把“制订计划”和“搜集证据”确定为一年级下学期的主要探究目标,是教学的重点,也即难点。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六、课程实施建议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科书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1.观察是本期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2.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
论的习惯也是需要加强和培养的。
七、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鼓励性原则、前瞻性、发展性、科学性和灵活性、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小组、教师三者相结合)、形成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学生笔试、面试、小组合作等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创造力发展,个别项目引入自评、组评、家长评、教师评,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二)评价内容
1.教师观察:平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学生活动手册:通过配套手册的检查和批改,了解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
3.材料准备:教师希望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态度。
4.期末测评:对学生一学期掌握情况的整体测试。
(三)评价过程
评价从六个方面入手:1.学习习惯占10%。
2.课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占10%。
3.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占20%。
4.材料准备占20% 。
5.社团及比赛参与占10%。
6.期末测评30%。
六、所需条件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科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利用科技馆、阅览室等进行科学学习,挖掘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科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