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课题2.2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2圆的对称性(2)》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OCDA2.总结 垂径定理:数学语言(符号)表述: 板书垂径定理的内容活动意图:本环节要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思考,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环节采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归纳得出垂径定理性质。
环节三:运用新知 教师活动4例1.如图,以点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点C 、D 。
线段AC 与BD 相等吗?为什么?例2:如图,已知在⊙O 中,弦AB 的长为8㎝,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求⊙O 的半径。
变式:在半径为5㎝的⊙O 中,有长为8㎝的弦AB ,求点O 到AB 的距离。
想一想:若点P 是AB 上的一动点,你能写出OP 的范围吗?学生活动4(1)例1需要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添加辅助线常用的方法.(2)学生独立分析,老师板书,写出证明过程.例2是例1的延伸,要求学生在课堂作业纸上完成,并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关注证明过程是否规范.变式:生生互动完成!想一想:学生合作完成,并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归纳活动意图:本环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包括例1在内的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与物理、代数相关的变式题组训练二,让学生尝试。
采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体验垂径定理性质的应用。
环节四:课堂小结OABOFEDCBA7.板书设计 2.2圆的对称性(2)垂径定理:例题板书:(略)学生板书:(略)数学语言(符号)表述: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过⊙O内一点P,最长的弦为10cm,最短的弦长为8cm,则OP的长为 .2.⊙O中,直径AB ⊥弦CD于点P ,AB=10cm,CD=8cm,则OP的长为 cm.3.⊙O的弦AB为103cm,所对的圆心角为120°,则圆心O到这条弦AB的距离为___4.已知: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点E,AE=1,BE=5, AEC=45°,求CD的长。
(议题式教案)2.2 做更好的自己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年版)
2.郑钦文怎么样成长蜕变,赢得奥运冠军的?
3.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这对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何启示?
议学成果: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1.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做法)
2.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做法)
3.不断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做法)
4.不断发展自己的潜能(激发潜能的做法)
5.做更好的自己,是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实现的。
设计意图
以郑钦文夺冠后的采访视频为情境,通过序列化的任务探究,引导学生把握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探究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养。
6.板书设计
为什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欣赏自己
接纳自己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完善自己
激发潜能
为他人、为社会服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采访父母、老师,同学听取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完善自己的建议,形成做更好的自己计划书。
8.课堂评价量表。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一单元2.2《做更好的自己》(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2 做更好的自己学习内容:本框“做更好的自己”分析接纳与欣赏自己在行为上的表现和要求,鼓励学生做更好的自已,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运用活动“面对不完美”,引导学生认识到接纳自已不满意的部分很难,需要乐观的心态、勇气和智慧,思考坚持原则和重视别人建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接纳、欣赏自己的内涵。
通过讨论“接纳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思考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有关问题,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做更好的自己的含义。
基础学情: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如何?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别人如何看待我?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
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接纳自己、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第一个学年,也是他们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一个过渡阶段。
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和自我认识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道德生活经验和道德认知,那些缺乏鲜活事例支撑的抽象表述对他们缺乏吸引力,难以激起他们内心的关注。
因此,课程内容以思想认识中真实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体验和分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的意义,在欣赏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过程:【全红婵巴黎奥运夺冠视频导入,揭示课题】运用巴黎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完美演绎以及面对面访谈全红婵谈到不会见好就收,会做更好的自己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眼中全红婵的跳水简直完美,视频中外国解说者直呼全红婵的完美,但在面对面访谈中,全红婵说还要做更好的自己,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寻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一生活观察】生活片段:进入初中以后,小蓉总是会不自觉地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
有时候,她为自己感到骄傲,学习勤奋,做事认真,考虑周到,关心别人,在音乐方面有些天赋…但有时候,她又羡慕别人:别人能把平淡无奇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别人能轻松解决棘手的问题;别人谈论的很多话题她都没关注过,她甚至觉得自己与同学相比有些“孤陋寡闻”……有时候,她会学着别人的样子说话、做事,但这又让她觉得很累。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2.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2.2《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提示】
昆虫的特点:
◆都有六条腿,也就是三对足。
◆都有触角,也叫触须。
四、作业布置
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动物。
你对这些动物还想知道哪些呢?课后继续探索。
辨别拓宽知识面
培养探究动物兴
趣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
动物,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通过实地观察,
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能利用简单
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能用图画
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增强探索
动物的兴趣;增强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课堂
板书
喜鹊、麻雀、燕子
蚂蚁、蚯蚓、潮虫
校园里的动物蜗牛
蜜蜂、蝴蝶
蜘蛛板书设计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2、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3、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4、鱼等动物的卵外部没有硬壳,鸡等动物的卵外部有硬壳5、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6、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动物,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科学探究1、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2、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3、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科学态度1、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2、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重点了解卵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难点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蚕的卵虽然很小,但肉眼能看到。
寄生虫的卵需借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鸵鸟卵却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卵。
2、卵是动物生命历程的第一个发育阶段,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使种族得以延续的,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
3、自然界中动物的卵多种多样,你见过哪些?(展示图片)看图交流从学生熟悉的蚕卵、鸵鸟卵入手,认识动物卵的差异了解卵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其他动物的卵的样子讲授新课一、探究:卵的外形特征1、这些动物的卵,如果和蚕卵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提示】(1)我们发现,蚕卵很小,和它一样的有鱼卵、蛙卵和蚂蚁卵,而鸡卵、乌龟卵和蛇卵却都比它大。
(2)我们还发现,蚕卵没有硬壳,和它一样的有鱼卵、蛙卵和蚂蚁卵,而鸡卵、乌龟卵和蛇卵却有硬壳。
比较交流通过比较了解卵的外形特点,并能依据这些特点给卵分类(3)如果借助放大镜观察动物卵的外形,还会发现哪些不同?【提示】鸡卵的外壳表面,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表面凹凸不平,卵壳上有小孔。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
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
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
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
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讲授新课】一、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
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一)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成因:内力挤压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①从形态看: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②从新老关系看: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③从地貌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3、地形倒置(外力充分侵蚀后)成因:外力作用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②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4.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背斜①石油天然气: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②隧道: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③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向斜①地下水:底部低凹,易汇集地下水,承受静水压力。
②探矿: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煤、铁等保留较好。
(二)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2.分类: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地貌错断现象。
(错断原有地貌,形成新的地貌。
)①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②如果断层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地垒(相对上升岩块):断块山或高地(华山、泰山、庐山)地堑(相对下降岩块):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断块山1.概念: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2.2简单事件的概率(1)教案
2.2简单事件概率(1)教案概率:在数学上,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用英文probability的第一个字母p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表示。
事件A发生的概率也记为P(A),事件B发生的概率记为P(B),依此类推。
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且互相排斥,且所有可能结果总数为n,事件A包含其中的结果总数为m(m≤n),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1)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2)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3)若A为不确定事件,则0<P(A)<1讲授新课三、典例精讲例1 一项答题竞猜活动,有6个式样,大小都相同的箱子中有且只有一个箱子藏有礼物。
参与选手将回答5个问题,每答对一道题,主持人就从6个箱子中去掉一个空箱子。
而选手一旦答错,即取消后面的答题资格,从剩下的箱子中选取一个箱子。
求在分析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关键要弄清两点:(1)此事件的活动过程通过例题的解答,让学生真正掌握概率公式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变相思考问题的能力。
4.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小球若干个,它们只有颜色不同,其中有白球2个、黑球1个.已知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12.(1)求口袋中有多少个红球;(2)求从口袋中一次摸出2个球,是一红一白的概率.要求画出树状图.解:(1)设口袋中有x 个红球, 根据题意得2x +2+1=12,解得x =1,即口袋中有1个红球.(2)记两个白球分别为白1和白2,树状图如图所示:摸到一红一白的概率为P =412=13. 5.小明和小刚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做配紫色游戏,游戏规则是:分别旋转两个转盘,若其中一个转盘转出了红色,另一个转出了蓝色,则可以配成紫色,此时小刚得1分,否则小明得1分.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公平,如何修改规则才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解: 第一个转盘第二个转盘 红 黄 蓝红(红,红) (黄,红) (蓝,红)白 (红,白) (黄,白) (蓝,白)蓝 (红,蓝) (黄,蓝) (蓝,蓝)∴配成紫色的概率为P =29,配不成紫色的概率为P =79,∴小刚平均每次得分:29×1=29率,小明平均每次得分:79×1=79.∵29≠79, ∴游戏对双方不公平. 修改规则略.课堂小结1.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且互相排斥,且所有可能结果总数为n ,事件A 包含其中的结果总数为m(m ≤n),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A)=2.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经常采用列表法.树状图法: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可采用树状图法.。
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及反思
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空气”单元第二课,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聚焦版块通过让学生预测“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引出研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的问题。
探索版块,包括压杯入水、打孔观察和打气观察三个主要环节,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压杯入水实验中纸团不会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打孔观察实验中纸团完全浸湿了是因为水进入了杯子,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打气观察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到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研讨版块,通过在研讨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拓展版块,通过小挑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空气把瓶中的水挤出来,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也会占据空间。
【学情分析】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对于空气也会占据空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创新永无止境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回顾艰难创业路,
思考:有人说,创新就该追求原创;有人说,我国发展起点低,创新应当从模仿开始。结合王传福的讲话,谈谈你对创新的看法。
提示: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我国科技发展起点低,可以先从模仿开始,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再创新,最终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
课题
《创新永无止境》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我国的科技现状,明确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道德修养: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热爱科学、热爱创新。
1.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2.我国应该怎样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3.为什么必须重视发展教育?
4.创新精神的表现?
5.如何激发创新活力?
引出本课主题—创新永无止境。
思考:探月蓝图,已经绘就。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学生阅读中国探月历程,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
讲授新课
第一目题创新强国
探究一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思考:各国耗费巨资发展航空航天工程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企业重视创新】
思考:比亚迪的做法给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带来什么启示?
提示: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材料二【培养创新精神】
思考:结合下面材料理解什么是创新精神?
笔记创新精神的表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享受学习》优质教学设计
2.2享受学习教学设计《享受学习》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的第二框。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到初中学习的新特点,而且初步懂得如何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成为一个学习的管理者。
本节内容是对上面所学内容的深化,即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享受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框由“学习中的苦与乐”和“探索世界的奥妙”两目内容组成。
学习本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真正乐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真正做到珍惜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因此,本框内容在教学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学习是苦乐交织的事;2、体会学习的苦恼与困扰,也体会学习的快乐与自豪;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如何学会学习;4、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体验法、讨论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活动中掌握如何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学习的苦与乐,正确认识学习中的苦与乐;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学习的苦与乐,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与痛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
教师准备:搜集学习困惑的视频和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制作课件;学生准备:采访身边的人的学习习惯与好的学习方法及建议;上网查阅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好预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你是否知道在世界的一些地方,还有一些儿童因为战争、贫穷、疾病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求知的渴望,失学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沉重的阴影和不可弥补的遗憾。
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导入:对他们来说学习是来之不易的,反观我们,又是怎么看待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二课第二框享受学习。
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3. 《空气的守护者》:介绍空气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等,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保护。
- 视频资源:
1. 空气实验视频:通过实验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流动、空气压力的现象,加深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2. 空气污染纪录片:通过纪录片,学生可以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及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可以选择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资源。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八、内容逻辑关系
1. 实验一:吹气球实验,让学生通过吹气球感受空气占据空间。
2. 实验二:纸片飘落实验,让学生观察纸片在空气中的飘落现象,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3. 实验三:空气压缩实验,让学生通过压缩空气,观察气体的体积变化,进一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具体目标如下:
- 实物模型:教师将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空气压缩器、空气流动演示仪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 实验材料:教师将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如气球、纸片、塑料管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活动。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空气的现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空气占据空间的奥秘。
2.2数轴教学设计(精选6篇)
2.2数轴教学设计2.2数轴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2数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2数轴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出示投影1)三个温度计。
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数轴的画法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
(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出示投影1)(1)原点表示什么数?(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2 氧气 课程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铁丝C.红磷D.硫粉【答案】B【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C.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答案】D【解答】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不是消耗氧气,故B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故C错误;D、氧气由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故D正确。
故选:D。
4·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D.分别加入蒸馏水【答案】A☆知识2:化合反应和缓慢氧化【教师】呈现PPT,提出问题。
【归纳总结】(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其形式为:A+B→AB(多变一)。
(2)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3)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教师】展示视频【缓慢氧化】缓慢氧化的特点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
【跟踪练习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小组内讨论总结上述反应的特征,归纳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
仔细观看视频,阅读P35,完成学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2 雨和雪 (教案)
1.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模拟实验
提示:
(1)考虑模拟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2)如何操作模拟雨的形成?简单整理出实验操作步骤。
2.分组交流汇报
3.总结
实验步骤:
探究(预设15分
钟)实验提示和安全提示
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1.准备实验器材
2.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实验记录。
4.实验时注意安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提高
学生学会合作的意识。
四、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预设10分钟)
1.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整理信息
可以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或者流程图的方式,整理出实验现象
和结果。
3.汇报、交流、总结
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形
成证据,并按对应关系将自
己的假设和证据进行交流和
解释,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雨0℃以上雪 0℃以下水的蒸发和凝结。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和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教材分析】本单元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而是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经的路线—电路,并让学生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从而在后面的几课中不断去巩固这一概念。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灯泡的结构以及如何让它亮起来,第三部分展示研讨亮起来的小灯泡电流的流动路线,即初步建立电路概念。
【学情分析】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4-4+2.2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教案
θ ; )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堂训练
• 当堂检测题,下课前交
人体呼出的气体 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高于空气中二 氧化碳的含量 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高于呼出气体 中的氧气含量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 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4、取两块玻璃片,对其 中一块呼气,并与空气中 的另一块对比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 现象;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 有水珠出现
呼出气体中水蒸 气含量高于空气 中水蒸气含量
思考: 1、饼干拆封后,如果长时间放置会 变软,这是为什么?
饼干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后变软。
2、大多数人早晨起床后,都会打开窗户 或到室外运动,呼吸外面的空气,这样 会感到脑袋清醒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室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
【比一比,看谁会做下面练习】:
• 1、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 ( 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且浑浊越多,说明( 二氧化碳 )气体 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 够多)。 •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 氧气 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即( )可以助燃。 •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熄灭 ), 即(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第二次自学检测
实验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 出的气体,(见教材14页 插图),另外的两个空瓶 盖好,内部为空气. 现象 结论
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 出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 现象;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 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 澄清石灰水,振荡.
浊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 现象;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 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第2课时)
金铺初中
田建伟
学习目标 • 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 出的气体的探究,培养学生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 描述能力。
第一次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 看课本第14页1-4段内容,结合生活 经验 ,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比一比 ,谁在2分钟后能准确的完成下列问 题:
第三次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3】请大家先用2分钟时 间看课本13页探究实验报告,自学 完成下面问题,2分钟后,看看谁 探究实验报告写的好? 1、科学探究实验主要环节有哪些?
1 提出问题 2 假设或猜想 3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 收集证据 6 分析论证 7 评估 8 合 作与交流
当堂训练
• 1、有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空气、氧气、二 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去鉴别它们时 氧气 • (1)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_________ 空气 • (2)木条燃烧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 二氧化碳 • (3)能使木条熄灭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 • (1)许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 氧气 有______ • (2)麻花、饼干等食品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不 松脆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 水蒸气 • (3)澄清石灰水敞口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 面上有一层白膜出现,说明空自学指导开始 自学,先用2分钟看课本第14页实验步 骤1-4自学完成下面问题。如有问题可 小声讨论 。2分钟后学生分组实验。 • 注: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记录实验 中有哪些现象?赛一赛,谁在6分钟后 能准确的完成下列问题:
• 1、实验中有哪些现象? • 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到底有何不同? • 3、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独 立思考, 填写下面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