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名词解释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2、解释的验证以及假说演绎法3、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证明某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方法—自交或测交5、判断某显性个体是纯合子or杂合子(1)植物:自交,测交,检测花粉类型,单倍体育种(2)动物:测交5、显隐性判断6、概率计算:叉乘法;配子法;是否乘1/2的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子代的各基因型概率,7、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2)致死现象:基因型致死(显性,隐性),配子致死(3)和染色体变异联系【显隐性判断】【定义法】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假设法】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直毛则直毛为隐形B.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个体均可为直毛C.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一致,则直毛为显形D.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则直毛为隐形【性状分离法】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多基因遗传名词解释
多基因遗传名词解释多基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的表现受多个基因的共同影响的遗传方式。
与单基因遗传不同,多基因遗传形成一个连续变异的表型分布,这个分布通常服从正态曲线,而不是具有离散的表型。
下面是一些与多基因遗传相关的名词解释:1. 多基因:指在决定一个性状时作用的多个基因。
每个基因都对该性状的表现做出一定的贡献。
这些基因可以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2. 多基因性状:指由多个基因决定的性状。
多基因性状可以是连续性状,如身高、体重等,也可以是离散性状,如眼睛颜色、血型等。
3. 基因互补作用:指多个基因相互协同作用,增强或减弱对某个性状的影响。
基因互补作用可以是加性作用,即不同等位基因的贡献逐渐叠加,也可以是非加性作用,即不同等位基因的贡献不是简单地加在一起。
4. 多基因分离定律:指将多个基因分离开来研究其对性状的影响的统计方法。
通过交叉和分离不同基因型的后代,可以确定不同基因的效应,并计算基因频率。
5. 突变:指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等位基因的产生。
基因突变可能是由于DNA复制错误、外部环境因素或基因重组等原因造成的。
6. 多基因性状的遗传变异:指一个多基因性状在群体中表现出的变异。
不同个体之间在多基因性状的表现上可能存在差异,其原因可以是不同的基因组合、环境因素、突变等。
7. 多基因性状的遗传环境互作:指多基因性状受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环境因素可以放大或减弱基因对性状的影响,同时基因也可以调节个体对环境的响应。
总的来说,多基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决定,并受基因互补作用、突变、遗传变异以及遗传环境互作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多基因遗传机制对于理解遗传疾病、进化以及育种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
2、自由组合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保持其独立性。
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3、致死基因(Lethal genes):导致生物体不能成活的基因。
隐性致死基因:基因的致死发生在隐性纯合体中,这种基因叫做隐性致死基因。
显性致死基因:基因的致死发生在杂合体中,这种基因叫做显性致死基因。
配子致死基因:在配子形成期致死的基因。
合子致死基因:胚胎期或者成体阶段致死的基因合称为合子致死基因。
4、复等位现象:一个基因作为上存在很多等位基因形式的现象。
5、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一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作用相互类似,都影响同一器官的性质和形状,这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6、修饰基因:有些基因可以影响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
例如,强化基因、限制基因、抑制基因。
7、上位效应:某对基因的表现受到另外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后者的不同而不同的现象。
隐性上位:上位基因隐性则遮盖下位基因。
显性上位:上位基因显性则遮盖下位基因。
8、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侧面紧紧相贴,形成的相互联系的一种结构。
联会复合体在联会时总是夹在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
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为拉链结构。
与同源染色体配对和染色体交换有关。
9、剂量补偿效应:有关这种在男女之间X连锁基因表达水平相等的现象,人类遗传学上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10、连锁:同一亲本的基因较多的联在一起,这就是基因的连锁。
11、干涉(interference):一次单交换可能影响它邻近发生另一次单交换的可能性,这种现象成为干涉。
第一次交换发生后,引起邻近发生第二次交换机会降低成为正干涉,反之成为正干涉。
13、原养型:从野外采集的链霉菌,能在简单的、成分清楚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一般称为原养型或者野生型。
简述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
简述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
1)分离定律:
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不相融合,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随机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实质:分离定律揭示了一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自由组合定律:
内容:具有独立性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杂交时,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同一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
实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复习资料1、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分离定律指一对遗传因子在杂合状态下并不相互影响,而在配子形成中又按原样分配到配子中去。
独立分配定律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分配彼此独立。
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因而在子代中出现各种性状的各种组合,而且按一定的比例出现。
2、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3、转化:通常指正常细胞经各种致癌剂处理后成为癌细胞的过程。
也可指因外源基因导入使基因型和表型发生永久性遗传改变的现象。
4、性导: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通常利用F‘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性因子)来形成部分二倍体。
5、条件致死突变:在一定条件下表现致死效应,但在其它条件下能够存活的类型。
6、高频重组体:F因子整合在染色体上的细菌称为高频重组细菌(Hfr)。
7、质粒:是细菌拟核裸露DNA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形的DNA,存在于细胞质中,质粒编码非细菌生命所必须的某些生物学性状,如性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等。
质粒具有可自主复制、传给子代、也可丢失及在细菌之间转移等特性,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
8、位点专一性重组:这类重组在原核生物中最为典型。
这种重组依赖小范围的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在这一小范围内,其重组事件也只涉及特定位置的短同源区或是特定点碱基序列之间。
重组时发生精确的切割,连接反应,DNA不失去不合成。
俩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因此将这种重组又称为整合式重组。
9、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
10、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片段DNA序列的一种畸变。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
嘿,同学们!今天我来跟你们讲讲基因的分离定律,这可太神奇啦!
你们想想啊,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样子和特点,有的同学眼睛大大的,有的同学头发卷卷的,这是为啥呢?这就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有关系啦!
就好像我们分糖果一样,假如有一堆五颜六色的糖果,我们要把它们分成两堆。
基因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在生物繁殖的时候,基因也要分开来。
比如说豌豆吧,豌豆有高茎和矮茎的品种。
当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的时候,第一代都是高茎的。
这是不是很奇怪?那矮茎的基因跑哪儿去啦?其实啊,矮茎的基因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藏起来啦!
等到第一代自交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第二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这就好像是矮茎的基因在睡了一觉之后又醒过来了一样!这不就跟变魔术似的吗?
基因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魔法师,它们决定着我们的样子和特征。
比如说,为啥有的人皮肤白,有的人皮肤黑?为啥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这都是基因在背后悄悄地起着作用呢!
再想想,如果没有基因的分离定律,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长得一模一样?那多无聊啊!
基因的分离定律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游戏,每个基因都在按照规则玩,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说呀,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不是超级神奇,超级有趣?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们更加好奇这个神奇的世界到底还有多少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
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Mendel第一定律——分离定律: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
Mendel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配子形成时,各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独立自由地组合到配子中。
基因(gene):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基因座(locus):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其特定的座位。
真实遗传(true breeding):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或称基因的同质结合。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或称基因的异质结合。
回交(back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
测交(test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的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互补基因:不同对的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两个互作的基因叫做互补基因。
(表型比9:7)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在两对非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同一性状时,其中的一对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会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影响。
(9:3:4)显性上位(dominant epistasis):某对等位基因的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
(后代表型比常为12:3:1 and 13:3 )叠加效应(Duplicate effect):两个基因作用相同,像荠菜中的两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可产生“心型”果实。
(表型比15:1)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有关的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一般以XY或ZW表示。
孟德尔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孟德尔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遗传现象的三个
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被认为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对于理解遗传现象和设计育种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1.等位基因: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两个基因,它们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同但是在遗传上却是等效的。
例如,豌豆的花色基因就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等位基因。
2.显性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指在表现形式上能够完全表达自身,并且能够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隐性基因指在表现形式上被显性基因完全遮盖,但在基因型上依然存在。
例如,豌豆的紫色花为显性基因,白色花为隐性基因。
3.分离定律:指在杂交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并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保持独立性。
这使得后代携带的基因型是由双亲基因型随机组合而来的。
例如,豌豆的第一定律指出,在两个异质杂交的基因型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1。
4.自由组合定律:指在杂交过程中,不同基因间的遗传规律是独立的。
这意味着不同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相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
例如,豌豆的第二定律指出,不同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互相组合的概率为乘积。
- 1 -。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引言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实验证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I.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分离并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9世纪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形状等。
通过连续进行多代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B. 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孟德尔总结出了三个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也称为单因素遗传定律或分离定律。
即在杂交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基因副本(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本的两个基因组合,并独立地传给子代。
这就保证了基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的维持。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双因素遗传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即两个不同的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这说明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
3. 第三定律:也称为自由组合定律的互换定律。
即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互换(交叉互换)来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C. 孟德尔定律的意义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变异以及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孟德尔的定律还为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农业和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I.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独立地组合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通过果蝇实验得到了验证。
A.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轮复习课件)
意义
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的显 著特征,是遗传学基础。
等位基因的分离
01
02
03
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 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等位基因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 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 子中。
意义
等位基因的分离是孟德尔 遗传定律的重要内容,是 遗传学基础。
孟德尔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不同遗传因 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分离现象,并 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0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
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来自父本 和母本的成对染色体,在形态和 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在遗传上互 为对应的关系,称为同源染色体
。
同源染色体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的
致死基因的分离
总结词
致死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导致个体死亡,对基因分离定律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致死基因是指那些在某些条件下会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存在会影响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携带致死 基因的个体无法存活到繁殖年龄,从而无法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致死基因的存在可能导致某些隐性特征在群体 中消失,或者影响种群中基因型的比例。
杂合子自交遗传图解
用图形方式表示杂合子自交的过程和结果。在遗传图解中,亲本为杂合子(Dd),产生配子时等位 基因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和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显性与隐性之比为3:1。
遗传图解的意义
通过遗传图解可以清晰地呈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和结果,有助于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
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 裂方式,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 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law of segregation(分离定律):一个遗传性状的两个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是分离的,最终形成不同的配子●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自由组合定律):应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The Law of Dominance(显性定律):在杂合子中,一个等位基因可以隐藏另一个等位基因的存在。
●allele(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
●test cross(测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交,是杂交子一代个体(F1)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是用以测验子一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monohybrid(单因子杂种):指只有1对等位基因不同的两个(同质的)亲本所形成的杂种。
●dihybrid(双基因杂种):二对等位基因不同的两亲间的杂种。
●Complete dominance(完全显性):发生在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型相同的情况下。
●incomplete dominance(不完全显性):f1杂种的表型介于两个亲本的表型之间。
●codominance(共显性):两个显性等位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表型。
●multiple allele(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allele frequency(等位基因频率):基因的每个等位基因占基因拷贝总数的一个百分比,这个百分比称为等位基因频率。
●monomorphic genes(单型的基因):这种基因只有一种常见的野生型等位基因。
●polymorphic genes(多态性基因):有些基因有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Pleiotropy(多效性):一个基因可能导致几个特征。
●Recessive epistasis(隐性上位)隐性等位基因需要隐藏另一个基因的作用,这种掩蔽现象称为隐性上位。
简述分离定律的内容和细胞学基础
简述分离定律的内容和细胞学基础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由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9世纪中期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
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定律,它是指在杂合个体的后代中,各个性状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分离并遗传给后代。
分离定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随机性、独立性和稳定性。
随机性:分离定律指出,每个个体的性状是随机组合的,每个性状都有50%的概率被遗传给下一代。
这是由于雌雄两性的配子是随机组合的,所以每个性状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遗传给后代。
独立性:分离定律还指出,每个性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的遗传不会相互影响。
即使一个个体具有多个性状,每个性状的遗传都是独立的。
例如,一个豌豆可能同时具有黄色的种子和绿色的茎,但这两个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稳定性:分离定律还指出,每个性状的遗传是稳定的,它们的比例在每一代中都是相同的。
例如,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种子的比例始终为3:1,绿色茎的比例始终为1:1。
细胞学基础分离定律的基础是遗传物质DNA的遗传规律。
DNA是构成基因的物质,它位于细胞核中,由四种碱基组成,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DNA的遗传规律是由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
DNA分子是由两股互补的链组成的,这两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相互连接。
DNA分子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时进行的,每个细胞都可以复制自己的DNA并将其遗传给下一代细胞。
在复制过程中,DNA分子会分裂成两股互补的链,并在每条链上形成新的互补链。
这种复制方式保证了DNA的遗传性。
DNA的遗传规律还涉及到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这是由细胞内的一系列分子机制控制的。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信息被转录成RNA信息,并通过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来实现基因的功能。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是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基础,也是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进化的原因。
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性状遗传的随机性、独立性和稳定性。
这些原理的基础是DNA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
遗传学(名词解释)——YJ
名词解释:1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当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相互分开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两种配子数目相同。
2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上把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3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性状总体上可以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单位的总体。
4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5显性性状dormintant character:杂交F1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6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杂交F1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7性状分离segregation:杂交F3代中,一部分表现出显性性状,另一部分表现出隐性性状。
8亲(本)组合parental combination:与亲本表现的性状一样的基因型。
9重(新)组合recombination:与亲本表现的性状不一样的基因型。
10等位基因allele gene: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11非等位基因non-allelic gene: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或者非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对等位基因间互称为非等位基因。
12同源染色体homologulous chromosome:一条来源于母本,一条来源于父本,在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的两条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
13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ulous chromosome:在减数分裂时不发生联会的任意两条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14染色质chromation: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15染色体chromosomes: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紧缩而成的结构。
16反应规范reaction norm:又称表型可塑性,指基因型决定个体对这种或那种环境条件的反应。
14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描述的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重点指出了等位基因之间是互相独立的.);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规律,属于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重点指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每对等位等位基因都要相互分离,这些非等位基因才能进行自由组合。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且发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
1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
基因的分离定律
测交试验
隐性纯合子 矮茎 ① 用来测定F1 dd 的基因组合 d ② 证明了F1 是杂合子 ③ 证明了F1在 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基因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
×
配子 D 测交 Dd 后代 高茎
dd 矮茎
1
∶
1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① 时间: D D × d d 减数Ⅰ后期 减数分裂 ② 细胞学基础: 配子 D d 受精 同源染色体 D d 等位基因 的分离 1 减数分裂 ③ 实质: 等位基 d F1配子 D 因的分离 ④ 基因变化特点: D D D D d 独立性 2 分离性 d D d d d 随机组合性
F2
DD
高茎
Dd
Dd
dd
1
高茎 高茎 矮茎 ∶ 2 ∶ 1
3
∶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
F1
Dd
D d D
Dd
d
②配子形成时, 配子 成对的基因分 开,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F2
③受精时,基 因恢复成对。
DD
纯合子
Dd
Dd杂合子ddFra bibliotek基因型和表现型 F1
配子
D
Dd
d D
Dd
d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 高茎 矮茎
P
DD
(减数分裂)
dd
②配子形成时, 成对的基因分 配子 开,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D
(受精)
d
高茎
F1
③受精时,基 因恢复成对。
D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
基因分离定律要点归纳
基因分离定律要点归纳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一概念理解1、与性状有关的概念(1)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与交配有关的概念(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相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测交:F1代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4)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通过交换父本和母本进行交配。
各种交配类型的应用:在育种方面的应用:通过杂交可以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可通过连续自交分离纯合子。
显隐性性状判断:通过杂交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通过自交或测交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通过正交与反交3、与基因有关的概念(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4、个体水平上的几个概念(1)纯合子(纯种):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杂合子(杂种):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3)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有丝分裂、无丝分裂以及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均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对于二倍体生物,正常情况下一个配子中找不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4、对杂合子自交后代分离比1:2:1的解释:(1)杂合子的等位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彼此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名词解释
基因的分离定律,也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描述遗传因子在传递给后代时是如何分离和重新组合的规律。
这一定律不仅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详细解释。
1. 遗传基因的概念
遗传基因是指控制个体某一特性表现的基本单位。
基因由DNA分子组成,它们位于染色体上特定的位置。
每个基因有一对等位基因,分别代表着同一个特征的不同表型。
2. 第一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第一定律规定,每个个体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等位基因会分离并随机组合,保持性状的分离和独立性传递。
这意味着个体的性状并不是通过一个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后代,而是以一种离散的方式。
3. 随机分离和重新组合
随机分离和重新组合是基因分离定律的核心概念。
在个体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机分离,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基因组合。
这样的过程使得后代个体的基因构成与父母个体有所差异,产生了遗传的多样性。
4. 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型是指个体染色体上存在的基因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会在表现型中发挥作用,一部分基因可能具有显性特征,另一部分基因可能具有隐性特征。
5. 基因的分离与连锁
基因的分离定律也为基因连锁提供了解释。
基因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因为物理上的联系而遗传到后代中。
然而,基因连锁可以通过重组事件进行打破,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通过交叉互换而重新组合。
6. 基因的自由组合和独立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和独立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关键特点之一。
它说明了不同基因对于性状的影响之间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基因在产生性细胞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重新组合,因此每个特征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7. 裂变和交叉互换
裂变和交叉互换是基因分离定律中的重要过程。
裂变是指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分离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部分,其中的基因也相应地进行分离。
而交叉互换是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交换相同等位基因来实现基因串联位置的改变。
8. 重要意义和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为我们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变异提供了关键线索。
它在遗传学、进化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它也为人类遗传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基础,并促进了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应用的发展。
综上所述,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描述遗传因子在传递给后代时分离和重新组合的规律。
它通过随机分离和重新组合,以及裂变和交叉互换等过程,解释了遗传基因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中的作用和变化。
这一定律不仅为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还在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