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音: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陆游〔宋代〕[拼音版]

合集下载

诗人陆游的诗《沈园二首》主要内容

诗人陆游的诗《沈园二首》主要内容

诗人陆游的诗《沈园二首》主要内容《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如果你想深入的了解这组诗作,那么你更加不能错过这篇文章了。

作品介绍《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

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

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

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作品原文沈园二首⑴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⑵,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⑶。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⑷,沈园柳老不吹绵⑸。

此身行作稽山土⑹,犹吊遗踪一泫然⑺。

【注释】⑴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⑵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⑶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⑷“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⑸不吹绵:柳絮不飞。

⑹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⑺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译文】其一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其二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作品鉴赏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沈园二首》(其一)宋·陆游城上歪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难过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赏析】这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歪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沈园是陆游的软肋,那里有过初见时的美好,也有过再见时的断肠,更有不见时的伤痛。

美人已经作土,每一次到沈园都是一次痛彻心扉,可是陆游忍不住几次重游,他甘愿为了能呼吸到爱人的气息而承受折磨。

“城上歪阳画角哀”,惨淡的光线加上悲哀的角声,给人的心底铺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凉之情。

“沈园非复旧池台”,多年过去了,沈园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是那是他们的初识之地也是永诀之处,他必须要来。

物是人非已然使人惆怅,如今物与人都不是当年的样子,想寻一处散发着当年气息的景物都成了苛求,该是多么地让人痛苦。

陆游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竭力寻寻当年的景物,终于看到“桥下春波绿”,那碧水一如过往,似曾相识,仅仅这美景现在却如此伤情。

“曾是惊鸿照影来”,以前这里是美人翩不过至的地方,如今美人不在,只剩一桥流水依旧东流去。

“惊鸿”句写美人姿态轻盈的样子。

典出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本用来描绘洛神美态。

梁启超读陆游的爱国诗篇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但亘古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形象。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翻译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

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赏析这是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

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

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

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

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

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

《沈园二首·其一》陆游.拼音版

《沈园二首·其一》陆游.拼音版

沈sh ěn 园yu án 二èr 首sh ǒu ·其q í一y ī【宋s òn ɡ】陆l ù游y óu城ch én ɡ上sh àn ɡ斜xi é阳y án ɡ画hu à角ji ǎo 哀āi ,沈sh ěn 园yu án 非f ēi 复f ù旧ji ù池ch í台t ái 。

伤sh ān ɡ心x īn 桥qi áo 下xi à春ch ūn 波b ō绿l ǜ,曾c én ɡ是sh ì惊j īn ɡ鸿h ón ɡ照zh ào 影y ǐn ɡ来l ái 。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注 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白话译文】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鉴赏】《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沈园二首》(其一)宋·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赏析】这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沈园是陆游的软肋,那里有过初见时的美好,也有过再见时的断肠,更有不见时的伤痛。

美人已经作土,每一次到沈园都是一次痛彻心扉,可是陆游忍不住几次重游,他甘愿为了能呼吸到爱人的气息而承受折磨。

“城上斜阳画角哀”,惨淡的光线加上悲哀的角声,给人的心底铺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凉之情。

“沈园非复旧池台”,多年过去了,沈园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是那是他们的初识之地也是永诀之处,他必须要来。

物是人非已然使人惆怅,如今物与人都不是当年的样子,想找一处散发着当年气息的景物都成了苛求,该是多么地让人痛苦。

陆游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竭力寻找当年的景物,终于看到“桥下春波绿”,那碧水一如过往,似曾相识,只是这美景现在却如此伤情。

“曾是惊鸿照影来”,曾经这里是美人翩然而至的地方,如今美人不在,只剩一桥流水依旧东流去。

“惊鸿”句写美人姿态轻盈的样子。

典出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本用来描绘洛神美态。

梁启超读陆游的爱国诗篇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但亘古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形象。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古诗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翻译赏析

古诗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翻译赏析

古诗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翻译赏析《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前言】《沈园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这是作者在75岁时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注释】⑴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⑵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⑶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翻译】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赏析】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

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

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现在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仅“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

诗人对沈园具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他与唐氏离异后唯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所。

这里留下了他刹那间的毛喜与永久的悲,《钗头凤·红酥手》这首摧人肝肺之词也题于此。

他多么渴望旧事重现,尽管那是悲剧,但毕竟可一睹唐氏芳姿。

陆游的爱情诗三首

陆游的爱情诗三首

陆游的爱情诗三首
沈园二首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秋思
宋代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宋代陆游
禹庙兰亭今古路。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

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

一句丁宁君记取。

神仙须是闲人做。

《沈园二首》陆游古诗赏析

《沈园二首》陆游古诗赏析

【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赏析】陆游被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尝自称“老夫壮气横九州”(《冬暖》),渴望“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是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写有大量天风海雨般的作品。

但这只是其人其诗之一面(当然是主导方面)。

他还有另一面,即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儿女之情的缠绵悱侧。

他抒发此类感情的作品,写得哀婉动人。

他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据《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二十岁时与母舅之女唐琬结琴瑟之好,婚后“伉俪相得”,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至迫使于婚后三年左右离异。

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

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三十一岁,偶然与唐琬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

唐以语赵,遣致酒肴。

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

唐氏见后亦奉和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

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沈园》即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

《齐东野语》日:“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人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

盖庆元己未也。

”庆元己未为公元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沈园》乃诗人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五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出自宋代的《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及注释】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

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赏析】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绍兴)写下的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

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

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

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

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

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

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

《沈园二首》注释、分析

《沈园二首》注释、分析

沈园二首陆游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①,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②。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③,沈园柳老不吹绵④。

此身行作稽山土⑤,犹吊遗踪一泫然⑥。

【作品注释】①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②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③“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④不吹绵:柳絮不飞。

⑤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⑥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作品分析】《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

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

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

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思考与练习】1.《沈园》(其一)是如何借景言情来表达对往事的感伤的?2.通过这两首诗体会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刻骨铭心。

沈园二首其一其二翻译

沈园二首其一其二翻译

沈园二首其一其二翻译
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翻译
其一
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其二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诗歌鉴赏】陆游《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沈园二首》原文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祗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石边一泫然。

陆游《沈园二首》注释、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2、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3、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所指唐琬。

4、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55),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5、不吹起菖:柳絮不飘。

6、行:即将。

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7、吊:瞻仰。

泫然:流泪貌。

陆游《沈园二首》翻译其一: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悲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看见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其二: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

连柳絮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吊,泪落潸然。

陆游《沈园二首》赏析《沈园二首》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此诗是作者在75岁时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

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

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截然不同。

感情性质既别,艺术整体表现自然相同。

写下得深邃旋律优美,含蓄文辞,但仍维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代普雷傍晚的时间,而且图形出来一种伤感氛围,做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伤感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上“画角哀”的感官形象,更减可悲之美感。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

【导语】陆游具有多⽅⾯⽂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六⼗年间万⾸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蜀以前,偏于⽂字形式;⼊蜀到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息及爱国情怀;晚年蛰居故乡⼭阴后,诗风趋向质朴⽽沉实,表现出⼀种清旷淡远的⽥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感慨。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陆游《沈园⼆⾸》及赏析,欢迎⼤家阅 沈园⼆⾸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哀,沈园⾮复旧池台, 伤⼼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消四⼗年,沈园柳⽼不吹绵。

此⾝⾏作稽⼭⼟,犹吊遗踪⼀泫然。

译⽂ 城墙上的画⾓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伤⼼的桥下春⽔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离她⾹消⽟殒已过去四⼗多年,沈园柳树也⽼得不能吐絮吹绵。

⾃⾝即将化为会稽⼭⼀抔泥⼟,仍然来此凭吊遗踪⽽泪落潸然。

注释 沈园:即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涂有⾊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体态之轻盈。

这⾥指唐琬。

“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宗绍兴⼆⼗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四⼗四年,这⾥的“四⼗”是举其成数。

⾹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即将。

稽(jī)⼭:即会稽⼭,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鉴赏 《沈园⼆⾸》乃陆游触景⽣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已四⼗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随岁⽉之增⽽加深。

第⼀⾸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且渲染出⼀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层悲凉的感情⾊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配以“画⾓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沈园二首·其一的诗意及赏析

沈园二首·其一的诗意及赏析

沈园二首·其一的诗意及赏析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沈园二首·其一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

盖庆元己未也。

”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原文:《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诗意: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赏析:《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

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

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现在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仅“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

《沈园二首·其二》陆游.拼音版

《沈园二首·其二》陆游.拼音版

沈sh ěn 园yu án 二èr 首sh ǒu ·其q í二èr【宋s òn ɡ】陆l ù游y óu梦m èn ɡ断du àn 香xi ān ɡ消xi āo 四s ì十sh í年ni án ,沈sh ěn 园yu án 柳li ǔ老l ǎo 不b ù吹chu ī绵mi án 。

此c ǐ身sh ēn 行x ín ɡ作zu ò稽j ī山sh ān 土t ǔ,犹y óu 吊di ào 遗y í踪z ōn ɡ一y ì泫xu àn 然r án 。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注 释】 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白话译文】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鉴赏】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

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消”即指唐氏之死。

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沈园二首·其一的诗意及解析

沈园二首·其一的诗意及解析

沈园二首·其一的诗意及解析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沈园二首·其一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

盖庆元己未也。

”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原文:《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诗意: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赏析:《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

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