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社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本节在第二节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此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定律的探索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在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故重点及难点如下:(1)重点: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2)难点:通过简单应用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涵。
二、说学情学生在高一人教社物理必修1的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已经学习了加速度的基本知识,但还不了解加速度跟作用力和质量的关系。
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
另外,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以及初步具备了探究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高一学生创造力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理论的能力很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推理能力较弱,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规律能力不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核心地位基础性作用核心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它是牛顿物理学的核心。
基础性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
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犹如高楼大厦之地基!2、新课程的特色:教材上:更突出科学探究的地位,更有利于教师灵活处理教材。
理念上:更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更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3、我的理解:经历“一个过程”:经历一次相当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渗透“两种方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发展“三种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初步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意识到运动和力存在着某种重要的关系疑问: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加速度到底和力、质量有什么关系?说明:学生的这个疑问是打破旧的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探究什么”(目的)“怎么探究”(过程)3、我的解决方案:遵循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重视过程评价。
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加强学生同伴互助,加强师生对话和反思。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归纳总结牛顿第二定律。
(2)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能发展学生观察品质、提高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2)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并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
(2)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成功的积极情感的体验,感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2017国考行测备考:日期问题的归类及常见问题对于日期问题,常见的发问方式就是问今天是星期几?几号?那么要解决日期问题首先大家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如:什么是闰年?什么是平年?大小月的分布和区别等。
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闰年就是能够被4整除但是不能够被100整除的年份就叫做闰年,除了闰年的就是平年。
闰年和平年的区别就在于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一共有366天,平年一共有365天。
大月有31天,这样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小月有30天,这样的月份有4、6、9、11、月份。
当然一个星期有7天大家肯定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日期问题会怎么考呢?【例1】已知昨天是星期一,那么过200天后是星期几?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六D、星期四【中公解析】本题就是典型的日期问题,昨天是星期一,那么不难推出今天就是星期二,过7天又是星期二,过14天又是星期二,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规律,200天能够过多少个7天,对剩余的天数再往后退,200除以7能够得到余数是4,那么往后数就是星期三、四、五、六,所以答案为星期六。
选C。
【例2】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某年8月份有22个工作日,那么当年的8月1号可能是:( )A、周一或周三B、周三或周日C、周一或周四D、周四或周日【中公解析】本题中提到了8月份,那么我们需要回顾8月份的特点是大月,也就是有31天,既然有22个工作日,那么就会有9个休息日,那么我们又可以根据常识知道休息日一般情况下是周六和周天,是成对出现的,所以既然出现了9,说明在有4对休息日后要么只具备周六,要么只包含了周天,包含周天又不包含周六的情况就是8月1号是周天,所以派出了A、C。
第二种情况就是只包含周六,那么必定8月31号就是周六,周天成了下个月的1号,8月31号是周六,那么往前推4个星期,也是3号,即8月3号就是周六,则不难推出8月1号就是周四。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高一物理牛顿其次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牛顿其次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它部分学问所必需把握的内容。
所以,牛顿其次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同学对牛顿其次定律的熟悉自然、和谐,本节之前的"运动状态的转变'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使同学对第肯定律的熟悉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同学定性地了解了牛顿其次定律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试验分析,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关系的牛顿其次定律。
由试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熟悉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
由于本试验涉及到三个变量:a、m、f,因此我们用掌握变量的方法来进行讨论:先确定物体的质量,讨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确定力,讨论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
掌握变量法也是我们讨论自然、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教学,使同学学习分析试验数据,得出试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象法,了解***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直观、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的概念),及***象的变换,从a-m***(曲线)变到a-1/m***(直线),在验证玻-马定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同学知道试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同学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试验过程中如何掌握试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同学沿着科学家发觉物理定律的历史脚印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同学记住牛顿其次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以试验为基础,经过测量、论证、归纳总结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讨论方法,使同学体会到物理规律的简洁美。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解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这一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而牛顿第二定律则进一步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理论介绍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
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适用条件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质点的运动,也就是物体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物体看作一个点。
3.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直接关系。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大;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会减小。
4.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车车厢运动的过程中,机车对车厢施加一定的牵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车厢就会产生相应的加速度。
三、教学策略1.概念讲解与示例演示相结合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既可以通过言语解释来传达概念,也可以通过具体的示例演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放置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进行滑动实验,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2.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物体的质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1.引入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作为引入:为什么用同样的力推动不同质量的物体时,物体的加速度会不同?2.引导探究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或观察的方式,找出物体质量、力的大小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实验操作与数据收集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例如利用斜面进行滑动实验,记录下不同质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整理。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加速度和力以及质量的定量关系。
由于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在牛顿三定律中,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充分体现,能让学生运用本节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运动感的现象。
更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所以本节无论在知识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以及数学表达式;②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相互关系;③知道在国际单位中“牛顿”是怎样定义的;④了解研究某一物理量同时跟多个物理量有关的定量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表达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物理的有用性,培养关注生活的态度。
②通过渗透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并能活学活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总结,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因此,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安排如下: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以及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是通过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导出加速度与力以及质量的关系。
二、说学生本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强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喜欢通过动手实验来探究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共23张PPT)
1.确定研究对象及过程 2.受力分析及运动分析 3.列动力学方程联立求解
目录
教材分析
Contents
1
教学反思 3 4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5 教学反思
•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准确地表述出牛顿
第二定律的内容,并能从瞬时性、矢量性等各方面深入理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 解牛顿第二定律,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选定正方向或建立适当的正交坐标系。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 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 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4、 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 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 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 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为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而编写的。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可以使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一维形式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四、说方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分小组讨论,进行推理验证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让鸡蛋落入垫有海绵桶中(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推测鸡蛋的“命运”,最后展示结果。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下面我分部分内容来讲述我的设计思路。
首先是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力学和牛顿定律之后编排的,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应用,是__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核心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生产中两类动力学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以加速度为中心的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力学的解题范围。
但高一的学生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于套公式得结果。
加上刚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对受力分析还不是很熟悉,我们只能逐步展开、加深,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题规范、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的能力;通过本节课,使80%的学生能基本解决中等难度的力与运动的题目。
作好受力分析图,弄清物体的运动情景,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根据此特点,我采用了师生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复习提问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三个案例分析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接着是通过练习巩固加深,提升能力。
最后小结布置作业。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是怎么突破重难点的。
宝来汽车是大家熟悉的,首先以它作为背景,设计了两个例题。
提出我的问题:例1、例2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目的让学生自己归纳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种类型的动力学问题。
接下来是案例分析二,也就是例1,这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类型题。
为了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要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说解。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轨道等等都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
(二)教学内容的认识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了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
鉴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本节安排1.5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的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部分。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学生为中心来认识教材"的宗旨,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处理教材,让课堂围绕学生转。
学生已通过探究实验初步的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但对于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何种数量关系还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 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为什么说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1)以上节课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例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例
撰写说课稿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编准备了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它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自然、和谐,本节之前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使学生对第一定律的认识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实验分析,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关系的牛顿第二定律。
由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
由于本实验涉及到三个变量:a、m、F,因此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先确定物体的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确定力,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
控制变量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直观、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的概念),及图象的变换,从a-m 图(曲线)变到a-1/m 图(直线),在验证玻-马定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社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 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 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本节在第二节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即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 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 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此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 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通过定律的探索过程,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教学重点, 难点及确定依据:在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更应注重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故重点及难点如下:二、(1)重点: 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三、(2)难点: 通过简单应用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涵。
四、说学情三、学生在高一人教社物理必修1的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已经学习了加速度的基本知识, 但还不了解加速度跟作用力和质量的关系。
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
另外, 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 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 以及初步具备了探究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 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具有矢量性和瞬时对应性。
解释现象,加深理解
• 有力就有加速度,那 么,蚂蚁能移动一片
叶子,却不能推动一
张大桌子。这是否与
牛顿第二定律相矛盾 ,为什么?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辆货汽车总质量为4.0×103kg,前进时受到的牵引 力是4.8×103N。该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10s前 进了40m。求货车在前进中受到的阻力F阻。
FN
F阻
F
G
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关键点
确定研究 对象
及过程
受力分析
列动力学
运动分勇功析于的开路始,才能找方到程成求解
巩固练习
❖ 1.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 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对物体作用一向右与水 平方向成37°,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之向右 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教师通过列举具有认知冲突的典型实例,让学生的 感性认识与理性判断相冲突,并从中做出判断从而 深化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大部分年龄较小,知识基础薄弱,但 思维积极活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建立起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并对物理的学习产 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加上前一小节牛顿第一定律的 铺垫作用,相信学生能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牛顿第 二定律的相关知识,并能通过本小节的学习,结合 以前所学知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
❖ 2.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求 :
(1)若斜面光滑,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多 大? (2)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 沿斜
人教版必修1 4.3牛顿第二定律说课讲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谈一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在分析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定量的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它本身质量的关系,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同时本节教材突出了力的单位1N 的物理意义,为下一节力学单位制的内容做准备,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成为了运动学的核心,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所以本节在本章乃至本册,甚至整个高中物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力的单位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新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2)知道表达式中F 是质点所受的合力,并且能够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体会牛顿第二定律连接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1N 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关系式是如何从F=kma 变成F=ma 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学生在初中就具有了比例关系的数学表述形式,同时前一节课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描述出a-F 和m a 1图像,在此基础上会很自然的实现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凭借扎实的运动学和力学基本知识,借助教师创设典型的动力学情景及设置问题链,将会逐步地接受并体会到牛顿第二定律桥梁作用,另外教师可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判断,进入到对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以上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高中物理的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也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二)、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又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的物理意义;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能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二、说学情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做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已定性地了解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学生很自然地就存在这样的疑问“加速度、力、质量是不是有具体的数量关系?”并急于得到解答,但是学生受已有的经验和思维的影响,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
在心理层次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按照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加强学生同伴互助,重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结合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高一学生年龄特点,我会采取直观演示法、指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三法结合并辅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
(过渡语)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我将采用观察与提问相结合,实验与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再适时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完成抽象思维的两个进程,引导学生完成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根据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效果进行适当讲解,并在辨析,讨论,纠错,应用中,对定律的物理内涵加以深化。
五、说教学程序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和教法学法的分析,现在说一下说课的主要环节即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的作用。
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本节我以电影视频引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太极张三丰》和《新版守株待兔》两则视频,并配以解说:此为电影《太极张三丰》片段:大反派飞起一脚,应该有千钧之力,只见大师张三丰顺势缩肚子,将其化解于无形!太极功夫很神奇吧,其实是大师物理学得好!再看《新版守株待兔》,狮
子是语文学的好,活学活用,守株待鹿!言归正传,两个例子都是两物相撞,为何结果大相径庭?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下面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问题,学习新知
展示上节课实验结果a—m图像和a-1/m图像,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如何表示,各符号表示什么?表达式中的各物理量单位是什么?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74页,小组讨论上述问题.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总结出表达式:F=k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k为比例系数。
)”
接着,复习力的单位牛顿,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探讨1牛顿的物理意义,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最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由k=F/ma,k=1N/1kg。
1m/s2,规定1N=1kg。
m/s2,则牛顿第二定律可简化为:F=ma,从而得出“一单位的力”的物理意义。
设置这个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敢想敢说,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体会物理学研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习题演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其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必须要进行必要的练习。
因为对公式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我将通过书本的两道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题1比较简单,是对公式的直接应用,我会叫两位同学上来做题,做完题之后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同时强调解题的规范性问题。
例题2难度较大,我会先帮学生分析清楚,然后让他们尝试做题。
通过这两道题目,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公示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想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畅谈,总结归纳
对于本节课的归纳,我会采用学生畅谈收获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补救。
(五)、作业布置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我布置书后问题与练习的2、3、5题为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对学生具有提示性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
因此我将
采用重点式板书方式,这种板书方式条理清晰,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F=ma
二、力的单位:牛顿1N=1kg.m/s2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