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讲稿共107页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学全本课堂PPT
1.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 出血,加拔火罐。 ●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
[病因病机]
腰痛
[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 为主。 取穴 1、足太阳经型 2、足少阳经型
[症状]
[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 特点的综合征。
[附]坐骨神经痛
环跳 阳陵泉
*
痿证
定义: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 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蹙”。 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原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 病因: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为主症。 辅助检查: CT、肌电图、腰椎X光片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1.基本治疗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痹证
*
其他治疗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 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 ~1ml,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 隔1—3日注射1次。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 湿因子,x线检查
痹证
*
病因病机
病因: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②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等邪气 侵入机体经络, 留于关节
痹证
---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不通则痛
*
痹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苔薄白
*
[病因病机]
腰痛
[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 为主。 取穴 1、足太阳经型 2、足少阳经型
[症状]
[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 特点的综合征。
[附]坐骨神经痛
环跳 阳陵泉
*
痿证
定义: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 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蹙”。 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原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 病因: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为主症。 辅助检查: CT、肌电图、腰椎X光片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1.基本治疗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痹证
*
其他治疗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 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 ~1ml,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 隔1—3日注射1次。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 湿因子,x线检查
痹证
*
病因病机
病因: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②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等邪气 侵入机体经络, 留于关节
痹证
---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不通则痛
*
痹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苔薄白
针灸治疗学讲稿107页PPT
•
பைடு நூலகம்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针灸治疗学讲稿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பைடு நூலகம்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针灸治疗学讲稿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推荐课件)《针灸学》治疗概论医学课件
• 经络辨证
• 根据病人体表的某一部位所出现的 疼痛等症状,便可明确地辨别其为 某经的病变。
.
4
辨证归经
• 临床表现 病证(是动病、是主所 生病)
• “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 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手太阴肺经。
• 舌本强痛——足太阴脾经。
• 舌干嗌干——足少阴肾经。
.
5
辨位归经
• 前额痛(鼻炎)——阳明经—— 合谷、内庭
▲左右循经取:偏头痛—同侧取外关,对侧取合 谷;面瘫—同侧取地仓、颊车,对侧取合谷.
▲肩周炎—取对侧条口透承山;
急性腰扭伤—对侧腰痛点
▲中风病后期—取健侧穴
.
45
第五节 特定穴的应用
• 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下合 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
46
一、五输穴
• 定义: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 输、经、合五组穴位。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 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冠心病、心绞痛——中冲(心包井) 阳明热盛——内庭(胃荥) 关节痛——太白(脾输) 气喘咳嗽——经渠(肺经) 嗳气、泄泻——足三里(胃合)
.
48
•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 △子母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本经取穴: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本 经母或子穴。肺经实证,取尺 泽;肺经虚证,取太渊。
.
28
第三节 针灸治疗作用
• 一.疏通经络 • 二.调和阴阳 • 三.扶正祛邪
.
29
一.疏通经络
•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的最主要、最直接的 作用. 实热:针刺,如高热针大椎等
经络闭阻不通 虚寒:艾灸,如胃寒灸中脘等
• 根据病人体表的某一部位所出现的 疼痛等症状,便可明确地辨别其为 某经的病变。
.
4
辨证归经
• 临床表现 病证(是动病、是主所 生病)
• “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 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手太阴肺经。
• 舌本强痛——足太阴脾经。
• 舌干嗌干——足少阴肾经。
.
5
辨位归经
• 前额痛(鼻炎)——阳明经—— 合谷、内庭
▲左右循经取:偏头痛—同侧取外关,对侧取合 谷;面瘫—同侧取地仓、颊车,对侧取合谷.
▲肩周炎—取对侧条口透承山;
急性腰扭伤—对侧腰痛点
▲中风病后期—取健侧穴
.
45
第五节 特定穴的应用
• 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下合 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
46
一、五输穴
• 定义: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 输、经、合五组穴位。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 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冠心病、心绞痛——中冲(心包井) 阳明热盛——内庭(胃荥) 关节痛——太白(脾输) 气喘咳嗽——经渠(肺经) 嗳气、泄泻——足三里(胃合)
.
48
•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 △子母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本经取穴: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本 经母或子穴。肺经实证,取尺 泽;肺经虚证,取太渊。
.
28
第三节 针灸治疗作用
• 一.疏通经络 • 二.调和阴阳 • 三.扶正祛邪
.
29
一.疏通经络
•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的最主要、最直接的 作用. 实热:针刺,如高热针大椎等
经络闭阻不通 虚寒:艾灸,如胃寒灸中脘等
针灸治疗学讲课稿范文大全
针灸治疗学讲课稿范文大全尊敬的听众,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有关针灸治疗学的知识和技巧。
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入针具,针灸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针灸治疗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著作。
其中,《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理论"是针灸治疗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认为人体有经络,气血通过经络流动,而经络上的穴位是人体表面与内脏之间的联系点。
针灸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准确地定位穴位,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针灸的针具包括针管、针身和针柄等部分。
在治疗前,针具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针灸师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以及对不同疾病和穴位的了解。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一次插针、留针或刺血等。
针灸治疗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还可以用于保健和促进健康。
此外,针灸还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如草药疗法和推拿疗法等,以提高疗效。
针灸治疗学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针刺疼痛、出血、皮肤瘀血等。
然而,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短暂的,且在合理的操作下会大大减少。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针灸师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
总之,针灸治疗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法,针灸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保健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针灸治疗学。
谢谢!。
针灸治疗学讲稿演示文稿
结论: 辨证方法是对疾病的规律性把握,病之规律变,
则辨证方法亦变。 八纲辨证辨病性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最为常用 脏腑病症以脏腑辨证为主,其它病症以经络辨
证为主 ,者常结合应用。
第一节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
明辨病证性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突出经络辨证——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
《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灵枢.官能》:“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上守神”“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补泻反则病益笃。”
第三章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思考: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哪些?这些辨证方法是否可以通用
针灸治疗学讲稿演示文稿
优选针灸治疗学讲稿
首先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 与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等的关系? 学习针灸治疗学的重要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学医五年,治病一生。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三知” 温故而知新 善思而知法 勤用而知妙 知识+能力(思维+动手+创新)+素质(医德+
错 分清标本缓急——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做到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
一、明辨病症性质
阴阳——阴证宜灸,阳证宜针 表里——病有浮沉,刺有浅深 寒热——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虚实——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二、突出经络辨证
为何突出经络辨证?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如何突出经络辨证? 见经络辨证一节。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
如何辨在气?在血?在津液? 气——舌苔,经主气。 血——舌质,络主血。 津液——痰饮、水气
则辨证方法亦变。 八纲辨证辨病性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最为常用 脏腑病症以脏腑辨证为主,其它病症以经络辨
证为主 ,者常结合应用。
第一节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
明辨病证性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突出经络辨证——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
《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灵枢.官能》:“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上守神”“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补泻反则病益笃。”
第三章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思考: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哪些?这些辨证方法是否可以通用
针灸治疗学讲稿演示文稿
优选针灸治疗学讲稿
首先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 与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等的关系? 学习针灸治疗学的重要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学医五年,治病一生。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三知” 温故而知新 善思而知法 勤用而知妙 知识+能力(思维+动手+创新)+素质(医德+
错 分清标本缓急——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做到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
一、明辨病症性质
阴阳——阴证宜灸,阳证宜针 表里——病有浮沉,刺有浅深 寒热——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虚实——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二、突出经络辨证
为何突出经络辨证?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如何突出经络辨证? 见经络辨证一节。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
如何辨在气?在血?在津液? 气——舌苔,经主气。 血——舌质,络主血。 津液——痰饮、水气
针灸治疗学课件全本PPT精品课件
风 湿因子,x线检查
2021/3/1
5
痹证
病因病机
病因: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②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等邪气
侵入机体经络,---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留于关节
不通则痛
2021/3/1
6
痹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苔薄白
痛痹(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
⑴ 十四经穴
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有361穴。
⑵ 奇穴
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
称“经外奇穴”。
⑶ 阿是穴
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 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
穴”、“压痛点”。
二、 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腧穴的治疗作用
⑴ 近治作用
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⑵ 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
⑶ 特殊作用
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腧穴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如位于头面、颈项部
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
2021/3/1
2
三.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中医学对于人体腧穴方位的描述是以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的姿势而定的。上肢以掌心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