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谈议论文引证法的有效运用-作文教学
高三议论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00字
高三议论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00字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除了要依借外力之外,还要借鉴本国优势。
创新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独立性思维需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教师在教学时期除了应该宣传西方的创新和批判精神之外,还应该鼓励自己的学生多创新,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
“21世纪什么最贵?”其实是创新型人才,我们应该支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对于创新人才、发明人才的培养。
在培养创新人才,增强本国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国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重视集体主义,西方人关注社会,重视个人。
我们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应该从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出发,培养和增强中国人的自主创新能力。
西方社会关注个人,注重培养独立精神。
国人关注社会和集体,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主流媒体舆论的宣传力度,通过主流社会和精英人士来鼓励国人培养自主创新精神,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并不是说我们否定西方的先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同样如此。
邻国友人的学习模式是:向比自己强大的人请教,然后再努力超越他。
对于先进经验,我们应该批判性地接受。
扬长的同时也要学会避短。
学习西方的维新思维模式的同时,也要同时吸收国民思维模式中创新积极的地方。
发挥集体的智慧,从集体的养分中汲取个人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
在智慧面前,爱因斯坦和牛顿也会犯错,从创新人士沦为了保守偏执份子。
所以我们在借鉴西方创新性思想的同时,还要从本国实际出发,追比先贤。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当我们面对创新挑战时,应该不舍昼夜地去挑战它,学习别人的创新思维。
用好“他山之石”,“攻”出高价之“玉”—引证法在议论文论证中的有效运用
用好“他山之石”,“攻”出高价之“玉”—引证法在议论文论证中的有效运用《诗·小雅·鹤鸣》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议论文论证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引证法备受考生青睐,大有无“引”不成“论”之势。
但是,放眼当下考场作文,对于引证法皮毛而谈、泛泛而用者比比皆是,很多考生难谙其道,很难做到论证上的真正“有效”,文章的权威性、说服力、感召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下面,笔者就结合几篇高考满分作文,例析如何有效运用引证法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以期给广大考生有效的写作指津,让考生能够用好“他山之石”,“攻”出高价乃至无价之“玉”。
【写作指津】引证法是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谚语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阐明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
考生若想有效运用引证法,须在三方面下足功夫。
第一方面,考生要保证所引内容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尽量引用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而被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并仔细甄别、分析每个名言警句,将它运用到最合适的语言环境之中。
第二方面,考生要注意引证的简明性和多元性,过多的引文容易喧宾夺主而将分析部分“淹没”。
考生对同一观点不要叠床架屋,可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引证,有时为了增强论述的力量,可以采用有机并联组合的方式集句引述。
第三方面,考生要“因地制宜”,选好引用的方式,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巧妙化用,是正引还是反引,有时创造性地将所引之内容反其意而用之,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高效之举。
【典型片段1】“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这是一个世纪前对少年形象的诠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上个世纪对少年形象的定义;“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鲜衣怒马逆风而来,这应是我们当下少年的模样。
——2018年高考河南满分作文《鲜衣怒马,恰是少年》【运用点睛】该片段属于直接引用,作者援引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句子和李大钊的名言,用“一个世纪前”“上个世纪”“对少年形象的诠释”“有少年形象的定义”来衬托今天的“少年”应有的“模样”,强化了当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凸显了文章鲜明的思辨色彩,而且使文章诗意非常,文采盎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议论文写作中名言警句运用方法学习
阅读与作文Reading and writing2018年第7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议论文写作中名言警句运用方法学习 邹定霖(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福建 三明 365300)【摘要】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文章顿时有了亮点,有了文化气息,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名言警句【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般来说,在写作中名言警句的引用反映出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寡。
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文章顿时有了亮点,有了文化气息,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可以说名言警句在议论文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名言警句准备和应用(一)多读理解其中内涵溯根求源,看他是出自谁口,他在哪一篇文章中说的这句话,这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此人有什么建树,什么性格特点,有哪些优秀品质,等等。
自然会理解的透透彻彻。
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是说一种自信乐观的健康精神,学生在写作时如果理解不到位,就会自己上网搜索,或者找其他的一些歪才当论据,甚至会为自己生活中奢侈浪费的行为当论据。
这就和李白的原意相差甚远了。
(二)多角度解读名言比如说鲁迅的“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用在成长需要尝试类的作文中,用在大胆创新,创造性思维类的作文中。
(三)质疑或化用名言警句,展示个性在文章中如果能大胆科学地质疑名言警句,往往能使文章在深刻透彻方面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化用名言警句能展示你驾驭语言的机智和灵活,使你的语言个性鲜明与众不同。
如写议论文《功夫不负有心人》,人们常以“功夫不负有心人”来鼓励自己认真做事,只要有恒心,功夫下到就能成功。
殊不知,“功夫也会负有心人”。
为什么?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而忽视了要尊重客观规律的一面,不尊重客观规律“功夫也会负有心人”的。
二、名言警句运用位置(一)用来做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文言文在作文中的运用
文言文在作文中的运用 黄雪丽
摘㊀要: 文言文是作文写作的重要材料来源 , 我们可以将文言文中的事例 ㊁ 名言名 句 ㊁ 文言文的写作结构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关键词 : 文言文 ; 作文 ; 素材 ; 名句 ; 结构 中学语文的教学 ㊀㊀ 语文教学的两大瓶颈就是古文和作 文 , 重点也在此 , 老师们 不 惜 心 血 地 在 这 两 大 模 块 上 大 花 时 间 , 却往往无法得到预期效果 . 既然都是 要 花 大 力 气 去 教 学 , 我 们不妨把这两大模块结合起来 , 在教学古 文 的 过 程 同 时 融 入 作文教学 . 这样结合教学除了更深入理解古文 , 还有另一个重要原 因: 学生素材的 匮 乏 . 学 生 作 文 素 材 的 匮 乏 并 非 没 有 素 材 , 其实他们都 会 去 收 集 作 文 热 点 素 材 , 但由于收集素材新且 多, 学生无法完全领悟素材真谛 , 灵活 地 运 用 素 材 , 导致记得 多忘得也多 . 那些 万 能 事 例 , 在 学 生 脑 海 里 根 深 蒂 固, 用起 来得心应手 , 反而成为学生青睐的对 象 . 这 恰 恰 给 我 们 一 个 启示 , 既然学生常用 自 己 熟 悉 的 素 材 , 高中重点教学又在古 文方面 , 我们就可以将学生已经熟悉的古 文 作 为 素 材 运 用 到 作文中去 , 那就可以取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 但是 引 用 古 文 素 材 也 要 讲 究 方 法, 不 能 死 板 地 硬 套, 不 要看到 « 离骚 » 又会 回 到 屈 原 跳 河 的 套 子 里 去.古 文 素 材 可 用的很多 , 例如古文的作者 , 古文中的 事 例 , 古文中的名言名 句, 甚至是古文的行文思路等等 , 关键是如何懂得灵活运用 . 敢走生僻路 , 另辟蹊径 . 其实将文言文材 料 作 为 作 文 的 论 据 已 经 提 倡 很 久 , 但是 但由于大部分观点都热衷于论据经典性 , 就像一棵茶树 , 只摘 取最顶尖的部分 , 一 片 园 林 里, 只 看 得 到 红 花 而 忽 略 了 绿 叶, 大部分人在提倡引用文 言 文 事 例 时 , 也 常 常 这 样, 引用« 赤壁 赋» 必讲苏轼被贬 , 引用 « 归去来兮 » 必讲陶渊明隐居 , 引用« 鸿 门宴 » 必讲项羽和刘邦等等 , 这样就又导致学生们千篇一律地 使用相同的素材 , 没有新鲜感 , 这种素材用多了就变俗了 . 那么如何使 用 文 言 文 材 料 才 能 不 入 俗 套 呢 ? 那 就 是 敢 走生僻路 . 在同一 篇 文 言 文 中 , 我 们 不 找 大 家 常 用 的, 我们 只找大家忽略的 . 例如 « 烛之武退秦师 » 这篇文言文, 以往学 生常只采用烛之武这个人物素材 , 运用到爱国㊁ 果敢㊁ 有勇有 谋的话题中 , 如果大家都在用 , 那这个 素 材 就 不 新 鲜 了 , 我们 可以尝试挖掘这篇文言文中的一些次要 人 物 , 例如慧眼识英 才的佚之狐 , 知错 能 改 的 郑 伯 , 顾 全 大 局㊁ 不 计 前 嫌 的 晋 侯, 贪图小利的秦伯 , 这些 人 物 虽 非 主 角, 但在文中也充当了不 可或缺的角色 , 运用 自 如 的 话 是 可 以 取 到 素 材 新 意 的 效 果 . « 所以 « 鸿门宴 » 里的张良 ㊁ 范增 ㊁ 樊哙 ; 荆轲刺秦王» 里的秦舞 « 阳㊁ 太子丹 ; 苏武传 » 里 的 卫 律㊁ 李 陵, 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 旧材料里的新素材 , 虽然熟悉 , 但是运 用 新 颖 得 当 , 给人眼前 一亮之感 , 大有枯木逢春之效果 . 取其精华 , 引用文言哲理名句 . 真正 优 秀 的 作 文, 不 是 堆 砌 材 料, 而是要懂得运用各种 论证方 法 , 如 例 证 法㊁ 引 证 法㊁ 喻 证 法㊁ 比 较 法㊁ 归 谬 法㊁ 归纳 法和演绎法 . 而这几种 论 证 方 法 中 以 引 证 法 最 难 运 用 . 引 证法 是 用 权 威 性 的 话 语, 使 说 理 更 加 深 刻㊁ 透 彻, 具有说服 力, 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 想 深 度 . 由 于 它 的 权 威 性要求在引用的过程中要照搬原文 , 这就 要 求 学 生 多 读 一 些 课外书 , 博闻多识 . 但限于学生的实际 情 况 , 做不到 读万卷 书, 行万里路 , 更不 可 能 要 求 他 们 背 下 名 言 名 句 , 这时我们 就可以求助于课内 文 言 文 . 汇 编 进 必 修 课 本 的 文 言 文 都 是 经过精挑细选的 , 不仅 经 典 而 且 又 具 有 代 表 性, 最重要是文 章中蕴含了大量哲 理 性 强 的 句 子 . 我 们 在 解 读 和 背 诵 文 言 文时 , 就应该将这块 宝 地 充 分 运 用 , 将这些富有哲理的文 言名句整理出来 , 形成 自 己 的 语 言 库, 那么作文的语言自然 丰富形象起来 . 例如 : 写亲情友情的话题就可以用 羁鸟恋 « ) 乌 鸟 私 情, 旧林 , 池鱼思故渊 .( 归园 田 居 » 愿 乞 终 养. ( « ) . 写容忍的话题就 可 以 用 顾 吾 念 之 , 陈情表 » 强秦之所 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 , 徒 以 吾 两 人 在 也.今 两 虎 共 斗, 其势不 « 俱生 . 吾所以为此者 , 以先国家之急 而 后 私 仇 也 . ( 廉颇蔺 ) . 写乐观 ㊁ 相如列传 » 挫折话题就可以用 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自其不变 者 而 观 之 , 则物与我皆 « ) 无尽也 , 而又何羡乎 ! ( 赤壁赋 » 等等.而这些文言文中以 « 劝学 » 最为经典 , 全 文 通 篇 采 用 各 种 论 文 方 法, 如果运用于 积累 , 善于借助外力 , 坚持不懈的话题 , 那么通篇都可以作为 引用的句子 . 俗话说得好 : 求人不 如 求 己 . 与 其 花 费 大 量 心思去收罗和背诵这种名言名句 , 还不如 将 自 己 已 经 熟 识 的 文言文作为名句宝 库 , 这 样 不 仅 省 时 而 且 又 不 费 力, 更能达 到深刻的效果 . 移花接木 , 巧嫁接 . 在植物栽培中有一种名词叫 嫁接 , 如奈李就是桃树与 李树的嫁接 ; 红富士 就是国光苹果 与 元 帅 苹 果 的 嫁 接 . 它 们通过嫁接 , 可以产生新品种或改善 老 品 种 . 这 种 方 法 运 用 到作文上 , 则可 以 收 到 意 想 不 到 的 效 果 . 一 篇 完 美 的 作 文 , 优美的语言是它的 血 肉 , 严 密 的 结 构 是 它 的 骨 架, 深刻的内 涵是它的灵魂 , 而这三点中最首先要 具 备 的 是 结 构 . 但 作 文 中普遍存在着结 构 冗 长 繁 杂 , 结 构 单 一, 横 纵 无 序.这 些 毫 无结构感或是单一结构感的文章 , 就好比 一 个 相 貌 美 丽 却 身 材畸形的美女上不得台面 . 这时不妨让我们来一招移花接木 , 仿一仿几篇议论性较 强的结构感清晰的 文 言 文 吧 . 这 里 就 举 两 个 比 较 典 型 的 事 , 例 . 其中一种 是 先 提 出 论 点 , 再 层 层 分 析 论 点.如« 劝 学» 这篇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 然后 从 三 个 方 面 加 以 论 证, 勉励人们 勤 学 . 第 一 , 从 学 习 的 意 义 方 面 论 证; 第 二, 从 学习的作用方面 论 证 ; 第 三, 从 学 习 的 态 度 方 面 论 证.这 三 层意思层层深入 , 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 三段融为一体, 结构紧 密 . 另一种 议 论 文 的 结 构 是 论 点 不 断 地 延 伸 , 才将论点点 出, 论点在 最 后 点 出 . 即 举 例 分 析 , 再 举 例 分 析, 再举例分 , 析, 最后再将论点 总 结 . 例 如 « 过 秦 论» 全篇都是在讲例子 分析 , 最后才在文章最后得出一句论点 仁 义 不 施 , 攻守之势 异也 . 这两篇文章在结构上的最大优 势 就 是 论 点 清 晰 , 结构 清楚 , 不入俗套 . 这 恰 恰 帮 学 生 解 决 了 议 论 文 结 构 的 弊 端 .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 时 往 往 不 知 道 要 写 什 么 内 容 , 信 手 拈 来,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 而 这 两 篇 文 言 文 的 结 构 设 置 直 接 帮 学 生走出作文结构误区 . 问渠哪得清如 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源头不在别处就 在我们身边 . 将原本 分 而 治 之 的 文 言 文 模 块 与 作 文 模 块 两相结合 , 不仅有助 于 古 文 教 学 , 而且也让作文素材这一资 料库充实 . 这不妨就作为我们今后教学的一个方向吧 . 参考文献 : [ ]孙绍振 . ] 用文本细读解 密 学 生 议 论 文 [ 语 文 学 习, 1 J . 2 0 1 3, 2. [ ]王一冰 , « ] 杨晓燕 . 劝学 » 的论证结构浅说[ 文学教 2 J . 育, 2 0 0 6, 1 5. 作者简介 : 黄雪丽 , 福建省泉州市 , 泉州现代中学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摘要】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集中训练不易消化,不利迁移。
我有意识地把诗歌鉴赏知识分散在日常教学中,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和趣味性,又在无形中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鉴赏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
主要做法是:第一、以诗导入,兴趣盎然中顿悟;第二、以诗解人,相得益彰中理解;第三、以诗解诗,潜移默化中积累;第四、以诗拓展,理性和趣味比翼;第五、以诗对比,知识与能力双飞。
关键词诗歌鉴赏;融入;语文课堂;导入新课;以诗解人; 以诗解诗;拓展知识点;对比理解鉴赏诗歌,也是高考考察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学生常常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手”。
出现问题大多为:一是对有关诗歌鉴赏的常识,诸如意象、意境、题材、体裁、表现手法等知之甚少;二是不注意抓住诗歌中的敏感点和暗藏信息,即题目、作者、注释和文本中的关键词;三是不了解各类题型的答题步骤,思维混乱。
很多学生想通过做几道诗歌鉴赏题来提高能力,难免挂一漏万,效果甚微。
专项集中训练又不利学生消化和迁移能力的形成。
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诗歌鉴赏融入日常课堂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和趣味性,又在无形中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鉴赏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
我把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以诗导入,兴趣盎然中顿悟导语用于一节课的开头,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好的导语如缓缓拉开的帷幕,使学生看到优美的场景,或激起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过来。
在导语设计上,我常常有意识地植入诗歌鉴赏。
例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前,先学习一首唐诗——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让学生猜想,朱庆余写这首诗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初看,此诗似乎在写一新娘子拜见公婆前的羞涩心理,结合题目学生最终明白,原来是写要参加科举的考生试探主考官对自己的文章是否满意。
学生在惊叹此诗的奇妙时,已深刻的理解了“题目往往是解读诗歌的钥匙”这一真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高中政治是一门陶冶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发展。
然而,如何在有限的政治课堂上将教学实现最优化,让政治理论与内涵向外延伸,渗透发展,是摆着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由此,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尝试“借力使力”,以生活常识、课本案例、情景模拟为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发动机。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在教学中,与其死守教材,不如引用“他山之石”,如生活常识、生活情境、活化课本案例、创设实践模拟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与个性发展要求,从而实现“攻玉”或“天然去雕饰”的教学实效。
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尝试抛砖引玉、借力使力、他山之石的教学策略,活化政治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快速地调整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从而使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激情。
一、抛砖引玉,以生活常识提高课堂引入效率《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教学必须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笔者在教学中就在思考,不妨以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常识为纽带,抛砖引玉,引起学生的共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政治知识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促使学生形成用政治知识武装自己,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价格变动的影响”这节课时,笔者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消费经验,价格变动及其产生的影响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只是认识层面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以生活常识为契机,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1.价格的变动是否对你的消费产生影响?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的处理方法。
2.常言道: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
你对这种反季节消费有何看法?通过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在讨论后进行组间交流,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发学生的热烈探讨。
高中作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析引证法的“引”和“证” PPT课件
•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
忧伤。
•
15、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现在而蒙蔽双眼,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浅析引证法的“引”和“证”
授课教师:耿金卫
在生活中广为传诵着这样 一句名言:众人拾柴火焰高。
就像一根手指抓不起一个 皮球一样,一个人不能脱离集 体。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 将问题解决。俗话说:“人心 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团结的力 申老师 王老师 李老师 张老师 刘老师 耿老师 平均分 量5 。4 3 4 4 5 4.6
身。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做金 钱的奴隶。
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退 缩,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当困难
向你认输时,你定会感叹道,我飘越
合作探究阶段要求
时间15分钟,分三个阶段: ①起立讨论2分钟,选定1篇作
业进行修改。 ②坐下修改6分钟,1人主改,
其他人审核。 ③主改人用7分誊抄到自己组
黑板。(组员在此时修改自 己作业)
珍惜时间⑶
浪费时间,等于消磨青春,等于慢性 自杀。有首《明日歌》说得好:“时日复 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 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 至……”年轻的朋友,待到你的晚年向你 招手时,你决不会希望因为万事蹉跎而心 头涌起懊丧后悔的哀愁,那么请你牢牢记 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古人留给 我们的教训吧!用奋斗的双手去扣紧青春 的弦,奏出人生美妙动听的乐章。
他山之石攻己之玉——高考作文借鉴方法例析
做到 简单布局 、 清 晰 架 构 即 可 。例 如 2 0 0 6年 高 考 江 苏 卷 优 秀 作 文 《 人 与路 》 :
人 与 路 江 苏考 生
自然 淘 汰 。 后 来 , 作 文 评 卷 组 组 长
将 该文作 为案例 予以展 示 . 我 陈 述
着 沉 甸 甸 的 书 包和 你 早 就 准 备 好
豆” , 你却 叫它“ 马铃薯 ” ; 别 人 称 呼
“ 苞谷 ” 为 “ 苞米 ” , 你却叫 它“ 玉
你 牵着我的手 , 走 过 那 条 羊 肠 小 道
来到村 1 3 " 等 我 妈 来接 . 把 我“ 归还” 后你折 身就走 : 耐 不住 我 一 再 对 你
米” , 其实质 没有什么 区别 , 换个包
我 适 应 了环 境 ,也 很 少 再 想 起 你 。 偶 尔打 电话 给 你 . 听 你 用 高 兴 而 微
、
借势 : 清 晰 架构 。 推 陈 出新
瘦 瘦 的 .你 从 我 妈 手 中接 过 我 说 :
所谓借 势 , 指 模 仿 别 人 的 结 构
“ 这孩子, 瘦 成 这 样 难 养 哦 !” 于是 ,
分 的重要筹码 。那么 , 在 考 场 写 作
毋
再 大 些 .路 是 一 根 电 话 线 . 你
中 ,应 如 何 安 排 好 作 文 的 结 构 . 以
我 认 为 切 不 可 将 应 试 作 文 的 结 构
在 家里, 我在远方。 就 像 鹰 要 成 为 翱 翔 苍 穹 的 使 者。 就 必 须 离 开母 亲 的 怀 抱 , 用 双
装而 已。
的结构 , 必 然 会 给 阅卷 者 带 来 新 奇 的 感 受 。事 实 上 , 著 名 导 演 张 艺 谋 的 电影《 红 高 梁》 之 所 以 能 够 醉 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首先,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以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以羊角对比竹子,羊角硬而脆,可一旦碰到外力就会轻易折断;竹子虽然柔而不折,外力一过,它能够屈能而伸、持久不断。
同样的道理,人的学问如果只会其中一门学问而不懂得其他的学问,就像羊角一样,外力一碰就会断掉;而如果人广泛的掌握了各种学问,就像是竹子一样,遇到困难就能够灵活应对。
这种"他山之石"的论证方法相当生动地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以运用"以偏概全"的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以医生和乡愿为例,指出医生不局限于一种疾病的治疗,而是要通晓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因,才能正确地诊断和治疗。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学问如果只放在一个方面,只是片面追求单一的成功,是远远不能满足综合素质的要求的。
只有从多个方面进行学习,才能够在考试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再次,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以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以牛欲对比人性,指出牛欲满足者就会停止进取,而人性却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欲望,它能够推动人们前进。
通过这种比较,荀子提出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要不断地超越自己。
高考也一样,不应该满足于一次高分,而要不断地提高自己,争取更好的成绩。
最后,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以运用"引用权威观点"的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引用了一句话:"盖取诸儒,取诸骐骥",这是荀子所崇拜的古代学者的观点。
通过引用这句话,荀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借用权威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高考议论文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通过引用权威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综上所述,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是十分关键的。
以荀子《劝学》为例,可以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法,"以偏概全"的方法,"综合比较"的方法和"引用权威观点"的方法进行论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假于物 教资作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假于物教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假于物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一篇文章里学到的道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假于物"。
在学校里,老师经常让我们回家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然后写一篇作文。
上次,老师让我们观察身边的一件小物品,看看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就仔细观察了一下书桌上的铅笔盒。
这个铅笔盒是用竹子做的,外面缠绕着一圈漂亮的绳子。
一开始,我很纳闷,为什么要用粗糙的竹子做铅笔盒?后来妈妈告诉我,竹子质地坚硬,不易破损,做铅笔盒正合适。
原来,竹子虽然普通,但它的这些特性被充分利用了,因此成为了合格的铅笔盒材料。
接着我想到了老师教过的一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就是普通的石头,"玉"是指宝贵的玉石。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普通的石头,也可以用来磨光昂贵的玉石。
所以,平凡的东西并不可小觑,它们同样有自己的用途和价值。
我朋友小红的爸爸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工程师。
有一次,他们全家到乡下一个村庄去旅游。
小红发现,村里有很多适合攀爬的树木,就和爸爸提出要不要在院子里搭一个绳索攀岩场。
爸爸看了看周围的环境,便让小红去采集一些粗糙的麻绳。
等小红把麻绳拿来后,爸爸熟练地把它们编织在树干上,做成了一个小型的攀岩场。
小红和弟弟玩得非常开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普通的麻绳本来只是一种简单的物品,但是在爸爸的巧手之下,它被赋予了全新的用途,为孩子们创造了欢乐。
这不正说明"善于借助身边的东西"的重要性吗?只要我们发挥创意,普通的东西同样可以大放光彩。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用旧报纸可以包装礼物,用塑料瓶可以做花盆,用树枝可以做鸟笼。
所以说,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发挥它们的潜能,让它们焕发新的生命力。
正如那句古语所说:"善于借助于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文
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意思是用别
人的优点来克服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不断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有时候我
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
“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去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智慧,来解
决自己的问题。
比如,有一次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
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我就去向成绩优秀的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和
经验。
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渐渐地找到了学习的方法,我的
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听取长辈的教诲、向专家请
教等方式来学习他人的长处。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来
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智慧,从而指导自己的成长。
我们还可以向父母、老师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除了在学习上,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可以运用“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
比如,我们可以向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我们还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学习他们的优点,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总之,“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不断进步。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谈高考作文中的模仿与借鉴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也谈高考作文中的模仿与借鉴“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
”这句中国读书人代代相传的俗语,其实也正道出了一种作文之道。
说“套”,固然偏激,但要写出好文章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连主张“惟陈言之务去”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窥陈编以盗窃”。
北宋江西诗派的开创人黄庭坚也说得明白:“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在谈到写作时也曾说过:“模仿能够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由此可见,模仿和借鉴对于写作是极为必要的。
一切艺术都起源于模仿,实际上一切文章也起源于模仿。
每一位作家在起步时都离不开模仿,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这种模仿对要迎战高考的学生来说就更有必要了,因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一味地要求他们创新显然是不现实的。
事实证明,对于考生,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倒不失为一条切近、便利的作文之路。
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
我们要模仿、借鉴的是其不可变处。
作者认为,在高考作文中,创造性地模仿和借鉴别人文章中的不可变处,是一种超越,是一种智慧,更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所以,教师在作文训练中特别是在强化训练阶段有必要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借鉴有效地提升限时作文的水平。
具体说来,能够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借鉴诗语以拟标题俗语说:“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
”而借用诗化的语言,就能够拟就一个好题目。
巧借古诗词、广告词,流行歌曲、影视作品名拟题,能让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好感。
当然,这种方法还能够扩展到借鉴相关作品的内容。
这种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其中巧借古诗文和典籍就是一个诀窍。
具体的做法:一是直接引用与文章材料、中心相吻合的古诗文做标题。
如高考满分作文中的《感时花溅泪》《半缘修道半缘君》《对影成三人》《他年我若为青帝》等题目,旧语新用,别有一番古朴情怀。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论证的技巧(无答案)-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学案
议论文写作指导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论证的技巧【学习目标】1.学会紧扣观点选取论据。
2.灵活掌握五种功能句式,使议论文说理更深刻3.广泛地积累,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一、认识“引证法”:1.什么是“引证法”引证法是引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常用的理论论据有:公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成语、古今诗文、流行歌曲等。
引证法的优点: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展意境;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等。
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
只“引”不“证”,犯了“素材堆砌”的毛病。
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
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
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上一节作文课的内容是“举例论证的叙例技巧”,我们把重点放在了“例证法”的“例”上,“证”并未做重点讲解,并不是说“例证法”不需要注意“证”的环节,而是因为其原理与“引证法”类似,故在本节课中以一当二来讲解,望同学们能够融会贯通。
2.示例讲解:《师说》: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的目的是要在“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横行的社会中突显“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他选择了孔子的话。
《论语》是经典,是读书人必须要学习的作品,所以《论语》中的话就极具权威性,而说这话的人是孔子,孔子是圣人,连圣人都要向别人学习,何况而今我们这些“下圣人也亦远矣”的众人呢?所以引用孔子的话就极具说服力!3.牛刀小试:横线处填哪一句更符合语境的内容?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谈如何写好议论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谈如何写好议论文1、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笔者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
比如这个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给漆工的任务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认真完成刷漆任务即可,但职业道德告诉这个漆工,这个洞可能会让这艘船沉没,所以道德的力量让他在刷完漆之后补上这个漏洞。
而正是这个不经意举动使漆工不仅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
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虽陷入绝境但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
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
当今社会,因何18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悦悦而见死不救生?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失。
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之际,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可吴斌却永远地倒下了。
吴玉兰,一名普通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紧紧护住659张考生准考证。
从这些人身上,我分明看到道德之苗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吴玉兰老师受伤了,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道德。
吴斌走了,但省委书记为他留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前去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
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文
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文俗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话虽然不错,求取他人的精华,取适合者为自己之用,方可立于在他人的基础之上。
可如果自己本身就是一块美玉,却不知利用,而求他山之石琢磨为玉,岂不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吗?他山之石,毕竟来自“他山”,不一定能用上或及时用上;自河之玉就在身旁,唾手可得,便于利用。
因此,他山之石怎么比得上自河之玉丢弃便利呢?从利用的价值来看,自河之玉就比他山之石宝贵。
小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就是辨认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依靠自己的辨认出和大胆的设想,才造就了这物理学的了不起基础定理。
试想,如果当时牛顿不依靠“自河之玉”,不利用“自河之玉”,而一味地等着“他山之石”,想着利用“他山之石”,那么很难说能有这么伟大的发现,我们的物理科学也不知要倒退多少年呢!反之,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多为学者们雕琢为自身才能之“玉”。
几千年来,多少读书人只知去研究圣人的“石”却不知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玉”,让自己的“玉”蒙了“尘”,退了光泽,泯灭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玉”不像“玉”,也就无法亮出它的美丽。
贱视自河之玉,而满世界找寻他山之石,无异于舍近取远,真的就是不明智的作法。
他山之石,毕竟只是“石”,须揣摩方有可能沦为“玉”;而自河之玉本身已经就是“玉”,其宝贵程度自然应比他山之石更胜一筹。
如果我们求得他山之石,若不让它经受琢磨,它就只能像房子中的一块墙角砖,成为乱石堆上的一块碎石,成为大河边上的一块受人践踏的卵石。
即使这样,它还是一块他山之石。
另外,求出他山之石,还要揣摩有方。
现在许多人都在崇拜日本的动漫,日本的歌曲,许多人都在恶搞着,套用着。
可也永远模仿不像,因为这是一块他山之石!我们只知道照搬,却早已迷失了自己的玉,丢掉了消化的心思!这无异于“东施效颦”。
自玉未保,他石尽失!与其抚弄一块不伦不类的他山之石,不如好好地擦亮一块自河之玉,让自河之玉的温润光泽烛照自己的一生。
当然,今天,不少国人在珍惜自河之玉,紧抓自河之玉方面,给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陈景润在仅有6平方米的小屋里秉持埋首研究,获得了愤慨世界的成就,使自河之玉在哥德巴赫猜想的宝座上熠熠生辉;刘翔不懈努力训练丢掷汗水,使自河之玉在田径男子110米栏上熠熠生辉;专门从事中国航天事业的人们勇于挑战音速,使自河之玉在辽阔的宇宙中熠熠生辉……他山之石,自河之玉,孰贵孰贱,至此已就是不言自明。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借助颁奖词学习作文写得有文采
1.修辞手法
方 法 归 纳
:
2.句式变换
3.用词方法:活用
谢 谢!
六、课堂训练:
七、学生作品展示:
1.学生到黑板板书 2.学生(其他)讨论并点评 3.学生自我点评 4.教师点评: 天地有大恩,让中国这片神州热土在74年前诞生 了这样一个婴儿;天地有大恩,注定让这个婴儿在 67年后,领导着华夏儿女,共同面对、共同承担、 共同度过一场百年一遇的灾难——汶川地震;我们 为拥有这样的好总理而骄傲、而自豪!
修辞:排比借代 句式:整句
短句、整句
提问:请默读并仔细思考该颁奖词的文采体 修辞:比喻 句式:整散结合 现在哪里? 用词:活用 1.指导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问题; 修辞:比喻、排比 2.师生合作; 句式:多用整句,加以短句散合 3.方法归纳:
用词:形容词、动词
修辞:对比、比喻
句式:整句
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扩展并运用 写给总理的颁奖词,写一个150—200字的作 文片段。
板书设计:
颁奖词写作
v
重 要 性
①将其列入高考发展等级要求; ②为文之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描绘类: (2)结构类: (3)语气类: (1)整散变化: (2)长短变化: (3)语气类:
有 文 采
问句④祈使句⑤感叹句等
文 采
五、牛刀小试(08年颁奖词) 1.大爱至善 唐山13位农民
修辞: 对比 句式:短 句、整句
【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 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 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具体分析其文采: 1、请默读该颁奖词,然后分析讨论;
二、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曾经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作文整体质量确实不敢恭维。
如若看见有考生引用了某个诗人的名句,居然会有心中一喜之感。
而这个被引用的名句,其实就在高中语文的必修课本里。
事实上,很多高分作文猛然一看,考生似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挺有才华的,可是阅卷者只要在大脑里稍微过滤,便会发现其才华都是移植于课本。
尽管如此,这类作文依然能够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
高中课本原本就是一个富有的宝藏,关键是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有可能挖掘到属于自己的珍宝。
譬如荀子的《劝学》一文,就几乎囊括了高考议论文的所有论证方法,如果考生琢磨透了,那高分作文可能就是囊中之物了。
1引用论证所谓引用论证,就是在高考议论中引用名言、谚语、诗文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即“引”;二是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主旨充分联系起来,即“证”。
许多考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就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需要予以克服矫正。
1﹒1例文展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在文章开篇,即引用君子之言“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这是“引”。
之后,荀子例举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点例,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是“证”。
文章有“引”有“证”,“引”“证”结合,显得逻辑严密,颇具说服力。
1﹒2佳作分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
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受益终生。
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玄藏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诸法空相,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前后赤壁赋尽显其时代风流。
高中作文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析引证法的“引”和“证”
珍惜时间⑶
浪费时间,等于消磨青春,等于慢性 自杀。有首《明日歌》说得好:“时日复 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 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 至……”年轻的朋友,待到你的晚年向你 招手时,你决不会希望因为万事蹉跎而心 头涌起懊丧后悔的哀愁,那么请你牢牢记 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古人留给 我们的教训吧!用奋斗的双手去扣紧青春 的弦,奏出人生美妙动听的乐章。
引名文+析引文+扣论点
合作探究阶段要求
时间15分钟,分三个阶段: ①起立讨论2分钟,选定1篇作 业进行修改。 ②坐下修改6分钟,1人主改, 其他人审核。 ③主改人用7分誊抄到自己组 黑板。(组员在此时修改自 己作业)
展示评价阶段要求
誊抄结束后,由其他小组对本小组 的展示进行评价。时间3分钟 评价顺序:1组评价8组,8组评价7 组,7组评价6组,依次类推。 形式:站立在被评价小组板块前, 集体商量,有彩色粉笔括画出三个部分, 即引文、分析、论点。 确定出评价代表。
精读这两段文字,找出规律。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任 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 了。” 这就是说,鸟类的翅膀本 是用来追求翱翔蓝天的自由与 快乐的,如果让它与金钱联系 起来,那就会失去这种快乐和 自由。 鸟如此,人亦然。人的生 命本是用来追求知识与真理, 追求正义与自由的,若是仅仅 将生命与金钱联系在一起,那 么人类也将失去生命本来的价 值与尊严。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做金 钱的奴隶。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 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 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 渊。”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 色色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 才、信徒和能人心中都有着一股 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不屈不挠地 奋斗,直到成功和胜利,从而获得幸 福。而弱者缺乏这种毅力,以至于 被压下苦难的万丈深渊而无法抽 身。 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退 缩,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当困难 向你认输时,你定会感叹道,我飘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谈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引导学生议论文入门议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和人际交流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纵观整个初中教材,编者却只设计了一单元,不能不让人一头雾水并深表遗憾,而且对于议论文学法的指导又少得可怜,议论文成了广大初中师生的一块心病——望而生畏,畏葸不前。
我觉得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关键是怎样轻松愉快地引导学生入门。
引导学生议论文入门方法很多,我的做法是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几何知识,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论证来作为突破口,从而化难为易,化畏惧为喜欢。
为此,我在教议论文之前,操起钝刀,给学生们写了一篇小议论文(见附页)《三角形内角和》,学生们感到非常惊讶和新奇(就连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也是同样的反应),语文课怎么教起数学了呢?我先领着学生复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求证,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知识和等量代换原理,运用两种几何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º的结论,初步从理论上论证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的正确性,接着,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等于180º吗?从而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转入引用论证和事实论证(测量),最后进一步阐述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这一结论得出后,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本文的漏洞,学生的思维如开闸的洪水,奔腾澎湃,有的说论证不严密,老师只用了锐角三角形,而没有其他三角形,如: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有的说,结论单一,还可以推出一系列的定理,如: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º,n边形外角和等于360º,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都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等等。
通过这篇小论文的学习,学生们初步懂得了议论文立论的方式,知道了议论文开头的特点,了解了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有力的特点,懂得了写好议论文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理,初步了解了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认识到议论文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性、准确性、精炼性,为更深入地学好议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谈议论文引证法的有效运用-作文教学福建林承雄引证法,也叫事理论证法,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这种论证方法,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原理、定义,被人公认的常理以及尽人皆知的民间俗语、谚语,诗文名句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由于被引用的内容是公认的,是确立的,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它具有充分的证明性;由于被引用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名言警句,往往具有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常常借助于巧妙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所以易为人们接受。
因而,运用引证法,有助于提高论证的说服力。
引证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引证法,即照引原文来说理的论证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演绎推理的论证中。
二是间接引证法,即引用时,不照引全文,只是把被引用的大意简要地概括表述出来。
那么,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引证法呢?下面以材料作文为例,从四个方面予以具体解说。
【文题再现】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楚国有个人,肩上担着一只野鸡。
路上有个人问:“这是只什么鸟呀?”担着野鸡的人哄他说:“是只凤凰。
”那位路人说:“我听说有凤凰,今天恰好见到了。
你出卖它吗?”他说:“是的。
”那位路人给他十金,他不卖;又加了一倍的价钱,才卖给路人。
路人想把这只野鸡献给楚王,但过了一夜,这只野鸡却死了。
路人无暇爱惜买野鸡所花的钱,只是遗憾不能把它献给楚王。
楚国人很快就把这件事传播开了,都以为这个人买的是只真凤凰,并赞赏他特意买了凤凰献给楚王的心意。
这事终于被楚王听到了。
楚王被这个人特意买凤凰献给他的心意所感动,便派人把他找来,重重地赏赐了他,超过了他买野鸡所花的钱十倍。
(译自《尹文子·大道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审读这则寓言故事,可从路人、卖野鸡的人、楚王、楚国人等不同角度切入,依据故事情节的因果逻辑来生发立意。
路人相信卖野鸡者,把野鸡当凤凰,并高价购得,这与他想拥有珍稀的凤凰的强烈欲望有关,导致他偏听偏信、不深入查究;卖野鸡者花言巧语,招摇撞骗,蒙蔽路人牟取利益;楚国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正是无知者的表现;楚王对混淆名实者(包括买卖野鸡者、野鸡者、楚人)未能详查明鉴,而信以为真,谬赏有加,这是一时感情的好恶遮蔽了理性判断的真伪。
根据以上这些视角生发的感悟、思考,可以提炼出如下立意:⒈路人的角度:⒈欲去弊远惑,须实事求是,深入调查(探究);⒈无知者最易迷信,上当受骗。
⒈利(欲)令智昏;⒈楚王的角度:莫因感情好恶而遮蔽理性认知的真伪;⒈楚国人的角度:应摈弃以讹传讹,盲目从众心理;⒈从卖野鸡者的角度:应明察投机取巧、欺世盗名的行经,予以必要惩戒;⒈从总体把握材料的角度:真理未必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等等。
【升格示例】有效运用引证法,引言时应注意以下四点:一、引言要扣紧论证要旨。
引言要扣紧论证要旨,才有针对性;否则,引言游离了中心,说理就缺乏说服力了。
片段1:要想去蔽远惑,须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
买野鸡者信以为真,将野鸡当成了凤凰;楚国人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都认为买野鸡者献给国王的真是凤凰;楚王听闻大家的传言,因一时感动于买野鸡者的心意,也未查究事实真相。
他们都被蒙蔽了,都被蛊惑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终将自毁前程。
【问题诊断】上述片段所引名言是强调要正直地生活、诚实地工作,才有远大前程。
与段旨(段首画线句)切合不紧,有偏离主旨之嫌。
【修改建议】应该更换名言论据,选用与段首句内涵相契合的名言,并加以简要阐释,以扣合论点。
【修改示例】想去蔽远惑,须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
买野鸡者信以为真,将野鸡当成了凤凰;楚国人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都以为买野鸡者献给国王的真是凤凰;楚王听闻大家的传言,因一时感动于买野鸡者的心意,也未查究事实真相。
他们都被蒙蔽了,被蛊惑了。
毛泽东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慎思明辨,然后做出判断,这样才能去伪存真,除恶扬善,才不致被谎言、谣言“套牢”。
二、引言之后有阐释分析。
运用引证法说理论辩,在扣紧论点引用名言论据之后,应聚焦于论点对名言论据内涵进行扼要阐发、点评,尤其对于引文中不常见的术语名词或较难理解的文字,应加以适当的诠释,从而使名言论据起到佐证说理的作用。
片段2: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往往与真理背道而驰。
曾有网络名人“秦火火”和“立二拆四”等“大谣”们为了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并从中牟利,组织网络推手,在论坛、博客、微博等平台上策划、制造、传播谣言,炒作网络事件等,而有一些不明就里的网友偏听偏信,盲从跟风,使谣言愈演愈烈,严重误导公共舆论,破坏社会和谐。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
”【问题诊断】上述片段所引名言与段旨是切合的,但引用之后未能扣紧该名言与段旨的关系进一步作扼要阐释,说理欠缺说服力。
【修改建议】应该在所引名言之后添加简要的阐释、评析,以呼应段首句,突出本段论点。
阐释时,应抓住论点与名言中的关键词来解析。
像上述语段段首句(分论点)与名言中的关键词是“人云亦云”、“真理”,阐发时应锁定这两个关键词。
【修改示例】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势必与真理背道而驰。
曾有网络名人“秦火火”和“立二拆四”等“大谣”们为了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并从中牟利,组织网络推手,在论坛、博客、微博等平台上策划、制造、传播谣言,大肆炒作网络事件等,而有一些不明就里的网友偏听偏信,盲从跟风,使谣言愈演愈烈,严重误导公共舆论,破坏社会和谐。
罗曼·罗兰曾说:“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
”只有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探索发现,锲而不舍的独立思考,才能赢得真理女神的青睐;而人云亦云就是对独立思考与实践探索能力的自我扼杀,是真理的大敌。
三、引言宜简,要恰到好处。
运用引证法,引言应简洁精当,恰到好处;不可堆砌、炫耀,喧宾夺主,淹没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说理。
片段3: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毛泽东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哥白尼说:“人的天职是勇于探索真理。
”如果我们都像楚国人那样不问虚实,不察真相,只是一味地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最终必将被真理抛弃,沦为谎言与迷信的囚徒。
【问题诊断】上述片段一连引用了古今中外四位名家伟人的名言为论据,论据不可谓不典型,但引得过多,有开“名言”杂货铺之嫌;加之自己的分析论辩笔墨偏少了些,有本末倒置之感。
【修改建议】引言应删繁就简。
从表达精炼角度讲,不妨只留前两个名言论据,简练隽永。
然后扣紧段旨,加以必要的阐释分析,以突出论点。
【修改示例】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坚持真理,不可偏听偏信,鹦鹉学舌;而应广开言路,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坚持真理,不可主观臆断,拘泥教条;而应身体力行,实事求是,深思慎取。
如果我们都像楚国人那样不问虚实,不察真相,只是一味地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最终必将被真理抛弃,沦为谎言与迷信的囚徒。
四、引言须真,忌胡编乱造。
运用引证法,对所引名言的出处、作者,要进行查对核实,避免张冠李戴,或胡编乱造,或断章取义,从而影响论证的说服力。
片段4:东汉史学家班固曾说:“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
”日常生活生产要讲究言与实、名与实的一致,科学研究亦然。
如果贪求浮名,妄言妄行,弄虚作假,混淆视听,必将与真理无缘,被科学唾弃。
【问题诊断】上述语段所引第一则名言作者应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语出《管子·心术上》);第二则名言作者是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而且引用时存在随意改换语词而歪曲原意的毛病,原文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强调要求真务实。
作者在引言时未能查对核实,导致张冠李戴,或者歪曲原意,使说理论证的真实性打了折扣。
【修改示例】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曾说:“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日常生活生产要讲究言与实的相符、名与实的一致,科学研究亦然。
如果贪求浮名,妄言妄行,弄虚作假,混淆视听,愚弄公众,必将与真理无缘,被科学唾弃。
惟有摈弃虚名,求真务实,追根溯源,谨言慎行,科学研究才能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
【升格小结】运用引证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遵循材料与观点一致的原则,引言内涵应扣紧论点;二是遵循“引而后析”、“引而有证”的原则,锁定论点的指向阐释所引之言的内涵,通过阐发、点评、诠释,将论点与名言论据的内在联系具体分析出来,才能起到论证观点的作用;三是遵循简约精当、以少胜多的原则,引言应简洁恰切;四是遵循真实确凿的原则,引言须审慎、可靠,应认真查核出处与原文,避免张冠李戴、杜撰编造或曲解原意等毛病。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写作议论文,恰当运用引证法,可以充实说理的内容,增强论点的可靠性与论证的说服力。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强化并夯实名言论据素材积累,以便临场写作时能从容自如地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