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感觉、知觉和记忆
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
2. 幼儿心理学: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3.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个体成长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者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二、填空1.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 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3. 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4. 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是由遗传决定的。
5.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
6.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了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三、论述1. 试说明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第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脑科学证明,心理活动与大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没有大脑便没有心理,大脑出现障碍必然会影响心理活动。
第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
我们的心理活动总是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和所接触的环境。
客观现实就是指我们心理以外的一切,包括大自然、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和人的各种活动。
第三,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在人脑中的心理反映,和镜子里的反映不同。
镜子是被动地反映事物,原原本本地反映所照的事物,而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
心理并不反映周围的一切事物,而是主动地加以选择。
人的心理活动是具有目的性的。
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由于各人的经验、态度、立场等不同,对同样的一个事物,每个人的心理反映也各不相同。
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为不但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认识自己,能够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
简述感知觉与记忆的关系
简述感知觉与记忆的关系感知和记忆是人类认知活动中最为基础的两个过程。
感知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环境信息的能力,而记忆则是指人们在感知和思考的基础上,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储存下来并在需要时进行提取和利用的能力。
感知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感知和记忆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的层面。
在感知过程中,大脑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在神经元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
这些联系在以后的记忆过程中被加强,从而使得信息被更加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
感知和记忆的这种生理学基础,使得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感知和记忆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复杂。
在感知过程中,人们会将所接收到的信息与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记忆的利用,而记忆的存在也为感知过程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同时,感知过程中的注意力和意识状态也会影响到记忆的编码和提取,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和影响。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知与记忆的关系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感知过程中,人们往往只能接收到一部分信息,而将这些信息整合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需要进行记忆的整合和提取。
记忆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将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建立起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同时,记忆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用于比较的基础,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对新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和评估。
总之,感知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感知和记忆的这种关系,既体现在神经系统的层面,也体现在认知心理学的层面。
同时,感知和记忆的关系也可以从信息整合和知识建立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些分析为我们深入理解感知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途径。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一、感知阶段感知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它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刺激的过程。
感知阶段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注意三个方面。
1. 感觉感觉是人类接收外界刺激的基本过程,它涉及到各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觉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形成感觉经验的过程。
2. 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从而使人们能够对刺激进行有效的辨别和识别。
知觉的过程是主观的,它受到个体经验、认知偏见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3. 注意注意是人类在感知阶段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性加工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可以分为自主注意和强制注意两种形式。
自主注意是个体自主选择注意的对象,而强制注意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和指导。
二、思维阶段思维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它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推理的过程。
思维阶段主要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三个方面。
1. 概念形成概念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概念形成是个体通过对感知到的具体事物进行归类和抽象,从而形成一般性的概念和概念网络的过程。
2. 判断判断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和决策的过程。
判断的过程涉及到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逻辑判断等多个方面,它是个体进行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推理推理是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基础上,通过逻辑规则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和演绎的过程。
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形式,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能够帮助个体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
三、记忆阶段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它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阶段主要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方面。
1. 感知记忆感知记忆是个体对短暂的感觉和知觉信息进行短时存储的过程。
感知记忆的容量有限,持续时间较短,主要用于对即时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对于长期记忆并不起作用。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
5.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表现: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在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以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_反比_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C.注意D.思维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B)注意品质。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
心理学把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其中最 主要的组织原则有四种。 一、相似原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二、接近原则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三、闭合原则 个体运用经验补充或删减刺激物线索以获得有意义或合乎逻辑的 知觉经验。如图4-5 四、连续原则 指心理上的连续,如图4-6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刺激变化的强度,或 者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它是测量人的感 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 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二者呈反比关系:值越低(刺激量越小),感受性越大。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与兴趣,对某些有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 择加工的过程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进行加工的刺激信息,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其他刺激信息称为知觉背景。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强度大,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尤指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知 觉组织原则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 对象。 4.维度变化多的客观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2014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1、一般认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一般认为,在心理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兴起的三大理论派别,它们是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3、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因此,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认识过程。
4、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统称为个性心理差异,或个性心理特征。
5、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6、总的来说,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7、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好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学习、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这是现代化社会的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二)判断题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心理现象的科学。
(×)2、任何心理现象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机能。
因此,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就能产生心理现象。
(×)4、科学家们认为人的大脑皮层是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一种物质,在结构上极为复杂,机能上极为灵敏。
(√)5、心理过程一般是指知、情、意三大心理过程。
(√)6、调查法是在自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等外部表现,以及该言行的先行条件和后果的细致观察去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7、个性倾向性体现在个性心理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几个方面。
(×)8、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普通心理学是主干。
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既是对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9、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感觉、知觉和记忆
2.2.2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 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识记是人脑对 事物的特征进 行区分、识别 并留下一定印 01 象的过程。
保持是识记过的 知识经验在头脑 中的积累、储存 和巩固的动态过 02 程,是记忆过程 的中心环节
再认及其规律: 再认是指过去 经历过的事物 再次出现时能 03 够识别出来的 过程。
避免遗忘的窍门:
科学复习,避免遗忘。
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2.2.3记忆的品质与培养
1.记忆的品质 人们的记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记忆的以下 四个方面的品质上: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4. 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对象,它是对事 物的感性认识。记忆反映的是过去 的经验,它兼有感性 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性及规律。 2. 简述记忆过程,分析遗忘的规律和原因。2.1感觉和知觉
2.1.1.感知觉概述
1.感知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 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器官在机体的不同部位和接受 刺激的特点不同,把人的感觉分成两类,即:外部感觉和
内部感觉。
( 2 )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
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识经验的影
响。
易从背景中
容易被知觉
为对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
它有以下两个特点:(1)具体性喝形象性(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感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个别属性 ❖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整体反映 ❖ 不仅有赖于知觉对象,而且有赖于知觉的主体,具
有一定倾向性,受到主体已有知识经验和各种心理 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等的影响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12-Dec-2020.12.12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213:57:3812 December 202013:57
• 第一节 注意 • 第二节 感知觉 • 第三节 记忆 • 第四节 思维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主观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拟定目标计划并执行的意志行动
心理现象
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三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基于信息加工观点 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用信息加
2020 1:57:38 PM13:57:382020/12/1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2/
谢 谢 大 家 2020 1:57 PM12/12/2020 1:57 PM20.12.1220.12.1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2-Dec-2012 December 202020.12.12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护理心理学 感知觉 记忆
第二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我们 认识世界的开端。 感觉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最 低级的心理现象。 感觉维持人的身心健康。 (注意:一种感觉只能反应一种特征)
感觉剥夺实验
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的一般规律是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会使感受性降低,持续 作用的弱刺激会使感受性增高。 暗适应:在弱光的刺激下视觉感受性被提高 (30- 40分)。
视觉适应 明适应:强光的刺激使视觉感受性降低。
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一般的气味1-2 分钟,强烈的气味要10多分钟。 皮肤感觉适应:触压觉的适应较明显;痛觉的适应是很难发 生的。 (感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质量上:a.细节消失,特征保存,内容简略、概 括、合理 b.增添细节,内容具体,更具特色 数量上:a.记忆回溯 b.遗忘
3、再现
包括再认和再现两种表现形式。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 别出来的过程。 再现(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 重新出现的过程。
重现的正确程度取决于: a.对原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 b.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记忆系统(感觉、短时、长时)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用信息 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在记忆 系统中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 存储:将已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的过程。 是记忆信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环节, 没有信息的存储就没有记忆。 • 提取: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取出的过程。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精选)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3.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4.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
15.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1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9.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0.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心理学复习要点
23、能力: 是作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考试章节框架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879 德 冯特 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里学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必考]
2、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心理活动的形式
(四)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第三节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散在注意起伏的现象中就开始表现出来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表现
教学上造成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有:
1刺激过多或过少
第四,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自自身的要求,而不是具有另外的目的。
第五,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这产生心理的共鸣,这时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第三章 动机与学习
第一节动机的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一)什么是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具有下列特征和作用: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神经系统的机构与功能
(二)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三)大脑皮质的功能与心理
三、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性
1、巴普洛夫 条件反射研究 强化
2、条件反射有阴性阳性之分
第二节 个体心理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自我是有现实我,理想我,镜中我三者构成
第二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3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意志教程
2. 根据输入信息编码加工方式的不同和储存时间 长短分类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信息保持 时间较短。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结局:长时记忆(有意识地加工)或者消失(20s后) 也叫做工作记忆,个人当时注意着的信息,为现实进行加工、 操作服务的记忆过程。
2. 根据输入信息编码加工方式的不同和储存时间 长短分类
(四)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思维是对反映事物外部现象和特性的感知觉 材料进行加工,以揭露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特征 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分析与综合:急性感染红肿热痛 比较与分类:有比较才有鉴别 抽象与概括: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具体化与系统化:学习系统化;实践具体化
(五)解决问题的思维
1. 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
9
(三)记忆的分类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也称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西瓜是圆的,很甜;音乐很好听
(三)记忆的分类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逻辑记忆,也称词语记忆,是用词的形式以概念、判断、推理等 为内容的记忆。事物的意义、性质、关系等。人特有的记忆。 仔细 马虎 高富帅 白富美 聪明 憨厚 勾股定理:a2+b2=c2
的过程 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他认出来的过 程。
10/31/2018
8
回忆的分类
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
有意回忆:询问病史,启发性回忆
无意回忆:触景生情
根据是否有中介物
直接回忆:乘法表和熟悉的外语单词 间接回忆:长时间不见的朋友,想起在一起的时光
10/31/2018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存时间较长的记忆,一般 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重复。特点是信息以储存的 形式保存;时间长,信息储存量大。
北师大版的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心理学答案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从第六章思维与想象一、(略)二、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无意想象、再造思维、创造思维3.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三、1. A; 2. C; 3. C; 4. B;四、1."; 2."; 3.X;五、1.参考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与感知觉: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内容与形式不同。
从内容看:感知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现象及事物的外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联系。
从形式看: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对事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
总之,感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而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是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我们常说的对由感知得来的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际上就是通过思维完成的,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达到对事物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反映。
2 .参考答案: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巳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创造成分的不同。
幻想: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或是准备阶段。
3 .参考答案:(1)知识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
(2)迁移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为此,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泛,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应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几种知识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迁移的作用就越大;其三,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知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牢固,越能顺利地实现迁移。
感知觉与记忆
大脑皮层是感知觉信息处理的主要区域。在这里,来自不同感受器的信息被整合、分析和解释,形成对 客观事物的完整反映。
感知觉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知觉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感知觉,人们能够认识和理解 周围的世界,获取必要的信息和知识。感知觉在人类的学习、工作、交流等方面 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举例:在学习方面,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教师传授的知识,形成记忆和认知 ;在工作方面,员工通过观察和交流获取工作任务和信息,完成工作目标;在交 流方面,人们通过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沟通,理解彼此的意思和情感。
02 感觉
CHAPTER
视觉
• 总结词: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通道之一,负责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
处理速度等方面。
如何应对年龄对记忆的影响
虽然年龄对记忆有一定影响,但通过锻炼、保持社交活动、保 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延缓记忆力的衰退。
环境与记忆
环境对记忆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记忆的影响很大。例如, 嘈杂的环境可能会干扰人们的注意力 ,从而影响记忆力。
创造有利于记忆的环境
为了提高记忆力,人们可以尝试创造 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干扰和 杂音。此外,适当调整室内光线、温 度等环境因素也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长时记忆
01
02
03
长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第三阶段, 负责长期存储和提取信息,是人 们进行认知活动的基础。
长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非常长,可 以持续数年甚至终身,并且容量 几乎无限。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语义网络的 形式存储,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概 念或事件,节点之间的连接代表 它们之间的关系。
05 记忆过程
CHAPTER
转化为视觉图像。
• 详细描述:视觉系统由眼睛、视觉神经和大脑相关区域组成。眼睛能够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视觉信息通 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经过处理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视觉图像。
心理学名词解释 (4)
1、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4、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屏息:在注意紧张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
7、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8、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有意注意在认识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10、注意的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11、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
12、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13、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17、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18、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感知觉与记忆
它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2
3
4
(一)形状知觉
接近性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易组成图形。 相似性 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 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 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 视野中具有简单的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封闭 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小结
什么是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单一、个别、不需经验和思维 知觉——多个、整体、整合与解释、知识与经验
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觉的类型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形状、大小、深度、方位
真动、似动、诱动、自动
其他条件相等时,位置高的物体显得远。
相对高度
指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
纹理梯度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运动视差 近处的物体看去移动的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移动慢,方向相同。(如乘车) 运动透视 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双眼提供的线索。
佐尔拉错觉 平行线由于附加线的影响而不平行 冯特错觉 平行线由于附加线的影响中间变狭窄
爱因斯坦错觉: 在许多环行曲线中,正方形的四边弯曲 波根多夫错觉 被平行线切断的直线,不像一条线
眼动理论 当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 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 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 造成取样的误差 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二)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说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关系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关系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觉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心理反应。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感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第一步,通过感觉,人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事物和环境。
感觉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是人类对感觉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通过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分析,人们能够对外界事物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知觉是感觉的延伸和升华,它使得人们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和判断。
记忆是人类对过去经验和信息的存储和再现。
记忆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它使得人们能够在没有当前刺激的情况下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知识。
记忆是感觉和知觉的重要后续过程,通过记忆,人们能够将感觉和知觉信息转化为知识和经验,为思维提供素材和依据。
思维是人类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
思维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它包括概念形成、推理、判断、问题解决等过程。
思维是在感觉、知觉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思维,人们能够对感觉和知觉信息进行抽象、分析和推理,进而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
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感觉是知觉和思维的基础,没有感觉的支持,知觉和思维就无从谈起。
知觉是感觉的延伸和升华,它使得人们能够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从而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记忆是感觉和知觉的重要后续过程,通过记忆,人们能够将感觉和知觉信息转化为知识和经验,为思维提供素材和依据。
思维是对感觉、知觉和记忆的加工和运用,通过思维,人们能够对感觉和知觉信息进行抽象、分析和推理,进而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
不同的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感觉,人们才能够产生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形象记忆 用文字描述一个你最熟悉的、不在你眼前的人 用音符描述一个你最熟悉的、不在你眼前的人 用绘画描述一个你最熟悉的、不在你眼前的人 体验逻辑记忆 用口头文字描述你最熟悉的科学定律 用书面文字描述你最熟悉的科学定律 体验情绪记忆 回忆你经历过的欢乐 回忆你经历过的幸福 回忆你经历过的悲伤 回忆你经历过的痛苦
颜色恒常性 实验方法:在不同照明条件下,观察同一对象 的颜色变化 …… 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同一件物品反射到你 眼中的光有很大变化,但它们的颜色看起来好 像没有变,这是颜色的恒常性。
4、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 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 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 理解性的含义之一:把意义赋予没有意义的知觉图形。
——章志光,《心理学》
辣-疼 味蕾和伤害性疼痛纤维是相连的(Bartoshuk,1993) 有的人特别能吃辣 不同人味蕾细胞的密度差异是由遗传造成的 女性更容易成为超级品尝者
二、知觉及其特征
肯基 • 自出生以来,一直居住于非洲赤道附近的 一个茂密的热带森林,第一次和人类学家 Colin Turnbull一同乘车穿越一个开阔平 原.......
4、联觉
下面一组图片
哪个让人更兴奋,哪个更沉静
哪个更朴素?哪个更活泼?
哪个更软,哪个更硬?
哪个更轻,哪个更重?
哪个更冷,哪个更暧
春、夏、秋、冬
春 夏
秋
冬
酸、甜、苦、辣
酸
甜
苦
辣
感受性和练习
优秀来自训练
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期使用感觉器官, 相应的感觉能力就发展起来。例如,专门从事织造黑 色织品的工人能分辨出40多种深浅不同的黑色,而普 通人只能分辨出2~3种黑色。有经验的面粉工人凭借 触觉能正确地评定面粉的品质,甚至认出面粉的小麦 产地。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听出发动机的转速或异常声 音,音乐家有高度精确的听觉,调味师有高度完善的 味觉和嗅觉。 感受性因练习而提高的事实说明:健全的感觉系 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 语义记忆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幼儿 读《静夜思》 小学生读《静夜思》 中学生读《静夜思》 大学生读《静夜思》 留学生读《静夜思》
——Boring, Langfeld & Weld, 1939
• 费希纳定律 • 费希纳定律:感觉体验的大小(或感觉量) 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当 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 按算术级数上升。 • 公式:P = K log I • 其中I 指刺激量,P 指感觉量。 • 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实验目的:需要对知觉的影响 实验方法:甲组,20名,禁食24小时 乙组,20名,禁食10小时 丙组,20名,不禁食 三组被试以最短的时间辨认24个词, 其中,一半是中性词,一半是有关食物 的词。 实验结果:辨认中性词,三组用时没有差别 辨认有关食物的词,丙组用时最长, 乙组居中,甲组最短
理解性的含义之四:需要、情绪、价值观等会影响人 对当前对象的知觉。老虎?Βιβλιοθήκη 尔马提亚狗4、知觉的理解性
英语知识影响了你的知觉
TAE ?
CHT?
4、知觉的理解性
定势: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刺激进行知觉和反应
每星期五晚上,小吴都开车送太太到火车站 搭车,去探望生病的妈妈。十分钟后,小吴妹 妹所乘的火车就到站。他接她回家帮忙他们料 理家务。每逢星期日,整个程序正好相反。小 吴妹妹的火车开出十分钟后,他太太才到。有 一晚,他的妹妹刚走,小吴正等着接太太的车, 一个站务员慢慢走过来。他笑容诡异地说: “先生,你真有办法。难道你不怕有一天会被 她们逮到吗?” …… 理解性的含义之二:把主观想法赋予客观的 世界。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2、感觉后像 3、感觉对比 4、联觉(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 定感觉系统,会使该系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2、感觉后像
• 感觉后像:刺激停止后的感觉并不是立刻消失,即感觉有 一种残留现象。 • 视觉后像 :视觉刺激消失而视感觉暂时留存的现象。 • 正后像保持着与刺激相同的性质,其特征是刺激消失后, 残留后像的亮度或颜色与刺激相似。 • 负后像保持的亮度性质与刺激相反,保持的颜色性质与刺 激互补。 • 由于视觉后象的存在,一定频率的断续闪光刺激可以引起 连续的视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例如,日光灯每秒 钟闪动100次,但是我们却看不出它们是断续出现的。
自己的眼睛也不可信
第七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第四节、记 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 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 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 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关于潜意识和唤起
有一些词汇语法想不起来。“想不起来”是什么意 思?“想不起来”就是不能够“再现”这些词汇和语法。 ……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用进废退
在正常猫或猴的视觉皮质中有许多神经元对呈 现在左或右视野的刺激都很敏感。如果自幼一 只眼睛的视觉被剥夺,成年后,视觉皮质中能 反应被剥夺的一只眼睛的视觉传入信息的神经 元的数目大为减少。 大鼠的两个鼻孔是相对独立的。在大鼠生活的 早期,如果把一个鼻孔塞住,可以使这一边的 嗅粘膜不受刺激。几星期后,比较它两个嗅球 的大小,可以看到与堵塞的鼻孔相联系的那个 嗅球显著萎缩了。
感觉、知觉和记忆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 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 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 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 便意、性和疼感觉)。
——詹姆士,1890
3、知觉的恒常性
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 定性。 主要表现为当物体的大小、形状、亮度、 颜色、角度等
3、知觉的恒常性
心理实验:大小恒常性 实验目的:感受大小恒常性 实验方法:让同一个人站在离我们3米、5米、 15米的不同距离处, 在我们的眼睛里,他变了吗? ……
……
3、知觉的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例如,白色的墙壁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 是白的;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黑的。 从物体反射的光量看,太阳的光量约为月光的 80万倍,因此,煤块在阳光下反射的光量约为 白墙在月光下反射的光量的5万倍。但是,煤块 在阳光下看上去仍然是黑的,白墙在月光下看 上去仍是白。
3、知觉的恒常性
前伸后仰头,左右挪挪头
4、错觉
是平行线吗? 看到的是螺旋状,其实是?
是正方形吗?
还有一块去哪儿了?
不可能图形
廖畅 shirou931@
看了《苹果》 男人不可信 看了《色戒》 女人不可信 看了《投名状》 兄弟也不可信 看了《集结号》 组织更不可信 看了《长江7号》地球人都不可信 看了上面的图片…
不同感觉的最小韦伯分数
感觉类别 重压(在400克时) 视觉明度(在100光量子时) 举重(在300克时) 响度(在1000Hz和100dB时) 橡胶气味(在2000嗅单位时) 皮肤压觉(在每平方毫米5克时) 咸味(在每千克3克分子量时) 韦伯分数 0.013=1/77 0.016=1/63 0.019=1/53 0.088=1/11 0.104=1/10 0.136=1/7 0.200=1/5
• 一个人的经历对其知觉的影响 • 肯基生来只居住在森林,没有先验的知识 来立刻解释达到他眼中的感觉信息
• 感觉-知觉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 信息输入端口:视、听、嗅、味、触、平 衡、运动、内脏、痛 • 佛家的六欲: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 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 《吕氏春秋》的六欲:由生、死、耳、目、 口、鼻所生的欲望 • 六根清静:眼、耳、鼻、舌、身、意
3、感觉的对比
3、感觉的对比
• 皮肤黑的人穿白衣服 • 黑人牙齿白?
感觉的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 时,感受器对这两种刺激物的感受会发生一些变化。 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会产生 “同时对比”。例如,同样一块灰色,以白色为背景 时,看上去要暗淡些;以黑色为背景时,看上去要亮 些。同一块灰色,放在蓝色背景上显得发黄;放在红 色背景上显得发青。 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觉系统时,会产 生“继时对比”。例如,凝视红色后,接着看白色, 白色会显得发绿。 味觉的连续对比现象:例如,吃了糖后再吃橘子, 会感到橘子特别酸;苦药入口之后,接着喝白开水, 我们甚至觉得有点甜。
——邵郊,《生理心理学》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我们能听见超声波? 我们能看见红外线? 我们能感受里氏三级以下的地震吗? ……
电磁波谱
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
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了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K=ΔI/I 其中,I代表原有刺激量,ΔI代表变化的刺激量,K 代表韦伯常数。 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量上发现一个最小的、 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 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例如,咸味感觉器官的K值是0 .2,要在原有咸度 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20%的盐量,人才能感觉到咸 度的变化。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二、时间知觉 三、运动知觉 四、错觉
一、空间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