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树教案-1课时

合集下载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第一课《窗前的树》。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窗前的一棵枫树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教学时,应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窗前树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喜爱。

进而引出本课课题《窗前的树》。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义。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学习。

3. 合作探究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5. 朗读感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窗前的树观察思考感悟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的短文;3. 画一画你心中的窗前的树,并配上一段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前的树,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各有不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加以引导。

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学生的朗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窗外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写一篇观察日记,培养对自然的关注和生命感悟。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语言优美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 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 象力的世界。
关键语句及段落分析
关键语句
“它像一幅画,静静地挂在窗前,默默地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这句话 表达了作者对窗前树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揭示了树在作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段落
“春天,它满树繁花,像一把撑开的彩色遮阳伞……秋天,它枝叶繁茂,像一堵厚厚 的绿色屏障……冬天,它枝桠裸露,像一幅简洁的线条画。”这段文字通过对树在不 同季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树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当代社会中树木保护意识的培养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当 代社会对树木保护的意识逐渐 增强。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广植树 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提高 公众的环保意识。
媒体和教育机构也加强对树木 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培养 民众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04 思考与实践:课 堂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
01
02
分享交流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 可以包括具体的行动计划、实践 案例等。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鼓励学生将作品中的情感和价值
观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05 课程总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总结
树的形态与特征
总结了不同种类树的形态特征, 包括树冠、树干、树枝、树叶等
部分的特点。
树的生长环境
时间安排
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 钟。课程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 或下午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学校课 表安排。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结构清晰
写作手法独特
文章以窗前的树为线索,贯穿全文, 通过描述树的不同季节的变化,展现 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窗前的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对文章主题、作者情感、修辞手法等进行深入学习;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窗前树的意义;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感受作者对窗前树的喜爱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窗前树的意义。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与理解,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窗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窗前的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窗前树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窗前树的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主要内容:课文主题:窗前树的意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作者情感:喜爱、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窗前树的理解。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窗前树象征着美好、希望,给作者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修辞手法:如“树叶像绿色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树叶的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为深入,但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描绘,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教案名称:窗前的树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窗前”、“树”等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3.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比喻、象征意义的把握。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课文朗读的感情把握。

3.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比喻、象征意义的把握。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

2.生字词卡片。

3.录音机、磁带。

4.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树,激发学生对树的兴趣。

2.引入课题《窗前的树》。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学生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3.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四、课文朗读(1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五、课文理解(10分钟)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复习生字词。

2.复习课文朗读。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三、拓展活动(10分钟)1.学生观察窗前的树,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窗前的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窗前的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窗前的树》教案1

《窗前的树》教案1

《窗前的树》教案1教案1:《窗前的树》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章“自然现象”,第五课《窗前的树》。

课文描述了一个孩子在窗前观察一棵树的成长过程,通过描绘树的变化,展示了季节更替和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并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现象,认识季节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现象,认识季节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树木图片、季节变化图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学习(10分钟)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现象,以及季节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并掌握生字词。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季节描述树木的变化;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窗前的树季节变化:春夏秋冬树木变化:生长、凋零、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答案:(1)春天来了,树木发芽了。

(2)夏天,树叶变得绿油油的。

(3)秋天,树叶黄了,落叶飘下来。

(4)冬天,树木光秃秃的,变成了雪中的景色。

2. 请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窗前的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前的树木,学习课文《窗前的树》,使学生了解了季节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教案】窗前的树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感受和想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美的感觉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窗前的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2. 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一棵窗前的树的图片或实物。

2. 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笔和画纸。

3. 相关的自然界图片或书籍。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窗前的树,描述树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提问:“你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Step 2:感受自然(10分钟)1. 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图片或相关的书籍,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物。

2.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感受和想象。

Step 3:绘画表达(30分钟)1. 分发画纸和绘画工具给学生,让学生将对自然界的感受和想象通过画画表达出来。

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展现在画纸上。

Step 4:展示作品(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同时分享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2. 老师可以逐一点评每个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能力。

Step 5: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2. 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口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喜爱。

五、教学延伸:1. 绘画活动可以结合音乐,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学生可以在不同季节或不同天气下观察窗前的树,并用绘画表达不同的感受。

3.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小展览,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参观和交流。

4. 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例如水彩、油画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教案】窗前的树到此结束。

《窗前的树》教案1

《窗前的树》教案1

《窗前的树》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八册第二章《自然奇观》,详细内容为《窗前的树》。

通过描述窗前一棵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观察自然的方法和角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描绘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窗前的树,体会到自然之美,并将其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窗前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让学生观察窗前的树,并描述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树会有这样的变化?2. 新课导入:学习《窗前的树》。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让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并讨论文章中描绘的自然景观。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作者观察窗前树的方法和角度。

(1)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如季节变化、树叶颜色等。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文章中的写法,描述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

(1)教师提供几个自然现象的例子,如夕阳、彩虹等。

(2)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描述,注意运用文章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内容:季节变化树叶颜色观察方法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作文。

答案示例:我家窗前有一棵高大的柳树。

春天,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随风摇曳;夏天,柳树叶子变得浓密,犹如一把绿色的大伞;秋天,柳树叶子渐渐变黄,飘落在地上,为大地披上一层金黄的地毯;冬天,柳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但仍然坚强地挺立在那里。

2024年《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2024年《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2024年《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课《窗前的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法知识讲解,课文结构分析以及修辞手法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本课生词,学会运用新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句子创作。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结构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和语法知识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窗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生词学习:讲解本课生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并进行随堂练习。

4. 语法知识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知识,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句子创作。

5. 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6. 修辞手法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7.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生词、语法知识、修辞手法3. 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a. 描述一幅窗前的景象,运用新学的修辞手法。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讲解。

3.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题目和答案。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区分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生词学习和语法知识讲解,难点则是课文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窗前的树》教案设计

《窗前的树》教案设计

《窗前的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同学们认识窗前的树,了解树的样子、颜色、四季的变化。

2. 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让大家更愿意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能清楚地说出树的特点,像树干有多粗,树枝是什么样的,树叶的形状和颜色。

- 描述出树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模样。

2. 难点。

- 体会树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比如夏天的清凉,秋天的诗意。

三、教学方法。

1. 观察法。

- 我们可以带着同学们到教室的窗前,直接去看那棵树。

就像我小时候,教室窗前有一棵大杨树。

那树干可粗啦,我和小伙伴两个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

它的树皮是那种粗糙的,摸起来扎扎的。

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着,就像巨人的手臂。

树叶呢,像一个个小扇子,风一吹,哗啦啦地响。

2. 讨论法。

- 大家一起讨论看到的树。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次我和同学们讨论学校里的一棵老槐树。

有的同学说老槐树的花特别香,像甜甜的糖果的味道。

有的同学说老槐树的树干上有个小洞穴,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小松鼠。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老槐树的了解就更多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我会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坐在教室里,有没有注意到窗前的那棵树呀?”然后给同学们讲我小时候的故事。

我上学的时候,窗前有棵树,那棵树就像我的好朋友。

春天的时候,它最早告诉我春天来了,因为它的树枝上冒出了嫩绿的小芽,就像一个个小脑袋。

2. 观察与描述。

- 带着同学们到窗前,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树。

- 我会让同学们先从树干看起。

就像我们看那棵大杨树一样,看看树干是直的还是弯的,粗不粗。

然后看树枝,树枝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是向上伸展还是向下垂着。

最后看树叶,树叶的颜色、形状。

有个同学看了之后说:“老师,这树叶像小水滴。

”特别有趣。

3. 季节变化。

- 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回忆这棵树在不同季节的样子。

- 在夏天,这棵树就像一把大伞。

我小时候,夏天特别热,我们就在树下乘凉。

树上的蝉一直在叫,我们就在树下玩游戏,那时候感觉树就像一个守护者。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指导思想]以新课改精神为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活动为中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渗透职业教育。

【教材分析】《窗前的树》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第四篇,自读课文。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行文思路,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槐树的赞美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鉴赏了不少状物散文,这为《窗前的树》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而且这篇文章的情志表达又深一层,所以需要教师多创设情境,多点拨指导,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增强写景状物的能力。

2.掌握总分式结构的特点,理清思路。

3.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使学生能理清课文结构,能找出并品读优美的语句,能领会洋槐树的形态美,欣赏文章的结构美。

2.讨论总结表达技巧,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体味文章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作者借洋槐寄寓的情感,欣赏文章的情感美。

2.培养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体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趣。

3.学生能体味作者对槐树的赞美之情,形成自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结构,积累并品读优美语句。

2.学习并鉴赏文章的语言、情感、结构之美,领会并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

【教学难点】领会借物抒怀的手法,感受作者与槐树和谐相处之情。

【教学方法】1.美读法:反复诵读,分组诵读,体会其中情感。

2024年度窗前的树教案通用

2024年度窗前的树教案通用
窗前之树可以作为画面的主角,也可以作为背景元素,画家通过不同 的构图和视角来表现树的形态和美感。
2024/3/24
20
窗前之树在文学中的描绘
1 2
象征与隐喻
在文学作品中,窗前之树常被用来象征生命、成 长、孤独等主题,通过树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 感和思考。
环境与氛围的营造
作家常通过描绘窗前之树来营造特定的环境和氛 围,如寂静的夜晚、温暖的阳光等,增强作品的 感染力。
窗前的树教案通用
2024/3/24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窗前之树:自然与人文 • 树的生长过程与特点 • 窗前之树与环境关系 • 艺术创作中的窗前之树 • 实践活动:观察与记录窗前之树
2
CHAPTER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4
3
课程背景与意义
13
树的生长过程观察与记录
观察内容
观察并记录树木的生长状况, 包括树高、胸径、树冠形态、
叶色、叶形等。
2024/3/24
观察时间
选择适宜的观察时间,如春季 萌芽期、夏季生长期、秋季落 叶期和冬季休眠期等。
记录方法
采用测量、拍照、文字描述等 多种方式记录树木的生长过程 ,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 远离大自然。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观 察窗前的树,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与自 然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跨学科综合性
本课程结合科学、艺术、语文等多个 学科,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表达中 提高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2024/3/24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精品教案

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精品教案

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章《人与自然》单元,课文为《窗前的树》。

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描绘了作者窗前樟树的生长变化,以及樟树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方法;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描绘方法,理解作者从中得到的启示。

重点: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樟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窗前的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检测: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预习情况。

3. 课文讲解:a. 作者描绘樟树的生长变化,分析课文结构;b. 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方法;c. 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绘自己熟悉的植物。

6. 小组讨论:探讨作者从窗前的树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主题:《窗前的树》2. 结构分析:生长变化、观察描绘、启示感悟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描绘自然景物的作文。

答案提示:注意运用课文中所学的观察描绘方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2. 课后反思: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对自然、生命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参与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5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窗前的树》。

该文通过对窗前一棵大树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季节的变换,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原文、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引入课题。

2. 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窗外的一棵树,从不同角度进行描绘,提高观察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描写,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用彩色笔描绘窗前的树,并进行口头描述。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清晰展示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写作技巧:列举文章中的精彩描写,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学校里的树木,选择一棵进行描绘,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观察大自然,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表达美,提高写作水平。

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如《秋天的树叶》等,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观察活动。

2. 例题讲解中的写作技巧分析。

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与描绘练习。

一、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观察活动1.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如远观、近观、仰视、俯视等,以丰富描绘内容。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窗前的树》。

详细内容包括:1.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2.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窗前的树;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窗前树的喜爱之情;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学会运用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窗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3.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汇,思考课文主题;4.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汇和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疑问;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观察类作文的写作方法;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课堂练笔;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享学习心得;六、板书设计1. 课文《窗前的树》2. 生字、词汇:绿化、婆娑、摇曳、挺拔、傲然、馈赠;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4.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一篇作文,描述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和修辞手法;3. 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疑问,讲解观察类作文的写作方法;4.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一篇作文。

《窗前的树》教案(2024)

《窗前的树》教案(2024)
学习态度与习惯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进行评价。
后续学习建议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后续学习的建议和指导,如加强 观察实践、拓展阅读等。
2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3
主题思想上,文章通过窗前的树这一具体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坚韧、顽强、乐观向上等精神品质的赞 颂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即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保持积极 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成长。
2024/1/26
10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2024/1/26
1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
写作指导
引导同学们关注树木的细节和 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
的比喻进行描述。
作品展示
挑选部分优秀作品在全班面前 进行朗读和展示,鼓励同学们
互相学习和交流。
写作反思
组织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 反思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2024/1/26
18
05 课堂总结与回顾
2024/1/26
19
关键知识点梳理
时间安排
本课建议安排2课时,其中第1课时进行导入、阅读和讲解环节,第2课时进行讨论和总结环节。
2024/1/26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6
7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窗前的树给作者带来的整体 感受,然后分述树的四季变化和不同情态,最后再总结树对 作者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响。
13
环保意识培养与实践活动
植树造林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让他们亲手种下一棵树,培养
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窗前的树教案1课时(最终定稿)

窗前的树教案1课时(最终定稿)

窗前的树教案1课时(最终定稿)第一篇:窗前的树教案 1课时《窗前的树》教案一、导入:贺知章笔下的柳树嫩绿柔软,舒婷笔下的橡树高大伟岸,席慕容笔下的树美丽、端庄,而作者张抗抗笔下的槐树又有怎样的风姿神韵呢?二、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7月3日-),原名张抗美,中国女作家,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杜阮镇长乔。

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

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

1987年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

三、布置自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课本1.学生预习课本P48、49、50的内容,划出重点(分组布置任务)2.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列出重要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分组完成任务)3.模拟练习(1)掌握词语郁郁葱葱金碧辉煌休养生息陈词滥调生机勃发喧哗撩人心脾袅袅巍巍战栗馥郁萦绕徘徊赤裸俨然窥见秋风乍起岿然璀璨默契(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课文的结构框架作者运用总分式的结构和横向思路给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脉络:○ 窗前的洋槐——满足幸福○四季的洋槐——赏心悦目a.春天的洋槐:灿烂壮丽b.夏天的洋槐:郁郁葱葱c.秋天的洋槐:金碧辉煌d.冬天的洋槐:挺拔骄傲○ 窗前的洋槐——神秘默契四、课堂抢答题1、“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从修辞与感官上分析)。

答:运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

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

2、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答:跟其它树相比,洋槐绿得迟;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灿烂而壮丽,充满春意。

3、“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答: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落叶沉入泥十是休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始。

8《窗前的树》教案(2024)

8《窗前的树》教案(2024)

惋惜。
03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窗前的树的观察和感悟,作者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生命虽
然短暂而脆弱,但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珍惜
生命、尊重自然、追求真理和美好。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讲解
Chapter
2024/1/29
11
生字词认读及解释
生字词 繁茂 斑驳
2024/1/29
12
生字词认读及解释
摇曳
婆娑
解释
2024/1/29
13
生字词认读及解释
01
繁茂
形容(草木)茂盛而 繁密。
02
斑驳
形容色彩错杂的样子 。
03
摇曳
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 摆动的样子。
04
婆娑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 子。
2024/1/29
14
重点段落分析及朗读指导
重点段落分析
文章开头部分,描述窗前的树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课后作业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加深对自然与 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尝试运用所 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 自然或生命的短文;
下节课内容
学习新的文章《山居笔记》,了解作 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同时通过 对文章的解读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024/1/29
32
THANKS
感谢观看
3
一篇描写窗前梧桐树的散文,通过对树的形态、 色彩和光影的细腻描绘,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 向往。
2024/1/29
26
进行类似题材写作训练
以《我窗前的那棵树》为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散文,要求通过对树 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思考。

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

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

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窗前的树》。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理解,主题思想探讨,语言表达及写作技巧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分钟)2. 阅读文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15分钟)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b) 讨论文章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c) 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0分钟)4.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15分钟)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5分钟)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0分钟)(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总分总2. 主题思想: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3. 写作技巧: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要求: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运用至少两种写作技巧。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提高阅读素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组织相关活动,如户外写作、摄影比赛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

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

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窗前的树》。

该文通过对窗前一棵树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具体章节内容为:1. 树的四季变化;2. 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3. 树给予作者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 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通过树来表达的人生哲理。

重点: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窗前的树》。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同时关注文章中的描写方法。

3. 课文分析:a. 分析树的四季变化,探讨作者如何运用描写方法表达出树的生机与坚韧。

b. 分析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c. 分析作者从树身上得到的启示,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段落,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身边植物的描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主要内容:a. 树的四季变化b. 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c. 作者从树身上得到的启示3. 描写方法:生动形象、细腻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方法,以“我心中的那棵树”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窗前的树》教案1

《窗前的树》教案1

《窗前的树》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窗前的树》。

内容详细描述了一棵树在四季中的变化,通过观察窗前的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自然景物;掌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窗前的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窗前的树,发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会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窗前树的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勾画出自己喜欢或觉得重要的句子。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讲解新词汇,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窗前的树,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内容:春天:枝繁叶茂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叶纷飞冬天:枝条裸露3. 新词汇: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落叶纷飞、枝条裸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下你窗前的树,按照四季的变化进行描绘。

仿照文章的叙述顺序,写一篇关于自然界中你喜欢的一种现象的作文。

2. 答案:例文1:《我窗前的树》例文2:《我喜欢的小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窗前的树,让学生了解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前的树》教案
一、导入:
贺知章笔下的柳树嫩绿柔软,舒婷笔下的橡树高大伟岸,席慕容笔下的树美丽、端庄,而作者张抗抗笔下的槐树又有怎样的风姿神韵呢?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7月3日-),原名张抗美,中国女作家,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杜阮镇长乔。

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

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

1987年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

三、布置自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1.学生预习课本P48、49、50的内容,划出重点(分组布置任务)
2.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列出重要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分组完成任务)
3.模拟练习
(1)掌握词语
郁郁葱葱金碧辉煌休养生息陈词滥调生机勃发喧哗撩人心脾袅袅巍巍战栗馥郁萦绕徘徊赤裸俨然窥见秋风乍起岿然璀璨默契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课文的结构框架
作者运用总分式的结构和横向思路给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脉络:
○窗前的洋槐——满足幸福
○四季的洋槐——赏心悦目
a. 春天的洋槐:灿烂壮丽
b. 夏天的洋槐:郁郁葱葱
c. 秋天的洋槐:金碧辉煌
d. 冬天的洋槐:挺拔骄傲
○窗前的洋槐——神秘默契
四、课堂抢答题
1、“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从修辞与感官上分析)。

答:运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

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

2、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答:跟其它树相比,洋槐绿得迟;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灿烂而壮丽,充满春意。

3、“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答: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落叶沉入泥十是休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始。

4、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在不同的季节里看到槐树哪些品质?
答: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有自信潇洒。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的特征。

答:初春的洋槐米粒般大的嫩芽,星星点点的既隐绿。

夏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倒西歪,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秋的洋槐秋风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

6、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答: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

7、作者写夏天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答: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洋槐坚强不屈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8、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答: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五.分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课本50页)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六.小结
《窗前的树》是作家张抗抗的一篇状物散文。

洋槐,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一棵树,当作者用和睦相处的态度与其为邻时,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它时,人与树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神秘的默契”。

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原来如此美好。

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体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趣,就是本文的主旨。

这篇散文写得非常美:语言美,情感美,尤其是结构美。

课文开篇就是“我的窗前有一颗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点明了文章的主角——窗前的洋槐。

接着依序写了洋槐春夏秋冬的四时姿态,作者用她生花妙笔充分展露了洋槐的形态美。

结尾写“四季的洋槐树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使洋槐实现了从形态美到情感美的升华。

七.课后作业
写作训练:
世界的万事万物,你最敬佩,或者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请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借物抒怀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