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老师----叙述学课程提纲及讲义

合集下载

分层,跨层,回旋跨层:一个广义叙述学问题

分层,跨层,回旋跨层:一个广义叙述学问题

中国小说 , 尤其是晚清小说 中的回旋跨层 。 l l l 当时得到 才能讨论 其余 复杂化 的问题 。 的同行反馈 , 就是“ 小说作者不小心, 写糊 了” 。作者动 笔 者 三 十 年 前 提 出一 个 叙 述 分 层 ( 建 议 英 译 机 问题 , 实为无解 , 尤其是形式实验 , 传统中国文人视 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 的简单定义 : 上一叙 述层 次的任务 是为下 为小道 , 不屑一提 , 是无法对证的事 。 但是如果回旋跨 个 层 次提 供叙 述者 或叙 述 框 架 , 也就是说 , 上 一叙 层 出现在许多 民族 , 许多作 品中 , 而且是在不 同媒介 述层次某个人物成为下一叙述层次的叙述者 , 或是高 中, 那 就不能 用 “ 作者 不小 心” 来解 释 。 叙 述 层 次某 个 情 节 ,成 为 产 生低 叙 述层 次 的叙 述行 本文的意图 , 首先是把 这个 问题 , 从小说扩展到 为, 为低层次叙事设置一个叙述框架。一部作品可以 所 有 体 裁 的叙 述 文 本 ,尤 其 是 图像 和影 视 媒 介 的 文 有 一个 到几个 叙述 层次 . 如 果我们 在这一 系列 的叙述 本 ,看有 没有 可 能得 出一个 更 清 晰更普 适 的理解 ; 第 层 次 中确定 一 个 层次 为 主叙 述 , 那么 , 向这 个 主叙 述 二则 是 把 这个 问题 分 成几 个 渐 进 的 步步 推 进 的环 节 层 次 提供叙述 框 架一 人格 的 , 可 以称 为超叙 述层 次 , 由 进行解析。本文的论证顺序是 : 分层 、 “ 嵌套” 、 “ 跨层” 、 主叙述 提供叙 述者 的就是次叙 述层次 。热奈 特把这三 “ 怪 圈” , 最后 得 出 结论 , 即 回旋 跨 层 是 在 超叙 述 层 次 个层 次称 为 “ 外 叙述 ” 、 “ 内叙 述 ” 、 “ 元 叙述 ” 。[ 他 的希 中出现 的一 种 “ 怪 圈跨层 ” 。 腊词 根术语应 当说相 当难用 , 意思也 不清楚 。 要把 这 五步 讨论 清楚 , 必 须仔 细分 清一 些混 乱 概 叙述 分 层 的这 个 标 准 , 或者说 , 叙 述 层次 的这个 是 我提 出 的 。对这 问题 讨论 得最 多 的热奈 特 给 念, 拒绝 把一 些 眼花 缭乱 的例 子混 在一 起说 。这样 的 定义 , “ 一个叙述讲出的任何事件 , 高 做法有时不免显得严厉 , 甚至分解过度 , 但这是想把 叙述层次下的定义是 : 于产生这个叙述的叙述行为的层次” 。他说 的“ 高于” 此问题剖解清楚所不可免的代价 。

叙述学的困惑及其向文化的迈进——评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叙述学的困惑及其向文化的迈进——评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指作 者 、 述 者 、 指 读 者 、 述 接 受 者 、 物 五 种 关 系分 为六 种 叙 隐 叙 人 形 式 。 行 分 析 讨 论 . 体 问 题 具体 分 析 , 后 得 出 结 论 :叙 述 的 进 具 最 “
中叙 述 者 与隐 指 作 者 一 致 , 至 完 全 合 一 , 就 是 “ 述 者 本 人 没 甚 那 叙
有 被 戏 剧 化 ” 作 品 。 赵毅 衡 一 方 面 承 认 了 布 斯 对叙 述 问题 的可 的 靠 性 作 了深 入 研 究 , 他 也 指 出 了 布斯 的 不 足 之 处 , 先 生 首 先 但 赵 通过 分 析 对 海 明 威作 品《 客 》 让 我 们看 到 了有 时 候 叙 述 风 格 虽 刺 , 然 冷 漠 、 动 于 衷 . 我 们 一 样 可 以感 受 到 隐 指 作 者 内心 强 烈 的 无 但
叙 述 学 这 门 学 问 一 百 多年 来 的 研 究 可 谓 名 家 辈 出 、名 著 如 芸 . 都忽 视 了这 门学 问 中 的一 个 最 基 本 公 理 : 仅 叙 述 文 本 , 却 不 是 被 叙 述 者叙 述 出 来 的 . 述 者 自己 . 是 被 叙 述 出来 的— — 不 是 叙 也 常识 认 为 的 作者 创 造 叙 述 者 , 而是 叙 述 者 讲述 自身 。 在叙 述 中 , 说 者 先 要 被 说 . 后 才 能 说 。 - 述 所 体 现 的 既形 式 、 是 内容 , 然 l 叙 也 正
隐 指 作 者完 全 保 持 一 致 与 叙述 者 “ 自己 戏剧 化 ” 有 关 系 , 而 把 没 从 推 翻 了先 前 布 斯 的 观点 。作 者 还 通 过 进 一 步 分 析 , 出 了 叙述 主 指 体 与 客 体 之 间 的 关 系 的 复 杂 性 . 毅 衡 通 过 归 纳 总结 , 次 将 隐 赵 首

可能世界叙事学——文艺学专业第一次读书讨论会综述

可能世界叙事学——文艺学专业第一次读书讨论会综述

三个世界的特点。虚构世界与其他两个世界有 “ 通达”关 系,但是虚构寄生
于实 在世界 。赵 毅衡 教授 的结论 为 :1 、各 种不 同风 格 的文本 ,在 三个世 界 之 间 的通 达关 系不 同 ;2 .叙述 者 从 各种 通 达 方式 中选 择 了一 种组 成叙 述世 界 ,
因此叙 述文 本必 然卷 入 因果 和 道义 。
达上也不够精确。( P 1 如 4 :对 “ 替代”一词的翻译等 )
实 在世 界 的寄生性 ”原 则 的质 疑 ,认 为 三个世 界 的界限并 不是 那 么泾渭 分 明 ,
甚至认为对 “ 实在世界”本身的认证也可存疑。
马睿老 师认 为 “ 实在世界 的唯一性 ” 和 “ 在 世 界 的无 限丰 富性 ”是 同 实
念 ,我们毕竟都是鲜活的个体,生活在具体 的时空之 中。但是我们 的现实是
新 闻联播 的现 实吗 ?个人 比较倾 向詹 明信 的观 点 ,他 在 评 述拉 康 时说 ,实在 是不 可表 征 的 ,但并 不意 味 着是 不 可认 知 的 。他认 为实 在 就是 历 史 现实 ,他 钟爱 的 比喻是 “ 历史 的梦 魇” ( 想想农 民工 、上 访者 、房奴 的感 觉) 。可 以说 , 某些 可 能世界 ( 当然 是基 于特 定认 知 世 界 )被 表 征 为现 实世 界 ,它 们 被确 立 为现 实 的正统版 本肯 定牵 涉权 力 、知识 、信 仰 等 因素 。艾 柯 表示 现 实 世界 本 身就 是一 个文化 建构 。黑 格尔关 于 奴 隶 和奴 隶 主 的著 名论 述 也 表达 了谁更 真
孙金燕同学讲述的题 目为 :“ 武侠小说虚构世界 ‘ 江湖 ’与 ‘ 实在世界 ’
的关 系” 。该 题是 对可 能世 界理 论在 文学 研 究 中的具 体 应 用 。 以解 析 “ 湖 ” 江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三讲任意性与根据性60页PPT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三讲任意性与根据性60页PPT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三讲任意性与根 据性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赵毅衡老师----叙述学课程提纲及讲义

赵毅衡老师----叙述学课程提纲及讲义

叙述学课程提纲(2010年春季)第一讲:导论叙述的底线定义:最简叙述叙述学:叙述还是叙事?“叙述化”,选择性与叙述基本特征“叙述转向”,为什么叙述是“人文思维”的基本方式究竟生活-历史-经验是不是叙述?新历史主义引发的争论经典叙述学与“后经典叙述学”,第二讲:广义叙述学叙述的基本类型:事实/虚构;媒介造成的区分,潜叙述叙述的三种时间向度“现在在场性”及其后果电视的“同步”与自我诱导第三讲:叙述者-叙述接受者叙述文本的二元化,“多重底本”假设叙述者“文本化”造成的悖论叙述接受者及其难题戏剧-电影-电视中的叙述者是谁?叙述者的基本分类第四课:叙述主体的多元化:干预,可靠性,隐含作者叙述中的主体层次叙述者干预:评论与指点隐指作者与隐指读者,泛隐含作者主体各层次间的亲疏格局,可靠性有意识的选择性――“自限”,自限的戏剧化(第一次测验)第五讲:视角叙述角度与方位“跳角”叙述角度:视角问题的历史权力自限叙述方位分类第六讲转述语视角与转述语之间的混淆转述语的各种变体,转述语分类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抢话”与间接自由式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转述语之关系第七讲:叙述层次叙述分层,叙述层次间的复杂格局“跨层”自生小说与回旋分层分层的风格意义,叙述分层的不可避免性元小说与“元小说性”,层次与理解元小说与后现代叙述第八讲:叙述时间时长,时序,叙述与被叙述时间,二我差省略与复述,倒述与预述戏剧-影视中的时间问题“时间圈套”“空间叙述“(第二次测验)第九讲:情节情节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单元情节语法可能吗?情节类型学悬疑与伏笔时间、空间与因果三链之纠葛可能世界/虚构世界/不可能世界第十讲: 叙述学与现代批评理论逼真性作为现代理论的基本问题“非虚构小说”,文体圈套,现实幻觉有机论,整体论,多元论叙述学在现代批评理论中的地位叙述与当代文化转向参考书目:(每位同学自己选读2本叙述学著作。

所选书不受以下书目限制。

如果找不到整本英文书,请读书目最后所列Narratology网页第一项。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三讲任意性与根据性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三讲任意性与根据性
凡是承认深层结构为系统控制与重组力量 的人,都是结构主义者。不少人认为马克 思(以经济基础控制上层结构),弗洛伊 德(以本我控制自我),涂尔干(以集体 意识控制个人行为)等思想家,都是结构 主义的前驱。
列维-斯特劳斯说结构四特点
首先,结构展示了一个系统的特征,系统 有若干组分构成,任何一个组分的变化都 会引起其他成分变化;
系统性
任意性原则,会引出一系列后果,其 中最主要的是系统问题。
索绪尔预感到“符号学的主要着眼点, 是立足于符号的任意性基础上的整个 系统集团”。这个观点成了整个结构 主义大潮的出发点。
系统“立足于任意性基础上”。看来 散乱的、任意的符号单元之所以能表 达明确意义,就靠了系统。
系统功能
一个系统不是各成分的简单累积:系统大 于个成分之和。一旦进入系统,组分获得 了“系统功能”(systematic function)。
Self-Organizing
皮亚杰说:“结构的第三个基本特性是能 自己调整;这种自身调整性质带来了结构 的守恒性和某种封闭性。试从上述这两个 结果来开始说明,它们的意义就是,一个 结构所固有的各种转换不会越出结构的边 界之外,只会产生总是属于这个结构并保 存该结构的规律的成分”。
自我调节的确是系统的生命力之所在,但 是也使系统能够在变异种不把自己打开。
图表像似
皮尔士本人把像似性分成三级:形象(image); 图表(diagram);比喻(metaphor)。
形象性像似符号,是直接的,比较容易识别。 图表像似,是一种“构造类似”。皮尔士解释说:
“它与对象的像似,不是在其外形上,而是各个 部分之间的关系上”。 皮尔士强调代数公式,或化学反应公式,其内部 关系与对象形成 “结构同型”structural homology。 各种“图表”就是把符号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学 排名)变成图表的位置关系。

访谈|赵毅衡老师《攻玉》杂志访谈实录

访谈|赵毅衡老师《攻玉》杂志访谈实录

访谈|赵毅衡⽼师《攻⽟》杂志访谈实录赵毅衡⽼师是⽂新学院最受欢迎的⽼师之⼀,他不仅有丰富的治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且为⼈虚怀若⾕,对学⽣有教⽆类。

《攻⽟》杂志有幸邀请到赵毅衡⽼师做了⼀次访谈,内容涉及赵毅衡⽼师个⼈的学术经历,学⽣学术思维的培养,符号学与消费社会等多个⽅⾯。

访谈时间: 2017年5⽉19⽇访谈地点: 四川⼤学望江校区受访⼈: 赵毅衡⽼师采访⼈: 吴悦茜杨丽琪张艺张元元陈国庆责任编辑:徐露1新批评并不是我“引进”的问:赵⽼师,您把新批评引⼊中国之后,现在主要研究符号学,这两个研究领域有什么联系,您⼜是怎样⾛向符号学研究的?展开剩余91%答:新批评并不是我“引进”的,30年代就进⼊中国了,只不过后来局势使发展中断了,再后来就变成了“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部分。

我的导师卞之琳先⽣发现我喜欢钻研理论,就对我说你把我们30年代没做下去的形式论学术⼯作继续做下去,从新批评开始。

新批评的⼏位主将,包括瑞查兹、燕⼘荪长期在清华和西南联⼤教书,对30年代相当⼤⼀部分中国知识分⼦有影响⼒,我只是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于它和符号学有什么联系呢,它们都属于形式论的体系,20世纪是⽂学理论的世纪,⽽且理论溢出了⽂学,不只是⽂艺学,实际上是⽂化理论。

现在的⽂学理论的书籍,三分之⼀是⽂学理论,三分之⼀是⽂化理论,还有三分之⼀是哲学。

所谓的⽂学理论实际上是哲学的⼀部分。

现在看⼩说的⼈相当少,看电影的⼈更多,电⼦⽂本出现了之后,看电⼦⽂的⽐看电影的⼈更多,所谓理论,实际上是⼀个⽂化批评理论。

形式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不是万能的。

符号学,叙述学其中最⼤的⽀脉,但是形式论还有其他⽅⾯,⽐如风格论、体裁论等等。

形式论不能解决所有的⽂化问题,我们⽂学理论⾯对的是整个世界。

但是,形式论是⼀个⾮常重要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必须要专门钻研的。

实际上形式论是⼀个相当本质的问题。

⼀个⼤河的河⼝,跟⼀张树叶,完全没有可⽐之处,但是它们形式等腰三⾓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生学术入门书中文类俄苏文学(刘亚丁推荐):曹靖华主编《俄苏文学史》叶水夫主编《苏联文学史》阿格洛索夫《20世纪俄罗斯文学》普希金《诗选》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列•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索尔仁尼琴《癌病楼》《古代汉语》B(郑春兰推荐):(1)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2)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

(3)王力《詩詞格律》中華書局。

(4)王力《漢語詞彙史》商務印書館。

(5)王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

(6)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7)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

(8)阮元《十三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

(9)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上海古籍出版社。

(10)馬建忠《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

《语言学概论》(郑春兰推荐):(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3)[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4)[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

(5)[美]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

(6)[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7)Cook, Vivian James. Chomsky’ s Universal Grammar : An Introduction. Malden, MA; Oxford : BlackwellPub.(8)Frawley, William. Linguistic semantics. Hillsdale, NY: 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9)Halliday, M.A.K.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Ed. By Jonathan J. Webster. 北京大学出版社.(10)Robins,R.H.普通语言学概论(General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华文化》(郑春兰推荐):(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3)冯天瑜《中国学术流变》华东师范大学(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5)李泽厚《美的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7)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大出版社(8)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9)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10)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歌词学(陆正兰提供):《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也谈_叙事_还是_叙述_

也谈_叙事_还是_叙述_

也谈/叙事0还是/叙述0申丹内容提要汉语中/叙事0与/叙述0两个术语的使用日益混乱,这让很多学者备感忧虑。

赵毅衡率先在5外国文学评论6上发表专文,就两个术语的使用展开探讨,主张摒弃/叙事0而统一采用/叙述0。

本文参与这一讨论,从语言的从众原则、学理层次、使用方便性等三方面加以论证,说明在哪些情况下应该采用/叙述0,而在哪些情况下则依然应该采用/叙事0。

关键词叙事叙述从众原则学理层面澄清混乱赵毅衡先生在5外国文学评论62009年第2期发表了5/叙事0还是/叙述0?)))一个不能再/权宜0下去的术语混乱6一文(以下引用此文时将随文注明页码,不再另行做注),提出/两词不分成问题,两词过于区分恐怕更成问题0。

该文主张不要再用/叙事0,而要统一采用/叙述0,包括派生词组/叙述者0、/叙述学0、/叙述理论0、/叙述化0等。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不加区分,一律采用/叙述0的做法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造成新的问题,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有必要采用/叙事0一词。

一、语言的从众原则赵毅衡为摒弃/叙事0而仅用/叙述0提供的第一个理由是/语言以从众为原则0,而从众的依据则仅为/百度0搜索引擎上的两个检索结果:/叙述0一词的使用次数是/叙事0的两倍半,/叙述者0的使用次数则是/叙事者0的4倍。

然而,赵毅衡没有注意到,同样用/百度0检索(2009年6月12日), /叙事研究0的使用次数(136,000)高达/叙述研究0(7,410)的18倍;#219#/叙事学0的使用次数(137,000)也是/叙述学0(28,000)的419倍;/叙事理论0的使用次数(28,700)为/叙述理论0(3480)的8倍;/叙事化0的使用次数(7,180)也是/叙述化0(1730)的4倍。

此外,/叙事模式0的使用次数(108,000)是/叙述模式0(38,900)的218倍;/叙事艺术0的使用次数(121,000)则接近/叙述艺术0(15,400)的8倍;/叙事结构0的使用次数(232,000)也几乎是/叙述结构0(34,000)的7倍;/叙事作品0的使用次数(26,800)则高达/叙述作品0(2,520)的10倍;/叙事文学0的使用次数(51,500)则更是高达/叙述文学0(3,320)的15倍。

叙事学研究课程介绍叙事学研究目前开设两门课程1叙事学研究

叙事学研究课程介绍叙事学研究目前开设两门课程1叙事学研究

“叙事学研究”课程介绍“叙事学研究”目前开设两门课程:1、叙事学研究,2、民间叙事学。

分别介绍如下:1、叙事学研究任课教师:谭君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舒凌鸿,博士,云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芳,博士,云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课程适用对象: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美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兼及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教学模式:教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讲授占三分之二时间,课堂讨论占三分之一时间。

教学要求:要求完整、细致地阅读叙事学基本理论著作1-2部,对叙事学基础理论有较为系统的把握;选择1-2部(篇)中外叙事作品细读,运用叙事理论进行分析,做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叙事学理论融会贯通。

撰写叙事学研究论文至少1篇。

选修该课程需具备的知识基础:具备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中外文学作品有相当的涉猎,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可以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献。

该课程参考书目:1 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2 [美] W. C. 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3 王泰来等编译:《叙事美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4 [以色列] 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5 [美]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 [英] 珀西·卢伯克、爱·摩·福斯特、埃德温·缪尔:《小说美学经典三种》,方土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7 [法]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版;8 [法] 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9 [荷兰]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三版),谭君强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10 [美] 浦安迪讲演:《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1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2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3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大学14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5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16 赵毅衡:《广义叙述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7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014年第二版;18 谭君强:《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19 谭君强:《谭君强学术文选》,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0 谭君强、降红燕、陈芳、王浩:《审美文化叙事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21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2 [美]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3 [美]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4 [美]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5 [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陈永国译,北京大学26 [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7 [美]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徐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28 [法]戈德罗、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刘云舟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29 [美]杰拉德·普林斯:《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徐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30 [美]普林斯:《叙述学词典(修订版)》,乔国强,李孝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31 [美]James Phelan, Peter J. Rabinowitz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2 [美]戴维·赫尔曼、詹姆斯·费伦、彼得·拉比诺维奇、布赖恩·理查森、罗宾·沃霍尔:《叙事理论:核心概念与批评性辨析》,谭君强、降红燕、王浩、舒凌鸿、谢雪梅、陈芳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生学术入门书中文类俄苏文学(刘亚丁推荐):曹靖华主编《俄苏文学史》叶水夫主编《苏联文学史》阿格洛索夫《20世纪俄罗斯文学》普希金《诗选》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列•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索尔仁尼琴《癌病楼》《古代汉语》B(郑春兰推荐):(1)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2)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

(3)王力《詩詞格律》中華書局。

(4)王力《漢語詞彙史》商務印書館。

(5)王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

(6)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7)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

(8)阮元《十三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

(9)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上海古籍出版社。

(10)馬建忠《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

《语言学概论》(郑春兰推荐):(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3)[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4)[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

(5)[美]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

(6)[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7)Cook, Vivian James. Chomsky’ s Universal Grammar : An Introduction. Malden, MA; Oxford : BlackwellPub.(8)Frawley, William. Linguistic semantics. Hillsdale, NY: 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9)Halliday, M.A.K.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Ed. By Jonathan J. Webster. 北京大学出版社.(10)Robins,R.H.普通语言学概论(General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华文化》(郑春兰推荐):(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3)冯天瑜《中国学术流变》华东师范大学(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5)李泽厚《美的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7)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大出版社(8)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9)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10)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歌词学(陆正兰提供):《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赵毅衡老师----叙述学第二讲

赵毅衡老师----叙述学第二讲

叙述学第二讲:广义叙述学 Toward a General Narratology叙述学的历史近年的叙述转向广义叙述学的可能分类虚构/事实媒介意向中的时间小说兴起 Rise of the Novel⏹在古典时代,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已经讨论叙述问题,但是他们把叙述限于荷马史诗。

⏹中世纪的传奇-骑士故事(例如圣杯传奇,《罗兰之歌》),往往用诗体。

叙述局限于民族史诗,或《天方夜谭》等异国故事。

⏹小说在欧洲的兴起,与资本主义同时,因此被看成一种“布尔乔亚(市民)艺术”。

最早的小说家如迪福《鲁宾森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等,依然有传奇色彩,叙述方式单一。

⏹古典文论,没有小说研究,也没有叙述学。

实验小说与叙述研究⏹十九世纪末,小说家开始试验各种写作方式,这与各种艺术中的实验主义差不多同时。

⏹最早的叙述研究在英、俄等国家差不多同时独立地产生。

⏹旅居英国的美国作家亨利.詹姆士(Henry James)作品技巧多样,自觉地讨论叙述技巧。

⏹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托马舍夫斯基(Boris Tomashevsky)普洛普(VladimirPropp)等人,开始为叙述情节结构寻找规律。

叙述学之前的叙述研究(英美派)⏹英国批评家与二十年代出版一系列书,集中讨论“视角”等小说技巧,其中最著名的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E.M. Forster:Aspects of the Novel)。

⏹新批评派的布鲁克斯与沃伦《理解小说》(Cleanth Brooks & Robert Penn Warren:Understanding Fiction)⏹1961年芝加哥学派的韦恩.布斯《小说修辞》(Wayne Booth:The Rhetoric ofFiction)为集大成者。

⏹英美派的特点是集中于“技巧”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这个倾向在叙述学诞叙述学兴起(巴黎学派)⏹六十年代巴黎学派:⏹巴尔特(Roland Barthes《叙述结构分析导论》1966,《S/Z》1970)⏹格雷马斯(A. J. Greimas《叙述语法》1971)⏹勃雷蒙(Claude Bremond《叙述逻辑》1973)⏹托多洛夫(Tvetan Todorov《诗学引论》1968;)⏹托多洛夫在《十日谈语法》(1969)中提出“叙述学”(Narratology)这个学科名称。

赵毅衡老师----叙述学第二讲

赵毅衡老师----叙述学第二讲

叙述学第二讲:广义叙述学 Toward a General Narratology叙述学的历史近年的叙述转向广义叙述学的可能分类虚构/事实媒介意向中的时间小说兴起 Rise of the Novel⏹在古典时代,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已经讨论叙述问题,但是他们把叙述限于荷马史诗。

⏹中世纪的传奇-骑士故事(例如圣杯传奇,《罗兰之歌》),往往用诗体。

叙述局限于民族史诗,或《天方夜谭》等异国故事。

⏹小说在欧洲的兴起,与资本主义同时,因此被看成一种“布尔乔亚(市民)艺术”。

最早的小说家如迪福《鲁宾森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等,依然有传奇色彩,叙述方式单一。

⏹古典文论,没有小说研究,也没有叙述学。

实验小说与叙述研究⏹十九世纪末,小说家开始试验各种写作方式,这与各种艺术中的实验主义差不多同时。

⏹最早的叙述研究在英、俄等国家差不多同时独立地产生。

⏹旅居英国的美国作家亨利.詹姆士(Henry James)作品技巧多样,自觉地讨论叙述技巧。

⏹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托马舍夫斯基(Boris Tomashevsky)普洛普(VladimirPropp)等人,开始为叙述情节结构寻找规律。

叙述学之前的叙述研究(英美派)⏹英国批评家与二十年代出版一系列书,集中讨论“视角”等小说技巧,其中最著名的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E.M. Forster:Aspects of the Novel)。

⏹新批评派的布鲁克斯与沃伦《理解小说》(Cleanth Brooks & Robert Penn Warren:Understanding Fiction)⏹1961年芝加哥学派的韦恩.布斯《小说修辞》(Wayne Booth:The Rhetoric ofFiction)为集大成者。

⏹英美派的特点是集中于“技巧”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这个倾向在叙述学诞叙述学兴起(巴黎学派)⏹六十年代巴黎学派:⏹巴尔特(Roland Barthes《叙述结构分析导论》1966,《S/Z》1970)⏹格雷马斯(A. J. Greimas《叙述语法》1971)⏹勃雷蒙(Claude Bremond《叙述逻辑》1973)⏹托多洛夫(Tvetan Todorov《诗学引论》1968;)⏹托多洛夫在《十日谈语法》(1969)中提出“叙述学”(Narratology)这个学科名称。

一个符号学者的“自小说”——赵毅衡教授学术生涯访谈

一个符号学者的“自小说”——赵毅衡教授学术生涯访谈

作者: 赵毅衡[1];邓艮[2]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家
页码: 1-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赵毅衡;形式-文化论;符号学;叙述学;'自小说'
摘要:访谈简要勾勒了赵教授三十五年来“形式-文化论”轨迹: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遍历西方现代形式文化论,初步形成自己的“形式-文化学批评”;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
将“形式-文化论”置诸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的实践.进入21世纪,则以符号学为重心,不仅思索中国的文学文化问题,更思考整个人类生活和人类文化不得不面对的符号危机.赵教授自认为其一生是一本“自小说”,已经写了35章,继之还有更精彩情节,而小说主人公就是赵毅衡.。

关于叙述学批评

关于叙述学批评

赵毅衡:建立一个世界批评理论:以广义叙述学为例选择字号:大中小本文共阅读143 次更新时间:2015-06-28 13:15:00进入专题:广义叙述学批评理论●赵毅衡 (进入专栏)1. 什么是“批评理论”?文本作者将广义叙述学的主要框架,在几个学校做过演讲,也在叙述学的专业会议上做过发言,得到的是一片沉默:没有人赞同,却也没有人反驳,更不用说著文支持或驳斥,似乎这个建议中没有任何值得争论的内容。

但是对一些小说叙述学中的细节,西方学者已经讨论过多年的问题,中国学者的争论却很热烈,争论的中心似乎是:谁对西方理论的理解更正确?这个局面只有一个解释:中国学界还没有准备好把批评理论变成世界批评理论,最大的雄心也只是用中国古籍把批评理论“中国化”,而这种做法对于建立一个现代批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人一百年来的两难之境:不是接着西方人说,就是自言自语。

难道中国学界至今缺乏提出全球性新课题,思考全球性新课题的能力或雄心?世界批评理论的出现,取决于非西方学界对自己工作的基本态度:创立一个世界批评理论,首先要求我们不排外,把全部批评理论(而不只是十九世纪末之前的中国文献)当做“自家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等着接受批评理论世界化,这个前景需要我们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中国大学必开三门课程:《中国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文学理论》。

前两门对象是一个,文学,却成为完全不同的学科,分开它们的鸿沟有两条:首先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批评语汇,互相不能兼容;而且,它们还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学说:《中国文论》讲到19世纪末为止,至多到王国维结束,没有“20世纪中国文论”;而“西方文论”虽然从古希腊讲起,重点却在20世纪。

而《文学理论》这门课不是前两们的综合,这个课程本身的存在,说明了合一的批评理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正是我们在做的。

因此,我在这里提出“世界批评理论”,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承认事实,只不过是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

首先,这门学科应当叫什么?古代汉语或现代汉语中,都没有这个“文论”这个双声词。

叙述学如何向全域敞开:评赵毅衡的《广义叙述学》

叙述学如何向全域敞开:评赵毅衡的《广义叙述学》

叙述学如何向全域敞开:评赵毅衡的《广义叙述学》
饶广祥
【期刊名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任何一个学科要获得重大推进,都必须在基本原则上实现突破.要建立广义叙述学,不仅需要丰富分析技术,扩展研究疆域,更重要的是要应对当代媒介形态变化带来的挑战,推进对人类文化体验的理解.因此,若仅从叙述学分析技术创新的角度,评价赵毅衡提出的广义叙述学体系,恐怕只是外延性的解读.本文首先列出了媒介飞速发展对叙述学提出的三大挑战:纪实文本大量出现、意图性文本泛化、接收者地位提升三大问题,接着分析广义叙述学体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使叙述学向所有叙述体裁敞开,从而为人类理解和解释当今文化提供全新视角.
【总页数】10页(P372-381)
【作者】饶广祥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符号叙述学的兴起:赵毅衡访谈录 [J], 方小莉
2.沙与世界之互现:评方小莉《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 [J], 彭佳
3.从叙述学发展史看建立“广义叙述学”的必要性 [J], 伏飞雄
4.一般叙述学视野中的叙述定义:与赵毅衡先生商榷 [J], 伏飞雄;李明芮
5.被历史“谋杀”了的意义——海外华人学者作家赵毅衡小说《沙漠与沙》的叙述学阅读 [J], 方志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述学课程提纲(2010年春季)第一讲:导论叙述的底线定义:最简叙述叙述学:叙述还是叙事?“叙述化”,选择性与叙述基本特征“叙述转向”,为什么叙述是“人文思维”的基本方式究竟生活-历史-经验是不是叙述?新历史主义引发的争论经典叙述学与“后经典叙述学”,第二讲:广义叙述学叙述的基本类型:事实/虚构;媒介造成的区分,潜叙述叙述的三种时间向度“现在在场性”及其后果电视的“同步”与自我诱导第三讲:叙述者-叙述接受者叙述文本的二元化,“多重底本”假设叙述者“文本化”造成的悖论叙述接受者及其难题戏剧-电影-电视中的叙述者是谁?叙述者的基本分类第四课:叙述主体的多元化:干预,可靠性,隐含作者叙述中的主体层次叙述者干预:评论与指点隐指作者与隐指读者,泛隐含作者主体各层次间的亲疏格局,可靠性有意识的选择性――“自限”,自限的戏剧化(第一次测验)第五讲:视角叙述角度与方位“跳角”叙述角度:视角问题的历史权力自限叙述方位分类第六讲转述语视角与转述语之间的混淆转述语的各种变体,转述语分类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抢话”与间接自由式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转述语之关系第七讲:叙述层次叙述分层,叙述层次间的复杂格局“跨层”自生小说与回旋分层分层的风格意义,叙述分层的不可避免性元小说与“元小说性”,层次与理解元小说与后现代叙述第八讲:叙述时间时长,时序,叙述与被叙述时间,二我差省略与复述,倒述与预述戏剧-影视中的时间问题“时间圈套”“空间叙述“(第二次测验)第九讲:情节情节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单元情节语法可能吗?情节类型学悬疑与伏笔时间、空间与因果三链之纠葛可能世界/虚构世界/不可能世界第十讲: 叙述学与现代批评理论逼真性作为现代理论的基本问题“非虚构小说”,文体圈套,现实幻觉有机论,整体论,多元论叙述学在现代批评理论中的地位叙述与当代文化转向参考书目:(每位同学自己选读2本叙述学著作。

所选书不受以下书目限制。

如果找不到整本英文书,请读书目最后所列Narratology网页第一项。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陈新:《西方历史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董小英《叙述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傅修延《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北京:东方出版社19傅修延《叙事:意义与策略》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版)高小康《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格非《塞壬的歌声》上海文艺出版社格非《小说叙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曹文轩《小说门》作家出版社马原《虚构之刀》上海文艺出版社王安忆《小说讲稿》张大春《小说稗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赵卓《鲁迅小说叙事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耿占春《叙事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耿占春《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何纯:《新闻叙事学》岳麓书社,2006年洪汉鼎(编)《理解与解释》,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李纪祥《时间历史叙事》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梁工:《圣经叙事艺术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罗刚《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申丹,韩加明《英美小说叙事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孙先科《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谭君强《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谭君强《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王阳《小说艺术形式分析――叙事学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徐岱《边缘叙事: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个案批评》学林出版社,2002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杨鹏湖《卡通叙事学》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杨义《杨义文存第一卷,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张鹤《书信体小说》“文化研究网”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祖国颂(编):《叙事学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W·布斯《小说修辞学》周宪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三联书店1992米哈伊尔·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1990罗杰·福勒《语言学与小说》重庆出版社1991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1998巴·略萨《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赵德明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弗兰克·克默德《结尾的意义:虚构理论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贝尔纳·瓦特莱《小说——文学分析的现代方法与技巧》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克洛德·托马塞《新小说新电影》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达维德·方丹《诗学——文学形式通论》陈静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蒂费纳·萨摩瓦约《互文性研究》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伯杰《通俗文化、传媒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丹·扎哈维:《主体性与自身性——对第一人称视角的探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小说》《外国文艺》1981/3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海登·怀特(美):《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董立河译,文津出版社,2005。

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见《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雷班:现代小说写作技巧(英)乔纳森·雷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三联书店1989利昂·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卢伯克等《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小说技巧珀·卢伯克;小说面面观,爱·摩·福斯特;小说结构,爱缪尔)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米哈伊尔.巴赫金《小说理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米克.巴尔《叙述学》,谭君强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帕特里莎.渥厄《后设小说》台北:骆驼出版社,1995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史忠义《20世纪法国小说诗学》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苏珊·S. 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北大出版社,2002万·梅特尔·阿米斯《小说美学》傅志强译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王泰来等编译《叙事美学》重庆出版社1990西蒙·巴埃佛拉特(以色列):《圣经的叙事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尤瑟夫·库儿泰(法):《叙述与话语符号学》,怀宇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安德烈.戈德罗等《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Booth, Wayne,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3 Bordwell, David,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5Branigan, Edward,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and Film, London: Routeledge, 1992 Braudy, Leo, Narrative Form in History and Fic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0Bucher, Cornelius J, Three Models on a Rocking Hors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arratology, Tubingen: G Narr, 1990Chatman, Seymour,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8Cohn, Dorrit, Transparent Mind: Narrative Modes for Presenting Consciousness in Fic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Danow, David: Models of Narrativ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7. Dibell, Ansen: Plot. Writers’ Digest Books,1988.Fehn , Ann (ed.): Never Ending Storie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2. Fehn, Ann et all, eds, Neverending Stories, Toward a Critical Narratolog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Fludernik, Monika, Towards a “Natural” Narratolog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6Forster, E. M., Aspects of the Novel, London: Edward Arnold, 1927Genette, Gerard, Fiction and Diction,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Genette, Gerard, Narrative Discourse, Oxford: Blackwell, 1980Hollowell, John, Fact and Fiction, The New Journalism and the Nonfiction Novel, Chapel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77Iser, Wolfgan: The Implied Reader: Patterns of Communication in Prose Fiction from Bunyan to Beckett.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4.Jacobs, Carol(ed.): Acts of Narrativ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Kermode, Frank: The Sense of an Ending.London,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Lanser, Susan Sniader, The Narrative Act: Point of View in Prose Fic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Mezei, Kathy, Ambiguous Discourse: Feminist Narratology and British Women Writers,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e Press, 1996Mihailescu, Calin-Andrei, Fiction Updated: Theories of Fictionality, Narratology and Poetic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6Prince, Gerald, Narratology:The Form and Functioning of Narrative, Berlin: Mouton, 1982Punday, Daniel, Narrative Bodies: Toward a Corporal Narratolog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Ricoeur, Paul: Time and Narrative volume 1. Kathleen McLaughlin (trans.),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4-1988Rimmon-Kenan, Shlomith, Narrative Fiction, London: New Accent, 1983Ruthhof, Horst, The Readers’s Construction of Narrative, London: Routledge, 1981 Simpkins, Scott: Literary Semiotics. Lexington Books, 2001.Stanzel, F. K, A Theory of Narrativ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Stanzel, F.K. Narrative Situations in the Novel,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Wahlin, Claes (ed.), Perspectives on Narratology. Peter Lang, 1996.Wulf, Catharina: The Imperative of Narration. The Sussex Academic Press, 1997. Zhao, Henry Y H, Uneasy Narrator: Chinese Fic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叙述学网上英文参考文献:1. Manfred Jahn, Narratology: A Guide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http://72.14.203.104/search?q=cache:nDEGT3103EIJ:www.unikoeln.de/~ame02/pppn .htm+Narratology&hl=en&ct=clnk&cd=32. Terms Used by Narratology and Film Studies/academic/engl/theory/narratology/terms/叙述学第一讲:什么是叙述?Narratology Lecture 1:What Is the Narrative?叙述的优点:1.在语言层次上:Roland Barthes:叙述可以翻译而不伤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