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导游口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口才

教学目标:

1、了解导游语言的基本特征;

2、把握导游语言的艺术原则;

3、掌握导游语言的表达技巧。

重点:掌握导游讲解的语言技巧

难点:导游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旧课复习,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进行新课讲解、讨论

服务语言的性质与应用

导游语言是导游工作的重要载体。导游员话说得好,即能熟练地运用导游语言,不仅能够“达意”,还能让游客感到“愉悦”,从而产生“美感”,最终被认可为一种“语言艺术”。导游语言艺术就是导游对语言的提炼和优化,是融技能、观念、灵感、审美于一体的再创造活动。导游员通过语言与游客沟通、交流,满足游客求知、求解、求乐、审美等旅游需求。

导游语言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职业特点的行业语言,是导游员与游客交流思想、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文化时使用的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导游员工作的对象是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的旅游者,其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正确、得体、优美的语言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导游服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导游语言的特征。准确地了解、把握导游语言的特征,是每个导游员理解并掌握导游语言艺术的前提。

第一节导游语言的特性

一、特殊的针对性

导游语言对象的特殊性是由导游员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导游员服务的对象是变化的,不固定的。导游员每次所接待的旅游者是不同的,作为不同的旅游群体,他们有着很大的差异。不仅每次接待的旅游者差异大,就是同一次接待的旅游者之间也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落实到导游员的服务工作上就是导游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作为工作的具体载体的导游语言,自然也就有了对象的特殊性。导游语言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和旅游感受,因此导游人员必须意识到导游语言对象的特殊性,由其差异和特点来调整自己的语言,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来自不同地方,国家、民族、宗教、习惯、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导游员进行导游时要因人而异。导游语言应区别不同的旅游者使用恰当的语言,要注意针对性。

针对性在导游辞中表现为丰富的知识性。好的导游辞不仅能使游客得到美的享受,激发游客的兴趣,而且能够给游客传递丰富的知识,这就是导游辞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性,是指与被游览客体有关的种种信息。被游览对象是很多的,自然的、人文的,其范围相当宽泛,可以说有多少被游览客体,也就有多少与它们有关的知识信息;从神话到现实,从历史到眼前,从现在到将来,从自然到社会,从文学

艺术到宗教建筑。导游人员对沿途各景点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必须非常熟悉,在整个导游的过程中贯穿种种知识的介绍。有一些专项的旅游,更需要较深的专业知识,如“佛教导游”、“唐诗之旅导游”等。

举例:郑州黄河游览区的导游辞: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喻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近代,日本人士也非常熟悉郭沫若先生留下的“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黄河来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气势磅裕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问过去的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黄河中吸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的友谊的力量。

解析:这一段出色的导游辞,包含了古今中外的知识,又密切结合被导游者的身份和游览景点的特点,并寓政治宣传于导游之中。但旅游毕竟不同于专门学习,所以导游辞中给游客提供的有关知识信息量一定要适度。什么叫适度?虽然不可能有十分具体的衡量标准,但大致讲,应该以游客不感到有负担,不感到枯燥厌烦为佳。导游辞中,所涉及的特定知识信息应伴以轻松的气氛、有趣的话题,在游客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之后,不知不觉地输送给游客。

比如,在济南路突泉公园有一块玲成剔透的假山石。导游人员是这样开始讲解的:“我们大家一定都知道中国园林选择假山石的标准吧?’等游客们议论了一会儿以后她继续道:“对,这就是透、瘦、漏、皱。”然后她又详细介绍了它们丰富的内涵。

解析:有关中国园林选择假山石标准的知识信息就是这样在游客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之后,在轻松的气氛中被巧妙地传递给游客们。

二、口语化的特征

导游服务几乎是在游览的过程中完成的,与游客的交流主要是以说和听的形式来实现。因此导游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征,强调口语的通俗自然、灵活多变,追

求雅俗偕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案例:某导游员在向旅游者解释“天府”一词的出处由来时说:“天府一词见于周礼,其云:‘天府者,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王镇、相藏器也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

示范:“天府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一书,本是一种官名,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来用作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解析:这样,很多旅游者不但不能明白导游员在说什么,并且有的会认为导游员在故意卖弄,对导游员产生不好印象。注意到导游语言的口语化特征,上面对“天府”一词的解释可以这样说:

口语化可以增强导游辞的趣味性,使游客感到轻松、愉快,容易陶醉。导游语言的灵活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根据游客的具体背景灵活应变;②根据环境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发挥。根据游客的具体背景、要求及反应灵活编排并调整导游辞。游客有种种具体背景,比如,特定的民族、国籍、社会地位、年龄、行业、受教育情况、兴趣爱好等,导游人员要根据这些具体因素,选择使用游客最容易理解、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灵活安排讲解特定的导游内容,或平铺直叙,或跌宕起伏,或大力渲染,或一带而过,或委婉避讳,或直捷显明……从而引起游客的共呜,以和游客达到最大限度的沟通。不同民族和国籍的人对颜色的心理偏向很不相同。

举例:中国人喜欢红色,泰国人忌红色,日本人忌黄色,比利时人忌蓝色,巴西人忌绿色,欧美等国的人忌黑色。所以,导游辞中颜色词的运用以及对颜色的渲染,要因游客的文化心理背景而异。再如,文化背景不同的游客对一些具体事物,如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以及文物古玩、园林建筑,甚至坟墓式样等等,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倾向,导游辞就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文化心理倾向加以灵活调整,以使表达收到最佳效果。

此外,还要根据具体环境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发挥,特别是要善于借一些突发性的消极的情况来随机应变。

如:

旅行车在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行驶,游客中有人抱怨。这时导游员说:“请大家稍微放松一下,我们的汽车正在给大家做身体按摩,按摩时间大约为10分钟,不另收费。’引得游客哄然大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